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1596U - 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51596U CN211951596U CN202020533588.8U CN202020533588U CN211951596U CN 211951596 U CN211951596 U CN 211951596U CN 202020533588 U CN202020533588 U CN 202020533588U CN 211951596 U CN211951596 U CN 2119515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body
- sealing layer
- valve
- plastic
- gate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置有三种,分别为全金属材质闸阀阀体、塑胶阀阀体内衬金属连通管端面以及塑胶阀体,阀体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阀腔,所述阀腔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层。通过对密封层的针对性设计能够使闸板的体积缩小,从而减少阀盖、阀体以及连通管端面的材料使用量,在满足同等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金属、塑胶材料使用量的阀体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闸阀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水暖制冷用途的铜闸阀、塑胶包铜闸阀及塑胶闸阀,主要为闸片与阀体或阀嵌件的密封为同种材质的金属或塑料硬密封,因同种材质相互磨损,会造成密封面间隙较快地增大,致使密封性能变差而导致渗漏、滴漏,最终导致需要更换以及闸阀不能应用于终端阀门。
专利号为ZL201721652736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闸片”,通过改良闸片,再结合骨架与包胶密封体,实现闸片与闸阀之间的软密封,改良现有的硬密封方式,实现软密封方式进行密封,降低闸片的磨损,以增加整体的开合次数,延长使用寿命,同时扩大闸片与闸阀之间的适配范围。虽然能有效改进产品的密封性能及使用寿命,但因金属、塑胶材料使用量较其他同类产品更大,而使产品的成本较高,因此需提出一种能够在满足同等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金属、塑胶材料使用量的阀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阀腔,所述阀腔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层。
优选的,所述密封层的形状大小与闸片相互适配,密封层与闸片接触连接。
优选的,所述密封层的材质为新型塑胶材料,所述密封层通过注塑胶合或硫化胶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连通管的内侧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密封层在闸片移动至阀腔最下部位置时,与闸片的左右两端之间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阀体为全金属材质闸阀阀体或者是塑胶阀体或者是塑胶阀体内衬金属嵌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阀腔两侧位于连通管端面上的塑胶结构密封层,在阀门关闭时,闸片向下移动过程中,闸板与连通管端面之间因塑胶硬度较小而压缩塑胶,使闸板与阀体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加强闸阀的密封性;因使用新型塑胶材料制作密封层,塑胶密封层的高耐磨性能够保障其自身使用寿命,且在失去闸板对其的压力后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形态,从而保障其密封性不减弱;因金属材质的闸板硬度较塑胶密封层大,能够保障金属材质的闸板在使用过程中不磨损,从而保障闸阀的整体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密封层的针对性设计能够使闸板的体积缩小,从而减少阀体以及连通管端面的材料使用量,在满足同等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金属、塑胶材料使用量的阀体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12、连通管,13、阀腔, 14、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包括阀体1,阀体1设置有三种,分别为全金属材质闸阀阀体1、塑胶阀阀体1内衬金属连通管12端面以及塑胶阀体1,阀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阀腔13,阀腔13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连通管12,连通管12内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层14,密封层14的材质为新型塑胶材料,密封层14通过注塑胶合或硫化胶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连通管12的内侧端面上,密封层14的形状大小与闸片相互适配,闸片与密封层14接触连接,闸片移动至阀腔13最下部位置时,闸片的左右两端与密封层14之间过盈配合,通过设置阀腔13两侧位于连通管12端面上的塑胶结构密封层14,在阀门关闭时,闸片向下移动过程中,闸板与连通管12端面之间因塑胶硬度较小而压缩塑胶,使闸板与阀体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加强闸阀的密封性,因使用新型塑胶材料制作密封层,塑胶密封层14的高耐磨性能够保障其自身使用寿命,且在失去闸板对其的压力后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形态,从而保障其密封性不减弱;因金属材质的闸板硬度较塑胶密封层14大,能够保障金属材质的闸板在使用过程中不磨损,从而保障闸阀的整体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密封层14的针对性设计能够使闸板的体积缩小,从而减少阀体1以及连通管12端面的材料使用量,在满足同等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金属、塑胶材料使用量的阀体1生产成本。