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1256U -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1256U
CN212001256U CN202020391832.1U CN202020391832U CN212001256U CN 212001256 U CN212001256 U CN 212001256U CN 202020391832 U CN202020391832 U CN 202020391832U CN 212001256 U CN212001256 U CN 212001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frame
outer frame
cylinder
pipe gall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918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杰
贺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Xin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in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in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ind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918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1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1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125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其包括外框架和内框架,外框架的底部设有滚轮,外框架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外侧模板,内框架的底部设有滚轮,内框架的顶部设有内顶模板,内框架的两侧设置有内侧模板,外框架和内框架上分别设置有调节组件和定位机构,外框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施工人员在对管廊的侧壁和顶壁进行模板支护时,首先通过将外框架与内框架连接,再拉动外框架和内框架爬行至待浇筑的管廊位置进行固定,接着调节外侧模板、内侧模板和内顶模板分别位于模板支护位置,最后在管廊两端支设端模板后,将管廊一次浇筑成型,节约管廊顶板单独浇筑的施工时间,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设施,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长公用设施。一般综合管廊沿着基础道路配套设置,即综合管廊设于基础道路的下方并与基础道路并行,该综合管廊用于容置地下管线,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
授权公告号为CN2059349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该滑移体系包括:台车,台车顶部形成有操作平台;调节组件,装设于操作平台;以及模板,通过调节组件可调节的悬挂于操作平台。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滑移体系仅能对管廊的侧壁以及隔板进行浇筑,在对管廊进行封顶时,仍然需要支设模板,或吊装预制顶板,施工作业量大,施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具有减少现浇管廊施工时的施工作业量,提高施工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包括外框架和内框架,所述外框架的顶部形成有操作平台,所述外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于待浇筑管廊的两侧,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外框架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外侧模板,所述内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内框架的顶部设有内顶模板,所述内框架的两侧设置有内侧模板,所述外框架和内框架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外侧模板、内顶模板和内侧模板的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柱和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外框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内框架的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在对管廊的侧壁和顶壁进行模板支护时,首先通过连接组件将外框架与内框架连接,然后使用牵引机等牵引装置,从连接组件所在一侧,拉动外框架和内框架在管廊的底板上移动,在外框架与内框架爬行至待浇筑的管廊位置后,解开连接组件,再使用定位机构,将外框架和内框架位置固定。最后通过调节组件,使外侧模板、内侧模板均转动至竖直,且外侧模板、内侧模板和内顶模板均位于待浇筑的管廊侧壁和隔板的模板支护位置,最后,人工在内框架的两端根据需要分别支护端部模板,即可从操作平台上向模板内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养护成型后,拆除两端模板,通过调节组件驱使内、外侧模板以及内顶模板脱模,再次使用连接组件将内、外框架连接,即可再次爬行至下一阶段管廊位置,管廊侧板的顶板一次浇筑成型,管廊结构性能更好,并且减少顶板人工支设模板时间,节约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外侧模板的上边缘转动连接在外框架上,所述第一气缸的一端与外框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动端与外侧模板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竖直固设在内框