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4026U - 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84026U
CN211984026U CN202020451903.2U CN202020451903U CN211984026U CN 211984026 U CN211984026 U CN 211984026U CN 202020451903 U CN202020451903 U CN 202020451903U CN 211984026 U CN211984026 U CN 211984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od
head
mounting
cr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19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飞
董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Ruise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Ruise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Ruise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Ruise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19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84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84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84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包括按生产工序从前向后依次安装在机架上的折痕组件和压辊组件;所述折痕组件包括前折痕组、后折痕组和导向轨组,所述前折痕组包括上安装头组和下安装头组,所述上安装头组包括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三个上头块,所述下安装头组包括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三个下头块;所述后折痕组件包括上安装棒组和下安装棒组;所述导向轨组包括上轨组和下轨组,所述上轨组和下轨组的导向轨之间形成波折形的可供口罩片材通过的狭缝,左右相邻的两个导向轨间的间隔从前向后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由于口罩片材的形态变化较为缓慢因此可以避免折痕歪扭,使得口罩折痕平整。

Description

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罩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口罩在生产的时候,需要先将带材的中间位置起皱形成褶皱部,之间再将褶皱部向一边压平,最后将褶皱部的两边焊接固定,然后将具有褶皱部的带材裁切成口罩片,口罩片继续进入下一个工序;在使用时,褶皱部张开以贴合脸部扩大罩体的使用面积。目前的口罩机多使用一种塔型部件,该塔型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三个圆锥台,两个塔型部件上下交错设置并在两个塔型部件之间留有供口罩片材通过的狭缝,口罩片材通过狭缝并在塔型部件的作用下形成褶皱,但口罩片材在与塔型部件的侧壁摩擦时,由于塔型部件的弧度较大,口罩片材需要经历较为急速的形态变化,因而经塔型部件产生的三道褶皱的折痕会出现不平整的情况,且这种塔型部件多为铝铸件,表面打磨至光滑,生产口罩机的厂商通常不具备铝铸件的生产条件,因而多需要采购塔型部件后才能进行口罩机的生产,降低了口罩机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折痕结构的口罩机折叠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包括按生产工序从前向后依次安装在机架上的折痕组件和压辊组件;所述折痕组件包括前折痕组、后折痕组和导向轨组,所述前折痕组包括上安装头组和下安装头组,所述上安装头组包括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三个上头块,所述上头块的底端面自左至右逐渐向上倾斜,所述下安装头组包括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三个下头块,所述下头块的顶端面与所述上头块的底端面平行;
所述后折痕组件包括上安装棒组和下安装棒组,所述上安装棒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的第一上棒、第二上棒和第三上棒,所述第一上棒、第二上棒和第三上棒从左至右依次交错布设;所述下安装棒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所述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从左至右依次交错布设;所述导向轨组包括上轨组和下轨组,每组包括数量等同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包括角钢形的轨本体,上轨组的每一个导向轨的前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上头块上、后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第一上棒、第二上棒和第三上棒上,下轨组的每一个导向轨的前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下头块上、后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上,所述上轨组和下轨组的导向轨之间形成波折形的可供口罩片材通过的狭缝,左右相邻的两个导向轨间的间隔从前向后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轨包括设置于所述轨本体前端的前安装孔和设置于所述轨本体后端的后安装孔,上轨组导向轨的前安装孔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上头块的底端面上、后安装孔从前向后依次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头块的顶端面上;下轨组导向轨的前安装孔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上头块的底端面上、后安装孔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头块的顶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轨的前端高于所述导向轨的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轨本体的边角均为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压辊组件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辊和后辊,所述前辊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后辊的最高点。
