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61794U - 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61794U
CN211961794U CN201921985997.5U CN201921985997U CN211961794U CN 211961794 U CN211961794 U CN 211961794U CN 201921985997 U CN201921985997 U CN 201921985997U CN 211961794 U CN211961794 U CN 211961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pan
liquid level
cavity
vacu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59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化勇
罗飞龙
邢胜华
黄韦铭
羊小亮
瞿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59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61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61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61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内锅具有周壁和底壁并形成有用于容纳食材的锅腔,锅腔的锅腔内壁面设有最高液位线,其中,锅腔位于最高液位线处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41000mm2。此外,锅腔的位于最高液位线上方的容积不小于1230000mm3。如此设置,能够增加在最高液位线处的食材液面上体积较小的小液泡与小液泡之间的距离,从而可有效降低小液泡两两接触以聚合形成体积较大的大液泡的概率,促使位于锅腔中的液泡更易破裂,进而能够大幅降低液泡在食材液面上的堆积高度,有利于避免由于液泡堆积过高而出现从盖体的出气口溢出的情形,具有较好的防溢效果,可靠性较高且结构亦较为简单。

Description

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越来越普及,其中,烹饪器具包括设有烹饪腔的煲体和用于封盖烹饪腔的顶端开口的盖体,且内锅容置于该烹饪腔中。
在现有的烹饪器具中,通常将内锅的锅腔靠近锅口的部分的横截面面积设置得较小,这样,食材经烹煮后位于液面处的体积较小的小液泡就较易聚合成体积较大的大液泡,进而从盖体的出气口向外溢出,会对后续的清洁造成很大的麻烦。
目前,通常采用的防溢手段为涡轮破泡或电极防溢等,但这些防溢手段不仅可靠性较低,而且结构也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锅和烹饪器具,具有较好的防溢效果,结构简单且可靠性亦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所述内锅具有周壁和底壁并形成有用于容纳食材的锅腔,所述锅腔的锅腔内壁面设有最高液位线,其中,所述锅腔位于所述最高液位线处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41000mm2且不大于62000mm2
可选地,所述锅腔的位于所述最高液位线上方的容积不小于 1230000mm3
可选地,所述最高液位线与所述锅腔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mm。
可选地,从所述内锅的底壁朝向锅口方向,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所述锅口的部分朝向所述锅口的中心轴线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所述锅口的部分为斜平壁面且水平倾角不小于60°且不大于80°;或者,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所述锅口的部分为朝向远离所述锅口的中心轴线凹陷的弧形壁面且曲率半径不小于120mm 且不大于150mm。
可选地,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呈直筒状。
可选地,所述最高液位线与所述锅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8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前述的内锅。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元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小于1200W且不大于1900W。
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设有烹饪腔的煲体和用于封盖所述烹饪腔的顶端开口的盖体,所述内锅容置于所述烹饪腔内,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内锅的顶部进行加热的内锅保温元件;其中,所述内锅保温元件布置于所述盖体内;或者,所述内锅保温元件设置于所述煲体内且位于所述最高液位线的上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中,内锅的锅腔内壁面设有最高液位线,其中,在最高液位线处,锅腔的横截面面积设置为不小于41000mm2且不大于62000mm2。如此设置,在最高液位线处,能够有效增加食材液面上体积较小的小液泡与小液泡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小液泡两两接触以聚合形成体积较大的大液泡的概率。由于大液泡的破泡概率小于小液泡的破泡概率,因此,通过减少大液泡的形成数量,促使位于锅腔内的液泡更易破裂,进而可大幅降低液泡在食材液面上的堆积高度,有利于降低因液泡堆积过高而出现液泡从盖体的出气口溢出的概率,具有较好的防溢效果,且此种防溢手段,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可靠性亦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整体剖视图,其中,图1显示液泡在位于最高液位线上方的锅腔中堆积,图2则图示了液泡在食材中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
附图标记说明:
1 锅腔 2 最高液位线
100 内锅 200 内锅加热元件
