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6151U - 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6151U
CN212006151U CN201921829737.9U CN201921829737U CN212006151U CN 212006151 U CN212006151 U CN 212006151U CN 201921829737 U CN201921829737 U CN 201921829737U CN 212006151 U CN212006151 U CN 212006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hannel
fresh air
seat
dust remo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97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焱
邹晓巍
余晓杰
陈凯
张泽
严学雷
余贤沛
张朝伟
张铭铭
李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uangl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uang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uangl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uang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97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6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6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61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形成新风通道,新风通道内安装除尘组件、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除尘组件包括除尘通道、除尘风机,转动式吸尘座与转动式排尘座,转动式吸尘座形成吸尘腔,转动式排尘座形成排尘腔,转动式吸尘座设置对二级过滤网吸尘的吸尘口,吸尘口除尘通道连通,转动式排尘座设置排尘口,排尘口通过除尘通道与吸尘口连通,除尘风机的风机进风口与吸尘口直接连通,除尘风机的风机出风口与排尘口直接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系统除尘效率高,过水灰尘被吸尘口强力吸出,由外层防虫网处喷出,顺带喷射清洗外层滤网,能有效清除外层防虫网灰尘板结等极端情况,除尘效果更好,结构更加简化,控制方便。

Description

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房新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及应用该自除尘风道装置的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各地对于5G技术的研发热度很高,国内外各主流标准化机构都已经认识到现阶段5G技术发展的迫切性,并制定了相关的5G研发计划。从4G到5G,用户需求不断提高,室内外数据业务大幅度拓展,载波频率也将大幅度提升,传统宏基站显得越来越无力应对,在未来的5G时代,小基站必然会大规模成为主流。在5G的关键技术中有一项叫作高密集组网的技术,它的开发目的就是为未来的5G时代小基站的大范围部署做准备,因此5G时代的到来会真正意义上带动小基站的爆发式部署。
新风设备用于给密闭空间更换新鲜空气,比较常见的是应用于家庭室内,公共场所,工厂或数据机房(如5G基站)等。新风设备需要具备将室外空气更新到室内和过滤净化室外空气的功能。通讯基站内部面积小,单位发热量比较大,面积多在30-40平米。目前基站都会设置新风系统使得机房内的设备运行在正常的温度范围中,较为常见的应用于基站的新风系统主要由风机、过滤器等部件组成。其过滤器在应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需要人员定期维护、清洁。而基站大部分建设在偏远地区,条件比较恶劣且移动站点分布比较广,因此维护及其不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已经出现了设置自清洁机构的新风系统,比较常见的结构是如图1所示:通过吸尘风机连接一软管,软管将过滤器(过滤网)上积累的灰尘等吸入吸尘风机后再通过另外一根软管排出。但是,这种清洁机构的主要缺点是:在除尘过程中,软管要不断的在过滤网的网面做往复移动,使用一断时间之后软管与吸尘风机的连接处易破损;软管随吸尘风机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因管道老化、变形等问题出现与过滤网接触不良而导致吸尘效率降低甚至无法吸尘等问题。除此之外,现有的新风系统在长期使用之后,网孔较小的过滤网都会出现板结严重的情况,导致新风系统空气流通性差,新风机散热不良。
因此,现有的新风系统的自清洁机构的设计都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形成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内安装有除尘组件以及对流入通道内的新风进行过滤的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通道、位于除尘通道内的除尘风机,转动的安装在除尘通道的转动式吸尘座与转动式排尘座,所述转动式吸尘座中空形成吸尘腔,所述转动式排尘座中空形成排尘腔,转动式吸尘座设置吸尘口,所述吸尘口对二级过滤网进行吸尘并随转动式吸尘座转动,所述吸尘口与吸尘腔、除尘通道均连通,所述转动式排尘座面对所述一级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排尘口,所述排尘口随转动式排尘座转动,所述排尘口通过除尘通道与吸尘口连通,所述除尘风机的风机进风口与吸尘口直接连通,除尘风机的风机出风口与排尘口直接连通。
