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0790U -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0790U
CN211970790U CN201922208432.2U CN201922208432U CN211970790U CN 211970790 U CN211970790 U CN 211970790U CN 201922208432 U CN201922208432 U CN 201922208432U CN 211970790 U CN211970790 U CN 211970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driving
transfer
axis direction
convey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0843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春磊
彭积才
刘外波
刘志国
吴玉堂
朱海江
刘雄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Bojay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Boja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Boja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Boja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0843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0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0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0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包括输送线,输送线的两侧均形成有测试工位;输送线包括输送架、第一输送机构以及第二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均安装于输送架上,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Z轴方向上间隔分布;移载装置,所述移载装置安装于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端面上,移载装置上设有用于移载工件的移载板;升降装置,所述输送线的起始端以及末端均衔接有所述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移载板,并带动移载板沿Z轴方向运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其可自动完成工件传送以及回流。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背景技术
目前,目前,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工件一般需要在生产线上转移至生产线上的加工设备、测试设备,进行相应操作后,再进行转移。现有采用RGV搭载多轴机械手模式实现物料的搬运和对设备进行上下料,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其可自动完成工件传送以及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包括,
输送线,输送线的两侧均形成有测试工位;输送线包括输送架、第一输送机构以及第二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均安装于输送架上,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Z轴方向上间隔分布;
移载装置,所述移载装置安装于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端面上,移载装置上设有用于移载工件的移载板;
升降装置,所述输送线的起始端以及末端均衔接有所述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移载板,并带动移载板沿Z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齿条、齿轮以及第一电机,所述齿轮以及第一电机均安装于所述移载装置的底端,第一电机的转轴与齿轮同步联接;所述齿条安装于输送架的顶端,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输送链条以及两个链轮,两个链轮均枢接于输送架的两端;输送链条同步绕设于两个链轮,并与链轮啮合;第二电机的转轴与链轮同步联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载装置包括机体、转盘、第一移载组件、第二移载组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转盘枢接于机体上;第一移载组件以及第二移载组件均安装于转盘上,第一移载组件和第二移载组件在Z轴方向上间隔分布;第一移载组件以及第二移载组件均可沿Y轴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移载组件和第二移载组件沿Z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转盘绕Z轴转动;
所述第一移载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移载板以及两个推送条,两个推送条设于安装架上并在X轴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推送条沿Y轴方向延伸;推送条可沿X轴方向运动;所述移载板安装于两个推送条上;第三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移载板沿Y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上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于转盘上,所述第一移载组件以及第二移载组件安装于安装架上;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驱动轮以及第一引导斜面,第一气缸固接转盘上,驱动轮枢接于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引导斜面固接转盘上,第一引导斜面在Y轴方向上逐渐倾斜;所述驱动轮与第一引导斜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架沿Y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第三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设有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用于第二气缸、第一驱动块以及第二驱动块,第一驱动块上设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有第三引导斜面,所述第二气缸用于带动第一驱动块沿Y轴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引导斜面与第三引导斜面滑动配合,并引导所述第二驱动块沿Z轴方向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移载板运动;第二驱动块用于在向着靠近移载板运动后与移载