CN212078865U - 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78865U CN212078865U CN202020402830.8U CN202020402830U CN212078865U CN 212078865 U CN212078865 U CN 212078865U CN 202020402830 U CN202020402830 U CN 202020402830U CN 212078865 U CN212078865 U CN 2120788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upport plate
- suction plate
- sliding block
- stop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3 anti-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涉及建筑支撑节点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水平支撑板和竖直支撑板,竖直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抗震机构,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抗震机构;第一抗震机构包括肋板、第一吸力板、第二吸力板、第一丝杠、两个第一螺母、两个弹性件,肋板与竖直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均呈弧形设置,且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对称设置在肋板的两侧,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分别固定连接在竖直支撑板的两端,第一丝杠穿过第一吸力板、肋板与第二吸力板,两个第一螺母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杠的两端。本实用新型既能够提高连廊吸收拉伸力的能力,也能够提高连廊吸收扭转力的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撑节点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
背景技术
多塔楼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在多个多高层建筑的底部有一个连成整体的大裙房,形成大底盘;当1幢高层建筑的底部设有较大面积的裙房时,为带底盘的单塔结构,这种结构是多塔楼结构的一个特殊情况.对于多个塔楼仅通过地下室连为一体,地上无裙房或有局部小裙房但不连为一体的情况,一般不属于多塔楼结构。多塔楼结构相邻的两栋建筑之间一般建设有连体结构,连体结构是指两个建筑之间设置一个到多个连廊的结构,当两个主体结构为对称的平面形式时,也常在两个主体结构的顶部若干层连接成整体楼层,称为凯旋门式。
目前,公告日为2019年06月18日,公告号为CN20899620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多栋或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节点,包括水平支撑板和竖直支撑板,所述水平支撑板垂直于竖直支撑板设置共同构成断面形状为L形的支撑结构,所述水平支撑板和竖直支撑板之间沿水平支撑板的宽度方向间错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装置和刚性支撑装置。
安装支承节点时使水平支撑板与建筑连接结构的底面贴合、竖直支撑板和建筑结构的侧面相贴合,采用焊接或者穿入锚固螺栓的方式固定即可,方便简单。水平支撑板和竖直支撑板之间间错设置两种不同的支撑装置,可以对建筑的连接处起到均匀的支撑加固作用。弹性支撑装置具有缓冲建筑受到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冲击力的作用,刚性支撑装置使得支承节点的整体结构稳固,不易出现形变,两者配合使用使得建筑连接处牢靠稳定、抗震性能得到提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多塔楼的晃动,不仅容易使连廊受到上下晃动的力,还容易使连廊受到沿自身长度方向的拉伸力和扭转力,弹性支撑装置只能提供垂直于水平支撑板的弹力,因此仅可以吸收垂直于地面的力,提供较好的垂直于地面的抗震性能,而不能吸收拉伸力和扭转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既能够提高连廊吸收拉伸力的能力,也能够提高连廊吸收扭转力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包括水平支撑板和竖直支撑板,水平支撑板与竖直支撑板呈L型设置且互相固定连接,竖直支撑板与墙体连接,竖直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吸收扭转力的第一抗震机构,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与吸收拉伸力的第二抗震机构;第一抗震机构包括肋板、第一吸力板、第二吸力板、第一丝杠、两个第一螺母、两个弹性件,肋板与竖直支撑板、水平支撑板均垂直,且肋板设置在竖直支撑板、水平支撑板的中部,肋板与竖直支撑板固定连接,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