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4098U - 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4098U
CN211964098U CN201922421708.5U CN201922421708U CN211964098U CN 211964098 U CN211964098 U CN 211964098U CN 201922421708 U CN201922421708 U CN 201922421708U CN 211964098 U CN211964098 U CN 211964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valve
storage device
feeding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217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甲
刘宸
陈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ng Sineva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ng Sineva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ng Sineva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ng Sineva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217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4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4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4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高位储存装置、低位接收装置和计量装置,所述高位储存装置设置于计量装置上,所述高位储存装置的出口与低位接收装置的入口相连;所述高位储存装置和低位接收装置的连接管路中,高位储存装置的出口段和低位接收装置的入口段设为软管。本实用新型中高低位装置及计量装置构成自动加料系统,合理利用空间布局,以重力作为加料动力,通过程序控制实现精确定量加料,有效减少了人工作业带来的误操作风险,提高加料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连接管路中的软管设计,可有效减少管路应力对装置的影响,提高加料的准确度,还可消除管路内物料对管路的作用力,提高生产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料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合成产品的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尤其是化工产品的生产,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例如光阻剂、颜料液、医药等产品的生产。在上述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初始的操作即为加料过程,而加料的准确性、高效性对产品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加料作业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手动加料,该种方式所需人力成本较高,且人工操作的准确性较差,存在误差的可能性大,不适合精细产品的生产,而且很多产品的生产也并不适合人工操作;另一种是采用泵类动力输送装置加料,但泵类加料存在原料流速不稳定的问题,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此外,对于不同相态的原料,其加入方式往往也会不同,对于不同特征的原料需要有其自身合适的加料方式。
CN 205808524U公开了一种自动称量液体原料加料装置,包括原料储罐、自动称量储罐和至少一个反应罐;自动称量储罐由罐体和设置在罐体下方的自动称重装置组成;自动称量储罐与原料储罐之间设置有第一气动泵;原料储罐上设置第一出料口,自动称量储罐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与反应罐之间通过放料管道连接,放料管道与反应罐进料口之间设置有放料阀门。该装置即为简单的由泵输送原料加入反应罐,同时进行称量,但其主要适用于对原料量要求不严格的产品生产过程,并不适合原料的精确定量操作,而且该装置也并不适合不同特性的原料的加料。
CN 204891818U公开了一种液体精确加料装置,包括计量罐、电子地磅,及与计量罐并联连接的若干试剂储罐,计量罐与试剂储罐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的启闭通过称重控制显示器及计算机控制,计量罐中的物料可通过泵及与泵连接的通入计量罐底部的管道抽出。该装置对加料液体进行精确测量,但对管道中的原料如何计量及加入并未进行明确,也未考虑原料特性对管路可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液体原料自动加料装置的设计,除了需要能够精确计量加入的原料量,还需要考虑原料对装置及管道的影响,以提高加料的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所述装置通过高低位装置及计量装置的设置,可以实现自动化精确定量加料;连接管路中的软管设计可以减少应力对装置的影响,提高加料装置的准确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高位储存装置、低位接收装置和计量装置,所述高位储存装置设置于计量装置上,所述高位储存装置的出口与低位接收装置的入口相连;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和低位接收装置的连接管路中,高位储存装置的出口段和低位接收装置的入口段设为软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料装置设置高低位装置,利用,以重力作为加料动力来实现自动加料,通过计量装置的设置,可有效控制物料的加入量,尤其是该装置通过控制程序,由高位储存装置的重量变化调节控制阀门开闭,实现物料的精确定量加入。
另外,所述连接管路中出口段和入口段设为软管,可减少管路应力对装置的影响,提高加料的准确度;选择软管还可消除管路内物料对管路的作用力,提高生产安全性。
以下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位储存装置的底部和低位接收装置的顶部的高度差不小于2m,例如2m、2.2m、2.4m、2.7m、2.8m或3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利用重力作为加料动力,物料储存装置和接收装置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差,其具体高度差的设置与装置整体布局、大小以及物料种类有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位储存装置的底部出口处设有第一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位储存装置的出口段软管设置于第一阀门后,所述出口段软管的长度为10~120cm,例如10cm、20cm、40cm、60cm、80cm、100cm或120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低位接收装置的顶部入口前设有第二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低位接收装置的入口段软管设置于第二阀门后,所述入口段软管的长度为10~120cm,例如10cm、20cm、40cm、60cm、80cm、100cm或120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路上设置两个阀门,以有效控制物料从高位储罐流向低位接收罐的进程,为了能够精确控制物料的加入量,初始状态下,从高位储罐值第二阀门的管路上为充满物料状态,最终加料完毕其仍处于充满状态,以满足下次加料的要求,在此过程中,进入接收罐的物料量即为高位储罐减少的物料量,满足自动化控制时定量加料的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独立地为隔膜阀或球阀。