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1682U - 废水阀和净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废水阀和净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01682U
CN211901682U CN202020453449.4U CN202020453449U CN211901682U CN 211901682 U CN211901682 U CN 211901682U CN 202020453449 U CN202020453449 U CN 202020453449U CN 211901682 U CN211901682 U CN 211901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low
waste water
flow regulating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534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晓炜
桂鹏
郑跃东
崔敬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534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01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01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01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阀和净水设备。废水阀包括:阀体,阀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流量调节机构,与阀体活动连接,流量调节机构设有至少两个废水流道,废水流道用于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多个废水流道具有多个尺寸的截面积,流量调节结构被配置为:通过相对阀体运动来调节与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连通的废水流道,以调节废水阀的废水流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水阀,通过设置流量调节机构,能够根据不同净水设备的需要,来调节废水阀的废水流量,实现多档位废水流量控制,从而匹配不同的废水比流量,满足不同净水设备的需求,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废水阀和净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废水阀和包括上述废水阀的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净饮机等净水设备中搭载使用的废水电磁阀根据不同的废水比流量,衍生出多种型号规格,无法满足通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废水阀的净水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废水阀,包括:阀体,阀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流量调节机构,与阀体活动连接,流量调节机构设有至少两个废水流道,废水流道用于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多个废水流道具有多个尺寸的截面积,流量调节结构被配置为:通过相对阀体运动来调节与进水口和出水口对应连通的废水流道,以调节废水阀的废水流量。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废水阀,通过设置流量调节机构,能够根据不同净水设备的需要,来调节废水阀的废水流量,实现多档位废水流量控制,从而匹配不同的废水比流量,满足不同净水设备的需求,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废水阀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机构与阀体转动连接,流量调节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阀体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机构包括:流量调节件,至少部分设在阀体内,并适于相对阀体转动,流量调节件设有至少两个流道腔;和至少两个节流管,节流管的至少一部分插设在流道腔内,节流管的内部空间形成废水流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废水阀为电磁阀,电磁阀包括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在节流位置和冲洗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阀体内,执行机构与阀体共同限定出进水腔和出水腔,进水腔与进水口连通,出水腔与出水口连通;当执行机构处于节流位置,废水流道通过进水腔与进水口连通,废水流道通过出水腔与出水口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件为流量调节塞,阀体设有塞孔,流量调节塞安装在塞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流道腔沿流量调节塞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阀体设有与进水腔连通的流道孔,流道孔用于与废水流道对应连通,且流道孔的截面积大于废水流道的截面积;流量调节塞还设有与流道腔一一对应连通的过渡通道,过渡通道与流道腔转折相连,并延伸至适于与出水腔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着靠近出水腔的方向,过渡通道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和/或节流管靠近过渡通道的端口被配置为斜面,且端口的朝向与过渡通道内的液体流向适配;和/或流道孔及废水流道沿执行机构的移动方向延伸,流量调节塞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执行机构的移动方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塞通过弹性卡环与阀体相连;弹性卡环套设在流量调节塞上,并部分嵌入阀体内,用于限制流量调节塞脱出塞孔;和/或塞孔的一端贯穿阀体的外壁面,流量调节塞的外端面设有操作部,操作部适于被操作以带动流量调节塞旋转。
在另一些技术方案中,废水阀为机械阀;流量调节件为阀芯,阀体包括阀主体和压盖,阀主体设有阀腔,阀腔一端敞口,阀芯由阀主体的敞口端装入阀腔,压盖设在阀体的敞口端,压盖用于将阀芯封盖在阀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流道腔沿阀芯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阀芯还设有与流道腔一一对应连通的过渡通道,过渡通道与流道腔相连,并延伸至适于与进水口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阀芯还设有至少一个冲洗流道,冲洗流道及多个废水流道沿阀芯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冲洗流道用于连通进水口与出水口,且冲洗流道的截面积大于任一废水流道的截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冲洗流道和废水流道的总数量为n,n≥3,冲洗流道和废水流道中的n-1个与阀主体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压盖设有内螺纹,阀主体设有与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压盖与阀主体螺纹旋合;和/或压盖上设有第一定位筋,阀主体上设有第二定位筋;当压盖与阀主体装配到位,第二定位筋在压盖的端面上的投影与第一定位筋在压盖的端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和/或阀芯与阀腔间隙配合;阀腔的内底壁和压盖的内顶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支撑筋;和/或流道腔的长度小于节流管的长度,节流管的外侧壁设有支撑凸沿,支撑凸沿位于流道腔外,并与阀芯位于流道腔的出口处的部位相抵靠;和/或流量调节机构还包括:旋钮,旋钮与阀芯相连,用于带动阀芯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机构的旋钮设有插入部,阀芯设有插槽,插入部穿过压盖上的配合孔与插槽插装配合,用于限制旋钮相对阀芯转动;其中,插入部的截面呈异于圆形的形状,插槽的形状与插入部相适配,以限制旋钮相对阀芯转动;或者插入部的外侧壁与插槽的内侧壁中的一个设有限位凸起,另一个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凸起嵌入限位凹槽内,以限制旋钮相对阀芯转动;和/或插入部的外侧壁与插槽的内侧壁中的一个设有定位凸起,另一个设有定位凹槽,定位凸起嵌入定位凹槽