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8102U - 一种实心胎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心胎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8102U
CN211968102U CN202020250650.2U CN202020250650U CN211968102U CN 211968102 U CN211968102 U CN 211968102U CN 202020250650 U CN202020250650 U CN 202020250650U CN 211968102 U CN211968102 U CN 211968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locking
locking structure
mould
solid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506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贺
刘伦明
徐楠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s Digital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Karos Iot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Blue Whale Technology Co ltd
Cosmoplat Industrial Intelligent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Blue Whale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Digital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Haier Caos IoT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Haier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Blue Whale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Digital Technology Qingdao Co Ltd, Haier Caos IoT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Haier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Blue Wha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506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8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8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8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心胎模具,属于实心胎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模具本体,包括能够围设形成容纳实心胎的生胎胎胚的腔室的第一半模具和第二半模具,第一半模具和第二半模具内均设置有电加热层;锁紧结构,包括锁模环,锁模环轴向上的一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半模具中,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结构,第一锁紧结构的下表面为斜面,第一半模具设置有第二锁紧结构,第二锁紧结构的上表面为斜面,第一锁紧结构被配置为能够在随锁模环转动时沿第二锁紧结构滑动,使第一锁紧结构的下表面与第二锁紧结构的上表面配合,以锁紧或解锁第一半模具和第二半模具。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省去硫化机和热工系统,简化操作工序,且能够减小占地面积,降低投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实心胎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心胎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心胎模具。
背景技术
硫化是实心胎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其硫化工艺对实心胎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实心胎硫化一般采用两半模具完成,两半模具通常分为上、下两片模具,两半模具通过硫化机实现开合模及硫化所需能源的供应,硫化所需能源一般是高温蒸汽,蒸汽输送管道冗长,损耗严重。因此,传统的实心胎硫化模具往往需要配套硫化机及热工系统,操作复杂,且占地面积大,导致实心胎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亟需一种实心胎模具,能够实现模具的自锁紧及自加热,降低投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心胎模具,以实心胎模具的自锁紧及自加热,降低投入成本。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心胎模具,包括:
模具本体,包括能够围设形成容纳实心胎的生胎胎胚的腔室的第一半模具和第二半模具,所述第一半模具和所述第二半模具内均设置有电加热层;
锁紧结构,包括锁模环,所述锁模环轴向上的一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半模具中,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结构,所述第一锁紧结构的下表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半模具设置有第二锁紧结构,所述第二锁紧结构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第一锁紧结构被配置为能够在随所述锁模环转动时沿所述第二锁紧结构滑动,使所述第一锁紧结构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锁紧结构的上表面配合,以锁紧或解锁所述第一半模具和所述第二半模具。
进一步地,所述锁模环的所述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半模具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当所述第一半模具和所述第二半模具锁紧时,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二锁紧结构均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锁紧结构之间,且所述第一凸起抵压于所述第二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结构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锁紧结构沿所述锁模环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锁紧结构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锁紧结构沿所述第一半模具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结构和所述第二锁紧结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沿所述锁模环的周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锁紧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锁紧结构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结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半模具,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锁模环相对所述第二半模具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气缸固设于所述第二半模具,所述气缸的气缸杆连接于所述锁模环。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本体还包括隔热层,所述第一半模具的第一半模具壳和对应的所述电加热层,以及所述第二半模具的第二半模具壳和对应的所述电加热层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模具和所述第二半模具相对开设有第一操作孔和第二操作孔,所述实心胎模具还包括能够分别封堵所述第一操作孔和所述第二操作孔的第一隔热保温结构和第二隔热保温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层设置有电加热元件及测温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心胎模具,具有电加热层和锁模环,能够通过电加热层对生胎胎胚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锁紧结构随锁模环转动时沿第二锁紧结构滑动,以锁紧或解锁第一半模具和第二半模具,实现实心胎模具的自加热以及自锁紧,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省去硫化机和热工系统,简化了操作工序,且能够减小占地面积,从而降低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心胎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心胎模具的剖视示意图(锁紧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心胎模具的剖视示意图(解锁状态)。