进一步的,所述前折痕组包括第一支架、水平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两根横梁和穿设在所述横梁上的前安装机构,两根横梁上下布设,所述上头块通过前安装机构安装在位于上方的横梁上,所述下头块通过前安装机构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横梁上;所述前安装机构包括穿设在所述横梁上的第一滑动块、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块中的转动销和定位旋钮,所述第一滑动块包括延伸至横梁的定位孔和竖直设置的上销安装孔,所述定位旋钮安装在所述定位孔中并抵接在所述横梁上从而将第一滑动块定位在横梁上,所述转动销通过卡簧固定在所述上销安装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后折痕组包括第二支架、竖直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若干个安装长孔、水平设置在所述安装长孔中的横杆、压缩弹簧、左抵块、右抵块、端抵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左抵块和右抵块分别与所述横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穿设在所述横杆上且与所述左抵块的右端面抵接,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横杆上且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二滑动块和右抵块上;所述第二滑动块上竖直开设有下销安装孔,所述第一上棒、第二上棒、第三上棒、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均为非扁头端设置有螺纹的扁头销子;所述安装长孔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且两组上下布设;所述第一上棒、第二上棒和第三上棒分别穿设在位于上方的安装长孔中且扁头朝下,所述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分别穿设在位于下方的安装长孔中且扁头朝上,所述扁头销子通过端抵块固定在第二滑动块上,所述扁头销子的扁头与第二滑动块之间夹设有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口罩片材在狭缝中受到导向轨的引导形成褶皱,在形成褶皱后再经压辊组件将褶皱定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前折痕组和后折痕组对导向轨进行定位,通过相互配合设置的导向轨之间形成的狭缝对口罩片材进行折叠,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导向轨之间的间隔逐渐变小,从而口罩片材在狭缝中从前向后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以及加深口罩片材表面的折痕,且由于口罩片材的形态变化较为缓慢因此可以避免折痕歪扭,使得折痕平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痕组件(导向轨部分省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向轨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上头块1、下头块2、第一上棒3、第二上棒4、第三上棒5、第一下棒6、第二下棒7、第三下棒8、导向轨9、轨本体10、前安装孔11、后安装孔12、第一支架13、横梁14、第一滑动块15、转动销16、定位旋钮17、卡簧20、安装长孔21、前辊23、后辊24、第二支架25、左抵块26、右抵块27、端抵块28、第二滑动块29、横杆30、块定位孔31、压缩弹簧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包括按生产工序从前向后依次安装在机架上的折痕组件和压辊组件;折痕组件包括前折痕组、后折痕组和导向轨组;前折痕组包括用于固定导向轨9前端的上安装头组和下安装头组,上安装头组包括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三个上头块1,上头块1的底端面自左至右逐渐向上倾斜,下安装头组包括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三个下头块2,下头块2的顶端面与上头块1的底端面平行,上头块1的底端面和下头块2的顶端面用于在导向轨9安装后呈现倾斜的姿态;
后折痕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导向轨9后端的上安装棒组和下安装棒组,上安装棒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的第一上棒3、第二上棒4和第三上棒5,第一上棒3、第二上棒4和第三上棒5从左至右依次交错布设;下安装棒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一下棒6、第二下棒7和第三下棒8,第一下棒6、第二下棒7和第三下棒8从左至右依次交错布设;导向轨组包括上轨组和下轨组,每组包括数量等同的导向轨9,导向轨9包括角钢形的轨本体10,上轨组的每一个导向轨9的前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上头块1上、后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第一上棒3、第二上棒4和第三上棒5上,下轨组的每一个导向轨9的前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下头块2上、后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第一下棒6、第二下棒7和第三下棒8上,上轨组和下轨组的导向轨9之间形成波折形的可供口罩片材通过的狭缝,左右相邻的两个导向轨9间的间隔从前向后逐渐减小。
