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0966U - 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0966U
CN212000966U CN202020114657.1U CN202020114657U CN212000966U CN 212000966 U CN212000966 U CN 212000966U CN 202020114657 U CN202020114657 U CN 202020114657U CN 212000966 U CN212000966 U CN 212000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iver
rotating
fixedly connected
rubb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46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占新
宣文轩
贺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Qingsh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Qingsh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Qingsh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Qingsh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46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0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0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0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其包括拦网和两锚杆,两锚杆插设在河道两岸地面内,两锚杆上共同与拦网固定连接,两锚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有转动架,转动辊上开设有辊槽,两转动辊的辊槽上共同连接有钢带,钢带上固定连接有扫动框,扫动框部分位于水面下方,河流两岸均固定连接有运送架,运送架上均设有传送带,运送架远离扫动框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运送架远离扫动框的一端设有垃圾回收框。本实用新型具有通过设置拦网将水体中顺流而下的漂浮固体垃圾进行拦截,通过传送带将垃圾输送到岸上并倒入垃圾回收框内,完成了对河道漂浮垃圾的收集,同时由于拦网不与水体环境底部抵触,减少了对水体中生物活动的影响的效果。

Description

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甚至人们在河道中随意倾倒一些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越发严重。而在河道中进行垃圾打捞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打捞效率低,清理难度大。
公告号为CN2071438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河道垃圾清理系统。该园林河道垃圾清理系统包括两个固定板,栅栏和两个固定杆;所述的栅栏固定在两个固定板的同一侧,栅栏和每个固定板形成的角度为90度;所述的栅栏上下部分别固定有一个固定杆,固定杆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的栅栏上设置有移动杆,移动杆和固定板位于栅栏的同一侧;所述的移动杆的上端设置有移动绳。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河道中顺流而下的固体垃圾通常会沿河流表面漂浮,而另外一些密度大于水的垃圾会沉在水底而不会随水流飘下,因此通过拦网对水中和水底的拦截不仅意义不大,而且会影响水体中生物的活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了对水中生物影响的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包括拦网和两锚杆,两所述锚杆插设在河道两岸地面内,两所述锚杆共同与拦网固定连接,所述拦网部分伸入水面且不与水底接触,所述拦网高于水面的部分不小于半米,所述两锚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轴,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架上的转动轴穿出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穿出有转动轴的一侧固设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转动轴穿出转动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两所述转动轴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上开设有辊槽,两所述转动辊的辊槽上共同连接有钢带,所述钢带被两转动辊张紧,且所述钢带位于拦网朝向河流上游的一侧,所述钢带上固定连接有扫动框,所述扫动框部分位于水面下方,河流两岸与所述扫动框相对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部分伸入水中的运送架,所述运送架上均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运送架远离扫动框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运送架远离扫动框的一端设有垃圾回收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拦网,将河流上顺流而下的漂浮固定体垃圾进行拦截,由于拦网部分伸出水中且上端高于水面,从而有效的对不同体积的固体垃圾进行拦截,而后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重复正转和反转的动作驱动转动辊,并使转动辊上张紧的钢带带动扫动框在平