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7702U - 一种接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7702U
CN211907702U CN202020903221.0U CN202020903221U CN211907702U CN 211907702 U CN211907702 U CN 211907702U CN 202020903221 U CN202020903221 U CN 202020903221U CN 211907702 U CN211907702 U CN 211907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wire
base
wires
connecting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32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光辉
孙先锋
邢加秀
王则博
臧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ze Testing (Shando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hu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hu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032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7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7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7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线器,其包括固定组件和连接导体,固定组件内设有容置多股导线的第一通道,固定组件还开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多股导线适配以限制多股导线移动,连接导体能够沿第二通道插入到第一通道中,且第一通道中的多股导线能够通过连接导体导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接线器可避免在接线时大面积地剥开导线外皮,多股导线通过连接导体连接,接线方便快捷,且接线后使用状态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电连接领域,具体涉及接线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如小区、银行、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中均有大量的各类电器,其中多数弱电布线采用多股线方式连接,在接线施工时,当前大部分采用拨线+绞线并线+缠绕电工胶带、拨线+焊接并线+缠绕电工胶带等连接方式,接线时间比较长,工作效率偏低。
市面上存在一种V型切口的接线方式,因破坏绝缘层过多且无持续压迫的作用力,导致线材轻微拉扯后多股铜芯导线暴露于空气中,长时间暴露铜芯会发生氧化,从而导致长时间使用后连接的可靠性会有所降低。
市面上还存在一种通过螺丝或弹力片压合的接线方式,大部分需切断原有线材,拨线皮后再接线,此种方式较手工缠绕的方式稍快一点,但是接线后的使用过程中线材拉扯容易脱离,卡扣卡合后无约束装置。
现有技术中多数接线方式均需要先切断线材再连接,一是对线材有损伤;二是先切断线材再连接的接线方式势必会导致接线时间增长,工作效率降低;三是,现有技术中的接线方式对工人的熟练度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用人成本,若是接线时不熟练还可能会导致接线质量问题,导致后续使用过程的潜在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线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接线器,其包括固定组件和连接导体,固定组件内设有容置多股导线的第一通道,固定组件还开设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多股导线适配以限制多股导线移动,连接导体能够沿第二通道插入到第一通道中,且第一通道中的多股导线能够通过连接导体电连接。
固定组件中开设有N个第一通道,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每个第一通道容置一组导线,位于同一个第一通道内的一组导线由至少两股极性相同的导线组成。
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和压线帽,底座与压线帽可拆卸连接,底座与压线帽配合形成第一通道。
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压线帽和面壳,底座与压线帽配合形成第一通道;面壳与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压线帽夹持固定于面壳与底座之间,面壳具有用于防止连接导体脱出的止挡部。
第二通道设置于压线帽,连接导体自上而下插入第二通道。
位于同一第一通道中的多股导线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或者位于同一第一通道中的多股导线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
连接导体插入到第一通道的一端设有锥形尖端。
第一通道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有限位槽。
固定组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连接导体插入到第一通道的状态下,连接导体还插入到第一通道的壁中。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需要并线的多股导线容置在第一通道中,第一通道的尺寸、形状与多股导线适配,第一通道能够限定多股导线的位置,使多股导线在第一通道中不能移动;另外,第一通道在其轴向方向上能够起到导引导线即顺线的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大面积导线的外皮破坏露出内芯,再将内芯缠绕外包绝缘外皮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导体沿第二通道插入到第一通道实现并线,具有的优势有:工作时间大大缩短,提高工作效率;手工并线对工人的技术熟练度要求较高,通过本实用新型并线能够保障并线质量;不需切断导线即可实现连接,避免导线的内芯暴露于空气中被氧化。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组件中开设有N个第一通道,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每个第一通道容置一组导线,位于同一个第一通道内的一组导线由至少两股极性相同的导线组成。接线器中第一通道的数量可以根据环境选择,接线器可以做成多种规格的,灵活组合使用适合不同环境的需求。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和压线帽,底座与压线帽可拆卸连接,底座与压线帽配合形成第一通道。