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64408U - 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64408U
CN212064408U CN202020908883.7U CN202020908883U CN212064408U CN 212064408 U CN212064408 U CN 212064408U CN 202020908883 U CN202020908883 U CN 202020908883U CN 212064408 U CN212064408 U CN 212064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heating
joint
heating wire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88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海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9088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64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64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64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电源、陶瓷基体、多个电热丝、固定头和活动头,多个电热丝相互交叉、呈螺旋状固结在陶瓷基体内部,陶瓷基体安装在固定头上,电源通过固定头和活动头与多个电热丝进行连接或分离;所述每个电热丝包括位于陶瓷基体内的加热电路和伸出陶瓷基体外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固定头中的第一橡胶件位于第一接头与第一导电座之间,第一电极安装在第一接头的外侧的第一槽口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接头的外侧,第二电极安装在第一导电座内侧的第二槽口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导电座的内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体积小、结构紧凑、温度调控和产品拆卸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陶瓷加热器的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陶瓷加热器是一种高效热分部均匀的加热器、热导性极佳的金属合金,消除了设备的热点及冷点,具有长寿命、保温性能好、机械性能强等优点。但目前的陶瓷加热器中仅设置一根电热丝,发热量的控制通过电压调节器、可变电阻等改变电压或电阻的大小,这样整个陶瓷加热器的结构比较复杂,导致整个产品的体积会增大,同时,电热丝的两端一般通过导线与电源连接,进一步导致产品的体积会增大,且因电源线等原因,产品拆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目前的陶瓷加热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温度调控和产品拆卸方便的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电源、陶瓷基体、一体成型固结在陶瓷基体内部的多个电热丝、固定头和活动头,所述多个电热丝相互交叉、呈螺旋状固结在陶瓷基体内部,所述陶瓷基体安装在固定头上,所述电源通过固定头和活动头与多个电热丝进行连接或分离;所述每个电热丝包括位于陶瓷基体内的加热电路和伸出陶瓷基体外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固定头包括第一接头、与第一接头外形相同的第一橡胶件和第一导电座,所述第一橡胶件包裹好第一接头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橡胶件位于第一接头与第一导电座之间,所述第一接头的外侧对应地设有与第一电极形状相同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深度小于第一电极的高度,所述第一电极安装在第一槽口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接头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电座的内侧对应地设有与第二电极形状相同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的深度小于第二电极的高度,所述第二电极安装在第二槽口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导电座的内侧。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固定件和第三橡胶件,所述第一接头的顶面与陶瓷基体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导电座的内部设有内台阶,所述固定件和第三橡胶件安装在内台阶上,所述陶瓷基体通过固定件与第一导电座连接,所述第一橡胶件的顶端通过第三橡胶件与固定件的下端进行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卡块,所述固定件通过卡块与陶瓷基体进行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陶瓷基体为中间设有通孔的圆柱体或方形;所述每个电热丝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设有控制开关。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每个电热丝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方向相同,所有的第一电极均位于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均位于通孔的另一侧。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位于通孔内的反向保护电路,所述每个电热丝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电极通过反向保护电路与第二电极的方向保持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包括电源、陶瓷基体、一体成型固结在陶瓷基体内部的多个电热丝、固定头和活动头,每个电热丝包括位于陶瓷基体内的加热电路和伸出陶瓷基体外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由于多个电热丝相互交叉、呈螺旋状固结在陶瓷基体内部,温度上升速度快、加热均匀,每个电热丝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设有控制开关,当需要调控温度时,只须将相应的控制开关进行打开或关闭,温度调控方便;固定头包括第一接头、与第一接头外形相同的第一橡胶件和第一导电座,第一橡胶件包裹好第一接头的外侧面,由于第一橡胶件位于第一接头与第一导电座之间,第一接头的外侧对应地设有与第一电极形状相同的第一槽口,第一槽口的深度小于第一电极的高度,第一电极安装在第一槽口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接头的外侧,第一导电座的内侧对应地设有与第二电极形状相同的第