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8607U - 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8607U
CN211918607U CN202020572008.6U CN202020572008U CN211918607U CN 211918607 U CN211918607 U CN 211918607U CN 202020572008 U CN202020572008 U CN 202020572008U CN 211918607 U CN211918607 U CN 211918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radar
early warning
crumple
warning rad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20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浩
罗芬
郑颢
孙丽
江汉林
舒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20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8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8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8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部、溃缩部和连接部;安装部连接于溃缩部的前端,并用于安装前碰预警雷达;连接部连接于溃缩部的后端,并用于连接于防撞梁上;溃缩部上设有溃缩结构;溃缩结构用于在前碰预警雷达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时,发生压溃变形,以使安装部发生朝向连接部的位移。通过在安装部和连接部设置溃缩部,形成压溃吸能的结构,当行人和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导致行人腿部撞击到前碰预警雷达时,溃缩部发生压溃变形,吸收腿部受到的汽车冲击能量,极大地降低了行人腿部的损伤程度,使得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具有良好的行人腿部碰撞保护性能,提升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及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中,城镇道路工况日趋复杂,汽车交通事故频发。在人与汽车的碰撞事故中,容易造成人员腿部伤残,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对车外行人腿部碰撞保护是当前中国汽车安全工作的重点优先方向之一。
近年来汽车主动安全、无人驾驶等技术突飞猛进,市场销售汽车的主动安全配置不断增多,前碰预警雷达便是其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主动安全设备,其可用于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自适应巡航系统(ACC)、盲点检测(BSD)、前防追尾预警(FCW)、车道改变辅助(LCA)等主动安全功能,极大地提升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前碰预警雷达的安装结构一般布置于防撞梁下方,前保险杠后方,此区域属于行人碰撞区域,因此有必要对前碰预警雷达的安装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当行人腿部撞击到前碰预警雷达时,其安装支架不至于对行人腿部造成重大损伤,使其具有良好的行人腿部碰撞保护性能,提升整车碰撞安全性能。
现有汽车的前碰预警雷达的安装结构,通常为钢制结构,且其设计往往刚度较大,在汽车和行人碰撞事故中,当行人腿部撞击到前碰预警雷达时,导致腿部受到的汽车冲击能量过大,造成行人腿部损伤,对行人的保护性能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对行人的保护性能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部、溃缩部和连接部;
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溃缩部的前端,并用于安装前碰预警雷达;
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溃缩部的后端,并用于连接于防撞梁上;
所述溃缩部上设有溃缩结构;所述溃缩结构用于在所述前碰预警雷达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时,发生压溃变形,以使所述安装部发生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位移。
可选地,所述溃缩结构包括从前往后弯曲延伸的弯曲段。
可选地,所述弯曲段包括第一溃缩段和第二溃缩段;
所述第一溃缩段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溃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溃缩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溃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溃缩段和所述第二溃缩段组合成一“V”形结构,并且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在左右方向上。
可选地,所述溃缩结构还包括溃缩孔,所述溃缩孔设于所述弯曲段的拐角处。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定位销和连接孔;所述定位销用于将所述连接部定位于所述防撞梁上;所述连接孔用于穿设紧固件以将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防撞梁上;
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减重孔。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前碰预警雷达的雷达安装件;
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安装有一个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抱紧孔;
所述雷达安装件上设有与所述抱紧孔一一对应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插接于相应的所述抱紧孔,且所述抱紧孔的孔壁能对所述安装柱施加径向力。
可选地,所述基座的至少靠近所述雷达安装件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孔;