300 煲体 400 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内锅100,参照图1,内锅100具有周壁和底壁并形成有用于容纳食材(如米类、肉类、蔬菜类、液体等)的锅腔1,锅腔1的锅腔内壁面设有最高液位线2,其中,锅腔1位于最高液位线2处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41000mm2且不大于62000mm2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继续参照图1,烹饪器具包括内锅100。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设有烹饪腔的煲体300和用于封盖烹饪腔的顶端开口的盖体400,且内锅100容置于烹饪腔中。其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或电压力锅能能够对食材进行烹煮的烹饪器具。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最高液位线2处,将锅腔1的横截面面积设置为不小于41000mm2,即相较于现今的内锅100,扩大了锅腔1在最高液位线2 处的横截面面积,如此,在锅腔1允许置入食材最大量的最高液位线2处,能够有效增加食材液面上体积较小且具有粘度的小液泡与小液泡之间的距离。由于对具有相同粘度的液泡而言,体积较大的大液泡比体积较小的小液泡更不易破裂,因此,通过增加食材液面上小液泡与小液泡之间的距离,能够大幅降低小液泡两两接触以聚合形成大气泡的概率,促使液泡更易破裂,从而可有效降低在食材液面上的液泡的积聚堆积高度,进而可有效防止由于液泡堆积过高而出现液泡从盖体400的出气口溢出的情形,具有较好的防溢效果,这样,有利于避免用户因对溢出的粘稠液体进行清洁而带来的麻烦,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具体地,通过增大锅腔1在最高液位线2处的横截面面积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溢效果,由于不需在内锅100乃至烹饪器具中增加额外的部件,使得内锅100和烹饪器具的结构较为简单,且作业可靠性亦较高。此外,锅腔1位于最高液位线2处的横截面面积也不宜设置得过大(例如大于62000mm2),否则就较易出现内锅100锅型怪异的情形,不仅会使得内锅100不美观,而且也会增加与内锅100相适配的煲体300的设计修改难度。其中,最高液位线2处为邻近最高液位线2的区域,例如该区域为从最高液位线2上方5mm至位于最高液位线2下方5mm,或该区域为从最高液位线2上方4mm至位于最高液位线2下方3mm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其中,锅腔1的横截面面积可为41000mm2至46000mm2,可为介于 46000mm2至54000mm2之间,可为不小于54000mm2且不大于62000mm2,亦可为介于41000mm2至54000mm2之间,还可为不小于46000mm2且不大于62000mm2等,不限于此。
具体地,当内锅100中容纳的食材其液面低于最高液位线2处时,由于扩大了锅腔1在最高液位线2处的横截面面积,相应地也增加了锅腔1中位于食材液面上方的可用于液泡堆积积聚的容积,从而可降低液泡在食材液面上的堆积高度,也有利于防止液泡溢出。
优选地,烹饪器具包括用于对内锅100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元件200,参照图1,内锅加热元件200的加热功率应不小于1200W且不大于1900W。可以理解地,液泡在食材液面上产生的速率与内锅加热元件200的加热功率相关,即内锅加热元件200的加热功率越大,食材液面上产生的液泡的速率就越快,则液泡溢出的概率也就越大,因此,将内锅加热元件200的加热功率优选在上述范围之内,能够使得液泡不致在食材液面上出现快速堆积的情形,促使内锅100和烹饪器具具有较好的防溢效果。
为使锅腔1具有较为充足的空间以供液泡堆积,而不致液泡因堆积得过高而从盖体400的出气口向外溢出,参照图1,锅腔1的位于最高液位线2 上方的容积应不小于1230000mm3,或者最高液位线2与锅腔1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应设置为不小于30mm。
可选地,从内锅100的底壁朝向内锅100的锅口方向,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朝向锅口的中心轴线倾斜延伸。如此设置,当倾斜延伸的锅腔内壁面位于食材液面的上方时,该倾斜的锅腔内壁面不仅不利于液泡顺着锅腔内壁面向上爬升,而且还会给予沿着锅腔内壁面向上爬升的液泡一个朝向锅口的中心轴线内翻的作用力,从而延长液泡向上爬升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液泡在未达到盖体400的出气口之前就破裂的概率,具有更好的防溢效果。而当倾斜延伸的锅腔内壁面的一部分位于食材液面的下方时(此时倾斜延伸的锅腔内壁面的另一部分位于食材液面的上方),该位于液面下方的倾斜的锅腔内壁面能够对从内锅100的底壁和/或周壁上形成并朝向液面移动的液泡进行压抑,促使到达食材液面的液泡体积较小,更有利于使液泡破裂。
优选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为斜平壁面且水平倾角应不小于 60°且不大于80°。可以理解地,上述水平倾角若设置得过大,则防溢效果不彰,而若设置得过小,虽然有利于提高液泡在锅腔1内破裂的概率,但却会使得内锅100整体造型较为怪异,不美观。
另外,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为朝向远离锅口的中心轴线凹陷的弧形壁面且曲率半径应不小于120mm且不大于150mm。具体地,为使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具有较好的防溢效果,上述曲率半径不宜设置得过小,但上述曲率半径也不宜因一味地追求防溢效果而设置得过大,以避免影响内锅100的美观性。
可选地,参照图1,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呈直筒状。相较于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呈上小下大的锥台状,将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设置为呈直筒状,结构更为简单。
具体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即为沿锅口的中心轴线方向,锅腔内壁面中相对靠近锅口的部分,例如相对于上部的锅腔内壁面和下部的锅腔内壁面,则上部的锅腔内壁面即为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或者,相对于最高液位线2上方的锅腔内壁面和最高液位线2下方的锅腔内壁面,则最高液位线2上方的锅腔内壁面即为最高液位线2下方的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优选地,参照图2,最高液位线2与锅腔1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 80mm。具体地,液泡从内锅100的底壁和/或周壁上脱离,而后随着液泡越来越靠近液面,液泡的体积也越来越大,因此,通过调低最高液位线2的设置位置(如调低至不大于80mm),能够使得到达食材液面的液泡体积较小,更有利于使液泡破裂,具有更好的防溢效果。其中,可通过扩大最高液位线 2以下的局部或整个锅腔1的横截面面积以调低最高液位线2的设置位置。
