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7899U - 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7899U
CN211947899U CN202020387509.7U CN202020387509U CN211947899U CN 211947899 U CN211947899 U CN 211947899U CN 202020387509 U CN202020387509 U CN 202020387509U CN 211947899 U CN211947899 U CN 211947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ridge
thick bamboo
sect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875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席守力
孙长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3875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7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7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78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包括桥墩、竖向设置在桥墩上方的桥梁支柱、设置在桥墩和桥梁支柱之间的减震模块;所述减震模块包括设置在桥墩的上端与桥梁支柱的下端之间的固定筒、设置在固定筒的内部下端并用来对桥墩的上端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套、设置在固定筒的内部上端并用来对桥梁支柱的下端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套、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的底部之间的减震单元、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的底部之间的支撑单元;所述固定筒、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均为钢结构材料制成。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不仅能够起到桥墩与桥梁支柱之间的支撑固定作用,而且具备极好的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道路桥梁被人们修建了起来。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许多道路桥梁都不得不穿过一些容易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区域,故而,为了提高道路桥梁的牢固性、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通常需要在道路桥梁上设置减震装置。
公告号为CN 207193742 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减震的道路桥梁支座结构,包括桥墩和桥梁,所述桥墩的上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桥墩之间固定连接有螺钉,所述桥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外侧连接有保护罩,所述顶盖的下端设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的下端通过黏贴连接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导滑板,所述橡胶块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块可有效地限定橡胶块因震动而发生的位移,通过设置耐磨层有利于保护橡胶块避免因长时间磨损而毁坏,通过设置保护罩有利于保护支座结构防止风吹雨淋日晒对支座的腐蚀,通过设置螺钉便于将支座各结构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弹性块有利于增大对水平方向位移的能量吸收。然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的述底座与桥墩之间仅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桥墩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螺钉是很难与钢混混凝土结构固定连接的,故而,座与桥墩之间的连接是并不牢固的;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装置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便会受到压迫作用力,故而会发生形变,从而致使地震发生时,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不仅能够起到桥墩与桥梁支柱之间的支撑固定作用,而且具备极好的减震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包括桥墩、竖向设置在桥墩上方的桥梁支柱、设置在桥墩和桥梁支柱之间的减震模块;
所述减震模块包括设置在桥墩的上端与桥梁支柱的下端之间的固定筒、设置在固定筒的内部下端并用来对桥墩的上端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套、设置在固定筒的内部上端并用来对桥梁支柱的下端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套、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的底部之间的减震单元、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的底部之间的支撑单元;
所述固定筒、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均为钢结构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固定套与固定筒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与固定筒的内部上端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筒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多个导引滑槽,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与导引滑槽相适应的导引滑板。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套顶部的限位杆、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的底部之间并套设在限位杆外部的减震弹簧、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并位于减震弹簧外部的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长度与限位杆的长度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并位于限位筒侧端的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第二固定套的底部并用来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进行固定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卡接,所述连接筒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的连接处还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加固;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的长度不发生变化时,所述减震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固定筒侧端的安装箱、设置在安装箱中的微型控制器,所述微型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杆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箱中还设置有地震传感器和蓄电池。
进一步的,所述桥墩的上端还通过混凝土塑成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承接筒,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内侧壁与第一承接筒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与第一承接筒的连接处还通过第一内孔螺栓进行加固,所述第一固定套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内孔螺栓相适应的第一容纳槽孔;所述桥梁支柱的下端通过混凝土塑成的方式设置有第二承接筒,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内侧壁与第二承接筒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与第二承接筒的连接处还通过第二内孔螺栓进行加固,所述第二固定套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内孔螺栓相适应的第二容纳槽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筒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套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筒的下端还设置有用来对固定筒与第一固定套的连接处进行加固的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套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的顶部设置有衔接筒,所述限位杆的下端设置有与衔接筒相适应的衔接杆,所述衔接筒与衔接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筒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套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筒相适应的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下端内侧壁与限位筒的外侧壁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套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减震弹簧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其一,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直接采用承压弹簧、承压橡胶垫来进行减震,但由于承压弹簧、承压橡胶垫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就会承受来自桥梁支柱的作用力,时间久了,承压弹簧、承压橡胶垫就会发生难以恢复的形变,故而其减震承压能力也会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被严重压榨且难以恢复,当地震来临时,承压弹簧、承压橡胶垫所能提供的减震能力便会极其有限;