所述抱紧孔的孔壁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槽,所述通槽将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雷达安装件的一端分隔成开环结构;
所述安装柱插接于所述抱紧孔时,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雷达安装件的一端能对所述安装柱施加径向力;
所述抱紧孔为盲孔,并且所述抱紧孔的远离所述雷达安装件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失效槽。
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安装柱与所述雷达安装件螺纹连接,并且至少与所述雷达安装件螺纹连接的所述安装柱能相对于所述抱紧孔转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防撞梁、前碰预警雷达和如上所述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所述防撞梁安装于车身上,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防撞梁上,所述前碰预警雷达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
可选地,所述前碰预警雷达包括雷达本体和多个安装耳,所述安装耳设于所述雷达本体的相对两侧壁上;
所述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的雷达安装件;
所述雷达安装件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耳一一对应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设有用于卡接相应的所述安装耳的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限位座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将所述限位槽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安装耳的整体或局部能通过所述开口滑进对应的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能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限位所述安装耳;
所述雷达安装件上还设有弹性限位部,至少一个所述限位座之外对应有所述弹性限位部,且所述弹性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座的开口侧之外,并与所述开口相对,在所述安装耳的整体或局部滑进对应的所述限位槽的过程中所述弹性限位部受压变形,所述安装耳的整体或局部滑进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后所述弹性限位部能恢复形变并与所述限位槽在左右方向上的槽壁配合以限制相应的所述安装耳滑出对应的所述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安装部和连接部之间设置溃缩部,形成压溃吸能的结构,当行人和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导致行人的腿部撞击到前碰预警雷达时,安装部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使得溃缩部发生压溃变形,以吸收腿部受到的汽车冲击能量,从而防止行人小腿胫骨发生骨折,极大地降低了行人腿部的损伤程度,使得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具有良好的行人腿部碰撞保护性能,提升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是图1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安装于防撞梁上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是图1中的支架本体安装有基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支架本体安装有基座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雷达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雷达安装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前碰预警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前碰预警雷达安装在雷达安装件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支架本体;11、安装部;111、减重孔;12、溃缩部;121、第一溃缩段;122、第二溃缩段;123、溃缩孔;13、连接部;131、定位销;132、连接孔;
2、前碰预警雷达;21、雷达本体;22、安装耳;22a、第一安装耳;22b、第二安装耳;22c、第三安装耳;22d、第四安装耳;
3、防撞梁;
4、雷达安装件;41、安装柱;41a、第一安装柱;41b、第二安装柱;41c、第三安装柱;42、限位座;42a、第一限位座;42b、第二限位座;42c、第三限位座;42d、第四限位座;421、限位槽;422、开口;43、弹性限位部;43a、第一弹性限位部;43b、第二弹性限位部;
5、基座;51、抱紧孔;511、通槽;512、失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包括支架本体1,支架本体1包括安装部11、溃缩部12和连接部13;安装部11连接于溃缩部12的前端,并用于安装前碰预警雷达2;
连接部13连接于溃缩部12的后端,并用于连接于防撞梁3上;
溃缩部12上设有溃缩结构;溃缩结构用于在前碰预警雷达2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时,发生压溃变形,以使安装部11发生朝向连接部13的位移。
其中,为了保证前碰预警雷达2的安装强度,支架本体1采用冷轧钢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是以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安装后作为参考的方向,并且与汽车车身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安装部11和连接部13之间设置溃缩部12,形成压溃吸能的结构,当行人和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导致行人的腿部撞击到前碰预警雷达2时,安装部11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使得溃缩部12发生压溃变形,以吸收腿部受到的汽车冲击能量,从而防止行人小腿胫骨发生骨折,极大地降低了行人腿部的损伤程度,使得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具有良好的行人腿部碰撞保护性能,提升整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溃缩结构包括从前往后弯曲延伸的弯曲段。当安装部11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弯曲段能发生压溃变形,以吸收腿部受到的汽车冲击能量,降低了行人腿部的损伤程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弯曲段包括第一溃缩段121和第二溃缩段122;
