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8403U - 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8403U
CN211968403U CN202020425527.XU CN202020425527U CN211968403U CN 211968403 U CN211968403 U CN 211968403U CN 202020425527 U CN202020425527 U CN 202020425527U CN 211968403 U CN211968403 U CN 211968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ilm
flow channel
airflow
wind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55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景清
王志峰
谢四海
程宏辉
缪宏
袁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olden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olden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olden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olden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255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8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8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8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包括:口模,口模内设有安装腔,口模上设有多个用于与挤出机相连通的进料口;模芯,模芯设置在安装腔内,模芯的外表面和安装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形流道,每个进料口均与环形流道相连通以向环形流道内输送物料,环形流道具有薄膜出口;模芯内设有气流通道,薄膜出口环绕气流通道的出气口设置,气流通道内设有用于降低气流强度的扰流件,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经过扰流件的干扰后从出气口流出。本实用新型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气流在流经气流通道时,气流经扰流件的干扰以降低气流的冲击力,降低后冲击力的气流再吹入薄膜管坯中以形成管状薄膜,从而避免气流的冲击力较大破坏薄膜管坯,提高薄膜的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吹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薄膜吹塑成型是利用挤出机将熔融物料从模具中挤出成薄膜管坯,并向成薄膜管坯中吹人压缩空气,迫使薄膜管坯在高温下发生吹胀变形并转变成管状薄膜,管状薄膜在牵引力作用下运动到人字板处开始被压拢造合,然后经由牵引辊、导辊到达卷取辊,经卷取辊收卷成为薄膜制品。
但是,由于压缩空气直接吹入薄膜管坯中,当压缩空气的吹力较大时,压缩空气会将薄膜管坯吹破,导致薄膜生产的产品质量。
因此,研发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一种必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以减小气流的冲击力,避免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破坏从薄膜出口中挤出的薄膜管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包括:口模,所述口模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口模上设有多个用于与挤出机相连通的进料口;模芯,所述模芯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模芯的外表面和所述安装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形流道,每个所述进料口均与所述环形流道相连通以向所述环形流道内输送物料,所述环形流道具有薄膜出口;
其中,所述模芯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薄膜出口环绕所述气流通道的出气口设置,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用于降低气流强度的扰流件,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经过所述扰流件的干扰后从所述出气口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包括风轮,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经所述风轮时驱动所述风轮转动以打散流经所述风轮的气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扰流件还包括出风针,所述出风针位于所述风轮的出风侧,所述出风针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模芯上,所述出风针的另一端设有圆锥形的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口,每个所述第一散风口均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扰流件还包括散风板,所述散风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口,所述散风板位于所述出风针和所述风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针与所述气流通道螺纹连接,所述出风针止抵在所述散风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环形支撑槽,所述风轮的一侧支撑在所述环形支撑槽上,所述风轮的另一侧支撑在所述散风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针为中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转动设置在壳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芯与所述口模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流道在出料的方向上的直径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挤出机将物料通过进料口输送至环形流道内,随着物料的进入,物料从环形流道的薄膜出口流出以形成薄膜管坯,同时,气流在流经气流通道时,气流经扰流件的干扰以降低气流的冲击力,降低后冲击力的气流再吹入薄膜管坯中以形成管状薄膜,从而避免气流的冲击力较大破坏薄膜管坯,提高薄膜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轮和壳体配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口模;11、进料口;
2、模芯;21、环形流道;211、薄膜出口;22、气流通道;221、环形支撑槽;
3、风轮;31、壳体;
4、出风针;41、出风部;411、第一散风口;
5、散风板;51、第二散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包括:口模1,所述口模1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口模1上设有多个用于与挤出机相连通的进料口11;模芯2,所述模芯2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模芯2的外表面和所述安装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形流道21,每个所述进料口11均与所述环形流道21相连通以向所述环形流道21内输送物料,所述环形流道21具有薄膜出口211;