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阀门的种类优先选择隔膜阀,可以有效减少物料残留,提高加料的精度,其中隔膜阀优先选择气动隔膜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计量装置为称重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计量装置选择称重装置,以尽量避免由于温度变化造成物料收缩或膨胀时,以体积计量不准确的问题;根据高位储存装置的大小不同,所需称重装置的量程及精度也会不同,例如高位储存装置的有效容量为300~2000kg时,称重装置的精度可为0.2~0.8kg;气动隔膜阀的开关可由称重装置连锁控制,受自动化程序控制,当称重装置重量变化时,相应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闭,以执行加料进程。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管为波纹软管,其中软管的设计耐压可以达到0.6MPa。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计量装置和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之间连锁。
本实用新型中,由控制系统设定加料程序,通过设定某一加料量后,记录称重装置初始读数,初始状态为高位储存装置出口到第二阀门的管路为充满状态,开始执行程序后,自动控制依次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向低位接收装置加料;当称重装置读数降到与初始读数差为设定加料量时,程序控制先关闭第二阀门,再关闭第一阀门,此时高位储存装置出口到第二阀门的管路仍为充满状态,加料量正好为设定加料量,即控制系统通过计量装置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之间实现连锁,其中,控制系统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之间的连锁是独立的,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的开闭不互相影响,均受系统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高低位装置及计量装置构成自动加料系统,合理利用空间布局,以重力作为加料动力,通过程序控制实现精确定量加料,有效减少了人工作业带来的误操作风险,提高加料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的软管设计,可有效减少管路应力对装置的影响,提高加料的准确度,还可消除管路内物料对管路的作用力,提高生产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可维持物料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加料,防止外界环境及加料作业中可能造成的污染,保障了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高位储存装置,2-低位接收装置,3-计量装置,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出口段软管,7-入口段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提供了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高位储存装置1、低位接收装置2和计量装置3,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设置于计量装置3上,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与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相连;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连接管路中,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段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段设为软管。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典型但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高位储存装置1、低位接收装置2和计量装置3,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设置于计量装置3上,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与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相连;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连接管路中,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段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段设为软管。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底部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顶部的高度差为2m。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底部出口处设有第一阀门4,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段软管6设置于第一阀门4后,所述出口段软管6的长度为50cm。
所述低位接收装置2的顶部入口前设有第二阀门5,所述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段软管7设置于第二阀门5后,所述入口段软管7的长度为50cm。
所述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均为气动隔膜阀。
所述计量装置3为称重装置;所述软管为波纹软管。
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计量装置3与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连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高位储存装置1、低位接收装置2和计量装置3,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设置于计量装置3上,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与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相连;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连接管路中,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段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段设为软管。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底部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顶部的高度差为2.5m。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底部出口处设有第一阀门4,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段软管6设置于第一阀门4后,所述出口段软管6的长度为20cm。
所述低位接收装置2的顶部入口前设有第二阀门5,所述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段软管7设置于第二阀门5后,所述入口段软管7的长度为10cm。
所述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均为球阀。
所述计量装置3为称重装置;所述软管为波纹软管。
