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4267U - 液冷充电插座 - Google Patents

液冷充电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64267U
CN207664267U CN201721840418.9U CN201721840418U CN207664267U CN 207664267 U CN207664267 U CN 207664267U CN 201721840418 U CN201721840418 U CN 201721840418U CN 207664267 U CN207664267 U CN 207664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charging socket
connecting portion
conductor
plug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04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志平
周诚智
刘路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Co Ltd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 Ltd
Changzhou Woer Nuclear Material Co Ltd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 Ltd,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Co Ltd,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 Ltd, Changzhou Woer Nuclear Material Co Ltd,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er Heat Shrinkabl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04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64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64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64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冷充电插座,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的多个端子,端子包括插接部以及设于插接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远离插接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道;多个端子的第一通道两两相连通;以及线缆,线缆包括导体及与导体并行设置的液冷管,导体与液冷管之间形成热交换面;导体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液冷管的管腔与第一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液冷充电插座充电时可以在对线缆液冷降温的同时对端子进行液冷降温。

Description

液冷充电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冷充电插座。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充电插座中,母端子及线缆都是发热较高的部件,尤其在进行大功率充电时这些部件的发热问题更为严重。发热问题不仅缩短了充电插座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影响电动汽车及充电设备的使用。充电插座发热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到充电人员的人身安全。现有充电插座在解决发热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如下:1、现有充电插座组合主要为被动散热,散热效果不佳;2、现有技术通过加大线缆导体截面积来解决线缆温升过高问题有较大弊端,比如线缆不易弯折,难以安装,而且也不能同时解决母端子的温升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液冷充电插座,旨在解决现有的充电插座不能同时冷却线缆和母端子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冷充电插座,包括:
壳体;
多个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端子包括插接部以及设于所述插接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接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道;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通道两两相连通;以及,
线缆,包括导体及与所述导体并行设置的液冷管,所述导体与所述液冷管之间形成热交换面;所述导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液冷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内芯及套管,所述套管位于所述内芯的外围,且所述第一通道形成于所述套管内壁与所述内芯外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内芯与所述插接部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插接部一端的端面上,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的端面于所述套管内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插接部的端面开设有螺孔,所述内芯具有与所述螺孔螺旋配合的螺杆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外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流通口;所述液冷充电插座还包括流体连通器,所述流体连通器连接两所述端子的第一流通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通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所述插接部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流体连通器包括连通部及分别设于所述连通部两端的箍圈,所述箍圈的内壁面对应所述连通部的部位开设有贯通所述连通部及另一箍圈对应所述连通部的内壁面的流体通道;
所述流体连通器的两箍圈分别与两所述端子套接,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端子的第一流通口密封对接。
优选地,所述箍圈包括第一卡箍及第二卡箍,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连通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二卡箍与所述第一卡箍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液冷充电插座还包括尾部连接器,所述尾部连接器包括接头部,设于所述接头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接头部一端的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底壁开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嵌孔,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壁面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第二流通口;
