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9159U - 一种吊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吊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9159U
CN211949159U CN202020068148.XU CN202020068148U CN211949159U CN 211949159 U CN211949159 U CN 211949159U CN 202020068148 U CN202020068148 U CN 202020068148U CN 211949159 U CN211949159 U CN 211949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eam
ceiling
clamping groove
section ba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81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维
王超
黄云宇
韦可军
向海林
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ivot New Decorative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ivot New Decorative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ivot New Decorative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ivot New Decorative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681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9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9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9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吊顶,包括基架(100)、吊顶板(300)以及站板A(402)和站板B(401);其特征是:所述基架(100)为框架结构,由底架和竖架构成,竖架安装在底架上并垂直于底架,底架和竖架分别构成环形形状;所述吊顶板(300)嵌置于所述基架底架的底面将底架覆盖;所述站板A(402)安装于基架的竖架的内圈将竖架遮挡;所述站板B(401)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内圈将底架遮挡。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安装质量和效率较高,能够实现底面凹陷造型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吊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顶。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家装或精装房吊顶一般为石膏板吊顶,石膏板吊顶为现场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工人施工周期长,政府一直倡导装修要绿色环保、模块化安装等要求,石膏板吊顶已经不在适应时代的需求。金属吊顶板已经可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直接组装,可大大节约人工,实现模块化安装。金属板表面进行装饰的方式很多,有辊涂、喷涂、阳极氧化、覆膜、转印等。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求、产品结构特点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涂层方式。
铝塑板作为金属板的一种被广为使用,然而在室内的铝塑板吊顶施工中,在铝塑板吊顶面板粘贴后,一般采用方木料作为支撑来进行顶撑,不仅随意性很强且耗费大量木材,周转率较低,而且吊顶面板的平整度控制效果不佳,影响铝塑板吊顶的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吊顶形式,四周低中间高,可以便于安装风口,这种传统的吊顶方式结构也相对比较复杂,平整度较难控制。再者客户提出要求,需要对吊顶的铝塑板底面做出凹陷的一圈造型,普通的吊顶结构无法得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吊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吊顶,包括基架、吊顶板以及站板A和站板B;其特征是:
所述基架为框架结构,由底架和竖架构成,竖架安装在底架上并垂直于底架,底架和竖架分别构成环形形状;所述环形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其他的闭合的艺术性设计形状;所述吊顶板嵌置于所述基架底架的底面,将底架覆盖(吊顶处于安装状态时,向下的一面为底面),所述站板安装于基架的竖架的内圈(内圈是竖架构成的环形的内侧),将竖架遮挡;所述站板B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内圈,将底架遮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吊顶板通过连接型材嵌置于基架的底架的底面;所述连接型材固装在底架的底面,吊顶板嵌装在连接型材上。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连接型材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型材、第二型材以及第三型材;所述第一型材、第二型材、第三型材别固定于基架底架的底面的内圈边缘、中部和外圈边缘,形成内、中、外三个相互平行的安装圈;所述第一型材具有向下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型材具有向下的第二内卡槽和第二外卡槽,第二内卡槽和第二外卡槽相互贴靠在一起或者间隔设定的间距形成一条凹槽,所述第三型材具有向下的第三卡槽;