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简单的结构了解,在闸片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与阀腔13两端位于连通管12端面上的密封层14接触越来越紧密,形成过盈配合,阻挡连通管12内的液体或气体流动,形成密闭效果,通过设置阀腔13两侧位于连通管12端面上的塑胶结构密封层14,在阀门关闭时,闸片向下移动过程中,闸板与连通管12端面之间因塑胶硬度较小而压缩塑胶,使闸板与阀体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加强闸阀的密封性;因使用新型塑胶材料制作密封层,塑胶密封层14的高耐磨性能够保障其自身使用寿命,且在失去闸板对其的压力后能够迅速恢复到原形态,从而保障其密封性不减弱;因金属材质的闸板硬度较塑胶密封层14大,能够保障金属材质的闸板在使用过程中不磨损,从而保障闸阀的整体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密封层14的针对性设计能够使闸板的体积缩小,从而减少阀体1以及连通管12端面的材料使用量,在满足同等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金属、塑胶材料使用量的阀体1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5)
1.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阀腔(13),所述阀腔(13)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连通管(12),所述连通管(12)内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层(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14)的形状大小与闸片相互适配,密封层(14)与闸片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14)的材质为新型塑胶材料,所述密封层(14)的外侧通过热熔胶合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连通管(12)的内侧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14)在闸片移动至阀腔(13)最下部位置时,与闸片的左右两端之间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为全金属材质闸阀阀体或者是塑胶阀体或者是塑胶阀体内衬金属嵌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33588.8U CN211951596U (zh) | 2020-04-13 | 2020-04-13 | 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533588.8U CN211951596U (zh) | 2020-04-13 | 2020-04-13 | 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51596U true CN211951596U (zh) | 2020-11-17 |
Family
ID=73161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533588.8U Active CN211951596U (zh) | 2020-04-13 | 2020-04-13 | 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51596U (zh) |
-
2020
- 2020-04-13 CN CN202020533588.8U patent/CN2119515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951596U (zh) | 一种闸阀的阀体结构 | |
CN206145132U (zh) | 一种多重密封y型密封圈 | |
CN202660837U (zh) | 一种tpe环形节能冰箱门封截面 | |
CN210318488U (zh) | 一种高耐磨高回弹复合橡胶密封圈 | |
CN203023479U (zh) | 一种机动车用密封垫片 | |
CN207648137U (zh) | 水轮机检修密封装置 | |
CN201103690Y (zh) | Y型液压油封 | |
CN212775545U (zh) | 一种折弯垫片 | |
CN214063975U (zh) | 提升阀填料室密封结构 | |
CN202252030U (zh) | 一种凹凸面圆弧过渡的硬密封蝶阀 | |
CN206347254U (zh) | 一种能咬合的哈夫节密封垫 | |
CN205580084U (zh) | 一种高补偿防老化冰箱门封胶套 | |
CN205173486U (zh) | 密封圈 | |
CN206145125U (zh) | 密封圈 | |
CN207261912U (zh) | 一种新型环保带拉环封堵气囊 | |
CN220268464U (zh) | 一种阀门阀杆防泄漏结构 | |
CN218377786U (zh) | 一种球阀阀座密封结构 | |
CN204004503U (zh) | 一种长输管线平板闸阀 | |
CN2689000Y (zh) | 软硬双重密封偏心半球阀 | |
CN206449293U (zh) | 一种阀杆密封结构 | |
CN218787314U (zh) | 一种组合型密封垫片 | |
CN213393655U (zh) | 一种新型软硬密封球阀 | |
CN203560489U (zh) | 双偏心硬密封球阀 | |
CN216009755U (zh) | 一种高性能衬氟闸阀 | |
CN213016681U (zh) | 一种空压机用的高效防漏石墨浮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