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0122U - 一种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00122U
CN212000122U CN201921399982.0U CN201921399982U CN212000122U CN 212000122 U CN212000122 U CN 212000122U CN 201921399982 U CN201921399982 U CN 201921399982U CN 212000122 U CN212000122 U CN 212000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knitted fabric
nylon
knitted
spa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99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安军
陆建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Sakai (nantong)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Sakai (nant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Sakai (nantong) filed Critical Toray Sakai (nantong)
Priority to CN2019213999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00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00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00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织面料,所述的针织面料为由尼龙和涤纶及氨纶形成的经编物;所述的针织面料采用经编组织进行编织,该面料至少由两把梳栉编织形成;所述的针织面料的孔隙面积为2000~12000μm2,且在该面料横向和纵向上,相邻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均为100~500μm;该针织面料至少具有不同色调或者不同明亮度的两部分。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氨纶纤维进行编织,面料结构稳定,不易脱散,除了赋予了面料优良的弹性还使得布面效果更佳致密,手感更佳细腻;通过控制布面的孔隙面积和线圈的形态,使面料具有丝一般的柔顺性与滑爽感以及糯感,宛如肌肤般细腻的手感。

Description

一种针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柔顺、滑爽细腻手感和不同颜色细条纹时尚外观的服装面料。
背景技术
现如今虽然服装行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人们对服装多功能化的追求却从未停止过。比如,贴身穿着的内衣,由最初追求遮羞到现在追求柔软、滑爽感(平滑感)、糯感等。其中滑爽感是衡量面料表面粗糙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相邻线圈之间的间距越小,线圈排列越紧密,面料表面粗糙度也就越小,滑爽性越好。糯感是衡量面料是否具有肌肤般触感的重要指标,以面料厚度方向上的压缩弹性(压缩比功)作为判断基准,压缩弹性越好,糯感越强。除了功能性外,人们对于服装的外观效果的追求也越来越注重,不再满足于以往面料单一的颜色,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外观的色彩化、时尚化,尤其是推崇功能化与时尚化兼具的服装面料。
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服用面料。如中国专利CN202626493U中公开的一种细针距高档针织弹性面料,通过使用细针距的编织机器,并结合平针添纱组织获得具有致密效果以及平滑手感的面料,但是市面上细针距织机的保有量较少,且细针距织机的编织速度相对较慢,生产效率较低。另外,采用细针距编织得到的线圈,虽然排列致密,但由于是平针添纱的组织结构,面纱和里纱近乎重叠,距离较近,导致面料厚度方向上的压缩弹性过小,难以获得糯感。此外,纬编平针组织还存在容易脱散问题点。
又如,中国专利CN103668691A中公开的一种服装面料,面纱使用牛奶蛋白纤维和莫代尔纤维的混纺纱、地纱使用尼龙/氨纶的包覆纱,平针添纱组织编织而成,所得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保型性和弹性,但是,由于混纺纱是短纤纱,具有一定的捻度,纱线的光滑性较弱,从而使得面料的滑爽性能大大降低,而且作为地纱使用的包覆纱纤度较大,使得相邻线圈的距离增大,进一步降低了面料的滑爽性;另外,包覆纱的使用可能出现氨纶外露,染色效果不匀的问题。由于同样是纬编平针组织,也存在容易脱散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柔顺、滑爽细腻手感和不同颜色细条纹时尚外观的针织面料,该针织面料量产性高且不易脱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针织面料,所述的针织面料为由尼龙和涤纶及氨纶形成的经编物;所述的针织面料采用经编组织进行编织,该面料至少由两把梳栉编织形成;所述的针织面料的孔隙面积为2000~12000μm2,且在该面料横向和纵向上,相邻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均为100~500μm;该针织面料至少具有不同色调或者不同明亮度的两部分。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针织面料中的尼龙和涤纶均为长丝,且二者通过交络方式形成尼龙涤纶复合长丝。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尼龙涤纶复合长丝的纤度为33~111dtex、单丝纤度为0.5~2.0dtex。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尼龙涤纶复合长丝可以是全牵伸丝FDY,也可以是假捻加工丝DTY。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针织面料中的尼龙含量为50~80%。