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91565B - 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91565B
CN107591565B CN201610528259.2A CN201610528259A CN107591565B CN 107591565 B CN107591565 B CN 107591565B CN 201610528259 A CN201610528259 A CN 201610528259A CN 107591565 B CN107591565 B CN 1075915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lead terminal
battery cell
tab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82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91565A (zh
Inventor
杨凯
张敏
秦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282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915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91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915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91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915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芯、壳体及引线端子。电芯包括极耳。壳体收容并密封电芯。引线端子具有:主体部,从壳体内沿长度方向延伸到壳体外;以及连接部,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与主体部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相连。其中,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的连接部沿厚度方向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引线端子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延伸。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由于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的连接部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延伸,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内的空间较小,减小壳体的体积,进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当今国际公认的理想化学能源,具有体积小、电容量大、电压高、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移动电话、手提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电动汽车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趋势,锂离子电池的这些优点刚好给其在日益扩大的电动汽车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高,开发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变得越发迫切。而能量密度的提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化学体系与结构。因此,软包电池被广泛运用于更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在现有技术中,参照图7,引线端子3与对应的极耳(图中为正极极耳14)的连接部分收容在壳体2内,但由于所述连接部分沿长度方向L延伸,为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所述连接部分在长度方向L上占用的空间大,造成所述连接部分在厚度方向T造成空间的浪费,导致壳体2的体积增大,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减小引线端子占用的体积,提高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芯、壳体及引线端子。电芯包括极耳。壳体收容并密封电芯。引线端子具有:主体部,从壳体内沿长度方向延伸到壳体外;以及连接部,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与主体部位于壳体内的一端相连。
其中,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的连接部沿厚度方向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引线端子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由于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的连接部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延伸,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内的空间较小,减小壳体的体积,进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电芯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芯 21第一壳体
11正极极片 211第一凹槽
111正极集流体 22第二壳体
112正极膜片 221第二凹槽
12负极极片 3引线端子
121负极集流体 31主体部
122负极膜片 32连接部
13隔离膜 H热封层
14正极极耳 S斜坡
15负极极耳 L长度方向
2壳体 T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电芯1、壳体2及引线端子3。电芯1包括极耳。壳体2收容并密封电芯1。引线端子3具有:主体部31,从壳体2内沿长度方向L延伸到壳体2外;以及连接部32,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32与主体部31位于壳体2内的一端相连。
其中,至少一个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沿厚度方向T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引线端子3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T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由于至少一个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T延伸,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2内的空间较小(由于现有技术中,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连接部分沿长度方向L延伸,为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所述连接部分在长度方向L上占用的空间大,而在本发明中,为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的连接部分沿厚度方向T延伸,所以在长度方向L上占用的空间小,而所述连接部分在厚度方向T上不会超过电芯1的厚度,因此不会增大所述连接部分在厚度方向T上占用的空间,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的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与对应极耳的的连接部分占用的壳体2内的空间较小),减小壳体2的体积,进而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电芯1包括:正极极片11,包括正极集流体111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11表面上的正极膜片112;负极极片12,包括负极集流体121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121表面上的负极膜片122;以及隔离膜13,将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隔开。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电芯1的极耳包括:正极极耳14,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且正极极耳14为一个或多个;负极极耳15,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固定电连接,且负极极耳15为一个或多个。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正极极耳14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正极极耳14可以由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模切而成;当电芯1的正极极片11为一张时,可以在正极集流体111模切出一个突部,该突部即可作为正极极耳14;当电芯1的正极极片11为多张时,可以在各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模切出一个对应的突部,所有的突部固定在一起即可作为正极极耳14。