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1280U -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1280U
CN211911280U CN202020347293.1U CN202020347293U CN211911280U CN 211911280 U CN211911280 U CN 211911280U CN 202020347293 U CN202020347293 U CN 202020347293U CN 211911280 U CN211911280 U CN 2119112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oker
rice cooker
layer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72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怀灿
段智伟
于博
毛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03472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12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12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12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所述电饭煲锅体包括:锅体主体,用于盛放待加热食物,包括用于加热食物的生热层;线圈,埋覆在锅体主体内部,用于对生热层进行供磁;其中,锅体主体上开设有连通锅体主体外侧与锅体主体内部线圈的第一接线结构,第一接线结构可与电饭煲中接线装置上的第二接线结构配合,以对锅体主体内部的线圈供电。电饭煲通过生热层实现食物加热的同时,相对于电饭煲锅体与线圈分离的方式,线圈埋覆在锅体主体内部对生热层进行供磁,大大减小了线圈与生热层之间的距离,减小了电饭煲的磁能损耗,提升了电饭煲的能效。

Description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IH)电饭煲是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长迅猛的厨电,其基本原理为:在锅体下方设置有线圈,线圈内通有高频交变电流,从而产生变化的电磁场,磁力线切割锅底,使锅体表层产生感应涡流,根据焦耳定律,涡流使锅体本身发热,从而烹饪食物。与传统的电阻加热电饭煲相比,IH电饭煲具有加热均匀、高效的优势。
目前市面上传统的IH电饭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控制电路、线圈、束磁器、线圈盘、锅体等部件。锅体放置在饭煲主体上,饭煲主体中设置有线圈盘,线圈缠绕在线圈盘上,置于锅体底部,线圈盘主要起到两个作用:1、支撑线圈;2、保温隔热。
上述线圈盘的设置虽然可靠的支撑了线圈,但是线圈盘的存在也增大了线圈与锅体之间的距离,使得电饭煲在使用过程中漏磁较多,影响了IH电饭煲的能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饭煲漏磁较多,能效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饭煲锅体,包括:
锅体主体,用于盛放待加热食物,包括用于加热食物的生热层;
线圈,埋覆在所述锅体主体内部,用于对所述生热层进行供磁;
其中,所述锅体主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锅体主体外侧与所述锅体主体内部所述线圈的第一接线结构,所述第一接线结构可与电饭煲中接线装置上的第二接线结构配合,以对所述锅体主体内部的所述线圈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主体还包括在所述生热层外侧设置的保温隔热层,所述保温隔热层对所述生热层的热量进行隔绝。
进一步地,所述生热层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并呈锅体状。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主体还包括在所述线圈的外侧设置的束磁层。
进一步地,所述束磁层由软磁性材料制成并呈锅体状。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主体还包括在所述保温隔热层与所述束磁层之间设置,填充所述线圈的储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储热层由相变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主体还包括在外侧设置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对所述锅体主体以及所述锅体主体内的所述线圈提供支撑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结构为开设在所述锅体主体底部,贯穿所述保护层与所述线圈连通的接线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电饭煲锅体底部的接线盘,所述第二接线结构为在所述接线盘上凸出设置,与所述接线端口相适配的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煲主体和电饭煲锅体,所述电饭煲锅体为如上所述的电饭煲锅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中,电饭煲通过生热层实现食物加热的同时,相对于电饭煲锅体与线圈分离的方式,线圈埋覆在锅体主体内部对生热层进行供磁,大大减小了线圈与生热层之间的距离,减小了电饭煲的磁能损耗,提升了电饭煲的能效。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中,锅体主体还包括在生热层外侧设置的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对生热层的热量进行隔绝,在提升电饭煲的保温性能的同时,避免生热层产生的高温对线圈产生不利影响,提升了电饭煲锅体在使用过程中,电饭煲锅体内线圈使用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中,锅体主体还包括在线圈的外侧设置的束磁层,束磁层减少了线圈的漏磁,进一步提升了电饭煲的能效,减小了电饭煲的电磁辐射。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中,锅体主体还包括在保温隔热层与束磁层之间设置,填充线圈的储热层,线圈本身发热产生的热能会被作为储热层填充的相变材料吸收,避免线圈在锅体主体内部设置时温度过高,确保线圈一直工作在适宜的温度点,进一步提升了该电饭煲锅体运行时的可靠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饭煲锅体与接线盘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饭煲锅体与接线盘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接线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锅体主体;2、生热层;3、保温隔热层;4、线圈;5、储热层;6、束磁层;7、保护层;8、接线端口;9、接线盘;10、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锅体包括:锅体主体1,用于盛放待加热食物,包括用于加热食物的生热层2;线圈4,埋覆在锅体主体1内部,用于对生热层2进行供磁;其中,锅体主体1上开设有连通锅体主体1外侧与锅体主体1内部线圈4的第一接线结构,第一接线结构与电饭煲中接线装置上的第二接线结构配合,以实现对锅体主体1内部的线圈4供电。进而采用本实施的电饭煲锅体,电饭煲通过生热层2实现食物加热的同时,相对于电饭煲锅体与线圈4分离的方式,线圈4埋覆在锅体主体1内部对生热层2进行供磁,大大减小了线圈4与生热层2之间的距离,减小了电饭煲的磁能损耗,提升了电饭煲的能效。
进一步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锅体主体1还包括在生热层2外侧设置的保温隔热层3,保温隔热层3对生热层2的热量进行隔绝,在提升电饭煲的保温性能的同时,避免生热层2产生的高温对线圈4产生不利影响,提升了电饭煲锅体在使用过程中,电饭煲锅体内线圈4使用的可靠性。
具体生热层2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并呈锅体状,例如采用不锈钢、铸铁等铁磁性材料。生热层2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可一体成型。
