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9583U - 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9583U
CN211969583U CN202020727404.1U CN202020727404U CN211969583U CN 211969583 U CN211969583 U CN 211969583U CN 202020727404 U CN202020727404 U CN 202020727404U CN 211969583 U CN211969583 U CN 211969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portion
mounting hole
steering gear
support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274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磊
李越斌
陆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ngbida Ne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274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9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9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9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属于汽车车架技术领域。前接梁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以及在支座本体上依次设置的横梁安装部、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喇叭安装部、车架本体安装部、举升系统安装部和动力悬置安装部,支座本体呈镂空结构。重型车包括上述的前接梁支座。本申请能够使得整车的多个子系统装置集成在一个安装支座上,减少车架前端的重量。

Description

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
背景技术
重型商用车车架前端一般由车架左右纵梁的横梁构成,由于重型商用车车架前端需要安装驾驶室支撑装置、方向机装置、冷却系统装置、举升系统装置等整车各子系统装置,因此需要在车架前端布置各类支座以保证各系统的安装。
现有技术中,驾驶室支撑装置、方向机装置、冷却系统装置、举升系统装置等整车各子系统装置通过不同的支座安装在车架前端,使得车架前端零件数目繁多,并且由于车架前端空间不足,使得部分部件无法布置在车架前端上,多个不同支座的使用增加了车架前端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能够使得整车的多个子系统装置集成在一个安装支座上,减少车架前端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前接梁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以及在支座本体上依次设置的横梁安装部、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喇叭安装部、车架本体安装部、举升系统安装部和动力悬置安装部,支座本体呈镂空结构。
可选地,支座本体呈阶梯状,支座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横梁安装部、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和喇叭安装部设置在第一阶层,车架本体安装部、举升系统安装部和动力悬置安装部设置在第二阶层。
可选地,驾驶室前悬安装部包括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和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一侧与横梁安装部连接、另一侧与转向机安装部连接,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与转向机安装部连接。
可选地,转向机安装部包括第一转向机安装部和第二转向机安装部,第一转向机安装部与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连接,第二转向机安装部一侧分别与喇叭安装部和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连接、另一侧与举升系统安装部连接。
可选地,在横梁安装部上设置有横梁安装孔,在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在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在第一转向机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转向机安装孔,在第二转向机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转向机安装孔,在喇叭安装部设置有喇叭安装孔,在车架本体安装部上设置有车架本体安装孔,在举升系统安装部上设置有举升系统安装孔,在动力悬置安装部上设置有动力悬置安装孔。
可选地,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的数量为3个,且依次呈直线排列;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且呈矩形设置;第一转向机安装孔的数量为3个,且依次呈直线排列;喇叭安装孔的数量为2个;第二转向机安装孔的数量为2个,且2个第二转向机安装孔的连线与3个第一转向机安装孔的连线之间呈45°-60°夹角;举升系统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且呈三角形排列;车架本体安装孔数量为7个,且呈梯形排列;动力悬置安装孔数量为2个。
可选地,在横梁安装孔、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转向机安装孔、喇叭安装孔、车架本体安装孔、举升系统安装孔和动力悬置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重孔,横梁安装孔、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转向机安装孔、喇叭安装孔、车架本体安装孔、举升系统安装孔和动力悬置安装孔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地,前接梁支座还包括前下防护固定安装部、板簧安装部,前下防护固定安装部设置有前下防护固定安装孔,板簧安装部设置有板簧安装孔。
可选地,前下防护固定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且依次呈直线排列设置,4个前下防护固定安装孔的连线与3个第一转向机安装孔的连线呈95°-105°;板簧安装孔的数量为4个,且依次呈直线排列,4个板簧安装孔的连线与3个第一转向机安装孔的连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重型车,包括: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及分别与左纵梁、右纵梁连接的横梁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前接梁支座,前接梁支座包括左前接梁支座和右前接梁支座,左纵梁连接通过左前接梁支座与横梁连接,右纵梁连接通过右前接梁支座与横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通过设计一种前接梁支座,能够使得整车的多个子系统装置集成在一个安装支座上。