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66345U - 接线基座、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 - Google Patents

接线基座、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66345U
CN213366345U CN202022132694.8U CN202022132694U CN213366345U CN 213366345 U CN213366345 U CN 213366345U CN 202022132694 U CN202022132694 U CN 202022132694U CN 213366345 U CN213366345 U CN 213366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wiring base
transformer
insulating body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326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i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Haiwe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Haiwei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Haiwe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326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66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66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66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基座、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其中接线基座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导电连接件,绝缘本体包括用于安装线圈组的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及连接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端面。导电连接件具有两个端部,其中第一端部从绝缘本体向外伸出,用于与线圈引出线连接,第二端部从第二面露出用于与其他元器件形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不易产生变形、连接稳定可靠、生产效率较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接线基座、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连接线圈组的接线基座及具有该接线基座的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在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需要用到线圈组连接在电路中,由于部分电子元器件日趋小型化,线圈组也需要制作得很小。而线圈组一般会具有多根线圈引出线,各线圈引出线需要连接在电路中,由于绕制线圈组的漆包线很细,将线圈组直接连接在电路中具有一定困难,一般会通过接线基座,线圈引出线固定在接线基座的导电连接件上,然后再通过导电连接件与电路板上的连接电极连接。
图1公开了现有的一种接线基座10,包括绝缘本体11和作为连接导电连接件的接线柱12,绝缘本体具有用于放置线圈组的上表面111、与之相对的下表面和连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端面,接线柱的固定端固定在绝缘本体内,伸出端121从绝缘本体两个端面113伸出并向上弯折形成与绝缘本体上表面平齐或高于其的连接表面122,线圈组的线圈引出线分别固定在接线柱的伸出端121上,连接表面122与电路板的连接电极电连接。为保证接线柱12与线圈引出线之间的稳定连接,伸出端121需伸出一定长度,而在使伸出端与线圈引出线连接的过程中,伸出端121容易产生变形,从而致使多个连接表面122位于不同平面内,使得在多个连接表面122与连接电极同时进行连接时,可能出现某些连接表面与连接电极的连接不稳定,需要进行检索和再次连接,从而生产效率不高。
因此需要对接线基座的结构加以改进,使得导电连接件不易于变形,以与电路板形成稳定电连接,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连接件不易变形的接线基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电路板形成稳定电连接的微型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电连接的电源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基座,用于固定线圈组的多个线圈引出线并使所述线圈组与其他元器件形成电连接,接线基座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导电连接件,绝缘本体包括用于安装线圈组的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及连接第一面与第二面的端面。导电连接件具有两个端部,其中第一端部从绝缘本体的第一面或端面向外伸出,用于与线圈引出线连接,第二端部从第二面露出用于与其他元器件形成电连接。
由以上方案可见,接线基座的导电连接件的两个端部都伸出至绝缘本体之外且位于绝缘本体的不同面上,从而两端部可分工且用于连接时相互不受影响,其中第一端部可伸出较长以方便与线圈引出线连接,第一端部只用来与线圈引出线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容许有变形只要能保证线圈引出线的固定连接即可,而第二端部从绝缘本体的第二面露出,在固定线圈引出线时不会影响到第二端部的位置,从而不会产生变形,在与其他元器件连接时可多个第二端部同时与其连接且连接可靠,从而生产效率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端部从绝缘本体的第二面伸出并向绝缘本体的端面弯折,并使第二端部与第二面贴合。
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二端部伸出并向绝缘本体的端面弯折可使第二端部伸出较长以增加用于连接的连接表面,与第二面贴合可使第二端部相对绝缘本体固定,方使与其他元器件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端部的端面与绝缘本体的端面平齐。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二端部的端面与绝缘本体的端面平齐,从而不会影响到从绝缘本体的端面伸出的第一端部与线圈引出线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端部从绝缘本体的端面沿与第一面平行的方向向外伸出。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一端部只承担与线圈引出线的连接从而无需向上弯折,以与第一面平行的方向伸出即可,从而简化接线基座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绝缘本体设置有从绝缘本体的第二面沿远离第一面的方向突出的部分。由以上方案可见,突出部分可增加绝缘本体的强度,便于接线基座与其他构件或元器件的安装。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变压器,包括磁芯、线圈组和接线基座,其中接线基座为上述的接线基座。由以上方案可见,微型变压器中接线基座的导电连接件的两个端部分别用于与线圈引出线和电路板连接,在第一端部与线圈引出线连接过程中,不会影响到第二端部的位置而不会产生变形,在与电路板进行连接时,可多个第二端部同时与电路板上的多个连接电极进行连接,且连接稳定可靠,生产效率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接线基座设置有贯穿绝缘本体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孔,线圈组为空心线圈组,磁芯的磁芯中柱贯穿接线基座的孔和空心线圈组,沿垂直于第一面的方向,第二端部位于磁芯外部。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二端部位于磁芯外部可方便微型变压器与电路板进行连接。
