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4110A -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4110A
CN112794110A CN202011595042.6A CN202011595042A CN112794110A CN 112794110 A CN112794110 A CN 112794110A CN 202011595042 A CN202011595042 A CN 202011595042A CN 112794110 A CN112794110 A CN 112794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way
crane
loading
container
un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50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伟丽
肖宇松
万骞
王刚
张和
徐威
曹萍
郭浩
马超
张哲�
汤杰
马富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Wuhan Survey and Design and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Wuhan Survey and Design and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Wuhan Survey and Design and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Wuhan Survey and Design and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50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41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4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4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04Loading l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0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rovided with drive systems with rectilinear movement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60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 B65G67/603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us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港口码头以及用于在岸边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一起重机,码头前沿位于第一起重机的陆侧设有至少一条平行于岸线的铁路装卸线以及用于对铁路装卸线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二起重机,第一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之间设有用于临时放置集装箱的集装箱转接平台和铁路存车线,集装箱转接平台同时位于第一起重机的装卸区域以及第二起重机的装卸区域。本发明既满足集卡车作业系统流程,同时可以实施铁公联运、水公联运、铁水联运的车船直取作业流程,解决了车船短时间不匹配情况下的车船直取问题,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铁水公联运的高效无缝衔接。

Description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集装箱铁水联运是指集装箱经由列车换装至船舶或由船舶换装至列车,实现货物的空间位移和时间位移的运输过程,整个过程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综合运输方式,具有实现货物运输无缝衔接,节约物流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综合优势。
目前集装箱铁水联运既有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模式一:铁路装卸线位于港口后方堆场。此种模式下铁路集装箱装卸线与码头岸桥存在一定距离,集装箱换装运输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内部集卡车通过场内道路运输进行短驳。
2、模式二:铁路装卸线延伸到码头前沿,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之间的换装作业不经过堆场作业,集装箱可以通过岸桥实现车船直取。从而实现集装箱不经过堆场堆存直接换装,减少了集卡车运输环节和堆场堆存作业环节以及装卸机械数量,大大节省了堆场面积,减少了作业时间,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现对集装箱铁水联运既有模式局限性进行分析:
模式一的作业流程是:
船舶←→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桥)←→内部集卡车←→后方堆场及堆场门机←→铁路装卸线门式起重机←→铁路车辆。
模式二的作业流程是:
船舶←→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码头前沿铁路装卸线车辆。
模式一存在的问题是:
1)增加了内部集卡运输环节和装卸运输设备,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都相应增加。
2)铁路装卸区需配备装卸设备和堆场,工程投入较大,运营成本加大。
模式二存在的问题是:
1)铁路车辆无动力停留在码头前沿装卸线,船舶在港装卸期间是固定停泊在泊位状态;船舶与铁路车辆间的集装箱换装需要通过码头前沿岸桥大车纵向移动装卸实现。由于岸桥(大车)纵向移动速度较慢45m/min,每一钩往返移动距离长100~600m(平均移动350m),移动过程中每小时只能够装卸6~10个标准集装箱。岸桥需要沿着轨道在车辆和船舶间往返移动作业,效率较低,而且相邻的岸桥阻挡了作业岸桥的走行。主要时间浪费在岸桥设备走行上。且码头前沿不能实现多台岸桥同步作业。因此一般码头前沿岸桥下不设铁路装卸线,已经设立的基本停用。
2)还有一种岸桥下铁路装卸线的作业方法是,岸桥在装卸集装箱期间不移动,铁路装卸车辆在牵引车的牵引下纵向移动与岸桥对位,配合岸桥装卸作业。这种作业方法码头前沿铺设的铁路装卸线的可利用长度仅有装卸线全长的一半,即400m的装卸线仅可以供200m长的车辆装卸作业,在码头前沿两端有装卸盲区,而且每一股道需要配置专用的一台牵引机车。在港口铁路装卸线轨道中间铺设齿条。齿轨车采用电机驱动,通过电缆卷筒供电,通过齿轮减速箱和链条减速传递到驱动大齿轮,驱动大齿轮啮合固定在轨道中间的齿条,使编组车辆前进。车辆上码头后停在指定位置,牵引机车摘挂钩后利用码头现有设备装卸,每作业完一组集装箱后,齿轨车推动车辆车列前进一个集装箱作业位,集装箱装卸设备大车的移动大大减少,提高了装卸效率。整列车作业完后,再由牵引机车牵引驶离码头。一股装卸线仅能配合一台岸桥装卸作业,虽然岸桥对铁路车船直取作业效率可以达到30~40箱/小时,相比岸桥移动车船直取装卸作业效率大幅增加,但是码头铁路装卸线能力利用率只有50%,且同步作业的岸桥收到限制,且对水公联运通道能力利用有一定限制。
3)码头前沿装卸模式必须保持船舶与铁路列车间的信息互通,协调好铁路列车的到发时间、码头船舶的到发达时间、装卸机械车辆的装卸作业计划等,否则铁路列车及船舶将会增加大量的相互等待的闲置时间。
模式一中铁路装卸线在后方堆场模式集装箱铁水联运水平运输环节多,运输和时间成本较高,适合于大运量的集装箱码头;可以用运量摊薄降低成本。
模式二中铁路装卸线延伸至码头前沿车船直取模式要求船舶与列车间的控制信息互通,作业过程匹配,且岸桥移动作业装卸效率较低,影响其它岸桥作业。牵引车模式有作业死角盲区。
模式二中码头前沿车船直取铁路装卸线仅有1~2股道,严重影响了车船直取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铁水联运信息相互沟通已经能够实现,影响码头前沿集装箱车船直取模式作业效率的是岸桥移动装卸模式。
因此,改变车船直取作业系统和作业流程(方法)是提高铁水联运作业效率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方案满足既有集卡车作业系统流程,同时可以实施铁公联运、水公联运、铁水联运的车船直取作业流程,通过增加铁路存车线及装卸线,既减少了邻近车站的存车压力,也减少了集卡车水平转运工作量,解决了车船短时间不匹配情况下的车船直取问题;通过采用设置门式起重机及集装箱转接平台有效解决了车船直取装卸作业岸桥装卸效率低下问题及集装箱直接换装的局限性,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在运输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真正意义上铁水公联运的高效无缝衔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包括港口码头以及用于在岸边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一起重机,码头前沿位于第一起重机的陆侧设有至少一条平行于岸线的铁路装卸线以及用于对铁路装卸线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二起重机,第一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之间设有用于临时放置集装箱的集装箱转接平台,集装箱转接平台同时位于第一起重机的装卸区域以及第二起重机的装卸区域。
进一步地,集装箱转接平台位于第一起重机的后悬臂的装卸范围以及第二起重机的前悬臂的装卸范围;集装箱转接平台设置在第一起重机陆侧门架上。
进一步地,码头前沿位于第一起重机的后悬臂和第二起重机的前悬壁之间设有至少一条铁路存车线,用于暂时存放部分铁路车辆,或在空闲时用于作为集卡车的走行通道,或在车辆与船期不匹配时作为第一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临时转接堆场使用。
进一步地,码头前沿的岸边设有平行于岸线的第一起重机走行轨道,第一起重机走行轨道上支撑有至少一台第一起重机;码头前沿位于第一起重机的陆侧设有平行于岸线的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上支撑有至少一台第二起重机,铁路装卸线位于第二起重机的下方。
第一起重机走行轨道位于铁路存车线与前沿泊位之间。