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针织面料中的氨纶可以是裸氨,也可以是氨纶包芯纱。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氨纶的纤度为22~78dtex且面料中氨纶的含量不低于8%。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针织面料的克重为100~200g/㎡。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针织面料的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为250~350μm。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针织面料的弯曲刚度为0.0005~0.0023N·cm2/cm,表面粗糙度为1.000~3.000μ,压缩比功为0.050~0.150N·cm/cm2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氨纶纤维进行编织,除了赋予了面料优良的弹性还使得布面效果更佳致密,手感更佳细腻;此外,表纱采用尼龙和涤纶复合形成的长丝进行编织,并通过控制布面的孔隙面积和线圈的形态,使面料具有丝一般的柔顺性与滑爽感以及糯感,宛如肌肤般细腻的手感;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在染色加工时仅对尼龙染色,涤纶不进行染色,则在布面上可以形成不同色调的两部分,并呈现不同颜色细条纹的外观效果,告别了单一色调,使面料具备时尚靓丽的外观效果;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采用经编组织进行编织,面料结构稳定,不易脱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织面料的表面示意图;其中,x,y分别为面料横向相邻两线圈纵行的中心垂直线,W为相邻两针的线圈纵行之间的距离;m,n分别为面料纵向相邻两线圈横列的切线,H为相邻两线圈横列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为赋予面料良好的吸湿性、柔软性、一定的强度及外观效果,本实用新型考虑采用尼龙和涤纶复合长丝;而为了赋予面料良好的弹性并获得面料的致密感,本实用新型考虑采用弹性类纤维进行混编;由于PBT、PBT/PET、PTT/PET之类的弹性纤维的弹性远弱于氨纶,从而优选氨纶进行编织。氨纶可以是裸氨也可以是氨纶包芯纱,由于氨纶包芯纱容易导致氨纶外露,引起染色不均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优选裸氨弹性纤维进行编织。
本实用新型中,从面料的孔隙面积角度考虑,当孔隙面积过小,小2000μm2时,则面料过于致密,透气效果不佳;当孔隙面积过大,大于12000μm2时,则面料致密感不足,达不到细腻的手感。本实用新型,经研究探索发现,设定面料的孔隙面积为2000~12000μm2时,能够兼顾透气效果和细腻手感。
本实用新型中,从线圈形态角度考虑,当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小于100μm时,虽然面料的表面粗糙度偏小,滑爽感良好,但是由于线圈排列过于紧密,面料的弯曲刚度偏大、面料的柔软性较差;而当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大于500μm时,虽然面料的柔软性得到了提高,但是线圈的排列过于稀松,面料的滑爽感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了兼顾面料的柔软性和滑爽感,考虑将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00~500μm,优选为250~350μm。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经编组织进行编织,本实用新型的面料至少由两把梳栉编织形成。以通常两把梳栉形成的经编面料为例,面料从外层到里层共分为4个层次,分别为第一把梳栉的线圈面、第二把梳栉的线圈面、第二把梳栉的延展线面和第一把梳栉的延展线面。由此可见,该针织面料在厚度方向上间距较大,比起普通纬编面料更加厚实,面料的压缩比功更大,糯感也较强。此外,由于经编组织的特征,线圈纵行之间通过延展线紧密连接,不容易脱散,保证了面料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的耐久性。
一般来说,所用纱线的纤度越细,面料的柔软性越强。本实用新型中,当所用尼龙涤纶复合长丝的纤度小于33dtex时,面料质地轻盈,且具有非常优良的柔软性,但同时由于纤度过细,同等条件下相邻线圈的间距变大,面料的表面粗糙度增加,滑爽感有下降的趋势;当所用尼龙涤纶复合长丝的纤度大于111dtex时,线圈的排列比较紧密,滑爽感有增加的趋势,但同时柔软性有下降的趋势,克重有增加的趋势。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尼龙涤纶复合长丝的纤度优选为33~111dtex,更优选为56~78dtex。另外,尼龙涤纶复合长丝的单丝纤度越小,面料的柔软性越好,但是当单丝纤度小于0.5dtex时,编织时有可能出现因为单丝断丝而产生布面疵点的问题;当单丝纤度越大,大于2.0dtex时,编织通过性相对较好,但面料手感有下降的趋势,即布面变得粗糙不够细腻,综合面料的编织通过性和手感,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用尼龙涤纶复合长丝的单丝纤度优选为0.5~2.0dtex。
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尼龙涤纶复合长丝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全牵伸丝FDY也可以是假捻加工丝DTY,考虑到FDY的表面光滑且蓬松性低,可以降低面料的表面粗糙度,提高滑爽感,因此作为优选。
本实用新型中,从面料柔软、滑爽的触感、吸湿、亲肤的功能以及不同色调的外观效果考虑,当面料中尼龙含量低于50%时,则表面复合长丝中涤纶成分相对较多,面料的吸湿性和柔软滑爽感有下降趋势;而当面料中尼龙的含量高于80%时,则表面复合长丝中涤纶成分相对较少,虽然能够保证面料的柔软、滑爽的触感、吸湿、亲肤的功能,但是面料所呈现的不同色调的外观效果有下降趋势,即面料中不同颜色的细条纹效果不够明显,达不到时尚靓丽的外观效果。本实用新型经研究探索发现,面料中尼龙的含量设定为50~80%时,能够兼顾面料的手感、功能性和外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从氨纶的编织通过性以及避免产生疵点等方面考虑,优选纤度为22~78dtex,进一步优选22~56dtex,为确保面料的弹性,即穿着时易伸长、易回复的自由舒适性,经研究测试,面料中的氨纶含量不能低于8%。