导线放入底座中,再将压线帽与底座连接即可实现多股导线的固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压线帽和面壳,底座与压线帽配合形成第一通道;面壳与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压线帽夹持固定于面壳与底座之间,面壳具有用于防止连接导体脱出的止挡部。通过面壳固定底座与压线帽,使连接导体并线后两者不能移动,防止破坏并线状态的稳定性;面壳还具有止挡部,止挡部能够防止连接导体脱出,保证并线状态的稳定性;采用面壳固定底座与压线帽的方式方便、节省并线时间,同时还能够增强接线器的结构强度。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通道设置于压线帽,连接导体自上而下插入第二通道。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连接导体沿第二通道压入到第一通道中,连接导体自上而下插入时,底座和压线帽能够作为受力点,利用了底座和压线帽的结构,操作时更加方便,连接导体自上而下插入方便连接导体受力而且符合工人的操作习惯。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通道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有限位槽。导线放入到第一通道中时,导线的下部陷入到限位槽中,连接导体插入时,限位槽能够防止导线因为连接导体的挤压产生转动,使连接导体并联多股导线更加稳定,提高良品率。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固定组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连接导体插入到第一通道的状态下,连接导体还插入到第一通道的壁中。第一通道中的多股导线通过连接导体连接的状态下,固定组件对连接导体具有固定作用,可以保证后续使用过程中并线状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以说明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的位置关系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以说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以说明压线帽与底座装配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以说明面盖与底座装配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用以说明第一通道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用以说明第一通道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用以说明连接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11第一导线槽,12第二导线槽,13限位槽,14凸出部,2压线帽,21第三导线槽,22第二通道,3面盖,31卡扣,4连接导体,41锥形尖端,5导线,6连接筋,7第一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的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接线器,其包括固定组件和连接导体4,固定组件内设有容置多股导线5的第一通道7,固定组件还开设有与第一通道7连通的第二通道22;第一通道7与多股导线5适配以限制多股导线5移动,连接导体4能够沿第二通道22插入到第一通道7中,且第一通道7中的多股导线5能够通过连接导体4电连接。
如图2所示,固定组件中的第一通道7放置多股导线5,固定组件固定好多股导线5后,连接导体4沿第二通道22插入到第一通道7中,由于第一通道7的形状、尺寸均与多股导线5适配,连接导体4插入时,连接导体4与多股导线5之间会产生较强的相互挤压的作用,连接导体4会将第一通道7中的导线5的外皮破坏从而与各导线5的内芯接触,从而使多股导线5之间能够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通道7与多股导线5适配是指,多股导线5放置在第一通道7中时,至少在沿垂直于连接导体4插入的方向上,第一通道7的尺寸与形状能够限制多股导线5的移动,从而在连接导体4插入过程中,导线5不会产生垂直于连接导体4插入方向的移动,若垂直于连接导体4插入方向上空余的空间较大,导线5就会移动,可能导致一根导线5遮挡另一根导线5与连接导体4的连接,第一通道7与多股导线5适配,连接导体4与导线5之间具有足够的相互挤压的力,导线5不会产生错位移动,能够防止影响到连接导体4与每一股导线5的连接;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通道7的形状、尺寸恰好容置放入其中的多股导线5,使多股导线5在第一通道7中无论是沿连接导体4插入的方向还是垂直于连接导体4插入的方向,移动都会受到第一通道7的限制。因此,接线器能够适应于尺寸相差较小的多股导线的连接。
固定组件中开设有N个第一通道7,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每个第一通道7容置一组导线5,位于同一个第一通道7内的一组导线5由至少两股极性相同的导线5组成。如图2所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中包括两个第一通道7,每个第一通道7中能够放置两股导线5。
对于连接导体4破坏导线5的外皮并与导线5内芯接触的效果的实现,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8所示,连接导体4插入到第一通道7的一端设有锥形尖端41。连接导体4插入过程中,锥形尖端41首先与导线5接触,从而破坏导线5的外皮,使导线5的内芯与连接导体4接触。连接导体4与导线5内芯接触的实现,连接导体4还具有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连接导体4插入到第一通道7的一端设有类似于螺丝刀的“十”字形头;连接导体4的圆周壁上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与连接导体4的轴向方向平行且在连接导体4的壁上均匀排布,连接导体4插入到第一通道7中时,加强筋会破坏导线5外皮并与导线5内芯接触。连接导体4从第二通道22插入到第一通道7中,插入前,第二通道22对连接导体4具有限位和导向作用。