均呈弧形设置,且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对称设置在肋板的两侧,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分别固定连接在竖直支撑板的两端,第一丝杠穿过第一吸力板、肋板与第二吸力板,两个第一螺母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杠的两端,且两个第一螺母分别与第一吸力板、第二吸力板的外周面抵接,两个弹性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吸力板与肋板之间、肋板与第二吸力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震发生时,如果连廊发生扭转,水平支撑板便会随之发生扭转,此时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分别压缩或伸展,以吸收水平支撑板的变形,第一丝杠沿自身的轴向与肋板发生滑移,进而压迫弹性件,弹性件在吸收了扭转力后迫使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复位,避免水平支撑板与竖直支撑板完全断开,进而起到良好的抗扭转力的性能;如果连廊受到两个主体结构的拉伸或压缩时,则由第二抗震机构吸收拉伸或压缩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肋板靠近水平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滑块,水平支撑板靠近肋板的一端开设有截面与第一滑块相同的第一滑槽,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板既可以支撑水平支撑板,同时水平支撑板可以沿第一滑块的轴心与肋板发生扭转,在地震发生时,水平支撑板的扭转不易破坏肋板与水平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靠近水平支撑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滑块,水平支撑板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二滑块截面相同的第二滑槽,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均与水平支撑板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在不发生地震时也可以支撑水平支撑板,在地震发生时,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均可以沿第二滑块的轴心与水平支撑板发生扭转,水平支撑板的扭转不易破坏第一吸力板、第二吸力板与水平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抗震机构还包括第二丝杠与两个第二螺母,弹性件设置为碟簧,第二丝杠穿过肋板,且第二丝杠套设在第一丝杠的外周面上,第二丝杠与第一丝杠固定连接,两个碟簧均套设在第二丝杠的外周面上,且两个第二碟簧分别设置在肋板的两端,两个第二螺母均与第二丝杠螺纹连接,且两个第二螺母分别抵接在两个碟簧远离肋板的一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震不发生时,两个碟簧均不受力,因此可以降低第一丝杠与第二丝杠的内应力,延长第一丝杠与第二丝杠的寿命,在地震发生时,水平支撑板朝哪个方向扭转,哪一侧的碟簧便会被压迫,进而吸收扭转力;且碟簧相对于普通弹簧变形小受力大,在地震发生时不易使水平支撑板产生较大的扭转变形,进而保护了水平支撑板的结构;同时,第二丝杠的直径大于第一丝杠的直径,便于第二螺母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二抗震机构包括第一挡块、第二挡块、滑动块与多个压缩弹簧,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与滑动块均设置在水平支撑板远离竖直支撑板的一端面上,且第一挡块、第二挡块、滑动块远离水平支撑板的一端面平齐,第一挡块固定连接在水平支撑板靠近竖直支撑板的一端,第二挡块固定连接在水平支撑板远离第一挡块的一端,滑动块沿垂直于竖直支撑板的方向在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滑移,多个压缩弹簧分别设置在滑动块滑移方向的两端,且设置在第一挡块与滑动块之间的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块和滑动块抵接,设置在第二挡块与滑动块之间的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挡块和滑动块抵接,滑动块与连廊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廊受到两个主体结构的拉伸或压缩时,滑动块沿垂直于竖直支撑板的方向滑移,此时压缩弹簧吸收两个主体结构之间的拉伸力或压缩力,进而起到良好的抗拉伸力或压缩力的性能,并在地震结束后帮助滑动块复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水平支撑板远离竖直支撑板的一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三滑槽,滑动块靠近水平支撑板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