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20803U - 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20803U
CN211920803U CN201921848253.9U CN201921848253U CN211920803U CN 211920803 U CN211920803 U CN 211920803U CN 201921848253 U CN201921848253 U CN 201921848253U CN 211920803 U CN211920803 U CN 211920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d
hinged
power cylinder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82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发延
张浩疆
杨奕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82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20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20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20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框、连接板、升降架、升降驱动装置和升降平台;升降架具有支撑端和运动端,支撑端设置在固定框上,升降平台设置在运动端上,升降驱动装置驱动运动端升降;连接板数量为多片,每一片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设置在固定框底部,第二连接端绕第一连接端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具有便携性能好、适应性较强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修升降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输电线路电缆户外终端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电缆户外终端在高空作业平台上与架空输电线路连接,当电缆户外终端出现故障或试作业时,需要对电缆户外终端进行检修,由于电缆户外终端的端头比较高,而检修作业人员的身高较电缆户外终端的端头低很多,作业人员操作较为不便,只能通过椅子、梯子等辅助工具才能将架空线路引流线与电缆户外终端的端头连接板的螺栓紧固、拆除,以及进行其他检修作业和试验搭接试验线,由于在高空作业平台上,椅子、梯子等设备没有能牢固放置的位置,此种作业方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椅子、梯子等设备高度固定,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高度的电缆户外终端以及不同身高的工作人员,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该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具有良好的便携性能,具有便携性能好、适应性较强等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框、连接板、升降架、升降驱动装置和升降平台;
所述升降架具有支撑端和运动端,所述支撑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所述升降平台设置在所述运动端上,所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运动端升降;
所述连接板数量为多片,每一片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转动。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框底部设置有通孔;
所述连接板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板基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固定在所述固定框的通孔中。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框为基于方管制成的四边形结构,所述固定框具有关于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关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三方管和第四方管。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动力缸,所述固定框在所述第一方管上设置有动力缸座,所述动力缸设置在所述动力缸座上。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动力缸为手动动力缸。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架包括第一从动杆组和第一主动杆组;
所述第一从动杆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主动杆组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三方管朝向所述第四方管一侧,所述第一连杆始端铰接在第一方管上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朝向所述第四方管一侧,所述第二连杆始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末端上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杆末端铰接在所述升降平台底部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所述第三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四方管一侧,所述第三连杆的始端悬空,所述第三连杆中部基于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杆中部铰接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所述第四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杆朝向所述第四方管一侧,所述第四连杆的始端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杆末端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杆的中部基于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杆的末端抵触在所述升降平台底部;
所述动力缸包括动力缸本体和伸缩杆,所述动力缸本体底部铰接在所述动力缸座上,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杆上且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第三连杆的始端与第一连接轴之间。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架还包括第二从动杆组和第二主动杆组;
所述第二从动杆组关于所述动力缸与所述第一从动杆组镜像设置;
所述第二主动杆组关于所述动力缸与所述第一主动杆组镜像设置;
所述第二主动杆组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杆镜像设置的第七连杆,所述驱动杆铰接在所述第七连杆上。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架还包括第一同步轴;
所述第二主动杆组还包括与所述第四连杆镜像设置的第八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末端、第四连杆始端、第七连杆末端和第八连杆始端基于所述第一同步轴同轴连接。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架还包括第二同步轴;
所述第二从动杆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杆镜像设置的第五连杆和与所述第二连杆镜像设置的第六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末端、第二连杆始端、第五连杆末端和第六连杆始端基于所述第二同步轴同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可以通过连接板把固定框牢固地固定在检修平台横担角钢上,有效地防止该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晃动或滑动的风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将升降平台调到合适高度,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固定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用脚踏板控制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的局部放大结构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3719098000004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371909800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的立体组装图。
请参阅图1,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框1、连接板2、升降架3、升降驱动装置4和升降平台5;