较佳的,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还包括动力源与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源具有一转动的动力输出轴,传动机构与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式吸尘座、转动式排尘座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
较佳的,所述吸尘腔包括吸尘导流段与吸尘增压段,吸尘导流段与除尘通道直接相连通,所述吸尘导流段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在除尘通道与吸尘增压段之间的倾斜的吸尘导流面,所述吸尘增压段的截面由吸尘导流段朝向吸尘口逐渐缩小。
较佳的,所述排尘腔包括排尘导流段与排尘增压段,排尘导流段与除尘通道直接相连通,所述排尘导流段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在除尘通道与排尘增压段之间的倾斜的排尘导流面,所述排尘增压段的截面由排尘导流段朝向排尘口逐渐缩小。
较佳的,所述吸尘口和\或排尘口设置多个并呈线形排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加湿装置以及如以上所述的自除尘风道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置朝向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的至少其中一个喷射高压雾化水的高压喷头。较佳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吸尘座上或者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排尘座上。
较佳的,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水泵、与水泵连通的水循环管,所述水循环管通过支架支撑在新风通道内,所述高压喷头均匀分布安装在水循环管上。
较佳的,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风机、与新风通道连通的新风室,所述新风风机将经新风通道过滤后的空气引入新风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风系统设置加湿装置对过滤网进行冲刷,将附着在过滤网上的灰尘等冲刷掉或者使之松脱,然后再经自清洁装置将含水灰尘一并收集,除尘效率更高,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吸灰过程中所产生的飞尘,避免灰尘飘散所产生的二次落尘现象,除尘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所述自清洁装置使得新风系统具备自清洁式功能,保证了新风系统空气的流通性,设备整体结构稳定高,安装维护方便;采用转动式吸尘座,使线性的吸尘口形成区域覆盖的全面吸尘,吸尘效率更高,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动式吸尘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往复移动式吸尘具有更高的同步性,单位时间内除尘效率高,长期实用后各元件之间的配合度高,无需额外设置传感器等元件对其形成进行辅助检测,结构更加简化,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系统的立体图。
附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系统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所述水泵与动力源的安装位置。
附图4为所述新风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5为所述转动式吸尘座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6为转动式排尘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除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新风通道,2、除尘组件,3、一级过滤网,4、二级过滤网,5、吸尘口,6、排尘口,7、动力源,8、传动机构,9、加湿装置;11、新风进风口,12、新风出风口;
21、除尘通道,22除尘风机;
23、转动式吸尘座,231、吸尘腔,2311、吸尘导流段,2312、吸尘增压段,2313、吸尘导流面;
24、转动式排尘座,241、排尘腔,2411、排尘导流段,2412、排尘增压段,2413、排尘导流面;
81、传动皮带;
91、高压喷头,92、水泵,93、水循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问题。
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除尘风道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形成新风通道1,所述新风通道1内安装有除尘组件2以及对流入新风通道1内的新风进行过滤的一级过滤网3与二级过滤网4。所述除尘组件2包括除尘通道21、位于除尘通道21内的除尘风机22,密封的转动安装在除尘通道21的转动式吸尘座23与转动式排尘座24,具体的,所述新风通道1设置新风进风口11与新风出风口12,所述二级过滤网4覆盖所述新风进风口11,一级过滤网3覆盖所述新风出风口12。
所述转动式吸尘座23与转动式排尘座24安装在除尘通道21的两端,转动式吸尘座23中空形成吸尘腔231,转动式吸尘座23设置吸尘口5,所述吸尘口5对二级过滤网4进行吸尘并随转动式吸尘座23转动,所述吸尘口5与吸尘腔231、除尘通道21均连通;所述转动式排尘座24中空形成排尘腔241,所述转动式排尘座24面对所述一级过滤网3的一侧设置排尘口6,所述排尘口6随转动式排尘座24转动,所述排尘口6通过除尘通道21与吸尘口5连通,所述除尘风机22的风机进风口与吸尘口5直接连通,除尘风机的风机出风口与排尘口6直接连通。所述吸尘口5沿着平行所述二级过滤网4的方向延伸,所述排尘口6沿着平行所述一级过滤网3的方向延伸。
