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47244U -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47244U
CN212047244U CN202020457560.0U CN202020457560U CN212047244U CN 212047244 U CN212047244 U CN 212047244U CN 202020457560 U CN202020457560 U CN 202020457560U CN 212047244 U CN212047244 U CN 212047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s
wing
protection device
guard
midd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75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峰
陈昌彪
罗国栋
杨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ongji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75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47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47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47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一种前方防护装置包括中间体和两个护翼,两个护翼分别可拆卸安装于中间体的两端,护翼和中间体的外表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中间体的外表面是指中间体的背离车体的一面。由于护翼可拆卸安装于中间体的端部,在运输时,可以将护翼和中间体分别包装运输,降低前方防护装置的整体体积,从而降低运输难度。同时,当前方防护装置出现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对应部件,不需要整体更换产品,降低了维修费用。另外,由于护翼和中间体的外表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使得车体在遭受撞击时,护翼承担更多的撞击能量,有效缓解中间体所受到的冲击,进而提高前方防护装置的缓冲吸能效果,保护车体和使用者的安全。

Description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前方防护装置为安装在汽车前部的配件,主要用于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汽车车体前部的安全,及减少汽车内乘员在碰撞所受到的伤害。目前,现有的汽车前方防护装置主要以塑料、钣金件为主,整个前方防护装置的体积较大,进而导致产品运输难度大,成本高,而且结构的防护力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有利于提高前方防护装置的缓冲吸能效果,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方便更换破损的零件。
一种前方防护装置,包括:
中间体和两个护翼,两个所述护翼分别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中间体的两端,所述护翼和所述中间体的外表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所述中间体的外表面是指所述中间体的用于背离车体的一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方防护装置包括中间体和护翼。由于护翼可拆卸安装于中间体的端部,在运输时,可以将护翼和中间体分别包装运输,降低前方防护装置的整体体积,从而降低运输难度。同时,当前方防护装置出现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对应部件,不需要整体更换产品,从而降低了维修费用。另外,由于护翼和中间体的外表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使得车体在遭受撞击时,护翼承担更多的撞击能量,有效缓解中间体所受到的冲击,进而提高前方防护装置的缓冲吸能效果,保护车体和使用者的安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翼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连接于所述中间体的端部;所述护翼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旋转轴进行旋转,使所述护翼相对于所述中间体处于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其中,所述折叠位置是指所述护翼贴设于所述中间体的内表面的位置,所述中间体的内表面是指所述中间体用于朝向车体的一面。所述展开位置是指所述护翼和所述中间体相接,形成可以安装在车体上的前方防护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翼的端部设有卡合部,当所述护翼旋转至展开位置,所述卡合部卡合至所述中间体的边缘部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护翼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安装于所述中间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还包括辅助安装件,所述辅助安装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中间体上,所述护翼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辅助安装件。所述辅助安装件为弯折的金属片状结构,所述辅助安装件包括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螺合连接于所述护翼,所述第二弯折段螺合连接于所述中间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还包括下护板,所述下护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中间体上;所述下护板预留有第一空白区域,所述第一空白区域用于设置标志。所述标志为图案、字母、文字的一种或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还设有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护翼上。所述装饰件的边缘设置有所述快速卡扣,所述快速卡扣卡固于所述护翼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还设有灯罩,所述灯罩上设有用于设置标志的第二空白区域,所述护翼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二空白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内,所述第二空白区域微连接于形成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体和所述护翼的形状均与车体相适配,所述中间体和所述护翼上开设有多个网格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设于所述车体的头部。