所述线缆尾端的液冷管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套接,所述线缆尾端的导体位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导体外壁面与所述连接孔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液冷管的管腔相连通,所述导体的末端与所述嵌孔固定配合。
优选地,所述尾部连接器还包括筒状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与所述第二流通口可拆卸对接。
本实用新型液冷充电插座通过在设置于壳体内的端子内部开设第一通道,并使得多个端子的第一通道两两连通;液冷管与导体形成热交换面,使得第一通道与液冷管的管腔相连通。如此,在充电过程中,导体和端子所散发的大量热量被通过各端子的第一通道与液冷管的冷却液循环带走,实现了同时冷却端子和线缆。并且本实用新型液冷充电插座结构简单,安装以及拆卸方便,不必通过加大线缆导体截面积来解决温升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冷充电插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液冷充电插座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液冷充电插座沿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液冷充电插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示端子一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端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所示液体流通器一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所示尾部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尾部连接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冷充电插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该液冷充电插座包括:
壳体1;
多个端子2,设置在壳体1上,端子2包括插接部21以及设于插接部21一端的第一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2远离插接部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道221;多个端子2的第一通道221两两相连通;以及,
线缆4,包括导体41及与导体41并行设置的液冷管42,导体41与液冷管42之间形成热交换面43;导体41与第一连接部22连接,液冷管42的管腔与第一通道221连通。
本实施例中,壳体1用以为置于其内的结构提供支撑,并为电气部件提供基本的绝缘环境。因此,壳体1的形状在此可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容纳端子2即可。端子2与壳体1之间的固定,既可以是通过第三部件固定,例如卡爪筒体、抵持件等,也可以是通过两者之间的过盈配合,螺纹配合实现。
端子2采用导电金属材质制成,其与导体41连接后与电连接线实现电连接。插接部21远离第一连接部22的一端可开设插孔,该插孔可以为封闭的孔,也可以为开放的孔,只要该插孔与能相应型号的插片或插针配合即可。
多个端子2不仅大小可以不同,其具体的作用也可以不同。例如用以实现能量传输的其尺寸设置的比较大,以增大插孔的电接触面进而降低电阻。采用直流传输能量时,可以分为正极,负极和接地极。再例如,端子2还可以用以传输信号,如此,端子2尺寸可以设置得比较小。
装配时,将导体41及液冷管42切至所需长度,将导体41一端与端子2的第一连接部22相连,导体41与第一连接部22的连接既可以是直接将导体41与第一连接部22压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或者通过绕接以及其他方式均可;将同一端液冷管42的管腔与端子2的第一通道221相连通,使得端子2的第一通道221两两相连通,要使得端子2的第一通道221两两相连通,既可以将端子2铸为具有与第一通道221连通的通孔的凸部进行两两螺纹连接或者卡接,也可以使用一个部件将两端子2的第一通道221相连接。这样充电时由端子2和导体41产生的大量热量可以被流经第一通道221及液冷管42的冷却液迅速带走,从而实现对端子2和导体41的同时冷却,也不必通过加大线缆4导体41截面积来解决温升过高。为了便于收纳和移动,导体41及液冷管42均可以弯曲或卷曲。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7及图8,第一连接部22包括内芯222及套管223,套管223位于内芯222的外围,且第一通道221形成于套管223内壁与内芯222外壁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将内芯222设于套管223内,使得第一通道221形成与套管223内壁和内芯222外壁之间,这样冷却液不仅可以和套管223内壁接触,也可以和内芯222外壁接触,由此大大的增加了冷却液与端子2的接触面积,冷却液带走端子2的热量更多,使得散热效果更佳。优选地,可以在套管223外壁设有第一螺纹区300,液冷管42与端子2的套管223通过第一锁紧螺母3压紧连接,第一锁紧螺母3一端与第一螺纹区300螺纹配合,另一端与液冷管42压紧配合。使用第一锁紧螺母3压紧连接端子2与液冷管42,不仅安装和拆卸方便,也可以防止端子2与液冷管42长期使用后脱落。
进一步地,内芯222与插接部21可拆卸连接。将内芯222与插接部21分体设置,可以使得端子2的加工,如机械加工,更加简单,减少了加工的成本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22设于插接部21一端的端面上,插接部21与第一连接部22相连的端面于套管223内凸设有连接柱211,连接柱211远离插接部21的端面开设有螺孔100,内芯222具有与螺孔100螺旋配合的螺杆部200。
在本实施例中,内芯222与插接部21通过螺纹螺旋配合连接安装和拆卸,相对于通过使用热缩技术和过盈配合以及其他配合方式更加方便和快速,而且螺纹的加工技术相对与其他的技术更加经济。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至图4,图6至图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外周面设有与第一通道221连通的第一流通口224;液冷充电插座还包括流体连通器5,流体连通器5连接两所述端子2的第一流通口224。通过使用液体流通器5将两端子2的第一通道221进行连接,不必加工出具有通孔的凸部,只需在其外周面开设与第一通道221连通的第一流通口224即可,这样使得端子2的结构更加简单,进而加工工艺简单,减少加工成本;再者使用液体流通器5将两端子2的第一通道221连接也可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液体流通器5优选为绝缘弹性材质,一来起到绝缘保护的效果,二来使得安装时具有弹性变形空间,安装起来更加的便捷。
进一步地,第一流通口224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2的靠近插接部21的一端。将第一流通口224设置在靠近插接部21的一端可以使得处于第一通道221的冷却液几乎全部都可以参与循环流动,而且与端子2的发热部分充分接触,从而使得冷却液带走的热量更多,端子2的冷却更加充分。
进一步地,流体连通器5包括连通部51及分别设于连通部51两端的箍圈53,箍圈53的内壁面对应连通部51的部位开设有贯通连通部51及另一箍圈53对应连通部51的内壁面的流体通道511;流体连通器5的两箍圈53分别与两端子2套接,流体通道511的两端分别与两端子2的第一流通口224密封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液体流通器5通过箍圈53将两端子2的第一流通口224相连接,如此,使得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优选地,可以在流体通道511的内壁面与箍圈53内壁面的连接处设环形的安装槽400,使用时,将密封圈52安装在安装槽400内,这样可以密封冷却液,防止其从液体流通器5与第一流通口224的连接处泄露。
