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7271U - 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7271U
CN211927271U CN202020429466.4U CN202020429466U CN211927271U CN 211927271 U CN211927271 U CN 211927271U CN 202020429466 U CN202020429466 U CN 202020429466U CN 211927271 U CN211927271 U CN 211927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cylinder
suspension assembly
loading device
flexible par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294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期江
何逸华
滕宪斌
尧治宇
张志斌
魏安
梁仲明
何煜旻
李伟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4294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7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7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7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摇摆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包括悬吊总装以及沿着悬吊总装外周侧间隔设置的多个升吊机构;所述悬吊总装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滑动轴承的槽孔结构,所述升吊机构包括柔性件、第一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所述柔性件的一端与第一伸缩缸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悬吊总装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的驱动端朝上并顶撑在柔性件的中间。本实用新型的纵横摇加载装置避免了现有的检测设备在检测时不能贴合真实工况的情况,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摇摆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电力推进是一种利用电机驱动螺旋转动的推进方式,电力推进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件是驱动电机,为了保证驱动电机主轴的稳定运行,目前驱动电机的主轴主要采用滑动轴承进行支撑。
由于船舶航运环境的复杂性,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会面临横纵摇摆的问题,这很容易造成船用轴承润滑油的泄露,从而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鉴于上述情况,船用滑动轴承相比于普通轴承具有更为严格的制造标准,船用滑动轴承在出场前也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性能检测,这其中即包括轴承的摇摆试验。
轴承的摇摆试验一方面需要将滑动轴承置于船舶航运环境下,另一方面还需要模拟船舶在横纵摇摆时滑动轴承所受到的加载力。而现有技术中用于测试滑动轴承的检测设备通常仅能够模拟加载力的情形,对于船舶悬浮摇摆的环境并不能够较好的模拟,这使得滑动轴承的检测不够贴合真实工况,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能令人信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船用轴承的检测设备不能够较好的模拟船舶悬浮摇摆的环境,使得滑动轴承的检测不够贴合真实工况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包括悬吊总装以及沿着悬吊总装外周侧间隔设置的多个升吊机构;所述悬吊总装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滑动轴承的槽孔结构,所述升吊机构包括柔性件、第一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所述柔性件的一端与第一伸缩缸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悬吊总装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的驱动端朝上并顶撑在柔性件的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件和悬吊总装之间或柔性件和第一伸缩缸之间还安装有缓冲件。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件和悬吊总装之间或柔性件和第一伸缩缸之间还安装有拉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缸的驱动端设置有供柔性件绕过的第一滑轮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缸的缸壁上设置有供柔性件绕过的第二滑轮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缸的缸壁上设置有导向板,所述第一滑轮组件与所述导向板导向滑动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总装和柔性件之间球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总装包括内衬和外壳,所述内衬和外壳均分体可拆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悬吊总装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的顶面上设置有与悬吊总装的底部外形相匹配的限位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第一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的底部均安装有底部座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纵横摇加载装置,检测时,首先将滑动轴承安装在悬吊总装内,然后通过调整各升吊机构中第一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的伸缩量即可实现对各柔性件拉力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悬吊总装所施加的加载力的调整,进而实现了对悬吊总装中滑动轴承加载力的模拟。