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计量装置3与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连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高位储存装置1、低位接收装置2和计量装置3,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设置于计量装置3上,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与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相连;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连接管路中,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段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段设为软管。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底部和低位接收装置2的顶部的高度差为3m。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底部出口处设有第一阀门4,所述高位储存装置1的出口段软管6设置于第一阀门4后,所述出口段软管6的长度为120cm。
所述低位接收装置2的顶部入口前设有第二阀门5,所述低位接收装置2的入口段软管7设置于第二阀门5后,所述入口段软管7的长度为100cm。
所述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均为气动隔膜阀。
所述计量装置3为称重装置;所述软管为波纹软管。
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计量装置3与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连锁。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所述装置进行产品生产时的加料操作,具体操作过程包括:由控制系统设定加料程序,通过设定某一加料量后,记录称重装置初始读数,初始状态为高位储存装置出口到第二阀门的管路为充满状态,开始执行程序后,程序控制依次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向低位接收装置加料;当称重装置读数降到与初始读数差为设定加料量时,程序控制先关闭第二阀门,再关闭第一阀门,此时高位储存装置出口到第二阀门的管路仍为充满状态,加料量正好为设定加料量,也能够满足下次加料的要求。
综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高低位装置及计量装置构成自动加料系统,合理利用空间布局,以重力作为加料动力,通过程序控制实现精确定量加料,有效减少了人工作业带来的误操作风险,提高加料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连接管路中的软管设计,可有效减少管路应力对装置的影响,提高加料的准确度,还可消除管路内物料对管路的作用力,提高生产安全性;所述装置可维持物料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行加料,防止可能造成的污染,保障物料清洁度。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装置,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装置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等效替换及辅助装置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高位储存装置、低位接收装置和计量装置,所述高位储存装置设置于计量装置上,所述高位储存装置的出口与低位接收装置的入口相连;
所述高位储存装置和低位接收装置的连接管路中,高位储存装置的出口段和低位接收装置的入口段设为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储存装置的底部和低位接收装置的顶部的高度差不小于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储存装置的底部出口处设有第一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储存装置的出口段软管设置于第一阀门后,所述出口段软管的长度为10~120c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接收装置的顶部入口前设有第二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接收装置的入口段软管设置于第二阀门后,所述入口段软管的长度为10~12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独立地为隔膜阀或球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装置为称重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为波纹软管。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计量装置和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之间连锁。
CN201922421708.5U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 Active CN211964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1708.5U CN211964098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21708.5U CN211964098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4098U true CN211964098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6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21708.5U Active CN211964098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4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1870B (zh) 一种催化剂自动加料器和催化剂自动加料方法
CN102032941A (zh) 一种连续流动的液体静态计量装置
CN211964098U (zh) 一种垂直流自动加料装置
CN203408676U (zh) 一种调浆半自动配料系统
CN206810232U (zh) 一种制备亚氨基二琥珀酸的自动化加料控制系统
CN212882358U (zh) 一种精细化工用小流量液体滴加系统
CN205525070U (zh) 一种用于涂料加工的自动定量包装秤
CN211845003U (zh) 自动定量控制柜
CN104369282A (zh) 一种大规模高效自动配料系统
CN204149356U (zh) 一种大规模高效自动配料系统
CN202968420U (zh) 一种液态复合蜡和乳化剂自动配料系统
CN114130271A (zh) 一种浮法玻璃生产多仓储智能调配及混料系统
CN216458635U (zh) 一种干法制粒机全线自动化生产线
CN208757500U (zh) 一种彩色颗粒沥青加工装置
CN102744003B (zh) 一种液态复合蜡和乳化剂自动配料系统及生产工艺
CN211255401U (zh) 一种pH调节装置
CN202337564U (zh) 计量下料装置
CN207929076U (zh) 数控配料装置
CN206357470U (zh) 一种快速精确充油系统
CN211870324U (zh) 储罐装置
CN212228209U (zh) 一种液体原料称重装置
CN210117041U (zh) 一种粉料装车过程计量控制系统
CN220091287U (zh) 一种液体配料装置
CN214598914U (zh) F113原料投料系统
CN218530706U (zh) 一种人造革浆料用自动配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