固定框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框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固定框1为基于方管组成的框型结构,固定框1的底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四个通孔用于与连接板2相连;所述固定框1 的内侧板上设置有动力缸座,用于供升降驱动装置4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固定框1用于支撑升降架3、升降驱动装置4和升降平台 5,同时供连接板2连接,以便于检修升降平台基于连接板2在检修平台的横担角钢上固定,同时,固定框1在收纳时可对连接板2、升降架3、升降驱动装置4进行保护,便于收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1为基于方管制成的四边形结构,具体的,为了便于描述,进行如下限定:所述固定框1具有关于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方管411和第二方管412、关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三方管413和第四方管414。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只是用于标记方向,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需要进行方向的具体区分,因此,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具体指向不做限定。
连接板2:本实施例的连接板2数量为四片,所述连接板2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框1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端2绕所述第一连接端转动。可选的,所述连接板2的连接端具有第一通孔,基于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固定框2底部;所述连接板1的另一端具有第二通孔,基于所述第二通孔固定在在检修平台横担角钢上。具体的,所述连接板2可以根据检修平台横担角钢的位置自由转动来固定在所述角钢上,以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横担尺寸;所述连接板2的第二连接端可以绕所述第一连接端转动,并可以转动至所述固定框的底部,便于升降平台的收纳。
升降架3:本实施例的升降架具有支撑端和运动端,所述支撑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框1上,所述升降平台5设置在所述运动端上,所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4所述运动端作升降运动。
可选的,升降架包括第一连杆301、第二连杆302、第三连杆303、第四连杆304、第五连杆305、第六连杆306、第七连杆307和第八连杆308;
其中,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属于第一从动杆组,第三连杆303和第四连杆304属于第一主动杆组;第五连杆305和第六连杆 306属于第二从动杆组,第七连杆307和第八连杆308属于第二主动杆组。
具体设置中,第一从动杆组和第二从动杆组对称设置,第一主动杆组和第二主动杆组对称设置;第一从动杆组和第一主动杆组配合设置,第二从动杆组和第二主动杆组配合设置,以下以第一从动杆组和第一主动杆组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注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关各根连杆的铰接连接的描述,铰接的转轴始终沿第二方向布置,为了避免说明的繁琐,后续不逐一进行说明。
第一从动杆组包括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
所述第一连杆301设置在所述第三方管413朝向所述第四方管 414一侧,所述第一连杆301始端铰接在第一方管411上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连杆302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301朝向所述第四方管 414一侧,所述第二连杆302始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301末端上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杆302末端铰接在所述升降平台底部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具体的,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的长度小于第一方管411 和第二方管412之间距离,升降平台5在升降运动时,第一转轴始终位于升降平台5的正下方,当升降平台5降落至固定框1顶面上时,第一连杆301和第二连杆302完全处在固定框1的包围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图示第一连杆301与固定框1的铰接位置位于固定框 1的顶面上,具体实施中,第一连杆301的头部可嵌入至固定框1中,在升降平台降落至固定框1顶面上时,可实现固定框1对第一连杆 301和第二连杆302的完全收纳。
第一主动杆组包括第三连杆303和第四连杆304;
所述第三连杆303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302朝向所述第四方管 414一侧,所述第三连杆303的始端悬空,所述第三连杆303中部基于第一连接轴312与第一连杆301中部铰接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所述第四连杆304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杆303朝向所述第四方管 414一侧,所述第四连杆304的始端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杆303末端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杆304的中部基于第二连接轴313与所述第二连杆302的中部铰接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杆304的末端抵触在所述连接架底部。
具体的,第三连杆303和第四连杆304的长度小于第一方管411 和第二方管412之间的距离,升降平台5在升降运动时,第二转轴始终位于升降平台5的正下方,当升降平台5降落至固定框1顶面上时,第三连杆303和第四连杆304会完全处在固定框1的包围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图示第三连杆303的始端悬空,第三连杆303和第四连杆304在升降平台5降落至固定框1顶面上时,第三连杆303的头部可以嵌入至固定框1中,实现第三连杆303和第四连杆304的完全收纳。
第二从动杆组关于所述动力缸与所述第一从动杆组镜像设置,第二主动杆组关于所述动力缸与所述第一主动杆组镜像设置,所述第二从动杆组和第二主动杆组增加平衡性等等功能。
所述升降架还包括第一同步轴311;所述第二主动杆组还包括与所述第四连杆304镜像设置的第八连杆308,所述第三连杆303末端、第四连杆304始端、第七连杆307末端和第八连杆308始端基于所述第一同步轴311同轴连接;所述升降架还包括第二同步轴310;所述第二从动杆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杆301镜像设置的第五连杆305和与所述第二连杆302镜像设置的第六连杆306;所述第一连杆301末端、第二连杆302始端、第五连杆305末端和第六连杆306始端基于所述第二同步轴310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轴311和第二同步轴 310的设置,增加同步性能。
升降驱动装置4:本实施例的升降驱动装置4为动力缸401,所述固定框1在所述第一方管411上设置有动力缸座402,所述动力缸 401设置在所述动力缸座402上。
所述动力缸包括动力缸本体和伸缩杆,所述动力缸本体底部铰接在所述动力缸座上,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杆上且所述驱动杆首末两端分别铰接至第三连杆和第七连杆,其中,驱动杆与第三连杆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的始端与第一连接轴之间,驱动杆与第七连杆的铰接位置位于第七连杆的始端与第一连接轴之间。
具体的,动力缸的类型主要包括自动式动力缸和手动式动力缸,自动式动力缸可以为自动式气缸、自动式液压缸等动力缸;具体操作中,可通过气动或液压驱动的方式对自动式动力缸进行控制,如将气缸接入至空压机,通过手柄控制空压机与气缸之间的连接阀门实现对气缸的自动化控制。
升降平台5:本实施例的升降平台5包括平面板501和方型支柱 502;所述方型支柱5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方型支柱502分别固定在平面板501的底部,并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杆304和第五连杆305相连,用于支撑平面板501,并且受第四连杆304和第五连杆305的升降运动控制;所述平面板501设置在方型支柱502的上方,用于供检修人员站立在上面进行检修工作;所述升降平台5设置在所述运动端上,所述升降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运动端作升降运动,从而使得升降平台5作升降运动;所述升降平台5有效地为检修人员在检修工作时提供安全的环境,减少意外的发生。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用的动力缸为手动式动力缸,常见的手动式动力缸为手动式液压缸或手动式气缸。