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内顶模板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模板的上边缘与内顶模板的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气缸远离活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内框架上,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在内侧模板的内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外侧模板和内顶模板在移动至待支设模板位置时,通过启动第一气缸,使第一气缸活塞杆伸出,驱使外侧模板转动至竖直,通过启动第三气缸,将内顶模板和内侧模板一起顶升至管廊顶板待支护底模板位置,接着启动第二气缸,使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驱使内侧模板转动至竖直,即完成模板支护,在管廊浇筑养护完成后,依次驱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即可使各模板顺序脱模,使模板支护工作方便快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侧模板的上边缘设置有斜向内框架内侧上方的斜板,所述斜板的上边缘与内顶模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脱模操作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收回,并带动内侧模板以上方斜板的上边缘为转动轴线进行转动,将内侧模板完整从管廊内壁上脱下,并将内测模板收纳在内定模板的下方,可有效避免脱模后,在将内框架从管廊中拖出过程中,内侧模板和内顶模板的边缘将管廊划伤,提高管廊施工浇筑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侧模板与内顶模板的转动轴位于两者的内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侧模板和内定模板的转动轴设于两者内侧,可有效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使转动轴中掺杂水泥,造成转动轴卡死等情况,保证内侧模板转动顺利。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机构为千斤顶,所述支撑柱和安装板上均竖直固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能抵接在地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框架和内框架移动至管廊待浇筑位置后,启动千斤顶,利用千斤顶顶撑地面的反力将外框架和内框架顶起,使滚轮脱离地面,即完成外框架和内框架的固定工作,使用方便快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Π型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外框架的一端,所述连接板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管廊的宽度方向,所述Π型板固设在连接板上,所述Π型板能卡接在内框架上,所述Π型板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内框架的连接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外框架和内框架时,通过转动连接板,使连接板上的Π型板卡接在内框架上,再使用连接螺栓,将Π型板与内框架固定,即可使内框架与外框架连接,便于施工人员拖动内框架与外框架一同移动,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内框架上竖直固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Π型板能卡接在滑块上,所述滑块的两侧侧壁上开设有可供连接螺栓螺纹连接的螺孔,所述连接板还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外框架带有连接板的侧壁上开设有能供固定螺栓螺纹连接的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在连接外框架与内框架时,先将连接板转动至与自身所在外框架的竖直侧壁相贴,再使用固定螺栓将连接板与外框架固定,再滑动内框架上滑轨上的滑块至连接板上的Π型板中,最后再使用连接螺栓将Π型板与滑块固定,从而使得内框架和外框架在竖直方向上能发生相对滑动,在内框架和外框架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并依次使用千斤顶进行顶撑定位工作时,两者高度差能发生相对变化,保证内框架与外框架定位工作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沿管廊长度方向固设在管廊底板上的导轨,所述滚轮的外壁上同轴并列设置有两块侧边,所述滚轮滚动设置在导轨上,所述导轨夹持于滚轮上两侧边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两侧的侧边,可以使滚轮在导轨上移动时保持直线,便于施工人员在管廊施工完成后,抽出外框架和内框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施工人员在对管廊的侧壁和顶壁进行模板支护时,首先通过将外框架与内框架连接,再拉动外框架和内框架爬行至待浇筑的管廊位置进行固定,接着调节外侧模板、内侧模板和内顶模板分别位于待浇筑的管廊侧壁和隔板的模板支护位置,最后,在管廊两端支设端模板后,将管廊一次浇筑成型,节约管廊顶板单独浇筑的施工时间,节约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2. 在进行脱模操作时,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收回,并带动内侧模板以上方斜板的上边缘为转动轴线进行转动,将内侧模板完整从管廊内壁上脱下,并将内测模板收纳在内定模板的下方,可有效避免脱模后,在将内框架从管廊中拖出过程中,内侧模板和内顶模板的边缘将管廊划伤,提高管廊施工浇筑质量;