滑块,第三滑块插接在第三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震发生时,滑动块始终在水平支撑板上滑移,避免了滑动块与水平支撑板脱开,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呈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廊既受拉伸力或压缩力,同时又受到扭转力时,第三滑块可在第三滑槽内发生移动,使得水平支撑板在发生扭转时,滑动块仍然可以滑动,提高了连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挡块上还固定连接有多根导向杆,导向杆的轴心垂直于竖直支撑板,且导向杆穿过滑动块与第二挡块连接,压缩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的外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限制了压缩弹簧的位移,在地震发生时,压缩弹簧不易发生错位,或者压缩弹簧从第一挡块与滑动块之间、第二挡块与滑动块之间脱出,进而提高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二挡块靠近水平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四滑块,第四滑块也与第三滑槽插接,且第二挡块还与导向杆插接,第二挡块通过紧固螺栓与水平支撑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滑动块与压缩弹簧时,先将第一挡块与滑动块之间的压缩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的外周面上,之后将滑动块上的第三滑块插接在第三滑槽内,之后在将第二挡块与滑动块之间的压缩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的外周面上,最后将第二挡块上的第四滑块拆解在第三滑槽内,并通过紧固螺栓对第二挡块进行固定,便于滑动块、压缩弹簧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二挡块上设置有用于紧固螺栓穿过的螺纹孔,且螺纹孔为沉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紧固螺栓将第二挡块与水平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时,紧固螺栓的螺栓头不会伸出到第二挡块远离水平支撑板的一端面,进而不会妨碍连廊与滑动块的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抗震机构的设置,如果连廊发生扭转,水平支撑板便会随之发生扭转,此时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分别压缩或伸展,以吸收水平支撑板的变形,第一丝杠沿自身的轴向与肋板发生滑移,进而压迫弹性件,弹性件在吸收了扭转力后迫使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复位,避免水平支撑板与竖直支撑板完全断开,进而起到良好的抗扭转力的性能。
2.通过第一滑块、第一滑槽、第二滑块、第二滑槽的设置,肋板、第一吸力板、第二吸力板既可以支撑水平支撑板,同时水平支撑板可以沿第一滑块的轴心与肋板发生扭转,第一吸力板与第二吸力板均可以沿第二滑块的轴心与水平支撑板发生扭转,水平支撑板的扭转不易破坏肋板与水平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结构,也不易破坏第一吸力板、第二吸力板与水平支撑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3.通过第二抗震机构的设置,在连廊受到两个主体结构的拉伸或压缩时,滑动块沿垂直于竖直支撑板的方向滑移,此时压缩弹簧吸收两个主体结构之间的拉伸力或压缩力,进而起到良好的抗拉伸力或压缩力的性能,压缩弹簧在地震结束后帮助滑动块复位。
4.通过将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设置呈间隙配合,在连廊既受拉伸力或压缩力,同时又受到扭转力时,第三滑块可在第三滑槽内发生移动,使得水平支撑板在发生扭转时,滑动块仍然可以滑动,提高了连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通过第四滑块的设置,在安装滑动块与压缩弹簧时,先将第一挡块与滑动块之间的压缩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的外周面上,之后将滑动块上的第三滑块插接在第三滑槽内,之后在将第二挡块与滑动块之间的压缩弹簧套设在导向杆的外周面上,最后将第二挡块上的第四滑块拆解在第三滑槽内,并通过紧固螺栓对第二挡块进行固定,便于滑动块、压缩弹簧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其中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另外一个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挡块与紧固螺栓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水平支撑板;11、第三滑槽;2、竖直支撑板;21、第一螺栓孔;3、第一抗震机构;31、肋板;311、第一滑块;312、第一滑槽;32、第一吸力板;321、第二滑块;322、第二滑槽;33、第二吸力板;34、第一丝杠;35、第一螺母;36、碟簧;37、第二螺母;38、第二丝杠;4、第二抗震机构;41、第一挡块;42、第二挡块;421、第四滑块;422、沉头孔;423、紧固螺栓;43、滑动块;431、第三滑块;432、第二螺栓孔;44、压缩弹簧;45、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包括水平支撑板1和竖直支撑板2,水平支撑板1与竖直支撑板2呈L型设置且焊接在一起。