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34176U -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34176U
CN212034176U CN202021028827.0U CN202021028827U CN212034176U CN 212034176 U CN212034176 U CN 212034176U CN 202021028827 U CN202021028827 U CN 202021028827U CN 212034176 U CN212034176 U CN 212034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groove
handheld device
key groov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88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弘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mothy Case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mothy Case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mothy Case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mothy Case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88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34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34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34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手持装置保护壳,其包含有一框体及一第一按压件;框体套设一手持装置;框体具有一内环侧面、一外环侧面、一第一按键凹槽及一第一按键穿孔;内环侧面贴靠装置环侧边;外环侧面位于内环侧面的相对侧;第一按键凹槽形成于内环侧面,且为一长槽;第一按键穿孔形成于第一按键凹槽的底面,并且于框体的该外环侧面形成一开口;第一按压件可拆卸地设于第一按键凹槽,其相对两端分别具有一限位端部,二限位端部分别可移动地连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端;借此,使用者自行更换第一按压件,以增进保护壳的外观变化性,并且较容易操作。

Description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装置保护壳,尤指一种智能型手机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智能型手机等高单价的手持装置需在狭小的空间内整合大量电子组件,若使用时不慎从手中滑落坠地,容易导致手机故障损坏,因此智能型手机通常需要套设保护壳,以降低手机意外受损的机率。
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型手机保护壳为一体成型的软质塑料壳体,保护壳环绕包覆手机的侧边,可在手机坠落时提供缓冲,避免手机直接撞击坚硬的地面而受损。手机的侧边通常具有用于控制电源、音量等功能的机械按键,保护壳对应手机的机械按键处形成有按压凸点来辅助使用者隔着保护壳按压手机的机械按键。
然而,因现有的保护壳是一体成型,因此保护壳的按压凸点的颜色、材质均与保护壳的其他位置完全相同,因而使得保护壳的外观缺乏变化而十分单调。此外,因按压凸点的材质为软质塑料,手机的机械按键的回馈力量会被按压凸点吸收,导致用户不易掌握机械按键的按压手感,导致手机不易操作。
因此,现有技术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实有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保护壳对应手机的按键处具有可更换的按压件以增进保护壳的外观,并且可提高智能型手机的按键操作正确性。
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用以套设一手持装置;该手持装置具有一装置正面、一装置背面及一装置环侧边,该装置正面及该装置背面为该手持装置的相对两侧面,该装置环侧边连接该装置正面及该装置背面;该手持装置保护壳包含:
一框体,其用以环绕贴靠该手持装置的该装置环侧边;该框体环绕出一正面开口及一背面开口,该手持装置的该装置正面及该装置背面分别位于该正面开口及该背面开口,该框体还具有:
一内环侧面,其贴靠该装置环侧边;
一外环侧面,其位于该内环侧面的相对侧;
一第一按键凹槽,其形成于该内环侧面,且为一长槽;
一第一按键穿孔,其形成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底面,并且于该框体的该外环侧面形成一开口;
一第一按压件,其件可拆卸地设于该框体的该第一按键凹槽,并且穿设该第一按键穿孔;该第一按压件具有:
二限位端部,其分别形成于该第一按压件的相对两端;该二限位端部分别可朝该手持装置移动地连接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端。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中:该框体进一步具有二凹槽限位部,其突出形成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侧壁面,并且分别位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端;各该凹槽限位部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该底面间隔设置而形成一限位空间;该第一按压件的该二限位端部分别穿设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端的该限位空间中。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中:该框体进一步具有四凹槽限位部;其中二该凹槽限位部位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其中一端,并且分别突出形成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侧壁;另外二该凹槽限位部位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另一端,并且分别突出形成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侧壁;各该凹槽限位部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该底面间隔设置而形成一限位空间;该第一按压件的各该限位端部穿设该第一按键凹槽的其中一端的二该凹槽限位部所对应的二该限位空间中。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中:各该凹槽限位部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该底面的距离定义为相对应的该限位空间的高度;该第一按压件的各该限位端部为平板状,各该限位端部的厚度小于相对应的该限位空间的高度,而使该二限位端部分别可朝该手持装置移动地连接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端。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中该第一按压件包含:一穿设部,其穿设该第一按键穿孔;该穿设部的截面的周缘长度小于该第一按键穿孔的截面的周缘长度,而使该穿设部与该第一按键穿孔的侧壁面之间形成一间隙。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中进一步具有一第一缓冲片,该第一缓冲片覆盖该第一按压件朝向该手持装置的一侧面;该第一缓冲片的硬度低于该第一按压件的硬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中进一步具有一背板,该背板封闭该框体的该背面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第一,第一按压件可拆卸地设于框体,因此使用者可视需求自行更换第一按压件,使第一按压件的颜色或材质能够与框体不同,借此增加外观变化性。