图中:
11、第一半模具;111、第二锁紧结构;112、第一操作孔;12、第二半模具;121、第二凸起;13、电加热层;14、隔热层;15、第一隔热保温结构;16、第二隔热保温结构;
21、锁模环;211、第一锁紧结构;212、第一凸起;22、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实心胎模具,该实心胎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锁紧结构。其中,模具本体包括能够围设形成容纳实心胎的生胎胎胚的腔室的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内均设置有电加热层13。锁紧结构包括锁模环21,锁模环21一端转动地套设于第二半模具12中,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结构,第一锁紧结构211的下表面为斜面,第一半模具11设置有第二锁紧结构,第二锁紧结构111的上表面为斜面,第一锁紧结构能够在随锁模环21转动时沿第二锁紧结构滑动,以使第一锁紧结构211的下表面与第二锁紧结构111的上表面配合,以锁紧或解锁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半模具11包括第一半模具壳和第一半模芯,第二半模具12包括第二半模具壳和第二半模芯,第一半模具壳和第一半模芯之间,以及第二半模具壳和第二半模芯之间均设置有电加热层13。电加热层13设置有电加热元件及测温元件,电加热元件用于提供生胎胎胚硫化所需的热量。测温元件用于测量腔室内的温度。测温元件和电加热元件均连接于用于控制加热温度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测温元件所测量的腔室内的温度,实时控制电加热元件的功率,使得腔室内的温度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上述电加热元件可以设置为电加热线圈等,上述测温元件可以设置为温度传感器或热电偶等。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温度通过第一半模具壳和第二半模具壳向外散失,本实施例提供的实心胎模具还包括隔热层14。第一半模具壳的内壁和对应的电加热层13之间、以及第二半模具壳的内壁和对应的电加热层13之间均设置有隔热层14,通过隔热层14避免电加热层13的电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半模具壳和第二半模具壳散失。
进一步地,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相对开设有第一操作孔112和第二操作孔,为了避免热量从第一操作孔112和第二操作孔散失,该实心胎模具还包括能够分别封堵第一操作孔112和第二操作孔的第一隔热保温结构15和第二隔热保温结构16。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隔热保温结构15和第二隔热保温结构16均可拆卸,从而便于在开合模时通过第一操作孔112将第一半模具11置于第二半模具12或将第一半模具11与第二半模具12分离。
进一步地,锁模环21转动地套设于第二半模具12中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212,第二半模具1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21,当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锁紧时,第二凸起121和第二锁紧结构均位于第一凸起212和第一锁紧结构之间,且第一凸起212抵压于第二凸起121。可以理解的是,锁模环21通过沿第一方向转动使得第一凸起212抵压于第二凸起121,第一锁紧结构抵压于第二锁紧结构,从而将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锁紧。而锁模环21通过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使得第一锁紧结构沿第二锁紧结构反向滑动,使得第一锁紧结构和第二锁紧结构,以及第一凸起212和第二凸起121均相互脱离接触而解锁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
具体地,第一锁紧结构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锁紧结构211沿锁模环2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锁紧结构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锁紧结构111沿上半模具11周向间隔设置,第一锁紧结构211能够沿对应的第二锁紧结构111滑动。进一步地,第一锁紧结构211和第二锁紧结构1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当锁紧环21将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锁紧时,锁紧环21绕其自身轴线沿第一方向转动,且锁紧环21沿其轴向向上运动(第一锁紧结构211沿对应的第二锁紧结构111的斜面向上滑动),直至第一凸起212抵压于第二凸起121,从而实现将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锁紧。当锁紧环21解锁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时,锁紧环21其自身轴线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且锁紧环21沿其轴向向下运动(第一锁紧结构211沿对应的第二锁紧结构111的斜面向下滑动),直至第一凸起212与第二凸起121脱离接触,且第二锁紧结构11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锁紧结构211之间,从而实现对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的解锁。
为了避免将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分离时,第一锁紧结构211和第二锁紧结构111之间产生干涉,沿锁模环21的周向,相邻两个第一锁紧结构2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锁紧结构111的长度。
如图1所示,锁紧结构还包括驱动件22,驱动件22设置于第二半模具11,驱动件22能够驱动锁模环21相对第二半模具1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件为22气缸,气缸固设于第二半模具12,气缸的气缸杆连接于锁模环2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驱动件22还可以为电推杆,电机丝杠等结构。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实心胎模具,具有电加热层13和锁模环21,能够通过电加热层13对生胎胎胚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锁紧结构随锁模环32转动时沿第二锁紧结构滑动以锁紧或解锁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实现实心胎模具的自加热以及自锁紧,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省去硫化机和热工系统,简化了操作工序,且能够减小占地面积,从而降低投入成本。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本体,包括能够围设形成容纳实心胎的生胎胎胚的腔室的第一半模具(11)和第二半模具(12),所述第一半模具(11)和所述第二半模具(12)内均设置有电加热层(13);