正极极耳14也可以为单独焊接到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上的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负极极耳15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负极极耳15可以由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模切而成;当电芯1的负极极片12为一张时,可以在负极集流体121模切出一个突部,该突部即可作为负极极耳15;当电芯1的负极极片12为多张时,可以在各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模切出一个对应的突部,所有的突部固定在一起即可作为负极极耳15。负极极耳15也可以为单独焊接到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上的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4,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的同一侧。当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的同一侧时,优选所有的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均沿厚度方向T延伸,且对应极耳与引线端子3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T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分别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相反的两侧。此时,与正极极耳14连接的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沿厚度方向T延伸;和/或,与负极极耳15连接的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均沿厚度方向T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边缘通过热压封合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完整的壳体2。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各引线端子3的主体部31至少夹持在壳体2中的部分的包裹有热封层H。当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边缘进行热压封合时,夹持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热封层H熔化并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粘接在一起(热封层H与后述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内层熔合粘接在一起)。热封层H还可以包裹引线端子3的主体部31的其它部分,即热封层H可以包裹主体部31延伸到壳体2外的部分以形成外露区,也可以包裹主体部31延伸到壳体2内的部分以形成内露区。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热压封合时,外露区和内露区能够防止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与主体部31发生短路(当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热压封合发生错位时,如果没有外露区和内露区,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内部的后述的金属箔会与主体部31发生短路)。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热封层H由聚丙烯制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壳体2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且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密封连接在一起。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第一壳体21具有收容电芯1的第一凹槽211,第二壳体22为平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第一凹槽211在与各引线端子3和对应极耳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斜坡S能够避免引线端子3在沿厚度方向T上下摆动时对第一壳体21造成的破坏。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第一壳体21具有第一凹槽211;第二壳体22具有与第一凹槽211相对的第二凹槽221。其中,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围成收容电芯1的空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电芯1收容在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分别固定收容电芯1的一部分,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降低了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强度的要求,能够实现电芯1的厚度最大化,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第一凹槽211在与各引线端子3和对应极耳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第二凹槽221在与各引线端子3和对应极耳的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斜坡S能够避免引线端子3在沿厚度方向T上下摆动时对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造成的破坏。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的第一凹槽211通过拉伸工艺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2的第二凹槽221通过拉伸工艺形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壳体2的中间层为金属箔,而内层和外层均为绝缘层。其中内层用于形成熔合密封,外层起到保护作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金属箔为铝箔或钢箔。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内层为聚丙烯。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外层为尼龙。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引线端子3的主体部31在厚度方向T上靠近电芯1的中部或边缘。参照图2和图3,当电芯1收容第一壳体21的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壳体22的第二凹槽221围成的空间时,由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连接的部分在厚度方向T上靠近电芯1的中部,所以此时引线端子3的主体部31优选在厚度方向T上靠近电芯1的中部,以便于主体部31的平直伸出。参照图5,当电芯1仅收容第一壳体21的第一凹槽211内时,由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连接的部分在厚度方向T上靠近电芯1的边缘,所以此时引线端子3的主体部31优选在厚度方向T上靠近电芯1的边缘,以便于主体部31的平直伸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电芯1为卷绕式电芯、叠片式电芯或卷加叠式电芯。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例中,对于叠片式电芯和卷加叠式电芯中的叠片部分,隔离膜13为多张且各张为单片式,或者隔离膜13为呈Z型的一张。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芯(1),包括极耳;
壳体(2),收容并密封电芯(1);以及
引线端子(3),具有:
主体部(31),从壳体(2)内沿长度方向(L)延伸到壳体(2)外;以及
连接部(32),与对应的极耳固定电连接,且连接部(32)与主体部(31)位于壳体(2)内的一端相连;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引线端子(3)的连接部(32)沿厚度方向(T)延伸,且对应极耳与沿厚度方向(T)延伸的引线端子(3)固定电连接的部分也沿厚度方向(T)延伸;
壳体(2)包括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且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密封连接在一起;
第一壳体(21)具有收容电芯(1)的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在与各引线端子(3)和对应极耳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
第二壳体(22)具有与第一凹槽(211)相对的第二凹槽(221),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21)围成收容电芯(1)的空间;第二凹槽(221)在与各引线端子(3)和对应极耳连接处相对的部分设有斜坡(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电芯(1)包括:
正极极片(11),包括正极集流体(111)和涂覆在正极集流体(111)表面上的正极膜片(112);