在所述手动式动力缸为手动式气缸时,所述手动式气缸具有一动力柄403,通过控制动力柄403的往复摆动,可以使动力缸的伸缩杆逐渐伸出,由于手动式动力缸可脱离外部驱动元件的驱动,该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具有更为良好的便携性能,便于工作人员携带。
具体实施中,所述固定框1通过连接板2固定在检修平台横担角钢上,所述检修升降平台5通过升降驱动装置4的驱动来进行上升或下降的运动,所述升降平台5通过平面板501供检修人员站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的固定框基于连接板牢固地固定在检修平台横担角钢上,有效地防止了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的晃动或滑动,稳定性更佳;升降驱动装置可以使得检修升降平台调到合适高度,检修人员操作较为便利;选用手动式动力缸作为升降驱动装置,能够精简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的体积以及提高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的环境适应性,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升降架的结构设计,在收纳时可将所有连杆收纳至固定框中,精简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收纳时的体积,便携性能良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采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框、连接板、升降架、升降驱动装置和升降平台;
所述升降架具有支撑端和运动端,所述支撑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所述升降平台设置在所述运动端上,所述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运动端升降;
所述连接板数量为多片,每一片所述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底部,所述第二连接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底部设置有通孔;
所述连接板的连接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板基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固定在所述固定框的通孔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为基于方管制成的四边形结构,所述固定框具有关于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关于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三方管和第四方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为动力缸,所述固定框在所述第一方管上设置有动力缸座,所述动力缸设置在所述动力缸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缸为手动动力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包括第一从动杆组和第一主动杆组;
所述第一从动杆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第一主动杆组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三方管朝向所述第四方管一侧,所述第一连杆始端铰接在第一方管上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朝向所述第四方管一侧,所述第二连杆始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末端上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杆末端铰接在所述升降平台底部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所述第三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所述第四方管一侧,所述第三连杆的始端悬空,所述第三连杆中部基于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杆中部铰接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
所述第四连杆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杆朝向所述第四方管一侧,所述第四连杆的始端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杆末端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杆的中部基于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且铰接的转轴方向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四连杆的末端抵触在所述升降平台底部;
所述动力缸包括动力缸本体和伸缩杆,所述动力缸本体底部铰接在所述动力缸座上,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铰接在所述第三连杆上且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第三连杆的始端与第一连接轴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还包括第二从动杆组和第二主动杆组;
所述第二从动杆组关于所述动力缸与所述第一从动杆组镜像设置;
所述第二主动杆组关于所述动力缸与所述第一主动杆组镜像设置;
所述第二主动杆组包括与所述第三连杆镜像设置的第七连杆,所述驱动杆铰接在所述第七连杆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还包括第一同步轴;
所述第二主动杆组还包括与所述第四连杆镜像设置的第八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末端、第四连杆始端、第七连杆末端和第八连杆始端基于所述第一同步轴同轴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还包括第二同步轴;
所述第二从动杆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杆镜像设置的第五连杆和与所述第二连杆镜像设置的第六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末端、第二连杆始端、第五连杆末端和第六连杆始端基于所述第二同步轴同轴连接。
CN201921848253.9U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 Active CN211920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8253.9U CN211920803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8253.9U CN211920803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20803U true CN211920803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18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8253.9U Active CN211920803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20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9163B (zh) 双向剪叉升降的高空作业平台
CN101817479A (zh) 用于在自走式起重机的主悬臂上添装和拆卸附加装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86588B (zh) 供电线路柱上设备带电安装起吊装置
CN111910658B (zh) 一种边坡作业平台
CN108657969A (zh) 一种顶柱式吊装机
CN211920803U (zh) 一种便携式检修升降平台
KR101559766B1 (ko) 붐대 회전 장치와 그를 적용한 고소작업 시스템 및 고소 작업차
GB2397055A (en) Material handling hoist for aerial lift
CN206088957U (zh) 一种剪叉式升降装置
CN108412441A (zh) 一种导正装置
CN102219172B (zh) 剪叉式升降装置的检修安全支撑装置
CN208361748U (zh) 一种顶柱式吊装机
WO2016118714A1 (en) Wellhead-mounted hydraulic workover unit
CN102219165B (zh) 检修安全支撑的高空作业平台剪叉式升降装置
CN213231276U (zh) 一种钢栈桥拼接用吊装装置
CN205500619U (zh) 一种汽修用便携式起重推车
US11401676B2 (en) Drilling machine, assembly procedure, and kit for a drilling machine
CN204633186U (zh) 一种换流站换流变压器稳定转向装置
CN114147756A (zh) 一种用于装配大吨位预制结构块的抓手及机械臂
CN212614571U (zh) 柔性导向装置及井架
CN202745064U (zh) 复合桅杆液压步履桩架
CN211255061U (zh) 一种扩大作业范围的两节伸缩吊臂
CN215450438U (zh) 应用于高速公路的气象监测设备
CN217999483U (zh) 一种有线水平定向钻设备
CN211230220U (zh) 一种万向回转装置及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