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44076U - 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44076U
CN212344076U CN202020908888.XU CN202020908888U CN212344076U CN 212344076 U CN212344076 U CN 212344076U CN 202020908888 U CN202020908888 U CN 202020908888U CN 212344076 U CN212344076 U CN 212344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joint
conductive seat
ceramic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88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海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9088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44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44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44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包括陶瓷体、电阻元件、固定头、活动头、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电阻元件包括位于陶瓷体内的加热电路和伸出陶瓷体外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固定头中的第一橡胶件位于第一接头与第一导电座之间,第一电极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接头的外侧,第二电极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导电座的内侧,所述活动头中的第二橡胶件位于第二接头与第二导电座之间,所述固定头通过螺纹与活动头进行连接时,所述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二接头、第一接头、第一电极与加热电路连接,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座、第一导电座、第二电极与加热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陶瓷加热结构,体积小、结构紧凑、产品拆卸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陶瓷加热器的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陶瓷加热器是一种高效热分部均匀的加热器、热导性极佳的金属合金,确保热面温度均匀,消除了设备的热点及冷点,具有长寿命、耐腐蚀、抗磁场等优点。但目前的陶瓷加热器与电源连接后,其体积比较大,因电源线等原因,产品拆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目前的陶瓷加热器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产品拆卸方便的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包括陶瓷体和电阻元件,所述电阻元件包括位于陶瓷体内的加热电路和伸出陶瓷体外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还包括固定头、活动头、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陶瓷体安装在固定头上,所述固定头包括第一橡胶件、第一接头和第一导电座,所述第一橡胶件位于第一接头与第一导电座之间,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接头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导电座的内侧,所述活动头包括第二橡胶件、第二接头和第二导电座,所述第二橡胶件位于第二接头与第二导电座之间,所述正极板固定在第二接头的外侧,所述负极板固定在第二导电座的外侧,所述固定头通过螺纹与活动头进行连接时,所述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二接头、第一接头、第一电极与加热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座、第一导电座、第二电极与加热电路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还包括固定件和第三橡胶件,所述第一接头的顶面与陶瓷体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导电座的内部设有内台阶,所述固定件和第三橡胶件安装在内台阶上,所述陶瓷体通过固定件与第一导电座连接,所述第一橡胶件的顶端通过第三橡胶件与固定件的下端进行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还包括卡块,所述固定件通过卡块与陶瓷体进行连接。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卡块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锥体。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加热电路包括左电路和右电路,所述左电路和右电路的一端并联于第一电极上,所述左电路和右电路的另一端并联于第二电极上。