上述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中,前方防护装置设于所述车体的头部,用于保护车体的头部。另外,由于护翼和中间体的外表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使得车体在遭受撞击时,护翼承担更多的撞击能量,有效缓解中间体所受到的冲击,进而提高前方防护装置的缓冲吸能效果,保护车体和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前方防护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中间体和护翼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护翼处于展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护翼处于折叠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护翼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于中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第一紧固件的第一种紧固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第一紧固件的另一种紧固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护翼通过辅助安装件连接于中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前方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护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护翼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前方防护装置;110、中间体;111、腰型孔;120、护翼;121、第一连接部;122、卡合部;123、缺口;124、第一开孔;125、装饰件;130、第一间隙;140、第一紧固件;150、辅助安装件;151、第一弯折段;152、第二弯折段;160、下护板;161、第一空白区域;170、灯罩;171、第二空白区域;172、连接条;180、网格孔;190、快速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方防护装置100及汽车,具有有利于提高前方防护装置100的缓冲吸能效果,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方便更换破损的零件的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前方防护装置100包括中间体110和两个护翼120,两个护翼120分别可拆卸安装于中间体110的两端,护翼120和中间体110的外表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130。其中,中间体110的外表面是指中间体110的背离车体的一面。第一间隙130不超过十毫米。
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方防护装置100包括中间体110和护翼120。由于护翼120可拆卸安装于中间体110的端部,在运输时,可以将护翼120和中间体110分别包装运输,降低前方防护装置100的整体体积,从而降低运输难度。同时,当前方防护装置100出现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对应部件,不需要整体更换产品,从而降低了维修费用。另外,由于护翼120和中间体110的外表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130,使得车体在遭受撞击时,护翼120承担更多的撞击能量,有效缓解中间体110所受到的冲击,进而提高前方防护装置100的缓冲吸能效果,保护车体和使用者的安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和图4,护翼12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21,第一连接部121旋转连接于中间体110的端部。护翼120以所述第一连接部121为旋转轴进行旋转,使所述护翼120相对于中间体110处于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具体地,护翼120用于和中间体110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21,第一连接部121为开设有第一螺孔(未图示)的弯折片状结构,在中间体110的端部也设有第二螺孔(未图示),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并用螺帽螺合于螺钉的端部,但是螺帽并没有拧紧,如此,护翼120能够以第一连接部121(或者以穿设于第一连接部121内的螺钉)为旋转轴旋转,便于调整护翼120相对于中间体110的位置,比如护翼120绕着第一连接部121旋转至折叠位置,或者护翼120绕着第一连接部121旋转至展开位置(如图3所示)。其中,折叠位置(如图4所示)是指护翼120贴设于中间体110的内表面的位置,中间体110的内表面是指中间体110用于朝向车体的一面。展开位置是指护翼120和中间体110相接,二者形成完好的可以安装在车体上的前方防护装置100。当护翼120转动至展开位置时,可以将螺帽和螺钉拧紧,保证前方防护装置100的稳定性,此时即可将前方防护装置100安装到车体的头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护翼120的端部设有卡合部122,当护翼120旋转至展开位置时,卡合部122卡合至中间体110的边缘部位。具体地,护翼120的两个侧边均设有一个缺口123,如此形成卡合部122。当护翼120以第一连接部121为旋转轴旋转到展开位置时,卡合部122的缺口123卡住中间体110的边缘部位,使得护翼120不能再运动,提高护翼120和中间体110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当护翼120以第一连接部121为旋转轴旋转到折叠位置时,可以利用螺钉将护翼120和中间体110固定。这样,在进行运输时,先将护翼120转动到折叠位置,再使用螺钉将护翼120和中间体110固定在一起,如此运输过程中保证护翼120和中间体110不会剐蹭,同时也有利于减小前方防护装置100的体积,便于运输。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前方防护装置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140,护翼120通过第一紧固件140安装于中间体110。具体地,在中间体110的端部设有两个腰型孔111,护翼120对应于腰型孔111的位置设有两个螺孔,第一紧固件140依次穿过螺孔和腰型孔111并被螺母螺紧,如此也可以实现护翼120和中间体110的固定连接。通常情况下圆形孔加工简单,腰形孔加工复杂。但是在机器组装时,有些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很难达到理想的位置或零件间的位置需要调整时,通常采用腰形孔设计。腰型孔的定位紧固也很简单,只要加装强度满足要求的平垫圈即可。其中,中间体110上的腰型孔111的位置较为灵活,生产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中间体110的端部灵活选取合适的位置开设腰型孔111,护翼120上的螺孔需要对应腰型孔111设置。