二槽口,第二槽口的深度小于第二电极的高度,第二电极安装在第二槽口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导电座的内侧,保证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互之间的电路进行绝缘,还有,陶瓷基体安装在固定头上,电源通过固定头和活动头与多个电热丝进行连接或分离,当固定头与活动头进行连接时,电源与多个电热丝连接,电源向电热丝供电,电热丝因电阻而产生热量,当固定头与活动头进行分离时,电源与多个电热丝进行了分离,从而将电源与电热丝之间的电路断开,产品拆卸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结构采用了上述紧凑式结构设计,产品的尺寸大幅减少,当固定头与活动头拆卸后(拆卸后,陶瓷基体、固结在陶瓷基体内部的多个电热丝和固定头连接成一个整体),尺寸进一步减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中,固定头与发热体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接头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导电座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体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热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电源、陶瓷基体1、一体成型固结在陶瓷基体1内部的多个电热丝、固定头和活动头,所述多个电热丝相互交叉、呈螺旋状固结在陶瓷基体内部,陶瓷基体1安装在固定头上,电源通过固定头和活动头与多个电热丝进行连接或分离;每个电热丝包括位于陶瓷基体1内的加热电路31和伸出陶瓷基体1外的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2(所有电热丝与陶瓷基体1整体加工成一个的发热体2),固定头包括第一接头7、与第一接头7外形相同的第一橡胶件6和第一导电座8,第一橡胶件6包裹好第一接头7的外侧面,第一橡胶件6位于第一接头7与第一导电座8之间,第一接头7的外侧对应地设有与第一电极33形状相同的第一槽口71,第一槽口71的深度小于第一电极33的高度,第一电极33安装在第一槽口71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6紧贴在第一接头7的外侧,第一导电座8的内侧对应地设有与第二电极32形状相同的第二槽口81,第二槽口81的深度小于第二电极32的高度,第二电极32安装在第二槽口81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6紧贴在第一导电座8的内侧。
在实际使用中,第一接头7包括第一导电头72、第一圆柱体73和第一圆柱体73外侧的第一槽口71,第一导电座8包括第一安装孔82、第一安装孔82的内壁上的第二槽口81和内台阶83,第一橡胶件6和第一圆柱体73固定在第一安装孔82内,这样,第一橡胶件6将安装在第一槽口71内的第一电极33紧贴在第一接头7的外侧,第一橡胶件6将安装在第二槽口81内的第二电极32紧贴在第一安装孔82的内壁,由于第一橡胶件6将第一圆柱体73和第一导电头72的外侧均包裹好、第一橡胶件6的顶端突出第一接头7的顶面,防止第一接头7与第一导电座8在通电情况下进行直接接触。为了使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2固定可靠,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结构设置了固定件13和第三橡胶件9,第一接头7的顶面与陶瓷基体1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大小通过第三橡胶件9的高度进行调整,第一导电座8的内部设有内台阶83,固定件13和第三橡胶件9安装在内台阶83上,陶瓷基体1通过固定件13与第一导电座8连接,第一橡胶件6的顶端通过第三橡胶件9与固定件13的下端进行连接。由于所有电热丝与陶瓷基体1整体加工成一个的发热体2,为了发热体2的拆卸,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还设置了卡块14,固定件13通过卡块14与陶瓷基体1进行连接,卡块14的横截面的形状一般为圆锥体,当发热体2损坏须更换时,先将圆锥体的卡块14取出,再将固定件13拆卸,然后将整个发热体2拆卸进行更换。
在实际使用中,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结构设置了安装在活动头上的正极板4和负极板5,活动头的结构有很多,比如:活动头包括第二橡胶件10、第二接头11和第二导电座12,第二橡胶件10位于第二接头11与第二导电座12之间,防止第二接头11与第二导电座12在通电情况下进行直接接触,正极板5固定在第二接头11的外侧,负极板4固定在第二导电座12的外侧,固定头通过螺纹与活动头进行连接时,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二接头11、第一接头7、第一电极33与加热电路31连接,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座12、第一导电座8、第二电极32与加热电路31连接。另外,陶瓷基体1为为中间设有通孔的圆柱体或方形,每个电热丝的第一电极33或第二电极32上设有控制开关(图纸上均没有画出来),当需要调控温度时,只须将相应的控制开关进行打开或关闭,温度调控方便,比如:加热结构设置了三个电热丝,在每个电热丝的第一电极33上设有控制开关(在电热丝设计时,在加热结构正常使用过程中,当温度最低时,通过一个加热丝正常工作就能够满足要求;当温度最高时,通过三个加热丝正常工作就能够满足要求;当温度处于最低与最高之间时,通过二个加热丝正常工作可以满足要求,特殊情况下,本产品还可通过控制电压或电阻来调控加热温度),只须将相应的控制开关进行打开或关闭,可以轻松地实现加热温度的调控,温度调控方便。
在实际使用中,每个电热丝包括位于陶瓷基体1内的加热电路31和伸出陶瓷基体1外的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2(所有电热丝与陶瓷基体1整体加工成一个的发热体2),每个电热丝中的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2的方向相同(如图6、图7所示,在图6中,相邻的两个加热丝左右设置,在图7中,相邻的两个加热丝前后设置),所有的第一电极33均位于通孔的一侧,第二电极32均位于通孔的另一侧,这种结构能够使得结构设计紧凑,产品的体积更小。