第一溃缩段121的一端与安装部11连接,第一溃缩段121的另一端与第二溃缩段122的一端连接,第二溃缩段122的另一端与连接部13连接;
第一溃缩段121和第二溃缩段122组合成一“V”形结构,并且“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在左右方向上,以方便溃缩部12的溃缩吸能。当安装部11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时,V”形结构的溃缩部12被压缩变形,从而达到溃缩吸能的目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溃缩结构还包括溃缩孔123,溃缩孔123设于弯曲段的拐角处。通过将溃缩孔123设于弯曲段的拐角处,更有利于溃缩部12在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时发生压溃变形。
具体地,溃缩孔123的一端位于第一溃缩段121上,另一端位于第二溃缩段122上。通过设置溃缩孔123,有利于溃缩部12发生溃缩变形,以更好的提升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溃缩结构可以单独设置为溃缩孔(即不用将溃缩结构设计成弯曲结构),通过设置溃缩孔,有利于溃缩部发生溃缩变形,以提升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溃缩部12设为两个;两溃缩部12分别连接于安装部11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
连接部13设为两个,连接部13与溃缩部12一一对应连接,使得支架本体1安装在防撞梁3上时更加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部13上设有定位销131和连接孔132;定位销131用于将连接部13定位于防撞梁3上;连接孔132用于穿设紧固件(未示出)以将连接部13连接于防撞梁3上;当要将支架本体1安装在防撞梁3上时,先将定位销131插入防撞梁3上的销孔(未示出),再通过紧固件将支架本体1锁紧在防撞梁3上,通过设置定位销131可以提高支架本体1的安装精度,并且使得安装更加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部11上设有减重孔111,能减轻支架本体1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设计。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还包括用于安装前碰预警雷达2的雷达安装件4;
安装部11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未示出),每个安装孔安装有一个基座5,基座5上设有抱紧孔51;
雷达安装件4上设有与抱紧孔51一一对应的安装柱41,安装柱41插接于相应的抱紧孔51,且抱紧孔51的孔壁能对安装柱41施加径向力。通过设置基座5和安装柱41,可以方便地将雷达安装件4固定于安装部11上。
其中,前碰预警雷达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于雷达安装件4上,以使前碰预警雷达2间接地安装于支架本体1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基座5的至少靠近雷达安装件4的一端延伸出安装部11上的安装孔;
抱紧孔51的孔壁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槽511,通槽511将基座5的靠近雷达安装件4的一端分隔成开环结构;
安装柱41插接于抱紧孔51时,基座5的靠近雷达安装件4的一端能对安装柱41施加径向力;应注意的是,基座5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安装柱41在插入抱紧孔51时,由于通槽511将基座5的靠近雷达安装件4的一端分隔成开环结构,使得安装柱41在插入抱紧孔51的过程中,基座5的靠近雷达安装件4的一端能被撑开,从而使得基座5的靠近雷达安装件4的一端有恢复弹性形变的趋势,从而对安装柱41施加径向力,以将安装柱41进行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抱紧孔51为盲孔,并且抱紧孔51的远离雷达安装件4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失效槽512。通过设置失效槽512,当汽车车速过高,冲击能量过大时,基座5可发生断裂破坏,从而雷达安装件4可继续后移,增大了吸能空间,降低雷达安装件4对行人腿部的撞击力,减小行人腿部的损伤;并且失效槽512与溃缩部12一起构成多级压溃结构,当行人的腿部撞击到前碰预警雷达2时,安装部11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使得溃缩部12发生压溃变形,以吸收腿部受到的汽车冲击能量,形成第一级压溃变形,当溃缩部12发生压溃变形后安装部11仍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时,基座5会发生断裂破坏,从而使得雷达安装件4可继续后移,形成第二级压溃变形,极大地降低了行人腿部受到的撞击力,减小行人腿部的损伤。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至少一个安装柱41与雷达安装件4螺纹连接,并且至少与雷达安装件4螺纹连接的安装柱41能相对于抱紧孔51转动。通过改变安装柱41与雷达安装件4之间的螺纹咬合长度,可以实现雷达安装件4的位置调节。
举例而言,如图6所示,雷达安装件4为类似于长方体的结构,安装柱41设置为三个,为了便于描述,将三个安装柱41分别命名为第一安装柱41a、第二安装柱41b和第三安装柱41c,第一安装柱41a位于雷达安装件4的右端,第二安装柱41b和第三安装柱41c均位于雷达安装件4左端,并且第二安装柱41b位于第三安装柱41c的上方,第一安装柱41a和第三安装柱41c在同一水平线上,其中第一安装柱41a和第三安装柱41c均与雷达安装件4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柱41b与雷达安装件4螺纹连接,当调节第二安装柱41b与雷达安装件4之间的螺纹咬合长度时,可以改变雷达安装件4上端与安装部11之间的距离,由于雷达安装件4下端与安装部11之间的距离不变,从而可以使得雷达安装件4俯仰一定角度。其中,若将三个安装柱41设置为均与雷达安装件4螺纹连接时,还可调节所有安装柱与雷达安装件4之间的螺纹咬合长度,实现雷达安装件4整体前移或者整体后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雷达安装件4的靠近安装部11的一侧设有加强筋,以保证雷达安装件4的强度。其中加强筋可以设置成蜂窝式结构。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防撞梁3、前碰预警雷达2和如上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防撞梁3安装于车身(未示出)上,连接部13连接于防撞梁3上,前碰预警雷达2安装于安装部11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前碰预警雷达2包括雷达本体21和多个安装耳22,安装耳22设于雷达本体21的相对两侧壁上;