其中,所述模芯2内设有气流通道22,所述薄膜出口211环绕所述气流通道22的出气口设置,所述气流通道22内设有用于降低气流强度的扰流件,所述气流通道22内的气流经过所述扰流件的干扰后从所述出气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挤出机将物料通过进料口11输送至环形流道21内,随着物料的进入,物料从环形流道21的薄膜出口211流出以形成薄膜管坯,同时,气流在流经气流通道22时,气流经扰流件的干扰以降低气流的冲击力,降低后冲击力的气流再吹入薄膜管坯中以形成管状薄膜,从而避免气流的冲击力较大破坏薄膜管坯,提高薄膜的产品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包括风轮3,所述气流通道22内的气流流经所述风轮3时驱动所述风轮3转动以打散流经所述风轮3的气流。通过风轮3的转动以打散气流,从而降低气流的冲击力,以使气流呈无风感模式,从而避免气流的冲击力较大破坏薄膜管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扰流件还包括出风针4,所述出风针4位于所述风轮3的出风侧,所述出风针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模芯2上,所述出风针4的另一端设有圆锥形的出风部41,所述出风部41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口411,每个所述第一散风口411均与所述气流通道22相连通。通过多个第一散风口411将打散后的气流流出,以进一步降低气流的冲击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扰流件还包括散风板5,所述散风板5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口51,所述散风板5位于所述出风针4和所述风轮3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针4与所述气流通道22螺纹连接,所述出风针4止抵在所述散风板5上。以便于出风针4的固定,同时便于散风板5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22内设置环形支撑槽221,所述风轮3的一侧支撑在所述环形支撑槽221上,所述风轮3的另一侧支撑在所述散风板5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针4为中空结构。由此,可便于打散后的气流流经出风针4,提高气流的流畅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轮3转动设置在壳体31内。以便于风轮3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芯2与所述口模1螺纹连接。以便于模芯2和口模1的安装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流道21在出料的方向上的直径逐渐减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口模,所述口模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口模上设有多个用于与挤出机相连通的进料口;
模芯,所述模芯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模芯的外表面和所述安装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环形流道,每个所述进料口均与所述环形流道相连通以向所述环形流道内输送物料,所述环形流道具有薄膜出口;
其中,所述模芯内设有气流通道,所述薄膜出口环绕所述气流通道的出气口设置,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用于降低气流强度的扰流件,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经过所述扰流件的干扰后从所述出气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包括风轮,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经所述风轮时驱动所述风轮转动以打散流经所述风轮的气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扰流件还包括出风针,所述出风针位于所述风轮的出风侧,所述出风针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模芯上,所述出风针的另一端设有圆锥形的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散风口,每个所述第一散风口均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扰流件还包括散风板,所述散风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散风口,所述散风板位于所述出风针和所述风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针与所述气流通道螺纹连接,所述出风针止抵在所述散风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环形支撑槽,所述风轮的一侧支撑在所述环形支撑槽上,所述风轮的另一侧支撑在所述散风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针为中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转动设置在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与所述口模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流道在出料的方向上的直径逐渐减小。
CN202020425527.XU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 Active CN211968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5527.XU CN211968403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5527.XU CN211968403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8403U true CN211968403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0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5527.XU Active CN211968403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8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2177B2 (en) Cooling device with a cooling gas ring and a flow guiding device
CN1325707C (zh) 带有喷气冷却装置的纺丝装置和纺丝方法
CN101268222A (zh) 用于喷气纺纱装置的喷气嘴组件
CN1325706C (zh) 带有涡流喷气冷却装置的纺丝装置和纺丝方法
US11186026B2 (en) High performance cooling element
US2016026380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profiled plastic sections
CN211968403U (zh) 一种薄膜吹塑成型装置
CN1572470A (zh) 用热塑塑料制造薄膜的方法和装置
CN219213814U (zh) 一种吹膜机的双风口风冷组件
CN211074641U (zh) 挤塑机机头装置及环间距便调式挤塑机
CN108790135B (zh) 吹膜机用三唇冷却风环
US20070298140A1 (en) Extrusion Die for Extruding Hollow Profiles
CN216400536U (zh) 一种吹膜机
CN215799185U (zh) 一种石英光纤拉制用涂敷模具
CN214056374U (zh) 一种斜交轮胎方形钢丝圈压出机头总成
CN215151677U (zh) 一种铁氟龙碳纤维机头
US11104054B2 (en) High performance cooling system
CN209869345U (zh) 一种eps片材生产系统的成型模具
CN204138835U (zh) 一种新型中心内环吹风装置
CN109910161B (zh) 一种用于陶瓷制造工艺的成型装置
CN217080854U (zh) 一种冶金风机出风口风量调节装置
CN219824442U (zh) 一种圆棒pet泡沫喷丝板
CN212603392U (zh) 一种pe膜生产用模具
CN219903265U (zh) 一种塑料袋吹塑成型部件
CN213441047U (zh) 一种可调同心度的线缆挤出机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