所述吊顶板分为内圈吊顶板和外圈吊顶板;所述内圈吊顶板卡接于第一型材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的第二内卡槽之间,外圈吊顶板卡接于第二型材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的第三卡槽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第二型材的凹槽中嵌置凹陷型材;所述凹陷型材的凹陷口为造型口,造型口的背面具有卡接口,卡接口卡接于第二型材的凹槽中,造型口的底部边缘略高于吊顶板的底面。
作为一种优选,内圈吊顶板包括若干内圈中段吊顶板和若干内圈转角吊顶板;各内圈中段吊顶板之间通过内圈转角吊顶板过渡,形成闭合环形面;外圈吊顶板包括若干外圈中段吊顶板以及若干外圈转角吊顶板,各外圈中段吊顶板之间通过外圈转角吊顶板过渡,形成闭合环形面;内圈中段吊顶板的两条折边分别嵌置于第一型材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中段吊顶板的两条折边分别嵌置于第二型材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的第三卡槽内;内圈转角吊顶板的内外折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第一型材的第一卡槽以及两个第二型材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转角吊顶板的内外翻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第二型材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的第三卡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内圈吊顶板包括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外圈吊顶板包括四块外圈直线吊顶板以及四块外圈方形吊顶板,所述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的端部形成四十五度的斜角,在内圈吊顶板的转角处四块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进行斜拼,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的两条折边分别嵌置于第一型材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直线吊顶板为直线矩形板,四块外圈直线吊顶板之间通过四块外圈方形吊顶板过渡,外圈直线吊顶板的两条折边分别嵌置于第二型材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的第三卡槽内,外圈方形吊顶板的内外折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第二型材的第二外卡槽以及两个第三型材的第三卡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基架包括四周的相同结构的基架组件,基架组件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钢梁、第二钢梁以及第三钢梁,所述第一钢梁位于上方且连接屋顶,所述第二钢梁和所述第三钢梁位于下方且高度一致,所述第三钢梁连接墙壁,所述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之间通过多根横向连接钢梁进行连接,每根横向连接钢梁与第一钢梁之间通过一根竖向连接钢梁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钢梁、第二钢梁、第三钢梁、横向连接钢梁以及竖向连接钢梁的截面均为方型结构,所述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上套装有多个三通连接件,每根横向连接钢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套装在第二钢梁和第三钢梁上的两个三通连接件上,所述第一钢梁上套装有多个三通连接件,每根横向连接钢梁的中部套装有一个三通连接件,每根竖向连接钢梁的上端与其上方的套装在第一钢梁上的三通连接件连接,每根竖向连接钢梁的下端与其下方的套装在横向连接钢梁上的三通连接件连接。第二钢梁、第三钢梁以及多根横向连接钢梁形成底架,第一钢梁以及多根竖向连接钢梁形成竖架。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三通连接件包括主通路方管以及支通路方管,主通路方管相互贯通,支通路方管从主通路方管的中部垂直伸出,支通路方管的内壁凸出设置有沿着支通路方管长度方向的锁紧筋,所述锁紧筋对称设置于支通路方管的一组对称布置的内壁上,锁紧筋从支通路方管的开口处延伸至支通路方管的最深处,锁紧筋靠近支通路方管的开口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从开口处向深处逐渐增加,锁紧筋靠近支通路方管的最深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钢梁的端部分别采用二通连接件连接竖向连接钢梁的上端,第二钢梁以及第三钢梁的端部分别采用二通连接件连接横向连接钢梁的内端和外端,所述二通连接件包括L型转角的二通方管,二通方管在转角处的两个对称面上凸出止口台阶,二通方管的内壁凸出设置有沿着二通方管长度方向的锁紧筋,所述锁紧筋对称设置于二通方管的一组对称布置的内壁上,锁紧筋从二通方管的开口处延伸至二通方管的最深处直至止口台阶处,锁紧筋靠近二通方管的开口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从开口处向深处逐渐增加,锁紧筋靠近二通方管的最深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站板包括站板B以及站板A,所述站板B的翻边嵌置于第一型材的第一卡槽内,且站板B将第二钢梁的内侧进行阻挡,所述站板A向上垂直固定于横向连接钢梁上,所述站板A的顶部的翻边与屋顶连接,且站板A紧靠竖向连接钢梁,并且站板A将第一钢梁以及竖向连接钢梁的内侧进行阻挡。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内圈转角吊顶板以及外圈转角吊顶板均为L型结构的铝单板,两者的区别仅仅是尺寸的不同,两者统称转角吊顶板,且转角吊顶板为阴角转角,所述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如下:
步骤一、制备金属板;
将金属板进行冲压,形成金属板主体以及翻边,翻边以及金属板主体包围的区域形成空腔,阴角位置需做成圆弧过渡,圆弧的半径至少为三毫米;铝板的翻边高度不大于三十毫米;
步骤二、金属板前处理;
步骤三、制备金属板垫板;
制备金属板垫板:按照金属板的空腔尺寸,裁剪合适的板材,将空腔填满,垫板高度需高于金属板的翻边的最低端十毫米以上;
步骤四、金属板喷胶处理;
步骤五、覆盖装饰膜;
覆盖装饰膜:在金属板表面覆盖装饰膜;
步骤六、吸塑成型;
通过加温预热、抽真空、正面加压、定型、保温过程,将装饰膜包裹在金属板表面,形成最终需要的产品;
步骤七、修边处理;
将边部多余的装饰膜进行修改,得到最终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相对简单,便于现场组装,且安装质量和效率较高;
2、吊顶板底面形成凹陷的造型,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安装质量和效率较高,能够实现底面凹陷造型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基架、连接型材、吊顶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去除内圈转角吊顶板和外圈转角吊顶板后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型材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凹陷型材示意图。
图7为内圈转角吊顶板示意图。
图8为外圈转角吊顶板示意图。
图9为基架示意图。
图10为三通连接件示意图。
图11为二通连接件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的仰视图。
其中:
基架100、第一钢梁101、第二钢梁102、第三钢梁103、横向连接钢梁104、竖向连接钢梁105、三通连接件106、二通连接件107
连接型材200、第一型材201、第二型材202、第三型材203、凹陷型材204、卡接口204.1、造型口204.2
吊顶板300、内圈中段吊顶板301、外圈中段吊顶板302、内圈转角吊顶板303、外圈转角吊顶板304、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外侧方形吊顶板306
站板400、站板B401、站板A4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吊顶,包括基架100、连接型材200、吊顶板300以及站板400;
所述基架100安装于室内屋顶,并且呈矩形结构安装,连接型材200 安装于基架100的底部,吊顶板300嵌置于连接型材200内,使得从下向上仰视只能看到吊顶板300,站板400安装于吊顶板300的内圈用于阻挡从下向上斜向视角时看到基架100。所述吊顶板300上设置有矩形布置的一圈凹槽,该凹槽形成客户所需要做出凹陷的一圈造型。
所述基架100包括四周的相同结构的基架组件,基架组件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钢梁101、第二钢梁102以及第三钢梁103,所述第一钢梁101位于上方且连接屋顶,所述第二钢梁102和所述第三钢梁103位于下方且高度一致,所述第三钢梁103连接墙壁,所述第二钢梁102和第三钢梁103 之间通过多根横向连接钢梁104进行连接,每根横向连接钢梁104与第一钢梁101之间通过一根竖向连接钢梁105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钢梁101、第二钢梁102、第三钢梁103、横向连接钢梁104以及竖向连接钢梁105的截面均为方型结构,所述第二钢梁102和第三钢梁103上套装有多个三通连接件106,每根横向连接钢梁10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套装在第二钢梁102 和第三钢梁103上的两个三通连接件106上,所述第一钢梁101上套装有多个三通连接件106,每根横向连接钢梁104的中部套装有一个三通连接件106,每根竖向连接钢梁105的上端与其上方的套装在第一钢梁101上的三通连接件106连接,每根竖向连接钢梁105的下端与其下方的套装在横向连接钢梁104上的三通连接件106连接。
所述三通连接件106包括主通路方管以及支通路方管,主通路方管相互贯通,支通路方管从主通路方管的中部垂直伸出,支通路方管的内壁凸出设置有沿着支通路方管长度方向的锁紧筋,所述锁紧筋对称设置于支通路方管的一组对称布置的内壁上,锁紧筋从支通路方管的开口处延伸至支通路方管的最深处,锁紧筋靠近支通路方管的开口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从开口处向深处逐渐增加,锁紧筋靠近支通路方管的最深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相等。采用三通连接件106进行连接时,由于锁紧筋的存在,使得连接后形成过盈配合方管不易脱出。
第一钢梁101的端部分别采用二通连接件107连接竖向连接钢梁105 的上端,第二钢梁102以及第三钢梁103的端部分别采用二通连接件107 连接横向连接钢梁104的内端和外端。
所述二通连接件107包括L型转角的二通方管,二通方管在转角处的两个对称面上凸出止口台阶,二通方管的内壁凸出设置有沿着二通方管长度方向的锁紧筋,所述锁紧筋对称设置于二通方管的一组对称布置的内壁上,锁紧筋从二通方管的开口处延伸至二通方管的最深处直至止口台阶处,锁紧筋靠近二通方管的开口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从开口处向深处逐渐增加,锁紧筋靠近二通方管的最深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相等。采用二通连接件107进行连接时,由于锁紧筋的存在,使得连接后形成过盈配合方管不易脱出。
所述连接型材200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型材201、第二型材202以及第三型材203,所述第一型材201平行固定于第二钢梁102上,所述第二型材202垂直固定于横向连接钢梁104上,所述第三型材203平行固定于第三钢梁103上,所述第一型材201具有一个向下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型材202具有向下的第二内卡槽和第二外卡槽,第二外卡槽相对于第二内卡槽更加靠近墙壁,第二内卡槽和第二外卡槽之间形成一条凹槽,所述第三型材203具有向下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型材202以及第三型材203的高度一致,第一型材201的高度高于第二型材202以及第三型材203的高度;