具体的,所述一级过滤网3作为初效过滤,主要将空气中的大颗粒尘埃,树叶,绒毛,絮状物,蚊虫等拦截在新风通道外;二级过滤网4的网孔小于一级过滤网3的网孔,其主要过滤空气中尘埃微粒,肉眼看不见的尘埃粒子等。所述除尘风机22可以采用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等,依靠大风量所形成的高负压值将新风通道1内的空气吸入到除尘通道21内。
具体的,所述吸尘腔231包括吸尘导流段2311与吸尘增压段2312,吸尘导流段2311与除尘通道21直接相连通,所述吸尘导流段2311具有两个连接在除尘通道21与吸尘增压段2312之间的倾斜的吸尘导流面2313,所述吸尘增压段2312的截面由吸尘导流段2311朝向吸尘口5逐渐缩小。所述吸尘口5形成在吸尘增压段2312的末端(定义吸尘增压段2312远离所述吸尘导流段2311的一端为末端),所述吸尘导流面2313与吸尘增压段2312配合使吸尘腔231相对除尘通道21形成压差,自除尘风机22所形成的吸尘气流经过所述吸尘增压段2312增压后由吸尘口5对二级过滤网4进行吸尘。
具体的,所述排尘腔241包括排尘导流段2411与排尘增压段2412,排尘导流段2411与除尘通道21直接相连通,所述排尘导流段2411具有两个连接在除尘通道21与排尘增压段2412之间的倾斜的排尘导流面2413,所述排尘增压段2412的截面由排尘导流段2411朝向排尘口6逐渐缩小。所述排尘口6形成在排尘增压段2412的末端(定义排尘增压段2412远离所述排尘导流段2411的一端为排尘增压段的末端),所述排尘导流面2413与排尘增压段2412配合使排尘腔241相对除尘通道21形成压差,自除尘风机22所形成的吹尘气流经过所述排尘增压段2412增压后由排尘口6对一级过滤网3进行吹尘。
利用所形成的高压吸尘口5与高压排尘口6对二级过滤网4、一级过滤网3进行吹尘与排尘,能将附着在过滤网上难以清除的灰尘等清除掉,除尘效率高,除尘效果好。
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还包括动力源7与传动机构8,所述动力源7为转动式吸尘座23与转动式排尘座24的转动提供动力。动力源7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电机。动力源7具有一转动的动力输出轴,传动机构8与动力源7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式吸尘座23、转动式排尘座24在传动机构8的带动下转动。所述转动式吸尘座23与转动式排尘座24分别由两个电机带动转动,在实际实施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电机作为二者共同的动力源。具体的,所述传动机构8包括传动皮带81,所述传动皮带81包括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吸尘座23上的第一传动皮带,一级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排尘座24上第二传动皮带。具体的,所述吸尘口5与排尘口6可以设置多个并呈线形排列,或者所述吸尘口5与排尘口6分别沿着平行所述二级过滤网4、一级过滤网3的方向延伸。所述吸尘口5与排尘口6在随着转动式吸尘座23与转动式排尘座24转动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形成扇形区域的吸尘与吹尘,相对传统的移动式吸尘,单位时间内的所覆盖的有效吸尘面积更大,吸尘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如附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新风系统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新风系统包括加湿装置9以及上述的自除尘风道装置,所述加湿装置9包括高压喷头91、水泵92、与水泵92连通的水循环管93,所述高压喷头91与水泵连通并朝向一级过滤网3与二级过滤网4的至少其中一个喷射高压雾化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喷头用91位于二级过滤网4上方用于向二级过滤网4喷射高压雾化水,具体的,所述水循环管93通过支架支撑在新风通道1内,所述高压喷头91均匀分布安装在水循环管93上,一级过滤网3的下部设置接水盘。所述高压喷头91与水循环管93之间还安装进水电磁阀,所述进水电磁阀控制高压喷头91的启闭与出水量。
具体实施时,所述新风系统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新风风机、与新风通道1连通的新风室等,所述新风风机将经新风通道1过滤后的空气引入新风室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自除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除尘风道装置形成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内安装有除尘组件以及对流入通道内的新风进行过滤的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通道、位于除尘通道内的除尘风机,转动的安装在除尘通道的转动式吸尘座与转动式排尘座,所述转动式吸尘座中空形成吸尘腔,所述转动式排尘座中空形成排尘腔,转动式吸尘座设置吸尘口,所述吸尘口对二级过滤网进行吸尘并随转动式吸尘座转动,所述吸尘口与吸尘腔、除尘通道均连通,所述转动式排尘座面对所述一级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排尘口,所述排尘口随转动式排尘座转动,所述排尘口通过除尘通道与吸尘口连通,所述除尘风机的风机进风口与吸尘口直接连通,除尘风机的风机出风口与排尘口直接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除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源与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源具有一转动的动力输出轴,传动机构与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转动式吸尘座、转动式排尘座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除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腔包括吸尘导流段与吸尘增压段,吸尘导流段与除尘通道直接相连通,所述吸尘导流段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在除尘通道与吸尘增压段之间的倾斜的吸尘导流面,所述吸尘增压段的截面由吸尘导流段朝向吸尘口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除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腔包括排尘导流段与排尘增压段,排尘导流段与除尘通道直接相连通,所述排尘导流段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在除尘通道与排尘增压段之间的倾斜的排尘导流面,所述排尘增压段的截面由排尘导流段朝向排尘口逐渐缩小。