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40292U - 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40292U
CN211940292U CN202020694351.8U CN202020694351U CN211940292U CN 211940292 U CN211940292 U CN 211940292U CN 202020694351 U CN202020694351 U CN 202020694351U CN 211940292 U CN211940292 U CN 211940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riving assembly
driven
bamboo
drive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943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朝阳
祝思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Province Jianou City Chaoyang Bamboo H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Province Jianou City Chaoyang Bamboo H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Province Jianou City Chaoyang Bamboo H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Province Jianou City Chaoyang Bamboo Ha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943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40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40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40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结构包括机体、支脚、开关、电源线、驱动组件、下牵引组件、上牵引组件、导向装置、打磨装置、限位装置和切条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该机构的竹片入料时不够稳定的问题,通过加设上下限位部件以提高竹片入料稳定性的有益效果;为解决打磨时的硬性设置导致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通过采用柔性打磨以提高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为解决进行牵引的位置集中度不足,加设前后限位部件以提高牵引位置集中度的有益效果;并且为解决进行破开细条流畅度差的问题,通过采用集中流通方式以提高破开细条流畅度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竹片加工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
背景技术
竹片,竹筒经开片后形成的窄长片材;
竹条,就是竹筒开片后,经机械加工形成具有一定规格尺寸、横断面基本为矩形的长条状竹片;
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
而在制作竹条时,就需要用到竹片在拥有打磨与破开细条功能的机构进行处理,以便于后续进行编制竹编安全帽,但是现有技术新型的该机构的竹片入料时不够稳定,打磨时的硬性设置导致使用寿命不高,进行牵引的位置集中度不足,并且进行破开细条流畅度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加设上下限位部件以提高竹片入料稳定性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柔性打磨以提高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通过加设前后限位部件以提高牵引位置集中度的有益效果,并且通过采用集中流通方式以提高破开细条流畅度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包括机体、支脚、开关、电源线、驱动组件、下牵引组件、上牵引组件、导向装置、打磨装置、限位装置和切条装置,所述机体底端左右两部分别与支脚焊接,所述机体右端后上部与开关螺栓连接,所述开关底端设置有电源线,所述机体下部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顶端与下牵引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下牵引组件顶与上牵引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下牵引组件和上牵引组件均分别贯穿机体前后两部,并且下牵引组件和上牵引组件均与机体转动连接,所述下牵引组件和上牵引组件前部均设置于机体前端,所述机体前端由右至左固接有导向装置和打磨装置、限位装置和切条装置,并且下牵引组件和上牵引组件前部之间由右至左设置有导向装置和打磨装置、限位装置和切条装置;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座板、间槽、第一导向辊、侧板和第二导向辊,所述座板顶端左中部设置有间槽,所述间槽内壁设置有第一导向辊,并且第一导向辊前后两部均通过轴承与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辊设置有四组且其由左至右等距分布于间槽内壁,所述座板左顶端前后两部分布与侧板焊接,所述第二导向辊设置有四组且其由左至右等距分布于侧板内侧之间,并且第二导向辊前后两端通过轴承与侧板转动连接,所述机体右端与座板螺栓连接;