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的减震弹簧并不会在地震发生之前的日常过程中并不会直接发挥承压减震的作用,电动伸缩杆会进行支撑,进而代替减震弹簧承载来自于桥梁支柱的压迫作用力,当地震发生时,微型控制器才会控制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缩短一定的长度,使得减震弹簧开始满足发生弹性形变的条件,进而吸收地震发生时的地震能量,避免桥梁发生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地震结束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伸长一定的长度直至恢复原状,从而使得弹簧重新恢复原长,进而避免弹簧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使得弹簧保留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
其二,所述限位杆和导引筒用于对减震弹簧的向下收缩、向上恢复原长的运动起到导引的作用,避免减震弹簧在收缩变短、伸长的过程中向侧端发生偏移,此外,还能对减震弹簧的收缩变短的过程进行限制,避免弹簧的收缩量过大进而影响到整个道路桥梁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引滑槽、导引滑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筒、第一固定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桥墩;2、桥梁支柱;3、固定筒;4、第一固定套;5、第二固定套;6、导引滑槽;7、导引滑板;8、限位杆;9、减震弹簧;10、限位筒;11、电动伸缩杆;12、连接筒;13、微型控制器;14、地震传感器;15、蓄电池;16、出线孔;17、进线孔;18、第一承接筒;19、第一内孔螺栓;20、第一容纳槽孔;21、第二承接筒;22、第二内孔螺栓;23、第二容纳槽孔;24、衔接筒;25、衔接杆;26、限位筒;27、安装箱;28、第一凹槽;29、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如图1-3所示,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包括桥墩1、竖向设置在桥墩1上方的桥梁支柱2、设置在桥墩1和桥梁支柱2之间的减震模块;
所述减震模块包括设置在桥墩1的上端与桥梁支柱2的下端之间的固定筒3、设置在固定筒3的内部下端并用来对桥墩1的上端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套4、设置在固定筒3的内部上端并用来对桥梁支柱2的下端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套5、设置在第一固定套4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5的底部之间的减震单元、设置在第一固定套4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5的底部之间的支撑单元;
所述固定筒3、第一固定套4、第二固定套5均为钢结构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固定套4与固定筒3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5与固定筒3的内部上端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筒3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多个导引滑槽6,所述第二固定套5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与导引滑槽6相适应的导引滑板7。
所述减震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套4顶部的限位杆8、设置在第一固定套4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5的底部之间并套设在限位杆8外部的减震弹簧9、设置在第一固定套4的顶部并位于减震弹簧9外部的限位筒10,所述限位筒10的长度与限位杆8的长度相适应。
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套4的顶部并位于限位筒10侧端的电动伸缩杆11、设置在第二固定套5的底部并用来与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轴进行固定的连接筒12,所述连接筒12与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轴卡接,所述连接筒12与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轴的连接处还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加固;所述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轴的长度不发生变化时,所述减震弹簧9的长度为原长,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固定筒3侧端的安装箱27、设置在安装箱27中的微型控制器13,所述微型控制器13与电动伸缩杆11信号连接。
所述安装箱27中还设置有地震传感器14和蓄电池15。
所述安装箱27上设置有用于对安装箱27与固定筒3的连接处进行固定的螺栓。
所述电动伸缩杆11、微型控制器13、地震传感器14均能够通过蓄电池15获取电能,所述蓄电池15能够使得电动伸缩杆11、微型控制器13、地震传感器14在外接电源出现故障时仍能获得电能从而继续工作。
所述安装箱27的侧端还还设置有用于供蓄电池15与电动伸缩杆11之间的供电线缆通过的出线孔16,所述固定筒3的侧端还设置有用于供蓄电池15与电动伸缩杆11之间的供电线缆通过的进线孔17。
所述桥墩1的上端还通过混凝土塑成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承接筒18,所述第一固定套4的内侧壁与第一承接筒18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4与第一承接筒18的连接处还通过第一内孔螺栓19进行加固,所述第一固定套4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内孔螺栓19相适应的第一容纳槽孔20;所述桥梁支柱2的下端通过混凝土塑成的方式设置有第二承接筒21,所述第二固定套5的内侧壁与第二承接筒21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5与第二承接筒21的连接处还通过第二内孔螺栓22进行加固,所述第二固定套5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内孔螺栓22相适应的第二容纳槽孔23。
所述固定筒3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套4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筒3的下端还设置有用来对固定筒3与第一固定套4的连接处进行加固的螺栓。
所述限位杆8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套4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4的顶部设置有衔接筒24,所述限位杆8的下端设置有与衔接筒24相适应的衔接杆25,所述衔接筒24与衔接杆25螺纹连接。
所述限位筒10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套4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4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筒10相适应的限位筒26,所述限位筒26的下端内侧壁与限位筒26的外侧壁螺纹连接。
所述减震弹簧9的底部与第一固定套4的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减震弹簧9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5的底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固定套4的顶部设置有与减震弹簧9的底部相适应的第一凹槽28,所述减震弹簧9的底部与第一凹槽28的连接处焊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套5的底部设置有与减震弹簧9的顶部相适应的第二凹槽29,所述减震弹簧9的顶部与第二凹槽29的连接处焊接固定。
