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9541U - 一种扣式电池壳和扣式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扣式电池壳和扣式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9541U
CN211929541U CN202020867987.8U CN202020867987U CN211929541U CN 211929541 U CN211929541 U CN 211929541U CN 202020867987 U CN202020867987 U CN 202020867987U CN 211929541 U CN211929541 U CN 211929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rod
electrode plate
casing
shell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679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朴
方双柱
李俊义
徐延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679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9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9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9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记载一种扣式电池壳和扣式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扣式电池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构成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导电棒,所述第一导电棒与第二壳体绝缘。本实用新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扣式电池的壳体空间,提高了电池的容量,而且不需要将叠芯的每层正负极先行焊接后再与壳体焊接,简化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焊接和电芯组装的工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扣式电池壳和扣式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扣式电池壳和扣式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扣式电芯的封装壳体大多只有钢壳和钢帽,在扣式电池的组装过程中,正负极的极耳分别与钢帽和钢壳焊接。现有叠片电池的壳体与电芯体的正负极连接端大都需要焊接相连:各叠片层的正极片的集流体焊接在一起之后再与壳体的正极端子焊接相连;同样,各叠片层的负极片的集流体焊接在一起之后再与壳体的负极面盖焊接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会占用壳体内的狭小空间,不利于电芯容量的提升,也不利于提高电芯组装的工艺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高电芯结构和壳体间的焊接效率,提高电芯容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式电池壳。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扣式电池。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扣式电池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扣合构成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导电棒,所述第一导电棒与第二壳体绝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导电棒,所述第二导电棒与第一壳体绝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内部设置有绝缘层Ⅰ,所述绝缘层Ⅰ阻隔第一导电棒与第二壳体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绝缘层Ⅱ,所述绝缘层Ⅱ阻隔第二导电棒(4)与第一壳体接触。
一种扣式电池,包括所述的扣式电池壳和置于所述扣式电池壳内部的叠片电芯,所述叠片电芯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上均相应设置有通孔Ⅰ,所述第一导电棒贯穿通孔Ⅰ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片固定设置在第一导电棒上,所述第一导电棒与第二电极片绝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上均相应设置有通孔Ⅱ,所述第二导电棒贯穿通孔Ⅱ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片固定设置在第二导电棒上,所述第二导电棒与第一电极片绝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片上通孔Ⅰ的边缘设置有绝缘层Ⅲ。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上通孔Ⅱ的边缘设置有绝缘层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棒的直径为隔膜上通孔Ⅰ直径的90%-10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棒的直径为隔膜上通孔Ⅱ直径的90%-10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壳体中的导电棒和裸电芯直接焊接在一起,然后壳体与裸电芯通过嵌合的方式完成扣式电池的组装,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扣式电池的壳体空间,提高了电池的容量,而且不需要将叠芯的每层正负极先行焊接后再与壳体焊接,简化了生产步骤,提高了焊接和电芯组装的工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一导电棒,4、第二导电棒,5、绝缘层Ⅰ,6、绝缘层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一种扣式电池壳,包括第一壳体1和适配于第一壳体1的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构成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绝缘胶圈,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盖合时不相接触,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导电棒3,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导电棒4,所述第一导电棒3与所述第二壳体2绝缘,所述第二导电棒4与所述第一壳体1绝缘。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棒3竖直焊接在第一壳体1的底端,所述第二导电棒4竖直焊接在第二壳体2的顶端,所述第一导电棒3和所述第二导电棒4的长度均小于第一壳体1的底端与第二壳体2的顶端之间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材质均为导电金属材质,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为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棒3和第二导电棒4的材质均为导电金属材质。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一种扣式电池,包括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扣式电池壳和置于所述扣式电池壳内部的锂离子叠片电芯,所述叠片电芯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上均相应设置有通孔Ⅰ,所述第一导电棒3贯穿通孔Ⅰ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片固定设置在第一导电棒3上,所述第一导电棒3与第二电极片绝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上均相应设置有通孔Ⅱ,所述第二导电棒4贯穿通孔Ⅱ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片固定设置在第二导电棒4上,所述第二导电棒4与第一电极片绝缘。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片上通孔Ⅰ的边缘设置有绝缘层Ⅲ,所述第一电极片上通孔Ⅱ的边缘设置有绝缘层Ⅳ。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棒3的直径为隔膜上通孔Ⅰ直径的90%-100%。所述第二导电棒4的直径为隔膜上通孔Ⅱ直径的90%-100%。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一种扣式电池壳,包括第一壳体1和适配于第一壳体1的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构成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绝缘胶圈,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盖合时不相接触,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导电棒3,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导电棒4,所述第一导电棒3与所述第二壳体2绝缘,所述第二导电棒4与所述第一壳体1绝缘。