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7677U - 承载件、底座及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承载件、底座及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7677U
CN211957677U CN201821661791.2U CN201821661791U CN211957677U CN 211957677 U CN211957677 U CN 211957677U CN 201821661791 U CN201821661791 U CN 201821661791U CN 211957677 U CN211957677 U CN 2119576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connecting part
extending direction
hol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617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Zhongy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Zhongy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Zhongy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Zhongy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617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76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76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76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载件、底座及发光装置,所述承载件包括带状导电体,带状导电体具有多个呈矩阵式分布的承载单元;承载单元包括:第一部分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一部分的非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一孔,且该部分的至少部分悬空;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带状导电体的边缘或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第二部分的一端远离第一部分,并连接第三连接部,第二部分的另一端与第一部分的一端相对,且具有缝隙;第二部分的非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二孔,且该部分的至少部分悬空;第三连接部的一端连接带状导电体的边缘或第二连接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等优点。

Description

承载件、底座及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装置,特别涉及承载件、底座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LED芯片作为一种低功耗、高亮度的新型光源,在照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LED芯片的承载件,目前有多种方式:
1.板式结构,多个LED芯片固定在透明或不透明的基板上,所述基板是细长的条状或矩形结构;
2.颗粒结构,承载件采用塑料包括电极的结构,LED芯片固定在两个电极上,两个电极连接外部电源。多个颗粒结构的具有LED芯片的承载件串联在一起,可以做成大功率的灯,如投光灯。
为了规模化生产,目前的颗粒结构都采用支架,这种支架存在多种不足,如:
1.制造难度高,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良品率;
2.可靠性差,塑料和电极间的固定不稳,会出现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效率高、良品率好、可靠性好、成本低的承载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承载件,所述承载件包括带状导电体,所述带状导电体具有多个呈矩阵式分布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背离所述带状导电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的非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一孔,且该部分的至少部分悬空;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一端连接所述带状导电体的边缘或第二连接部;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着所述承载件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一部分,并连接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的一端相对,且具有缝隙;所述第二部分的非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二孔,且该部分的至少部分悬空;
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一端连接所述带状导电体的边缘或第二连接部;
沿着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相邻的承载单元中,连接上端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连接部仅下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连接下端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连接部仅上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基于上述承载件的光源用底座,该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根据上述的承载件的光源用底座,所述光源用底座包括:
绝缘塑料,所述绝缘塑料填充在所述承载单元内,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绝缘塑料连接并相互隔离,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绝缘塑料与所述带状导电体的边缘和/或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填充绝缘塑料;在带状导电体的正面和反面,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裸露;
在承载单元内,第一部分和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部分被冲掉,所述第三连接部被冲掉;第一部分和第一连接部之间仅有所述连接部分被冲掉而形成的通孔,相邻的承载单元的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间仅有所述第三连接部被冲掉而形成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基于上述底座的发光装置,该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根据上述的光源用底座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裸露的第一部分,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部分;
胶,所述胶覆盖所述光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实现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
利用带状导电体,再通过自动化冲压获得规整的承载件,具有呈矩阵型分布的承载单元;再通过注塑,从而形成包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光源用底座;再通过冲压切掉第三连接部、第一部分和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部分,形成独立的光源用底座,再通过自动化的封装工艺,实现了全程自动化;
2.加工难度低;
共用的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矩阵式的承载单元降低了结构的复杂性,相应地降低了冲压的难度,提高了制造效率和良品率;
部分第三连接部的仅上端(下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降低了注塑后冲压的难度;
3.可靠性好;
第一孔和第二孔的设计,在注塑中,绝缘塑料填充到第一孔和第二孔内,有助于提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的牢固性,提高了可靠性;
凹槽和凸出部的设计,有助于绝缘塑料和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牢固配合,防止绝缘塑料和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间松动。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件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用底座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承载件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所述承载件包括:
带状导电体,所述带状导电体具有多个呈矩阵式分布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背离所述带状导电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的非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一孔,且该部分的至少部分悬空,如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连接的部分很窄,便于折断;或者全部悬空;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一端连接所述带状导电体的边缘或第二连接部;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着所述承载件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一部分,并连接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的一端相对,且具有缝隙;所述第二部分的非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二孔,且该部分的至少部分悬空;