本发明的系统还包括码头堆场和集卡车,第一起重机下方位于第一起重机的装卸区域设有第一集卡车道,第一集卡车道与堆场车道或公路运输通道连接,用于实现船舶与码头堆场或公路运输通道之间的集卡车装卸作业;所述第二起重机下方位于第二起重机的装卸区域设有第二集卡车道,用于实现铁路装卸线的车辆与码头堆场或公路运输通道之间的集卡车装卸作业。
进一步地,码头前沿位于第二起重机的陆侧设有平行于岸线的第三起重机走行轨道以及至少一条平行于岸线的新增铁路装卸线,所述第三起重机走行轨道上支撑有至少一台用于对新增铁路装卸线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三起重机;所述第三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之间设有交接堆场,所述第二起重机、第三起重机的横向起吊移动作业区域均覆盖交接堆场;所述第三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之间设置第二集卡车道,该第二集卡车道位于第三起重机或第二起重机的横向起吊移动作业区域,用于实现铁路装卸线的车辆与码头堆场或公路运输通道之间的集卡车装卸作业。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方法,卸船装车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铁路空车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装卸线上;
第一起重机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的作业计划,将集装箱从船舶上抓取后吊运至第一起重机后悬臂处,并将集装箱放在集装箱转接平台上;
第二起重机将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的集装箱抓取后输送至铁路装卸线上的铁路车辆装车,如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装满,控制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卸车装船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铁路集装箱重车车列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装卸线上;
第二起重机将铁路车辆装载的集装箱吊起,并转运至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第一起重机在集装箱转接平台处接续吊起集装箱,并向船舶运行,在船舶卸载集装箱,完成一钩装船作业,第一起重机返回后悬臂等待下一集装箱继续装船;如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卸空,控制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进一步地,同一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上运行的多台第二起重机按作业区域范围分工或按同步作业第二起重机的数量分工;当集装箱所需纵向走行范围超出一台第二起重机设定的纵向作业区域范围时,通过至少一台第二起重机纵向接力运送至规划的位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第一起重机将船舶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第一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集卡车沿第一集卡车道驶出码头前沿至堆场卸下集装箱集结等待;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将码头堆场堆存的集装箱装载到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通过第二起重机将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的集装箱装入铁路装卸线上相应的铁路车辆;
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第二起重机将铁路车辆装载的集装箱吊起,移动后直接放置在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沿第二集卡车道运送至码头堆场集结等待;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将码头堆场堆存的集装箱通过集卡车运输到第一集卡车道上,通过第一起重机将第一集卡车道上的集卡车的集装箱装载到船舶,如此循环,直至集装箱装船完毕;
或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将码头堆场堆存的集装箱通过集卡车运输到第二集卡车道上,通过第二起重机将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的集装箱送至集装箱转接平台,然后由第一起重机将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的集装箱运至集装箱船舶,如此循环,直至集装箱装船完毕。