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棒3竖直固定在第一壳体1的底端,所述第二导电棒4竖直固定在第二壳体2的顶端;所述第二壳体2内部设置有绝缘层Ⅰ5,所述绝缘层Ⅰ5阻隔第一导电棒3与第二壳体2相接触,避免封装后的扣式电池短路;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设置有绝缘层Ⅱ6,所述绝缘层Ⅱ6阻隔第二导电棒4与第一壳体1接触,避免封装后的扣式电池短路。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Ⅰ5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的顶部,所述绝缘层Ⅱ6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材质均为导电金属材质,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均为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棒3和第二导电棒4的材质均为导电金属材质。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一种扣式电池,包括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的扣式电池壳和置于所述扣式电池壳内部的叠片电芯,所述叠片电芯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上均相应设置有通孔Ⅰ,所述第一导电棒3贯穿通孔Ⅰ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片固定设置在第一导电棒3上,所述第一导电棒3与第二电极片绝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上均相应设置有通孔Ⅱ,所述第二导电棒4贯穿通孔Ⅱ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片固定设置在第二导电棒4上,所述第二导电棒4与第一电极片绝缘。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极片上通孔Ⅰ的直径大于第一导电棒3的直径,所述第一电极片上通孔Ⅱ的直径大于第一导电棒4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棒3的直径为隔膜上通孔Ⅰ直径的90%-100%。所述第二导电棒4的直径为隔膜上通孔Ⅱ直径的90%-100%。
相对于现有的都需要转焊工艺的壳体来说,电芯装配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壳体后,可以有效减少转接焊在壳体内的占用空间,充分利用壳体内的有效空间,有利于在有限尺寸的扣式电池的基础上提高电池的容量;另外,采用本方案实施的的叠片电芯无需转接焊,可以有效提高工艺制程上的工艺效率,减少不良率。

Claims (10)

1.一种扣式电池壳,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扣合构成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连接有第一导电棒(3),所述第一导电棒(3)与第二壳体(2)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式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导电棒(4),所述第二导电棒(4)与第一壳体(1)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内部设置有绝缘层Ⅰ(5),所述绝缘层Ⅰ(5)阻隔第一导电棒(3)与第二壳体(2)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式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内部设置有绝缘层Ⅱ(6),所述绝缘层Ⅱ(6)阻隔第二导电棒(4)与第一壳体(1)接触。
5.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扣式电池壳和置于所述扣式电池壳内部的叠片电芯,所述叠片电芯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上均相应设置有通孔Ⅰ,所述第一导电棒(3)贯穿通孔Ⅰ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片固定设置在第一导电棒(3)上,所述第一导电棒(3)与第二电极片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隔膜上均相应设置有通孔Ⅱ,所述第二导电棒(4)贯穿通孔Ⅱ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片固定设置在第二导电棒(4)上,所述第二导电棒(4)与第一电极片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片上通孔Ⅰ的边缘设置有绝缘层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上通孔Ⅱ的边缘设置有绝缘层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棒(3)的直径为隔膜上通孔Ⅰ直径的90%-10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棒(4)的直径为隔膜上通孔Ⅱ直径的90%-100%。
CN202020867987.8U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扣式电池壳和扣式电池 Active CN211929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7987.8U CN211929541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扣式电池壳和扣式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67987.8U CN211929541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扣式电池壳和扣式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9541U true CN211929541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0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67987.8U Active CN211929541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扣式电池壳和扣式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9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13657A1 (en) High Capacity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with Metal Case
CN11253129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及极耳电连接方法
KR100919691B1 (ko) 도전성 시트층을 구비한 이차전지용 단위셀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CN213401445U (zh) 一种新型全极耳结构圆柱电池
US11139517B2 (en)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electrode terminal connection plate
CN113555602A (zh) 一种新型圆柱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06961931U (zh) 一种圆柱形电池结构
CN201478392U (zh) 具有集流盘的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
CN216311911U (zh) 一种全极耳大圆柱形电池结构件
CN215834573U (zh) 一种新型圆柱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池模组
CN103730623A (zh) 端面焊的圆柱型锂电池
CN210403778U (zh) 一种提升径向空间利用率的纽扣电池
CN205828568U (zh) 二次电池
CN218867252U (zh) 电池
CN108123179A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CN211929541U (zh) 一种扣式电池壳和扣式电池
CN114361661B (zh) 一种方壳电芯及电池模组
CN213401330U (zh) 一种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扣式电池
CN102447090B (zh) 组合电池
CN205609693U (zh) 电化学储能装置
CN212907874U (zh) 一种无极耳的电池
CN208539023U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114223077A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07591565B (zh) 二次电池
CN107369853B (zh) 电化学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