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0376U -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10376U
CN211910376U CN202020247166.4U CN202020247166U CN211910376U CN 211910376 U CN211910376 U CN 211910376U CN 202020247166 U CN202020247166 U CN 202020247166U CN 211910376 U CN211910376 U CN 211910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rmentation
water mist
pipeline
black tea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471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吉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lian Yingxing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lian Yingxing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lian Yingxing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lian Yingxing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471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10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10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10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发酵箱中设有茶叶翻拌装置和超声波加湿装置;茶叶翻拌装置包括发酵筒,发酵筒水平设置,发酵筒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网孔,发酵筒两端与发酵箱内壁转动连接;超声波加湿装置包括水雾发生装置、水雾管路、多个雾化喷头和集水槽,水雾发生装置的输出端与水雾管路连接,水雾管路设于发酵筒上部且其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雾化喷头,在发酵筒底部设置有集水槽,通过超声波加湿装置和茶叶翻拌装置的配合,使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各处的茶叶的湿度相同,产生的水雾充分地沾湿每一片茶叶,使茶叶发酵更加充分,均匀;水雾管路内的流量由小到大的设计也进一步保证了茶叶的均匀发酵。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的加工工序中,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红茶的发酵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红茶发酵进展程度由温度、湿度和氧气以及发酵时间长短综合来决定的,有效控制发酵条件是正确掌握发酵程度的关键,现有的红茶发酵装置中,红茶摊放具有一定的厚度,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加湿,都只对堆放在表面的红茶作用较为明显,堆放于底部的红茶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和水分,造成红茶发酵度低,发酵不均匀以及红茶的口感不稳定等缺陷。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酵均匀,发酵充分以及口感均衡的高效红茶发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所述发酵箱中设有茶叶翻拌装置和超声波加湿装置;所述茶叶翻拌装置包括发酵筒,所述发酵筒设置在发酵箱内,所述发酵筒水平设置,所述发酵筒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网孔,所述发酵筒两端与所述发酵箱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超声波加湿装置包括水雾发生装置、水雾管路、多个雾化喷头和集水槽,所述水雾发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水雾管路一端连接,所述水雾管路另一端伸入发酵箱,且在发酵筒上方,所述水雾管路伸入发酵箱内的部分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雾化喷头,在所述发酵筒下方设置有集水槽。
优选的,所述发酵筒为圆筒状,位于所述发酵筒的两端固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法兰,在所述发酵箱相对的内壁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通过螺杆连接,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设置于所述发酵箱侧壁上的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雾管路内沿其轴向间隔布置多个雾化喷头,所述水雾管路上的各个雾化喷头的流量沿水雾流向依次增大,通过对所述水雾管路内部的流量大小进行改进,保证了发酵筒各处的水雾流量均衡,再配合发酵筒的旋转使红茶的发酵更加均匀,充分。
优选的,所述发酵装置还包括温度湿度控制组,所述温度湿度控制组包括加热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加热管均布于所述发酵箱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发酵箱内壁用来检测发酵箱内的温度,并将监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来监测发酵箱内湿度,并将监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将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来调节加热管功率,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湿度信号来调节水雾发生装置的功率,由于红茶发酵过程中需要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所述需要通过温度湿度控制组对发酵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进一步监控和反馈以保证最合适的红茶发酵温度和湿度。
优选的,还包括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鼓风机、送风管路、多个进风口和排气口,所述鼓风机通过送风管路与所述发酵箱连接,所述送风管路的端部设置有多个所述进风口,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发酵箱的顶部,通过鼓风机向发酵箱内送风使发酵箱内具有充足的氧气,进一步保证了红茶的发酵条件。