竖直支撑板2的端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螺栓孔21,竖直支撑板2通过螺栓与墙体固定连接。竖直支撑板2安装完毕后,水平支撑板1应保持水平,且水平支撑板1应位于竖直支撑板2上方。
竖直支撑板2上设置有用于吸收扭转力的第一抗震机构3,第一抗震机构3包括肋板31、第一吸力板32、第二吸力板33、第一丝杠34、第二丝杠38、两个第一螺母35、两个弹性件与两个第二螺母37。肋板31与竖直支撑板2、水平支撑板1均垂直,且肋板31设置在竖直支撑板2、水平支撑板1的中部。
肋板31的一个直角边上沿该直角边的长度方向焊接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滑块311,水平支撑板1的底端面上沿垂直于竖直支撑板2的方向上开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滑槽312,第一滑块311与第一滑槽312插接。当肋板31与水平支撑板1插接后,肋板31靠近竖直支撑板2的一端与竖直支撑板2焊接。
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均呈弧形设置,且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的弧心均朝向肋板31,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对称设置在肋板31的两侧。
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的一个直角边上并沿直角边的长度方向焊接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滑块321,水平支撑板1底端面的两端上沿垂直于竖直支撑板2的方向开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滑槽322,第二滑块321与第二滑槽322插接。在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均与水平支撑板1插接后,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靠近竖直支撑板2的一端紧与竖直支撑板2焊接。
第一丝杠34依次穿过第一吸力板32、肋板31与第二吸力板33,两个第一螺母35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杠34的两端,且两个第一螺母35分别与第一吸力板32、第二吸力板33的外周面抵接。第二丝杠38与第一丝杠34同轴设置且一体成型,第二丝杠38设置在第一丝杠34的中部,且第二丝杠38的直径大于第一丝杠34的直径。
弹性件设置为碟簧36,两个碟簧36均套设在第二丝杠38的外周面上,且两个碟簧36分别设置在肋板31的两侧。两个第二螺母37均与第二丝杠38螺纹连接,且两个第二螺母37分别与两个碟簧36远离肋板31的一端面抵接。
参照图2,水平支撑板1上设置有用与吸收拉伸力的第二抗震机构4;第二抗震机构4包括第一挡块41、第二挡块42、滑动块43、多个压缩弹簧44与多跟导向杆45。第一挡块41、第二挡块42与滑动块43均设置在水平支撑板1远离竖直支撑板2的一端面上,且第一挡块41、第二挡块42、滑动块43远离水平支撑板1的一端面平齐。
水平支撑板1的上端面上沿垂直于竖直支撑板2的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三滑槽11,滑动块43的底端面上一体成型有多个第三滑块431,第三滑块431插接在第三滑槽11内,且第三滑块431与第三滑槽11呈间隙配合。滑动块43沿垂直于竖直支撑板2的方向与水平支撑板1滑移连接。滑动块43的顶端面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432,连廊的底端通过螺栓与螺栓与滑动块43固定连接。
第一挡块41焊接在水平支撑板1靠近竖直支撑板2的一端,第二挡块42设置在水平支撑板1远离竖直支撑板2的一端。导向杆45焊接在第一挡块41靠近第二挡块42的一端面上,且导向杆45的轴心垂直于竖直支撑板2,导向杆45穿过滑动块43后与第二支撑板插接。
压缩弹簧44均套设在导向杆45的外周面上,且多个压缩弹簧44分别设置在滑动块43滑移方向的两侧。设置在第一挡块41与滑动块43之间的压缩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块41和滑动块43抵接,设置在第二挡块42与滑动块43之间的压缩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挡块42和滑动块43抵接。