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旋钮套设有弹性卡环,弹性卡环的局部嵌入阀腔内,以限制旋钮脱离阀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节流管与流道腔过盈配合;或者节流管与流道腔过渡配合,并通过密封胶与流道腔粘接相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机构与阀体中的一个设有到位凸起,另一个设有到位凹槽;当流量调节机构相对阀体运动至废水流道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到位凸起嵌入到位凹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废水阀为电磁阀且流量调节机构的流量调节件为流量调节塞,到位凸起设于流量调节塞或阀体,到位凸起被配置为弹性凸起,弹性凸起适于发生弹性变形以进入到位凹槽或脱出到位凹槽;和/或当废水阀为机械阀且流量调节机构的流量调节件为阀芯,阀芯上设有支撑孔,支撑孔内设有弹性支撑件,流量调节机构还包括顶杆;顶杆的一端插入支撑孔内,并与弹性支撑件相抵靠;顶杆的另一端设有到位凸起,且到位凸起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用于引导顶杆的端部进入或脱出到位凹槽,到位凹槽设在机械阀的压盖的内顶壁上;和/或到位凸起的数量为一个,到位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废水阀设有档位标识;和/或流量调节机构与阀体之间设有密封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流量调节机构的流量调节件的外表面包括侧壁面和两个端面,侧壁面设有用于安装密封件的多个密封槽;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沿流量调节件的旋转方向延伸,并套设在流量调节件上;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沿流量调节件的旋转方向延伸,并套设在流量调节件上;侧壁密封部,设在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之间,用于对流量调节件的侧壁面上的开孔进行密封;其中,密封件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密封件为分体式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流量调节件的侧壁面上的开孔的数量为m,所述侧壁密封部对其中的m-1个所述开孔与所述阀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废水阀,设在设备主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废水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废水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废水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废水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废水阀的阀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阀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阀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废水阀的流量调节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废水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流量调节塞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流量调节塞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阀体的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密封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卡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废水阀的节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节流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废水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废水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废水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7所示废水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7所示废水阀的阀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阀主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所示阀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17所示废水阀的阀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阀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4所示阀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4所示阀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17所示废水阀的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所示压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8所示压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17所示废水阀的旋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所示旋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1所示旋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17所示废水阀的顶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4所示顶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17所示的废水阀的节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所示节流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6所示节流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净水设备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1至图3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阀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进水腔,131流道孔,132定位孔,14出水腔,141出水孔,15压力控制腔,16塞孔,18第一安装槽,19支撑筋,101阀主体,1011第二定位筋,1012主阀口,1013外螺纹,1014连接孔,1015阀腔,102压盖,1021第一定位筋,1022第四安装槽,1023配合孔,1024旋拧部,1025内螺纹;
2流量调节机构,21流量调节件,211流道腔,212流量调节塞,2121第二安装槽,2122操作部,2123档位标识,213过渡通道,22节流管,221废水流道,222支撑凸沿,23弹性卡环,231主体部,232卡接部,24阀芯,241插槽,2411定位凹槽,242支撑孔,243弹性支撑件,244顶杆,2441支撑面,25到位凸起,251导向斜面,26旋钮,261插入部,2611定位凸起,262第三安装槽,27密封槽,28过滤件,281定位柱,29到位凹槽;
3密封件,31第一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33侧壁密封部,331条状密封部,332环状密封部;
4执行机构,41线圈,42芯铁弹簧,43衬套,44上盖,45芯铁,46密封塞,47支撑板,48膜片,49紧固件;
5净水设备,502设备主体,504废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9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废水阀和净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废水阀504,包括:阀体1和流量调节机构2,如图1和图17所示。