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于安装部11上的雷达安装件4;
雷达安装件4上设有与安装耳22一一对应的限位座42,限位座42上设有用于卡接相应的安装耳22的限位槽421,能方便地将安装耳22固定于雷达安装件4上,从而将前碰预警雷达2安装于雷达安装件4上。例如安装耳22可以通过与限位槽421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于雷达安装件4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9所示,限位座42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将限位槽421与外界连通的开口422,安装耳22的整体或局部能通过开口422滑进对应的限位槽421;限位槽421能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限位安装耳22;
雷达安装件4上还设有弹性限位部43,至少一个限位座42之外对应有弹性限位部43,且弹性限位部43位于限位座42的开口侧之外,并与开口422相对,在安装耳22的整体或局部滑进对应的限位槽421的过程中弹性限位部43受压变形,安装耳22的整体或局部滑进对应的限位槽421后弹性限位部43能恢复形变并与限位槽421在左右方向上的槽壁配合以限制相应的安装耳22滑出对应的限位槽421。通过弹性限位部43与限位槽421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加方便地将前碰预警雷达2固定于雷达安装件4上。
举例而言,如图7-9所示,安装耳22呈“L”形结构,并设为四个,为了便于描述,分别命名为第一安装耳22a、第二安装耳22b、第三安装耳22c和第四安装耳22d,第一安装耳22a和第二安装耳22b位于雷达本体21的同一侧,第三安装耳22c和第四安装耳22d位于雷达本体21的同一侧,限位座42相应地也设置为四个,分别命名为第一限位座42a、第二限位座42b、第三限位座42c和第四限位座42d,第一限位座42a和第二限位座42b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三限位座42c和第四限位座42d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其中,第一限位座42a用于与第一安装耳22a配合,第二限位座42b用于与第二安装耳22b配合,第三限位座42c用于与第三安装耳22c配合,第四限位座42d用于与第四安装耳22d配合,弹性限位部设置为两个,分别命名为第一弹性限位部43a和第二弹性限位部43b,第一弹性限位部43a位于第一限位座42a和第二限位座42b之间,第二弹性限位部43b位于第三限位座42c和第四限位座42d之间,在安装前碰预警雷达2的过程中,第二安装耳22b将第一弹性限位部43a下压使其发生弹性变形,第四安装耳22d将第二弹性限位部43b下压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以便第二安装耳22b的局部和第四安装耳22d的局部对应滑进第二限位座42b的限位槽和第四限位座42d的限位槽,同时,第一安装耳22a的局部和第三安装耳22c的局部也将对应滑进第一限位座42a的限位槽和第三限位座42c的限位槽,当第一安装耳22a的局部、第二安装耳22b的局部、第三安装耳22c的局部和第四安装耳22d的局部对应滑进第一限位座42a的限位槽、第二限位座42b的限位槽、第三限位座42c的限位槽和第四限位座42d的限位槽后,第一弹性限位部43a和第二弹性限位部43b会恢复弹性形变,从而第一弹性限位部43a抵接第一安装耳22a的位于第一限位座42a的限位槽外的局部,第二弹性限位部43b抵接第四安装耳22d的位于第四限位座42d的限位槽外的局部,使得通过第一限位座42a和第三限位座42c与第一安装耳22a和第三安装耳22c的相互配合以及第一弹性限位部43a、第二弹性限位部43b、第二限位座42b和第四限位座42d与第二安装耳22b和第四安装耳22d的相互配合可以将前碰预警雷达2固定于雷达安装件4上。
当然,安装耳22也可以设置为整个滑进对应的限位槽421内,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部、溃缩部和连接部;
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溃缩部的前端,并用于安装前碰预警雷达;
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溃缩部的后端,并用于连接于防撞梁上;
所述溃缩部上设有溃缩结构;所述溃缩结构用于在所述前碰预警雷达受到从前往后的外力时,发生压溃变形,以使所述安装部发生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结构包括从前往后弯曲延伸的弯曲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包括第一溃缩段和第二溃缩段;
所述第一溃缩段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溃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溃缩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溃缩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溃缩段和所述第二溃缩段组合成一“V”形结构,并且所述“V”形结构的开口方向在左右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结构还包括溃缩孔,所述溃缩孔设于所述弯曲段的拐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前碰预警雷达的雷达安装件;
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安装有一个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抱紧孔;
所述雷达安装件上设有与所述抱紧孔一一对应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插接于相应的所述抱紧孔,且所述抱紧孔的孔壁能对所述安装柱施加径向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至少靠近所述雷达安装件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安装孔;
