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8677U -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8677U
CN212078677U CN202020380559.2U CN202020380559U CN212078677U CN 212078677 U CN212078677 U CN 212078677U CN 202020380559 U CN202020380559 U CN 202020380559U CN 212078677 U CN212078677 U CN 212078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rc
strutting arrangement
adjus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805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勇
李超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dao Huat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3805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8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8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8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建筑施工时候不能多个平面支撑与支撑装置无法进行位置调节的问题。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部结构、撑杆机构,所述底部结构顶部槽内与所述调节结构底部滑动连接。由于新型的支撑装置顶部设有两处支撑机构,可以应对两处参差不齐且都需要支撑的物体,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孔的配合进行小幅度的调节支撑连接位置,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施工时候不能多个平面支撑的问题,由于每个调节孔间隔为十厘米,在进行大幅度调节的时候,通过调整弧形板上的调节孔位置,可以最大化延长八十厘米的高度,通过此步骤解决了传统的支撑装置无法进行位置调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支撑组合结构普遍采用木杆、钢管、木方、扣件、U托、步步紧等连接作为混凝土成形过程的主要支撑体系,柱间支撑是为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提高侧向刚度和传递纵向水平力而在相邻两柱之间设置的连系杆件。
以往的支撑装置是拼凑与安装繁琐的钢管,材料浪费极其严重,带有极大安全隐患的操作方法,在使用的时候无法应对不同平面的物体支撑,在支撑的时候也不能将支撑柱进行相应的调节,只能底部加装垫板来维持支撑的作用。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建筑施工时候不能多个平面支撑与支撑装置无法进行位置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支撑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部结构、撑杆机构,所述底部结构顶部槽内与调节结构底部滑动连接;且调节结构通过紧固机构与所述底部结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撑杆机构底部与调节结构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结构包括有底板、立柱板、调节槽、紧固孔、连接板,所述底板顶端面与两处对称所述立柱板底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板顶端面左右两端的弧形位置区域开设所述调节槽,所述立柱板前端面左右两端上方开设与所述调节槽相贯通的所述紧固孔,两处所述立柱板的中间位置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有旋钮装置、螺纹孔、清理槽、弧形板、调节孔,所述旋钮装置顶端面开设相贯穿的所述螺纹孔,所述旋钮装置前端面开设与所述螺纹孔相贯通的所述清理槽,所述旋钮装置左右两侧均与弧形板顶部内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下方开设有八处所述调节孔,其中每个所述调节孔间隔为十厘米,所述调节结构安装状态下,所述弧形板底部滑动连接在调节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有螺丝、螺母,所述螺母紧固连接在所述螺丝上,所述紧固机构安装状态下,所述螺丝依次穿过紧固孔与调节孔,与所述螺母紧固连接,将弧形板与立柱板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撑杆机构包括有螺纹杆、顶板,所述螺纹杆顶端面中心位置与所述顶板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撑杆机构安装状态下,所述螺纹杆底部与螺纹孔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新型的支撑装置顶部设有两处支撑机构,可以应对两处参差不齐且都需要支撑的物体,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孔的配合进行小幅度的调节支撑连接位置,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施工时候不能多个平面支撑的问题,由于每个调节孔间隔为十厘米,在进行大幅度调节的时候,通过调整弧形板上的调节孔位置,可以最大化延长八十厘米的高度,通过此步骤解决了传统的支撑装置无法进行位置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紧固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撑杆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底部结构;101、底板;102、立柱板;103、调节槽;104、紧固孔;105、连接板;2、调节结构;201、旋钮装置;202、螺纹孔;203、清理槽;204、弧形板;205、调节孔;3、紧固机构;301、螺丝;302、螺母;4、撑杆机构;401、螺纹杆;402、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包括底部结构1、撑杆机构4,底部结构1顶部槽内与调节结构2底部滑动连接;且调节结构2通过紧固机构3与底部结构1顶部固定连接;撑杆机构4底部与调节结构2转动连接,调节结构2包括有旋钮装置201、螺纹孔202、清理槽203、弧形板204、调节孔205,旋钮装置201顶端面开设相贯穿的螺纹孔202,旋钮装置201前端面开设与螺纹孔202相贯通的清理槽203,旋钮装置201左右两侧均与弧形板204顶部内弧固定连接,弧形板204下方开设有八处调节孔205,其中每个调节孔205间隔为十厘米,调节结构2安装状态下,弧形板204底部滑动连接在调节槽103内。
其中,底部结构1包括有底板101、立柱板102、调节槽103、紧固孔104、连接板105,底板101顶端面与两处对称立柱板102底端面固定连接,立柱板102顶端面左右两端的弧形位置区域开设调节槽103,立柱板102前端面左右两端上方开设与调节槽103相贯通的紧固孔104,两处立柱板102的中间位置通过连接板105固定连接。
其中,紧固机构3包括有螺丝301、螺母302,螺母302紧固连接在螺丝301上,紧固机构3安装状态下,螺丝301依次穿过紧固孔104与调节孔205,与螺母302紧固连接,将弧形板204与立柱板102紧固连接。