具体地,阀体1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如图4和图17所示。
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活动连接,流量调节机构2设有至少两个废水流道221,如图3所示。废水流道221用于连通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且多个废水流道221具有多个尺寸的截面积。
其中,流量调节结构被配置为:通过相对阀体1运动来调节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对应连通的废水流道221,以调节废水阀504的废水流量。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废水阀504,通过设置流量调节机构2,能够根据不同净水设备5的需要,来调节废水阀504的废水流量,实现多档位废水流量控制,从而匹配不同的废水比流量,满足不同净水设备5的需求,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具体而言,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活动连接,故其与阀体1的相对位置能够发生变化。流量调节机构2设有多个废水流道221,不同的废水流道221具有不同的截面积,则通过改变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的相对位置,即可改变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对应连通的废水流道221,进而改变废水阀504的废水流量,从而实现调节废水阀504的废水流量的功能。如此,本方案的废水阀504,实现了多档位废水流量控制,能够适用于至少两种不同废水比流量的净水设备5,因而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转动连接,流量调节机构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阀体1内。
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相较于滑动连接等其他方式,有利于减小流量调节机构2的活动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废水阀504的尺寸和对装配空间的需求。流量调节机构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阀体1内,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废水阀504的尺寸和对装配空间的需求。
当然,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也可以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或者采用滑动连接与转动连接的组合方式,同样能够实现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相对位置的改变,进而改变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对应连通的废水流道221。
进一步地,流量调节机构2包括:流量调节件21和至少两个节流管22。其中,流量调节件21至少部分设在阀体1内,并适于相对阀体1转动。流量调节件21设有至少两个流道腔211,如图11所示。节流管22的至少一部分插设在流道腔211内,节流管22的内部空间形成废水流道221,如图3和图15所示。
流量调节机构2包括流量调节件21和至少两个节流管22,节流管22与流量调节件21的流道腔211插装配合。流量调节件21设在阀体1内,并能够相对阀体1转动,以带动节流管22相对阀体1转动。由于不同的节流管22的内径不同,因此通过旋转流量调节件21,能够实现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对应连通的废水流道221截面积的改变,从而改变废水阀504的废水流量。
此外,节流管22的设置,便于将流量调节件21的流道腔211设计为同样的尺寸,只需选择不同尺寸的节流管22,即可形成不同尺寸的废水流道221,而无需重复投入模具开发,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废水阀504为电磁阀,电磁阀包括执行机构4。执行机构4在节流位置和冲洗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阀体1内。执行机构4与阀体1共同限定出进水腔13和出水腔14,如图3所示。进水腔13与进水口11连通,出水腔14与出水口12连通。当执行机构4处于节流位置,废水流道221通过进水腔13与进水口11连通,废水流道221通过出水腔14与出水口12连通。
废水阀504采用电磁阀,便于根据需要自动控制执行机构4的位置,进而实现节流状态和冲洗状态的切换。当执行机构4处于冲洗位置,进水腔13和出水腔14直接连通,由于进水腔13与进水口11连通,出水腔14与出水口12连通,则进入废水阀504的水能够通过进水腔13直接流入出水腔14,在该过程中对废水阀504进行冲洗;当执行机构4处于节流位置,进水腔13与出水腔14被执行机构4隔断,只能通过废水通道连通,实现废水的排出。本方案只需对现有的废水电磁阀进行改进,易于实现。
其中,执行机构4包括线圈41、芯铁弹簧42、衬套43、上盖44、芯铁45、密封塞46、支撑板47、膜片48等结构,如图19所示。执行机构4通过螺钉等紧固件49与阀体1相连。支撑板47和膜片48形成的密封膜组件设于阀体1内,且在阀体1内限定出进水腔13、出水腔14和与进水腔13连通的压力控制腔15。芯铁45可移动地设于压力控制腔15内。当执行机构4处于节流位置,密封膜组件连通进水腔13和压力控制腔15且切断出水腔14和压力控制腔15之间的连通,芯铁45被压力控制腔15内的液体压向密封膜组件;当执行机构4处于冲洗位置,芯铁45将压力控制腔15分别与进水腔13和出水腔14连通,密封膜组件组件向靠近阀芯24的方向移动,使得进水腔13和出水腔14直接连通。密封膜组件包括支撑板47和膜片48,支撑板47设有泄压孔和与压力控制腔15连通的第一调压孔,膜片48设在阀体1和支撑板47之间,膜片48具有分别与进水腔13和第一调压孔连通的第二调压孔,第一调压孔和第二调压孔形成压力调节孔,压力调节孔连通进水腔13和压力控制腔15;泄压孔与出水腔14连通,并与压力控制腔15选择性的连通。当执行机构4位于节流位置,阀芯24止抵密封膜组件以封堵泄压孔;当执行机构4位于冲洗位置,阀芯24脱离密封膜组件以打开泄压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流量调节件21为流量调节塞212,如图5至图7所示。阀体1设有塞孔16,如图6所示。流量调节塞212安装在塞孔16内,如图3所示。
流量调节件21采用流量调节塞212,直接塞入阀体1的塞孔16内,结构简单,装配便捷。
进一步地,多个流道腔211沿流量调节塞212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如图3和图11所示。阀体1设有与进水腔13连通的流道孔131,如图5和图6所示。流道孔131用于与废水流道221对应连通,如图3所示,且流道孔131的截面积大于废水流道221的截面积。流量调节塞212还设有与流道腔211一一对应连通的过渡通道213,如图3所示。过渡通道213与流道腔211转折相连,并延伸至适于与出水腔14连通,如图11所示。
多个流道腔211沿流量调节塞212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则通过旋转流量调节塞212即可直接调节与进水腔13和出水腔14对应连通的废水流道221,调节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流道孔131和过渡通道213的设置,便于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塞孔16的位置和流量调节塞212的旋转方向,使得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可以平行布置,如图4和图5所示,且流量调节件21的旋转轴线可以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的轴线相平行,有利于优化产品布局。
进一步地,进水腔13内设有过滤件28,如图3和图4所示。过滤件28设在流道孔131的入口侧。进水腔13设有定位孔132,如图5所示。过滤件28设有定位柱281,如图4所示。定位柱281与定位孔132插装配合。
过滤件28的设置,能够对进入流道孔131的液体进行过滤,防止流道孔131和废水流道221被堵塞。利用定位孔132和定位柱281的配合,有利于实现过滤件28的快速装配。
其中,沿着靠近出水腔14的方向,过渡通道213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如图3所示。
沿着靠近出水腔14的方向,过渡通道213的截面积逐渐增大,有利于减小过渡通道213发生堵塞的风险。
进一步地,节流管22靠近过渡通道213的端口被配置为斜面,如图15和图16所示,且端口的朝向与过渡通道213内的液体流向适配。
将节流管22靠近过渡通道213的端口配置为斜面,增加了端口的面积,且端口的朝向与过渡通道213内的液体流向适配,便于节流管22内的液体快速顺畅地流入过渡通道213,因而有利于防止堵塞。
具体地,流道孔131及废水流道221沿执行机构4的移动方向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流量调节塞212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执行机构4的移动方向,如图3所示。