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铁路空车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存车线上,当铁路装卸线上的车辆装满并驶出铁路装卸线时,将铁路存车线上的空车取送至铁路装卸线上,进行装车作业,直至该铁路车辆装满,控制该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或铁路集装箱重车车列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存车线上,当铁路装卸线上的铁路车辆卸空,控制该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并将铁路存车线上的重车由铁路机车牵引至转铁路装卸线上,继续装船,直至该铁路车辆卸空,控制该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第一起重机将船舶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第一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集卡车沿第一集卡车道进入公路联运运输通道,或公路联运运输通道的集卡车驶入第一集卡车道,通过第一起重机将集卡车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船舶上,实现水路公路联运;
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公路联运运输通道的集卡车驶入第二集卡车道,通过第二起重机将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的集装箱装入铁路车辆,或第二起重机将铁路车辆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集卡车沿第二集卡车道进入公路联运运输通道,实现港口的公路铁路联运。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减少了作业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
本专利提出的车船直取新模式解决了既有车船直取模式仍需利用内部集卡车短驳运输完成集装箱换装的局限性,减少了内部运输环节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铁水联运无缝衔接,从而提高运输效率,节省短途运输成本。
(二)本发明车船到达时间不匹配仍可高效实现联运。
本专利增加铁水信息交换系统,改进码头前沿布置,改变车船直取作业方法既能提高车船转运时间的最优匹配。即使在船舶与列车到达港区时间短时间不能协调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将铁路存车线上的铁路车辆调送至铁路装卸线,也可以将集装箱转接平台用与岸线平行的纵向临时交接堆场代替(交接堆场同时在岸桥后悬臂及门式起重机前悬臂装卸作业范围内),还可以直接使用空闲存车线500、空闲装卸线700作为临时交接堆场,作业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减少了列车和船舶相互等待的时间,同时能有效提高港区装卸机械的使用效率,缩短集装箱运输时间,提高集装箱的运输效率。
(三)本发明减少了岸桥移动距离和对位时间,有效提高装卸效率。
车船直取装卸过程中,岸桥无需纵向移动,铁路车辆无需移动,通过轨道门式起重机RMG在轨道上快速移动(大车120m/min)与岸桥小车(150~200m/min)的快速移动协同作业实现集装箱快速换装,由移动速度较快,作业更为灵活的门式起重机纵向移动替代了移动速度较为缓慢的岸桥纵向移动(45m/min)的大量作业,取消了岸桥的纵向移动距离和对位时间,成倍的提高了铁水联运车船直取集装箱装卸效率。
(四)本发明节省了堆场面积,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成本。
本专利可实现集装箱的铁水联运的高效连续换装与不落地运输,部分集装箱不需在堆场进行堆存,车、船到发时间短时不匹配时可以利用铁路存车线上的铁路车辆缓冲,从而大大节省堆场面积,降低港口堆存及作业成本;同时由于船舶与铁路车辆间集装箱装卸作业可实现自动化控制,装卸效率高,节约人力资源,降低集装箱联运接驳转运成本。
(五)本发明减少了前方车站的建设规模和存发车压力。
本专利在转接平台下设置铁路存车线,当船舶与列车到达港区时间短时间不能协调匹配的情况下,将到达列车存至存车线区域,大大减少了前方车站的存车压力。当码头前沿效率较高,前方车站发车能力不能满足港口需求时,出发的列车可暂时停放至存车线区域。因此本专利可以减少前方车站的建设规模和存车线发车压力,进而提高港区装卸机械的使用效率,缩短列车运输等待时间,提高集装箱的运输效率。
(六)本发明提高了码头前沿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了多式联运的效率。
由于码头前沿铁水联运车船直取作业通过岸桥-集装箱转接平台-门式起重机-铁路线铁路车辆实现,公水联运通过岸桥-集卡车实现,码头前沿铁水联运车船直取集装箱的交接与公水联运集装箱交接的通道空间上错开,互不干扰,因此提高了码头前沿的利用效率。
由于采用了岸桥门架设置集装箱转接平台可以布置更多的铁路装卸线,同时由于增设了铁路存车线,铁路车辆有充分的保证,减少了船舶等待时间。同时可以更多的地平行布置门式起重机提高了多式联运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包括港口码头以及用于在岸边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一起重机,码头前沿位于第一起重机的陆侧设有至少一条平行于岸线的铁路装卸线以及用于对铁路装卸线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二起重机,第一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之间设有用于临时放置集装箱的集装箱转接平台,集装箱转接平台同时位于第一起重机的装卸区域以及第二起重机的装卸区域。