具体的,在地震发生之前的日常过程中,减震弹簧9并不会直接发挥承压减震的作用,因为此时的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轴会伸长一定的长度,从对桥梁支柱2进行支撑,进而代替减震弹簧9承载来自于桥梁支柱2的压迫作用力;当地震发生时,地震传感器14会监测到地震的发生并将地震波的强弱发送给微型控制器13,微型控制器13将接受到的地震波与预设的地震波阈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是否启用减震单元的决定;
若是地震传感器14监测到的地震波较弱,即,没有启动减震单元的必要时,微型控制器13则会令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轴继续保持原状;
若是地震传感器14监测到的地震波较强且达到了预设的地震波的阈值,则微型控制器13会控制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缩短一定的长度,使得减震弹簧9开始满足发生弹性形变的条件,进而吸收地震发生时的地震能量,避免桥梁发生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地震结束后,微型控制器13会重新向电动伸缩杆11发送指令,使得电动伸缩杆11的输出轴伸长一定的长度直至恢复原状,从而重新对桥梁支柱2进行承重,进而使得减震弹簧9重新恢复原长,进而避免减震弹簧9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使得减震弹簧9保留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竖向设置在桥墩上方的桥梁支柱、设置在桥墩和桥梁支柱之间的减震模块;
所述减震模块包括设置在桥墩的上端与桥梁支柱的下端之间的固定筒、设置在固定筒的内部下端并用来对桥墩的上端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套、设置在固定筒的内部上端并用来对桥梁支柱的下端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套、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的底部之间的减震单元、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的底部之间的支撑单元;
所述固定筒、第一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均为钢结构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固定套与固定筒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与固定筒的内部上端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筒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多个导引滑槽,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外侧壁设置有多个与导引滑槽相适应的导引滑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套顶部的限位杆、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与第二固定套的底部之间并套设在限位杆外部的减震弹簧、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并位于减震弹簧外部的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长度与限位杆的长度相适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固定套的顶部并位于限位筒侧端的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第二固定套的底部并用来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进行固定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卡接,所述连接筒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的连接处还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加固;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的长度不发生变化时,所述减震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固定筒侧端的安装箱、设置在安装箱中的微型控制器,所述微型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杆信号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中还设置有地震传感器和蓄电池。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的上端还通过混凝土塑成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承接筒,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内侧壁与第一承接筒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与第一承接筒的连接处还通过第一内孔螺栓进行加固,所述第一固定套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内孔螺栓相适应的第一容纳槽孔;所述桥梁支柱的下端通过混凝土塑成的方式设置有第二承接筒,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内侧壁与第二承接筒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与第二承接筒的连接处还通过第二内孔螺栓进行加固,所述第二固定套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内孔螺栓相适应的第二容纳槽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套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筒的下端还设置有用来对固定筒与第一固定套的连接处进行加固的螺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套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的顶部设置有衔接筒,所述限位杆的下端设置有与衔接筒相适应的衔接杆,所述衔接筒与衔接杆螺纹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的下端与第一固定套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筒相适应的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下端内侧壁与限位筒的外侧壁螺纹连接。
CN202020387509.7U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47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7509.7U CN211947899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7509.7U CN211947899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7899U true CN211947899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8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8750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47899U (zh) 2020-03-24 2020-03-24 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7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80051U (zh) 一种抗震型户外电缆分支箱
CN210797253U (zh) 一种基于桥梁安全性能的公路桥梁减震支座
CN108092606A (zh) 一种防震动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架
CN208461765U (zh) 一种光伏组件拼接结构
CN212270638U (zh) 一种桥梁结构的减震装置
CN211947899U (zh) 一种道路桥梁的减震装置
CN207442740U (zh) 一种防震动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架
CN214144165U (zh) 一种减震式钢结构节点构件
CN211571371U (zh)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搭板结构
CN209881695U (zh) 一种便于防风的光伏组件支架
CN202004409U (zh) 阻尼弹簧防振锤
CN214194159U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新型支撑架
CN213088601U (zh) 一种多级缓冲的电动车减震器
CN208136712U (zh) 一种支座减力装置
CN216891941U (zh) 桥梁用抗震装置
CN112503290A (zh) 一种抵抗多向地震作用的抗震支架
CN207047760U (zh) 一种多功能的公路桥墩防护装置
CN220746556U (zh) 一种桥梁防震缓冲装置
CN215634686U (zh) 一种减震拉杆及工程机械
CN216049741U (zh) 渣浆泵零部件尺寸检测装置
CN216669190U (zh) 一种然气泄漏高灵敏激光检测仪
CN20976652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
CN219908559U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减震缓冲支座
CN214301228U (zh) 一种桥梁建设用减震装置
CN215892256U (zh) 一种灯杆的减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