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1377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1377U
CN211911377U CN201922501485.3U CN201922501485U CN211911377U CN 211911377 U CN211911377 U CN 211911377U CN 201922501485 U CN201922501485 U CN 201922501485U CN 211911377 U CN211911377 U CN 211911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hole
exhaust hood
hoo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5014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洲
李建
何国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5014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1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1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1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可开闭地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包括:盖体;烘烤组件,烘烤组件设置在盖体的下方,盖体,烹饪器具的内部通过排气通道与外界连通;排气罩,排气罩可拆卸地安装在排气通道的底端。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排气通道不易清洗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烘烤烹饪器具在烘烤时产生大量的油污,油污极易附着在排气通道内部,导致排气通道不易清洗,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异味,滋生细菌,用户体验不好。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排气通道不易清洗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排气通道不易清洗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可开闭地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包括:盖体;烘烤组件,烘烤组件设置在盖体的下方,盖体,烹饪器具的内部通过排气通道与外界连通;排气罩,排气罩可拆卸地安装在排气通道的底端。
通过在烹饪器具中设置烘烤组件,使得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排气通道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内部的气体可以被排出,避免气体积聚在烹饪器具内,减少安全隐患。排气罩安装在排气通道内可以减缓气体流动的速度,以增加烘烤效率,同时气体不会大量积聚在烹饪器具内部,减少了安全隐患。此外,排气罩设置在排气通道内可以减少油污附着在排气通道内,增加了排气通道的洁净度。由于排气罩是可拆卸地,便于对排气罩的清洗和更换,减少了异味的产生,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和体验感。
进一步地,盖体包括反射罩,反射罩的开口朝下且具有容置凹槽,烘烤组件包括:风扇,风扇固定在盖体上,且风扇的扇叶位于容置凹槽内;发热元件,发热元件安装在容置凹槽内且位于风扇的下方;罩板,罩板设置在容置凹槽的槽口处,且罩板具有多个网孔。风扇的设置便于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气扇到锅体内部,有利于气体流动,使得高温气体流入到锅体内,增加了烘烤效率。烘烤组件设置在容置凹槽处,有利于锅盖的下表面平齐,便于内盖安装到锅盖的下方。发热元件工作后,会使得发热元件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风扇工作将高温气体吹向锅体,高温气经过网孔被风扇吹入到锅体内以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烘烤。
进一步地,排气通道的侧壁具有第一通孔,烘烤组件与第一通孔连通,排气罩装配在排气通道的底端时,第一通孔与排气通道连通。排气通道中的第一通孔与烘烤组件的内部连通,用于维持烘烤组件内部的气压的平衡。排气罩装配在排气通道的底端,此时烹饪器具仅能进行烘烤烹饪。此时排气通道与第一通孔连通,进而使得气体能够经排气通道和第一通孔流入到烘烤组件的内部,保证烘烤组件内部气压的平衡。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气导通结构,进气导通结构具有进气通道,第一通孔通过进气导通结构与烘烤组件的内部空间连通。进气导通结构可以规划气体的流动方向,以保证气体仅仅进入到烘烤组件的内部空间中,减少了气体在盖体中积聚,避免气体中的水分对盖体的内部电器件造成影响,增加了盖体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排气罩具有连通至排气通道的排气孔,排气孔为多个,多个排气孔间隔设置。排气孔的设置使得锅体内的气体经排气罩中的排气孔直接排出到烹饪器具的外部。多个排气孔间隔设置,以保证排气罩的排气效率。
进一步地,排气罩的外壁具有第一限位结构,排气通道的侧壁具有与第一限位结构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排气罩安装在排气通道上时,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卡接。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的相互配合使得排气罩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排气通道内,减少排气罩与排气通道脱离的可能性,增加了排气罩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结构是限位凸起,第二限位结构是限位凹槽;或者第一限位结构是限位凹槽,第二限位结构是限位凸起。这样设置便于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之间的装配,且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之间不易脱离,以保证排气罩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排气罩的外部具有第一卡接凸沿,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套设在排气罩的外壁上,排气通道的内壁具有与密封结构配合的第二卡接凸沿,密封结构卡接在第一卡接凸沿与第二卡接凸沿之间形成密封。密封结构卡接在第一卡接凸沿与第二卡接凸沿之间,以避免密封结构掉落,保证密封结构能够稳定的密封排气罩与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排气罩位于排气通道外的一端具有止挡凸缘,止挡凸缘抵接在盖体的底面且与盖体的底面形成密封,第一卡接凸沿位于排气罩远离止挡凸缘的一端。这样设置使得排气罩能够密封盖体的底面,减少锅体中的气体进入到排气罩与排气通道之间的缝隙中。