第二,第一按压件的相对两端可朝手持装置移动地连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端,可避免本实用新型尚未安装于手机时,第一按压件轻易从第一按键凹槽内脱出,同时可避免第一按压件影响手机的机械按键的按压触感。
第三,第一按压件与框体非一体成型,因此第一按压件可采用硬质塑料或金属等刚性较高的材质制作,使手机的机械按键的回馈力量能够直接传递至使用者的手指,进而提高机械按键的按压手感,使手机更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于另一角度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组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于另一角度的局部立体组件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凹槽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框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套设于一智能型手机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用以套设一手持装置C(如图8所示)。手持装置C较佳地为一扁平状的智能型手机,且具有一装置正面、一装置背面及一装置环侧边C1,装置正面及装置背面为手持装置C的相对两侧面,装置环侧边连接装置正面及装置背面。手持装置C的装置环侧边具有一第一按键C2及一第二按键C3。
请配合参阅图1至3、图5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包含一框体10及一第一按压件20;且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按压件30、一第一缓冲片40、一第二缓冲片50及一背板60。
前述的框体10环绕贴靠手持装置C的装置环侧边C1;框体10环绕出一正面开口101及一背面开口102。手持装置C的装置正面及装置背面分别位于正面开口101及背面开口102。前述的背板60封闭框体10的该背面开口102,以覆盖保护手持装置C的装置背面,但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没有背板60;背板60上较佳地具有一穿孔以使供手持装置C的相机镜头等感测组件外露。框体10还具有一内环侧面11、一外环侧面12、一第一按键凹槽13、一第一按键穿孔14;且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具有一第二按键凹槽15及一第二按键穿孔16、以及复数凹槽限位部17。
内环侧面11贴靠装置环侧边C1;外环侧面12位于内环侧面11的相对侧;第一按键凹槽13及第二按键凹槽15形成于内环侧面11,且各为一长槽;手持装置C的第一按键C2及第二按键C3分别穿设第一按键凹槽13及第二按键凹槽15。第一按键穿孔14及第二按键穿孔16分别形成于第一按键凹槽13的底面及第二按键凹槽15的底面。第一按键穿孔14及第二按键穿孔16分别于框体10的外环侧面12形成一开口。
请配合参阅图4至图7所示,第一按键凹槽13与第二按键凹槽15各具有四个凹槽限位部17。第一按键凹槽13的其中二凹槽限位部17位于第一按键凹槽13的其中一端,并且分别突出形成于第一按键凹槽13的相对两侧壁;第一按键凹槽13的另外二凹槽限位部17位于第一按键凹槽13的另一端,并且分别突出形成于第二按键凹槽15的相对两侧壁,也就是说,第一按键凹槽13的相对两端各具有二凹槽限位部17。各凹槽限位部17与第一按键凹槽13的底面间隔设置而形成一第一限位空间131。第二按键凹槽15的四个凹槽限位部17于第二按键凹槽15的设置位置与第一按键凹槽13的四个凹槽限位部17于第一按键凹槽13的设置位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各凹槽限位部17与第二按键凹槽15的底面间隔设置而形成一第二限位空间151。凹槽限位部17与第一按键凹槽13的底面的距离定义为第一限位空间131的高度H(如图7所示),凹槽限位部17与第二按键凹槽15的底面的距离定义为第二限位空间151的高度H。
在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按键凹槽13与第二按键凹槽15的凹槽限位部17也可以各只有两个。位于第一按键凹槽13的二凹槽限位部17分别于第一按键凹槽13的相对两端形成一第一限位空间131;位于第二按键凹槽15的二凹槽限位部17分别于第二按键凹槽15的相对两端形成一第二限位空间151,如此也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按键凹槽13与的第二按键凹槽15的形状均为长条状,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按键凹槽13与第二按键凹槽15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凹槽限位部17则形成于第一按键凹槽13与的第二按键凹槽15的相对两侧。
前述的第一按压件20及第二按压件30分别可拆卸地设于框体10的第一按键凹槽13及第二按键凹槽15,并且分别穿设第一按键穿孔14及第二按键穿孔16。
第一按压件20具有二限位端部21及一穿设部22。二限位端部21分别形成于第一按压件20的相对两端,并且二限位端部21分别可朝手持装置C移动地连接第一按键凹槽13的相对两端。具体来说,限位端部21为平板状,各限位端部21穿设第一按键凹槽13相对应的一端的二第一限位空间131中(即第一按压件20的各限位端部21延伸至第一按键凹槽13相对应的一端的各凹槽限位部17与第一按键凹槽13的底面之间),借此将第一按压件20的位置限制在第一按键凹槽13内。第一按压件20较佳地为一长条状,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按压件20也可以是圆形,二限位端部21则分别形成于圆形的第一按压件20的相对两侧。
限位端部21的厚度小于相对应的第一限位空间131的高度H,而使二限位端部21分别可朝手持装置C移动地连接第一按键凹槽13的相对两端。穿设部22穿设第一按键穿孔14;在本实施例中,穿设部22的截面的周缘长度小于第一按键穿孔14的截面的周缘长度,而使穿设部22与第一按键穿孔14的侧壁面之间形成一间隙,进而降低第一按压件20与第一按键穿孔14之间的摩擦力,确保第一按压件20相对手持装置C移动的顺畅度。
第二按压件30的具体结构与第一按压件2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前述的第一缓冲片40覆盖第一按压件20朝向手持装置C的一侧面,并且位于第一按压件20与第一按键C2之间;前述的第二缓冲片50覆盖第二按压件30朝向该手持装置C的一侧面,并且位于第二按压件30与第二按键C3之间;第一缓冲片40与第二缓冲片50的材质较佳地为泡棉,可增加使用者按压第一按压件20与第二按压件30的效果及回馈感,但不以此为限,第一缓冲片40与第二缓冲片50只要采用硬度低于第一按压件20与第二按压件30的材质即可达到相同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压件20可拆卸地设于框体10,因此使用者可视需求自行更换第一按压件20,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变化性;此外,也可采用刚性较高的材质制作第一按压件20以使手机更容易操作。第一按压件20的相对两端可朝手持装置C移动地连接第一按键凹槽13的相对两端,可避免本实用新型尚未安装于手机时,第一按压件20轻易从第一按键凹槽13内脱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其用以套设一手持装置;该手持装置具有一装置正面、一装置背面及一装置环侧边,该装置正面及该装置背面为该手持装置的相对两侧面,该装置环侧边连接该装置正面及该装置背面;该手持装置保护壳包含:
