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7127U -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 Google Patents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7127U
CN212077127U CN202020391118.2U CN202020391118U CN212077127U CN 212077127 U CN212077127 U CN 212077127U CN 202020391118 U CN202020391118 U CN 202020391118U CN 212077127 U CN212077127 U CN 212077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magnesium alloy
air channel
furnace
col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11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hengguang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hengguang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hengguang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hengguang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11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7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7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7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包括箱式炉体,炉体的前后设有炉门,炉体内设有炉壁,炉壁将炉腔纵向分隔为炉膛及烟道,炉膛包括两个以上加热区,每个加热区的顶面烟道内均设有循环风机,每个加热区的两侧面烟道内均设有燃气辐射管加热装置,炉体底壁设有下开口,下开口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将镁合金卷带支撑在炉膛内的支撑横梁,炉体的下方设有用于将支持在支撑横梁上的镁合金卷带一并顶起并向前推进的步进式升降装置。本新型的步进式升降装置承受负荷高,升降幅度大,可适用于不同重量的镁合金卷带的热处理工艺,工作效率高,各加热区温度可调,热处理质量高。

Description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背景技术
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电和导热性能好、无磁性、屏蔽性好和无毒等特点,同时也具有易于回收、可再生利用和环境友好等优异性能,因而镁合金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结构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交通工具、机械电子及3C电子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镁合金轧制板带材具有优良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近年来,镁合金板带材的生产和研究成为镁合金行业最主要的热点。镁合金板带材的主要生产工艺有双辊铸轧供坯法、铸锭热轧开坯法、挤压法等。无论采用哪种生产工艺,卷取后的镁合金板带材均需经退火处理以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
镁合金卷带每卷重达几百公斤,现有辊道传动的退火炉无法适用于镁合金卷带的退火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包括箱式炉体,炉体的前后两侧设有炉门,炉体内设有炉壁,炉壁将炉腔纵向分隔为炉膛及烟道,烟道包围在炉膛顶面及左右两侧面,炉壁下端面与炉腔内底面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炉膛与烟道的循环风通道,炉膛包括两个以上加热区,每个加热区的顶面烟道内均设有循环风机,风机进口连通炉膛,风机出口连通烟道;每个加热区的两侧面烟道内均设有燃气辐射管加热装置,炉体底壁的中心部设有沿炉膛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开口,下开口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将镁合金卷带支撑在炉膛内的支撑横梁,炉体的下方设有步进式升降装置,所述步进式升降装置用于将支持在支撑横梁上的镁合金卷带一并顶起并向前推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技术