为实现上述又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模块,包括电路板和微型变压器,其中微型变压器为上述的微型变压器。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接线基座导电连接件的第二端部不易于变形,电源模块的微型变压器与电路板之间可实现稳定可靠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路板上设置有缺口和多个连接电极,微型变压器的一部分安装在缺口内,第二端部与连接电极电连接。由以上方案可见,微型变压器的一部分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缺口内,可节约安装空间,使电源模块结构更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源模块还包括绝缘外壳,电路板和微型变压器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电路板上设置有从绝缘外壳伸出的连接端子。由以上方案可见,利用绝缘外壳对电源模块内部电子器件进行保护,利用连接端子使电源模块与外界进行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描述仅为了便于表达各个部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用于限定各个部件/结构的具体方位。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等类似序数词语,用以区分或指关联于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结构,并不必然限定该部件或结构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顺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接线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线基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线基座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接线基座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线基座实施例安装线圈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线圈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变压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变压器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微型变压器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实施例中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线基座实施例
图2、图3和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接线基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接线基座20包括绝缘本体21和多个导电连接件22,其中绝缘本体21用于承载线圈组,而导电连接件22用于连接线圈引出线并使其可与其他元器件进行连接。绝缘本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具有作为第一表面的上表面211、与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212作为第二表面,连接上表面211和下表面212的端面213,因为接线基座20还可能会与其他元器件连接,所以只有两相对的端面213上设置导电连接件22,导电连接件22具有两个弯折部分并嵌入至绝缘本体21内,两端部都从绝缘本体内伸出,作为第一端部的端部221从端面213以平行于上表面211的方向伸出,作为第二端部的端部222从下表面212伸出并向伸出有端部221的端面213弯折,且端部222与下表面212贴合,其端面与绝缘本体的端面213平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端部可不向绝缘本体的端面弯折而只是从下表面露出,优选地突出,以方便与其他元器件的电连接。
接线基座的导电连接件22的两个端部都伸出至绝缘本体21之外,从而两端部可分工,其中端部221可伸出较长以方便与线圈引出线连接,且在连接过程中容许有变形只要能保证与线圈引出线的固定连接即可,而端部222从绝缘本体21的下表面212伸出,在固定线圈引出线时不会影响到端部222的位置,从而不会产生变形,在与其他元器件连接时可多个第二端部同时与其连接且连接可靠,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当需要与电路板上的连接电极焊接在一起时,可将接线基座置于电路板,端部222与连接电极一一对齐即可自动化焊接,不会出现局部电连接不良的情况。端部222伸出并向绝缘本体的端面弯折可增加用于连接的连接表面,与端面213平齐则不会影响到端部221与线圈引出线的固定连接。
绝缘本体21的下表面212设置有突出部分214远离上表面211向下突出,在不影响与其他元器件的连接时可起到增加接线基座强度的作用,绝缘本体21中部位置还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孔215,用于和空心线圈组的中心孔相对应,以在形成微型变压器时供磁芯中柱通过。
图5示出了接线基座与线圈组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线圈组的结构。如图5和图6所示,与接线基座连接线圈组可为空心线圈组31,其可由多个线圈组合而成,具有多个线圈引出线311,其中线圈组可放置在绝缘本体的上表面211上,线圈引出线可固定在导电连接件的端部221上,空心线圈组31的中心孔312可与绝缘本体的孔相对。
微型变压器实施例
图7和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微型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该微型变压器的结构分解图。如图7至图9所示,微型变压器50包括磁芯、线圈组31和接线基座20,其中磁芯具有第一磁芯41和第二磁芯42,第一磁芯41包括周部411和芯部412,第二磁芯包括周部421和芯部422,在形成微型变压器后,第一磁芯41的周部411和第二磁芯42的周部421抵接,芯部412和芯部422抵接形成磁芯中柱。磁芯中柱穿过空心线圈组31的中心孔和接线基座20的孔215。在制作微型变压器50时,可使绕制好的空心线圈组31先与接线基座20连接,将空心线圈组31放置在接线基座的上表面,使各线圈引出线311分别与导电连接件22的端部221固定连接,然后使第一磁芯的芯部412和第二磁芯的芯部422分别穿过空心线圈组和接线基座,第一磁芯41的周部411和第二磁芯42的周部421抵接,芯部412和芯部422抵接形成磁芯中柱,沿垂直于接线基座上表面的方向,端部222位于磁芯外部,可方便微型变压器与其他元器件进行连接。
在使空心线圈组31与接线基座连接时,可在绕制空心线圈组的过程中进行,例如可将绕制空心线圈组的漆包线的线头固定在接线基座导电连接件的端部221上,然后开始绕制线圈,一个线圈绕制完成后,将漆包线固定在另一导电连接件的端部,然后再开始下一个线圈的绕制,直至线圈组的绕制完成。
电源模块实施例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源模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其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2是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至图12所示,电源模块100包括微型变压器50、电路板61和绝缘外壳70,其中微型变压器50和电路板61形成电源模块的主体部分。电路板61上设置有电子元器件63和连接端子63,且图11中所示的右侧设置有缺口612,多个连接电极611分布在缺口612的前后两侧,以与微型变压器50的电连接部分(导电连接件的第二端部)相连接。
