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9141U - 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9141U
CN211909141U CN202020595161.0U CN202020595161U CN211909141U CN 211909141 U CN211909141 U CN 211909141U CN 202020595161 U CN202020595161 U CN 202020595161U CN 211909141 U CN211909141 U CN 211909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magnetic circuit
magnetic
circuit componen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951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振兴
林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Great Sou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Great Sou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Great Sou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Great Sou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951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9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9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9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包含:基架、支撑于所述基架上的振膜;扬声器还包括并排且相互独立地配置在所述基架的第一磁路组件和第二磁路组件、以及分别配置在所述振膜且分别和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相对应的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的驱动下,同步且等效驱动所述振膜振动。本实用新型的双音圈的结构解决了扬声器变形情况下音圈容易外拱以及变形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扬声器变形情况下导致振膜中贴刚性不足,而产生重量增加,响度偏低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包含基架和振动部件,所述扬声器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并辐射到空气中的电声换能器,作为发音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扬声器发声的原理是,变化的音频电信号馈入音圈,音圈在磁路单元形成的磁场下因变化的电流受到变化的安培力(洛仑兹力)作用,进而带动连接于音圈的振膜振动以驱动前后空气,产生声波。
目前,常规扬声器采用单磁路设计(单音圈切割磁力线,推动振膜振动),当扬声器长宽比例失调的时候,如32*9/34*11/40*13等产品,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1、单音圈要跟着整体的形状,拉伸后长宽比例也存在严重失调,就导致音圈在宽度方向容易外拱、变形,如果要维持正常的磁间隙设计,会导致很高的制程不良(因音圈变形导致杂音),如果加大磁间隙,则产品设计的频响会偏低;2、振膜跟着整体的形状,长宽比例也存在失调,导致复合膜中贴刚性不足,为了弥补球顶刚性,需要加厚中贴板,导致振膜的重量增加,响度会偏低。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解决了在扬声器变形情况下音圈容易外拱以及变形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在扬声器变形情况下导致振膜中贴刚性不足,而产生重量增加,响度偏低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包含:基架、支撑于所述基架上的振膜;扬声器还包括并排且相互独立地配置在所述基架的第一磁路组件和第二磁路组件、以及分别配置在所述振膜且分别和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相对应的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
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的驱动下,同步且等效驱动所述振膜振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的质量、圈数、形状以及层数均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并联。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包括第一磁碗、位于所述第一磁碗上方的第一磁铁、以及位于第一磁铁上方的第一华司;所述第二磁路组件包括第二磁碗、位于所述第二磁碗上方的第二磁铁、以及位于第二磁铁上方的第二华司。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场强度和体积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路组件与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相对于所述基架的高度相同。
优选地,两个磁铁的形状为四角倒圆角的矩形几何体。
优选地,两个华司的形状均与其对应的磁铁的上表面相适配,两个华司的厚度为0.2-0.6mm;两个瓷碗的距离为3-4mm。
优选地,两个所述瓷碗通过胶水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基架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并排且相互独立第一磁路组件和第二磁路组件、以及分别配置在所述振膜且分别和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相对应的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的驱动下,同步等效驱动所述振膜振动,解决了在扬声器变形情况下音圈容易外拱以及变形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在扬声器变形情况下导致振膜中贴刚性不足,而产生重量增加,响度偏低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第一视角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的Fo特性对比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的SPL特性对比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的THD特性对比图。
附图标记:
A.基架;1.振膜;21.第一音圈;22.第二音圈;31.第一华司;32.第二华司;41.第一磁铁;42.第二磁铁;51.第一磁碗;52.第二磁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包含:基架A、支撑于所述基架A上的振膜1;扬声器还包括并排且相互独立地配置在所述基架A的第一磁路组件和第二磁路组件、以及分别配置在所述振膜1且分别和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相对应的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
所述第一音圈21和所述第二音圈22,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的驱动下,同步且等效驱动所述振膜1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导致振动不等效,不仅所述第一音圈21与所述第二音圈22的质量、圈数、形状以及层数均相等,而且第一磁路组件和第二磁路组件分别给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所提供的驱动力,以及该驱动力的作用位置等也均相同,以此保证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的振动等效。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的质量、圈数、形状以及层数可以不相同,只要保证音圈最后基于质量、圈数、形状以及层数这些参数综合所达到的振动特性相同就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次的试验增减上述参数,即可让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在质量、圈数、形状以及层数不同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大致相当的振动特性,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音圈21与所述第二音圈22并联,例如两个8Ω的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并联为4Ω。并联使得第一音圈21以及第二音圈相互无影响,即使其中一个音圈短路,另外一个音圈还能继续使用,同时,并联能够更好的保障一起驱动振膜振动。