具体的,以常见的产生三个折痕的口罩片为例,各个导向轨9的前后两端按下表安装:
Figure BDA0002433066020000041
Figure BDA0002433066020000051
进一步的,如图3至图4所示,导向轨9包括设置于轨本体10前端的前安装孔11和设置于轨本体10后端的后安装孔12,上头块1的底端面上和下头块2的顶端面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前安装孔11对应的块定位孔31,上轨组导向轨9的前安装孔11通过螺栓安装在上头块1的底端面上、后安装孔12分别安装在第一上棒3、第二上棒4和第三上棒5的下端且互不干涉;下轨组导向轨9的前安装孔11通过螺栓安装在上头块1的底端面上、后安装孔12分别安装在第一下棒6、第二下棒7和第三下棒8的上端且互不干涉,后安装孔12为长孔。
进一步的,导向轨9的前端高于导向轨9的后端且前辊23的最高点高于狭缝的后端出口,使得口罩片材在狭缝中运动的贴紧狭缝的上壁便于成折。
进一步的,如图3至图5所示,轨本体10的边角均为圆角,有利于口罩片材进入狭缝,防止轨本体10损坏口罩片材。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压辊组件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辊23和后辊24,前辊23的最低点低于后辊24的最高点,口罩片材从狭缝出来后从前辊23的下侧、后辊24的上侧绕过,以压平折痕。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前折痕组包括第一支架13、水平设置在第一支架13上的两根横梁14和穿设在横梁14上的前安装机构,两根横梁14上下布设,上头块1通过前安装机构安装在位于上方的横梁14上,下头块2通过前安装机构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横梁14上;前安装机构包括穿设在横梁14上的第一滑动块15、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动块15中的转动销16和定位旋钮17,第一滑动块15包括延伸至横梁14的定位孔和竖直设置的上销安装孔,定位旋钮17安装在定位孔中并抵接在横梁14上从而将第一滑动块15定位在横梁14上,转动销16通过卡簧20固定在上销安装孔中;通过前安装机构可以调整上头块1与下头块2的位置,具体的,定位旋钮17与第一滑动块15螺纹连接,通过调整第一滑动块15的位置来实现上头块1与下头块2位置的调整,松动定位旋钮17移动第一滑动块15,拧紧定位旋钮17使得定位旋转的下端抵紧在横梁14上实现第一滑动块15的锁死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图4所示,后折痕组包括第二支架25、竖直开设在第二支架25上的若干个安装长孔21、水平设置在安装长孔21中的横杆30、压缩弹簧32、左抵块26、右抵块27、端抵块28和第二滑动块29,安装长孔21的长度方向竖直向下,从而可调节横杆30的高度;横杆30的右端设置有内螺纹,横杆30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长孔21中,左抵块26和右抵块27分别与横杆30螺纹连接,第二滑动块29穿设在横杆30上且与左抵块26的右端面抵接,压缩弹簧32套设在横杆30上且压缩弹簧3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二滑动块29和右抵块27上,这个压缩弹簧32将右抵块27的右端抵在第二支架25上从而保持了横杆30的水平,这个压缩弹簧32同时也将第二滑动块29抵在左抵块26上从而通过旋钮左抵块26能够调整第二滑动块29的位置;第二滑动块29上竖直开设有下销安装孔,第一上棒3、第二上棒4、第三上棒5、第一下棒6、第二下棒7和第三下棒8均为非扁头端设置有螺纹的扁头销子;安装长孔21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且两组上下布设;第一上棒3、第二上棒4和第三上棒5分别穿设在位于上方的安装长孔21中且扁头朝下,第一下棒6、第二下棒7和第三下棒8分别穿设在位于下方的安装长孔21中且扁头朝上,扁头销子通过端抵块28固定在第二滑动块29上,扁头销子的扁头与第二滑动块29之间夹设有压缩弹簧32;导向轨9的后安装孔12套设并固定在第一上棒3、第二上棒4、第三上棒5、第一下棒6、第二下棒7和第三下棒8的扁头上;左抵块26与横杆30螺纹连接。
在安装导向轨9时,先初步固定好上头块1、下头块2、第一上棒3、第二上棒4、第三上棒5、第一下棒6、第二下棒7、第三下棒8的位置,然后将导向轨9逐个的安装即可,若导向轨9的位置不合适,还可再对上头块1、下头块2、第一上棒3、第二上棒4、第三上棒5、第一下棒6、第二下棒7、第三下棒8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向后依次安装在机架上的折痕组件和压辊组件;所述折痕组件包括前折痕组、后折痕组和导向轨组,所述前折痕组包括上安装头组和下安装头组,所述上安装头组包括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三个上头块,所述上头块的底端面自左至右逐渐向上倾斜,所述下安装头组包括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的三个下头块,所述下头块的顶端面与所述上头块的底端面平行;
所述后折痕组件包括上安装棒组和下安装棒组,所述上安装棒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排列的第一上棒、第二上棒和第三上棒,所述第一上棒、第二上棒和第三上棒从左至右依次交错布设;所述下安装棒组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所述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从左至右依次交错布设;所述导向轨组包括上轨组和下轨组,每组包括数量等同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包括角钢形的轨本体,上轨组的每一个导向轨的前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上头块上、后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第一上棒、第二上棒和第三上棒上,下轨组的每一个导向轨的前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