由于电磁阀沿执行机构4移动方向的尺寸一般相对较大(可以记为纵向尺寸),因此当流道孔131及废水流道221沿执行机构4的移动方向延伸,而流量调节塞212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执行机构4的移动方向时,有利于减小废水阀504的纵向尺寸,从而减小废水阀504的体积和对装配空间的需求。
当然,流道孔131和废水流道221也可以沿垂直于执行机构4的移动方向延伸,而流量调节塞212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执行机构4的移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流量调节塞212通过弹性卡环23与阀体1相连,如图3所示。弹性卡环23套设在流量调节塞212上,并部分嵌入阀体1内,如图4所示,用于限制流量调节塞212脱出塞孔16。
利用弹性卡环23与流量调节塞212及阀体1的配合,能够对流量调节塞212与阀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防止流量调节塞212脱出塞孔16,提高废水阀504的使用可靠性。同时,弹性卡环23具有弹性,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地,阀体1设有第一安装槽18,如图6所示。第一安装槽18与塞孔16连通。流量调节塞212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8相对应的第二安装槽2121,如图9所示。弹性卡环23具有缺口,弹性卡环23包括具有弹性的主体部231和与主体部231的端部相连的卡接部232,如图14所示。主体部231套设在流量调节塞212上并嵌入第一安装槽18和第二安装槽2121内。卡接部232凸出于阀体1,并与阀体1相卡接,如图1和图3所示。
弹性卡环23具有缺口,主体部231的两端之间形成该缺口,则主体部231的两端受到挤压时可以相互靠近实现弹性变形,解除挤压后相互远离实现复位变形。具体地,主体部231的一部分嵌入阀体1的第一安装槽18内,另一部分嵌入流量调节塞212的第二安装槽2121内,则流量调节塞212沿其轴向移动时,会受到阀体1的干涉,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流量调节塞212脱出塞孔16。同时,卡接部232凸出于阀体1与阀体1相卡接,保证了弹性卡环23的位置稳定性。
其中,主体部231可以呈U形(如图14所示),也可以呈C形。
进一步地,塞孔16的一端贯穿阀体1的外壁面,如图2所示。流量调节塞212的外端面设有操作部2122,操作部2122适于被操作以带动流量调节塞212旋转。
塞孔16的一端直接贯穿阀体1的外壁面,形成安装口,则流量调节塞212可以直接由安装口装入阀体1,有利于降低流量调节塞212的装配难度,同时还使得流量调节塞212靠近安装口的端面(即外端面)暴露在外,便于通过操作部2122来操作流量调节塞212,进而降低流量调节机构2的操作难度,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操作部2122为一字槽或十字槽(如图2和图8所示)或内六角槽。
操作部2122采用一字槽、十字槽或者内六角槽,便于通过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内六角扳手等工装来旋转流量调节塞212,进一步降低操作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废水阀504为机械阀,如图17、图18、图19和图20所示。流量调节件21为阀芯24,阀体1包括阀主体101(如图21至图23所示)和压盖102(如图28至图30所示)。阀主体101设有阀腔1015,阀腔1015一端敞口,阀芯24由阀主体101的敞口端装入阀腔1015,敞口端设有压盖102,压盖102用于将阀芯24封盖在阀腔1015内。
废水阀504采用机械阀,相较于电磁阀,既有利于节约电能,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流量调节件21为阀芯24,则直接通过旋转阀芯24即可调节废水阀504的废水流量,构思巧妙,且结构和原理较为简单。装配时,将阀芯24由阀腔1015的敞口端装入阀腔1015,然后将压盖102盖设在阀腔1015的敞口端,即可保证阀芯24被封装在阀腔1015内,保证阀芯24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多个流道腔211沿阀芯24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如图19和图26所示。阀芯24还设有与流道腔211一一对应连通的过渡通道213,如图27所示。过渡通道213与流道腔211相连,并延伸至适于与进水口11连通,如图19所示。
多个流道腔211沿阀芯24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则通过旋转阀芯24即可直接调节与进水腔13和出水腔14对应连通的废水流道221,调节原理简单,操作方便。过渡通道213的设置,便于根据需要合理选择阀芯24的位置和阀芯24的旋转方向,使得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可以垂直布置,如图19所示。且流量调节件21的旋转轴线可以与出水口12的轴线相平行,有利于优化产品布局。
进一步地,阀芯24还设有至少一个冲洗流道,冲洗流道及多个废水流道221沿阀芯24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冲洗流道用于连通进水口11与出水口12,且冲洗流道的截面积大于任一废水流道221的截面积。
冲洗流道的设置,便于废水阀504在冲洗状态与节流状态进行切换。当阀芯24转动至冲洗流道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对应连通,则进水口11的水经冲洗流道进入出水口12排出,由于冲洗流道的截面积较大,因而水流量较大,能够对废水阀504进行冲洗。
进一步地,阀芯24也设有与进水通道连通的过渡通道213,且所有的过渡通道213沿阀芯24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冲洗流道内可以不安装节流管22,也可以安装节流管22,只要安装的节流管22的截面尺寸大于流道腔211内的节流管22的截面尺寸即可。
其中,冲洗流道和废水流道221的总数量为n,n≥3,冲洗流道和废水流道221中的n-1个与阀主体101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冲洗流道或者废水流道221中的一个与阀主体101之间不设置密封结构,使得阀芯24的一个流道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时刻保持部分导通的状态,这能够防止阀芯24没有转动到冲洗位置或节流位置时废水阀504整体为完全不导通状态,从而避免净水设备5内部压力过高而损坏内部结构甚至发生安全隐患。
具体地,压盖102设有内螺纹1025,如图30所示。阀主体101设有与内螺纹1025适配的外螺纹1013,如图21所示。压盖102与阀主体101螺纹旋合。
压盖102与阀主体101采用螺纹旋合的方式装配,既有利于提高连接强度,还有利于提高压盖102与阀主体101之间的密封性,且操作方便快捷。
压盖102设有旋拧部1024,如图28所示,便于对压盖102进行旋拧操作。阀主体101设有凸耳,凸耳设有连接孔1014,便于利用螺钉等紧固件49与净水设备5的设备主体50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压盖102上设有第一定位筋1021,如图28所示。阀主体101上设有第二定位筋1011,如图21所示。当压盖102与阀主体101装配到位,第二定位筋1011在压盖102的端面上的投影与第一定位筋1021在压盖102的端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如图17所示。
第一定位筋1021与第二定位筋1011的配合,在装配过程中能够起到可靠的定位作用,保证压盖102与阀主体101装配到位,进而保证压盖102与内部结构的配合可靠性。比如,当压盖102装配到位时,阀腔1015内的到位凸起25与压盖102上的到位凹槽29恰好配合到位,以保证后续旋转阀芯24时,到位凸起25与到位凹槽29的配合与旋转档位相对应。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筋1021沿阀芯24的旋转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如图28所示。第二定位筋1011与第一定位筋1021垂直,如图17所示。当压盖102与阀主体101装配到位,第一定位筋1021的一端与第二定位筋1011的一端恰好相对应,形成直角结构,如图17所示。
进一步地,流量调节机构2还包括:旋钮26,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旋钮26与阀芯24相连,用于带动阀芯24旋转。
通过操作旋钮26来带动阀芯24转动,能够有效降低阀芯24的旋转难度,且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具体地,旋钮26设有插入部261,如图31和图32所示。阀芯24设有插槽241,如图24和图25所示。插入部261穿过压盖102上的配合孔1023与插槽241插装配合,如图19所示,用于限制旋钮26相对阀芯24转动。