进一步地,箍圈53包括第一卡箍531及第二卡箍532,第一卡箍531与连通部51一体设置,第二卡箍532与第一卡箍53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液体流通器5与两端子2的时候,先将两端子2置于第一卡箍531内壁面,使得两端子2的第一流通口224与流体通道511两端面对应,再将第二卡箍532与分别套于端子2外壁面,并使得第二卡箍532与第一卡箍531配合连接。如此,使得液冷充电插座在安装流体连通器5与两端子2的安装和拆卸更加的方便,也可以更容易的使得端子2的第一流通口224与流体通道511对应,这样不必在安装好后进行调整,以减少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优选地,第一卡箍531两端的外侧分别凸设有第一凸耳500,第一凸耳500上设有固定孔510,第二卡箍532两端的外侧分别凸设有第二凸耳600,第二凸耳600上设有通孔610。
在本实施例中,还具有与第一凸耳500或第二凸耳600一一对应螺栓9,在连接液体流通器5与端子2的时候,将螺栓9穿过通孔610并旋入所述固定孔510将所述第一卡箍531及第二卡箍532固定。使用螺栓9连接第一卡箍531与第二卡箍532使得安装更加方便,成本也较低。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5、图10至图11,液冷充电插座还包括尾部连接器6,尾部连接器6包括接头部61,设于接头部61一端的第二连接部62,以及设于第二连接部62远离接头部61一端的第三连接部63;
第三连接部63远离第二连接部62的端面开设有连接孔631,连接孔631的底壁开设有延伸至第二连接部62的嵌孔621,第三连接部63的外壁面开设有与连接孔631连通的第二流通口633;
线缆4尾端的液冷管42与第三连接部63相套接,线缆4尾端的导体41位于连接孔631内,导体41外壁面与连接孔631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通道632,第二通道632与液冷管42的管腔相连通,导体41的末端与嵌孔621固定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冷却液通过第二流通口633流入第二通道632,再流经液冷管42,接着流入第一通道221,通过流体通道511流入另一端子2的第一通道221,再通过液冷管42流入另一尾部连接器6的第二通道632,并通过第二流通口633流出,以此为一个循环。通过使冷却液流经尾部连接器6进行循环流动,一来可以对尾部连接器6进行冷却,使得充电插座的冷却效果更佳,二来通过尾部连接器6连接线缆与冷却管更加方便和快捷。优选地,第三连接部63远离第二连接部62一端的外周面设有第二螺纹区634,第二锁紧螺母7一端与第二螺纹区634螺纹配合,一端压紧液冷管42的尾端,使用第二锁紧螺母7压紧连接尾部连接器6与液冷管42,不仅安装和拆卸方便,也可以防止尾部连接器6与液冷管42长期使用后脱落。
进一步地,尾部连接器6还包括筒状的接口部64,接口部64与第二流通口633可拆卸对接。将接口部64与第二流通口633分体设置,使得尾部连接器6的结构和加工工艺更加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减少了加工成本。利用接口部64将第二流通口633与冷却管连接起来使得安装和拆卸方便,当接口部64出现损坏时方便更换,而且只更换接口部64也更加的经济。优选的,第二流通口633内壁面形成有内螺纹,接口部64的一端设有与第二流通口633适配的外螺纹,第二流通口633与接口部64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加工工艺简单,经济实惠,而且也能达到可快速更换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多个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端子包括插接部以及设于所述插接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插接部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道;多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通道两两相连通;以及,
线缆,包括导体及与所述导体并行设置的液冷管,所述导体与所述液冷管之间形成热交换面;所述导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液冷管的管腔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内芯及套管,所述套管位于所述内芯的外围,且所述第一通道形成于所述套管内壁与所述内芯外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与所述插接部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插接部一端的端面上,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的端面于所述套管内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插接部的端面开设有螺孔,所述内芯具有与所述螺孔螺旋配合的螺杆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外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流通口;所述液冷充电插座还包括流体连通器,所述流体连通器连接两所述端子的第一流通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所述插接部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冷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连通器包括连通部及分别设于所述连通部两端的箍圈,所述箍圈的内壁面对应所述连通部的部位开设有贯通所述连通部及另一箍圈对应所述连通部的内壁面的流体通道;
所述流体连通器的两箍圈分别与两所述端子套接,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端子的第一流通口密封对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圈包括第一卡箍及第二卡箍,所述第一卡箍与所述连通部一体设置,所述第二卡箍与所述第一卡箍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充电插座还包括尾部连接器,所述尾部连接器包括接头部,设于所述接头部一端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接头部一端的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三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底壁开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嵌孔,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壁面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连通的第二流通口;
所述线缆尾端的液冷管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套接,所述线缆尾端的导体位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导体外壁面与所述连接孔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液冷管的管腔相连通,所述导体的末端与所述嵌孔固定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连接器还包括筒状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与所述第二流通口可拆卸对接。
