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7357U - 模块电源 - Google Patents

模块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57357U
CN211957357U CN202020966148.1U CN202020966148U CN211957357U CN 211957357 U CN211957357 U CN 211957357U CN 202020966148 U CN202020966148 U CN 202020966148U CN 211957357 U CN211957357 U CN 211957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power supply
opening
modular power
printe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61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i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Haiwer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Haiwer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Haiwer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61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573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57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57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电源,包括微型变压器和电路板,微型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线圈组和接线基座,线圈组具有多个引出线,引出线分别固定在接线基座的多个接线柱上,电路板包括印刷线路板和其上安装的电子器件;印刷线路板具有第一开口,微型变压器安装在第一开口内,接线柱与印刷线路板上设置的多个连接电极一一对应固定连接,电路板包括连接端子。模块电源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模块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电源,尤其是一种具有微型变压器的模块电源。
背景技术
模块电源是基于开关电源技术,采用少量元件结合模块化生产而成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具有小型化、防潮、防震、一致性好、应用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电力系统、工业电气、工控自动化、机械设备、通讯、数据通信、车载船舶、安防、智能家居、物联网、医疗电子设备、铁路交通、军工、科研等众多领域。模块电源可以直接贴装在印刷线路板上的电源供应器,可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供电。
本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CN111048292A公开了一种电源模块,其实也是一种模块化的电源,即模块电源,如其说明书附图中图2所示,模块电源包括两块磁芯和电路板,其中电路板被两块磁芯夹持在中间,从而需对电路板上下两侧都要进行加工,则需对电路板进行至少一次的翻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个电路板是相互连接在一起放置在工作台上,在线圈组、磁芯等都安装好后,才将电路板裁下,安装上绝缘外壳,形成模块电源。在电路板进行翻面时,安装好的磁芯或线圈容易错位或脱落,进而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需要对模块电源结构进行改进,简化制作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的模块电源。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电源,包括微型变压器和电路板,微型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线圈组和接线基座,线圈组具有多个引出线,引出线分别固定在接线基座的多个接线柱上,电路板包括印刷线路板和其上安装的电子器件。印刷线路板设置为具有第一开口的U型,微型变压器安装在第一开口内,接线柱与印刷线路板上设置的多个连接电极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印刷线路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微型变压器的开口,从而微型变压器可预先安装好后,再将微型变压器与电路板连接,只要把接线柱与连接电极固定连接即可,无需将电路板翻面即可完成微型变压器的安装,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由于本身具有的磁性也不易于相互脱离,同时两磁芯将线圈组和接线基座夹持在中间,不会出现元器件脱落的现象,从而模块电源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电极包括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其中第一连接电极设置在第一开口的前侧,第二连接电极设置在第一开口的后侧。由以上方案可见,开口的两侧都有连接电极与微型变压器固定连接,从而微型变压器的安装更稳定,模块电源的稳定性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线圈组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其中与第一线圈的引出线固定的接线柱分别与第一连接电极固定连接,与第二线圈的引出线固定的接线柱分别与第二连接电极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模块电源还包括绝缘外壳,连接端子从绝缘外壳上设置的第二开口伸出。利用绝缘外壳对模块电源内部电子器件进行保护,利用连接端子使模块电源与外界进行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绝缘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第二开口设置在下壳体上。利用分开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使电路板与微型变压器安装于其内,连接端子从下壳体上的开口伸出以与外界进行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壳体或下壳体或二者都设置有扣合定位结构。利用扣合定位结构使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位置固定,安装好后不易打开,进而保证其内安装的电路板和微型变压器不易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电极为焊盘,接线柱与焊盘焊接。通过焊接实现接线柱与焊盘之间的固定连接,电连接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磁芯具有第一外周部和第一芯部,第二磁芯具有第二外周部和第二芯部,第一外周部与第二外周部形成一闭合框架,第一芯部和第二芯部形成磁芯中柱,线圈组和接线基座套设在磁芯中柱上。