该前接梁支座包括支座本体以及在支座本体上依次设置的横梁安装部、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喇叭安装部、车架本体安装部、举升系统安装部和动力悬置安装部,通过将横梁安装部、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喇叭安装部、车架本体安装部、举升系统安装部和动力悬置安装部都集成在一个前接梁支座上,避免使用多个安装支座,其中,支座本体呈镂空结构,综上所述,减少多个安装支座的使用以及支座本体呈镂空结构的设计,能够使得整车的多个子系统装置集成在一个安装支座上,有效减少车架前端的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接梁支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接梁支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接梁支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标:10-第一阶层;20-第二阶层;100-支座本体;110-横梁安装部;111-横梁安装孔;121-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11-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2-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21-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31-第一转向机安装部;1311-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2-第二转向机安装部;1321-第二转向机安装孔;140-喇叭安装部;141-喇叭安装孔;150-举升系统安装部;151-举升系统安装孔;160-车架本体安装部;161-车架本体安装孔;170-动力悬置安装部;171-动力悬置安装孔;180-前下防护固定安装部;181-前下防护固定安装孔;190-板簧安装部;191-板簧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驾驶室支撑装置、方向机装置、冷却系统装置、举升系统装置等整车各子系统装置通过不同的支座安装在车架前端,使得车架前端零件数目繁多,并且由于车架前端空间不足,使得部分部件无法布置在车架前端上,多个不同支座的使用增加了车架前端的重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了本申请。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接梁支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之一,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前接梁支架,包括:支座本体100以及在支座本体100上依次设置的横梁安装部110、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喇叭安装部140、车架本体安装部160、举升系统安装部150和动力悬置安装部170,支座本体100呈镂空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重型车的整车包括多个子系统装置,例如:转向机、喇叭、举升系统装置和动力悬置等。其中,转向机通过转向机安装部设置于前接梁上;喇叭通过喇叭安装部140设置于前接梁上;举升系统装置通过举升系统安装部150设置于前接连上;动力悬置通过动力悬置安装部170设置于前接梁上。重型车的整车子系统不限于上述举例给出的,其他的子系统装置的安装部都可以集成在本申请的前接梁支座上,从而减少整车子系统对应安装支架的使用,节省安装空间,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前接梁的重量。
第二,前接梁支架的作用是使得组成重型车车架前端的左右纵梁和横梁连接在一起,同时前接梁支架能够左右纵梁加长,增大整车子系统的安装空间。具体地,前接梁支架上的横梁安装部110和车架本体安装部160,用以使横梁和纵梁通过前接连连接在一起,即就是,横梁安装部110用以使横梁与前接连连接;车架本体安装部160用以使前接梁和纵梁连接。
第三,支座本体100呈镂空结构,对于镂空结构的镂空形状和镂空孔的数量不做限制,只要在支座本体100上各个安装部之间安装整车子系统装置时,不影响其安装质量均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通过设计一种前接梁支座,能够使得整车的多个子系统装置集成在一个安装支座上。该前接梁支座包括支座本体100以及在支座本体100上依次设置的横梁安装部110、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喇叭安装部140、车架本体安装部160、举升系统安装部150和动力悬置安装部170,通过将横梁安装部110、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喇叭安装部140、车架本体安装部160、举升系统安装部150和动力悬置安装部170都集成在一个前接梁支座上,避免使用多个安装支座,其中,支座本体100呈镂空结构,综上所述,减少多个安装支座的使用以及镂空结构的设计,能够使得整车的多个子系统装置集成在一个安装支座上,有效减少车架前端的重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接梁支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支座本体100呈阶梯状,支座本体10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阶层10和第二阶层20,横梁安装部110、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和喇叭安装部140设置在第一阶层10,车架本体安装部160、举升系统安装部150和动力悬置安装部170设置在第二阶层20。
需要说明的是,将支座本体100设置成阶梯状,目的是扩大整车子系统的安装空间。其中,横梁安装部110、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和喇叭安装部140设置在第一阶层10,车架本体安装部160、举升系统安装部150和动力悬置安装部170设置在第二阶层20,各个安装部的位置结构关系并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位置结构关系的设置,只要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利用安装空间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应设计。
一般来说,车架前端一般由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设置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横梁组成,并且在车架前端需要安装散热系统,现有技术中,由于车架前端安装空间有限,只能选择适当的散热系统安装于车架前端,影响整车的散热性能。本实施例中,支座本体100采用阶梯状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采用阶梯状的支座本体100连接横梁和纵梁,使得车架前端形成前宽后窄的结构,即就是,两个支座本体100靠近横梁一端的间距大于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间距,并且两个支座本体100靠近横梁一端的间距比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间距增大200-300mm。因此,阶梯状的支座本体100有利于安装更大散热系统,从而提升车辆的散热性能。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驾驶室前悬安装部包括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1和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2,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1一侧与横梁安装部110连接、另一侧与转向机安装部连接,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2与转向机安装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室前悬需要两个安装支座,为了提高驾驶室的安装效果。本实施例中给出驾驶室前悬安装部包括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1和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2,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1靠近横梁,即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1与横梁安装部110连接,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2位于支架本体的中部边缘,转向机安装部位于支座本体100的中部,即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2与转向机安装部连接。