进一步地,排气通道的侧壁具有第二通孔,排气罩安装在排气通道的底端时,排气罩封堵第二通孔。这样接可以减少锅体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二通孔中,减少油污附着在第二通孔内的结构件上,便于对锅盖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中P处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安装内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M处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1中锅盖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锅盖的下方安装内盖后的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1中锅盖与排气罩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排气罩与锅盖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锅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锅盖的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锅盖未安装蒸汽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锅盖的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N处的放大图;
图14示出了图3中锅盖的爆炸图;
图15示出了图14中W处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锅盖;2、锅体;3、内盖;4、盖体;5、烘烤组件;6、排气通道;7、排气罩;8、第一通孔;9、进气导通结构;10、进气通道;11、推杆;12、第二通孔;13、限压阀组件;14、第一限位结构;15、第二限位结构;16、排气孔;17、反射罩;18、容置凹槽;19、风扇;20、发热元件;21、罩板;22、网孔;23、第一卡接凸沿;24、密封结构;25、第二卡接凸沿;26、止挡凸缘;39、连接筒;40、止挡筒;41、面盖;43、内衬;120、抵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排气通道不易清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15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和锅体2,锅盖1可开闭地盖设在锅体2上,锅盖1包括盖体4、烘烤组件5和排气罩7,烘烤组件5设置在盖体4的下方,盖体4设置有排气通道6,烹饪器具的内部通过排气通道6与外界连通;排气罩7可拆卸地安装在排气通道6的底端。
通过在烹饪器具中设置烘烤组件5,使得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排气通道6的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内部的气体可以被排出,避免气体积聚在烹饪器具内,减少安全隐患。排气罩7安装在排气通道6内可以减缓气体流动的速度,以增加烘烤效率,同时气体不会大量积聚在烹饪器具内部,减少了安全隐患。此外,排气罩7设置在排气通道6内可以减少油污附着在排气通道6内,增加了排气通道6的洁净度。由于排气罩7是可拆卸地,便于对排气罩7的清洗和更换,减少了异味的产生,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和体验感。
如图1和图3所示,盖体4包括反射罩17,反射罩17的开口朝下且具有容置凹槽18,烘烤组件5包括风扇19、发热元件20和罩板21,风扇19固定在盖体4上,且风扇19的扇叶位于容置凹槽18内;发热元件20安装在容置凹槽18内且位于风扇19的下方;罩板21设置在容置凹槽18的槽口处,且罩板21具有多个网孔22。风扇19的设置便于将发热元件20产生的热气扇到锅体2内部,有利于气体流动,使得高温气体流入到锅体2内,增加了烘烤效率。烘烤组件5设置在容置凹槽18处,有利于锅盖1的下表面平齐,便于内盖3安装到锅盖1的下方。发热元件20工作后,会使得发热元件20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风扇19工作将高温气体吹向锅体2,高温气经过网孔22被风扇吹入到锅体2内以对锅体2内的食物进行烘烤。
如图1至图4所示,排气通道6的侧壁具有第一通孔8,烘烤组件5与第一通孔8连通,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底端时,第一通孔8与排气通道6连通。排气通道6中的第一通孔8与烘烤组件5的内部连通,用于维持烘烤组件5内部的气压的平衡。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底端,此时烹饪器具仅能进行烘烤烹饪。此时排气通道6与第一通孔8连通,进而使得气体能够经排气通道6和第一通孔8流入到烘烤组件5的内部,保证烘烤组件5内部气压的平衡。
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安装在锅盖1下方的内盖3,在内盖3安装到锅盖1上后,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顶端且封堵第一通孔8,以避免烹饪器具在进行常规烹饪时,锅体内的潮湿气体经第一通孔8进入到烘烤组件5的内部,减少潮湿气体对烘烤组件5的内部电器件的影响,增加了锅盖1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封堵是指将第一通孔8隔离开,不让锅体2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一通孔8内,并不是指排气罩7一定要贴合到第一通孔8处。排气罩7可以与第一通孔8间隔设置,只需将第一通孔8从气体流道中隔开即可。
