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9576U -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9576U
CN211969576U CN201922500212.7U CN201922500212U CN211969576U CN 211969576 U CN211969576 U CN 211969576U CN 201922500212 U CN201922500212 U CN 201922500212U CN 211969576 U CN211969576 U CN 211969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
seat
steering
terrain vehicle
rocke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02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民杰
陈志勇
俞潇斌
罗龙平
胡夏阳
李前进
何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5002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9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9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9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包括转向牵引配合的转向节和上摇臂,转向节的顶部伸出有架装上摇臂球销座的上支撑座;球销座的靠近其转向牵引端的外壁面上伸出有对其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台,上支撑座上伸出有与限位凸台抵接配合的限位座。上摇臂转向摆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凸台与限位座相抵,避免上摇臂和转向节转向过度。上摇臂转动回位后,其转向牵引端与限位座逐步远离,保证全地形车正常行驶。通过在全地形车的上摇臂和转向节之间设置对二者进行转动限位的限位凸台和限位座,避免全地形车悬架转向过度,保证转向安全,提高越野摩托的驾驶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ATV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的英文是All Terrain Vehicle,是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缩写是ATV,俗称为“沙滩车”,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
越野机车在转向时,由转向把手带动上摇臂摆动,上摇臂摆动带动转向节扭转,进而带动车轮摆动实现转向。由于越野机车常骑行于恶劣路况,如果车轮受力异常,会使得上摇臂转向过程中转向角度过大,现有的越野机车上摇臂和转向节结构没有转向限位装置,导致上摇臂和转向节之间会出现异常受力,导致部分零部件损坏,或者转向过大以后,上摇臂不能正常回位。
因此,如何提高越野摩托车的转向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以提高越野摩托车的转向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包括转向牵引配合的转向节和上摇臂,所述转向节的顶部伸出有架装所述上摇臂球销座的上支撑座;
所述球销座靠近其转向牵引端的外壁面上伸出有对其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台,所述上支撑座上伸出有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配合的限位座。
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中,所述限位凸台包括凸出于所述球销座外壁面的限位主体,所述限位主体的限位背侧与所述球销座的摇臂接头圆弧过渡。
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中,所述限位主体的限位端面为平面限位端面。
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中,所述平面限位端面由所述球销座的径向向所述限位主体的限位背侧偏移。
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中,所述限位座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配合的限位端面为弧面限位端面,所述弧面限位端面的圆弧曲面弯曲方向沿所述上摇臂的转动方向布置。
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中,所述弧面限位端面由所述限位座的根部至其顶部,曲率半径逐步变小。
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中,所述限位端面的纵切面为由所述限位座的根部至其顶部逐步远离所述上摇臂的斜面限位端面。
优选地,在上述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中,所述限位座为横截面为圆弧薄壁结构的薄壁限位座。