方案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步进式升降装置包括剪叉式升降机、地轨、轨道梁、步进液压缸、顶升架及顶块;轨道梁固定在剪叉式升降机的升降平台的左右两侧且平行于支撑横梁,地轨安装在轨道梁上,顶升架可滑动地设于地轨上,顶块固定在顶升架的顶部,顶块呈长条形其长度与支撑横梁适配,步进液压缸水平安装在剪叉式升降机的升降平台上,液压缸活塞杆与顶升架固定连接,顶块用于将支持在支撑横梁上的镁合金卷带一并顶起并向前推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三技术方案是在第二技术方案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三技术方案是:顶升架包括用于固定顶块的上支架、由型钢制成的底框架及连接上支架和底框架的若干方钢支柱,顶块下端镶嵌在上支架的U形槽中且通过穿过U形槽及顶块的销轴紧固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设于炉体底壁下开口中,其截面形状与炉体底壁下开口截面形状适配;下开口的底部设有密封体,密封体中设有与方钢支柱移动距离适配的长圆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四技术方案是在第三技术方案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四技术方案是:顶块由石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五技术方案是在第三技术方案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五技术方案是:底框架的两侧设有若干滚轮,滚轮沿地轨滚动带动顶升架在地轨上滑移。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六技术方案是在第二技术方案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六技术方案是:剪叉式升降机的升降平台的两侧设有滚轮,步进式升降装置两侧的安装面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轨道,滚轮沿轨道滚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七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技术方案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七技术方案是:燃气辐射管加热装置包括燃烧器、U型辐射管及换热器,U型辐射管开口朝上竖直固定在加热区侧面烟道内,其开口伸出炉体顶面,燃烧器插设在U型辐射管的一个开口内,换热器插设在U型辐射管的另一个开口内,换热器设有热风通道及冷风通道,热风通道设有热风进口及热风出口,冷风通道设有冷风进口及冷风出口,热风进口与U型辐射管连通,热风出口用于连接排废气管,冷风出口通过软管与燃烧器进风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八技术方案是在第七技术方案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八技术方案是:换热器设有圆柱形壳体,壳体内自内而外依次同心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冷风通道、第二冷风通道、第一热风通道及第三冷风通道,第一冷风通道延伸出壳体顶面设有冷风进口,第一冷风通道的下端与第二冷风通道相通,第二冷风通道的上端与第三冷风通道相通,第三冷风通道设有冷风出口;第一热风通道上端设有热风进口,下端设有热风出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九技术方案是在第八技术方案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九技术方案是:换热器由依次同心套装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及第四套管构成;第四套管构成换热器的壳体,第四套管设有上封盖及下封盖,侧面设有冷风出口管;第三套管顶部封闭,其上端侧面设有伸出第四套管的热风出口管,其下端端口延伸至第四套管的下封盖,第三套管下端端口为热风进口,第三套管与第四套管之间形成第三冷风通道;第二套管顶部敞口,底部封闭,上端伸出第三套管与第四套管相通,下端伸出第四套管插设在U型辐射管中,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之间形成第一热风通道;第一套管上、下两端敞口,上端伸出第四套管的上封盖设有冷风进口,下端延伸至第二套管的底部与第二套管相通,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形成第二冷风通道,第一套管的管腔形成第一冷风通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十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上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十技术方案是:每个加热区内均设有热电偶,用于测量加热区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新型通过采用步进式升降装置与炉体结构配合,步进式升降装置采用液压驱动,可承受较大负荷且负荷范围可调,适用于不同重量的镁合金卷带;剪叉式升降机升降幅度大,可使镁合金卷带支撑在炉膛中上部,底部留出循环风通道,在炉膛内形成热风循环,均匀炉膛内的温度分布,提高热处理质量。