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一端连接所述带状导电体的边缘或第二连接部;
沿着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相邻的承载单元中,连接上端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连接部仅下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连接下端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连接部仅上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为了降低后续发光装置脱离带状导电体的难度,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非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全部悬空,或所述第二部分的非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全部悬空。
为了提高光源的固定效率,优选地,沿着所述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部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部分,也即,第二部分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
为了提高带状导电体对承载单元的支撑力度,以及降低注塑前后的冲压的难度,优选地,沿着所述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部。
为了实现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优选地,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相邻承载单元的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分别共用;
沿着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相邻承载单元共用第二连接部。
上述连接部共用的方式为:沿着所述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承载单元、第二承载单元和第三承载单元,所述第一承载单元的第二部分和第二承载单元的第一部分共用连接部,第二承载单元的第二部分与第三承载单元的第一部分共用连接部。
为了提高冲压的效率,优选地,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相邻的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第三连接部。
为了降低光源用底座使用导电体的量,优选地,在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的具有孔的部分的宽度小于其它部分的宽度。
为了提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绝缘塑料连接的可靠性,优选地,相对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延伸方向一端,所述第二孔更临近所述第二部分的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的一端。
为了提高第一连接部对承载单元的支撑力度,优选地,沿着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承载单元中的第一连接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部分的沿着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截面剖视图,也即凹槽和凸出部的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
为了提高绝缘塑料和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连接的牢固性,也即提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11和/或第二部分的正面具有临着边缘的凹槽16,沿着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凹槽被第一孔和/或第二孔阻断。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连接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11和/或第二部分的悬空部分的正面的边缘具有向外延伸的凸出部18,所述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的仅有与第二连接部21和/或带状导电体的边缘相对的侧部具有背离反面的凸出部18。
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用底座的结构简图,如图3所示,所述光源用底座包括:
绝缘塑料,所述绝缘塑料填充在上述承载件内的承载单元内,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绝缘塑料连接并相互隔离;在带状导电体的正面和反面,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裸露;
在承载单元内,第一部分和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部分被冲掉,所述第三连接部被冲掉;第一部分和第一连接部之间仅有所述连接部分被冲掉而形成的通孔,相邻的承载单元的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间仅有所述第三连接部被冲掉而形成的通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绝缘塑料仅与所述带状导电体的边缘和/或第二连接部连接。
为了固定和保护光源,优选地,在所述带状导电体的反面,绝缘塑料形成凹槽,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所述凹槽的底部;在凹槽的平行于带状导电体的截面呈圆形、矩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
光源,如LED芯片,所述光源的第一电极电连接上述光源用底座的承载单元内裸露的第一部分,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部分;
胶,所述胶覆盖所述光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为了保护光源免受冲击和提高出光效果,优选地,所述胶填充在绝缘塑料形成的凹槽内,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所述凹槽的底部。
为了形成各种颜色的光,如白光、黄光和红光,所述胶混有荧光粉。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承载件、光源用底座及发光装置的应用例。
在该应用例的承载件中,带状导电体上具有呈矩阵式分布的承载单元;在沿着带状导电体的延伸方向,相邻的第一连接部的之间设置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大于第三连接部的宽度;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共用,如依次分布的第一承载单元、第二承载单元和第三承载单元,第一承载单元的第二部分与第二承载单元的第一部分共用第一连接部,第二承载单元的第二部分和第三承载单元的第一部分共用第三连接部,依次类推;在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相邻的承载单元共用第二连接部,如上端的承载单元的第三连接部仅下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下端的承载单元的第三连接部仅上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相邻的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也即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均固定在第二连接部,除了临着带状导电体的最边缘的;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第一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二部分的长度,也即,第一部分的面积小于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正面具有临着边缘的凹槽,在与第二连接部和/或带状导电体的边缘相对的二个侧部的边缘具有多个凹槽,如3个沿着带状导电体延伸方向的凹槽,以及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正面,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多个凹槽,如三个凹槽,两个凹槽被第一孔(第二孔)阻断,一个凹槽处于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上;两个方向上的凹槽交叉;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悬空部分的正面的边缘具有向外延伸的凸出部,也即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仅有与第二连接部和/或带状导电体的边缘相对的侧部具有背离反面的凸出部,如图2所示。
对于呈矩阵式分布的承载单元,每一个承载单元的第一部分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部分上具有第二(通)孔,相对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延伸方向一端,所述第二(通)孔更临近所述第二部分的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的一端;且在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具有孔的部分的宽度小于其它部分的宽度;第一部分的非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完全悬空,也即不与第二连接部、带状导电体的边缘、第二部分连接;第二部分的非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完全悬空,也即不与第二连接部、带状导电体的边缘、第一部分连接。