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悬吊总装是通过各柔性件悬吊施加加载力的,这接近于船舶航运时的悬浮状态,从而避免了现有的检测设备在检测时不能贴合真实工况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横摇加载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吊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吊总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悬吊总装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悬吊总装,2-升吊机构,3-底部座架,4-第二伸缩缸,5-第一伸缩缸,6-缓冲件,7-拉力传感器,8-柔性件,9-第一滑轮组件,10-第二滑轮组件,11-导向板,12-槽孔结构,13-外壳,14-支撑台,15-内衬,16-滑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纵横摇加载装置包括悬吊总装以及沿着悬吊总装外周侧间隔设置的多个升吊机构2;所述悬吊总装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滑动轴承16的槽孔结构12,所述升吊机构2包括柔性件8、第一伸缩缸5和第二伸缩缸4,所述柔性件8的一端与第一伸缩缸5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悬吊总装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4的驱动端朝上并顶撑在柔性件8的中间。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升吊机构2有四个,四个升吊机构2分别设置在悬吊总装的四个方位,悬吊总装则位于四个升吊机构2的中心位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各升吊机构2均包括并行布置的第一伸缩缸5和第二伸缩缸4,第一伸缩缸5和第二伸缩缸4均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布置且驱动端均位于顶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缸5和第二伸缩缸4均为液压式伸缩缸,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伸缩缸5和第二伸缩缸4也可以为电动推杆、气缸等。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缸5的尺寸规格要小于第二伸缩缸4的尺寸规格,第二伸缩缸4位于悬吊总装1和第一伸缩缸5之间。本实施例中柔性件8为钢丝绳,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件8也可以为麻绳、链条、高强度碳纤维绳等。柔性件8的一端与第一伸缩缸5的驱动端连接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悬吊总装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伸缩缸4顶撑在柔性件8的中间位置,由于第二伸缩缸4的尺寸规格较大,柔性件8整体呈现出中间向上凸起、两端向下延伸的拱形形状。
由于柔性件8要拉动悬吊总装1移动,为了避免了悬吊总装1和柔性件8之间刚性拉拽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柔性件8和悬吊总装1之间安装有缓冲件6,本实施例中缓冲件6为拉簧。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件6也可以安装在柔性件8和第一伸缩缸5之间的位置处。
为了方便对各柔性件8所施加作用力的观测,本实施例中在缓冲件6和悬吊总装1之间还安装有拉力传感器7,拉力传感器7能够实时的监测柔性件8和悬吊总装1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及时的获知相应的拉力数据。在其他实施例中拉力传感器7也可以安装在柔性件8和第一伸缩缸5之间等其他位置处。
由于柔性件8要绕过第二伸缩缸4的顶部(驱动端),为了避免摩擦较大而容易磨损柔性件8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伸缩缸4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滑轮组件9。为了避免柔性件8容易从第一滑轮组件9上脱离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轮组件9包括三个滑轮,三个滑轮呈一字型排布,柔性件8则呈波浪型依次绕过对应的滑轮。
为了避免了柔性件8与第二伸缩缸4接触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伸缩缸4的缸壁上还安装有第二滑轮组件10。本实施例中第二滑轮组件10仅包括一个滑轮,该滑轮顶撑在第二伸缩缸4和柔性件8之间,从而避免了柔性件8与第二伸缩缸4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柔性件8的限位作用,本实施例中各滑轮均为凹轮,即各滑轮的外周面均设置有供柔性件8横向插入的环形凹槽。
由于第一滑轮组件9要随着第二伸缩缸4的伸缩产生上下移动,为了增强导向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伸缩缸4的缸壁上还安装有导向板11,导向板11也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导向板11有两个,两个导向板11对称设置在第二伸缩缸4的两侧,各导向板11内均设置有一个导向槽,第一滑轮组件9的对应两侧则均设置有插入对应导向槽的滑块凸起,滑块凸起可以在导向槽内导向滑行,通过滑块凸起和导向槽的限位作用增强了导向效果。
本实施例中悬吊总装1包括内衬15和外壳13,其中内衬15安装在外壳13的内侧。由于悬吊总装1内要安装滑动轴承16,为了方便滑动轴承16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内衬15和外壳13均为分体可拆设置。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悬吊总装1为圆球状,外壳13对应为圆球外壳13,内衬15也为圆球结构。本实施例中外壳13包括均为半球状的上下两部分,内衬15也包括均为半球状的上下两部分。外壳13的两部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内衬15的两部分之间也通过螺栓连接固。本实施例中内衬15能够在外壳13内进行转动,为了实现对转动方向的限制,本实施例中在内衬15的外周面设置有长条形凸起,外壳13的内壁上则对应设置有供长条形凸起横向插入的引导槽。
本实施例中内衬15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滑动轴承16及对应的轴的槽孔结构12。本实施例中槽孔结构12包括设置在内衬15内壁上的一圈环形凹槽,还包括同时贯穿内衬15和外壳13的圆形通孔。当安装滑动轴承16时,通过将滑动轴承16横向插入一半内衬15部分的环形凹槽内,然后将另一半内衬15扣合即可。滑动轴承16的对应轴也会对应扣合在圆形通孔内。
本实施例中各悬吊总装1和各拉力传感器7之间均通过球铰的方式连接,球铰包括球壳和圆球,本实施例中球壳的外形为圆柱状,球壳与拉力传感器7固定连接,圆球则与悬吊总装1的外壳13固定连接。