本实施例的第一起重机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简称:岸桥)或门座式起重机(简称:门座机)。第二起重机为门式起重机。岸桥跨度及转接平台宽度根据后悬臂可延伸范围及码头前沿宽度确定。门式起重机跨度根据港口码头前沿宽度、铁路装卸线数量、门式起重机前后悬臂可延伸范围、集装箱运量确定;门式起重机台数根据岸桥数量、铁路装卸线长度和集装箱运量确定。
港口码头具有水公、铁公、铁水联运集装箱车船直取转运功能,在码头前沿20海侧泊位21可以靠泊一艘或多艘集装箱船舶10。集装箱码头是水运、铁路、公路集装箱运输集合和疏散交换枢纽,用于停靠集装箱船舶并进行集装箱装卸。
前沿海侧泊位21设岸边桥式起重机300(简称:岸桥)或门座式起重机(简称:门座机,本文所述岸桥同时也适用于门座式起重机)及贯通码头前沿的走行轨道304a、304b,用于集装箱船舶10在港口装卸作业,将集装箱100在集装箱船舶10与集卡车400及门式起重机600之间转运。岸桥300后悬臂302下方设集装箱转接平台306,用于集装箱在岸桥300与门式起重机600间的交换。
岸桥300作业布置可以是一台岸桥对应一艘船舶装卸作业,或多台岸桥在一艘船舶装卸作业;或多泊位一台岸桥对应一艏船舶同时装卸作业,或多泊位多台岸桥对一艘船舶同时装卸作业,或不确定数量的岸桥与不确定数量的船舶组合同时装卸集装箱作业;
岸桥后悬臂302下方岸桥门架305上设集装箱转接平台306。转接平台306集装箱堆存区域全部在岸桥后悬臂302与门式起重机600前悬臂602装卸作业范围内,用于岸桥300连续装卸作业时,集装箱在岸桥后悬臂302与门式起重机前悬臂602间的交接,或集装箱短时间等待装卸船10或等待门式起重机600装卸的临时堆放。转接平台306集装箱堆存区域设置横向不少于一排、层数不少于一层的交接箱位,堆存的集装箱可选择固定或在平台实现水平移动,以将集装箱转接平台306上待交接或暂存的集装箱全部置于门式起重机600前悬臂602的作业范围内。集装箱转接平台306也可以用与岸线平行的纵向临时交接堆场代替,交接堆场同时在岸桥300后悬臂302及门式起重机600前悬臂602装卸作业范围内,可以直接使用空闲存车线500、空闲装卸线700作为临时交接堆场。港区码头前沿设置的铁路装卸线700及存车线500自邻近铁路车站引出,至港区码头前沿,设置于码头岸桥陆侧,与岸桥走行线平行布置。装卸线700及存车线500长度及数量设置根据泊位长度及铁水联运运量确定。
集装箱转接平台306在竖向高度上同时位于岸桥后悬臂302、门式起重机600前悬臂602下部,满足岸桥吊具305、门机吊具601竖向起吊安全作业范围。
岸桥300与门式起重机600间可以设置不少于一条或多条铁路存车线500;门式起重机600跨距内设置不少于一条或多条铁路装卸线700。铁路存车线500和铁路装卸线700平行前沿岸线21纵向贯通装卸区域。
门式起重机600的横向起吊移动作业区域与岸桥后悬臂302横向起吊移动作业区域集装箱转接平台部分重合,也与平行运行的相邻门式起重机600移动作业区域重合,双方起吊区域均部分覆盖铁路装卸线700。作业时门式起重机600、相邻门式起重机600之间与岸桥后悬臂302之间结构高低交错布置,装卸作业运行中没有固定设备结构的空间冲突,且装卸作业区内集装箱起重机设备均装有防撞装置。
在岸桥300陆侧铁路装卸线700上方设置纵向移动的门式起重机600及平行于岸线贯通装卸区域的走行轨道604,门式起重机600纵向移动及横向移动起吊的装卸作业范围覆盖集装箱转接平台306集装箱交接箱位和集卡车道200d、200e。该门式起重机600用于与岸桥300间交换铁水、水公联运车船直取连续作业的集装箱,以及装卸进出堆场800的铁公联运作业的集装箱。
同一走行轨内604可以布置多台门式起重机600,门式起重机600按作业长度划分虚拟作业区域,作业区域有部分交叉。多台门式起重机600可以服务于一台岸桥300,也可以服务多台岸桥300同时作业。
同一码头前沿20可以平行布置多组门式起重机走行轨604,每组走行轨604内可以布置多台门式起重机600,每组门式起重机600按装卸线700划分作业区域,作业区域有部分交叉。多台门式起重机600可以服务于一股装卸线700作业,也可以服务多股装卸线700同时作业。
岸桥300跨下两走行轨304a、304b之间、门式起重机600后悬臂603下可设多条集装箱卡车400的装卸区、走行通道200和码头铁路道口210,用于实现水公、铁公联运公路集卡车及港口内部往返于港口及堆场间的集卡车的装卸及运输作业。
公水联运的集装箱由岸桥300从船舶10上直接装卸至岸桥下方集卡车400上或经过集装箱转接平台306移至门式起重机后悬臂603,由门式起重机600装卸至集卡车400上。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作业与需进堆场集装箱的公水联运作业同时进行时,在集卡车跨越的集卡车道口210处不停留门式起重机600和铁路车辆710,提供集卡车400由集卡车道210至固定堆场800间走行通道。
门式起重机600跨下设置不少于一条铁路装卸线700;门式起重机600与岸桥300之间,集装箱转接平台下可以设置不少于一条铁路存车线500,铁路存车线500与铁路装卸线700平行岸线纵向贯通装卸区域。铁路存车线500与铁路装卸线700用于停放运送集装箱的铁路车辆710。码头铁路车辆710与公路集卡车400同时作业时,在前沿道路横向跨越铁路道口处210,不停留铁路车辆,提供集卡车400前沿岸桥300装卸区至固定堆场800间走行通道。
多条铁路装卸线700可以用于停留多列车辆710,多列车辆可以用于集装箱车船直取连续作业。一列车辆进行装卸作业,另一列完成装卸的车辆与车站(车场)进行空车、重车交换,两股装卸线711、712空重车可以交替更换,满足集装箱车船直取装卸作业连续进行。多列车辆可以用于集装箱车船直取连续作业,或进出港集装箱交替运输。