所述打磨装置包括转杆、曲杆、打磨头、弹性件和横板,所述转杆右端与曲杆固定连接,所述曲杆顶端与打磨头固定连接,所述曲杆外侧与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外侧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分别与机体上下两部螺栓连接,所述转杆固定嵌入机体前端,并且转杆通过轴承与机体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轨板、轨槽和第一立板,所述轨板顶端中段设置有轨槽,所述轨板底端中后部与第一立板焊接,所述第一立板后端与机体前端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切条装置包括框体、第二立板、通槽、第三导向辊和竖向切刀,所述框体底端中后部与第二立板焊接,所述框体左右两端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上下两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向辊,并且第三导向辊前后两部分别与框体转动连接,所述通槽内壁左部与竖向切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板后端与机体前端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板、驱动电机、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齿带,所述支撑板顶端中部与驱动电机螺栓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前端中部与第一辊筒固定插接,所述第二辊筒和第一辊筒对称分布于机体左右两部,并且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辊筒和第一辊筒分别设置于齿带内侧左右两部,并且第二辊筒通过齿带与第一辊筒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前端与机体后端右部焊接,所述齿带顶端与下牵引组件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牵引组件包括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第四主动组件、第五主动组件、第六主动组件和第七主动组件,所述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第四主动组件、第五主动组件、第六主动组件和第七主动组件由右至左分别与齿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第四主动组件、第五主动组件、第六主动组件和第七主动组件均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组件与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上方和第五主动组件与第六主动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打磨装置,所述第三主动组件与第四主动组件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第四主动组件与第五主动组件之间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切条装置和限位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牵引组件包括第一从动组件、第二从动组件、第三从动组件、第四从动组件、第五从动组件、联动带、第六从动组件和第七从动组件,所述第一从动组件、第二从动组件、第三从动组件、第五从动组件、第六从动组件和第七从动组件分别与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四主动组件、第五主动组件、第六主动组件和第七主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四从动组件与第五从动组件后端之间设置有联动带,并且第四从动组件通过联动带与第五从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组件、第二从动组件、第三从动组件、第四从动组件、第五从动组件、第六从动组件和第七从动组件均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组件与第二从动组件、第三从动组件与第四从动组件和第五从动组件与第六从动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打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第四主动组件、第五主动组件、第六主动组件、第七主动组件、第一从动组件、第二从动组件、第三从动组件、第四从动组件、第五从动组件、第六从动组件和第七从动组件的内外组成结构与大小均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动组件包括转动轴、齿轮和牵引轮,所述转动轴同时贯穿齿轮和牵引轮前后两端中部,并且牵引轮和齿轮分别与转动轴前后两部固定插接,所述转动轴贯穿机体前后两端,并且转动轴通过轴承与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牵引轮设置于机体前方,所述齿轮底端与齿带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座板、第一导向辊和牵引轮顶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线。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内壁由左至右呈逐渐扩张,并且通槽内壁顶底两端面均呈倾斜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该机构的竹片入料时不够稳定的问题,通过在机体右端设置导向装置,经过将竹片置于座板前端处,推动该竹片置于间槽处的第一导向辊顶端,并由侧板之间处的第二导向辊进行高度限制,达到了通过加设上下限位部件以提高竹片入料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2)、为解决打磨时的硬性设置导致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通过在机体前端设置打磨装置,经过竹片接触打磨头进行打磨处理,而当打磨位置凸起部较大时,在曲杆与横板之间设置的弹性件与转杆的旋转作用,使得打磨头具有弹性活动的效果,达到了通过采用柔性打磨以提高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
3)、为解决进行牵引的位置集中度不足,通过在机体前端设置限位装置,由第一立板进行安装固定,经过轨板顶端设置的轨槽进行竹片支撑导向,达到了加设前后限位部件以提高牵引位置集中度的有益效果。
4)、为解决进行破开细条流畅度差的问题,通过在机体前端设置切条装置,竹片经过框体处的通槽置入,并由第三导向辊进行位置牵引,而通槽内壁由左至右呈逐渐扩张,并且通槽内壁顶底两端面均呈倾斜状,进行集中输送至竖向切刀,达到了通过采用集中流通方式以提高破开细条流畅度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打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切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切条装置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体-1、支脚-2、开关-3、电源线-4、驱动组件-5、下牵引组件-6、上牵引组件-7、导向装置-8、打磨装置-9、限位装置-10、切条装置-11、转动轴-12、齿轮-13、牵引轮-14、支撑板-51、驱动电机-52、第一辊筒-53、第二辊筒-54、齿带-55、第一主动组件-61、第二主动组件-62、第三主动组件-63、第四主