由以上方案可见,在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相互连接时,线圈组和接线基座都套设在磁芯中柱上,从而不会与两磁芯脱离,以投影于闭合框架的方向,线圈组和接线基座都位于闭合框架内,微型变压器的稳定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微型变压器侧向安装至第一开口内,闭合框架的两侧分别对应第一开口的前后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印刷线路板上具有导电过孔,连接端子穿设在导电过孔上而与印刷线路板电连接。连接端子可通过穿过导电过孔的插针而形成,从而可在微型变压器与电路板固定连接后再将插针插入导电过孔,连接端子不会影响微型变压器的安装,进一步简化模块电源的结构,并实现可靠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描述仅为了便于表达各个部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用于限定各个部件/结构的具体方位。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等类似序数词语,用以区分或指关联于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结构,并不必然限定该部件或结构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顺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去上下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微型变压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模块电源100包括绝缘外壳和主体部分,其中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21组成的绝缘外壳用于保护其内部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包括作为第一磁芯的上磁芯21、作为第二磁芯的下磁芯22,线圈组23、接线基座24、印刷线路板31及其上安装的元器件32和连接端子33。
图3和图4分别为上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上壳体11下方开口,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下壳体12相互扣合定位的卡接结构111,下壳体12上方开口,侧壁上设置有引导定位的引导结构121,底壁上设置有供连接端子穿过的开口122,即第二开口。上下壳体安装在一起时,卡接结构111沿下壳体12的内壁、引导结构121沿上壳体11的内壁移动,直到卡接结构111与下壳体12内部的设置的结构扣合在一起,完成上下壳体之间的安装。上下壳体上还可设置固定主体部分的结构,使主体部分安装在绝缘壳体内后不可晃动。可以理解的是,上下壳体之间可采用任意不同定位引导结构,只要能实现上下壳体之间的安装固定即可。
图5和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主体部分安装在上下壳体形成的空腔内。图7是主体部分的结构分解图,如图7所示,主体部分包括微型变压器20和电路板30。微型变压器20与电路板30之间的固定连接及电连接主要是通过接线基座24上的接线柱24与印刷线路板上的连接电极进行的,如图6所示。
图8示出了电路板的结构分解图。如图8所示,电路板包括印刷线路板31、固定安装在印刷线路板上的元器件32、和通过印刷线路板31上的导电过孔312而安装至印刷线路板的连接端子33,印刷线路板内具有连接各元器件32和导电过孔312的导电线路。印刷线路板31呈U型,右侧设置有向内狭长延伸的开口311即第一开口,用于安装微型变压器于其内。印刷线路板的下侧面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电极,且在开口311的前侧设置多个第一连接电极,在开口311的后侧设置的为多个第二连接电极。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电极也可以设置在印刷线路板的上侧面上。
图9示出了微型变压器的结构分解图。如图9所示,微型变压器包括上磁芯21、下磁芯22、第一线圈231、第二线圈232、接线基座24,其中上磁芯包括第一外周部211和第一芯部212,下磁芯包括第二外周部221和第二芯部222,当上磁芯21和下磁芯22安装在一起时,第一外周部211的两端与第二外周部221的两端抵接,第一外周部211和第二外周部221形成闭合框架,第一芯部212和第二芯部222抵接而形成磁芯中柱。第一线圈231和第二线圈232嵌套在一起,并套设在磁芯中柱上,第一线圈231具有多个引出线并固定在接线基座24前侧的多个第一接线柱241上,第二线圈232也具有多个引出线并固定在接线基座24后侧的多个第二接线柱242上,接线基座24上设置有孔243供磁芯的芯部穿过。在线圈组23和接线基座24安装在磁芯中柱上后,二者在沿闭合框架投影的方向上位于闭合框架内,沿平行于闭合框架的方向上接线基座24的接线柱241、242位于磁芯外,第一接线柱241位于磁芯前侧,第二接线柱242位于磁芯后侧,以分别与印刷线路板31上设置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圈组可包括嵌套在一起的三个或以上线圈。只要与线圈引出线固定连接的接线柱分列在磁芯前后两侧即可。
本实施新型实施例在制作时,可先将线圈组23的引出线分别固定在接线基座24的接线柱上, 然后将线圈组23和接线基座24先套在下磁芯22的第二芯部222上,使接线基座24更靠近第二外周部221,第一接线柱241位于磁芯前侧,第二接线柱242位于磁芯后侧,线圈组23有部分位于第二芯部222外。然后将上磁芯21与下磁芯22连接,使第一芯部212穿入线圈组23位于第二芯部222外面的部分,第一芯部212与第二芯部222抵接形成磁芯中柱,第一外周部211与第二外周部221抵接形成闭合框架,微型变压器20的安装完成。
印刷线路板与其上元器件的装配在此不予描述。多块安装好元器件32的印刷线路板31连接在一起,每个印刷线路板31上都具有开口311,将微型变压器20置于开口311内,第一接线柱241与第一连接电极接触,第二接线柱242与第二连接电极接触,在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为焊盘时,可通过焊接方式使其固定连接并电连接,然后将插针33插入印刷线路板31的导电过孔312内,完成主体部分的连接。将插针33穿过下壳体上的开口121,并使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扣合,使主体部分位于上下壳体形成的空腔内,上壳体或下壳体或二者都设置有固定主体部分的结构,使上下壳体扣合好后,可在绝缘壳体内灌注绝缘材料,主体部分相对绝缘外壳不可移动,以保证模块电源的稳定工作。然后将插针33穿过开口312的部分弯折以形成与其他元器件或电路连接的连接端子33。