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固定组件包括底座1和压线帽2,底座1与压线帽2可拆卸连接,底座1与压线帽2配合形成第一通道7。导线5放置在底座1中,压线帽2与底座1接触形成第一通道7将导线5限位。压线帽2与底座1配合形成第一通道7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如图6所示,底座1上设置第一导线槽11,多股导线5均放置在第一导线槽11中,压线帽2朝向底座1的一侧为平面,压线帽2与底座1接触后形成第一通道7;压线帽2与底座1配合形成第一通道7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如图7所示,底座1上设置第二导线槽12,压线帽2上设置有第三导线槽21,多股导线5先放置在第二导线槽12中,压线帽2与底座1接触时第二导线槽12与第三导线槽21配合形成第一通道7,多股导线5固定在第一通道7中,在此实施方式下,由于二导线槽12与第三导线槽21配合形成第一通道7,多股导线5放置在第二导线槽12中时,导线5最上端有部分凸出于第二导线槽12,第三导线槽21容置凸出的此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与压线帽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多种,可以选择但是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底座1与压线帽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螺钉连接;底座1与压线帽2的两端螺钉连接;底座1与压线帽2卡扣连接等。
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如图1、图3-图5所示,固定组件包括底座1、压线帽2和面壳3,底座1与压线帽2配合形成第一通道7;面壳3与底座1可拆卸地连接,压线帽2夹持固定于面壳3与底座1之间,面壳3具有用于防止连接导体4脱出的止挡部。底座1与压线帽2的连接固定通过面壳3与底座1的可拆卸连接实现,固定底座1与压线帽2的结构不是设置在底座1或压线帽2中,相对于在底座1或压线帽2上设置固定结构,通过面壳3的固定方式减小了加工精度,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面壳3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面壳3上设置卡扣31,底座1上设置与卡扣31配合的凸出部14,面壳3和底座1通过卡扣31与凸出部14的配合实现底座1与压线帽2的固定;另外,凸出部14具有增强底座1结构强度的作用。连接导体4将第一通道7中的多股导线5连接后的使用过程中,连接导体4不能松动或脱出,面壳3除在安装过程中将底座1与压线帽2固定外,还通过止挡部将压入第一通道7的连接导体4挡住,使其不会脱出,从而保证并线的稳定性。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底座1、压线帽2和面壳3一体成型且三者之中相邻的两者使用连接筋6连接,一个接线器的三个构件通过连接筋6连接,使用过程中方便携带,不容易丢失,将连接筋6剪短即可使用,使用快捷方便。另外,接线器分为底座1、压线帽2和面壳3,相较于将接线器分为底座1、压线帽2的方案,固定结构的一部分集成在了面壳3上,压线帽2的结构更加简单,一是能够降低加工精度,二是一体成型时方便脱膜。
对于连接导体4的插入位置和插入方向,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2所示,第二通道22设置于压线帽2,连接导体4自上而下插入第二通道22,连接导体4从压线帽2插入到底座1。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连接导体4自上而下插入第二通道22,第二通道22的开口设置在压线帽2的上方,面壳3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时,面壳3将第二通道22的开口覆盖住的部分即为止挡部,能够防止连接导体4沿插入的路径脱出。
第一通道7中多股导线5排布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位于同一第一通道7中的多股导线5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或者位于同一第一通道7中的多股导线5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多股导线5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连接导体4从上往下插入时,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导体4位于多股导线5的同一侧,从上往下每股导线5只有一个方向的挤压,方便连接导体4穿破导线5的外层皮从而与导线5的内芯连接;多股导线5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时,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道7中有两股导线5,连接导体4可以自上而下插入到两股导线5之间,连接导体4与两股导线5均接触连接;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多股导线5的股数多于两股,连接导体4水平插入到第一通道7中,连接导体4与各导线5均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或水平,并非绝对的180°或0°,其允许存在±5°的误差。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通道7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有限位槽13。多股导线5放置在第一通道7中,连接导体4插入到第一通道7的过程中,连接导体4会挤压导线5,导线5有向远离连接导体4方向移动或者周向转动的趋势,通过设置限位槽13,导线5的下部陷入到限位槽13中,限位槽13能够限制导线5周向转动。对于限位槽13,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第一通道7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V型的限位槽13,限位槽13在垂直于多股导线5排列的方向上,尺寸逐渐减小,使导线5与限位槽13之间具有密切的接触,V型槽的两侧的槽壁对导线5的转动都会产生阻碍,从而限制导线5的周向转动。
固定组件的材质为塑料,连接导体4插入到第一通道7的状态下,连接导体4还插入到第一通道7的壁中。连接导体4插入到第一通道7的状态下,第一通道7中的导线5的内芯均与连接导体4接触连接,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连接导体4要保持与第一通道7中的每股导线5连接的状态,因此,连接导体4插入过程中一直插入到第一通道7的壁内,第一通道7的壁对连接导体4具有固定作用,使连接导体4在各个方向上均不能移动,从而使连接导体4能够与每股导线5一直保持稳定的连接,从而保证导线5正常工作的进行。
接线器的装配及拆卸过程:
装配时,如图4、图5所示,首先将接线器拆分成3件(连接筋6手工拧断或剪钳裁切),然后底座1的第一通道7内放入接入和引出线材并注意正负极性(同极性线材放入同一个第一通道7内),再将压线帽2连同连接导体4一起用工具压合到底,使连接导体4完全串过多股线,最后将面壳3装配,面壳3上的卡扣31卡到底座1的凸出部14上,听到“咔”的声响,两侧卡扣31入位装配完成。