2、镁合金燃点低、容易着火和爆燃,本新型通过采用炉膛与烟道分隔的炉体结构,配合燃气辐射管加热装置加热镁合金卷带,燃气辐射管加热装置安装在烟道内,烧嘴在密封套管内燃烧,通过受热的套管表面以热辐射为主的形式首先加热烟道内气体,受热气体再进入炉膛内循环,燃烧产物不与被加热物体接触,以实现安全加热,且炉内气氛及加热温度便于控制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左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的步进式升降装置的主视图。
图6是图5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案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方式1
参阅图1~图4,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包括箱式炉体10,炉体的前后两侧设有炉门20,炉体内设有炉壁13,炉壁将炉腔纵向分隔为炉膛15及烟道14两部分,烟道14包围在炉膛顶面及左右两侧面,炉壁下端面与炉腔内底面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炉膛与烟道的循环风通道141,炉膛15包括两个以上加热区,每个加热区的顶面烟道内均设有循环风机15,风机进口连通炉膛15,风机出口连通烟道14;每个加热区的两侧面烟道内均设有燃气辐射管加热装置40,炉体底壁的中心部设有沿炉膛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开口18,下开口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将镁合金卷带1支撑在炉膛15内的支撑横梁16,炉体的下方设有步进式升降装置60,步进式升降装置用于将支持在支撑横梁上的镁合金卷带1一并顶起并向前推进。下面详细介绍各装置及炉体的结构。
参阅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箱式炉体10采用半地下式安装,炉体10底部及步进式升降装置60安装在混凝土基坑内,炉门20位于基坑安装基础面±0.00米以上,以方便炉体的进出料。
箱式炉体10由炉壳11构成,炉壳11由型钢及钢板制成,炉壳11内侧衬有炉衬12,炉衬由岩棉制成。炉衬12围成一个长方体的炉腔。炉壳11前后两侧面设有原料进、出口,原料进出口由炉门20封闭。炉门20通过提升机构30设于炉体的前后两侧。炉门提升机构30 为现有技术,主要由链轮链条及驱动电机构成,电机驱动链轮转动,带动链条连接炉门向上或向下运行,实现炉门关闭或开启。
炉壳11底部纵向开设有与炉膛等长的下开口18,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开口18呈上大下小的阶梯型矩形通孔,阶梯型通孔的设计为了配合步进式升降装置60的顶块的结构特征,从而减小下开口与顶块之间的间隙,减小炉体的热量损失。下开口的底部设有密封体19,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体19由镶嵌在U形钢板槽中的耐高温橡胶体制成,耐高温橡胶体的上侧面与炉壳底面接触形成密封面,耐高温橡胶体中设有贯穿其上下侧面的长圆孔以配合步进式升降装置60的运动。支撑横梁16由工字钢制成,通过间隔设置在其底部的支柱17安装在下开口18的左右两侧。支柱17的下端穿过炉衬12固定在炉壳11上。支撑横梁16与支柱17及炉壳11对焊连接。支柱17可采用与支撑横梁相同的材料制成。
炉壁13为主要由钢板制成的矩形壳体,壳体底部敞口,前后端面与炉体前后内侧面连接,炉壁下端面与炉腔内底面设有循环风通道。炉壁13通过穿过其顶面的螺栓固定在炉腔的中心部,将炉腔纵向分隔成炉膛15和烟道14两部分。炉膛15位于炉腔的中心部,烟道14包围在炉膛顶面及左右两侧面,炉膛顶面的烟道沿水平方向延伸,炉膛两侧面的烟道沿竖直方向延伸,炉膛15与烟道14通过炉壁底部的循环风通道连通。炉膛15自进口到出口依次设置有五个加热区151~155。
每个加热区顶部的水平烟道内均安装有立式循环风机50,循环风机包括电机、减速器及风机本体,电机及减速器安装在炉壳11的顶面,风机本体安装在水平烟道内,风机进风口与炉壁13顶部的开口连通,风机出风口位与水平烟道连通。每个加热区内均设有热电偶70,热电偶自炉壳11的顶面竖直向下穿入炉膛用于测量加热区温度。热电偶为现有技术,在本实施方式中选用南京江光光学仪器厂K型(0-800℃)。