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载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于在第二驱动块在向上运动后插装至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架、升降机构以及第三输送机构,升降机构以及第三输送机构均安装在升降架上;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三输送机构沿Z轴方向运动;第三输送机构用于与第一输送机构或者第二输送机构衔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同步带以及两个同步轮,两个同步轮枢接于升降架上,并在Z轴方向间隔分布;同步带同步绕设于两个同步轮外;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与其中一个同步轮同步联接;所述同步带在Z轴方式的传动段上固接有升降板,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安装于升降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工位设有测试装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可移载装置可在第一输送机构的带动下输送至不同的测试工位,将移载板上的工件转移至测试工位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再将移载板上的工件转移出,第一输送机构将移载装置输送至升降装置处,装载测试完成后的移载板可转移至升降装置,将移载板的工件取下后,升降装置带动移载板向下运动,移载板可由第二输送机构进行接收,第二输送机构带动移载板回流至另一升降装置处,该升降装置再次带动移载板向上运动,移载板可再次由第一输送机构上的移载装置接收,完成下次的测试作业,如此,可自动完成工件传送以及回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移载测试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移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移载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移载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移载装置;11、转盘;12、齿轮;20、第一移载组件;21、推送条;22、移载板;221、连接孔;23、第三驱动机构;24、推送轮;25、联动机构;251、第二气缸;252、第一驱动块;253、第二驱动块;254、连接柱;30、第二移载组件;41、第一气缸;42、第一引导斜面;43、驱动轮;50、安装架;200、升降装置;210、升降架;220、升降机构;230、安装板;240、第三输送机构;300、输送线;310、输送架;320、齿条;330、链条;340、第二电机;400、测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7所示的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包括输送线300、移载装置100以及升降装置200,在输送线300的两侧均形成有测试工位。
具体输送线300包括输送架310、第一输送机构以及第二输送机构,将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均安装于输送架310上,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Z轴方向上间隔分布。上述移载装置100安装于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端面上,移载装置100上设有移载板22,该移载板22用于移载工件。另外,在上述输送线300的起始端以及末端均衔接有升降装置200,升降装置200用于接收移载板22,并带动移载板22沿Z轴方向运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可移载装置100可在第一输送机构的带动下输送至不同的测试工位,将移载板22上的工件转移至测试工位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再将移载板22上的工件转移出,第一输送机构将移载装置100输送至升降装置200处,装载测试完成后的移载板22可转移至升降装置200,将移载板22的工件取下后,升降装置200带动移载板22向下运动,移载板22可由第二输送机构进行接收,第二输送机构带动移载板22回流至另一升降装置200处,该升降装置200再次带动移载板22向上运动,移载板22可再次由第一输送机构上的移载装置100接收,完成下次的测试作业,如此,可自动完成工件传送以及回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齿条320、齿轮12以及第一电机,将齿轮12以及第一电机均安装于移载装置100的底端,而第一电机的转轴与齿轮12同步联接,齿条320安装于输送架310的顶端,齿条320可沿X轴方向延伸,上述齿轮12与齿条320啮合。在进行移载装置100的输送时,可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转动可带动齿轮12转动,齿轮12转动可沿齿条320的延伸方向运动,进行移载装置100在输送线300的不同位置转移。
另外,上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340、输送链条330以及两个链轮,两个链轮均枢接于输送架310的两端;输送链条330同步绕设于两个链轮,并与链轮啮合;第二电机340的转轴与链轮同步联接。如此,第二电机340的转轴转动可带动链轮转动,链轮转动可带动输送链条330传动,移载板22在放置于链条330后便可进行输送。
当然,上述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还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皮带输送机构或者辊筒输送机构等其他输送机构来实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移载装置100包括机体、转盘11、第一移载组件20、第二移载组件30、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将转盘11枢接于机体上。具体第一移载组件20以及第二移载组件30均安装于转盘11上,且第一移载组件20和第二移载组件30在Z轴方向上间隔分布,第一移载组件20以及第二移载组件30均可沿Y轴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移载组件20和第二移载组件30沿Z轴方向运动;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转盘11绕Z轴转动。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以上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齿轮12、齿条320以及第一电机为例,上述第一电机和齿轮12可安装在机体的底端,机体的底端的齿轮12可在输送线300的齿条320上行走,在移载装置100运动至与测试工位对应时,第一驱动机构可带动第一移载组件20和第二移载组件30沿Z轴方向运动,使第一移载组件20和第二移载组件30可对应测试机的测试工位,第一移载组件20可不放置工件,而第二移载组件30上可放置待测试的工件,移载装置100上的第一移载组件20沿Y轴方向运动至测试机,将测试机内测试好的工件取出,而第二移载组件30沿Y轴运动运动至测试机,将工件推送至测试机内,如此,交替取放工件,进行工件转移。此外,第二驱动机构可带动转盘11转动,可实现多方向取放工件。