上述所给出的多个安装部之间的连接关系是指一体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转向机安装部包括第一转向机安装部131和第二转向机安装部132,第一转向机安装部131与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1连接,第二转向机安装部132一侧分别与喇叭安装部140和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2连接、另一侧与举升系统安装部15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重型车中一般设置有两个转向机,因此,就需要对应设置两个转向机安装在位置,即就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在支架本体上设置了第一转向机安装部131和第二转向机安装部13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接梁支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可选地,请参照图3,在横梁安装部110上设置有横梁安装孔111,在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1上设置有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在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2上设置有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21,在第一转向机安装部131上设置有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11,在第二转向机安装部132上设置有第二转向机安装孔1321,在喇叭安装部140设置有喇叭安装孔141,在车架本体安装部160上设置有车架本体安装孔161,在举升系统安装部150上设置有举升系统安装孔151,在动力悬置安装部170上设置有动力悬置安装孔17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横梁安装孔111将横梁和前接梁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和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21将驾驶室安装在前接梁上。通过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11和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11将两个转向机安装在前接梁上。通过喇叭安装孔141将喇叭安装在前接梁上。通过车架本体安装孔161将纵梁和前接梁连接。通过举升系统安装孔151将举升系统装置安装在前接梁上。通过动力悬置安装孔171将动力悬置与前接梁连接。
示例地,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的数量为3个,且依次呈直线排列;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21的数量为4个,且呈矩形设置;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11的数量为3个,且依次呈直线排列;喇叭安装孔141的数量为2个;第二转向机安装孔1321的数量为2个,且2个第二转向机安装孔1321的连线与3个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11的连线之间呈45°-60°夹角;举升系统安装孔151的数量为4个,且呈三角形排列;车架本体安装孔161数量为7个,且呈梯形排列;动力悬置安装孔171数量为2个。
其中,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有3个,驾驶室与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121连接需要2个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设置3个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是因为不同型号的驾驶室安装的时候安装位置不同,设置3个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为了适用于多种型号的驾驶室。
考虑到第二转向机的安装空间以及对支座本体100上空间的充分利用,本实施例中,2个第二转向机安装孔1321的连线与3个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11的连线之间呈45°-60°夹角。其中,2个第二转向机安装孔1321的连线与3个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11的连线之间的夹角还可以是其他角度,只要能够安装第二转向机,并且实现充分利用支座本体100安装空间均可。
本实施例中,给出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的数量为3个、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21的数量为4个、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11的数量为3个、喇叭安装孔141的数量为2个、第二转向机安装孔1321的数量为2个、举升系统安装孔151的数量为4个、车架本体安装孔161数量为7个、动力悬置安装孔171数量为2个。上述各个安装部对应的安装孔的数量不限于上述给出的数量,只要能够实现充分利用支座本体100的安装空间以及实现各个整车子系统装置的安装即可。
进一步地,在横梁安装孔111、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21、转向机安装孔、喇叭安装孔141、车架本体安装孔161、举升系统安装孔151和动力悬置安装孔171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重孔,横梁安装孔111、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21、转向机安装孔、喇叭安装孔141、车架本体安装孔161、举升系统安装孔151和动力悬置安装孔171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为了进一步减少前接梁的重量,在横梁安装孔111、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21、转向机安装孔、喇叭安装孔141、车架本体安装孔161、举升系统安装孔151和动力悬置安装孔171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重孔。其中,减重孔的大小、形状、结构和数量不做限制,只要不影响支座本体100与整车各个子系统装置之间的连接效果即可。
第二,为了进一步提高支座本体100与整车各个子系统装置之间的连接效果,在横梁安装孔111、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11、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1221、转向机安装孔、喇叭安装孔141、车架本体安装孔161、举升系统安装孔151和动力悬置安装孔171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为了在支座本体100上集成更多整车子系统装置,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前接梁支座还包括前下防护固定安装部180、板簧安装部190,前下防护固定安装部180设置有前下防护固定安装孔181,板簧安装部190设置有板簧安装孔191。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集成在支座本体100上的整车子系统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给出的。
上述给出了防护固定安装部和板簧安装部190以及设置在防护固定安装部和板簧安装部190上的前下防护固定安装孔181和板簧安装孔191,示例地,前下防护固定安装孔181的数量为4个,且依次呈直线排列设置,4个前下防护固定安装孔181的连线与3个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11的连线呈95°-105°。板簧安装孔191的数量为4个,且依次呈直线排列,4个板簧安装孔191的连线与3个第一转向机安装孔1311的连线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前下防护固定安装孔181和板簧安装孔191的数量不限于上述给出,只要能够实现对防护装置和板簧的安装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重型车,包括: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及分别与左纵梁、右纵梁连接的横梁和上述的前接梁支座,前接梁支座包括左前接梁支座和右前接梁支座,左纵梁连接通过左前接梁支座与横梁连接,右纵梁连接通过右前接梁支座与横梁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座本体100采用铸件工艺进行制造,铸件工艺制造的支座本体100刚度大,能够有效提升整车的刚度和多个整车子系统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整车的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重型车,其中,重型车的车架前端由左纵梁、右纵梁、横梁和两个支座本体100组成,左纵梁和右纵梁分别通过支座本体100与横梁连接,在支座本体100上集成了多个整车子系统装置的安装部,代替了多个安装支座,从而有效节约多个整车子系统装置的安装空间,也相对减少了车架前端的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前