负极极片(12),包括负极集流体(121)和涂覆在负极集流体(121)表面上的负极膜片(122);以及
隔离膜(13),将正极极片(11)和负极极片(12)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电芯(1)的极耳包括:
正极极耳(14),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固定电连接,且正极极耳(14)为一个或多个;
负极极耳(15),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固定电连接,且负极极耳(15)为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正极极耳(14)与正极极片(11)的正极集流体(11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和/或
负极极耳(15)与负极极片(12)的负极集流体(121)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的同一侧;或
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分别位于电芯(1)沿长度方向(L)相反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各引线端子(3)的主体部(31)至少夹持在壳体(2)中的部分包裹有热封层(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壳体(2)的中间层为金属箔,而内层和外层均为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一体形成或分体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21)的第一凹槽(211)通过拉伸工艺形成;和/或
第二壳体(22)的第二凹槽(221)通过拉伸工艺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引线端子(3)的主体部(31)在厚度方向(T)上靠近电芯(1)的中部或者边缘。
CN201610528259.2A 2016-07-06 2016-07-06 二次电池 Active CN1075915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8259.2A CN107591565B (zh) 2016-07-06 2016-07-06 二次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8259.2A CN107591565B (zh) 2016-07-06 2016-07-06 二次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91565A CN107591565A (zh) 2018-01-16
CN107591565B true CN107591565B (zh) 2024-03-19

Family

ID=61046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8259.2A Active CN107591565B (zh) 2016-07-06 2016-07-06 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915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3241B (zh) * 2023-04-07 2023-06-2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41328A (ja) * 2003-02-07 2004-08-2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平板積層型電池及び平板積層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1478033A (zh) * 2008-01-04 2009-07-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压销和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
KR20090127398A (ko) * 2009-11-30 2009-12-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2011070918A (ja) * 2009-09-25 2011-04-07 Toshiba Corp 電池
CN103026533A (zh) * 2010-07-19 2013-04-03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互异的引线结构的二次电池
KR20130074792A (ko) * 2013-06-13 2013-07-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차등적 리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CN205828568U (zh) * 2016-07-06 2016-12-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41328A (ja) * 2003-02-07 2004-08-26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平板積層型電池及び平板積層型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1478033A (zh) * 2008-01-04 2009-07-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压销和使用该压销的二次电池
JP2011070918A (ja) * 2009-09-25 2011-04-07 Toshiba Corp 電池
KR20090127398A (ko) * 2009-11-30 2009-12-1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03026533A (zh) * 2010-07-19 2013-04-03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互异的引线结构的二次电池
KR20130074792A (ko) * 2013-06-13 2013-07-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차등적 리드 구조의 이차전지
CN205828568U (zh) * 2016-07-06 2016-12-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91565A (zh)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2836B1 (ko) 단차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CN102195025B (zh) 电极组件和使用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US20060008702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4885255A (zh) 设有切口部分的电池单体和包括该电池单体的电池组
JP2006019292A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130133639A (ko) 전극 조립체, 전지셀, 전극 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전지셀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114784A (ko) 이차 전지용 전지 케이스 및 파우치 형 이차 전지
KR20140102385A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셀
CN111952514B (zh) 一种电池
CN214384767U (zh) 一种安全型锂离子电池
CN110752401A (zh) 一种扣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25033A (zh) 包括防腐蚀保护层的电极引线和包括该电极引线的可再充电电池
KR20140094205A (ko) 이차 전지
KR101725901B1 (ko) 계단 구조의 전극조립체에 대응하는 형상으로 형성되어 있는 전지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WO2022133710A1 (zh)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CN205828568U (zh) 二次电池
CN210403778U (zh) 一种提升径向空间利用率的纽扣电池
KR102060679B1 (ko) 시트 구조의 전지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CN107591565B (zh) 二次电池
CN107591555B (zh) 二次电池
JP2010245221A (ja) キャパシ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キャパシタ装置
US20200203700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Including Plastic Member Applied to Electrode Tabs-Lead Coupling Portion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CN205609693U (zh) 电化学储能装置
KR20100005792A (ko) 이차전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0147927B2 (en) Secondary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