进一步地,还可在转盘11上设有安装架50,安装架50安装于转盘11上,将第一移载组件20以及第二移载组件30安装于安装架50上,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安装架50沿Z轴方向运动,如此,第一驱动机构可带动安装架50相对转盘11沿Z轴方向运动,即可带动安装架50上的第一移载组件20和第二移载组件30上下运动,第一移载组件20和第二移载组件30可同时上下,同步性强。
更具体的是,该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41、驱动轮43以及第一引导斜面42,该第一气缸41固接转盘11上,将驱动轮43枢接于安装架50上。另外,第一引导斜面42固接转盘11上,该第一引导斜面42在Y轴方向上逐渐倾斜;驱动轮43与第一引导斜面42滑动配合;第一气缸41用于带动安装架50沿Y轴方向运动。如此,在驱动安装架50上下运动时,可通过第一气缸41带动安装架50沿Y轴方向运动,安装架50上的驱动轮43便可沿第一引导斜面42滑动配合,第一引导斜面42便可引导沿第一引导斜面42上下。
当然,上述第一驱动机构也可直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丝杆传动机构来实现,丝杆传动机构可直接在Z轴方向设置,直接带动安装架50上下即可。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机构选用在Y轴方向上设置气缸配合斜面来引导安装架50上下,可节约机体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移载组件20包括第三驱动机构23、移载板22以及两个推送条21,将两个推送条21设于安装架50上,且两个推送条21在X轴方向间隔分布,而推送条21沿Y轴方向延伸,推送条21可沿X轴方向运动。上述移载板22安装于两个推送条21上;第三驱动机构23用于带动移载板22沿Y轴方向运动。
如此,在进行推送时,移载板22由两个推送条21进行承托,可将工件放置于移载板22上,然后第三驱动机构23可带动移载板22沿Y轴运动,将移载板22推送至测试机内,进行测试。此外,推送条21可沿X轴方向运动,两个推送条21之间的间距可调,因而可以根据工件的尺寸大小更换移载板22,进行适用于不同的工件。
进一步地,还可在第一推送条21上设有多个推送轮24,多个推送轮24均枢接于推送条21上,多个推送轮24沿第一推送条2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如此,在第三驱动机构23在驱动移载板22运动时,移载板22可与多个推送轮24滚动配合,实现减小摩擦,便于移载板22的运动。
进一步地,在第三驱动机构23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驱动板,该驱动板上设有联动机构25,该联动机构25用于第二气缸251、第一驱动块252以及第二驱动块253,在第一驱动块252上设有第二引导斜面,第二驱动块253上设有第三引导斜面,在第二气缸251的带动下,第一驱动块252可沿Y轴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引导斜面与第三引导斜面滑动配合,并引导所述第二驱动块253沿Z轴方向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移载板22运动。第二驱动块253在向着靠近移载板22运动后与移载板22连接。
在此结构基础上,在进行工件推送时,工件可放置在移载板22上,第二气缸251可带动第一驱动块252向着第二驱动块253运动,第一驱动块252和第二驱动块253滑动配合,引导第二驱动块253向着靠近移载板22运动,使第二驱动块253能够与移载板22连接,此后第三驱动机构23带动移载板22推送即可。此后,将移载板22推送至测试机后,可通过第二气缸251带动第一驱动块252复位,第二驱动块253复位,便可使第二驱动块253与移载板22脱离,移载板22便可留在测试机内,完成工件的推送。
在测试完成后,同样的,第二气缸251带动第一驱动块252向着第二驱动块253运动,第二驱动块253和第一驱动块252滑动配合,引导第二驱动块253靠近移载板22运动,第二驱动块253同样能与测试工位上的移载板22连接,第三驱动机构23带动整个移载板22往后退,便可将测试工位上的移载板22测试后的工件移出。
进一步地,上述移载板22上设有连接孔221,第二驱动块253上设有连接柱254,在第二驱动块253向着移载板22运动后,由于第一驱动块252和第二驱动块253以斜面滑动配合,斜面可引导第二驱动块253向上,进而连接柱254可向上运动后插装至连接孔221内,完成连接即可。而选用连接柱254与连接孔221的装配,便于后期复位。
进一步地,第三驱动机构23包括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用于带动移载板22沿Y轴方向运动,驱动结构简单且稳定。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移载组件30的结构可与第一移载组件20的结构相同,具体推送过程参考第一移载组件20来实现,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升降装置200包括升降架210、升降机构220以及第三输送机构240,该升降机构220以及第三输送机构240均安装在升降架210上,升降机构220可带动第三输送机构240沿Z轴方向运动,第三输送机构240用于与第一输送机构或者第二输送机构衔接。在进行作业时,升降机构220可带动第三输送机构240向上运动,第三输送机构240向上运动后可与第一输送机构进行衔接,移载装置100上的移载板22可由第三输送机构240进行接收。此后,升降机构220可带动第三输送机构240向下运动,使第三输送机构240与第二输送机构衔接,移载板22便可由第二输送机构接收,完成移载板22的输送回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移载装置100的转盘11可带动安装架50转动至朝向升降装置200的第三输送机构240,便于接收移载板22。具体移载板22转移至第三输送机构240的过程可与参考第一移载组件20的操作过程。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220包括第三电机、同步带以及两个同步轮,两个同步轮枢接于升降架210上,并在Z轴方向间隔分布;同步带同步绕设于两个同步轮外;第三电机的转轴与其中一个同步轮同步联接;同步带在Z轴方式的传动段上固接有升降板,第三输送机构240安装于升降板上。如此,第三电机转动,可带动同步轮转动,两个同步轮转动可带动同步带传动,同步带在Z轴方向的传送段便可带动升降板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安装在安装板230上的第三输送机构240上下。
当然,升降机构220也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丝杆传动机构或者电动滑台等其他直线运动输出机构来实现。
进一步地,可在本实施例中的测试工位设有测试装置400,测试装置40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FCT测试夹具、或者柔性电路板测试机等。也可是在输送线300的两侧设置不同的测试装置400,进行不同的功能测试。还可设置多个相同的测试装置400在输送线300的输送方向上分布,同时测试多个工件,提高测试效率,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设置。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线,输送线的两侧均形成有测试工位;输送线包括输送架、第一输送机构以及第二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均安装于输送架上,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在Z轴方向上间隔分布;
移载装置,所述移载装置安装于第一输送机构的输送端面上,移载装置上设有用于移载工件的移载板;