参照图2及图3,第二挡块42靠近水平支撑板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多个第四滑块421,第四滑块421与第三滑槽11插接。第二挡块42插接在水平支撑板1上后,第二挡块42便于导向杆45远离第一挡块41的一端插接,之后通过紧固螺栓423将第二挡块42与水平支撑板1固定连接。第二挡块42上设置有用于螺栓穿过的螺纹孔,且该螺纹孔为沉头孔422,紧固螺栓423可使用内六角头螺栓。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遇到地震时,若连廊受到扭转力,水平支撑板1则发生变形并扭转,此时水平支撑板1会绕第一滑块311的轴心与肋板31发生微小偏移,若水平支撑板1朝向第一吸力板32偏移时,第一吸力板32被压缩变型,第二吸力板33伸展以补偿水平支撑板1的变形,第一丝杠34与第二丝杠38均朝第一吸力板32的方向滑移,靠近第二吸力板33的碟簧36被压缩,以吸收水平支撑板1的变形力,在碟簧36吸收了水平支撑板1的扭转力后再迫使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复位;反之,若水平板朝向第二吸力板33偏移时,第一丝杠34与第二丝杠38便朝第二吸力板33的方向滑移,使靠近第一吸力板32的碟簧36吸收扭转力;进而起到良好的抗就转力的能力。
若连廊受到两个主体结构的拉伸力或压缩力时,滑动块43沿垂直于竖直支撑板2的方向滑移,此时压缩弹簧44吸收两个主体结构之间的拉伸力或压缩力,进而起到良好的抗拉伸力或压缩力的性能,压缩弹簧44在地震结束后帮助滑动块43复位。
若连廊既受到两个主体结构的拉伸力或压缩力,同时又收到扭转力时,由于第三滑块431与第三滑槽11呈间隙配合,即使水平支撑板1发生变型也不妨碍第三滑块431在第三滑槽11内滑动,提高了连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包括水平支撑板(1)和竖直支撑板(2),水平支撑板(1)与竖直支撑板(2)呈L型设置且互相固定连接,竖直支撑板(2)与墙体连接,其特征在于,
竖直支撑板(2)上设置有用于吸收扭转力的第一抗震机构(3),水平支撑板(1)上设置有用与吸收拉伸力的第二抗震机构(4);第一抗震机构(3)包括肋板(31)、第一吸力板(32)、第二吸力板(33)、第一丝杠(34)、两个第一螺母(35)、两个弹性件,肋板(31)与竖直支撑板(2)、水平支撑板(1)均垂直,且肋板(31)设置在竖直支撑板(2)、水平支撑板(1)的中部,肋板(31)与竖直支撑板(2)固定连接,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均呈弧形设置,且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对称设置在肋板(31)的两侧,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分别固定连接在竖直支撑板(2)的两端,第一丝杠(34)穿过第一吸力板(32)、肋板(31)与第二吸力板(33),两个第一螺母(35)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丝杠(34)的两端,且两个第一螺母(35)分别与第一吸力板(32)、第二吸力板(33)的外周面抵接,两个弹性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吸力板(32)与肋板(31)之间、肋板(31)与第二吸力板(3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31)靠近水平支撑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滑块(311),水平支撑板(1)靠近肋板(31)的一端开设有截面与第一滑块(311)相同的第一滑槽(312),第一滑块(311)与第一滑槽(312)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靠近水平支撑板(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滑块(321),水平支撑板(1)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二滑块(321)截面相同的第二滑槽(322),第一吸力板(32)与第二吸力板(33)均与水平支撑板(1)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震机构(3)还包括第二丝杠(38)与两个第二螺母(37),弹性件设置为碟簧(36),第二丝杠(38)穿过肋板(31),且第二丝杠(38)套设在第一丝杠(34)的外周面上,第二丝杠(38)与第一丝杠(34)固定连接,两个碟簧(36)均套设在第二丝杠(38)的外周面上,且两个碟簧(36)分别设置在肋板(31)的两端,两个第二螺母(37)均与第二丝杠(38)螺纹连接,且两个第二螺母(37)分别抵接在两个碟簧(36)远离肋板(31)的一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震机构(4)包括第一挡块(41)、第二挡块(42)、滑动块(43)与多个压缩弹簧(44),第一挡块(41)、第二挡块(42)与滑动块(43)均设置在水平支撑板(1)远离竖直支撑板(2)的一端面上,且第一挡块(41)、第二挡块(42)、滑动块(43)远离水平支撑板(1)的一端面平齐,第一挡块(41)固定连接在水平支撑板(1)靠近竖直支撑板(2)的一端,第二挡块(42)固定连接在水平支撑板(1)远离第一挡块(41)的一端,滑动块(43)沿垂直于竖直支撑板(2)的方向在第一挡块(41)与第二挡块(42)之间滑移,多个压缩弹簧(44)分别设置在滑动块(43)滑移方向的两端,且设置在第一挡块(41)与滑动块(43)之间的压缩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块(41)和滑动块(43)抵接,设置在第二挡块(42)与滑动块(43)之间的压