所述吊顶板300包括高度一致的内圈吊顶板和外圈吊顶板,其中内圈吊顶板卡接于第一型材201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内卡槽之间,外圈吊顶板卡接于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203的第三卡槽之间。
所述站板400包括站板B401以及站板A402,所述站板B401的翻边嵌置于第一型材201的第一卡槽内,且站板B401将第二钢梁102的内侧进行阻挡,所述站板A402向上垂直固定于横向连接钢梁104上,所述站板A402 的顶部的翻边与屋顶连接,且站板A402紧靠竖向连接钢梁105,并且站板 A402将第一钢梁101以及竖向连接钢梁105的内侧进行阻挡。
实施例1、
内圈吊顶板包括四块内圈中段吊顶板301和四块内圈转角吊顶板303,四块内圈中段吊顶板301之间通过四块内圈转角吊顶板303过渡,外圈吊顶板包括四块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以及四块外圈转角吊顶板304,四块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之间通过四块外圈转角吊顶板304过渡,所述内圈中段吊顶板301和外圈中段吊顶板302均为矩形板,所述内圈转角吊顶板303 和外圈转角吊顶板304均为L型转角板,内圈中段吊顶板301的两条翻边分别嵌置于第一型材201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中段吊顶板302的两条翻边分别嵌置于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203的第三卡槽内,内圈转角吊顶板303的内外翻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两个第一型材201的第一卡槽以及两个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中段吊顶板302的内外翻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两个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外卡槽以及两个第三型材203的第三卡槽内。
由于第二内卡槽和第二外卡槽之间形成一条凹槽,因此四块内圈中段吊顶板301和四块内圈转角吊顶板303分别与四块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以及四块外圈转角吊顶板304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形成客户所需要做出凹陷的造型;为了增强凹陷的造型的效果,在所述第二型材202的中部从下向上嵌置有凹陷型材204,凹陷型材204恰好位于凹陷的造型内,凹陷型材204具有向上的卡接口204.1以及向下的造型口204.2,卡接口204.1 卡接于第二型材202的中部,造型口204.2的底部边缘略高于吊顶板300 的底面。
所述内圈转角吊顶板303以及外圈转角吊顶板304均为L型结构的铝单板,两者的区别仅仅是尺寸的不同,两者统称转角吊顶板,且转角吊顶板为阴角转角。
由于金属板表面覆膜主要为平贴覆膜,在进行钣金加工,此类产品一般造型简单、转角多为阳角,不存在焊接打磨过程。因此对于造型复杂或存在阴角时,平贴覆膜就无法满足产品需求,需用另外一种工艺,实现产品覆膜。
所述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如下:
步骤一、制备金属板;
将金属板进行冲压,形成金属板主体以及翻边,翻边以及金属板主体包围的区域形成空腔,阴角位置需做成圆弧过渡,圆弧的半径至少为3mm;铝板的翻边高度不大于30mm。
步骤二、金属板前处理;
对金属板的表面打磨,清洗除油。
步骤三、制备金属板垫板;
制备金属板垫板:按照金属板的空腔尺寸,裁剪合适的板材,将空腔填满,垫板高度需高于金属板的翻边的最低端10mm以上。
步骤四、金属板喷胶处理;
金属板喷胶处理:在金属板需要覆膜的表面进行喷胶,晾干,表面进行打磨,使表面光滑。
步骤五、覆盖装饰膜;
覆盖装饰膜:在金属板表面覆盖装饰膜。
步骤六、吸塑成型;
通过加温预热、抽真空、正面加压、定型、保温过程,将装饰膜包裹在金属板表面,形成最终需要的产品。
步骤七、修边处理;
将边部多余的装饰膜进行修改,得到最终成品。
上述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制成的转角吊顶板的翻边能够保证翻边上的装饰膜能够贴合平整,具有较高的覆膜质量,否则具有转角的金属板在覆膜时不能保证金属板主体以及翻边各个面的装饰膜都能贴合平整。
实施例2、
内圈吊顶板包括四块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外圈吊顶板包括四块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以及四块外侧方形吊顶板306,所述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的端部形成四十五度的斜角,在内圈吊顶板的转角处四块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进行斜拼,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的两条翻边分别嵌置于第一型材201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为直线矩形板,四块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之间通过四块外侧方形吊顶板306过渡,外圈中段吊顶板302的两条翻边分别嵌置于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203的第三卡槽内,外侧方形吊顶板306 的内外翻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两个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外卡槽以及两个第三型材203的第三卡槽内。