多条铁路装卸线700可以用于停留多列车辆710,多列车辆可以用于集装箱车船直取作业中铁路方向分组装车的作业。每个股道701~704的车列711~714定义为不同的一个运输方向,不同的铁路股道700的车辆710装载不同运输方向的集装箱。岸桥300卸船的集装箱经过岸桥300和门式起重机600直接装进与其运输方向相同股道700的车辆710。同一方向集装箱在同一股道车辆装车完毕后,可以不在车站编组,形成同方向直达列车,直接发车进入干线运输。
多条铁路装卸线700可以用于停留多列车辆710,多列车辆710可以用于集装箱车船直取作业中铁路集装箱分类装车的作业。每个股道的车列定义一个集装箱类型,满足铁路运输中的不同需求。干货集装箱,散货集装箱,液体集装箱,冷冻集装箱,保温集装箱、危险品集装箱的铁路运输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冷冻集装箱运输途中需要给制冷机供电)。不同的铁路股道700的车辆710装载不同类型的集装箱100,同一股道装载相同类型的集装箱。岸桥300卸船的集装箱经过岸桥300和门式起重机600直接装进与其运输类型相同股道的车辆。同一方向集装箱在同一股道车辆710装车完毕后,可以不在车站编组形成同类型集装箱直达列车。
位于岸桥后悬臂302和门式起重机前悬壁602之间的多条铁路存车线500可以用于暂时存放部分铁路车辆,也可以在空闲时用于作为集卡车的走行通道,也可以在车辆与船期不匹配时作为岸桥300与门式起重机600临时转接堆场使用。
本发明的集装箱转接平台可以用于岸线平行的纵向临时交接堆场代替,交接堆场同时在岸桥后悬臂及门式起重机600前悬臂装卸作业范围内。
本发明是多式联运的港口方案,含有公路集卡车车船直取运输方式组成多式联运内容,由于水路与公路联运车船直取作业方式是成熟技术流程,虽然是本项目的组成部分,本文不再详细描述。但是在一个码头同时实现船舶、公路、铁路车船直取装卸作业在本项目包含的系统组成、功能和作业流程范围之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方法,
卸船装车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集装箱运输船舶到达指定港口码头泊位,运输船舶向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交付集装箱装载舱单,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依据船舶装载仓单的集装箱运输去向,与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交换集装箱箱号、运输方向信息,并制定卸船、装车计划;
铁路空车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装卸线上;
当重船、空车到达时间能匹配时,第一起重机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的作业计划,将集装箱从船舶上抓取后吊运至第一起重机后悬臂处,并将集装箱放在集装箱转接平台上;
第二起重机将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的集装箱抓取后输送至铁路装卸线上的铁路车辆装车,如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装满,控制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卸车装船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铁路集装箱列车到达港口相邻车站,向港口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交付铁路集装箱车辆编组顺序及装载集装箱箱号;集装箱运输船舶到达指定港口码头泊位,运输船舶向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交付集装箱装载仓单,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依据船舶装载仓单的集装箱运输去向,与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交换集装箱箱号、运输方向等信息,并制定卸车、装船计划;
铁路集装箱重车车列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通过铁路机车将铁路装载集装箱重车车辆送至码头前沿的铁路装卸线上;
当重车、空船到达时间能匹配时,第二起重机将铁路车辆装载的集装箱吊起,通过移动直接转运至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第一起重机在集装箱转接平台处接续吊起集装箱,并向船舶运行,在船舶卸载集装箱,完成一钩装船作业,第一起重机返回后悬臂等待下一集装箱继续装船;如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卸空,控制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进一步地,同一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上运行的多台第二起重机按作业区域范围分工或按同步作业第二起重机的数量分工;当集装箱所需纵向走行范围超出一台第二起重机设定的纵向作业区域范围时,通过至少一台第二起重机纵向接力运送至规划的位置。
两台第二起重机纵向接力时,一台第二起重机将集装箱放置在两台第二起重机作业重叠区域的交接堆场,供另一台第二起重机取走并纵向运行,实现两台第二起重机纵向接力。