此外,双音圈重量为重量比单音圈要重,能够解决长条形单音圈音圈容易外拱变形的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的层数均大于4层,层数多更有助于整体的结构强度,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音圈的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包括第一磁碗51、位于所述第一磁碗51上方的第一磁铁41、以及位于第一磁铁41上方的第一华司31;所述第二磁路组件包括第二磁碗52、位于所述第二磁碗52上方的第二磁铁42、以及位于第二磁铁42上方的第二华司21。为了避免导致振动系统一边振的高,一边振的低,不论磁铁体积或者充磁强度要相等,以使得两边磁场强度一致,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41与所述第二磁铁42的磁场强度和体积相同。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磁碗51和第二磁碗52,第一华司21和第二华司22的形状、体积也均相等,以确保两边磁场强度一致以及等振效果一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路组件与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相对于所述基架A的高度相同,两个磁铁的形状为四角倒圆角的矩形几何体,两个所述瓷碗通过胶水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基架A上。
其中,两个华司的形状均与其对应的磁铁的上表面相适配,所述两个华司的厚度均为0.4mm,这个厚度既可以提供磁间隙稳定的磁场,又可以保证磁间隙磁场大小合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华司的厚度为0.2-0.6mm,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其中,两个瓷碗的距离3.65mm,这个距离既可以保证第一磁路组件和第二磁路组件不会互相影响,同时让两个音圈的距离合适,可以更好的一起驱动振膜振动。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瓷碗的距离可以为3-4mm,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双磁铁的总体积仅为单磁磁铁的79.5%,极大的降低了物料成本,例如单磁铁:27.6*5.9*H1.75,体积为279.8,双磁铁:11.1*5.9*H1.75,体积为111.3。
具体地,为了便于说明,参见图3,以下Fo(最低共振频率)对比,双磁路驱动喇叭,由于两个音圈重量高于单磁路设计(重约75mg),所以整体振动质量(mms)重于单磁路设计,由fo=(1/2π)(MmsCms)可知,mms越大,FO越低。参见图4,以下以SPL对比,双磁路驱动喇叭,虽然整体重量较重,磁路又较单磁磁铁小,但由于两边同时推动,整体的频响基本与单磁一致(正常情况下,重量越重,SPL越小)。参见图5,以下以THD对比,双磁路驱动喇叭,由于音圈的层数较多,并且尺寸比较较协调,不易变形,振动系统在磁路系统中的线性状态较好,所以失真也明显优于单磁路设计。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并排且相互独立第一磁路组件和第二磁路组件、以及分别配置在所述振膜1且分别和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相对应的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所述第一音圈21和所述第二音圈22,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的驱动下,同步等效驱动所述振膜1振动,解决了在扬声器变形情况下音圈容易外拱以及变形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在扬声器变形情况下导致振膜中贴刚性不足,而产生重量增加,响度偏低问题。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包含:基架、支撑于所述基架上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扬声器还包括并排且相互独立地配置在所述基架的第一磁路组件和第二磁路组件、以及分别配置在所述振膜且分别和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相对应的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
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能够分别在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和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的驱动下,同步且等效驱动所述振膜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磁驱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的质量、圈数、形状以及层数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磁驱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圈与所述第二音圈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磁驱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组件包括第一磁碗、位于所述第一磁碗上方的第一磁铁、以及位于第一磁铁上方的第一华司;所述第二磁路组件包括第二磁碗、位于所述第二磁碗上方的第二磁铁、以及位于第二磁铁上方的第二华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磁驱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的磁场强度和体积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磁驱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组件与所述第二磁路组件相对于所述基架的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磁驱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两个磁铁的形状为四角倒圆角的矩形几何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磁驱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华司的形状均与其对应的磁铁的上表面相适配,两个华司的厚度为0.2-0.6mm;两个瓷碗的距离为3-4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磁驱动扬声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瓷碗通过胶水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基架上。
CN202020595161.0U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 Active CN211909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5161.0U CN211909141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5161.0U CN211909141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9141U true CN211909141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95161.0U Active CN211909141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91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3022B2 (en) Acoustic transducer
WO2021008383A1 (zh)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WO2022068081A1 (zh) 发声器及包括该发声器的电子产品
WO2019010725A1 (zh) 扬声器
CN109788411A (zh) 一种电声换能器和动圈平板复合扬声器
CN211089956U (zh) 一种发声装置
WO2015096526A1 (zh) 悬挂式弹力膜片
WO2022068082A1 (zh) 发声器及包括该发声器的电子产品
CN111510832A (zh) 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
CN211909141U (zh) 一种双磁驱动扬声器
CN213754942U (zh) 一种发声器
CN202602881U (zh) 低失真扬声器
KR20060093412A (ko) 이중 진동판 구조의 마이크로 스피커
WO2020181893A1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产品
CN201515491U (zh) 静电式扬声器
US7088837B2 (en) High efficiency planar magnetic transducer with angled magnet structure
WO2022121836A1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JP2011101074A (ja) 動電型スピーカー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振動部材
CN214045996U (zh) 同轴驻极体扬声器
CN209572154U (zh) 小型平面振膜扬声器及耳机
JPWO2017104124A1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CN2641967Y (zh) 超薄型板式扬声器
CN111866675A (zh) 一种扬声器单体、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851813U (zh) 超线性多音膜微型扬声器
CN205105385U (zh) 一种双阻抗单音圈振动系统喇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