由于第二内卡槽和第二外卡槽之间形成一条凹槽,因此四块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和四块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形成客户所需要做出凹陷的造型。在所述第二型材202的中部从下向上嵌置有凹陷型材204,凹陷型材204恰好位于凹陷的造型内,凹陷型材204具有向上的卡接口204.1以及向下的造型口204.2,卡接口204.1卡接于第二型材202的中部,造型口204.2的底部边缘略高于吊顶板300的底面。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吊顶,包括基架(100)、吊顶板(300)以及站板A(402)和站板B(401);其特征是:
所述基架(100)为框架结构,由底架和竖架构成,竖架安装在底架上并垂直于底架,底架和竖架分别构成环形形状;所述吊顶板(300)嵌置于所述基架底架的底面将底架覆盖;所述站板A(402)安装于基架的竖架的内圈将竖架遮挡;所述站板B(401)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内圈将底架遮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板(300)通过连接型材(200)嵌置于基架的底架的底面;所述连接型材固装在底架的底面,吊顶板嵌装在连接型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型材(200)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型材(201)、第二型材(202)以及第三型材(203);所述第一型材(201)、第二型材(202)、第三型材(203分别固定于基架底架的底面的内圈边缘、中部和外圈边缘,形成内、中、外三个相互平行的安装圈;所述第一型材(201)具有向下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型材(202)具有向下的第二内卡槽和第二外卡槽,第二内卡槽和第二外卡槽相互贴靠在一起或者间隔设定的间距形成一条凹槽,所述第三型材(203)具有向下的第三卡槽;
所述吊顶板分为内圈吊顶板和外圈吊顶板;所述内圈吊顶板卡接于第一型材(201)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内卡槽之间,外圈吊顶板卡接于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203)的第三卡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吊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型材(202)的凹槽中嵌置凹陷型材(204);所述凹陷型材(204)的凹陷口为造型口(204.2),造型口的背面具有卡接口,卡接口(204.1)卡接于第二型材(202)的凹槽中,造型口(204.2)的底部边缘高于吊顶板(300)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吊顶,其特征在于:内圈吊顶板包括若干内圈中段吊顶板(301)和若干内圈转角吊顶板(303);各内圈中段吊顶板(301)之间通过内圈转角吊顶板(303)过渡,形成闭合环形面;外圈吊顶板包括若干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以及若干外圈转角吊顶板(304),各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之间通过外圈转角吊顶板(304)过渡,形成闭合环形面;内圈中段吊顶板(301)的两条折边分别嵌置于第一型材(201)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中段吊顶板(302)的两条折边分别嵌置于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203)的第三卡槽内;内圈转角吊顶板(303)的内外折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第一型材(201)的第一卡槽以及两个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转角吊顶板(304)的内外翻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203)的第三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吊顶,其特征在于内圈吊顶板包括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外圈吊顶板包括四块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以及四块外圈方形吊顶板(306),所述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的端部形成四十五度的斜角,在内圈吊顶板的转角处四块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进行斜拼,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的两条折边分别嵌置于第一型材(201)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为直线矩形板,四块外圈中段吊顶板(302)之间通过四块外圈方形吊顶板(306)过渡,外圈中段吊顶板(302)的两条折边分别嵌置于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203)的第三卡槽内,外圈方形吊顶板(306)的内外折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第二型材(202)的第二外卡槽以及两个第三型材(203)的第三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00)包括四周的相同结构的基架组件,基架组件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钢梁(101)、第二钢梁(102)以及第三钢梁(103),所述第一钢梁(101)位于上方且连接屋顶,所述第二钢梁(102)和所述第三钢梁(103)位于下方且高度一致,所述第三钢梁(103)连接墙壁,所述第二钢梁(102)和第三钢梁(103)之间通过多根横向连接钢梁(104)进行连接,每根横向连接钢梁(104)与第一钢梁(101)之间通过一根竖向连接钢梁(105)