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除尘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口和\或排尘口设置多个并呈线形排列。
6.一种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湿装置、传动机构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除尘风道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置朝向一级过滤网与二级过滤网的至少其中一个喷射高压雾化水的高压喷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吸尘座上或者套接在动力输出轴与转动式排尘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水泵、与水泵连通的水循环管,所述水循环管通过支架支撑在新风通道内,所述高压喷头均匀分布安装在水循环管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新风风机、与新风通道连通的新风室,所述新风风机将经新风通道过滤后的空气引入新风室内。
CN201921829737.9U 2019-10-29 2019-10-29 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06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9737.9U CN212006151U (zh) 2019-10-29 2019-10-29 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9737.9U CN212006151U (zh) 2019-10-29 2019-10-29 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6151U true CN212006151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1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973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06151U (zh) 2019-10-29 2019-10-29 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61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0317A (zh) * 2022-03-09 2022-07-05 深圳市爱德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d-wan设备数据处理器内部自清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0317A (zh) * 2022-03-09 2022-07-05 深圳市爱德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d-wan设备数据处理器内部自清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88248U (zh) 一种具有清洗功能的加湿空调
CN210906289U (zh) 一种碾米智能屋
CN212006151U (zh) 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
CN105786131B (zh) 计算机装置
CN110822684A (zh) 自除尘风道装置及新风系统
CN212141879U (zh) 一种烘箱外置风机除尘返风装置
CN21368711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排烟扇
CN110822696A (zh) 免维自清洁过滤装置及新风系统
CN212006114U (zh) 具有加湿除尘功能的新风机
CN212006115U (zh) 新风系统
CN211977154U (zh) 一种高效自除尘新风机
CN211011803U (zh) 一种风幕式环保节能除杂装置
CN214094792U (zh) 一种具有清洁功能的通风设备
CN210197590U (zh) 一种节能型新风换气机
CN113357705A (zh) 一种双风机双风路无管道系统
CN207094700U (zh) 水幕过滤吸油烟机
CN212006184U (zh) 免维自清洁过滤装置及新风系统
CN213300352U (zh) 一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净化装置
CN211204363U (zh) 应用于新风系统的除尘通道及新风引入装置
CN110822697A (zh) 空气过滤机构及应用过滤机构的新风系统
CN220038665U (zh) 一种节能排风机
CN21544674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通风设备
CN208236278U (zh) 一种洁净室
CN211977153U (zh) 新风机的自清洁过滤机构及新风机
CN216779697U (zh) 一种节能型电力箱的除灰清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