优选的,所述送风管路上设置有高效过滤网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使进入发酵箱中的空气不含有外部空气中的杂质,保证了红茶的发酵品质。
优选的,所述超声波加湿装置还包括回流管路,所述水雾发生装置与所述集水槽通过所述回流管路连接,通过将集水槽中的水通过回流管路循环至水雾发生装置中继续循环使用,可以做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超声波加湿装置和茶叶翻拌装置的配合,使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各处的茶叶的湿度相同,产生的水雾直径不超过5微米,充分地沾湿每一片茶叶,使茶叶发酵更加充分,均匀;水雾管路内的流量由小到大的设计也进一步保证了茶叶的均匀发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雾管路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湿度控制组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发酵箱,2-发酵筒,3-水雾发生装置,4-水雾管路,5-雾化喷头,6-集水槽,7-第一连接杆,8-第一法兰,9-第二连接杆,10-第二法兰,11-螺杆,12-联轴器,13-驱动电机,14-加热管,15-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7-控制器,18-鼓风机,19-送风管路,20-进风口,21-排气口,22-高效过滤网,23-回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为了解决红茶加湿过程中,堆放于底部的红茶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水分,从而造成红茶发酵度低,发酵不均匀及口感不稳定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1,所述发酵箱1中设有茶叶翻拌装置和超声波加湿装置;所述茶叶翻拌装置包括发酵筒2,所述发酵筒2设置在发酵箱1内,所述发酵筒2水平设置,所述发酵筒2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网孔,所述发酵筒2两端与所述发酵箱1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超声波加湿装置包括水雾发生装置3、水雾管路4、多个雾化喷头5和集水槽6,所述水雾发生装置3的输出端与所述水雾管路4一端连接,所述水雾管路4另一端伸入发酵箱1,且在发酵筒2上方,所述水雾管路4伸入发酵箱1内的部分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雾化喷头5,在所述发酵筒2下方设置有集水槽6。
具体的,所述发酵筒2为圆筒状,位于所述发酵筒2的两端固设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7的端部设有第一法兰8,在所述发酵箱2相对的内壁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9,所述第二连接杆2的端部设有第二法兰10,所述第一法兰8和所述第二法兰10通过螺杆11连接,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杆9通过设置于所述发酵箱2侧壁上的联轴器12与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启动驱动电机13可实现发酵筒2的旋转,当发酵结束后,可方便的将发酵筒2从发酵箱1中取出。
具体的,所述水雾管路4内沿其轴向间隔布置多个雾化喷头5,沿水雾流向所述雾化喷头5的口径依次增大,从而实现水雾管路4上的各个雾化喷头5的流量沿水雾流向依次增大,通过对所述水雾管路4内部的流量大小进行改进,保证了发酵筒2各处的水雾流量均衡,再配合发酵筒2的旋转使红茶的发酵更加均匀,充分。
具体的,所述发酵装置还包括温度湿度控制组,所述温度湿度控制组包括加热管14、温度传感器15、湿度传感器16和控制器17,其中,所述控制器17采用型号为NM4-MSD-100,具体的,所述加热管14均布于所述发酵箱1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15设置于发酵箱1内壁用来检测发酵箱1内的温度,并将监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7;所述湿度传感器16用来监测发酵箱内湿度,并将监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器17;所述温度传感器15和湿度传感器16与所述控制器17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7将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来调节加热管14功率,所述控制器17根据接收到的湿度信号来调节水雾发生装置3的功率,由于红茶发酵过程中需要保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所述需要通过温度湿度控制组对发酵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进一步监控和反馈以保证最合适的红茶发酵温度和湿度。
具体的,还包括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鼓风机18、送风管路19、多个进风口20和排气口21,所述鼓风机18通过送风管路19与所述发酵箱1连接,所述送风管路19的端部设置有多个所述进风口20,所述排气口21设置于所述发酵箱1的顶部,通过鼓风机18向发酵箱1内送风使发酵箱1内具有充足的氧气,进一步保证了红茶的发酵条件。
具体的,所述送风管路19上设置有高效过滤网22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所述高效滤网22部分的送风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内螺纹,所述送风管与所述高效滤网22相接的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所述高效滤网22处的送风管与相接的送风管路螺纹连接;高效滤网22对粒径0.5μm以上尘埃粒子的阻挡效率为99%,通过高效过滤网22的作用,不仅使进入发酵箱1中的空气更纯净,从而避免了茶叶表面粘上细菌,保证了红茶的发酵品质,还有很好的消音效果。