CN201721840418.9U 2017-12-22 2017-12-22 液冷充电插座 Active CN207664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0418.9U CN207664267U (zh) 2017-12-22 2017-12-22 液冷充电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0418.9U CN207664267U (zh) 2017-12-22 2017-12-22 液冷充电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64267U true CN207664267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43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0418.9U Active CN207664267U (zh) 2017-12-22 2017-12-22 液冷充电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64267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9162A (zh) * 2017-12-22 2018-06-22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充电插座
CN111200200A (zh) * 2020-01-20 2020-05-26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液冷充电插座用液冷线缆的冷却方式
CN111725655A (zh) * 2019-03-22 2020-09-29 泰连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热交换器
DE102019132390A1 (de) * 2019-11-28 2021-06-02 Amphenol Tuchel Industrial GmbH Kontaktanordnung für Steckverbindungen, Ladestecker mit Kühlungseinrichtung
WO2021147871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用液冷线缆
CN114498479A (zh) * 2022-01-21 2022-05-13 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散热的液冷理线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9162A (zh) * 2017-12-22 2018-06-22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充电插座
CN108199162B (zh) * 2017-12-22 2024-01-26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充电插座
CN111725655A (zh) * 2019-03-22 2020-09-29 泰连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热交换器
DE102019132390A1 (de) * 2019-11-28 2021-06-02 Amphenol Tuchel Industrial GmbH Kontaktanordnung für Steckverbindungen, Ladestecker mit Kühlungseinrichtung
CN111200200A (zh) * 2020-01-20 2020-05-26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液冷充电插座用液冷线缆的冷却方式
WO2021147871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插座用液冷线缆
CN114498479A (zh) * 2022-01-21 2022-05-13 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散热的液冷理线架
CN114498479B (zh) * 2022-01-21 2023-10-03 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散热的液冷理线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64267U (zh) 液冷充电插座
CN108199162A (zh) 液冷充电插座
CN107472066B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站系统
WO2019184883A1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桩的正负极液冷电缆串联冷却结构
CN112566472A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用非接触式液冷系统及其液冷方法
CN109788713B (zh) 一种流体冷却充电装置
CN109727713B (zh) 一种紫铜波纹管结构的大功率充电桩串冷电缆
CN114899639A (zh) 液冷式线缆连接器和充电枪
CN208189838U (zh) 高压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组件
CN114552252A (zh) 液冷端子及充电枪
CN206498000U (zh) 一种板式电源连接器
CN207426213U (zh) 具有降温功能的连接端子及电连接组件
CN107482362B (zh) 电缆连接器
CN208368739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电子线头连接器
CN103606786B (zh) 直连接无插拔线缆接续电连接器
CN114824893A (zh) 充电端子和充电枪
CN210733866U (zh) 液冷端子及充电枪
CN209805363U (zh) 空气型母线槽
CN20900126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17545016U (zh) 充电端子和充电枪
CN214589376U (zh) 一种电气连接器
CN219739358U (zh) 一种新型液冷插接端子及充电枪
CN216268721U (zh) 一种充电用的液冷端子散热结构
CN213520437U (zh) 一种增加绝缘隔板的电源插座
CN217334479U (zh) 充电端子组件及充电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1

Address after: 518118 6th floor, phase III factory building, WUR Industrial Park, Lanjing North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6th floor, phase III factory building, Wall Industrial Park, Lanjing North Road, Pingshan street,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SPECIAL CAB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LTK ELECTRIC WIRE (HUIZHOU) Ltd.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LTK ELECTRONIC CAB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6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601 of wal nuclear material industrial plant (phase III), No. 53 Qingsong West Road, Zhukeng community,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6th floor, phase III factory building, WUR Industrial Park, Lanjing North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NEW ENERGY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WOER HEAT-SHRINKABLE MATE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