行于拦网的方向做往复运动,扫动框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将被拦网阻拦的漂浮垃圾推动至河岸两侧,并将漂浮垃圾推动到传送带上,传送带将垃圾托运到岸上并运送至垃圾回收框中,自动完成了对河流中固体漂浮垃圾的清理和收集,并且不会完全阻断水下水路,减少了对水体中生物活动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辊槽在每个转动辊设有若干个,所述钢带设有与两转动辊上转动槽数量相匹配的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钢带共同与扫动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若干个相互配合的辊槽和钢带,并通过若干钢带同时对扫动框进行连接,提升了扫动框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了水体扰动对扫动框正常工作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扫动框上固定连接有透水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透水网,减少了扫动框运动过程中水流对扫动框造成的阻力,同时减少扫动框对水流的扰动,降低被推动的垃圾在水流的扰动下下脱离扫动框的可能性,提升了扫动框对漂浮垃圾推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传送带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垂直于传送带表面的挡板,所述挡板与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挡板均匀分布在传送带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板,减少了垃圾运动至传送带后,由于垃圾表面附有水而产生湿滑,导致垃圾沿传动带不断下滑的可能性,挡板对运送至传送带上的垃圾进行阻挡,提升了传送带运送垃圾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上嵌设有沥水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挡板上设置沥水板,当传送带对垃圾进行运送的过程中,进一步对垃圾上沾染的水分进行沥干,并使水分沿传送带回流至河水中,减少水随垃圾不断被运送至岸上导致装置周围土壤泥泞和土质流失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传送带相互远离的一端下方的底面上均设有底座,所述垃圾回收框设有分别设有两个且均位于底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两个垃圾回收框,当工作人员对其中一个垃圾回收框中收集的垃圾进行清理时,将另一个垃圾回收框推动至传送带的下方对垃圾进行承接,从而在不停止垃圾收集结构工作的情况下对垃圾回收框中的垃圾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均开设有轮槽,所述垃圾回收框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所述滚轮位于轮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垃圾回收框底端设置滚轮,便于工作人员推动垃圾回收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包括固定平台、两个翻转平台和基座,所述固定平台和翻转平台位于基座上,且两个所述翻转平台位于固定平台的两端,所述轮槽沿长度方向贯穿两翻转平台和固定平台,所述轮槽为倒T字型槽,所述垃圾回收框底端设有若干倒T形的轮架,所述轮架位于轮槽中,若干所述滚轮分别位于各个轮架上,两所述翻转平台与基座铰接,所述基座上铰接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顶端与翻转平台的底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垃圾回收框中的垃圾进行清理时,首先将垃圾回收框推动至翻转平台上,通过驱动气缸将翻转平台的一侧顶升,使位于翻转平台上的垃圾回收框倾斜一定的角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垃圾回收框中的垃圾取出,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拦网将水体中顺流而下的漂浮固体垃圾进行拦截,并通过扫动框将被拦网阻拦的垃圾推动至岸边两侧,最后通过传送带将垃圾输送到岸上并倒入垃圾回收框内,完成了对河道漂浮垃圾的收集,同时由于拦网不与水体环境底部抵触,减少了对水体中生物活动的影响;
2.通过设置透水网,减少了扫动框推动垃圾时扰动水体使垃圾飘出扫动框推动范围的可能性,提升了装置的可靠性;
3.通过设置包括固定平台、翻转平台和基座的底座,便于在需要对垃圾回收框进行清理时,将垃圾回收框倾斜一定的角度,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装置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底座和垃圾回收框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用于体现底座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拦网;11、锚杆;2、转动架;21、转动轴;22、第一驱动电机;23、转动辊;231、辊槽;3、钢带;31、扫动框;311、透水网;4、运送架;41、传送带;411、挡板;4111、沥水板;42、第二驱动电机;5、垃圾回收框;51、轮架;511、滚轮;6、底座;61、轮槽;62、固定平台;63、翻转平台;64、基座;65、驱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包括拦网1和锚杆11。锚杆11分别插设入河道两岸的底面上,当河道两岸土质比较疏松时,可通过灌注水泥桩的方式对锚杆11进行加固。两锚杆11上共同连接有一拦网1,拦网1垂直于河水流动的方向设置。拦网1部分进入水面以下,且位于水面下的深度在河流总深度的六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从而保证了对水体表面漂浮的固体垃圾进行拦截的同时,减少了对了水体中生物活动的影响。