在组装电源模块时,把制作完成的微型变压器的第二磁芯向下放入缺口612内,使导电连接线的第二端部与电路板的连接电极611分别对齐,缺口的大小设置可根据磁芯平行于接线基座上表面具有的横截面大小而定,从而缺口可刚好使部分磁芯通过,而接线基座突出于磁芯的部分落在电路板之上,并使需导电连接的导电连接件和连接电极对齐,然后使二者相连接,组装完成后的主体部分在安装至绝缘外壳70内,连接端子63从绝缘外壳伸出。
虽然以上通过优选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接线基座,用于固定线圈组的多个线圈引出线并使所述线圈组与其他元器件形成电连接,所述接线基座包括绝缘本体和多个导电连接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线圈组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及连接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连接件具有两个端部,其中第一端部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面或端面向外伸出,用于与所述线圈引出线连接,第二端部从所述第二面露出用于与其他元器件形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从所述第二面伸出并向所述绝缘本体的端面弯折,并使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面沿与所述第一面平行的方向向外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接线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从所述第二面沿远离所述第一面的方向突出的部分。
6.微型变压器,包括磁芯、线圈组和接线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基座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基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基座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孔,所述线圈组为空心线圈组,所述磁芯的磁芯中柱贯穿所述孔和所述空心线圈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的方向,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磁芯外部。
8.电源模块,包括电路板和微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变压器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变压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缺口和多个连接电极,所述微型变压器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缺口内,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连接电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微型变压器安装在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从所述绝缘外壳伸出的连接端子。
CN202022132694.8U 2020-09-25 2020-09-25 接线基座、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 Active CN213366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2694.8U CN213366345U (zh) 2020-09-25 2020-09-25 接线基座、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2694.8U CN213366345U (zh) 2020-09-25 2020-09-25 接线基座、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66345U true CN213366345U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55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32694.8U Active CN213366345U (zh) 2020-09-25 2020-09-25 接线基座、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663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61792A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77085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agnetic module
US6465748B2 (en) Wiring unit
CN101416354A (zh) 印刷电路板的接线柱
US9101071B2 (en) Magnetic element having improved transformers and common mode chokes
CN213366345U (zh) 接线基座、微型变压器和电源模块
US20170358966A1 (en) 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 stator part and winding method thereof
CN101740199B (zh) 磁性电子元件的制造方法
CN220041555U (zh) 一种带端子的底座
CN216488603U (zh) 电连接器
CN216488502U (zh) 新型线圈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203568U (zh) 一种全硬连接结构磁保持继电器
CN211957357U (zh) 模块电源
CN21821582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0805472U (zh) 磁感应元件
CN218633513U (zh) 一种电机用的接线端子片及应用其的定子组件、电机
CN212934368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立绕共模电感器
CN218730313U (zh) 电子元件及其导电接脚
CN214850709U (zh) 一种接线端子结构及电机
CN102163908B (zh) Ac适配器
KR200259756Y1 (ko) 전기 콘넥터
JPS62269509A (ja) 遅延線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N115101303A (zh) 一种线圈组件、线圈和磁感应元件
CN2417614Y (zh) 电连接器
JPH0534685U (ja) 多芯l型同軸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2

Address after: 519000 B1, second floor, R & D building, No. 10, Innovation Coa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cond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Wei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2, B3, 2 / F, R & D building, No.1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nd Road, innovation coast,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before: Zhuhai haiweie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