对于面料的克重,当克重过小时,对编织及后整理加工的要求比较高,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而且面料过于轻薄,破裂强度可能不足;而当克重过大时,面料相对比较厚重,作为内衣用途,穿着舒适性受到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面料的克重为100~200g/㎡。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面料,优选弯曲刚度为0.0005~0.0023N·cm2/cm、表面粗糙度为1.000~3.000μ、压缩比功为0.050~0.150N·cm/cm2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各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1)面料的孔隙面积
①准备样品:从面料上剪取尺寸为20cm×20cm、表面平整的样布;
②在数码显微镜(KEYENCE公司)50倍镜头下拍摄样品的布面照片:
(a)通过旋转控制板上的亮度旋钮在1/3~2/3之间调节样品的亮度。小于1/3时,曝光率过小,样品的照片过于昏暗,样品上的孔隙无法识别;大于2/3时,曝光率过大,同样样品上的孔隙也无法识别;
(b)镜头调至50倍,并通过旋转XY平台或控制板上的对焦旋钮调整样品的清晰度,确保样品上孔隙清楚。镜头的倍率过小时,样品孔隙的外观面积过小,影响下一步亮度抽取孔隙面积的精度;而镜头倍率过高时,所拍摄的样品照片的总面积过小,孔隙的个数少,影响孔隙面积的实际分布精度;
(c)保存图片,所得图片中所呈现的面料的面积约为3.6×107μm2
③利用KEYENCE公司提供VHX-2000/Ver2.35软件的自动测量面积功能中的亮度抽取方法:
(a)点击自动测量面积按钮;
(b)选中亮度抽取方法,抽取样品照片的亮度区域图;
(c)选中界面中的“暗”选项,得到照片中的孔隙图;
(d)调节阈值使样品的孔隙正好被覆盖,阈值的范围为-80~+80;阈值过小或过大都无法使样品的实际孔隙大小正好被覆盖,阈值过小时,测量的孔隙面积比实际的面积要小;过大时,则测量的孔隙面积比实际面积要大;
(e)最后点击“下一步”得到样品孔隙的面积数据,保存数据。并记录样品孔隙面积(单位:μm2)。
(2)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
①准备样品:从面料上剪取表面平整的20cm×20cm大小的样布;
②在数码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250倍镜头下拍摄样布的表面照片;
③选取任一纵列线圈,并在该纵列线圈的中间作一条垂直线x,再选取左右相邻的一纵列线圈,按照相同的方法作一条垂直线y,量取两条垂直线的距离。按照上述方法取10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即为横向上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W。
④选取任一横列线圈,并在该横列线圈的顶部作一条切线m,再选取上下相邻的一个横列线圈,按照相同的方法作一条切线n,量取两条切线的距离。按照上述方法取10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即为纵向上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H。
(3)克重
使用圆盘取样器刻下100cm2的布样,称重*100,即为克重(g/m2)。
(4)弯曲刚度
根据KES FB2法。(KES织物风格仪是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川端季雄博士设计制造的织物风格仪,其中FB2是弯曲性能测试仪。)
(5)表面粗糙度
根据KES FB4法。(KES织物风格仪是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川端季雄博士设计制造的织物风格仪,其中FB4是摩擦及表面粗糙度测试仪。)
(6)压缩比功
根据KES FB3法。(KES织物风格仪是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川端季雄博士设计制造的织物风格仪,其中FB3是压缩性能及厚度测试仪。)
(7)综合评价
通过20人进行感观评价,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主要从弹性、手感、外观等方面对面料进行评价,其中弹性包括易伸长性和易回复性;手感包括面料的柔软性、滑爽感、糯感等;外观则主要是指不同色调的区分度,面料整体条纹的清晰度及靓丽程度,具有评价方法如下:
将手感和外观分别作为一个单独项目来进行评分,设定每个单独项目的满分值为5分,针对每个单独项目的达成效果给出相应的评分(0~5分),然后再将这两个项目的分值进行累加,得到一个综合评分即总分。总分超过240分的,其仿棉的综合效果认定为优,记为◎;总分为180~240分的认定为良,记为○;总分低于180分认定为差,记为△。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在HKS4特里科经编机(机号E36,机宽136英寸)上,以66dtex/46F(44dtex/34F尼龙+22T/12F涤纶)的复合长丝(亚太化纺有限公司制)作为第一梳栉用纱,22T伊拉斯邦弹性氨纶(英威达公司制)作为第二梳栉用纱,以双经平组织进行编织制得坯布,再经精练、染色、后整理等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其中精练:烧碱2g/L,精练剂2g/L,80℃×20min,浴比1:20;染色:95℃×30min,皂洗、固色:80℃×20min。
实施例2
以经绒平组织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实施例3
以44T伊拉斯邦弹性氨纶(英威达公司制)作为第二梳栉用纱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实施例4
以经绒平组织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3,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实施例5