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钢梁(101)、第二钢梁(102)、第三钢梁(103)、横向连接钢梁(104)以及竖向连接钢梁(105)的截面均为方型结构,所述第二钢梁(102)和第三钢梁(103)上套装有多个三通连接件(106),每根横向连接钢梁(10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套装在第二钢梁(102)和第三钢梁(103)上的两个三通连接件(106)上,所述第一钢梁(101)上套装有多个三通连接件(106),每根横向连接钢梁(104)的中部套装有一个三通连接件(106),每根竖向连接钢梁(105)的上端与其上方的套装在第一钢梁(101)上的三通连接件(106)连接,每根竖向连接钢梁(105)的下端与其下方的套装在横向连接钢梁(104)上的三通连接件(106)连接,第二钢梁(102)、第三钢梁(103)以及多根横向连接钢梁(104)形成底架,第一钢梁(101)以及多根竖向连接钢梁(105)形成竖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连接件(106)包括主通路方管以及支通路方管,主通路方管相互贯通,支通路方管从主通路方管的中部垂直伸出,支通路方管的内壁凸出设置有沿着支通路方管长度方向的锁紧筋,所述锁紧筋对称设置于支通路方管的一组对称布置的内壁上,锁紧筋从支通路方管的开口处延伸至支通路方管的最深处,锁紧筋靠近支通路方管的开口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从开口处向深处逐渐增加,锁紧筋靠近支通路方管的最深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吊顶,其特征在于第一钢梁(101)的端部分别采用二通连接件(107)连接竖向连接钢梁(105)的上端,第二钢梁(102)以及第三钢梁(103)的端部分别采用二通连接件(107)连接横向连接钢梁(104)的内端和外端,所述二通连接件(107)包括L型转角的二通方管,二通方管在转角处的两个对称面上凸出止口台阶,二通方管的内壁凸出设置有沿着二通方管长度方向的锁紧筋,所述锁紧筋对称设置于二通方管的一组对称布置的内壁上,锁紧筋从二通方管的开口处延伸至二通方管的最深处直至止口台阶处,锁紧筋靠近二通方管的开口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从开口处向深处逐渐增加,锁紧筋靠近二通方管的最深处的半段凸出的尺寸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站板(400)包括站板B(401)以及站板A(402),所述站板B(401)的翻边嵌置于第一型材(201)的第一卡槽内,且站板B(401)将第二钢梁(102)的内侧进行阻挡,所述站板A(402)向上垂直固定于横向连接钢梁(104)上,所述站板A(402)的顶部的翻边与屋顶连接,且站板A(402)紧靠竖向连接钢梁(105),并且站板A(402)将第一钢梁(101)以及竖向连接钢梁(105)的内侧进行阻挡。
CN202020068148.XU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吊顶 Active CN211949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8148.XU CN211949159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吊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8148.XU CN211949159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吊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9159U true CN211949159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81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8148.XU Active CN211949159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吊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9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8560B (zh) 一种多曲面异形组合幕墙体系施工方法
CN213837268U (zh) 一种墙体屋面一体化异曲铝板安装结构
CN110318487B (zh) 金属幕墙干挂密拼的方法
CN110080440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型混合幕墙
CN108915188B (zh) 一种浅浮雕装饰墙及浅浮雕金属板安装施工方法
CN111173187B (zh) 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
CN211949159U (zh) 一种吊顶
CN211949157U (zh) 一种吊顶基架
CN111101636A (zh) 一种吊顶
CN214617328U (zh) 一种铝蜂窝板拼接机构
CN204609243U (zh) 具有装饰照明功能的天花二级吊顶装饰条
CN211949160U (zh) 吊顶
CN111139965A (zh) 吊顶
CN211447443U (zh) 一种集成吊顶安装结构
CN211548254U (zh) 转角幕墙无立柱连接结构
CN220504385U (zh) 一种室内铝板墙面造型节点结构
CN211774871U (zh) 一种用于幕墙的表面涂层铝单板
CN210284136U (zh) 一种汽车背门塑料装饰板的分体式骨架结构
CN210507951U (zh) 干挂铝板幕墙结构
CN112443070A (zh) 一种成品吊顶跌级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09620419U (zh) 仿古金属瓦
CN214461679U (zh) 一种成品吊顶跌级安装结构
CN110394399A (zh) 一种厚板蒙皮类零件模具
CN214885174U (zh) 一种用于玻璃幕墙外的梯形铝盒子
CN213468320U (zh) 一种塑胶产品喷漆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