具体的,所述超声波加湿装置还包括回流管路23,所述水雾发生装置3与所述集水槽6通过所述回流管路23连接,通过将集水槽6中的水通过回流管路23循环至水雾发生装置3中继续循环使用,可以做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工作原理:将待发酵的茶叶放入发酵筒内,然后将发酵筒与发酵箱内的第二连接杆连接,开启超声加湿装置对发酵筒内的茶叶进行加湿,开启加热管和鼓风机对发酵箱内的茶叶进行加热并通风,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对发酵箱进行温度及湿度的监控并通过控制器对发酵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以确保红茶发酵的最适宜温度和湿度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箱中设有茶叶翻拌装置和超声波加湿装置;所述茶叶翻拌装置包括发酵筒,所述发酵筒设置在发酵箱内,所述发酵筒水平设置,所述发酵筒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网孔,所述发酵筒两端与所述发酵箱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超声波加湿装置包括水雾发生装置、水雾管路、多个雾化喷头和集水槽,所述水雾发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水雾管路一端连接,所述水雾管路另一端伸入发酵箱,且在发酵筒上方,所述水雾管路伸入发酵箱内的部分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雾化喷头,在所述发酵筒下方设置有集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筒为圆筒状,位于所述发酵筒的两端固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法兰,在所述发酵箱的内壁上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通过螺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管路内沿其轴向间隔布置多个雾化喷头,所述水雾管路上的各个雾化喷头的流量沿水雾流向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装置还包括温度湿度控制组,所述温度湿度控制组包括加热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加热管均布于所述发酵箱侧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发酵箱内壁用来检测发酵箱内的温度,并将监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来监测发酵箱内湿度,并将监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将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来调节加热管功率,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湿度信号来调节水雾发生装置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鼓风机、送风管路,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管路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送风管路的出风口一端伸入到发酵箱内部,所述送风管路的出风口一端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出风口,所述发酵箱的顶部设有排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路上设置有高效过滤网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加湿装置还包括回流管路,所述水雾发生装置与所述集水槽通过所述回流管路连接。
CN202020247166.4U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 Active CN211910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7166.4U CN211910376U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7166.4U CN211910376U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10376U true CN211910376U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4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47166.4U Active CN211910376U (zh) 2020-03-04 2020-03-04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103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5696A (zh) * 2020-12-22 2021-04-30 衢州市绿峰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CN114631577A (zh) * 2020-12-16 2022-06-17 石门县达兰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发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1577A (zh) * 2020-12-16 2022-06-17 石门县达兰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发酵装置
CN112715696A (zh) * 2020-12-22 2021-04-30 衢州市绿峰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10376U (zh) 一种用于红茶发酵的高效发酵装置
CN201947891U (zh) 茶叶发酵室
CN106857912A (zh) 一种利用智能化红茶发酵设备加工红茶的方法
CN106900897A (zh) 一种利用智能化红茶发酵设备加工首乌红茶的方法
CN106819189A (zh) 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设备
CN102058249B (zh) 一种恒温酒柜
CN205455791U (zh) 一种带有自动筛选功能的茶叶发酵房
CN209495509U (zh) 一种蒸汽加湿和微雾加湿结合的杏鲍菇储存装置
CN214414017U (zh) 一种红茶发酵机自动翻转装置
CN206994291U (zh) 一种智能化红茶发酵设备
CN205106260U (zh) 一种红茶发酵室
CN208205691U (zh) 一种用于农产品的烘干装置
CN209820065U (zh) 一种魔芋粉干燥装置
CN207688332U (zh) 一种办公用加湿器
CN213463705U (zh) 一种红茶发酵房
CN206413689U (zh) 一种旋转振动式红茶发酵装置
CN205378789U (zh) 一种具有调节发酵环境的发酵烘干机
CN210275749U (zh) 一种促进普洱茶饼陈化效率的装置
CN208898887U (zh) 一种制备益生菌的固态发酵罐用湿度控制装置
CN208639569U (zh) 一种杏鲍菇烘干设备
CN208748074U (zh) 一种资源高利用率的微生物发酵装置
CN208382389U (zh) 一种带香薰功能的空气加湿净化器
CN113846011B (zh) 一种海巴戟控温发酵装置
CN211064901U (zh) 一种茶叶烘干机
CN114376056B (zh) 一种红茶智能化加工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