所述抱紧孔的孔壁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通槽,所述通槽将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雷达安装件的一端分隔成开环结构;
所述安装柱插接于所述抱紧孔时,所述基座的靠近所述雷达安装件的一端能对所述安装柱施加径向力;
所述抱紧孔为盲孔,并且所述抱紧孔的远离所述雷达安装件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失效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安装柱与所述雷达安装件螺纹连接,并且至少与所述雷达安装件螺纹连接的所述安装柱能相对于所述抱紧孔转动。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前碰预警雷达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所述防撞梁安装于车身上,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防撞梁上,所述前碰预警雷达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碰预警雷达包括雷达本体和多个安装耳,所述安装耳设于所述雷达本体的相对两侧壁上;
所述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的雷达安装件;
所述雷达安装件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耳一一对应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设有用于卡接相应的所述安装耳的限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将所述限位槽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安装耳的整体或局部能通过所述开口滑进对应的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能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限位所述安装耳;
所述雷达安装件上还设有弹性限位部,至少一个所述限位座之外对应有所述弹性限位部,且所述弹性限位部位于所述限位座的开口侧之外,并与所述开口相对,在所述安装耳的整体或局部滑进对应的所述限位槽的过程中所述弹性限位部受压变形,所述安装耳的整体或局部滑进对应的所述限位槽后所述弹性限位部能恢复形变并与所述限位槽在左右方向上的槽壁配合以限制相应的所述安装耳滑出对应的所述限位槽。
CN202020572008.6U 2020-04-16 2020-04-16 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 Active CN211918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2008.6U CN211918607U (zh) 2020-04-16 2020-04-16 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2008.6U CN211918607U (zh) 2020-04-16 2020-04-16 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8607U true CN211918607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8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2008.6U Active CN211918607U (zh) 2020-04-16 2020-04-16 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86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9096A (zh) * 2021-03-12 2022-09-20 万都移动系统股份公司 雷达联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9096A (zh) * 2021-03-12 2022-09-20 万都移动系统股份公司 雷达联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89499C (en) Rail vehicle for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especially for local traffic
CN109733308B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
CN211918607U (zh) 前碰预警雷达安装结构和汽车
CN211731294U (zh) 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08002213A1 (en) An underrun protection beam for a vehicle
EP1992525B1 (en) The mounting bracket for frontal protection system
CN102910139B (zh) 保护行人小腿的汽车防撞装置
CN201980169U (zh) 一种汽车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CN112810701B (zh) 一种汽车前端安装骨架
AU2017200567A1 (en) Traffic Barrier Structure
CN215621556U (zh) 一种座椅吸能组件及座椅
CN113276792B (zh) 一种车辆防撞组件
CN212796772U (zh)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15851105U (zh) 一种副吸能盒装置及车辆
CN106740647B (zh) 汽车行人保护结构
CN214215705U (zh) 一种前端框架结构
CN214728660U (zh) 汽车的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
CN205468935U (zh) 前保泡沫结构和汽车
CN215244733U (zh) 具有缓冲和限位功能的行人保护副横梁系统
CN202413695U (zh) 保护行人小腿的汽车防撞装置
CN112208473B (zh) 一种支撑梁机构及汽车
CN220764222U (zh) 安装支架、前贯穿灯总成及汽车
CN217835563U (zh)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
CN215590665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缓冲结构及车辆
CN110816463B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格栅固定支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