虽然以上通过优选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模块电源,包括微型变压器和电路板,所述微型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线圈组和接线基座,所述线圈组具有多个引出线,所述引出线分别固定在所述接线基座的多个接线柱上,所述电路板包括印刷线路板和其上安装的电子器件与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线路板设置为具有第一开口的U型,所述微型变压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接线柱与所述印刷线路板上设置的多个连接电极一一对应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电极包括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前侧,所述第二连接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其中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引出线固定的接线柱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引出线固定的接线柱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电源还包括绝缘外壳,所述连接端子从所述绝缘外壳上设置的第二开口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设置有扣合定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电极为焊盘,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焊盘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具有第一外周部和第一芯部,所述第二磁芯具有第二外周部和第二芯部,所述第一外周部与第二外周部形成一闭合框架,所述第一芯部和第二芯部形成磁芯中柱,所述线圈组和所述接线基座套设在所述磁芯中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变压器侧向安装至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闭合框架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前后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模块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线路板上具有导电过孔,所述连接端子穿设在所述导电过孔上而与所述印刷线路板电连接。
CN202020966148.1U 2020-06-01 2020-06-01 模块电源 Active CN2119573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6148.1U CN211957357U (zh) 2020-06-01 2020-06-01 模块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6148.1U CN211957357U (zh) 2020-06-01 2020-06-01 模块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57357U true CN211957357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7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6148.1U Active CN211957357U (zh) 2020-06-01 2020-06-01 模块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573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3861C (zh) 具有相对倒置导线管理构型的电缆组件
EP3379656B1 (en) Three-dimensional converter
JP4172334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2362374A (zh) 汇流条装置和熔丝单元
TW419677B (en) Heavy-current flowing circuit substrate,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heavy-current flowing circuit substrate, and an assembled unit of a heavy-current substrate and a printed circuit substrate
CN202189917U (zh) 电连接器
CN211957357U (zh) 模块电源
CN111952060B (zh) 模块电源制作方法
CN210224333U (zh) 载流结构
JP3513623B2 (ja) 固定子
CN207925758U (zh) 电连接器
CN213366345U (zh) 接线基座、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
CN202076462U (zh) 电连接器
CN219534257U (zh) 一种平面电感和集成电路板
CN221010406U (zh) 电路板总成和家用电器
KR102595716B1 (ko) 고신뢰성의 컴팩트 파워 릴레이 조립체
CN203799969U (zh) 电磁开关盖
CN21821582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7081615U (zh) 电子膨胀阀线圈
JPH10197574A (ja) 電子式電力量計
CN219066600U (zh) 一种罐形插装变压器
CN217824445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模块和车辆
CN212159901U (zh) 集成电能表组件和具有其的电能表
CN220306555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0429564U (zh) 一种模块电容及驱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2, B3, 2 / F, R & D building, No.1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nd Road, innovation coast,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after: Zhuhai haiwei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 / F, R & D building, No.1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nd Road, innovation coast, Tangjiawan Town, hi tech Zone,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Patentee before: ZHUHAI HAIWER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3

Address after: 519000 B1, second floor, R & D building, No. 10, Innovation Coa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ond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Wei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2, B3, 2 / F, R & D building, No.1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nd Road, innovation coast,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before: Zhuhai haiweier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