下头块上、后端从左至右依次安装在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上,所述上轨组和下轨组的导向轨之间形成波折形的可供口罩片材通过的狭缝,左右相邻的两个导向轨的间隔从前向后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包括设置于所述轨本体前端的前安装孔和设置于所述轨本体后端的后安装孔,上轨组导向轨的前安装孔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上头块的底端面上、后安装孔分别安装在第一上棒、第二上棒和第三上棒的下端且互不干涉;下轨组导向轨的前安装孔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上头块的底端面上、后安装孔分别安装在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的上端且互不干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的前端高于所述导向轨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前辊和后辊,所述前辊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后辊的最高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折痕组包括第一支架、水平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两根横梁和穿设在所述横梁上的前安装机构,两根横梁上下布设,所述上头块通过前安装机构安装在位于上方的横梁上,所述下头块通过前安装机构安装在位于下方的横梁上;所述前安装机构包括穿设在所述横梁上的第一滑动块、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块中的转动销和定位旋钮,所述第一滑动块包括延伸至横梁的定位孔和竖直设置的上销安装孔,所述定位旋钮安装在所述定位孔中并抵接在所述横梁上从而将第一滑动块定位在横梁上,所述转动销通过卡簧固定在所述上销安装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机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折痕组包括第二支架、竖直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若干个安装长孔、水平设置在所述安装长孔中的横杆、压缩弹簧、左抵块、右抵块、端抵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左抵块和右抵块分别与所述横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块穿设在所述横杆上且与所述左抵块的右端面抵接,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横杆上且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二滑动块和右抵块上;所述第二滑动块上竖直开设有下销安装孔,所述第一上棒、第二上棒、第三上棒、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均为非扁头端设置有螺纹的扁头销子;所述安装长孔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且两组上下布设;所述第一上棒、第二上棒和第三上棒分别穿设在位于上方的安装长孔中且扁头朝下,所述第一下棒、第二下棒和第三下棒分别穿设在位于下方的安装长孔中且扁头朝上,所述扁头销子通过端抵块固定在第二滑动块上,所述扁头销子的扁头与第二滑动块之间夹设有压缩弹簧。
CN202020451903.2U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Active CN211984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1903.2U CN211984026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1903.2U CN211984026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84026U true CN211984026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22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1903.2U Active CN211984026U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84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84026U (zh) 一种口罩机折叠机构
CN207091683U (zh) 缝纫机剪线机构
CN205974980U (zh) 一种明线车条器
CN108166170B (zh) 一种门襟自动校准装置
CN2537416Y (zh) 一种一次性口罩成形机的折叠机构
CN213737812U (zh) 一种生产包装膜的防卷边装置
CN220116858U (zh) 一种服装面料加工用整平装置
CN210826746U (zh) 一种布料染色机用辊筒装置
CN218291292U (zh) 一种门襟定位拉筒
CN213999645U (zh) 一种具有导向结构的无纺布打孔机械
CN212865209U (zh) 一种珠边机
CN206781224U (zh) 一种半自动高精密丝网印刷机
CN218404668U (zh) 一种防止偏移的自动折缝一体机
CN218255523U (zh) 家具加工用封边条宽度调整机构
CN217516349U (zh) 退卷机退卷调幅装置
CN213230895U (zh) 一种口罩布料折叠装置
CN213764097U (zh) 一种板材镜腿开槽装置
CN210684153U (zh) 一种自动平台式下摆布料卷边机构
CN212334158U (zh) 一种口罩生产卷料给料装置
CN218191826U (zh) 一种自由调节角度的辊弧装置
CN219526985U (zh) 一种环形下摆机用折边机构
CN217555350U (zh) 一种小毛圈面料收卷装置
CN211972742U (zh) 一种可分段调节的定型机轨道
CN216585692U (zh) 一种无纺布料生产用可以调整卷边口径的压边装置
CN216473838U (zh) 一种大檐帽帽条缝纫导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