可选地,烹饪器具包括设有烹饪腔的煲体300和用于封盖烹饪腔的顶端开口的盖体400,内锅100容置于烹饪腔内,且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对内锅 100的顶部进行加热的内锅保温元件。其中,内锅保温元件布置于盖体400 内;或者,内锅保温元件设置于煲体300内且位于最高液位线2的上方。具体地,位于最高液位线2上方的锅腔1的容积变大了,则在保温阶段,烹煮而成的食物其热量容易流失,因此,在烹饪器具中另设用于对内锅100的顶部进行加热的内锅保温元件,可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其中,相较于采用内锅加热元件200对内锅100的顶部进行保温加热,采用加热功率较小的内锅保温元件(如加热功率为30w-70w)对内锅100进行保温加热,不仅能够节省电量,而且也更易控制,且亦不会对食物的食用口感产生影响。
优选地,煲体300的顶部设有煲体枢转部,盖体400的端部相应设有与煲体枢转部枢转配合的盖体枢转部,这样,盖体400就可相对于煲体300枢转以打开或封盖烹饪腔的顶端开口。
具体地,内锅加热元件200和/或内锅保温元件可选取诸如线圈盘、电热管、电热膜或PTC加热片等以用于对内锅100进行加热。此外,内锅加热元件200可以设置为对内锅100的底壁进行加热,也可以设置为对内锅100 的周壁进行加热,还可以设置为同时对内锅100的底壁和周壁进行加热等,在此不再赘述。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锅100和烹饪器具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内锅,所述内锅具有周壁和底壁并形成有用于容纳食材的锅腔,所述锅腔的锅腔内壁面设有最高液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腔位于所述最高液位线处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41000mm2且不大于62000m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腔的位于所述最高液位线上方的容积不小于1230000m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高液位线与所述锅腔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内锅的底壁朝向锅口方向,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所述锅口的部分朝向所述锅口的中心轴线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所述锅口的部分为斜平壁面且水平倾角不小于60°且不大于80°;或者,
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所述锅口的部分为朝向远离所述锅口的中心轴线凹陷的弧形壁面且曲率半径不小于120mm且不大于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腔内壁面的靠近锅口的部分呈直筒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高液位线与所述锅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不大于80mm。
8.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7 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的内锅加热元件,所述内锅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小于1200W且不大于1900W。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设有烹饪腔的煲体和用于封盖所述烹饪腔的顶端开口的盖体,所述内锅容置于所述烹饪腔内,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内锅的顶部进行加热的内锅保温元件;
其中,所述内锅保温元件布置于所述盖体内;或者,
所述内锅保温元件设置于所述煲体内且位于所述最高液位线的上方。
CN201921985997.5U 2019-11-15 2019-11-15 内锅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961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5997.5U CN211961794U (zh) 2019-11-15 2019-11-15 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5997.5U CN211961794U (zh) 2019-11-15 2019-11-15 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61794U true CN211961794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52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5997.5U Active CN211961794U (zh) 2019-11-15 2019-11-15 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61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2330863A (ja) 調理容器
JP2022534410A (ja) 調理器具、調理器具に用いる調理小物及び制御方法
CN104523141A (zh) 电饭煲
CN211534051U (zh) 烹饪器具、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附件
CN211961794U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4207583U (zh) 一种防溢锅
JP7225429B2 (ja) 調理器具
CN112006522B (zh) 烹饪器具、用于烹饪器具的烹饪附件以及控制方法
CN212650711U (zh) 烹饪器具
CN104305869A (zh) 一种防溢锅
CN21115511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04318429U (zh) 电饭煲
CN213605790U (zh) 油汤分离器具及炖盅
CN210446646U (zh) 烹饪器具
CN210727538U (zh) 虹吸式煮茶器
CN210870991U (zh) 烹饪器具及其烹饪附件
CN218791842U (zh) 一种去嘌呤烹饪器具
CN209995940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15383292U (zh) 一种排气方便的烹饪器具
JP5285869B2 (ja) マイクロ波加熱調理容器
CN211212621U (zh) 一种锅体组合装置及烹饪器皿
CN211582715U (zh) 蒸汽阀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EP3744217B1 (en) Cooking pot
CN218390739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4128034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