3. 通过使连接状态下的外框架与内框架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在内框架和外框架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并依次使用千斤顶进行顶撑定位工作时,两者高度差能发生相对变化,保证内框架与外框架定位工作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脱模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脱模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支模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模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框架;11、操作平台;12、支撑柱;13、滚轮;14、外侧模板;2、内框架;21、安装板;22、内侧模板;221、斜板;23、内顶模板;3、调节组件;31、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33、第三气缸;4、千斤顶;5、连接组件;51、连接板;52、Π型板;6、轨道;61、滑块;7、导轨;71、侧边;8、连接螺栓;9、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包括外框架1和内框架2。外框架1包括顶部操作平台11,操作平台11下方设置有支撑柱12,支撑柱12于操作平台11四角设有四根,支撑柱12的底部安装螺栓固定安装有滚轮13。支撑柱12上还螺栓固定安装有千斤顶4,千斤顶4的轴线平行于竖直方向,且其活塞杆竖直朝下。外框架1的底部还转动连接有外侧模板14,外侧模板14的转动轴线与操作平台11的宽度方向平行,外侧模板14位于支撑柱12的内侧。
参照图1、2,内框架2包括底部安装板21和固定安装于安装板21顶壁的架体。安装板21的底壁上螺栓固定有滚轮13,安装板21上还竖直固定安装有千斤顶4,千斤顶4的活塞杆竖直穿过安装板21朝下。架体的顶部水平设有内顶模板23,内顶模板23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分别铰接有内侧模板22。内侧模板22的上边缘弯折成型有向内侧上方倾斜的斜板221,斜板221的上边缘与内顶模板23铰接,其铰接轴位于两者的内侧壁接缝处。
参照图4、5,内框架2和外框架1上分别设有用于调节外侧模板14、内顶模板23和内侧模板22的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气缸31、第二气缸32和第三气缸33。第一气缸31的末端转动连接在外框架1的操作平台11底壁上,且位于外侧模板14的外侧,第一气缸31的活塞杆端部转动连接在外侧模板14的外侧壁上。第二气缸32竖直固定安装在内框架2的架体上,呈竖直,其活塞杆竖直朝上,并遇到连接在内顶模板23的底壁上。第三气缸33的末端转动连接在内框架2的架体上,其活塞杆的端部转动连接在内侧模板22的内侧壁上。
参照图2、3,内框架2位于外框架1的内部。管廊底板的顶壁上沿管廊长度方向螺栓固定有导轨7,安装板21和支撑柱12下方的滚轮13上,于轮子两端分别一体同轴固设有侧边71,滚轮13上两侧边71将导轨7夹持在内。
参照图5、6,外框架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内框架2的连接组件5,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板51和Π型板52。连接板5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外框架1的操作平台11顶部边缘上,连接板51上开始有穿孔,操作平台11的竖直侧壁上开始有与连接板51上穿孔对应的螺孔,连接板51竖直贴合在操作平台11的竖直侧壁上时,固定螺栓9穿过穿孔,与螺孔螺纹连接。内框架2的架体上,与外框架1带有连接板51的同侧,竖直固定安装有轨道6,轨道6上滑动安装有滑块61。Π型板52焊接在连接板51的活动端,靠近内框架2的侧壁上,滑块61能卡接在Π型板52开口处。Π型板52两侧侧板上开设有水平穿孔,滑块61上与其平行的侧板上开设有与Π型板52上穿孔对应的螺孔,滑块61滑动到其上螺孔与Π型板52上穿孔对应时,使用连接螺栓8穿过穿孔与滑块61上螺孔螺纹连接,可将外框架1与内框架2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施工人员在对管廊的侧壁和顶壁进行模板支护时,首先将连接板51翻转至竖直向下,使Π型板52卡接在内框架2上,并使用连接螺栓8将连接板51与内框架2连接固定,从而使外框架1与内框架2连接。然后使用牵引机等牵引装置,从连接板51所在一侧,拉动外框架1和内框架2在管廊的底板上移动。在外框架1与内框架2爬行至待浇筑的管廊位置后,解开连接板51与内框架2的连接,再开启千斤顶4,将外框架1和内框架2顶升起,使滚轮13脱离地面,从而对两者位置固定。接下来,先后启动第一气缸31、第二气缸32和第三气缸33,推动外侧模板14、内侧模板22均转动至竖直,且外侧模板14、内侧模板22和内顶模板23均位于待浇筑的管廊侧壁和隔板的模板支护位置。最后,人工在内框架2的两端根据需要分别支护端部模板,即可从操作平台11上向模板内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养护成型后,拆除两端模板,依次使第一气缸31、第三气缸33和第二气缸32的活塞杆收回,从而使内、外侧模板14以及内顶模板23脱模。再次使用连接板51与内框架2连接,即可再次拖动内框架2和外框架1爬行至下一阶段管廊位置。管廊侧板的顶板一次浇筑成型,管廊结构性能更好,并且减少顶板人工支设模板时间,节约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1)和内框架(2),所述外框架(1)的顶部形成有操作平台(11),所述外框架(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设于待浇筑管廊的两侧,所述支撑柱(12)的底部设有滚轮(13),所述外框架(1)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外侧模板(14),所述内框架(2)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的底部设有滚轮(13),所述内框架(2)的顶部设有内顶模板(23),所述内框架(2)的两侧设置有内侧模板(22),所述外框架(1)和内框架(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外侧模板(14)、内顶模板(23)和内侧模板(22)的调节组件(3),所述支撑柱(12)和安装板(21)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外框架(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内框架(2)的连接