参照图1和图2,拦网1两端的河岸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架2,转动架2上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1,转动轴21上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辊23,转动辊23的轴向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环绕转动辊23设置的辊槽231,河道两岸转动辊23上的辊槽231对称设置,且相对称的辊槽231上均共同环绕有钢带3,两转动辊23将各个钢带3张紧。各个钢带3分别为与拦网1朝向河流上游的方向,且各个钢带3位于河面上的位置共同固定连接有扫动框31,扫动框31垂直于拦网1设置且部分伸入水中,扫动框31上固定连接有透水网311,减少了扫动框31运动时对水体的扰动,减少了垃圾由于水体扰动而离开扫动框31推动范围的可能性。两转动轴21中的一个一端穿出相应的转动架2,且该转动架2位于转动轴21穿出的一端设有支架,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转动轴21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3,河道的两端与扫动框31相对的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运送架4,运送架4远离河流的一端均向上倾斜,且靠近河流的一端部分伸入水中。运送架4上设有与运送架4平行延伸的传送带41,传送带41上设有若干挡板411减少垃圾滑落会河道中的可能性,挡板411为带有弹性的橡胶材质制成,各个挡板411均垂直于传送带41表面并垂直于传送带41的长度方向,各个挡板411上均嵌设有沥水板4111,将垃圾上的水分部分排出。
参照图1和图4,传送带41远离河道一端的下方地面上固定连接有底座6,底座6包括固定平台62、翻转平台63和基座64。
参照图5和图6,固定平台62固定连接在固定平台62的中央且位于传送带41远离河道一侧的正下方,两翻转平台63位于固定平台62的两侧且分别与基座64转动连接,基座64上位于翻转平台63的下方铰接有驱动气缸65,驱动气缸65活塞杆的顶端与翻转平台63的底部铰接,从而当驱动气缸65的活塞杆伸出时,翻转平台63向一侧倾斜。翻转平台63和固定平台62上共同开设有截面呈倒T字形的轮槽61,当翻转平台63与固定平台62保持水平时,轮槽61沿底座6的长度方向贯穿翻转平台63和固定平台62。基座64上设有两个垃圾回收框5,垃圾回收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倒T字形轮架51,轮架51水平方向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511,轮架51位于轮槽61中,且滚轮511与轮槽61底壁抵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河面上漂浮的固体垃圾顺流而下,别拦网1拦截在拦网1的前侧,而后第一驱动电机22重复正转和反转的动作,将拦网1阻拦的漂浮垃圾推动至河道两侧的河岸处,而后传送带41和传送带41上的挡板411将垃圾向岸上运输,并将垃圾倒入位于传送带41远离河道一侧的垃圾回收框5中。
工作人员需要对垃圾回收框5中的垃圾进行回收和清理时,首先将固定平台62上的垃圾回收框5推动至未设有垃圾回收框5的翻转平台63上,而后将另一侧翻转平台63上的垃圾回收框5推动到固定平台62上,最后启动伺服气缸使翻转平台63带动垃圾回收框5一起翻转,从而使需要清理的垃圾回收框5倾斜一定角度,便于清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拦网(1)和两锚杆(11),两所述锚杆(11)插设在河道两岸地面内,两所述锚杆(11)共同与拦网(1)固定连接,所述拦网(1)部分伸入水面且与水底分离,所述拦网(1)高于水面的部分不小于半米,所述两锚杆(11)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有转动架(2),所述转动架(2)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1),其中一个所述转动架(2)上的转动轴(21)穿出转动架(2),所述转动架(2)穿出有转动轴(21)的一侧固设有第一驱动电机(2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的电机轴与转动轴(21)穿出转动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两所述转动轴(21)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辊(23),所述转动辊(23)上开设有辊槽(231),两所述转动辊(23)的辊槽(231)上共同连接有钢带(3),所述钢带(3)被两转动辊(23)张紧,且所述钢带(3)位于拦网(1)朝向河流上游的一侧,所述钢带(3)上固定连接有扫动框(31),所述扫动框(31)部分位于水面下方,河流两岸与所述扫动框(31)相对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部分伸入水中的运送架(4),所述运送架(4)上均设有传送带(41),所述传送带(41)通过第二驱动电机(42)驱动,所述运送架(4)远离扫动框(31)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运送架(4)远离扫动框(31)的一端设有垃圾回收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辊槽(231)在每个转动辊(23)设有若干个,所述钢带(3)设有与两转动辊(23)上转动槽数量相匹配的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钢带(3)共同与扫动框(3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动框(31)上固定连接有透水网(3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传送带(41)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垂直于传送带(41)表面的挡板(411),所述挡板(411)与传送带(4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挡板(411)均匀分布在传送带(4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