动组件-64、第五主动组件-65、第六主动组件-66、第七主动组件-67、第一从动组件-71、第二从动组件-72、第三从动组件-73、第四从动组件-74、第五从动组件-75、联动带-76、第六从动组件-77、第七从动组件-78、座板-81、间槽-82、第一导向辊-83、侧板-84、第二导向辊-85、转杆-91、曲杆-92、打磨头-93、弹性件-94、横板-95、轨板-101、轨槽-102、第一立板-103、框体-111、第二立板-112、通槽-113、第三导向辊-114、竖向切刀-11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与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包括机体1、支脚2、开关3、电源线4、驱动组件5、下牵引组件6、上牵引组件7、导向装置8、打磨装置9、限位装置10和切条装置11,所述机体1底端左右两部分别与支脚2焊接,所述机体1右端后上部与开关3螺栓连接,所述开关3底端设置有电源线4,所述机体1下部与驱动组件5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5顶端与下牵引组件6活动连接,所述下牵引组件6顶与上牵引组件7活动连接,所述下牵引组件6和上牵引组件7均分别贯穿机体1前后两部,并且下牵引组件6和上牵引组件7均与机体1转动连接,所述下牵引组件6和上牵引组件7前部均设置于机体1前端,所述机体1前端由右至左固接有导向装置8和打磨装置9、限位装置10和切条装置11,并且下牵引组件6和上牵引组件7前部之间由右至左设置有导向装置8和打磨装置9、限位装置10和切条装置11;
所述导向装置8包括座板81、间槽82、第一导向辊83、侧板84和第二导向辊85,所述座板81顶端左中部设置有间槽82,所述间槽82内壁设置有第一导向辊83,并且第一导向辊83前后两部均通过轴承与座板8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辊83设置有四组且其由左至右等距分布于间槽82内壁,所述座板81左顶端前后两部分布与侧板84焊接,所述第二导向辊85设置有四组且其由左至右等距分布于侧板84内侧之间,并且第二导向辊85前后两端通过轴承与侧板84转动连接,所述机体1右端与座板81螺栓连接;
所述打磨装置9包括转杆91、曲杆92、打磨头93、弹性件94和横板95,所述转杆91右端与曲杆92固定连接,所述曲杆92顶端与打磨头93固定连接,所述曲杆92外侧与弹性件94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94外侧与横板95固定连接,所述横板95分别与机体1上下两部螺栓连接,所述转杆91固定嵌入机体1前端,并且转杆91通过轴承与机体1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限位装置10包括轨板101、轨槽102和第一立板103,所述轨板101顶端中段设置有轨槽102,所述轨板101底端中后部与第一立板103焊接,所述第一立板103后端与机体1前端螺栓连接,根据上述加设前后限位部件以提高牵引位置集中度的有益效果。
其中,所述切条装置11包括框体111、第二立板112、通槽113、第三导向辊114和竖向切刀115,所述框体111底端中后部与第二立板112焊接,所述框体111左右两端设置有通槽113,所述通槽113内壁上下两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向辊114,并且第三导向辊114前后两部分别与框体111转动连接,所述通槽113内壁左部与竖向切刀1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板112后端与机体1前端螺栓连接,根据上述通过采用集中流通方式以提高破开细条流畅度的有益效果。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支撑板51、驱动电机52、第一辊筒53、第二辊筒54和齿带55,所述支撑板51顶端中部与驱动电机52螺栓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2前端中部与第一辊筒53固定插接,所述第二辊筒54和第一辊筒53对称分布于机体1左右两部,并且第一辊筒53和第二辊筒54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机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辊筒54和第一辊筒53分别设置于齿带55内侧左右两部,并且第二辊筒54通过齿带55与第一辊筒53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51前端与机体1后端右部焊接,所述齿带55顶端与下牵引组件6活动连接,提供动力。
其中,所述下牵引组件6包括第一主动组件61、第二主动组件62、第三主动组件63、第四主动组件64、第五主动组件65、第六主动组件66和第七主动组件67,所述第一主动组件61、第二主动组件62、第三主动组件63、第四主动组件64、第五主动组件65、第六主动组件66和第七主动组件67由右至左分别与齿带55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组件61、第二主动组件62、第三主动组件63、第四主动组件64、第五主动组件65、第六主动组件66和第七主动组件67均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组件61与第二主动组件62、第三主动组件63上方和第五主动组件65与第六主动组件66之间分别设置有打磨装置9,所述第三主动组件63与第四主动组件64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10,所述第四主动组件64与第五主动组件65之间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切条装置11和限位装置10,提供竹片下部移动的牵引效果。
其中,所述上牵引组件7包括第一从动组件71、第二从动组件72、第三从动组件73、第四从动组件74、第五从动组件75、联动带76、第六从动组件77和第七从动组件78,所述第一从动组件71、第二从动组件72、第三从动组件73、第五从动组件75、第六从动组件77和第七从动组件78分别与第一主动组件61、第二主动组件62、第四主动组件64、第五主动组件65、第六主动组件66和第七主动组件67活动连接,所述第四从动组件74与第五从动组件75后端之间设置有联动带76,并且第四从动组件74通过联动带76与第五从动组件7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组件71、第二从动组件72、第三从动组件73、第四从动组件74、第五从动组件75、第六从动组件77和第七从动组件78均与机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组件71与第二从动组件72、第三从动组件73与第四从动组件74和第五从动组件75与第六从动组件77之间分别设置有打磨装置9,提供竹片上部移动的牵引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主动组件61、第二主动组件62、第三主动组件63、第四主动组件64、第五主动组件65、第六主动组件66、第七主动组件67、第一从动组件71、第二从动组件72、第三从动组件73、第四从动组件74、第五从动组件75、第六从动组件77和第七从动组件78的内外组成结构与大小均相同,根据上述采用相同部件,以便于制造与应用。