进一步地,卸船装车流程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重船、空车到达时间不能匹配时,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第一起重机将船舶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第一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集卡车沿第一集卡车道、集卡车联络通道驶出码头前沿至堆场卸下集装箱集结等待;当匹配的空车到达时,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将码头堆场堆存的集装箱装载到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通过第二起重机将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的集装箱装入相应的铁路车辆;卸车装船流程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重车、空船到达时间不能匹配时,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第二起重机将铁路车辆装载的集装箱吊起,移动后直接放置在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沿第二集卡车道运送至码头堆场集结等待;当匹配的空船到达时,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将码头堆场堆存的集装箱通过集卡车运输到第一集卡车道上,通过第一起重机将第一集卡车道上的集卡车的集装箱装载到船舶,如此循环,直至公路集装箱运输到位,装船完毕;
或当匹配的空船到达时,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将码头堆场堆存的集装箱通过集卡车运输到第二集卡车道上,通过第二起重机将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的集装箱送至集装箱转接平台,然后由第一起重机将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的集装箱运至集装箱船舶,如此循环,直至公路集装箱运输到位,装船完毕。进一步地,铁路空车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存车线上,当铁路装卸线上的车辆装满并驶出铁路装卸线时,将铁路存车线上的空车取送至铁路装卸线上,进行装车作业,直至该铁路车辆装满,控制该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或铁路集装箱重车车列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存车线上,当铁路装卸线上的铁路车辆卸空,控制该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并将铁路存车线上的重车由铁路机车牵引至转铁路装卸线上,继续装船,直至该铁路车辆卸空,控制该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进一步地,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第一起重机将船舶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第一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集卡车沿第一集卡车道进入公路联运运输通道,以及公路联运运输通道的集卡车驶入第一集卡车道,通过第一起重机将集卡车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船舶上,实现水路公路联运;
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公路联运运输通道的集卡车驶入第二集卡车道,通过第二起重机将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的集装箱装入铁路车辆,以及第二起重机将铁路车辆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集卡车沿第二集卡车道进入公路联运运输通道,实现港口的公路铁路联运。
如下所述是本发明的集装箱车船直取的立体连续装卸作业方法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基本船舶卸船铁路装车车船直取连续作业流程(以1股铁路装卸线701为例)如下:
(1)铁路集装箱空车列根据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通过铁路机车将铁路车辆710空车送至门式起重机600跨下的铁路装卸线700。
(2)岸桥根据作业计划,将水公联运集装箱100从船舶10上抓取吊运至岸桥300下集卡车400a~400c,或者通过集装箱转接平台306转运至门式起重机后悬臂603下集卡车400d~400e,通过集卡车400沿规定道路路线驶出码头前沿20,运至码头堆场800;或将铁水联运集装箱100从船舶10上抓取吊运至集装箱转接平台306,用门式起重机600接力,对铁路车辆710进行装车作业。
(3)当重船、空车到达时间能匹配时,门式起重机600运行至集装箱转接平台306,将集装箱吊起,通过纵向走行和横向位移直接转运至铁路车辆710。以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710装满,铁路机车牵引车列驶出铁路装卸线700。