如图1至图4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气导通结构9,进气导通结构9具有进气通道10,第一通孔8通过进气导通结构9与烘烤组件5的内部空间连通。进气导通结构9可以规划气体的流动方向,以保证气体仅仅进入到烘烤组件5的内部空间中,减少了气体在盖体4中积聚,避免气体中的水分对盖体4的内部电器件造成影响,增加了盖体4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烘烤烹饪时,气体经排气通道6、第一通孔8和进气导通结构9进入到烘烤组件5的内部空间中,在发热元件20的热烘烤下,气体变热。风扇19将烘烤组件5内部的热气吹向罩板21,热气经网孔22进入到锅体2中。而热气在锅体2中循环后,将排气通道6排出到烹饪器具的外部或者经第一通孔8再进入到烘烤组件5的内部。这样设置使得锅体2内的热气体进入到烘烤组件5的内部,减少了烘烤组件5对气体的加热时间,增加了烹饪器具的烘烤效率。
如图1至图4所示,排气罩7具有连通至排气通道6的排气孔16,排气孔16为多个,多个排气孔16间隔设置。排气罩7与排气通道6密封连接,排气罩7与排气通道6密封连接可以减少气体进入到排气罩7与排气通道6之间的区域中。由于烹饪器具在进行烘烤烹饪时会产生大量的油污,排气罩7的设置可以减少油污积聚在排气通道6内,而积聚在排气通道6内的油污不易清洗,容易产生异味。排气罩7与排气通道6密封连接,可以减少进入到排气通道6的油污蒸汽,而使得油污蒸汽经排气罩7上的排气孔16排出,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由于排气罩7是可拆卸的,积聚在排气罩7上的油污可以被清洗,且在清洗的过程中不会导致水流入到锅盖1的内部,避免锅盖1的内部潮湿,大大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排气孔16的设置使得锅体2内的气体经排气罩7中的排气孔16直接排出到烹饪器具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孔16为多个,多个排气孔16间隔设置,以保证排气罩7的排气效率。
如图5和图13所示,排气罩7的外壁具有第一限位结构14,排气通道的侧壁具有与第一限位结构14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15,排气罩7安装在排气通道6上时,第一限位结构14与第二限位结构15卡接。第一限位结构14与第二限位结构15的相互配合使得排气罩7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排气通道6内,减少排气罩7与排气通道6脱离的可能性,增加了排气罩7工作的稳定性。在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底端时,是依靠第一限位结构14和第二限位结构15的限位配合,才使得排气罩7不掉落的。
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结构14为多个,多个第一限位结构14等间隔设置。第一限位结构14与第二限位结构15一一对应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排气罩7稳定的安装到排气通道6上。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限位结构14是限位凸起,第二限位结构15是限位凹槽;或者第一限位结构14是限位凹槽,第二限位结构15是限位凸起。这样设置便于第一限位结构14和第二限位结构15之间的装配,且第一限位结构14与第二限位结构15之间不易脱离,以保证排气罩7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限位凹槽是L形槽,限位凸起是限位凸点,限位凸点能够伸入L形槽内。这种旋合卡接的方式,使得限位凸点不易从L形槽内滑出,增加了第一限位结构14与第二限位结构15之间配合的稳定性,避免了排气罩7从排气通道6中滑脱的情况。
如图13所示,锅盖1还包括密封结构24,密封结构24套设在排气罩7的外壁上,且密封结构24位于第一限位结构14的上方,密封结构24卡接在排气罩7与排气通道6之间且密封第一限位结构14与第二限位结构15之间的间隙。在第一限位结构14与第二限位结构15装配在一起后,第一限位结构14和第二限位结构15之间是具有一定间隙的,以便于第一限位结构14和第二限位结构15之间的装配。密封结构24卡接在排气罩7的外壁与排气通道6之间,以密封第一限位结构14和第二限位结构15之间的缝隙,减少气体流入第一通孔8或第二通孔12中。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结构24位于第一限位结构14的上方是指排气罩7正向放置时(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顶部时的状态)密封结构24位于第一限位结构14的上方。(在图13中,密封结构24是位于第一限位结构14的下方的)。
如图2、图4、图13和图14所示,排气罩7的外部具有第一卡接凸沿23,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结构24,密封结构24套设在排气罩7的外壁上,排气通道6的内壁具有与密封结构24配合的第二卡接凸沿25,密封结构24卡接在第一卡接凸沿23与第二卡接凸沿25之间形成密封。密封结构24卡接在第一卡接凸沿23与第二卡接凸沿25之间,以避免密封结构24掉落,保证密封结构24能够稳定的密封排气罩7与排气通道6之间的间隙。
如图2和图4所示,排气罩7位于排气通道6外的一端具有止挡凸缘26,止挡凸缘26抵接在盖体4的底面且与盖体4的底面形成密封,第一卡接凸沿23位于排气罩7远离止挡凸缘26的一端。这样设置使得排气罩7能够密封盖体4的底面,减少锅体2中的气体进入到排气罩7与排气通道6之间的缝隙中。
如图6所示,排气通道6的侧壁具有第二通孔12,排气罩7安装在排气通道6的底端时,排气罩7封堵第二通孔12。这样接可以减少锅体2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二通孔12中,减少油污附着在第二通孔12内的结构件上,便于对锅盖1进行清洗。
如图6所示,排气通道6的侧壁具有第二通孔12,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底端时,排气罩7封堵第二通孔12;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顶端时,第二通孔12与排气通道6连通。排气罩7切换位置能够导致第二通孔12的开闭,以使得第二通孔12工作或不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封堵是指将第二通孔12隔离开,不让锅体2内的气体流入到第二通孔12内,并不是指排气罩7一定要贴合到第二通孔12处。排气罩7可以与第二通孔12间隔设置,只需将第二通孔12从气体流道中隔开即可。