在该应用例的光源用底座中,在每一个承载单元,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绝缘塑料连接,也即绝缘塑料填充在承载单元内,包括填充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第一连接部和第一部分的连接部分被冲掉而形成通孔,第三连接部被冲掉而形成通孔,被冲掉的部分没有凹槽;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依靠绝缘塑料仅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而保持在带状导电体上不掉落;在带状导电体的正面,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裸露,在反面,绝缘塑料形成倒四棱锥台状凹槽,凹槽的四个侧壁作为LED芯片出射光的反射面,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凹槽的底壁且裸露。
在该应用例的发光装置中,在带状导电体上形成的光源用底座中,LED芯片的第一电极电连接凹槽内的第一部分,第二电极电连接凹槽内的第二部分;胶填充在所述凹槽内,覆盖所述LED芯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地给出了带状导电体的延伸方向是沿着带状导电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当然还可以是沿着带状导电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Claims (11)

1.一种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带状导电体,所述带状导电体具有多个呈矩阵式分布的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背离所述带状导电体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的非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一孔,且该部分的至少部分悬空;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一端连接所述带状导电体的边缘或第二连接部;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延伸;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沿着所述承载件的延伸方向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一部分,并连接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部分的背离所述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的沿着所述延伸方向的一端相对,且具有缝隙;所述第二部分的非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部分具有第二孔,且该部分的至少部分悬空;
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一端连接所述带状导电体的边缘或第二连接部;
沿着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相邻的承载单元中,连接上端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连接部仅下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连接下端的第二部分的第三连接部仅上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的具有孔的部分的宽度小于其它部分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方向是沿着所述带状导电体的长度或宽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的正面具有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沿着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凹槽被第一孔和/或第二孔阻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分别具有沿着垂直于所述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的悬空部分的正面的边缘具有向外延伸的凸出部。
8.光源用底座,所述光源用底座应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用底座包括:
绝缘塑料,所述绝缘塑料填充在所述承载单元内,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绝缘塑料连接并相互隔离,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绝缘塑料与所述带状导电体的边缘和/或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填充绝缘塑料;在带状导电体的正面和反面,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裸露;
在承载单元内,第一部分和第一连接部的连接部分被冲掉,所述第三连接部被冲掉;第一部分和第一连接部之间仅有所述连接部分被冲掉而形成的通孔,相邻的承载单元的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间仅有所述第三连接部被冲掉而形成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用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带状导电体的反面,绝缘塑料形成凹槽,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凹槽的平行于所述带状导电体的截面是圆形或椭圆或多边形。
10.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应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裸露的第一部分,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部分;
胶,所述胶覆盖所述光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带状导电体的反面,绝缘塑料形成凹槽,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处于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凹槽的平行于所述带状导电体的截面是圆形或椭圆或多边形。
CN201821661791.2U 2018-10-15 2018-10-15 承载件、底座及发光装置 Active CN2119576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1791.2U CN211957677U (zh) 2018-10-15 2018-10-15 承载件、底座及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61791.2U CN211957677U (zh) 2018-10-15 2018-10-15 承载件、底座及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7677U true CN211957677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65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61791.2U Active CN211957677U (zh) 2018-10-15 2018-10-15 承载件、底座及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76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9324B2 (en) Holder element for holding at least one flat surface-light lamp, set of a plurality of lampholders and a plurality of elongate holding bodies and luminaire
US20100118532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KR20110012044U (ko) 직관형 led 램프
CN109630913B (zh)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11957677U (zh) 承载件、底座及发光装置
CN211957676U (zh) 承载件、底座和发光装置
CN211952667U (zh) 承载件、光源用底座及发光装置
CN211952274U (zh) 承载件、光源用底座和发光装置
US10228095B2 (en) LED bulb applicable for industrial automated production
CN209880646U (zh) 承载件、光源用底座及发光装置
KR101516171B1 (ko) Led 조명장치용 프레임
CN203743921U (zh) 灯管
CN209856907U (zh) 吸顶灯
JP2011154794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CN201302127Y (zh) 一种模块化led照明装置
CN218039201U (zh) 一种高压直流供电的led照明装置
CN205037124U (zh) 一种高显色、高光效xx和xy型贴片组合led光源模组
CN212029182U (zh) 一种薄片式led灯珠
CN216113881U (zh) 一种光源板卡接固定式led灯
CN215988819U (zh) 一种led支架阵列
CN217983389U (zh) 一种led晶片结构
CN202484913U (zh) Led支架灯支架结构
CN216345485U (zh) 一种led注塑灯
CN210662763U (zh) 一种led恒流驱动装置及led照明灯
CN210424910U (zh) 一种led玉米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