利用插入部261与插槽241的配合,能够实现旋钮26与阀芯24的同步转动,并降低废水阀504的装配难度,且结构和原理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插入部261的截面呈异于圆形的形状,插槽241的形状与插入部261相适配,以限制旋钮26相对阀芯24转动。
或者,插入部261的外侧壁与插槽241的内侧壁中的一个设有限位凸起,另一个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凸起嵌入限位凹槽内,以限制旋钮26相对阀芯24转动。
插入部261和插槽241可以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便于插入部261快速顺畅地插入插槽241内,降低发生卡滞甚至卡死的概率,进一步降低装配难度。当然,插入部261和插槽241也可以采用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旋钮26与阀芯24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插入部261可以采用形状均匀的非圆柱形结构,即截面的形状不是圆形,如D形、多边形、椭圆形等,与形状对应的插槽241配合即可起到防转作用。或者,也可以利用局部设置的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配合,来实现防转功能,比如带有竖向凸筋的圆柱形插入部261与相适配的插槽241的配合。
进一步地,插入部261的外侧壁与插槽241的内侧壁中的一个设有定位凸起2611,如图33所示,另一个设有定位凹槽2411,如图25所示。定位凸起2611嵌入定位凹槽2411内。
定位凸起2611与定位凹槽2411的设置,能够在装配过程中起到可靠的定位作用,便于旋钮26与阀芯24之间的快速装配。同时,也保证初始状态下,旋钮26的位置与设定的初始档位相对应,以便于后续对废水流量档位进行准确控制。并且,定位凸起2611和定位凹槽2411还能起到防转作用,实现旋钮26与阀芯24的同步转动。
具体地,定位凹槽2411设在插槽241的内侧壁上,如图25所示。定位凹槽2411的横截面呈矩形,如图25所示,插槽241的横截面呈锯齿形。
本方案将定位凹槽2411设在插槽241的内侧壁上,并设计为矩形结构,同时将插槽241的横截面设计为锯齿形,锯齿形结构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防转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防转效果,进一步提高旋钮26与阀芯24的配合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使用手感。
进一步地,旋钮26套设有弹性卡环23(如图22所示),弹性卡环23的局部嵌入阀腔1015内,以限制旋钮26脱离阀芯24。
利用弹性卡环23与旋钮26及阀体1的配合,能够对旋钮26与阀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防止旋钮26脱离阀芯24,提高废水阀504的使用可靠性。同时,弹性卡环23具有弹性,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具体地,旋钮26设有第三安装槽262,如图32所示。阀体1设有与第三安装槽262相对应的第四安装槽1022,如图20所示。弹性卡环23具有缺口,弹性卡环23包括具有弹性的主体部231和与主体部231的端部相连的卡接部232,如图14所示。主体部231套设在旋钮26上并嵌入第三安装槽262和第四安装槽1022内。卡接部232凸出于阀体1,并与阀体1相卡接。
弹性卡环23具有缺口,主体部231的两端之间形成该缺口,则主体部231的两端受到挤压时可以相互靠近实现弹性变形,解除挤压后相互远离实现复位变形。具体地,主体部231的一部分嵌入旋钮26的第三安装槽262内,另一部分嵌入阀体1的第四安装槽1022内,则旋钮26沿其轴向移动时,会受到阀体1的干涉,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旋钮26脱离阀芯24。同时,卡接部232凸出于阀体1与阀体1相卡接,保证了弹性卡环23的位置稳定性。其中,第四安装槽1022可以由压盖102与阀主体101限定出,也可以直接开设在压盖102上,或者直接开设在阀主体101上。
其中,主体部231可以呈U形(如图14所示),也可以呈C形。
进一步地,阀芯24与阀腔1015间隙配合。阀腔1015的内底壁和压盖102的内顶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支撑筋19,如图22、图29和图30所示。
阀芯24与阀腔1015间隙配合,能够减小阀芯24与阀腔1015之间的摩擦阻力,有利于减小阀芯24的旋转阻力,从而降低操作者旋转旋钮26的难度,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在阀腔1015的内底壁设置支撑筋19,如图22所示,能够进一步减小阀芯24与阀腔1015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小阀芯24受到的摩擦阻力,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阀芯24的旋转阻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操作者旋转旋钮26的难度,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同理,在压盖102的内顶壁上设置支撑筋19,如图29和图30所示,能够减小阀芯24在旋转过程中与压盖102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阀芯24与压盖102之间的摩擦阻力,也有利于进一步减小阀芯24的旋转阻力,从而进一步降低操作者旋转旋钮26的难度,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筋19为环形凸筋,如图22、图29和图30所示。
支撑筋19采用环形凸筋,有利于阀芯24受力均衡,防止阀芯24发生倾斜,从而有利于提高阀芯24的稳定性,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当然,支撑凸筋也可以为多个沿阀芯24旋转方向间隔设置的凸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流道腔211的长度小于节流管22的长度,如图19所示。节流管22的外侧壁设有支撑凸沿222,如图36、图37和图38所示。支撑凸沿222位于流道腔211外,并与阀芯24位于流道腔211的出口处的部位相抵靠,如图19所示。
本方案中,节流管22相对较长,而流道腔211相对较短,有利于减小阀芯24的尺寸,进而节约生产成本。在节流管22上设置支撑凸沿222,支撑凸沿222在装配过程中能够起到定位作用,有利于降低节流管22的装配难度,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节流管22窜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节流管22与流道腔211过盈配合。
节流管22与流道腔211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既能够实现节流管22的稳定装配,又能够实现节流管22与流道腔211之间的密封配合,且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或者,节流管22与流道腔211过渡配合,并通过密封胶与流道腔211粘接相连。
节流管22与流道腔211采用过渡配合的方式,有利于降低节流管22的插装难度。同时,节流管22通过密封胶与流道腔211粘接相连,实现了节流管22的稳定装配和与流道腔211之间的密封配合,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中的一个设有到位凸起25(如图7和图34所示),另一个设有到位凹槽29(如图10和图29所示)。当流量调节机构2相对阀体1运动至废水流道221连通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的位置,到位凸起25嵌入到位凹槽29内。
到位凸起25和到位凹槽29的设置,使得操作者在通过流量调节机构2来调整废水阀504的废水流量时,能够有明显的到位手感和到位声音,从而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废水阀504为电磁阀且流量调节机构2的流量调节件21为流量调节塞212,到位凸起25设于流量调节塞212或阀体1(如图7所示),到位凸起25被配置为弹性凸起,弹性凸起适于发生弹性变形以进入到位凹槽29或脱出到位凹槽29。
对于废水阀504为电磁阀且流量调节件21为流量调节塞212的方案,将到位凸起25设计为弹性凸起,利用弹性凸起的弹性变形来实现与到位凹槽29的配合,这有利于简化流量调节塞212或阀体1的结构,进而节约生产成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废水阀504为机械阀且流量调节机构2的流量调节件21为阀芯24,阀芯24上设有支撑孔242,如图24和图25所示。支撑孔242内设有弹性支撑件243,如图19和图20所示。流量调节机构2还包括顶杆244,如图20所示。顶杆244的一端插入支撑孔242内,并与弹性支撑件243相抵靠;顶杆244的另一端设有到位凸起25(如图34所示),且到位凸起25设有导向斜面251(如图35所示)。导向斜面251用于引导顶杆244的端部进入或脱出到位凹槽29,到位凹槽29设在机械阀的压盖102的内顶壁上,如图29所示。