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耐热导线,所述耐热导线上套有耐高温绝缘皮;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还包括外套座,所述活动头通过螺纹安装在外套座的外侧,所述固定头通过螺纹安装在外套座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在于: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包括陶瓷体、电阻元件、固定头、活动头、正极板和负极板,电阻元件包括位于陶瓷体内的加热电路和伸出陶瓷体外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陶瓷体安装在固定头上,固定头包括第一橡胶件、第一接头和第一导电座,第一橡胶件位于第一接头与第一导电座之间,活动头包括第二橡胶件、第二接头和第二导电座,第二橡胶件位于第二接头与第二导电座之间,由于第一电极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接头的外侧,第二电极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导电座的内侧,正极板固定在第二接头的外侧,负极板固定在第二导电座的外侧,保证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互之间的电路进行绝缘,当固定头与活动头进行连接时,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二接头、第一接头、第一电极与加热电路连接,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座、第一导电座、第二电极与加热电路连接,电源向电阻元件供电,加热电路因为自身存在电阻而产生热量,当固定头与活动头进行分离时,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进行了分离,第二导电座与第一导电座也进行了分离,从而将电源与电阻元件之间的电路断开,实现了产品拆卸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陶瓷加热结构采用了上述紧凑式结构设计,当固定头与活动头拆卸后(拆卸后,陶瓷体、电阻元件和固定头连接成一个整体),尺寸很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陶瓷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陶瓷加热结构中,固定头与发热体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陶瓷加热结构中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陶瓷加热结构中的电阻元件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陶瓷加热结构中的活动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包括陶瓷体1和电阻元件(电阻元件与陶瓷体1整体加工成一个发热体2),电阻元件包括位于陶瓷体1内的加热电路31和伸出陶瓷体1外的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2,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还包括固定头、活动头、正极板4和负极板5,陶瓷体1安装在固定头上,固定头包括第一橡胶件6、第一接头7和第一导电座8,第一橡胶件6位于第一接头7与第一导电座8之间,第一电极33通过第一橡胶件6紧贴在第一接头7的外侧,第二电极32通过第一橡胶件6紧贴在第一导电座8的内侧,活动头包括第二橡胶件10、第二接头11和第二导电座12,第二橡胶件10位于第二接头11与第二导电座12之间,正极板5固定在第二接头11的外侧,负极板4固定在第二导电座12的外侧,固定头通过螺纹与活动头进行连接时,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二接头11、第一接头7、第一电极33与加热电路31连接,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座12、第一导电座8、第二电极32与加热电路31连接。
在实际使用中,电源(比如:电池)一般通过导线分别与正极板4、负极板5连接,为了使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2固定可靠,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设置了固定件13和第三橡胶件9,第一接头7的顶面与陶瓷体1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大小通过第三橡胶件9的高度进行调整,第一导电座8的内部设有内台阶,固定件13和第三橡胶件9安装在内台阶上,陶瓷体1通过固定件13与第一导电座8连接,第一橡胶件6的顶端通过第三橡胶件9与固定件13的下端进行连接。但为了发热体2的拆卸,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还设置了卡块14,固定件13通过卡块14与陶瓷体1进行连接,卡块14的横截面的形状一般为圆锥体,当发热体2损坏须更换时,先将圆锥体的卡块14取出,再将固定件13拆卸,然后将整个发热体2拆卸进行更换。
在实际使用中,发热体2的类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MCH陶瓷加热元件,如图3所示,加热电路31可为钨浆印刷电路,钨的熔点高,电阻率大,强度好,蒸气压低,是用作加热丝的非常合适的材料,而且钨浆印刷技术能够很好的将金属钨印刷在陶瓷上。加热电路31包括左电路311和右电路312,如图4所示,左电路311和右电路312的一端并联于第一电极33上,左电路311和右电路312的另一端并联于第二电极32上,由于陶瓷体1内设置有两条加热电路31,具有加热功率可调节、加热均匀的优点。
在实际使用中,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2可为耐热导线,耐热导线上套有耐高温绝缘皮,耐高温绝缘皮一般选择聚四氟乙烯皮,聚四氟乙烯具有塑料王之称,能够耐受250℃的高温下长期工作。另外,为了方便微型陶瓷加热结构与其它产品进行连接,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设置了外套座3(为了减少体积,一般不设置外套座3,活动头直接通过螺纹与固定头进行连接),外套座3的尺寸和外形根据应用或其它产品进行综合设计,活动头通过螺纹安装在外套座3的外侧,固定头通过螺纹安装在外套座3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优点在于: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包括陶瓷体1、电阻元件、固定头、活动头、正极板5和负极板4,电阻元件包括位于陶瓷体1内的加热电路31和伸出陶瓷体1外的第一电极33和第二电极32,陶瓷体1安装在固定头上,固定头包括第一橡胶件6、第一接头7和第一导电座8,第一橡胶件6位于第一接头7与第一导电座8之间,活动头包括第二橡胶件10、第二接头11和第二导电座12,第二橡胶件10位于第二接头11与第二导电座12之间,由于第一电极33通过第一橡胶件6紧贴在第一接头7的外侧,第二电极32通过第一橡胶件6紧贴在第一导电座8的内侧,正极板5固定在第二接头11的外侧,负极板4固定在第二导电座12的外侧,保证了第一电极33与第二电极32相互之间的电路进行绝缘,当固定头与活动头进行连接时,