每个加热区顶部的竖直烟道内均安装有燃气辐射管加热装置40,燃气辐射管加热装置包括燃烧器42、U型辐射管41及换热器43。在本实施方式中,U型辐射管41采用φ159*4的耐高温钢管弯制而成,燃烧器选用广州施能燃烧设备有限公司的SIC65型。U型辐射管41通过螺钉、固定板开口朝上竖直固定在加热区侧面烟道14内,其开口端伸出炉体顶面111。燃烧器42与U型辐射管41通过法兰及垫片密封连接。换热器42插设在U型辐射管41的另一个开口,换热器42设有圆柱形壳体,壳体内自内而外依次同心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冷风通道401、第二冷风通道402、第一热风通道404及第三冷风通道403,第一冷风通道401延伸出壳体顶面设有冷风进口4011,第一冷风通道401的下端与第二冷风通道402相通;第二冷风通道402下端封闭,上端与第三冷风通道403相通;第三冷风通道403的下端设有冷风出口4012,冷风出口4012通过软管44与燃烧器42进风口连接。第一热风通道404夹设在第二冷风通道402与第三冷风通道403之间,下端设有热风进口4041,上端设有热风出口4042,热风进口4041与U型辐射管41连通,热风出口4042与排废气管45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炉体一侧的排废气管45通过一根主管汇集,两根主管通过一根总管连接,燃烧废气最后经一个总管上的一个总的排放口排放。
燃烧器42在U型辐射管41中燃烧,通过受热的U型辐射管41表面以热辐射为主的形式把热量传递到镁合金卷带,燃烧产物不与镁合金卷带接触,以实现镁合金卷带的安全加热。燃烧产生的废气经热风进口4041进入换热器42的第一热风通道404,大气中的冷风经输风风机48及输风管道输送至燃烧器42,从冷风进口4011进入第一冷风通道401,流经第一冷风通道401后从底部进入第二冷风通道402,冷风在第二冷风通道402中与第一热风通道404中的热风进行热能交换后温度升高,冷风流经第二冷风通道402后从顶部进入第三冷风通道 403,在第三冷风通道403再次与第一热风通道404中的热风进行热能交换,温度进一步升高,最后从冷风出口4012通过软管44进入燃烧器42助燃,温度降低的燃烧废气经热风出口4042 从排废气管45排出炉体;燃烧废气的热能得到回收,减小热能消耗。循环风机50进口与炉膛15连通,出口与烟道14连通,炉膛15与烟道14之间形成热风循环,炉膛内的温度得以进一步均匀分布。以下对燃烧器的结构做详细的说明。调节各个加热区的燃烧器42的燃烧温度,即可获得不同加热温度的加热区。
参阅图5,换热器42由自内而外同心套装的第一套管431、第二套管432、第三套管433 及第四套管434构成。第四套管434作为换热器的壳体,设有上封盖4341及下封盖4342。壳体的下端设有径向连通第四套管管腔的出冷风支管4343,出冷风支管4343设有冷风出口4012。第三套管433设有上封盖4331,其底部敞口形成热风进口4041。第三套管433上端设有径向连通第三套管管腔且延伸出第四套管侧壁的出热风支管4332,出热风支管4332设有热风出口4032。第三套管433的下端伸出第四套管下封盖4342与U型辐射管41连通,第三套管433与U型辐射管41通过第四套管下封盖4342及辐射管法兰密封连接。第三套管433 与第四套管434之间形成第三冷风通道403。第二套管432上端伸出第三套管上封盖4331与第四套管434连通。第二套管432下端伸出第三套管433延伸至U型辐射管41管腔中且其底部封闭,第二套管432与U型辐射管41及第三套管433之间形成第一热风通道404。第一套管431上端伸出第四套管上封盖4341设有冷风进口401,下端延伸至第二套管432的底部,第一套管431底部敞口连通第二套管432管腔,第一套管431与第二套管432之间形成第二冷风通道402。
冷风经冷风进口4011进入第一套管431,流经第一冷风通道401后从第一套管底部进入第二套管432,流经第二冷风通道402后从第二套管顶部进入第四套管434,流经第三冷风通道403后从冷风出口4031排出经软管44进入燃烧器42;燃烧产生的热烟气经U型辐射管41进入进入燃烧器42,从热风进口4041进入第三套433,流经第一热风通道404与第二冷风通道402及第三冷风通道403中的冷风交换热量后从热风出口4032排入排废气管45。
参阅图4、图7,步进式升降装置60包括剪叉式升降机61、地轨62、轨道梁63、步进液压缸64、顶升架65、顶升架滚轮66及顶块67。
剪叉式升降机61为现有技术,主要由底盘616、升降压夜缸613、剪叉式升降架612及升降平台611构成,升降液压缸613驱动剪叉式升降架612在底盘616上开合滑动,推动升降平台611上升或下降。剪叉式升降机61的升降幅度较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升降高度可达到600mm。剪叉式升降机61的通过其底盘固定安装在基坑内,升降平台611的两侧设有滚轮支架,滚轮支架上设有滚轮611,基坑的两侧面通过预埋件焊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轨道613,滚轮611与轨道613适配。剪叉式升降机61升降时,滚轮611始终在轨道613上滚动,从而限定剪叉式升降机61升降时其中心位置始终保持不变,从而保证顶块67与下开口 18的配合动作。
顶块67由石料制成,呈长条形,其长度约等于支撑横梁16,顶块的中心部沿顶块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贯穿顶块前后侧面的通孔。顶块的横截面与下开口18截面形状适配,其外形尺寸略小于下开口18以便于顶块在下开口中的自由升降。截面呈阶梯形的顶块一方面可以保证顶块托举镁合金卷带的支撑面足够大,另一方可以减小顶块的尺寸减轻其重量,从而降低油缸负荷。石料制成的顶块其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可以使顶块与下开口的间隙保持更小,从而减小炉体的热量损失;另一方面也保证了顶块的托举质量,防止因受热变形后对镁合金卷带的支撑不平稳,而使镁合金卷带从顶块上滑落。