对于废水阀504为机械阀且流量调节件21为阀芯24的方案,在阀芯24上设置支撑孔242,在支撑孔242内设置弹性支撑件243,弹性支撑件243对顶杆244进行弹性支撑,顶杆244上的到位凸起25与压盖102的内顶壁上的到位凹槽29相配合。当顶杆244的到位凸起25位于到位凹槽29内时(如图19所示),旋转阀芯24,阀芯24带动顶杆244转动,到位凸起25在导向斜面251的引导下压缩弹性支撑件243并脱出到位凹槽29;当到位凸起25旋转至与下一个到位凹槽29相对应的位置时,顶杆244在弹性支撑件243的复位弹力作用下,顶起并进入到位凹槽29,如图19所示。
具体地,弹性支撑件243可以为支撑弹簧,顶杆244的局部插入支撑弹簧内,且顶杆244设有与支撑弹簧的一端相抵靠的支撑面2441。当然,弹性支撑件243也可以为橡胶、硅胶等弹性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到位凸起25的数量为一个,如图20所示。到位凹槽29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将到位凸起25的数量设计为一个,而到位凹槽29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有利于简化产品结构,便于加工成型。
当然,也可以将到位凹槽29的数量设计为一个,将到位凸起25的数量设计为多个,或者将到位凹槽29和到位凸起25的数量均设计为多个。
进一步地,对于废水阀504为电磁阀且流量调节件21为流量调节塞212的方案,到位凹槽29的数量与废水流道221的数量相等,且多个废水流道221沿流量调节塞212的旋转方向均匀分布。对于废水阀504为机械阀且流量调节件21为阀芯24的方案,到位凹槽29的数量与废水流道221和冲洗流道的总数量相等,以便于机械阀切换至冲洗状态时也能够具有到位手感和声音,且多个废水流道221和冲洗流道沿阀芯24的旋转方向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之间设有密封件3,如图3和图19所示。
在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之间设置密封件3,能够实现流量调节机构2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配合,提高各废水流道221之间的相互独立性,从而提高废水流量档位调节的准确性。
具体地,流量调节机构2的流量调节件21的外表面包括侧壁面和两个端面,侧壁面设有用于安装密封件3的多个密封槽27。密封件3包括: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圈32和侧壁密封部33,如图12、图13和图20所示。其中,第一密封圈31沿流量调节件21的旋转方向延伸,并套设在流量调节件21上。第二密封圈32沿流量调节件21的旋转方向延伸,并套设在流量调节件21上。侧壁密封部33设在第一密封圈31与第二密封圈32之间,用于对流量调节件21的侧壁面上的开孔进行密封。
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有利于提高流量调节件21的两端与阀体1之间的密封可靠性。侧壁密封部33能够对流量调节加的侧壁面上的开孔进行密封,实现流量调节件21内部各个通道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具体地,密封件3为一体式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示。
密封件3采用一体式结构,强度相对加高,且装配工序少,装配效率高。进一步地,侧壁密封部33采用多个条状密封部331,条状密封部3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圈31和第二密封圈32相连,相邻的两个条状密封部331与第一密封圈31及第二密封圈32围设出独立腔,对流量调节件21的侧壁面上的单个开孔进行密封。
或者,密封件3为分体式结构,如图20所示。
密封件3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根据各个位置的密封需求合理设计密封件3各部位的尺寸和形状,有利于减小密封件3的总体尺寸,节约生产成本。进一步地,侧壁密封部33采用多个小的环状密封部332,对流量调节件21的侧壁面上的多个开孔一一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密封件3的材质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橡胶、硅胶或其他材料,且符合净饮材质标准。
进一步地,流量调节件21的侧壁面上的开孔的数量为m,侧壁密封部33对其中的m-1个开孔与阀体1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这样,流量调节件21的侧壁面上的其中一个开孔与阀体1之间没有进行密封,这使得流量调节件21的一个流道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时刻保持部分导通的状态,这能够防止流量调节件21没有转动到冲洗位置或节流位置时废水阀504整体为完全不导通状态,从而避免净水设备内部压力过高而损坏内部结构甚至发生安全隐患。
比如:对于流量调节件21为流量调节塞212的方案,其侧壁面上设有4个开孔,如图10所示。四个开孔均为废水流道221,侧壁密封部33密封其中三个废水流道221。
对于流量调节塞212为阀芯24的方案,其侧壁面上设有4个开孔,如图24所示。其中一个为冲洗流道,另外三个为废水流道221,侧壁密封部33密封三个废水流道221或者密封冲洗流道和其中两个废水流道221。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废水阀504设有档位标识2123,如图8所示。
档位标识2123的设置,便于根据根据需要来调节流量调节机构2。其中,档位标识2123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数字标识、文字标识、图案标识等。比如:废水流道221的数量为四个,档位标识2123包括4、5、8三个档位标识2123(如图8所示),其中一档为默认档位,不设标识。或,档位标识2123包括:1、2、3、4四个数字标识或一、二、三、四文字标识或不同数量的小圆点等图案标识。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净水设备5,如图39所示,包括:设备主体502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废水阀504,废水阀504设在设备主体502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净水设备5,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废水阀504,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净水设备5可以为但不局限于净饮机、净水机、纯水机等。
下面介绍两个具体示例。
具体示例1(如图1至图4所示)
一种可以多档位调节控制废水流量的废水电磁阀,包括线圈41、芯铁45、芯铁弹簧42、膜片组件、阀体1、滤网、流量调节塞212、节流元件(即节流管22)、密封圈和弹性卡环23(或者叫卡扣)。
其中,阀体1内设置有具有进水口11及出水口12的流道,阀体1内设有环形隔板,环形隔板的端口为主阀口1012,环形隔板设有与出水口12连通的出水孔141。环形隔板将流道分隔为位于中心并与出水口12连通的内流道和环绕内流道并与进水口11连通的外流道。
阀体1上设置有主阀口1012、流道孔131(或者叫废水流道孔)、塞孔16(或者叫流量调节塞导向孔)和到位凸起25(或者叫档位调节凸点)。
流量调节塞212上设置有密封槽27(或者叫密封件安装槽)、卡扣安装槽(即前述的第一安装槽18)、流道腔211(或者叫节流件安装孔)和到位凹槽29(或者叫档位调节凹槽)。
流量调节塞212与阀体1流量调节塞212导向孔为间隙配合,装配到位后,阀体1的废水流道孔与流量调节塞212上的节流件孔(即废水流道221)需保证同心。
阀体1的废水流道孔的流通面积大于节流件的流通面积。阀体1上的档位调节凸点与流量调节塞212上的档位调节凹槽互相配合,调节流量时,旋转到指定位置,凹点与凸点嵌合,有明显的嵌入手感。
流量调节塞212与阀体1通过弹性卡环23固定,满足流量调节塞212可以自由旋转,同时无法脱出。流量调节塞212端面开槽,包括但不限于十字槽、内六角槽等,以实现用工装旋转流量调节塞212调节流量功能。流量调节塞212上设置有密封槽27。
密封件3材质为橡胶或硅胶或其他材料,符合净饮材质标准。密封件3可以为分体或一体式。密封件3将流量调节塞212上的各个节流孔分为相互独立的流道腔211。
流量调节塞212上的节流管配合孔1023与节流元件以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密封胶的方式装配在一起。不同的废水流量通过节流元件的流量设计来实现。本示例采用流量调节栓调节流量。
其工作过程如下:
电磁阀断电状态下,废水经进水口11由阀体1的外流道进入流量调节塞212,在流量调节塞212上根据流量设计设置有不同尺寸的节流元件,对应不同的档位,废水通过节流原件节流后,再进入内流道并经由阀体1出水口12排出,从而达到多档位、精确控制流量的效果。
电磁阀通电状态下,主阀口1012打开,水由进水口11进入外流道,经主阀口1012进入内流道,再由出水口12排出。
具体示例2(如图17至图20所示)
一种可以手动调节多档位控制废水流量的废水电磁阀,包括旋钮26、压盖102(或者叫压套)、顶杆244、支撑弹簧、阀芯24、阀体1和密封件3等结构。其中,阀体1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阀芯24上设置有废水流道221和冲洗流道,废水经由阀体1的进水口11进入阀芯24,在阀芯24上根据流量设计设置有不同尺寸的节流元件,对应不同的档位,废水通过节流原件节流后,再由阀体1的出水口12排出,从而达到多档位、精确控制流量的效果。