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体以及在所述支座本体上依次设置的横梁安装部、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转向机安装部、喇叭安装部、举升系统安装部、车架本体安装部和动力悬置安装部,所述支座本体呈镂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呈阶梯状,所述支座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阶层和第二阶层,所述横梁安装部、所述驾驶室前悬安装部、所述转向机安装部和所述喇叭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阶层,所述车架本体安装部、所述举升系统安装部和所述动力悬置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阶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前悬安装部包括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和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所述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一侧与所述横梁安装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转向机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与所述转向机安装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安装部包括第一转向机安装部和第二转向机安装部,所述第一转向机安装部与所述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机安装部一侧分别与所述喇叭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举升系统安装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安装部上设置有横梁安装孔,在所述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在所述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在所述第一转向机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转向机安装孔,在所述第二转向机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转向机安装孔,在所述喇叭安装部设置有喇叭安装孔,在所述车架本体安装部上设置有车架本体安装孔,在所述举升系统安装部上设置有举升系统安装孔,在所述动力悬置安装部上设置有动力悬置安装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安装孔、所述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所述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所述转向机安装孔、所述喇叭安装孔、所述车架本体安装孔、所述举升系统安装孔和所述动力悬置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多个减重孔,所述横梁安装孔、所述第一驾驶室前悬安装孔、所述第二驾驶室前悬安装孔、所述转向机安装孔、所述喇叭安装孔、所述车架本体安装孔、所述举升系统安装孔和所述动力悬置安装孔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接梁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下防护固定安装部、板簧安装部,所述前下防护固定安装部设置有前下防护固定安装孔,所述板簧安装部设置有板簧安装孔。
8.一种重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及分别与所述左纵梁、所述右纵梁连接的横梁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前接梁支座,所述前接梁支座包括左前接梁支座和右前接梁支座,所述左纵梁连接通过所述左前接梁支座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右纵梁连接通过所述右前接梁支座与所述横梁连接。
CN202020727404.1U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 Active CN211969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7404.1U CN211969583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7404.1U CN211969583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9583U true CN211969583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0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27404.1U Active CN211969583U (zh) 2020-05-06 2020-05-06 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95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4112A (zh) * 2021-12-07 2022-03-01 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前接梁
CN114802458A (zh) * 2022-05-05 2022-07-29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前加长梁集成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4112A (zh) * 2021-12-07 2022-03-01 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前接梁
CN114802458A (zh) * 2022-05-05 2022-07-29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前加长梁集成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69583U (zh) 一种前接梁支座及重型车
CN210191603U (zh) 一种自卸车车架前端铸造加长梁
CN204774566U (zh) 电动车辆
CN110435765B (zh) 前副车架和汽车
CN104590375A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车架前端支架
CN111746644A (zh) 一种轻量化车架连接铸造支架
CN212074223U (zh) 一种前风窗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03819340U (zh) 一种新型车架纵梁加长梁
CN204279063U (zh) 变速器支架及车架
CN113942577B (zh)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10652883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脚踏板的安装支架
CN206704305U (zh) 工程车钢管横梁总成
JP2007168557A (ja) 補機取付ブラケット
CN216331404U (zh) 散热器安装支架、散热器装置和矿用自卸车
CN214647916U (zh) 灯体安装机构及工程车
CN210941244U (zh)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安装支架的加强件
CN214451347U (zh) 一种汽车专用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17435636U (zh) 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494277U (zh) 一种车辆前部组合支架
CN213261935U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发舱电控系统托架总成
CN220009893U (zh) 车架和车辆
CN217554000U (zh) 前接梁及车辆
CN204846060U (zh) 轻型客车平台支架
CN11018204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器支架结构
CN216102381U (zh) 一种电动客车的前桥段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