顶升架65包括上支架651、底框架654及若干方钢支柱653。上支架651由与顶块等长的槽钢制成,石料顶块67的下端镶嵌在槽钢中,销轴652等间隔地穿过槽钢及顶块的中心通孔两端焊接固定在槽钢上。底框架654为由工字钢制成的矩形框架。上支架651、底框架654 及方钢支柱653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从炉体进料一侧观察,上支架651、底框架654及方钢支柱653组成一个工字型支架,上支架651的宽度与顶块67的宽度适配,底框架654的宽度与升降平台611的宽度适配,方钢支柱653的宽度小于上支架651的宽度。底框架654的两侧设有若干滚轮66,在本实施例中,滚轮66通过夹板及锁紧螺丝固定在底框架的两侧面,滚轮66与地轨62适配,步进液压缸64驱动顶升架65运动时,滚轮66沿地轨62滚动带动顶升架65在地轨上线性滑移,进一步保证顶块67与下开口18的配合及顶块托举功能的实现。
轨道梁63焊接在升降平台611上侧面的左右两侧,且平行于支撑横梁16。在本实施方式中,剪叉式升降机61共设有两台,共同支撑在两轨道梁63的下方,两升降机同步运动共同分担步进式升降装置60所受的负荷,可以使步进式升降装置60承受更高的负荷。两条地轨61分别通过螺钉安装在两轨道梁63上,步进液压缸64通过螺钉水平安装在升降平台611上侧面的中间部沿与两轨道梁63平行的方向延伸,液压缸活塞杆通过连接架641与顶升架65固定连接,连接架641固定在底框架654的底部。
本新型的工作方式是:炉体进口炉门打开,送入一个镁合金卷带,使镁合金卷带支持在横梁16上,两个升降压夜缸613收缩,升降平台611上升,带动顶块61伸入炉膛15将支持在支撑横梁上的镁合金卷带顶起并转移至顶块61上;然后步进液压缸64伸出,推动顶块61及镁合金卷带向前炉膛出口一侧移动一个镁合金卷带的距离,两升降压夜缸613伸出,升降平台611下降,带动顶块61回缩至炉体下开口18,镁合金卷带再次支持在支撑横梁16上;步进液压缸64回缩至初始位置;送入第二个镁合金卷带,重复上述动作,顶块61将支撑横梁上的两个镁合金卷带一并顶起并向前推进有一个镁合金卷带的距离;送入第三个镁合金卷带,如此往复动作,镁合金卷带逐步进入炉膛并从炉体进口向炉体出口步进式移动,移动过程中完成热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包括箱式炉体,炉体的前后两侧设有炉门,炉体内设有炉壁,炉壁将炉腔纵向分隔为炉膛及烟道,烟道包围在炉膛顶面及左右两侧面,炉壁下端面与炉腔内底面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炉膛与烟道的循环风通道,其特征在于:炉膛包括两个以上加热区,每个加热区的顶面烟道内均设有循环风机,风机进口连通炉膛,风机出口连通烟道;每个加热区的两侧面烟道内均设有燃气辐射管加热装置,炉体底壁的中心部设有沿炉膛长度方向延伸的下开口,下开口的左右两侧设有用于将镁合金卷带支撑在炉膛内的支撑横梁,炉体的下方设有步进式升降装置,所述步进式升降装置用于将支持在支撑横梁上的镁合金卷带一并顶起并向前推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步进式升降装置包括剪叉式升降机、地轨、轨道梁、步进液压缸、顶升架及顶块;轨道梁固定在剪叉式升降机的升降平台的左右两侧且平行于支撑横梁,地轨安装在轨道梁上,顶升架可滑动地设于地轨上,顶块固定在顶升架的顶部,顶块呈长条形其长度与支撑横梁适配,步进液压缸水平安装在剪叉式升降机的升降平台上,液压缸活塞杆与顶升架固定连接,顶块用于将支持在支撑横梁上的镁合金卷带一并顶起并向前推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其特征在于:顶升架包括用于固定顶块的上支架、由型钢制成的底框架及连接上支架和底框架的若干方钢支柱,顶块下端镶嵌在上支架的U形槽中且通过穿过U形槽及顶块的销轴紧固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设于炉体底壁下开口中,其截面形状与炉体底壁下开口截面形状适配;下开口的底部设有密封体,密封体中设有与方钢支柱移动距离适配的长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其特征在于:顶块由石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底框架的两侧设有若干滚轮,滚轮沿地轨滚动带动顶升架在地轨上滑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剪叉式升降机的升降平台的两侧设有滚轮,步进式升降装置两侧的安装面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轨道,滚轮沿轨道滚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其特征在于:燃气辐射管加热装置包括燃烧器、U型辐射管及换热器,U型辐射管开口朝上竖直固定在加热区侧面烟道内,其开口伸出炉体顶面,燃烧器插设在U型辐射管的一个开口内,换热器插设在U型辐射管的另一个开口内,换热器设有热风通道及冷风通道,热风通道设有热风进口及热风出口,冷风通道设有冷风进口及冷风出口,热风进口与U型