其中,所述第一主动组件61包括转动轴12、齿轮13和牵引轮14,所述转动轴12同时贯穿齿轮13和牵引轮14前后两端中部,并且牵引轮14和齿轮13分别与转动轴12前后两部固定插接,所述转动轴12贯穿机体1前后两端,并且转动轴12通过轴承与机体1转动连接,所述牵引轮14设置于机体1前方,所述齿轮13底端与齿带55啮合。
其中,所述座板81、第一导向辊83和牵引轮14顶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线,根据上述合理设置位置,提高移动稳定性。
其中,所述通槽113内壁由左至右呈逐渐扩张,并且通槽113内壁顶底两端面均呈倾斜状,根据上述便于竹条置入,便于竖向切刀115稳定作业。
工作原理:首先,将该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并通过支脚2进行支撑稳固;
然后,经过电源线4接通外部电源;
接着,当进行竹片打磨与破开细条作业时,即点击开关3接通驱动组件5处的驱动电机52运转,使得驱动电机52前端中部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辊筒53逆时针旋转,在齿带55作用下带动第二辊筒54同步转动,而齿带55旋转即可带动下牵引组件6进行旋转运作,并同时带动上牵引组件7同步运作;
之后,通过在机体1右端设置的导向装置8,经过将竹片置于座板81前端处,推动该竹片置于间槽82处的第一导向辊83顶端,并由侧板84之间处的第二导向辊85进行高度限制,达到了通过加设上下限位部件以提高竹片入料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推动该竹片至第一主动组件61与第一从动组件71的牵引轮14之间处,进行牵引移动,此时,通过分别在第二主动组件62与第三主动组件63和第二从动组件72与第三从动组件73之间设置打磨装置9,经过竹片接触打磨头93进行打磨处理,而当打磨位置凸起部较大时,在曲杆92与横板95之间设置的弹性件94与转杆91的旋转作用,使得打磨头93具有弹性活动的效果,达到了通过采用柔性打磨以提高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对该竹片进行初步的上下位置打磨处理;
根据上述,由第三主动组件63与第四主动组件64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10,由第一立板103进行安装固定,经过轨板101顶端设置的轨槽102进行竹片支撑导向,达到了加设前后限位部件以提高牵引位置集中度的有益效果;
再牵引至第四主动组件64与第五主动组件65和第三从动组件73与第四从动组件74之间时,由限位装置10进行再次的支撑导向,并由打磨装置9对该竹片上端面进行再次的处理,紧接着由第四主动组件64与第五主动组件65之间的切条装置11,竹片经过框体111处的通槽113置入,并由第三导向辊114进行位置牵引,而通槽113内壁由左至右呈逐渐扩张,并且通槽113内壁顶底两端面均呈倾斜状,进行集中输送至竖向切刀115,达到了通过采用集中流通方式以提高破开细条流畅度的有益效果;
最后,根据上述,当竹片破开细条完成后,牵引至第五主动组件65与第六主动组件66和第五从动组件75与第六从动组件77之间时,再由打磨装置9对该破开的细条进行上下打磨处理,进而再由第六主动组件66与第七主动组件67和第六从动组件77与第七从动组件78进行牵引排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和关闭开关来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支脚、开关、电源线、驱动组件、下牵引组件、上牵引组件、导向装置、打磨装置、限位装置和切条装置,所述机体底端左右两部分别与支脚焊接,所述机体右端后上部与开关螺栓连接,所述开关底端设置有电源线,所述机体下部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顶端与下牵引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下牵引组件顶与上牵引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下牵引组件和上牵引组件均分别贯穿机体前后两部,并且下牵引组件和上牵引组件均与机体转动连接,所述下牵引组件和上牵引组件前部均设置于机体前端,所述机体前端由右至左固接有导向装置和打磨装置、限位装置和切条装置,并且下牵引组件和上牵引组件前部之间由右至左设置有导向装置和打磨装置、限位装置和切条装置;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座板、间槽、第一导向辊、侧板和第二导向辊,所述座板顶端左中部设置有间槽,所述间槽内壁设置有第一导向辊,并且第一导向辊前后两部均通过轴承与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辊设置有四组且其由左至右等距分布于间槽内壁,所述座板左顶端前后两部分布与侧板焊接,所述第二导向辊设置有四组且其由左至右等距分布于侧板内侧之间,并且第二导向辊前后两端通过轴承与侧板转动连接,所述机体右端与座板螺栓连接;
所述打磨装置包括转杆、曲杆、打磨头、弹性件和横板,所述转杆右端与曲杆固定连接,所述曲杆顶端与打磨头固定连接,所述曲杆外侧与弹性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外侧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板分别与机体上下两部螺栓连接,所述转杆固定嵌入机体前端,并且转杆通过轴承与机体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轨板、轨槽和第一立板,所述轨板顶端中段设置有轨槽,所述轨板底端中后部与第一立板焊接,所述第一立板后端与机体前端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条装置包括框体、第二立板、通槽、第三导向辊和竖向切刀,所述框体底端中后部与第二立板焊接,所述框体左右两端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上下两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向辊,并且第三导向辊前后两部分别与框体转动连接,所述通槽内壁左部与竖向切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板后端与机体前端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板、驱动电机、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齿带,所述支撑板顶端中部与驱动电机螺栓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前端中部与第一辊筒固定插接,所述第二辊筒和第一辊筒对称分布于机体左右两部,并且