其设计原理如下:
阀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和装配定位筋(即前述第二定位筋1011),阀腔1015内部底面设置有圆周凸起的筋(即支撑筋19),以减小阀芯24与阀体1间的摩擦力。
阀芯24上设置有密封件3安装槽、流道腔211(或者叫节流件安装孔)和支撑孔242(或者叫支撑弹簧安装孔)。阀芯24与阀体1为间隙配合,装配到位后,阀体1的废水流量孔与阀芯24上的流道孔131需保证同心。阀芯24流量孔流通面积大于节流件的流通面积。阀芯24上设置有与旋钮26配合和定位的插槽241(或者叫安装孔),矩形槽为定位凹槽2411。阀芯24与旋钮26为间隙配合。
旋钮26上设置有卡环装配槽(即前述第三安装槽262),防止旋钮26脱落。阀体1与压套为螺纹链接,压套上同样设置有定位筋,装配制定位置时与阀体1定位筋重合。压套与旋钮26为间隙配合。压套上设置有到位凹槽29,与顶杆244配合,调节流量时,旋转到指定位置,顶杆244与凹槽嵌合,有明显的嵌入手感和声音。
密封件3材质为橡胶或硅胶或其他材料,符合净饮材质标准。密封件3可以为分体或一体式。密封件3将阀芯24上各个节流孔分为相互独立的流道腔211。
其中一个阀芯24流道(冲洗流道或者废水流道221)不需要安装密封件3,防止调整过程中误操作阀芯24未旋转到指定位置造成的阀堵。
流量调节塞212上节流管配合孔1023与节流元件以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密封胶的方式装配在一起。不同的废水流量通过节流元件的流量设计来实现。本示例通过旋转阀芯24调节流量和冲洗。
其工作过程如下:
当旋钮26扭转到冲洗流道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对应连通,废水阀504处于冲洗状态。当旋钮26扭转到废水流道221与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对应连通,废水阀504处于节流状态,且不同的废水流道221与出水口12对应连通,废水流量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废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流量调节机构,与所述阀体活动连接,所述流量调节机构设有至少两个废水流道,所述废水流道用于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且多个所述废水流道具有多个尺寸的截面积,所述流量调节结构被配置为:通过相对所述阀体运动来调节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对应连通的废水流道,以调节所述废水阀的废水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机构与所述阀体转动连接,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阀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机构包括:
流量调节件,至少部分设在所述阀体内,并适于相对所述阀体转动,所述流量调节件设有至少两个流道腔;和
至少两个节流管,所述节流管的至少一部分插设在所述流道腔内,所述节流管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废水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水阀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包括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在节流位置和冲洗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体内,所述执行机构与所述阀体共同限定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当所述执行机构处于所述节流位置,所述废水流道通过所述进水腔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废水流道通过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件为流量调节塞,所述阀体设有塞孔,所述流量调节塞安装在所述塞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流道腔沿所述流量调节塞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阀体设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流道孔,所述流道孔用于与所述废水流道对应连通,且所述流道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废水流道的截面积;
所述流量调节塞还设有与所述流道腔一一对应连通的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与所述流道腔转折相连,并延伸至适于与所述出水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沿着靠近所述出水腔的方向,所述过渡通道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和/或
所述节流管靠近所述过渡通道的端口被配置为斜面,且所述端口的朝向与所述过渡通道内的液体流向适配;和/或
所述流道孔及所述废水流道沿所述执行机构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流量调节塞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执行机构的移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塞通过弹性卡环与所述阀体相连;所述弹性卡环套设在所述流量调节塞上,并部分嵌入所述阀体内,用于限制所述流量调节塞脱出所述塞孔;和/或
所述塞孔的一端贯穿所述阀体的外壁面,所述流量调节塞的外端面设有操作部,所述操作部适于被操作以带动所述流量调节塞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水阀为机械阀;
所述流量调节件为阀芯,所述阀体包括阀主体和压盖,所述阀主体设有阀腔,所述阀腔一端敞口,所述阀芯由所述阀主体的敞口端装入所述阀腔,所述压盖设在所述阀体的敞口端,所述压盖用于将所述阀芯封盖在所述阀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流道腔沿所述阀芯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
所述阀芯还设有与所述流道腔一一对应连通的过渡通道,所述过渡通道与所述流道腔相连,并延伸至适于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还设有至少一个冲洗流道,所述冲洗流道及多个所述废水流道沿所述阀芯的旋转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冲洗流道用于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且所述冲洗流道的截面积大于任一所述废水流道的截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盖设有内螺纹,所述阀主体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压盖与所述阀主体螺纹旋合;和/或
所述压盖上设有第一定位筋,所述阀主体上设有第二定位筋;当所述压盖与所述阀主体装配到位,所述第二定位筋在所述压盖的端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定位筋在所述压盖的端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和/或
所述阀芯与所述阀腔间隙配合;所述阀腔的内底壁和所述压盖的内顶壁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支撑筋;和/或
所述流道腔的长度小于所述节流管的长度,所述节流管的外侧壁设有支撑凸沿,所述支撑凸沿位于所述流道腔外,并与所述阀芯位于所述流道腔的出口处的部位相抵靠;和/或
所述流量调节机构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阀芯相连,用于带动所述阀芯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旋钮设有插入部,所述阀芯设有插槽,所述插入部穿过所述压盖上的配合孔与所述插槽插装配合,用于限制所述旋钮相对所述阀芯转动;
其中,所述插入部的截面呈异于圆形的形状,所述插槽的形状与所述插入部相适配,以限制所述旋钮相对所述阀芯转动;或者所述插入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插槽的内侧壁中的一个设有限位凸起,另一个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起嵌入所述限位凹槽内,以限制所述旋钮相对所述阀芯转动;和/或
