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98236U - 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98236U
CN211998236U CN202020486527.0U CN202020486527U CN211998236U CN 211998236 U CN211998236 U CN 211998236U CN 202020486527 U CN202020486527 U CN 202020486527U CN 211998236 U CN211998236 U CN 211998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feeding
sensor
collet
output channel
reco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865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业冲
徐海飞
刘飞
杨洪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Kaiy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Kaiy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Kaiy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Kaiye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8652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98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98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98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导向板将输送带的投纱工位围挡出输出通道,所述输出通道与整个输送带的输送路线相贯通,底托的托盘部位位于所述导向板下方,所述底托的托盘部位被所述输送带承托运输;所述底托回收装置位于所述输出通道上方;所述底托回收装置包括桥架、卡位;所述桥架固定在投纱工位的导向板上,所述桥架位于所述输出通道上方;所述卡位固定在所述桥架上,且所述卡位位于所述输出通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投纱系统的投纱工位进行结构改进,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零部件,特别是驱动元件,节约了能耗,同时还提高了底托的回收效率,采用纯机械机构提高了可靠性。

Description

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络筒机自动投纱系统上的底托回收装置,属于自动化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自动络筒机自动投纱设备是用来对管纱进行自动投纱的设备,通过CBF等自动找头装置处理过的管纱,需要通过专门的投纱系统来将管纱运输到络筒工位的纱库内,实现自动投纱。
目前市场上有较多针对自动络筒机用的自动投纱系统,多家企业在此领域开展了研究,本申请人也在此领域申请了一些专利,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423495A的一种用于自动络筒机的自动投纱设备,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368402A的一种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631826U的一种用于自动络筒机的投纱装置等,对投纱系统进行了公开;但针对其中的投纱落托装置,经实践测试,原设计存在一些不便之处。
本申请人进一步申请了诸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226314U的一种投纱工位的底托回收机构,以期提高底托的回收效率;但仍需要设置专门的回收运动机构,及回收输送带;该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底托的回收效率,但由于需要单独的驱动机构,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另外,需要在下部架设一条独立的回收输送带,也需要能源。
出于进一步提高回收效率,节约能源考虑,有必要进一步改进设计一款底托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以期满足自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需求,并且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制造维护成本,同时提高回收效率,提高设备整体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托回收装置设置在投纱系统的每个投纱工位内;导向板将输送带的投纱工位围挡出输出通道,所述输出通道与整个输送带的输送路线相贯通,底托的托盘部位位于所述导向板下方,所述底托的托盘部位被所述输送带承托运输;所述底托回收装置位于所述输出通道上方;
所述底托回收装置包括桥架、卡位;
所述桥架固定在投纱工位的导向板上,所述桥架位于所述输出通道上方;所述卡位固定在所述桥架上,且所述卡位位于所述输出通道的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位向下安装,其中部开设有底托通道;所述底托通道的截面尺寸大于管纱的固定柱的截面尺寸。
所述底托可以无障碍的穿过所述卡位的所述底托通道,由所述输送带向后输送离开所述输出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投纱工位内设有第一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桥架上,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输出通道的正上方;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头正对管纱在所述投纱工位内的暂停位置。所述第一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或其他接近传感器,通过调节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距离或安装位置,使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范围仅为投纱工位内,且当管纱进入并滞留在所述投纱工位内时,才会触发所述第一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配合对管纱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投纱工位的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采用光电对射进行管纱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对现有的投纱系统,特别是投纱工位进行结构改进,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零部件,特别是驱动元件,节约了能耗,同时还提高了底托的回收效率,采用纯机械机构提高了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大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节约了设备的制造、维护成本;
(2)采用机械回收通道,提高了回收的可靠性;
(3)取消了回收过程中的气动、电动驱动元件,节约了系统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投纱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托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
图3为底托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
图4为底托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3;
图5为底托回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单锭卡位的正视图;
图7为底托回收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管纱1,底托2,输送带3,导向板4,投纱机械手5,底托回收装置6;
输出通道31;桥架61,卡位62,底托通道6201;第一传感器63,第二传感器6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作为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一部分,设置在投纱系统内;所述投纱系统的作用是将管纱1投入到自动络筒机内,所述管纱1插在底托2上,通过输送带3进行输送,然后由导向板4将管纱1连同底托2引导入投纱工位内,通过投纱机械手5对管纱1进行抓取和投纱。在每个投纱工位内均安装有1套底托回收装置6。
如图3~图6所示,所述底托回收装置6包括桥架61、卡位62;所述桥架61架设在投纱工位的导向板4上,底托2的托盘部位位于所述导向板4下方,所述导向板4在所述投纱工位上围挡出输出通道31,所述输出通道31与整个所述输送带3的输送路线相贯通;所述桥架61跨设在所述输出通道31上方,所述卡位62固定在所述桥架61上,且所述卡位62位于所述输出通道31的上方。
所述底托2根据需要,设有凸出的管纱固定柱21(相关设计,见本申请人在先专利申请 CN108423495A一种用于自动络筒机的自动投纱设备,附图4,第一层凸台81);所述卡位 62向下安装,其中部开设有底托通道6201;所述底托通道6201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管纱固定柱21的截面尺寸。
当所述底托2上插有管纱1时,底托2连同所述管纱1进入到所述投纱工位内后,管纱 1会被所述卡位62挡住,无法继续前进,等待所述投纱机械手5进行作业。
当管纱1从所述底托2上被抓取走后,所述底托2在所述输送带3的驱动下,沿所述输出通道31继续向前移动,并无阻挡的顺利穿过所述底托通道6201,最终流入到整个输送带3 的主输送通道内,如图7所示。
为了配合投纱作业,在所述投纱工位内还设有第一传感器63,所述第一传感器63用来检测当前投纱工位内是否有管纱1存在,以便所述投纱机械手5进行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器63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桥架61上,所述第一传感器 63位于所述输出通道31的正上方;所述第一传感器63的检测头正对所述管纱1在所述投纱工位内的暂停位置;所述第一传感器63为光电传感器,调节其检测距离,使其检测范围仅为投纱工位内。
所述第一传感器63还可以是霍尔传感器,或其他接近传感器,通过调节检测距离,或安装位置,使所述第一传感器63仅会在所述投纱工位内有管纱1时才会被触发;即底托2上有管纱1的话,会被所述卡位62当在投纱工位内,使所述第一传感器63检测到所述管纱1,从而触发其他部件进行动作;而如果底托2单独进入到投纱工位内使,由于底托2较矮,不会被所述第一传感器63检测到,故不会发出触发信号。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误判,还包括第二传感器64,所述第二传感器64与所述第一传感器6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63与所述第二传感器64配合对所述管纱1进行检测;所述第二传感器64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投纱工位的与所述第一传感器63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63与所述第二传感器64采用光电对射,从而确保所述投纱工位内有管纱1才会触发动作,防止单光电检测的环境干扰问题,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对现有的投纱系统,特别是投纱工位进行结构改进,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零部件,特别是驱动元件,节约了能耗,同时还提高了底托的回收效率,采用纯机械机构提高了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6)