以下以两个紧固模式来做具体说明:第一种紧固模式如图6所示,在中间体110的端部设有螺孔A(未图示)和螺孔B(未图示),螺孔A和螺孔B间隔设置。护翼120的其中一侧壁对应于螺孔A开设有一个螺孔,一螺栓a依次穿过护翼120的螺孔和中间体110上的螺孔A,用于连接护翼120和中间体110。护翼120的其另一个侧壁对应于螺孔B也开设有一个螺孔,一螺栓b依次穿过护翼120的螺孔和中间体110上的螺孔B,用于连接护翼120和中间体110。如此即可实现中间体110和护翼120的紧固连接。
另一种紧固模式如图7所示,在中间体110上开设一个螺孔,在护翼120的对应位置也设有螺孔,一螺栓c穿过这两个螺孔,实现护翼120和中间体120的初步固定。在第一连接部121上开设有两个螺孔D,中间体110对应于第一连接部121的位置也开设有两个螺孔,再使用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121和中间体110上的螺孔,实现中间体110和护翼120的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固定护翼120和中间体110,还可以将第一连接部121和中间体110螺合连接,加强前方防护装置100的稳定性。其中,第一紧固件140可以为螺栓、螺钉等紧固件。在运输时,可以将护翼120和中间体110分别包装运输,降低前方防护装置100的整体体积,从而降低运输难度。同时,当前方防护装置100出现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对应部件,不需要整体更换产品,从而降低了维修费用。在需要使用前方防护装置100时,只需要利用第一紧固件140将护翼120和中间体110紧固固定即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8和图9,前方防护装置100还包括辅助安装件150,辅助安装件15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中间体110上,护翼120可拆卸连接于辅助安装件150。具体地,辅助安装件150为弯折的金属片状结构,辅助安装件150包括第一弯折段151和第二弯折段152。在组装护翼120和中间体110时,只需将第一弯折段151螺合连接于护翼120,第二弯折段152螺合连接于中间体110即可。在运输时,可以将护翼120和中间体110分别包装运输,降低前方防护装置100的整体体积,从而降低运输难度。同时,当前方防护装置100出现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对应部件,不需要整体更换产品,从而降低了维修费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前方防护装置100还包括下护板160,下护板16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中间体110上。下护板160预留有第一空白区域161,第一空白区域161用于设置标志。具体地,在组装前方防护装置100时,下护板160安装于前方防护装置100朝向地面的一侧,即中间体110朝向地面的一侧用于设置下护板160。该下护板160通过多组螺栓或螺钉安装于中间体110上。下部板起到阻挡石头等异物对车体的直接撞击,有利于保护车体。进一步地,下护板160上设置第一空白区域161,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空白区域161定制标志、图案等,实现个性化改装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前方防护装置100还设有装饰件125,装饰件125可拆卸安装于护翼120上。具体地,装饰件125可以为塑料制品或钣金制品,该装饰件125通过快速卡扣190(如图11所示)安装到护翼120上。具体地,该装饰件125的边缘设置有快速卡扣190,快速卡扣190卡固于护翼12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和图12,前方防护装置100还设有灯罩170,灯罩170上设有用于设置标志的第二空白区域171,护翼120开设有第一开孔124,第二空白区域171设置于第一开孔124内,第二空白区域171微连接于形成所述第一开孔124的内壁。具体地,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第一空白区域161定制标志、图案等,实现个性化改装的目的。微连接是指灯罩170和护翼120的连接较为微弱,便于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切割,进而安装其他的部件。比如,第二空白区域171的周围通过连接条172连接于形成第一开孔124的内壁,连接条172作为一种微连接的方式,具有容易切断的优点。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切断连接条172,再取出第二空白区域171,接着在第一开孔124内加装一些部件比如LED灯具,达到自由改装的目的,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连接条172可以为塑料或者金属等材质制作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至图12,中间体110和护翼120的形状均与车体相适配,中间体110和护翼120上开设有多个网格孔180。具体地,中间体110和护翼120的轮廓根据所适配的车体进行设计。中间体110和护翼120均设置了多个网格孔180,有助于汽车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100,前方防护装置100设于所述车体的头部,用于保护车体的头部。另外,由于护翼120和中间体110的外表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130,使得车体在遭受撞击时,护翼120承担更多的撞击能量,有效缓解中间体110所受到的冲击,进而提高前方防护装置100的缓冲吸能效果,保护车体和使用者的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100。由于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100,技术效果由前方防护装置100带来,有益效果已经包括了前方防护装置100的有益效果,故在此不进行赘述。进一步地,中间体和护翼均可以采用塑料或钣金件制作。钣金工艺是一种针对金属薄板的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焊接、铆接、拼接、成型(如汽车车身)等。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通过钣金工艺加工出的产品叫做钣金件。由于钣金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导电(能够用于电磁屏蔽)、成本低、大规模量产性能好等特点,故其在电子电器、通信、汽车工业、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方防护装置100包括中间体110和护翼120。由于护翼120可拆卸安装于中间体110的端部,在运输时,可以将护翼120和中间体110分别包装运输,降低前方防护装置100的整体体积,从而降低运输难度。同时,当前方防护装置100出现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对应部件,不需要整体更换产品,从而降低了维修费用。