11)上嵌设有沥水板(4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传送带(41)相互远离的一端下方的底面上均设有底座(6),所述垃圾回收框(5)设有分别设有两个且均位于底座(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上均开设有轮槽(61),所述垃圾回收框(5)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511),所述滚轮(511)位于轮槽(6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包括固定平台(62)、两个翻转平台(63)和基座(64),所述固定平台(62)和翻转平台(63)位于基座(64)上,且两个所述翻转平台(63)位于固定平台(62)的两端,所述轮槽(61)沿长度方向贯穿两翻转平台(63)和固定平台(62),所述轮槽(61)为倒T字型槽,所述垃圾回收框(5)底端设有若干倒T形的轮架(51),所述轮架(51)位于轮槽(61)中,若干所述滚轮(511)分别位于各个轮架(51)上,两所述翻转平台(63)与基座(64)铰接,所述基座(64)上铰接有驱动气缸(65),所述驱动气缸(65)的活塞杆顶端与翻转平台(63)的底端铰接。
CN202020114657.1U 2020-01-18 2020-01-18 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 Active CN212000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4657.1U CN212000966U (zh) 2020-01-18 2020-01-18 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4657.1U CN212000966U (zh) 2020-01-18 2020-01-18 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0966U true CN212000966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5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4657.1U Active CN212000966U (zh) 2020-01-18 2020-01-18 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096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4987A (zh) * 2021-04-15 2021-07-13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
CN114673126A (zh) * 2022-04-17 2022-06-28 白晓青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使用的垃圾处理装置
CN115949033A (zh) * 2023-03-14 2023-04-11 成都凌中盈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抗压梯形槽渠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4987A (zh) * 2021-04-15 2021-07-13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河流水域环境生态恢复装置
CN114673126A (zh) * 2022-04-17 2022-06-28 白晓青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使用的垃圾处理装置
CN115949033A (zh) * 2023-03-14 2023-04-11 成都凌中盈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抗压梯形槽渠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00966U (zh) 生态修复用河道垃圾收集结构
CN101069871B (zh)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自动分选系统及其设备
KR100932044B1 (ko) 갯벌 썰매에 의한 패류 채취장치
CN110029618B (zh) 一种沙滩清洁车
CN110667792A (zh) 一种可分拣水面垃圾的清洁船
KR101520633B1 (ko) 하천의 부유물 수거 장치
CN108755602A (zh) 一种拦污系统
DE102004055981A1 (de) Vorrichtung zum Abschaben und Sammeln von Schlamm
CN205314062U (zh) 一种回转耙齿式清污机
CN108558159B (zh) 一种城市污泥干化发酵床系统
KR200255925Y1 (ko) 하천 부유물 수거장치
CN111997171A (zh) 一种市政智能排水的下水道盖板
CN218233613U (zh) 一种水渠淤泥清除装置
CN21739958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河道清理装置
CN106621492A (zh) 一种桁车式挖泥机
CN2755174Y (zh) 水上漂浮物收集用传送带
CN214090070U (zh)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CN110270428B (zh) 土木工程用集料粉碎车
CN212223751U (zh) 一种海绵城市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4370395U (zh) 可连续作业的行走式水面垃圾清理机
CN212103970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河道垃圾收集装置
CN209040088U (zh) 一种水库大坝拦污装置
CN205995093U (zh) 一种桁车式挖泥机
CN208965512U (zh) 一种拦污系统
CN112876026A (zh) 一种可移动的河流湖泊底泥生态治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