锁紧结构,包括锁模环(21),所述锁模环(21)轴向上的一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半模具(12)中,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锁紧结构(211),所述第一锁紧结构(211)的下表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半模具(11)设置有第二锁紧结构(111),所述第二锁紧结构(111)的上表面为斜面,所述第一锁紧结构(211)被配置为能够在随所述锁模环(21)转动时沿所述第二锁紧结构(111)滑动,使所述第一锁紧结构(21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锁紧结构(111)的上表面配合,以锁紧或解锁所述第一半模具(11)和所述第二半模具(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模环(21)的所述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212),所述第二半模具(1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21),当所述第一半模具(11)和所述第二半模具(12)锁紧时,所述第二凸起(121)和所述第二锁紧结构(111)均位于所述第一凸起(212)和所述第一锁紧结构(211)之间,且所述第一凸起(212)抵压于所述第二凸起(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结构(21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锁紧结构(211)沿所述锁模环(2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锁紧结构(11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锁紧结构(111)沿所述第一半模具(11)的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结构(211)和所述第二锁紧结构(1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锁模环(21)的周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锁紧结构(21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锁紧结构(111)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还包括驱动件(22),所述驱动件(22)设置于所述第二半模具(12),所述驱动件(22)能够驱动所述锁模环(21)相对所述第二半模具(12)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2)为气缸,所述气缸固设于所述第二半模具(12),所述气缸的气缸杆连接于所述锁模环(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还包括隔热层(14),所述第一半模具(11)的第一半模具壳和对应的所述电加热层(13),以及所述第二半模具(12)的第二半模具壳和对应的所述电加热层(13)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隔热层(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模具(11)和所述第二半模具(12)相对开设有第一操作孔(112)和第二操作孔,所述实心胎模具还包括能够分别封堵所述第一操作孔(112)和所述第二操作孔的第一隔热保温结构(15)和第二隔热保温结构(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胎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层(13)设置有电加热元件及测温元件。
CN202020250650.2U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实心胎模具 Active CN211968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0650.2U CN211968102U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实心胎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50650.2U CN211968102U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实心胎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8102U true CN211968102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7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50650.2U Active CN211968102U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实心胎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8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11506U (zh) 可实现快速均匀加热和冷却的模具
CN115091798B (zh) 轮胎3d复印无胶囊硫化定型工艺及装备
JP5106782B2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
CN211968102U (zh) 一种实心胎模具
JP4511018B2 (ja) 大型タイヤ加硫装置及び加硫方法
US20150143928A1 (en) Sample encaps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2455203B1 (en) Die heating device
JP6982071B2 (ja) 繊維プリフォームの圧密化(固化)およびオーバーモールド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000913B (zh) 一种分段加热轮胎模具
US9796149B2 (en) Mold with sectors for a tire including insulating supporting plates, and associated molding method
CN110567612B (zh) 一种短型温度传感器超高温标校装置及方法
CN114347526B (zh) 可调水冷硫化机
WO2023051827A1 (zh) 硫化室及硫化机
JP2004034652A (ja) 加硫モールド
CN110027141B (zh) 大尺寸曲面回转体防隔热材料成型温度控制装置及方法
US1605683A (en) Process for vulcanizing tires
CN221021970U (zh) 一种轮胎模具预热装置
JP2008207342A (ja) タイヤ加硫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3246028U (zh) 一种高效加热实心轮胎硫化装置
CN207916120U (zh) 一种轮胎活络模具
CN108016057A (zh) 一种轮胎活络模具
JP2009248308A (ja) 未加硫タイヤの予熱装置および予熱方法
CN220593785U (zh) 一种薄膜电加热轮胎硫化模具
CN103240822A (zh) 一种高效加热实心轮胎硫化装置
CN210321271U (zh) 一种窑炉温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66000 No. 1, Minshan Road, Qingdao area, China (Shan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CAOS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blue wha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digital technology (Qingdao)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Kaos I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57,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Sino German ecological park, 2877 Tuanjie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510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blue wha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digital technology (Qingdao)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CAOS IOT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000 No. 1, Minshan Road, Qingdao area, China (Shan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CAOS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Co.,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blue wha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Kaos Digital Technology (Qingdao) Co.,Ltd.

Patentee after: Karos I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No. 1, Minshan Road, Qingdao area, China (Shandong) pilot Free Trade Zone,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CAOS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stitute (Qingdao)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blue whal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digital technology (Qingdao)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ier Kaos IO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