以122dtex/58F(78dtex/34F尼龙+44dtex/24F涤纶)的复合长丝(亚太化纺有限公司制)作为第一梳栉用纱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3,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实施例6
以66dtex/136F(44dtex/100F尼龙+22dtex/36F涤纶)的复合长丝(亚太化纺有限公司制)作为第一梳栉用纱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实施例7
以111dtex/58F(78dtex/34F尼龙+33dtex/24F涤纶)的复合长丝(亚太化纺有限公司制)作为第一梳栉用纱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3,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实施例8
以111dtex/58F(55.5dtex/34F尼龙+55.5dtex/24F涤纶)的复合长丝(亚太化纺有限公司制)作为第一梳栉用纱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7,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实施列9
以111dtex/58F(100dtex/34F尼龙+11T/24F涤纶)的复合长丝(亚太化纺有限公司制)作为第一梳栉用纱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7,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比较例1
在HKS4特里科经编机(机号E28,机宽136英寸)上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比较例2
在HKS4特里科经编机(机号E32,机宽136英寸)上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3,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比较例3
在RSE4拉舍尔经编机(机号E32,机宽136英寸)上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3,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比较例4
以66dtex/48F涤纶长丝(盛虹公司制)作为第一梳栉用纱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比较例5
以66dtex/48F尼龙长丝(力恒公司制)作为第一梳栉用纱进行编织,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实用新型的针织面料,具体参见表1。
表1各项参数对比表
Figure BDA0002180642480000091
根据表1,得出如下结论:
(1)由实施列2与实施例1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氨纶含量为7%的面料与氨纶含量为9%的面料相比,后者弹性及糯感均优于前者,综合效果也更优。
(2)由实施例3与实施例4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克重为177g/m2的面料与克重为203g/m2的面料相比,后者偏厚重,着用过程中舒适性不及前者,因而综合效果也不及前者。
(3)由实施例5与实施例3可以看出,由总纤度为122dtex、单丝纤度为2.1dtex的复合长丝编织形成的面料与纤度为66dtex、单丝纤度为1.4dtex的复合长丝编织形成的面料相比,前者总纤度及单丝纤度均偏大,柔软性、滑爽性均不及后者,且克重也比后者大,影响着用舒适性,综合效果前者不及后者。
(4)由实施例6与实施例1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用单丝纤度为0.49dtex的复合长丝编织的面料与用单丝纤度为1.4dtex的复合长丝编织的面料相比,虽然在柔软性、滑爽性、糯感差异不大,但实际编织过程中,前者单丝容易断裂,编成通过性不及后者,因此综合效果也不及后者。
(5)由比较例8与实施例7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尼龙含量为45%的面料与尼龙含量为63%的面料相比,前者尼龙含量较低,涤纶含量相对较高,柔软性、滑爽性等均不及后者,而且尼龙染色后,前者不同色调组合的效果不够靓丽,因此综合效果不及后者。
(6)由比较例9与实施例7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尼龙含量为81%的面料与尼龙含量为63%的面料相比,前者尼龙含量较高,涤纶含量相对较少,柔软性、滑爽性虽然较好,但尼龙染色后,前者不同色调组合的效果不够靓丽,因此综合效果也不及后者。
(7)由比较例1与实施例1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孔隙面积大于12200μm2的面料与孔隙面积为5000μm2的面料相比,前者孔隙较大,布面不够致密,而且柔软性、滑爽性等不及后者,因此综合效果也不及后者。
(8)由比较例2与实施例3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横向相邻两线圈之间的距离为510μm的面料与横向相邻两线圈之间的距离为300μm的面料相比,前者横向线圈距离较大,布面不够致密,而且柔软性、滑爽性等不及后者,因此综合效果也不及后者。
(9)由比较例3与实施例3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纵相邻两线圈之间的距离为520μm的面料与纵向相邻两线圈之间的距离为270μm的面料相比,前者纵向线圈距离较大,布面不够致密,而且柔软性、滑爽性等不及后者,因此综合效果也不及后者。
(10)由比较例4与实施例1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采用涤纶与氨纶(不含尼龙)进行编织的面料与采用涤纶/尼龙复合长丝与氨纶编织的面料相比,前者不含尼龙,柔软性、滑爽性等均不及后者,另外染色时,前者采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氨纶容易沾污,另外只有一种色调,外观不够靓丽,因此前者综合效果较差。