具体保温隔热层3采用泡沫、气凝胶等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进一步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锅体主体1还包括在线圈4的外侧设置的束磁层6,束磁层6由铁氧体等软磁性材料制成并呈锅体状,束磁层6与保温隔热层3共同形成容纳线圈4的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实现了线圈4在电饭煲锅体内的安装,保证了线圈4在电饭煲锅体内部设置时的可靠性能,同时束磁层6减少了线圈4的漏磁,进一步提升了电饭煲的能效,减小了电饭煲的电磁辐射。
本实施中的锅体主体1还包括在保温隔热层3与束磁层6之间设置,填充线圈4的储热层5,储热层5由相变材料制成,具体可采用石蜡等相变材料制成,进而在线圈4工作过程中,线圈4本身发热产生的热能会被作为储热层5填充的相变材料吸收,避免线圈4在锅体主体1内部设置时温度过高,确保线圈4一直工作在适宜的温度点,进一步提升了该电饭煲锅体运行时的可靠性能。
进一步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锅体主体1还包括在外侧设置的保护层7,保护层7采用不锈钢、铝合金、陶瓷等强度较高且耐磨的材料制成,对锅体主体1以及锅体主体1内的线圈4提供支撑保护,保证了电饭煲锅体的稳固可靠,避免了电饭煲锅体在使用过程中受损。
进一步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线结构为开设在锅体主体1底部,贯穿保护层7与线圈4连通的接线端口8。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接线装置为设置在电饭煲锅体底部的接线盘9,第二接线结构为在接线盘9上凸出设置,与接线端口8相适配的接线端子10。在进行烹饪操作时,只需将电饭煲锅体放置在接线盘9上,即可实现电饭煲锅体中线圈4电源的接通,给烹饪过程带来便利。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煲主体和电饭煲锅体,电饭煲锅体为如上所述的电饭煲锅体,进而本实施例中电饭煲锅体所具有的优点,本实施例中的电饭煲也应具有,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主体(1),用于盛放待加热食物,包括用于加热食物的生热层(2);
线圈(4),埋覆在所述锅体主体(1)内部,用于对所述生热层(2)进行供磁;
其中,所述锅体主体(1)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锅体主体(1)外侧与所述锅体主体(1)内部所述线圈(4)的第一接线结构,所述第一接线结构可与电饭煲中接线装置上的第二接线结构配合,以对所述锅体主体(1)内部的所述线圈(4)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主体(1)还包括在所述生热层(2)外侧设置的保温隔热层(3),所述保温隔热层(3)对所述生热层(2)的热量进行隔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热层(2)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并呈锅体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主体(1)还包括在所述线圈(4)的外侧设置的束磁层(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磁层(6)由软磁性材料制成并呈锅体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主体(1)还包括在所述保温隔热层(3)与所述束磁层(6)之间设置,填充所述线圈(4)的储热层(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层(5)由相变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主体(1)还包括在外侧设置的保护层(7),所述保护层(7)对所述锅体主体(1)以及所述锅体主体(1)内的所述线圈(4)提供支撑保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结构为开设在所述锅体主体(1)底部,贯穿所述保护层(7)与所述线圈(4)连通的接线端口(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装置为设置在所述电饭煲锅体底部的接线盘(9),所述第二接线结构为在所述接线盘(9)上凸出设置,与所述接线端口(8)相适配的接线端子(10)。
11.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煲主体和电饭煲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锅体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锅体。
CN202020347293.1U 2020-03-18 2020-03-18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Active CN2119112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7293.1U CN211911280U (zh) 2020-03-18 2020-03-18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7293.1U CN211911280U (zh) 2020-03-18 2020-03-18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1280U true CN211911280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55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7293.1U Active CN211911280U (zh) 2020-03-18 2020-03-18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12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687697T3 (es) Un dispositivo de cocina inalámbrico operado sobre un fogón de calentamiento por inducción
GB2350766A (en) A modular induction-heated cooking hob, having reduced radiation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M359170U (en) Inductive cookware
CN204733403U (zh) 一种纸浆模塑整形机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CN111202423A (zh)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CN211911280U (zh)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CN204445330U (zh) 烹饪器具
CN201316141Y (zh) 一种感应式锅具
CN201479410U (zh) 电磁炉双线圈同频干扰防护装置
CN217696021U (zh)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CN208187570U (zh) 一种电磁炉温控器结构
CN102113817A (zh) 电磁煮粥煲
CN21126125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热水蓄能联合装置
CN204862601U (zh) 煲体和电饭煲
CN204635974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4218638U (zh) 一种食物烹饪器具
CN218683702U (zh)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CN202505059U (zh) 一种厨房电热器具的加热容器及设有该加热容器的豆浆机
CN104720569A (zh) 一种饭煲真空锅胆恒温装置
CN207638912U (zh) 自发热金属复合锅体
CN206330164U (zh) 无加热盲区电磁炉
CN211673691U (zh) 多功能电热锅
CN218572005U (zh) 一种电炖盅结构
CN203734868U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盘和电磁加热装置
CN213638272U (zh) 烹饪器具及烹饪套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