1.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托回收装置设置在投纱系统的每个投纱工位内;导向板将输送带的投纱工位围挡出输出通道,所述输出通道与整个输送带的输送路线相贯通,底托的托盘部位位于所述导向板下方,所述底托的托盘部位被所述输送带承托运输;所述底托回收装置位于所述输出通道上方;
所述底托回收装置包括桥架、卡位;
所述桥架固定在投纱工位的导向板上,所述桥架位于所述输出通道上方;所述卡位固定在所述桥架上,且所述卡位位于所述输出通道的上方。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向下安装,其中部开设有底托通道;所述底托通道的截面尺寸大于管纱的固定柱的截面尺寸。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投纱工位内设有第一传感器。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桥架上,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输出通道的正上方;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头正对管纱在所述投纱工位内的暂停位置。
5.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配合对管纱进行检测。
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投纱工位的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采用光电对射进行管纱检测。
CN202020486527.0U 2020-04-07 2020-04-07 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 Active CN211998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6527.0U CN211998236U (zh) 2020-04-07 2020-04-07 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86527.0U CN211998236U (zh) 2020-04-07 2020-04-07 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98236U true CN211998236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0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86527.0U Active CN211998236U (zh) 2020-04-07 2020-04-07 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98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50893B2 (ja) 自動ワインダの給糸ボビン装着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US20110120833A1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separating cylindrical bodies
JP6650894B2 (ja) 自動ワインダの給糸ボビン装着装置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JP2017193444A (ja) 自動ワインダの2経路給糸ボビン装着装置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EP0301252A2 (en) Automat location system
JPH03102013A (ja) 自動繊維機械用搬送システム
CN211998236U (zh) 自动络筒机用投纱系统的底托回收装置
US5487208A (en) Device for the detection of breakage of textile fiber slivers before a draw frame
EP1975289A2 (en) Bobbin transport system
JP7143348B2 (ja) 溶融紡糸装置
CN215328469U (zh) 一种高湿环境感知框上的感知器位置检测及自动停䈅装置
JPH03505760A (ja) パッケージ搬送システム
CN205652912U (zh) 一种自动络筒机双路插管装置
CN113942886B (zh) 线状体供给装置
JPH08324892A (ja) 精紡コップ表面から糸端部を解離する装置
CN110462117B (zh) 熔纺装置
CN110295422B (zh) 离心式细纱机
US4727983A (en) Bobbin loading arrangement
CN217971479U (zh) 一种下料滑槽交替送料装置
CN100591817C (zh) 具有自动筒子更换装置的纺纱机
CN214087071U (zh) 一种络筒机喂纱信号获取装置和络筒机喂纱系统
CN113387227A (zh) 纤维机械
CN214087142U (zh) 一种络筒机喂纱检测装置和络筒机喂纱系统
CN1288853A (zh) 自动络纱机
CN220787673U (zh) 导棉环和纺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