(11)由比较例5与实施例1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采用尼龙与氨纶(不含涤纶)进行编织的面料与采用涤纶/尼龙复合长丝与氨纶编织的面料相比,前者不含涤纶,虽然柔软性、滑爽性、糯感等性能较好,但染色加工后,虽然能避免氨纶沾污的问题,但是前者布面仅呈现单一色调,无法实现时尚靓丽的外观效果,因此前者综合效果较差。

Claims (8)

1.一种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织面料为由尼龙和涤纶及氨纶形成的经编物;所述的针织面料采用经编组织进行编织,该面料至少由两把梳栉编织形成;所述的针织面料的孔隙面积为2000~12000μm2,且在该面料横向和纵向上,相邻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均为100~500μm;该针织面料至少具有不同色调或者不同明亮度的两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织面料中的尼龙和涤纶均为长丝,且二者通过交络方式形成尼龙涤纶复合长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龙涤纶复合长丝的纤度为33~111dtex、单丝纤度为0.5~2.0dtex。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龙涤纶复合长丝是全牵伸丝FDY,或者是假捻加工丝DTY。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织面料中的氨纶是裸氨,或者是氨纶包芯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织面料的克重为100~200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织面料的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为250~35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织面料的弯曲刚度为0.0005~0.0023N·cm2/cm,表面粗糙度为1.000~3.000μ,压缩比功为0.050~0.150N·cm/cm2
CN201921399982.0U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针织面料 Active CN212000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9982.0U CN212000122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针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9982.0U CN212000122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针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00122U true CN212000122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12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9982.0U Active CN212000122U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针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00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32663B1 (en) Stretch circular knit fabrics containing elastomeric fiber and polyester bi-component filament, garments made thefefrom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3237662B1 (en) Easily settable stretch fabrics including low-melt fiber
CN105980617B (zh) 具有多根弹性纱的可拉伸圆形针织织物
CN105862238A (zh) 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08164A (zh) 一种防刺面料的生产工艺
CN112226873A (zh) 一种梭织仿经编的面料
JP6431637B1 (ja) 柄を有するアウター衣料用編地
CN101457435A (zh) 一种方块提花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212000122U (zh) 一种针织面料
JP7198817B2 (ja) 丸編地
JP2021523306A (ja) 全コースが改変された弾性ニット布地およびその衣服
CN112442789A (zh) 一种针织面料
CN211199600U (zh) 一种超柔棉涤的针织双面布
US20080044620A1 (en) High pile fabrics
CN113089172A (zh) 一种针织网眼结构衬衫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13684598A (zh) 一种纬编瑜伽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9651B (zh) 一种针织面料
CN212293953U (zh) 抗起毛球的五层双面编织面料
CN114059217B (zh) 一种轻量、丰厚保暖面料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211546825U (zh) 一种不露底正反异色空气层面料
JP2019135340A (ja) シングル丸編地
CN217124217U (zh) 一种锦纶纬编麂皮绒面料
CN220619306U (zh) 一种仿棉性针织楼梯组织面料
CN217628826U (zh) 一种两线卫衣的丽圈布
CN216074209U (zh) 一种空气层随意裁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