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5159U -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95159U
CN211895159U CN201921333869.2U CN201921333869U CN211895159U CN 211895159 U CN211895159 U CN 211895159U CN 201921333869 U CN201921333869 U CN 201921333869U CN 211895159 U CN211895159 U CN 211895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storage yard
container
lan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38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麦宇雄
覃杰
舒开连
刘堃
许鸿贯
王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HD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HD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HD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FHD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38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95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95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95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包括堆场、码头、纵向道路、岸桥、堆场装卸设备和港内集卡组成,堆场分为自动化封闭区堆场和非自动化区堆场,纵向道路分为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与非自动化区车道,自动化封闭区堆场与非自动化区堆场间隔布置;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与非自动化区车道间布置隔离围网;在码头的前沿和陆域两侧布置特殊作业通道,所述特殊作业通道的两侧布置隔离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仅需对传统集装箱码头的港区内道路用围网进行重新隔离布局,同时对堆场装卸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不需对堆场装卸设备进行更换,亦不需对土建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降低了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成本,减少了改造时间,也可实现边改造边运营。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建传统集装箱码头,其特点是堆场平行岸线布置。而当前国内、外已投入运营的主流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采用堆场垂直布置岸线平面布局,堆场装卸设备采用高速RMG,如图1所示,传统集装箱码头包括堆场1、码头2、纵向道路3、岸桥4、堆场装卸设备5和港内集卡组成,岸桥4用于装卸船作业,堆场装卸设备5用于集装箱堆场装卸、堆垛、转运作业,港内集卡用于水陆集疏运作业。已建传统集装箱码头采用该方案改造为自动化时需要将基础设施拆除重建、堆场装卸设备需要重新购置、改造时码头需要停止运营,代价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能将传统集装箱码头改造为自动化的系统,减少已建基础设施的改造,充分利用已有堆场装卸设备,同时可实现边改造边运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包括堆场、码头、纵向道路、岸桥、堆场装卸设备和港内集卡组成,岸桥用于装卸船作业,堆场装卸设备用于集装箱堆场装卸、堆垛、转运作业,港内集卡用于水陆集疏运作业;
所述堆场分为自动化封闭区堆场和非自动化区堆场,所述纵向道路分为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与非自动化区车道,港内集卡在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与非自动化区车道内的行驶方向相同,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一侧的堆场为自动化封闭区堆场,非自动化区车道一侧的堆场为非自动化区堆场,自动化封闭区堆场与非自动化区堆场间隔布置;
所述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与非自动化区车道间布置隔离围网;
在码头的前沿和陆域两侧布置特殊作业通道,所述特殊作业通道的两侧布置隔离围。
进一步,所述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与非自动化区车道均为单向道路,港内集卡在相邻的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中的行驶方向相反,港内集卡在相邻的非自动化区车道中的行驶方向也相反。
优选地,所述堆场装卸设备选用具有远控功能的无悬臂RMG、RTG。
优选地,所述港内集卡选用AGV、自动驾驶集卡。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方法,利用上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进行装卸,具体步骤如下:
S1、水路集疏运:
S11、集运:
集装箱卸船作业通过岸桥将集装箱卸至港内集卡上,港内集卡载箱后根据系统指令由进入相应的纵向道路的自动化封闭区车道,再由系统控制在指定位置停驻;堆场装卸设备将集装箱从港内集卡吊至堆场内指定位置;堆场装卸设备将集装箱吊离后,港内集卡根据系统指令从堆场另一侧纵向道路的自动化封闭区车道离开堆场,再行驶至指定的下一位置;
S12、疏运:
港内集卡到达堆场指定位置的流程与集运相同,其在指定位置停驻后,堆场装卸设备将集装箱从堆场吊至港内集卡上,港内集卡载箱后从堆场另一侧纵向道路的自动化封闭区车道行驶至码头上的指定位置,由岸桥将集装箱吊至船舶上;
S2、陆路集疏运:
S21、集运:
陆路集运由港外集卡根据指令由纵向道路的非自动化区车道进入堆场并在指定位置停驻,堆场装卸设备将集装箱吊至堆场指定位置,港外集卡在集装箱吊离后从堆场另一侧纵向道路的非自动化区车道离开;
S22、疏运:
陆路疏运的港外集卡到达指定作业位置的流程与集运相同,到达指定位置后,堆场装卸设备将集装箱吊至港外集卡上,港外集卡载箱后离开的流程与集运相同;
S3、集装箱转运作业:
自动化封闭区堆场和非自动化区堆场间的集装箱转运,通过堆场装卸设备吊箱跨道路运输至指定堆场;
S4、特殊作业:
港内有人驾驶集卡根据指令从陆域一侧的特殊作业通道进入码头前沿并在指定位置停驻,完成作业后从陆域另一侧的特殊作业通道离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仅需对传统集装箱码头的港区内道路用围网进行重新隔离布局,同时对堆场装卸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不需对堆场装卸设备进行更换,亦不需对土建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降低了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成本,减少了改造时间,也可实现边改造边运营,因此非常适用于指导传统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也适用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本实用新型在新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传统集装箱码头改造升级为自动化码头领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传统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化封闭区布局和典型交通流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非自动化区布局和典型交通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包括堆场1、码头2、纵向道路3、岸桥4、堆场装卸设备5和港内集卡组成,岸桥4用于装卸船作业,堆场装卸设备5用于集装箱堆场装卸、堆垛、转运作业,港内集卡用于水陆集疏运作业;
所述堆场1分为自动化封闭区堆场6和非自动化区堆场7,所述纵向道路3 分为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与非自动化区车道10,港内集卡在自动化封闭区车道 9与非自动化区车道10内的行驶方向相同,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一侧的堆场1 为自动化封闭区堆场6,非自动化区车道10一侧的堆场1为非自动化区堆场7,自动化封闭区堆场6与非自动化区堆场7间隔布置;
所述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与非自动化区车道10间布置隔离围网8;
在码头2的前沿和陆域两侧布置特殊作业通道11,所述特殊作业通道11的两侧布置隔离围8。