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适应特殊应用场景或客户的个性化设计,加热结构设置了位于通孔内的反向保护电路15,而每个电热丝中的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2的方向相反(如图8所示),为了减少产品的体积,第一电极33通过反向保护电路15与第二电极32的方向保持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包括电源、陶瓷基体1、一体成型固结在陶瓷基体1内部的多个电热丝、固定头和活动头,每个电热丝包括位于陶瓷基体1内的加热电路31和伸出陶瓷基体外的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2,由于多个电热丝相互交叉、呈螺旋状固结在陶瓷基体1内部,温度上升速度快、加热均匀,每个电热丝的第一电极33或第二电极32上设有控制开关,当需要调控温度时,只须将相应的控制开关进行打开或关闭,温度调控方便;固定头包括第一接头7、与第一接头7外形相同的第一橡胶件6和第一导电座7,第一橡胶件6包裹好第一接头7的外侧面,由于第一橡胶件6位于第一接头7与第一导电座8之间,第一接头7的外侧对应地设有与第一电极形状相同的第一槽口71,第一槽口71的深度小于第一电极33的高度,第一电极33安装在第一槽口71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6紧贴在第一接头7的外侧,第一导电座8中第一安装孔82的内壁对应地设有与第二电极32形状相同的第二槽口81,第二槽口81的深度小于第二电极32的高度,第二电极32安装在第二槽口81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6紧贴在第一安装孔82的内壁,保证了第一电极33与第二电极32相互之间的电路进行绝缘,还有,陶瓷基体1安装在固定头上,电源通过固定头和活动头与多个电热丝进行连接或分离,当固定头与活动头进行连接时,电源与多个电热丝连接,电源向电热丝供电,电热丝因电阻而产生热量,当固定头与活动头进行分离时,电源与多个电热丝进行了分离,从而将电源与电热丝之间的电路断开,产品拆卸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结构采用了上述紧凑式结构设计,产品的尺寸大幅减少,当固定头与活动头拆卸后(拆卸后,陶瓷基体1、固结在陶瓷基体1内部的多个电热丝和固定头连接成一个整体),尺寸进一步减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电源、陶瓷基体、一体成型固结在陶瓷基体内部的多个电热丝、固定头和活动头,所述多个电热丝相互交叉、呈螺旋状固结在陶瓷基体内部,所述陶瓷基体安装在固定头上,所述电源通过固定头和活动头与多个电热丝进行连接或分离;所述每个电热丝包括位于陶瓷基体内的加热电路和伸出陶瓷基体外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固定头包括第一接头、与第一接头外形相同的第一橡胶件和第一导电座,所述第一橡胶件包裹好第一接头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橡胶件位于第一接头与第一导电座之间,所述第一接头的外侧对应地设有与第一电极形状相同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深度小于第一电极的高度,所述第一电极安装在第一槽口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接头的外侧,所述第一导电座的内侧对应地设有与第二电极形状相同的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的深度小于第二电极的高度,所述第二电极安装在第二槽口内并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导电座的内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固定件和第三橡胶件,所述第一接头的顶面与陶瓷基体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导电座的内部设有内台阶,所述固定件和第三橡胶件安装在内台阶上,所述陶瓷基体通过固定件与第一导电座连接,所述第一橡胶件的顶端通过第三橡胶件与固定件的下端进行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卡块,所述固定件通过卡块与陶瓷基体进行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体为中间设有通孔的圆柱体或方形;所述每个电热丝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设有控制开关。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电热丝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方向相同,所有的第一电极均位于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均位于通孔的另一侧。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位于通孔内的反向保护电路,所述每个电热丝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电极通过反向保护电路与第二电极的方向保持相同。
CN202020908883.7U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Active CN212064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8883.7U CN212064408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8883.7U CN212064408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64408U true CN212064408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19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8883.7U Active CN212064408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644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9069B (zh) 一种充电枪热交换结构及充电枪
CN207664267U (zh) 液冷充电插座
CN211017947U (zh) 免维护配电柜
CN212064408U (zh) 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US20240092291A1 (en) Electrical assembly
CN203936512U (zh) 电阻焊机用中频大功率组件
CN209805123U (zh) 连接铜排及配电柜
CN204290750U (zh) 节能型调压整流器
CN212344076U (zh) 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CN213936590U (zh) 一种防压损的接线端子
CN112864882A (zh) 免维护配电柜
CN208157801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双孔插座延长器
CN207038366U (zh) 一种表面喷涂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大电流导电筒装置
KR101218877B1 (ko) 고전압 고전류용 피티씨 로드 조립체가 구비된 히터
CN205489188U (zh) 海底中压直流配电装置
CN214960156U (zh) 一种电加热器
CN207940663U (zh) 一种电水壶
CN206976263U (zh) 塑壳断路器的接线端子
CN214481314U (zh) 一种自控温加热板
CN218826832U (zh) 一种压力开关壳体、压力开关、电加热结构及电热水龙头
CN214032760U (zh) 单晶炉用组合电极及其与发热体一体结构
CN211457382U (zh) Ptc加热芯体和加热器总成
CN109103540A (zh) 电芯冷却装置
CN209516807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机接线座
CN220122158U (zh) 电子节温器的电热推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