为了避免在非检测时柔性件8需要拉拽悬吊总装1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悬吊总装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台14,支撑台14的顶面上设置有与悬吊总装1的底部外形相匹配的限位凹槽。由于本实施例中悬吊总装1为圆球状,对应的,本实施例中限位凹槽也为曲面凹槽,具体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在支撑台14的底部还安装有支撑台座,在支撑台座的下方还安装有底部座架3。本实施例中在各升吊机构2的底部也安装有底部座架3,第一伸缩缸5和第二伸缩缸4均安装在同一底部座架3上,本实施例中底部座架3起到基础底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进行轴承摇摆试验检测时,首先将滑动轴承16及对应的轴安装在悬吊总装1的槽孔结构12内,然后通过调节各升吊机构2的第一伸缩缸5和第二伸缩缸4的伸缩量即可实现对应柔性件8所实现拉力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滑动轴承16加载力的调整,进而实现了横纵摇摆时滑动轴承16性能的模拟测试。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其通过调整各升吊机构2中第一伸缩缸5和第二伸缩缸4的伸缩量即可实现对各柔性件8拉力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悬吊总装1所施加的加载力的调整,进而实现了对悬吊总装1中滑动轴承16加载力的模拟。由于本实施例中悬吊总装1是通过各柔性件8悬吊施加加载力的,这接近于船舶航运时的悬浮状态,从而避免了现有的检测设备在检测时不能贴合真实工况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吊总装(1)以及沿着悬吊总装(1)外周侧间隔设置的多个升吊机构(2);所述悬吊总装(1)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滑动轴承(16)的槽孔结构(12),所述升吊机构(2)包括柔性件(8)、第一伸缩缸(5)和第二伸缩缸(4),所述柔性件(8)的一端与第一伸缩缸(5)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悬吊总装(1)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4)的驱动端朝上并顶撑在柔性件(8)的中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横摇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8)和悬吊总装(1)之间或柔性件和第一伸缩缸(5)之间还安装有缓冲件(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横摇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8)和悬吊总装(1)之间或柔性件和第一伸缩缸(5)之间还安装有拉力传感器(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横摇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缸(4)的驱动端设置有供柔性件(8)绕过的第一滑轮组件(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纵横摇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缸(4)的缸壁上设置有供柔性件(8)绕过的第二滑轮组件(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纵横摇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缸(4)的缸壁上设置有导向板(11),所述第一滑轮组件(9)与所述导向板(11)导向滑动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横摇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总装(1)和柔性件(8)之间球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横摇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总装(1)包括内衬(15)和外壳(13),所述内衬(15)和外壳(13)均分体可拆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横摇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总装(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台(14),所述支撑台(14)上的顶面上设置有与悬吊总装(1)的底部外形相匹配的限位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纵横摇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4)、第一伸缩缸(5)和第二伸缩缸(4)的底部均安装有底部座架(3)。
CN202020429466.4U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 Active CN211927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9466.4U CN211927271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29466.4U CN211927271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7271U true CN211927271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49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29466.4U Active CN211927271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72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9246B (zh) 卷扬起重机和海上船只
CN106741617B (zh) 支架结构及船只
KR102511234B1 (ko) 해상 리프팅 크레인
CN110382346A (zh) 深水升降系统以及方法
CN211927271U (zh) 一种纵横摇加载装置
RU2012157692A (ru) Компенс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лифт
BR112015013690B1 (pt) Sistema de compensação de balouço remoto e guindaste tendo um sistema de compensação de balouço
CN114261496A (zh) 一种智能船用柴油机姿态调整装置
CN111332407B (zh) 一种锚链提升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1698431B (zh) 船载海洋仪器竖井工作平台装置
CN215003884U (zh) 一种用于内河船舶称重传感装置
CN109025852B (zh) 机械式隔水管悬挂补偿装置
CN211954665U (zh) 一种空间加载悬臂式轴承实验台
CN115489666A (zh) 一种海洋船舶用导缆器结构
CN110255085A (zh) 斗提机尾轮配重装置
CN213653545U (zh) 一种基桩高应变检测装置
CN209853586U (zh) 一种抗风浪型船舶甲板吊机用自平衡装置
CN211769928U (zh) 浮吊减摆装置
CN111323231A (zh) 一种空间加载悬臂式轴承实验台
CN218231579U (zh) 图像采集装置的支架、起重臂位移监测装置及起重机
CN212769260U (zh) 一种弹簧张紧轮结构
CN219636761U (zh) 一种绳牵引式波浪补偿平台
CN219906804U (zh) 一种新型门座起重机
CN220188026U (zh) 汽车循环球转向器磨损试验加载总成
CN114754955A (zh) 一种振幅测量装置安全安装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