缩弹簧(4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挡块(42)和滑动块(43)抵接,滑动块(43)与连廊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板(1)远离竖直支撑板(2)的一端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三滑槽(11),滑动块(43)靠近水平支撑板(1)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滑块(431),第三滑块(431)插接在第三滑槽(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槽(11)与第三滑块(431)呈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41)上还固定连接有多根导向杆(45),导向杆(45)的轴心垂直于竖直支撑板(2),且导向杆(45)穿过滑动块(43)与第二挡块(42)连接,压缩弹簧(44)套设在导向杆(45)的外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块(42)靠近水平支撑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第四滑块(421),第四滑块(421)也与第三滑槽(11)插接,且第二挡块(42)还与导向杆(45)插接,第二挡块(42)通过紧固螺栓(423)与水平支撑板(1)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块(42)上设置有用于紧固螺栓(423)穿过的螺纹孔,且螺纹孔为沉头孔(4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02830.8U CN212078865U (zh) | 2020-03-25 | 2020-03-25 | 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02830.8U CN212078865U (zh) | 2020-03-25 | 2020-03-25 | 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78865U true CN212078865U (zh) | 2020-12-04 |
Family
ID=7356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0283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78865U (zh) | 2020-03-25 | 2020-03-25 | 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78865U (zh) |
-
2020
- 2020-03-25 CN CN202020402830.8U patent/CN2120788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98980B2 (ja) | モーメントフレーム連結 | |
WO2021032144A1 (zh) | 一种由铰接柱与弹性复位梁组合的免预应力韧性钢结构 | |
KR101963022B1 (ko) | 와이어로프형 완충기를 이용한 소화수조 내진장치 | |
US20020020122A1 (en) | Frame shear assembly for walls | |
US20070006538A1 (en) | Earthquake shock damper | |
CN105421610A (zh) | 自复位软钢耗能支撑 | |
KR20120079006A (ko) | 모멘트 프레임 커넥터 | |
KR102125691B1 (ko) | 감쇠성능이 향상된 좌굴방지 브레이스 | |
CN113431208A (zh) | 一种CSIPs-钢组合结构耗能型抗震节点 | |
CN212078865U (zh) | 一种多塔建筑连接的支承点结构 | |
KR102640516B1 (ko) | 천장 내진장치 | |
US5090166A (en) | Rectilinear building structure | |
JP3692417B2 (ja) | 制震壁構造及び制震壁ユニット | |
CN217840405U (zh) | 三维复合隔震装置 | |
JP2000027483A (ja) | 制振ブレース | |
CN215483781U (zh) | 一种装配式抗震剪力墙 | |
KR20200025356A (ko) | 이중 강판으로 구성된 중간 댐퍼를 이용한 내진 보강용 제진 장치 | |
CN111852144B (zh) | 一种抗震减灾结构 | |
CN211849954U (zh) | 一种低层轻钢结构住宅 | |
CN113550641A (zh) | 三维隔震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0151950U (zh) | 一种多高层木/竹框架结构用梁柱节点 | |
JP7219459B2 (ja) | 筋かい耐力壁 | |
CN109914594B (zh) | 一种减震式钢结构节点构件 | |
CN211779422U (zh) | 一种机电设备的抗震连接构件 | |
CN214303111U (zh) | 一种防震的装配式钢结构房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