升降装置,所述输送线的起始端以及末端均衔接有所述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移载板,并带动移载板沿Z轴方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齿条、齿轮以及第一电机,所述齿轮以及第一电机均安装于所述移载装置的底端,第一电机的转轴与齿轮同步联接;所述齿条安装于输送架的顶端,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输送链条以及两个链轮,两个链轮均枢接于输送架的两端;输送链条同步绕设于两个链轮,并与链轮啮合;第二电机的转轴与链轮同步联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装置包括机体、转盘、第一移载组件、第二移载组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转盘枢接于机体上;第一移载组件以及第二移载组件均安装于转盘上,第一移载组件和第二移载组件在Z轴方向上间隔分布;第一移载组件以及第二移载组件均可沿Y轴方向运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移载组件和第二移载组件沿Z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转盘绕Z轴转动;
所述第一移载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移载板以及两个推送条,两个推送条设于安装架上并在X轴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推送条沿Y轴方向延伸;推送条可沿X轴方向运动;所述移载板安装于两个推送条上;第三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移载板沿Y轴方向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于转盘上,所述第一移载组件以及第二移载组件安装于安装架上;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驱动轮以及第一引导斜面,第一气缸固接转盘上,驱动轮枢接于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引导斜面固接转盘上,第一引导斜面在Y轴方向上逐渐倾斜;所述驱动轮与第一引导斜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架沿Y轴方向运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其特征在于,第三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设有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用于第二气缸、第一驱动块以及第二驱动块,第一驱动块上设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有第三引导斜面,所述第二气缸用于带动第一驱动块沿Y轴方向运动,以使第二引导斜面与第三引导斜面滑动配合,并引导所述第二驱动块沿Z轴方向向着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移载板运动;第二驱动块用于在向着靠近移载板运动后与移载板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驱动块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用于在第二驱动块在向上运动后插装至连接孔内。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其特征在于,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架、升降机构以及第三输送机构,升降机构以及第三输送机构均安装在升降架上;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三输送机构沿Z轴方向运动;第三输送机构用于与第一输送机构或者第二输送机构衔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同步带以及两个同步轮,两个同步轮枢接于升降架上,并在Z轴方向间隔分布;同步带同步绕设于两个同步轮外;所述第三电机的转轴与其中一个同步轮同步联接;所述同步带在Z轴方式的传动段上固接有升降板,所述第三输送机构安装于升降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移载测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工位设有测试装置。
CN201922208432.2U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Active CN211970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8432.2U CN211970790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08432.2U CN211970790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0790U true CN211970790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08432.2U Active CN211970790U (zh) 2019-12-10 2019-12-10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07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1728A (zh)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CN209922350U (zh) 一种循环式输送设备
CN206645524U (zh) 一种pcb电路板夹持传送机构
CN105817729A (zh) 焊锡方法及自动焊锡机
CN110641968B (zh) 一种旋转件自动安装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12792475B (zh) 横杆与接头焊接设备及同步焊接方法
CN211970790U (zh) 一种自动移载测试线
CN111453292A (zh) 一种收料设备
CN108944065B (zh) 用于轴承型号的流水线式激光打标设备
CN212402350U (zh) 一种收料设备
CN214109436U (zh) 一种汽车阀体压装设备
CN105728910B (zh) 全自动压装氩焊装置
CN210365951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
CN211997687U (zh) 一种工件移载机
CN112404835A (zh) 一种电器用电子元件半自动组装工艺
CN112758460A (zh) 一种高效率电路板自动贴标系统及贴标工艺
CN112318005A (zh) 一种电器用电子元件半自动组装设备
CN213801776U (zh) 一种用于汽车生产线的传输设备
CN219448454U (zh) 一种用于定子、转子的自动外观缺陷检测设备
CN214526350U (zh) 一种pcb料盘自动上下料接驳机构
CN211469992U (zh) 一种移料装置
CN219785684U (zh) 双平台送料检测机构
CN220498356U (zh) 一种挡圈安装装置
CN217147504U (zh) 下载具上料机
CN215885247U (zh) 一种过渡拉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