拆卸时,将面壳3卡扣31用一字型螺丝刀撬开,取下面壳3,再取下压线帽2,最后将导线5从锥形导体端拔出,底座1移除,拆卸完成。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接线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组件和连接导体,所述固定组件内设有容置多股导线的第一通道,所述固定组件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多股导线适配以限制所述多股导线移动,所述连接导体能够沿所述第二通道插入到所述第一通道中,且所述第一通道中的所述多股导线能够通过所述连接导体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中开设有N个所述第一通道,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自然数,每个所述第一通道容置一组导线,位于同一个所述第一通道内的一组导线由至少两股极性相同的导线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和压线帽,所述底座与所述压线帽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压线帽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座、压线帽和面壳,所述底座与所述压线帽配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压线帽夹持固定于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面壳具有用于防止所述连接导体脱出的止挡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道设置于所述压线帽,所述连接导体自上而下插入所述第二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同一所述第一通道中的多股导线沿竖直方向依次叠放;或者
位于同一所述第一通道中的多股导线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导体插入到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设有锥形尖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通道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有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所述连接导体插入到所述第一通道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导体还插入到所述第一通道的壁中。
CN202020903221.0U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接线器 Active CN211907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3221.0U CN211907702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接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3221.0U CN211907702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接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7702U true CN211907702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1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3221.0U Active CN211907702U (zh) 2020-05-25 2020-05-25 一种接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77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8223A (zh) * 2023-12-20 2024-01-26 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8223A (zh) * 2023-12-20 2024-01-26 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结构
CN117458223B (zh) * 2023-12-20 2024-04-09 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6269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US2024009737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xternal load bar, and method of its use
CN211907702U (zh) 一种接线器
CN101465492A (zh) 一种网络线水晶头
US4070082A (en) Insulation piercing tap for flat wire
US5807133A (en)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JPS6227507B2 (zh)
US3777051A (en) Aluminum electrical connection
CA1063690A (en) Insulation pierc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2238437A (ja) 電線の圧着端子付け方法
DE69928274D1 (de) Verbinder für ein elektrisches kabel
CA2960155C (en) Coupler connector and cable terminator with end contacts
CN212277433U (zh) 一种网线连接用压紧装置
CN209001162U (zh) 刺破式中继水晶头
CN209880972U (zh) 一种转接插座以及电力分配设备
CN111262060A (zh) 防脱效果好的网络通讯连接器
CN214044788U (zh) 一种可剥离软线的装置
GB820243A (en)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al connecti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m
CN214625706U (zh) 绞线整平手工具
CN214929507U (zh) 一种汽车线束总成
CN213125015U (zh) 一种具有插入自锁结构的线束端子
KR20220097644A (ko) 무탈피 터미널
CN212875268U (zh) 一种用于传感器线束的新型剥线刀具结构
DE1213023B (zh)
CN211456187U (zh) 一种模块打线卡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31

Address after: 9509 Qinglong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11

Patentee after: Baize Testing (Shan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509, Qinglong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rward Electronic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