辐射管连通,热风出口用于连接排废气管,冷风出口通过软管与燃烧器进风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换热器设有圆柱形壳体,壳体内自内而外依次同心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冷风通道、第二冷风通道、第一热风通道及第三冷风通道,第一冷风通道延伸出壳体顶面设有冷风进口,第一冷风通道的下端与第二冷风通道相通,第二冷风通道的上端与第三冷风通道相通,第三冷风通道设有冷风出口;第一热风通道上端设有热风进口,下端设有热风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换热器由依次同心套装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及第四套管构成;第四套管构成换热器的壳体,第四套管设有上封盖及下封盖,侧面设有冷风出口;第三套管顶部封闭,其上端侧面设有伸出第四套管的热风出口,其下端端口延伸至第四套管的下封盖,第三套管下端端口为热风进口,第三套管与第四套管之间形成第三冷风通道;第二套管顶部敞口,底部封闭,上端伸出第三套管与第四套管相通,下端伸出第四套管插设在U型辐射管中,第二套管与第三套管之间形成第一热风通道;第一套管上、下两端敞口,上端伸出第四套管的上封盖设有冷风进口,下端延伸至第二套管的底部与第二套管相通,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形成第二冷风通道,第一套管的管腔形成第一冷风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每个加热区内均设有热电偶,用于测量加热区温度。
CN202020391118.2U 2020-03-24 2020-03-24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Active CN212077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1118.2U CN212077127U (zh) 2020-03-24 2020-03-24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1118.2U CN212077127U (zh) 2020-03-24 2020-03-24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7127U true CN212077127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1118.2U Active CN212077127U (zh) 2020-03-24 2020-03-24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71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8827A (zh) * 2020-03-24 2020-07-07 南京正光炉业有限责任公司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8827A (zh) * 2020-03-24 2020-07-07 南京正光炉业有限责任公司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87975U (zh) 一种循环复式隧道窑
CN212077127U (zh)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CN1040661C (zh) 金属带连续热处理所用的竖式光亮退火炉
CN108870958B (zh) 热风循环蓄热式辐射管加热密封辊道窑炉
CN211689169U (zh) 一种节能型轧钢加热炉
CN111378827A (zh) 步进式镁合金卷带退火炉
CN207259539U (zh) 一种燃气台车回火炉
CN103499213A (zh) 一种移动式平顶的轮窑
CN112524941A (zh) 一种高产能环保燃气铝棒加热炉
CN111879116A (zh) 一种钢坯冶炼燃气步进式加热炉分段加热机构
CN201317804Y (zh) 燃气式铝合金淬火炉
CN111578714B (zh) 一种贯通式燃气焙烧炉
CN212077106U (zh) 用于镁合金卷带退火炉的步进式升降装置
CN206656603U (zh) 一种窑炉
CN203489686U (zh) 一种移动式平顶的轮窑
CN203642680U (zh) 隧道窑余热利用系统
CN206037696U (zh) 一种用于温热成形生产的分体滑轨式旋转加热炉结构
CN212390836U (zh) 一种贯通式燃气焙烧炉
CN205037736U (zh) 烧制仿古建筑产品的辊道窑
CN114166021A (zh) 一种轧钢加热炉和轧钢系统
CN106398731A (zh) 一种高效隧道式断续热解炉
CN114990321B (zh) 一种轧钢加热炉
CN201162031Y (zh) 热浸镀锌铁线退火炉
CN205133682U (zh) 一种高效铝或铝合金管坯加热炉
CN111578696A (zh) 一种新型耐火材料烧成隧道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