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二接头11、第一接头7、第一电极33与加热电路31连接,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座12、第一导电座8、第二电极32与加热电路31连接,电源向电阻元件供电,加热电路因为自身存在电阻而产生热量,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进入了正常工作状态;当固定头与活动头进行分离时,第二接头11与第一接头7进行了分离,第二导电座12与第一导电座8也进行了分离,从而将电源与电阻元件之间的电路断开,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进入了断电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固定头与活动头的连接或分离,实现了产品的连接或分离,由于电源通过导线分别与正极板4、负极板5连接,而电源、导线、正极板4和负极板5安装在活动头的一侧,这样产品拆卸方便,解决了因电路等原因导致产品无法进行分离。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陶瓷加热结构采用了上述紧凑式结构设计,当固定头与活动头拆卸后(拆卸后,陶瓷体1、电阻元件和固定头连接成一个整体),尺寸很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包括电源、陶瓷体和电阻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元件包括位于陶瓷体内的加热电路和伸出陶瓷体外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还包括固定头、活动头、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陶瓷体安装在固定头上,所述固定头包括第一橡胶件、第一接头和第一导电座,所述第一橡胶件位于第一接头与第一导电座之间,所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接头的外侧,所述第二电极通过第一橡胶件紧贴在第一导电座的内侧,所述活动头包括第二橡胶件、第二接头和第二导电座,所述第二橡胶件位于第二接头与第二导电座之间,所述正极板固定在第二接头的外侧,所述负极板固定在第二导电座的外侧,所述固定头通过螺纹与活动头进行连接时,所述电源的正极通过第二接头、第一接头、第一电极与加热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通过第二导电座、第一导电座、第二电极与加热电路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还包括固定件和第三橡胶件,所述第一接头的顶面与陶瓷体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导电座的内部设有内台阶,所述固定件和第三橡胶件安装在内台阶上,所述陶瓷体通过固定件与第一导电座连接,所述第一橡胶件的顶端通过第三橡胶件与固定件的下端进行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还包括卡块,所述固定件通过卡块与陶瓷体进行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锥体。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包括左电路和右电路,所述左电路和右电路的一端并联于第一电极上,所述左电路和右电路的另一端并联于第二电极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耐热导线,所述耐热导线上套有耐高温绝缘皮;所述微型陶瓷加热结构还包括外套座,所述活动头通过螺纹安装在外套座的外侧,所述固定头通过螺纹安装在外套座的内侧。
CN202020908888.XU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Active CN212344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8888.XU CN212344076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8888.XU CN212344076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44076U true CN212344076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83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8888.XU Active CN212344076U (zh) 2020-05-26 2020-05-26 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44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44076U (zh) 一种微型陶瓷加热结构
CN109175583B (zh) 一种电烙铁器
CN213026581U (zh) 一种连接器、热断路器及ptc加热器
CN212720790U (zh) 真空电阻炉用安装间隙补偿型金属带发热体
CN212064408U (zh) 一种内置电热丝的加热结构
CN210579272U (zh) 一种加热装置用耐高温加热管
CN211295714U (zh) 一种可用于不同种类开关柜的柔性母线连接模块
CN214032760U (zh) 单晶炉用组合电极及其与发热体一体结构
CN210225783U (zh) 一种加热圈结构
CN214032759U (zh) 单晶炉用组合电极及其与发热体一体结构
CN204486971U (zh) 新型尖热式烙铁头
US2768275A (en) Electric soldering iron for small work
CN219164751U (zh) 一种防过热损毁电热管
CN105679715B (zh) 具有脚架的平躺热敏电阻
CN220397867U (zh) 一种热风枪发热芯
CN214841654U (zh) 一种能够快速拆装的机油电加热芯
CN103337431A (zh) 新型熔断器
CN214960156U (zh) 一种电加热器
CN213126522U (zh) 一种新式铜瓦
CN212810638U (zh) 电源转换器、电热元件及电器
CN216752121U (zh) 一种热熔胶枪用ptc发热元件
CN211702413U (zh) 加热器
CN211702414U (zh) 加热器
CN213905763U (zh) 一种高导电性能的铜棒
CN220173433U (zh) 一种电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