另外,由于护翼120和中间体110的外表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130,使得车体在遭受撞击时,护翼120承担更多的撞击能量,有效缓解中间体110所受到的冲击,进而提高前方防护装置100的缓冲吸能效果,保护车体和使用者的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前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体和两个护翼,两个所述护翼分别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中间体的两端,所述护翼和所述中间体的外表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翼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旋转连接于所述中间体的端部;所述护翼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旋转轴进行旋转,使所述护翼相对于所述中间体处于折叠位置或展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翼的端部设有卡合部,当所述护翼旋转至展开位置,所述卡合部卡合至所述中间体的边缘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护翼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安装于所述中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还包括辅助安装件,所述辅助安装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中间体上,所述护翼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辅助安装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还包括下护板,所述下护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中间体上;所述下护板预留有第一空白区域,所述第一空白区域用于设置标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还设有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护翼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还设有灯罩,所述灯罩上设有用于设置标志的第二空白区域,所述护翼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二空白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内,所述第二空白区域微连接于形成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和所述护翼的形状均与车体相适配,所述中间体和所述护翼上开设有多个网格孔。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前方防护装置,所述前方防护装置设于所述车体的头部。
CN202020457560.0U 2020-04-01 2020-04-01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12047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7560.0U CN212047244U (zh) 2020-04-01 2020-04-01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7560.0U CN212047244U (zh) 2020-04-01 2020-04-01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47244U true CN212047244U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39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7560.0U Active CN212047244U (zh) 2020-04-01 2020-04-01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472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6859A (zh) * 2020-04-01 2020-07-07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6859A (zh) * 2020-04-01 2020-07-07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11250B1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CN212047244U (zh)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US8523225B2 (en) Overhead frame structure system
US20180257594A1 (en) Outer Body Part Assembly Of A Vehicle
JP2004168132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の固着具
US8899805B2 (en) Vehicle light ba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10457240B2 (en) Glove box rail with integrated airbag support
CN110682878B (zh) 车用防护装置
CN111376859A (zh) 前方防护装置及汽车
EP3246580A1 (en) Locking retainer system for automotive assembly
US20130069345A1 (en) Attachment clip
US7823909B2 (en) High strength airbag attachment for use with flanged inflators
US20060237999A1 (en) Coupling structure of hood lock
CN110588553A (zh) 保险杠及其骨架组件、车辆
CN208007091U (zh) 发动机盖支撑板、发动机盖组件及汽车
CN216300987U (zh) 用于车辆的轮眉及车辆
US20220228611A1 (en) Ergonomic fastening clip
CN215621323U (zh) 门护板、门组件及作业机械
CN219643701U (zh) 电机安装装置及风管机
CN219505926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罩及汽车后视镜
JP2007051417A (ja) キャブへのフロントガード取付構造
CN219618999U (zh) 一种后视镜罩
CN217631015U (zh) 一种集成铝扣板
CN214295855U (zh) 一种后保险杠及车辆
CN211391191U (zh) 副驾驶安全气囊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