一种全地形车,其转向架包括转向节和拖动所述转向节动作的上摇臂,所述上摇臂和所述转向节之间设置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包括转向牵引配合的转向节和上摇臂,转向节的顶部伸出有架装上摇臂球销座的上支撑座;球销座的靠近其转向牵引端的外壁面上伸出有对其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台,上支撑座上伸出有与限位凸台抵接配合的限位座。全地形车的转向悬架,上摇臂的转动拖动转向节动作,实现车轮转向,上摇臂由球销座与转向节的上支撑座转动配合,上摇臂摆动时球销座与上支撑座相对转动,将球销座的外壁面上伸出限位凸台,限位凸台靠近球销座的转向牵引端,上支撑座上伸出限位座,上摇臂转向摆动时,其转向牵引端扭转靠近限位座,当上摇臂转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凸台与限位座相抵,避免上摇臂和转向节转向过度。上摇臂转动回位后,其转向牵引端与限位座逐步远离,保证全地形车正常行驶。通过在全地形车的上摇臂和转向节之间设置对二者进行转动限位的限位凸台和限位座,避免全地形车悬架转向过度,保证转向安全,提高越野摩托的驾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的第三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上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提高了越野摩托车的转向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的第一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的第二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的第三位置示意图;图4 为图1中上摇臂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包括转向牵引配合的转向节1和上摇臂2,转向节1的顶部伸出有架装上摇臂2的球销座3的上支撑座4;球销座3靠近其转向牵引端的外壁面上伸出有对其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台5,上支撑座4上伸出有与限位凸台5抵接配合的限位座6。
全地形车的转向悬架,上摇臂2向车辆转向的方向转动,转动过程车辆行走,拖动转向节1动作,实现车轮转向。上摇臂2和转向节1之间由球销座3架装球销实现转动支撑,将球销座3与转向节1相对转动配合时,球销座3与转向方向同向的前端面设置为转向牵引端,上摇臂2摆动时球销座3与上支撑座4相对转动,将球销座3的外壁面上伸出限位凸台5,限位凸台5位于球销座3的转向牵引端,上支撑座4上伸出限位座6,上摇臂2转向摆动时,其转向牵引端扭转靠近限位座6,当上摇臂2转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凸台5与限位座6相抵,避免上摇臂2和转向节1转向过度,具体限位座6位于上支撑座4远离上摇臂2的一端,限位座6位于上摇臂2的摆动幅面以外,避免全地形车正常行驶时,限位座对上摇臂的干涉。
上摇臂2转动回位后,其转向牵引端与限位座6逐步远离,保证全地形车正常行驶。通过在全地形车的上摇臂2和转向节1之间设置对二者进行转动限位的限位凸台5和限位座6,避免全地形车悬架转向过度,保证转向安全,提高越野摩托的驾驶安全性。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限位凸台5包括凸出于球销座3外壁面的限位主体51,限位主体51的限位背侧52与球销座3的摇臂接头31圆弧过渡。限位凸台5凸出于球销座3的外壁面,在转向过程与限位座6抵接配合,全地形车转向过程中的转向压力作用于限位凸台5和上支撑座4上的限位座6,因此需要二者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球销座3与上摇臂2连接,球销座3上设置有摇臂接头31,限位凸台5为凸出于球销座3外壁面的凸台结构,将其凸出部分设定为限位主体51,限位主体51的限位端面与限位座6抵接,设定为限位正面,则限位主体51的限位背侧52受到由限位座6传递的限位压力,为了避免断裂,将限位主体的限位背侧与摇臂接头连接,并将限位背侧与摇臂接头的连接端面圆弧过渡,则限位座6和限位凸台5传递的压力,由限位凸台5传递至摇臂接头31,进一步提高限位凸台的结构强度。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限位主体51的限位端面为平面限位端面53。平面限位端面53由球销座3的径向向限位主体51的限位背侧52偏移。
限位座6与限位凸台5抵接配合的限位端面为弧面限位端面61,弧面限位端面61的圆弧曲面弯曲方向沿上摇臂2的转动方向布置。
由于上摇臂2在牵引转向节转动时,球销座3上限位凸台5和限位座6 的接触位置会由于上摇臂2和上支撑座3的位置和压力而发生错位移动,将限位凸台5上,限位主体51与限位座6相对的限位端面设置为平面限位端面 53,且将平面限位端面53相较于球销座3的径向设置一定偏移量,具体偏移方向为,以平面限位端面53靠近球销座3的根部向其远端,平面限位端面53 沿靠近限位主体51的限位背侧52偏移。
对应限位凸台5上限位端面的平面结构,限位座6与限位凸台5相抵的限位端面为弧面限位端面61,通过将平面限位端面53相较于球销座3的径向倾斜设置,将平面限位端面53的斜度与弧面限位端面61的弧度调节,保证限位凸台5和限位座6的抵接端面上,限位凸台5的压力方向始终沿限位座弧面限位端面61的径向,进一步提高限位凸台5和限位座6的承压结构稳定性。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弧面限位端面61由限位座6的根部至其顶部,曲率半径逐步变小。限位凸台6将上摇臂2在转向极限位置时,将其对转向节的转向压力作用于限位座6,由于限位座6凸出于上支撑座3的上表面,呈悬臂结构,为了保证限位座6的连接强度,将限位座6设置为由其根部至其顶部,弧面限位端面61的曲率逐步变小的锥面结构,以保证限位凸台根部与上支撑座足够的连接强度,保证限位结构安全。
同时,由于上摇臂2和转向节1之间会随全地形车的运行状态左右和上下摆动,为避免上摇臂上下摆动时,球销座3的外壁面受到限位座6伸出端的干涉,设置弧面限位端面61的纵切面为由限位座6的根部至其顶部逐步远离上摇臂2的斜面限位端面。即限位座6的弧面限位面61,由上支撑座的顶部倾斜向上伸出,进一步保证全地形车行驶安全。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限位座6为横截面为圆弧薄壁结构的薄壁限位座。限位座6的横截面设置为弧面薄壁结构,保证其与转向节的上支撑座之间足够连接强度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转向节材料的使用,达到减材的作用。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其转向架包括转向节和拖动转向节动作的上摇臂,该上摇臂和转向节之间设有的转向结构为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由于该全地形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所以该全地形车由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牵引配合的转向节和上摇臂,所述转向节的顶部伸出有架装所述上摇臂球销座的上支撑座;