其中,撑杆机构4包括有螺纹杆401、顶板402,螺纹杆401顶端面中心位置与顶板402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撑杆机构4安装状态下,螺纹杆401底部与螺纹孔202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本建筑工程支撑装置的时候,首先将底板101放置在需要支撑物体的正下方,首要确定的是从地面到需要支撑物体底部的垂直距离,将螺纹杆401的螺纹长度从垂直距离内删减掉之后,确定弧形板204与立柱板102所需调节的高度,通过螺丝301与螺母302的配合将弧形板204与立柱板102紧固连接。之后通过螺纹孔202与螺纹杆401的转动调节,将螺纹杆401进行升高,直至顶板402顶端面接触到所需支撑物体的底端面,完成对所需支撑物体的支撑,连接板105的作用是将两处立柱板102固定在一起,防止出现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立柱板102整体倾斜的问题,清理槽203的作用是在建筑施工的时候满面后又水泥浸入旋钮装置201顶部的螺纹孔202,导致水泥将旋钮装置201与螺纹杆401胶合,通过清理槽203将内部的水泥残渣进行清理,防止出现的粘连导致螺纹杆401与螺纹孔202不能进行上下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结构(1)、撑杆机构(4),所述底部结构(1)顶部槽内与调节结构(2)底部滑动连接;且调节结构(2)通过紧固机构(3)与所述底部结构(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撑杆机构(4)底部与调节结构(2)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结构(1)包括有底板(101)、立柱板(102)、调节槽(103)、紧固孔(104)、连接板(105),所述底板(101)顶端面与两处对称所述立柱板(102)底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板(102)顶端面左右两端的弧形位置区域开设所述调节槽(103),所述立柱板(102)前端面左右两端上方开设与所述调节槽(103)相贯通的所述紧固孔(104),两处所述立柱板(102)的中间位置通过所述连接板(105)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2)包括有旋钮装置(201)、螺纹孔(202)、清理槽(203)、弧形板(204)、调节孔(205),所述旋钮装置(201)顶端面开设相贯穿的所述螺纹孔(202),所述旋钮装置(201)前端面开设与所述螺纹孔(202)相贯通的所述清理槽(203),所述旋钮装置(201)左右两侧均与弧形板(204)顶部内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204)下方开设有八处所述调节孔(205),其中每个所述调节孔(205)间隔为十厘米,所述调节结构(2)安装状态下,所述弧形板(204)底部滑动连接在调节槽(103)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3)包括有螺丝(301)、螺母(302),所述螺母(302)紧固连接在所述螺丝(301)上,所述紧固机构(3)安装状态下,所述螺丝(301)依次穿过紧固孔(104)与调节孔(205),与所述螺母(302)紧固连接,将弧形板(204)与立柱板(102)紧固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工程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机构(4)包括有螺纹杆(401)、顶板(402),所述螺纹杆(401)顶端面中心位置与所述顶板(402)底端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撑杆机构(4)安装状态下,所述螺纹杆(401)底部与螺纹孔(202)转动连接。
CN202020380559.2U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Active CN212078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0559.2U CN212078677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0559.2U CN212078677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8677U true CN212078677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1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80559.2U Active CN212078677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8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86491U (zh) 一种建筑顶升控制加强支撑装置
CN212078677U (zh) 一种建筑工程支撑装置
CN215484886U (zh) 一种建筑用可调节式支撑装置
CN210685158U (zh) 一种提高稳定性的预制外墙板
CN217326624U (zh) 一种分体式可调节周转坡屋面结构阴角加固装置
CN214329278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连接装配结构
CN210013503U (zh) 一种用于解决楼层间混凝土错台的剪力墙、柱底脚加固器
CN211396542U (zh) 一种悬挑脚手架回顶支撑体系
CN212427546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钢结构连接座
CN210530302U (zh) 一种可调节梁板一体托撑
CN203821839U (zh) 建筑施工用整体式承台模板
CN208597055U (zh) 一种单排立柱z型钢光伏板支撑结构
CN215406602U (zh) 用于模块化挂接式保温板的预埋件
CN216865970U (zh) 一种具有加固装置的反坎铝模装置
CN220522122U (zh) 一种胎架系统
CN221546505U (zh) 一种用于对降板区域内工字钢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
CN215443100U (zh) 后浇带镀锌钢管支撑机构
CN215407301U (zh) 一种建筑降板区域悬挑支撑架及结构
CN217557655U (zh) 一种梁板支撑系统
CN218406464U (zh) 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
CN221177595U (zh) 一种具有悬挑结构的光伏支架系统
CN218029082U (zh) 一种结构梁钢筋快速安装辅助装置
CN219261736U (zh) 一种用于压型钢板的支撑架
CN220377517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
CN211647299U (zh) 用于铝合金模板体系中顶板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0

Address after: 251400 room 604-2, block B, headquarters economic center, No. 17, Huanghe street, Jibei Development Zone, Jiya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dao Huatai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10, Shandong Kexinda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Co., Ltd., Jiya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1400

Patentee before: Wang Yong

Patentee before: Li Chaochao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