一框体,其用以环绕贴靠该手持装置的该装置环侧边;该框体环绕出一正面开口及一背面开口,该手持装置的该装置正面及该装置背面分别位于该正面开口及该背面开口,该框体还具有:
一内环侧面,其贴靠该装置环侧边;
一外环侧面,其位于该内环侧面的相对侧;
一第一按键凹槽,其形成于该内环侧面,且为一长槽;
一第一按键穿孔,其形成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底面,并且于该框体的该外环侧面形成一开口;
一第一按压件,其件可拆卸地设于该框体的该第一按键凹槽,并且穿设该第一按键穿孔;该第一按压件具有:
二限位端部,其分别形成于该第一按压件的相对两端;该二限位端部分别可朝该手持装置移动地连接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该框体进一步具有二凹槽限位部,其突出形成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侧壁面,并且分别位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端;各该凹槽限位部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该底面间隔设置而形成一限位空间;
该第一按压件的该二限位端部分别穿设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端的该限位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该框体进一步具有四凹槽限位部;其中二该凹槽限位部位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其中一端,并且分别突出形成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侧壁;另外二该凹槽限位部位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另一端,并且分别突出形成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侧壁;各该凹槽限位部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该底面间隔设置而形成一限位空间;
该第一按压件的各该限位端部穿设该第一按键凹槽的其中一端的二该凹槽限位部所对应的二该限位空间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各该凹槽限位部与该第一按键凹槽的该底面的距离定义为相对应的该限位空间的高度;
该第一按压件的各该限位端部为平板状,各该限位端部的厚度小于相对应的该限位空间的高度,而使该二限位端部分别可朝该手持装置移动地连接该第一按键凹槽的相对两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压件包含:
一穿设部,其穿设该第一按键穿孔;该穿设部的截面的周缘长度小于该第一按键穿孔的截面的周缘长度,而使该穿设部与该第一按键穿孔的侧壁面之间形成一间隙。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第一缓冲片,该第一缓冲片覆盖该第一按压件朝向该手持装置的一侧面;该第一缓冲片的硬度低于该第一按压件的硬度。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背板,该背板封闭该框体的该背面开口。
CN202021028827.0U 2020-06-08 2020-06-08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Active CN212034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8827.0U CN212034176U (zh) 2020-06-08 2020-06-08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8827.0U CN212034176U (zh) 2020-06-08 2020-06-08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34176U true CN212034176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77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8827.0U Active CN212034176U (zh) 2020-06-08 2020-06-08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341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0285A (zh) * 2021-05-07 2021-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0285A (zh) * 2021-05-07 2021-08-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270285B (zh) * 2021-05-07 2023-0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88204B1 (ko) 바 형 휴대용 전자기기 케이스
US8695798B2 (en)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6731913B2 (en) Elastomeric enclosure
KR200467372Y1 (ko) 휴대폰 보호케이스
CN212034176U (zh) 可更换按键的手持装置保护壳
CN215453017U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式摄像头保护的手机壳
JP5242845B1 (ja) 携帯端末用カバー
KR20140042030A (ko) 이동 단말기용 파우치
CN215377271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TWM600982U (zh) 可更換按鍵的手持裝置保護殼
CN215871518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KR101317932B1 (ko) 이동 단말기 케이스
JP7309239B1 (ja) 保護カバー及び保護カバーセット
CN209807334U (zh) 一种兼容AirPods一代和二代的保护壳套
KR102557060B1 (ko) 스마트폰 파우치
CN211018916U (zh) 一种防误按手机套
CN211880446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CN220693198U (zh) 手机保护壳
CN211350433U (zh) 壳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USD1021885S1 (en) Mobile phone protection case
JPH11192116A (ja) 携帯機器のカバー
CN218473201U (zh) 保护壳
CN217770149U (zh) 手机壳
CN216122532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3459509U (zh) 手持移动设备及防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