所述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与非自动化区车道10均为单向道路,港内集卡在相邻的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中的行驶方向相反,港内集卡在相邻的非自动化区车道10中的行驶方向也相反。例如奇数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非自动化区车道10 的港内集卡行驶方向向上,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非自动化区车道10内的港内集卡行驶方向向下。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堆场装卸设备5可选用具有远控功能的无悬臂 RMG、RTG。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港内集卡可选用AGV、自动驾驶集卡。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果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较大,可将部分堆场1周围纵向道路3全布置为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其他堆场1周围纵向道路3按前述分为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和非自动化区车道10。
如图2-图4所示,利用上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进行装卸,具体步骤如下:
S1、水路集疏运:
S11、集运:
集装箱卸船作业通过岸桥4将集装箱卸至港内集卡上,港内集卡载箱后根据系统指令由进入相应的纵向道路的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再由系统控制在指定位置停驻;堆场装卸设备5将集装箱从港内集卡吊至堆场内指定位置;堆场装卸设备将集装箱吊离后,港内集卡根据系统指令从堆场另一侧纵向道路的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离开堆场,再行驶至指定的下一位置;
S12、疏运:
港内集卡到达堆场指定位置的流程与集运相同,其在指定位置停驻后,堆场装卸设备5将集装箱从堆场吊至港内集卡上,港内集卡载箱后从堆场另一侧纵向道路的自动化封闭区车道9行驶至码头上的指定位置,由岸桥4将集装箱吊至船舶上;
S2、陆路集疏运:
S21、集运:
陆路集运由港外集卡根据指令由纵向道路的非自动化区车道10进入堆场并在指定位置停驻,堆场装卸设备5将集装箱吊至堆场指定位置,港外集卡在集装箱吊离后从堆场另一侧纵向道路的非自动化区车道10离开;
S22、疏运:
陆路疏运的港外集卡到达指定作业位置的流程与集运相同,到达指定位置后,堆场装卸设备5将集装箱吊至港外集卡上,港外集卡载箱后离开的流程与集运相同;
S3、集装箱转运作业:
自动化封闭区堆场6和非自动化区堆场7间的集装箱转运,通过堆场装卸设备5吊箱跨道路运输至指定堆场。
S4、特殊作业:
港内有人驾驶集卡根据指令从陆域一侧的特殊作业通道11进入码头前沿并在指定位置停驻,完成作业后从陆域另一侧的特殊作业通道11离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包括堆场、码头、纵向道路、岸桥、堆场装卸设备、港外集卡和港内集卡组成,岸桥用于装卸船作业,堆场装卸设备用于集装箱堆场装卸、堆垛、转运作业,港内集卡用于水陆集疏运作业;其特征在于:
所述堆场分为自动化封闭区堆场和非自动化区堆场,所述纵向道路分为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与非自动化区车道,港内集卡在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与非自动化区车道内的行驶方向相同,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一侧的堆场为自动化封闭区堆场,非自动化区车道一侧的堆场为非自动化区堆场,自动化封闭区堆场与非自动化区堆场间隔布置;
所述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与非自动化区车道间布置隔离围网;
在码头的前沿和陆域两侧布置特殊作业通道,所述特殊作业通道的两侧布置隔离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与非自动化区车道均为单向道路,港内集卡在相邻的自动化封闭区车道中的行驶方向相反,港内集卡在相邻的非自动化区车道中的行驶方向也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场装卸设备选用具有远控功能的无悬臂RMG、RT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港内集卡选用AGV、自动驾驶集卡。
CN201921333869.2U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Active CN211895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3869.2U CN211895159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3869.2U CN211895159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95159U true CN211895159U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8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3869.2U Active CN211895159U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951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6985A (zh) * 2019-08-16 2019-11-05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6985A (zh) * 2019-08-16 2019-11-05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10406985B (zh) * 2019-08-16 2024-01-02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98329B (zh) 一种新型江海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CN110406985B (zh)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10040527B (zh)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及其装卸方法
CN104986581B (zh) 直角岸线多泊位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13602825B (zh) 顺岸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其装卸工艺
CN109132610B (zh) 一种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10395586B (zh) 一种楔形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12010053B (zh) 一种立体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CN109626004B (zh) 一种三边岸线的集装箱码头和装卸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WO2022061509A1 (zh) 一种立体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DE102014100658A1 (de) Stapelkran mit Containerzwischenlagerplatz
CN211895159U (zh)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CN111908151A (zh)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堆场隔离方法
CN111674948A (zh) 三类集疏运方式并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CN211687406U (zh) 一种三面交互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
CN210339608U (zh)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
JP4426499B2 (ja)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における外来シャシとのコンテナ受け渡し方法及び受け渡し装置
CN114030906B (zh) 一种自动化码头集装箱装卸系统及装卸方法
CN114455339A (zh) 一种双梳状结构的自动化集装箱堆场边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14249136B (zh) 多空间综合利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及装卸方法
CN113788328A (zh) 顺岸式全自动化码头混合车流的隔离式车道布置方式及其运行方法
CN113443450A (zh) 一种水平运输交互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及其装卸系统
CN214398965U (zh) 一种新型堆场水平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
CN112850230A (zh) 集装箱车船直取的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CN112794110A (zh)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