由于在内盖3装配在锅盖1上时,排气罩7才会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顶端,以为内盖3进行让位。或者说,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12是在不同的烹饪模式下进行封堵的。以使得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12实现不同的功能。内盖3未安装到锅盖1上时,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底端,以封堵第二通孔12,以避免烹饪器具在进行烘烤烹饪时烘烤产生的油污气体流入到第二通孔12内,减少了油污气体在第二通孔12内积聚。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内盖3具有限压阀组件13,限压阀组件13伸入到排气通道6内,限压阀组件13位于第二通孔12处,盖体4包括伸出第二通孔12的推杆11,以使推杆11能够对限压阀组件13进行操作。在排气罩7安装在排气通道6的顶端时,第二通孔12与排气通道6连通,以使得推杆11能够从第二通孔12中伸出推顶限压阀组件13,使得烹饪器具的内部气体经限压阀组件13排出。在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底端时,排气罩7封堵第二通孔12,以将推杆11隐藏,避免油污积聚在推杆11上。
如图2和图4所示,排气罩7具有止挡凸缘26,止挡凸缘26位于排气罩7的一端,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顶端时,止挡凸缘26搭接在盖体4的面盖41上且与面盖41形成密封;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底端时,止挡凸缘26抵接在盖体4的反射罩17上且与反射罩17形成密封。止挡凸缘26的设置可以对排气通道6的部分结构形成密封,以减少气体对排气通道6的影响。
如图4所示,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顶部时,止挡凸缘26与面盖41止挡密封,避免气体从面盖41与排气通道6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第一通孔8内,而此时密封结构24位于第一通孔8的下方密封第一限位结构14与第二限位结构15之间的缝隙,避免锅体2内的气体进入到第一通孔8中。第一通孔8位于密封结构24与止挡凸缘26之间的位置,以使得排气罩7封堵第一通孔8。
如图2所示,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底部时,止挡凸缘26与反射罩17止挡密封,避免锅体2内的气体经反射罩17与排气通道6之间的缝隙进入到第二通孔12内,而此时密封结构24位于第二通孔12的上方密封第一限位结构14与第二限位结构15之间的缝隙,避免烹饪器具外部或锅体2排出的气体进入到第二通孔12中。第二通孔12位于密封结构24与止挡凸缘26之间的位置,以使得排气罩7封堵第二通孔12。
如图1和图3所示,烘烤组件5偏心安装在盖体4的下方,且烘烤组件5避让排气通道6设置,以使得烘烤组件5产生的热气在锅体2内循环后才经排气通道6排出,以增加烘烤组件5处产生的热气的利用率,以及烘烤组件5的烘烤效率。
可选地,烘烤组件5的底面与排气通道6的底端平齐。这样设置便于内盖3安装到锅盖1上,以保证锅盖1工作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罩7封堵第一通孔8或第二通孔12的可以有多种,以排气罩7封堵第一通孔8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情况,排气罩7利用密封结构24堵在第一通孔8处,以将第一通孔8密封。
第二种情况,排气罩7的外壁直接与第一通孔8接触,将第一通孔8密封。
第三种情况,在排气罩7的顶部,止挡凸缘26与面盖41之间抵接密封,在排气罩7的底部,密封结构24卡接在第一卡接凸沿23与第二卡接凸沿25之间,以将第一通孔8限制在止挡凸缘26与密封结构24之间的间隙中,且第一通孔8与排气罩7的外壁间隔设置。这样情况下,气体也不能进入到第一通孔8中。
第四种情况,在排气罩7的底部,密封结构24卡接在第一卡接凸沿23与第二卡接凸沿25之间,以将第一通孔8与气体流道隔开,而第一通孔8与排气罩7的外壁是间隔设置的,这种情况也属于封堵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是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只需保证锅体2内的气体不流入到第一通孔8中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通孔12是位于第一通孔8的下方,不存在第四种情况的。
如图13所示,盖体4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筒39和止挡筒40,连接筒39和止挡筒40构成排气通道6,连接筒39位于止挡筒40的上方,且连接筒39具有第一通孔8,止挡筒40具有第二通孔12。止挡筒40的筒壁具有向止挡筒40的中心伸出的抵接段120,还具有由抵接段120向上伸出的第二卡接凸沿25,而连接筒39与抵接段120抵接,且连接筒39位于第二卡接凸沿25的外部。止挡筒40由内衬43向上伸出。
如图4所示,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顶端时,第二卡接凸沿25的顶面与密封结构24抵接。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排气罩7装配在排气通道6的底端时第二卡接凸沿25的底面与密封结构24抵接。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盖(1)和锅体(2),所述锅盖(1)可开闭地盖设在所述锅体(2)上,所述锅盖(1)包括:
盖体(4);
烘烤组件(5),所述烘烤组件(5)设置在所述盖体(4)的下方,所述盖体(4)设置有排气通道(6),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部通过所述排气通道(6)与外界连通;
排气罩(7),所述排气罩(7)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排气通道(6)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4)包括反射罩(17),所述反射罩(17)的开口朝下且具有容置凹槽(18),所述烘烤组件(5)包括:
风扇(19),所述风扇(19)固定在所述盖体(4)上,且所述风扇(19)的扇叶位于所述容置凹槽(18)内;
发热元件(20),所述发热元件(20)安装在所述容置凹槽(18)内且位于所述风扇(19)的下方;
罩板(21),所述罩板(21)设置在所述容置凹槽(18)的槽口处,且所述罩板(21)具有多个网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6)的侧壁具有第一通孔(8),所述烘烤组件(5)与所述第一通孔(8)连通,所述排气罩(7)装配在所述排气通道(6)的底端时,所述第一通孔(8)与所述排气通道(6)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气导通结构(9),所述进气导通结构(9)具有进气通道(10),所述第一通孔(8)通过所述进气导通结构(9)与所述烘烤组件(5)的内部空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7)具有连通至所述排气通道(6)的排气孔(16),所述排气孔(16)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孔(16)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7)的外壁具有第一限位结构(14),所述排气通道(6)的侧壁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15),所述排气罩(7)安装在所述排气通道(6)上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4)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5)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4)是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5)是限位凹槽;或者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4)是限位凹槽,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5)是限位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7)的外部具有第一卡接凸沿(23),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密封结构(24),所述密封结构(24)套设在所述排气罩(7)的外壁上,所述排气通道(6)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密封结构(24)配合的第二卡接凸沿(25),所述密封结构(24)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接凸沿(23)与所述第二卡接凸沿(25)之间形成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7)位于所述排气通道(6)外的一端具有止挡凸缘(26),所述止挡凸缘(26)抵接在所述盖体(4)的底面且与所述盖体(4)的底面形成密封,所述第一卡接凸沿(23)位于所述排气罩(7)远离所述止挡凸缘(26)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6)的侧壁具有第二通孔(12),所述排气罩(7)安装在所述排气通道(6)的底端时,所述排气罩(7)封堵所述第二通孔(12)。
CN201922501485.3U 2019-12-31 2019-12-3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1911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485.3U CN211911377U (zh) 2019-12-31 2019-12-3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501485.3U CN211911377U (zh) 2019-12-31 2019-12-3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1377U true CN211911377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27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501485.3U Active CN211911377U (zh) 2019-12-31 2019-12-3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1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24171B2 (ja) 蒸気調理装置
CN210276928U (zh) 一种多功能烤箱
CN205612285U (zh) 一种防溢电饭煲
CN211911377U (zh) 烹饪器具
CN211911291U (zh) 烹饪器具
CN113116136A (zh) 烹饪器具
CN212465694U (zh) 烹饪器具
CN211911378U (zh) 烹饪器具
CN213909745U (zh) 密封件、盖体和烹饪器具
CN113116134A (zh) 烹饪器具
CN211911273U (zh) 烹饪器具
CN220852239U (zh) 一种灶具底板、灶具及集成灶
KR102443411B1 (ko) 조리 기구
CN220750182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8683821U (zh)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2089201U (zh) 烹饪器具
CN218186449U (zh) 煎烤器具
CN211533879U (zh) 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1911292U (zh) 烹饪器具
CN212591700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2912897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CN215016308U (zh) 烹饪器具
CN213248552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以及烹饪器具
CN213248547U (zh) 烘烤盖和烹饪器具
JP7170164B2 (ja) レンジフ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