所述插入部的外侧壁与所述插槽的内侧壁中的一个设有定位凸起,另一个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嵌入所述定位凹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钮套设有弹性卡环,所述弹性卡环的局部嵌入所述阀腔内,以限制所述旋钮脱离所述阀芯。
15.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或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管与所述流道腔过盈配合;或者
所述节流管与所述流道腔过渡配合,并通过密封胶与所述流道腔粘接相连。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或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机构与所述阀体中的一个设有到位凸起,另一个设有到位凹槽;
当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相对所述阀体运动至所述废水流道连通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位置,所述到位凸起嵌入所述到位凹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废水阀为电磁阀且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流量调节件为流量调节塞,所述到位凸起设于所述流量调节塞或所述阀体,所述到位凸起被配置为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适于发生弹性变形以进入所述到位凹槽或脱出所述到位凹槽;和/或
当所述废水阀为机械阀且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流量调节件为阀芯,所述阀芯上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内设有弹性支撑件,所述流量调节机构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插入所述支撑孔内,并与所述弹性支撑件相抵靠;所述顶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到位凸起,且所述到位凸起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顶杆的端部进入或脱出所述到位凹槽,所述到位凹槽设在所述机械阀的压盖的内顶壁上;和/或
所述到位凸起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到位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或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水阀设有档位标识;和/或
所述流量调节机构与所述阀体之间设有密封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机构的流量调节件的外表面包括侧壁面和两个端面,所述侧壁面设有用于安装密封件的多个密封槽;
所述密封件包括:
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沿所述流量调节件的旋转方向延伸,并套设在所述流量调节件上;
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沿所述流量调节件的旋转方向延伸,并套设在所述流量调节件上;
侧壁密封部,设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用于对所述流量调节件的侧壁面上的开孔与所述阀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其中,所述密封件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密封件为分体式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废水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量调节件的侧壁面上的开孔的数量为m,所述侧壁密封部对其中的m-1个所述开孔与所述阀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
21.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水阀,设在所述设备主体中。
CN202020453449.4U 2020-04-01 2020-04-01 废水阀和净水设备 Active CN211901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3449.4U CN211901682U (zh) 2020-04-01 2020-04-01 废水阀和净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53449.4U CN211901682U (zh) 2020-04-01 2020-04-01 废水阀和净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01682U true CN211901682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2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53449.4U Active CN211901682U (zh) 2020-04-01 2020-04-01 废水阀和净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016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0514A (zh) * 2021-12-07 2022-04-19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多通阀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14413027A (zh) * 2022-01-19 2022-04-29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废水阀及净水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0514A (zh) * 2021-12-07 2022-04-19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多通阀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14370514B (zh) * 2021-12-07 2024-04-16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多通阀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14413027A (zh) * 2022-01-19 2022-04-29 佛山市美的清湖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废水阀及净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01682U (zh) 废水阀和净水设备
KR101823927B1 (ko) 직동식 전기-동작 밸브 및 그 조립 방법
US3854493A (en) Valve cartridge
US3974858A (en) Regulation valves
CN211624294U (zh) 一种燃气阀和燃气具
CN109538565B (zh) 一种组合阀
EP3726138A1 (en) A fuel gas valve comprising a regulating mechanism for regulating the flows from a plurality of gas outlets
JP4566715B2 (ja) ニードルバルブの調芯固定方法
CN111795164B (zh) 一种出水阀
CN212616521U (zh) 一种用于水龙头的电控混水阀
CN215806425U (zh) 新型调流开关阀芯
CN214404746U (zh) 一种可微调流量的废水调节阀
CN214274571U (zh) 一种进水流量调节按压阀
CN114763840A (zh) 燃气比例阀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16555509U (zh) 一种阀门和出水装置
CN212657290U (zh) 一种龙头壳体
CN219472836U (zh) 一种双出气接口稳压阀
CN218935362U (zh) 侧进底出式平开调温阀芯
CN216951934U (zh) 节水型水龙头
CN215928490U (zh) 一种电控废水调节阀
CN211009991U (zh) 一种止水分水的多功能阀芯
CN219198249U (zh) 稳压阀及具有其的热水设备
CN212690908U (zh) 角阀及出水装置
CN214864474U (zh) 一种出水装置及花洒
CN215806433U (zh) 阀体总成及热水器卫浴管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