所述球销座靠近其转向牵引端的外壁面上伸出有对其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限位凸台,所述上支撑座上伸出有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配合的限位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包括凸出于所述球销座外壁面的限位主体,所述限位主体的限位背侧与所述球销座的摇臂接头圆弧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主体的限位端面为平面限位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限位端面由所述球销座的径向向所述限位主体的限位背侧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与所述限位凸台抵接配合的限位端面为弧面限位端面,所述弧面限位端面的圆弧曲面弯曲方向沿所述上摇臂的转动方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限位端面由所述限位座的根部至其顶部,曲率半径逐步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限位端面的纵切面为由所述限位座的根部至其顶部逐步远离所述上摇臂的斜面限位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为横截面为圆弧薄壁结构的薄壁限位座。
9.一种全地形车,其转向架包括转向节和拖动所述转向节动作的上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和所述转向节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CN201922500212.7U 2019-12-31 2019-12-31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Active CN211969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0212.7U CN211969576U (zh) 2019-12-31 2019-12-31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0212.7U CN211969576U (zh) 2019-12-31 2019-12-31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9576U true CN211969576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6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0212.7U Active CN211969576U (zh) 2019-12-31 2019-12-31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95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8584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8584A (zh) * 2019-12-31 2020-04-21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69576U (zh)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CN202243645U (zh) 汽车起重机双前桥转向机构
JP2013103706A (ja) 三輪車の後輪サスペンション
KR20020044929A (ko) 캠버 컨트롤 서스펜션
CN111038584A (zh) 全地形车及全地形车转向限位结构
KR0127295B1 (ko) 차량의 서스펜션장치
KR20070080945A (ko) 차량의 후륜 토우각 제어장치
CN210083330U (zh) 转向桥总成及使用转向桥总成的车辆
KR100412683B1 (ko) 리어 서스펜션 시스템
KR970005246B1 (ko) 차량의 서스펜션장치
JP2007038783A (ja) 独立懸架式サスペンションのステアリングリンケージ構造
CN206475933U (zh) 前梯交叉几字形转向机构及卡丁车
CN209667294U (zh) 方便过障碍的滑板车
CN201597631U (zh) 转向车轴轴体
CN211050896U (zh) 一种玩具方向盘的转向结构
JP2023531161A (ja) 偏心の転がり軸受の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内部装置
CN206968767U (zh) 一种卡丁车转向节与车身连接机构
CN201077511Y (zh) 一种转向牵引机构
CN209008663U (zh) 一种滚锥轴承连接的转向节
CN208344333U (zh) 一种直拉杆臂
CN206480820U (zh) 连接器壳体
CN206171084U (zh) 一种高强度汽车控制臂
CN111038631A (zh) 一种反向三轮车或四轮摩托车的梯形转向机构
AU2079700A (en) Pivotable sulky
CN204451888U (zh) 一种摆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