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分别与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辊筒和第一辊筒分别设置于齿带内侧左右两部,并且第二辊筒通过齿带与第一辊筒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前端与机体后端右部焊接,所述齿带顶端与下牵引组件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牵引组件包括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第四主动组件、第五主动组件、第六主动组件和第七主动组件,所述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第四主动组件、第五主动组件、第六主动组件和第七主动组件由右至左分别与齿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第四主动组件、第五主动组件、第六主动组件和第七主动组件均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组件与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上方和第五主动组件与第六主动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打磨装置,所述第三主动组件与第四主动组件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第四主动组件与第五主动组件之间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切条装置和限位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牵引组件包括第一从动组件、第二从动组件、第三从动组件、第四从动组件、第五从动组件、联动带、第六从动组件和第七从动组件,所述第一从动组件、第二从动组件、第三从动组件、第五从动组件、第六从动组件和第七从动组件分别与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四主动组件、第五主动组件、第六主动组件和第七主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四从动组件与第五从动组件后端之间设置有联动带,并且第四从动组件通过联动带与第五从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组件、第二从动组件、第三从动组件、第四从动组件、第五从动组件、第六从动组件和第七从动组件均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组件与第二从动组件、第三从动组件与第四从动组件和第五从动组件与第六从动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打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组件、第二主动组件、第三主动组件、第四主动组件、第五主动组件、第六主动组件、第七主动组件、第一从动组件、第二从动组件、第三从动组件、第四从动组件、第五从动组件、第六从动组件和第七从动组件的内外组成结构与大小均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组件包括转动轴、齿轮和牵引轮,所述转动轴同时贯穿齿轮和牵引轮前后两端中部,并且牵引轮和齿轮分别与转动轴前后两部固定插接,所述转动轴贯穿机体前后两端,并且转动轴通过轴承与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牵引轮设置于机体前方,所述齿轮底端与齿带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第一导向辊和牵引轮顶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线。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内壁由左至右呈逐渐扩张,并且通槽内壁顶底两端面均呈倾斜状。
CN202020694351.8U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 Active CN211940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4351.8U CN211940292U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94351.8U CN211940292U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40292U true CN211940292U (zh) 2020-11-17

Family

ID=73162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94351.8U Active CN211940292U (zh) 2020-04-29 2020-04-29 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40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61287U (zh) 一种硅胶松紧带生产用的剪裁装置
CN108890442B (zh) 一种锯条毛刺去除装置
CN111002192B (zh) 钢板自动去毛刺机
CN211940292U (zh) 一种竹编安全帽制造用竹片打磨机构
CN209816493U (zh) 纺织磨毛机装置
CN214244938U (zh) 一种正反双面精细十二辊立式磨毛机
CN203557470U (zh) 木工带锯床的锯带导向装置
CN214831228U (zh) 一种纺织品退卷磨毛连续生产装置
CN213163400U (zh) 板材开槽机
CN213732100U (zh) 一种皮带分切复卷结构
CN210307153U (zh) 一种珠宝加工用精度打磨器
CN213804539U (zh) 一种纺织品用裁剪装置
CN212247631U (zh) 一种横刀丝杆传动机构
CN211029291U (zh) 一种用于合成革生产的磨砂面打磨装置
CN210753951U (zh) 一种刷尘清洁机构
CN200974187Y (zh) 梳棉机刺辊包磨机
CN113071009A (zh) 一种石材切割机床
CN108044715A (zh) 一种砧板双边直线铣设备
CN206383245U (zh) 一种改进的海绵切割机
CN113026225A (zh) 一种双层毛毯复合处理设备
CN212682824U (zh) 用于钣金加工的可多角度调节激光切割机
CN210388754U (zh) 一种高效抛光机
CN214937567U (zh) 一种皮具产品加工的切割装置
CN220347961U (zh) 一种氨纶送丝并捻机
CN220697839U (zh) 一种冷轧机的导向进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