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气缸(31)、第二气缸(32)和第三气缸(33),所述外侧模板(14)的上边缘转动连接在外框架(1)上,所述第一气缸(31)的一端与外框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31)的活动端与外侧模板(14)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32)竖直固设在内框架(2)上,所述第二气缸(32)的活塞杆与内顶模板(23)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模板(22)的上边缘与内顶模板(23)的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气缸(33)远离活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内框架(2)上,所述第三气缸(33)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在内侧模板(22)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22)的上边缘设置有斜向内框架(2)内侧上方的斜板(221),所述斜板(221)的上边缘与内顶模板(23)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22)与内顶模板(23)的转动轴位于两者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为千斤顶(4),所述支撑柱(12)和安装板(21)上均竖直固设有千斤顶(4),所述千斤顶(4)的活塞杆能抵接在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板(51)和Π型板(52),所述连接板(51)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外框架(1)的一端,所述连接板(5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管廊的宽度方向,所述Π型板(52)固设在连接板(51)上,所述Π型板(52)能卡接在内框架(2)上,所述Π型板(52)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内框架(2)的连接螺栓(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2)上竖直固设有轨道(6),所述轨道(6)上滑动设置有滑块(61),所述Π型板(52)能卡接在滑块(61)上,所述滑块(61)的两侧侧壁上开设有可供连接螺栓(8)螺纹连接的螺孔,所述连接板(51)还设置有固定螺栓(9),所述外框架(1)带有连接板(51)的侧壁上开设有能供固定螺栓(9)螺纹连接的螺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管廊长度方向固设在管廊底板上的导轨(7),所述滚轮(13)的外壁上同轴并列设置有两块侧边(71),所述滚轮(13)滚动设置在导轨(7)上,所述导轨(7)夹持于滚轮(13)上两侧边(71)之间。
CN202020391832.1U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01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1832.1U CN212001256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91832.1U CN212001256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1256U true CN212001256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31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9183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01256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1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09856U (zh) 管廊、涵洞施工液压钢模板台车
CN206538790U (zh) 一种现浇综合管廊施工用内模台车
CN106089253B (zh) 一种用于涵洞浇筑的全液压模板系统
CN104632251A (zh) 一体浇筑式模板台车和地下通道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法
CN106593469A (zh) 一种用于仰拱施工的台车
CN205618174U (zh) 箱型涵洞台车
CN110513125A (zh) 用于明挖暗渠的内外模台车衬砌系统
CN106223983A (zh) 一种引水隧洞斜井、平段全断面通用钢模台车
CN205936645U (zh) 一种用于涵洞浇筑的全液压模板系统
CN106351180B (zh) 渡槽全液压开启自行式模板系统
CN111075480A (zh) 一种自倾式侧墙模板台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2001256U (zh)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
CN212563260U (zh) 一种预制箱涵台车
CN205934962U (zh) 用于地下管廊现浇施工的滑移体系
CN206092017U (zh) 一种引水隧洞斜井、平段全断面通用钢模台车
CN210637087U (zh) 用于明挖暗渠的内外模台车衬砌系统
CN106939793B (zh) 便于高效施工的隧道中心沟台车
CN206785405U (zh) 一种用于隧道沟槽施工装置
CN206220975U (zh) 一种用于仰拱施工的台车
CN110714480A (zh) 管廊的施工方法
CN205955750U (zh) 圆角矩形截面隧洞混凝土衬砌用钢模台车
CN114575892B (zh) 一种离壁式拱顶衬砌台车及其施工方法
CN217150096U (zh) 一种用于沟渠侧壁施工的滑模装置
CN114319162B (zh) 一种盖板涵连续浇筑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7897883U (zh) 一种轻量化模板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