多台门式起重机600的作业区域需要进行分工,防止作业冲突。可以按作业范围分工或同步作业门式起重机600数量分工,为了实现集装箱交接,作业区域有部分重叠。如岸桥后悬臂302a左侧区域由门式起重机600a承接装车,右侧区域由门式起重机600b承接装卸作业,两台门式起重机在岸桥后悬臂302a区域内有重叠作业区域。
由于铁路车列是一个长大车组(一列车长度可以达到千米),当与岸桥300、门式起重机600交接的集装箱走行范围超出一台门式起重机设定的作业区域范围时,可以多台门式起重机接力运送。例如,当卸船10a岸桥300a与待装铁路车辆710间纵向间距较大时,由岸桥302a将待装车集装箱100起吊至集装箱转接平台306a,由门式起重机600b纵向右移至其作业区边缘,将集装箱吊起放于门式起重机600c、600b作业重叠区,由其临近门式起重机600c继续接力纵向右移(门式起重机600接力过程根据需要可持续多次)至送至预定的铁路车辆710位置装车。
(4)当铁路车辆710空车集中到达,铁路装卸线700停满铁路车辆710时候,将铁路车辆710停放在铁路存车线500上,待铁路装卸线700上的铁路车辆710装满后迅速牵出码头前沿,铁路存车线500的铁路车辆710调车牵引至铁路装卸线。
(5)全车列集装箱装车完毕后,牵引机车将车列牵引至邻近车站编组后发出或在装卸线直接发车。
(6)公路集卡车、铁路列车车辆在港口检查关口通过电子信息采集可以实现不停车完成货票和实物的交接。
(7)集装箱船舶10a、10b可以在码头前沿泊位21a、21b同时靠泊进行装卸作业,岸桥300a、300b可以同时在不同的船舶分别进行装卸作业,也可以同时为其中一艘船舶装卸作业。门式起重机600a、600b、600c、600d按需灵活划分作业区域,可以全部为一台岸桥传送集装箱装车,也可以为多台岸桥分别进行传送集装箱装车。船舶10、岸桥300、门式起重机600可以按照作业计划为卸船舶装铁路车辆710灵活排列组合。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基本船舶卸船铁路装车车船直取连续作业流程(以2股铁路装卸线为例,但不限于2股)如下:
本实施例前面的船舶、铁路信息计划、调度以及后面船舶、岸桥、门式起重机组合排列匹配内容与实施例一的章节内容相同,不再描述。
(1)铁路集装箱空车列根据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通过铁路机车将铁路车辆711空车送至门式起重机600跨下的铁路装卸线701。
(2)岸桥300根据作业计划,将水公联运集装箱100从船舶10上抓取吊运至岸桥300下集卡车400a~400c,或者通过集装箱转接平台306转运至门式起重机后悬臂603下集卡车400d~400e,通过集卡车400沿规定道路路线驶出码头前沿20,运至码头堆场800;或者岸桥300将铁水联运集装箱100从船舶10上抓取吊运至岸桥300跨下的集装箱转接平台306。
(3)门式起重机600运行至转接平台306,将集装箱吊起,通过纵向走行和横向位移直接转运至铁路装卸线701上的铁路车辆711。以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装满,铁路机车牵引车辆车列711驶出铁路装卸线701。
(4)在铁路装车线701上铁路车辆711装车过程中,铁路机车向铁路装车线702送入一列铁路车辆712空车。门式起重机600运行至集装箱转接平台306,将集装箱吊起,通过纵向走行和横向位移直接转运至铁路装卸线702上的铁路车辆712。以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装满,铁路机车牵引车辆车列712重车驶出铁路装卸线702。
(5)在铁路装车线702上铁路车辆712装车过程中,铁路机车向铁路装车线701送入一列铁路车辆711空车。按照第(3)、(4)项流程循环,实现船舶与铁路车辆的连续车船直取卸船装车作业。
(6)全车列集装箱装车完毕后,牵引机车将车列牵引至邻近车站编组后发出或在装卸线直接发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基本铁路卸车船舶装船车船直取作业流程(以1股铁路装卸线为例)如下:
(1)车站通过铁路机车将铁路装载集装箱重车车辆710送至门式起重机600跨下的铁路装卸线700或铁路存车线500。
(2)当重车、空船舶到达时间能匹配时,门式起重机600将铁路车辆710装载集装箱吊起,通过纵向走行和横向位移直接转运至集装箱转接平台306,岸桥300在集装箱转接平台306交接箱位处接续吊起集装箱,岸桥小车、吊具304向船舶10运行,在船舶10卸载集装箱,完成一钩装船作业,岸桥小车放回后悬臂等待下一集装箱继续装船。岸桥300与门式起重机600以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卸空,铁路机车牵引车辆车列空车710驶出铁路装卸线700。
由于铁路装卸线长度较长甚至近千米,同一门式起重机轨道604上运行的多台门式起重机600的作业区域需要进行分工,防止作业冲突。可以按作业范围分工或同步作业门式起重机600数量分工,为了实现集装箱交接,作业区域有部分重叠。如岸桥后悬臂302a左侧区域由门式起重机600a承接装车,右侧区域由门式起重机600b承接装卸作业,两台门式起重机在岸桥后悬臂302区域内有重叠作业区域。
由于铁路车列是一个长大车组(一列车长度可以达到千米),当卸车装船的集装箱走行范围超出一台门式起重机设定作业区域范围时,可以多台门式起重机接力运送。例如,门式起重机600c在铁路装卸线700中部铁路车辆710内起吊集装箱,向右侧岸桥后悬臂302a运送,在门式起重机600b、600c作业重叠区域放下集装箱100,门式起重机600b在交接点吊起集装箱100继续延铁路装卸线700向左运送至预定的岸桥后悬臂306a下,岸桥小车在交接箱位起吊交接箱横向移动至集装箱船舶10卸下集装箱,卸车装船完毕。
(3)根据作业计划,装载集装箱的水公联运集卡车或内部集卡车400沿道路驶入码头前沿车道200至岸桥下,岸桥小车将集卡车400装载集装箱吊起,运送至集装箱船舶10卸下,集卡车卸车装船完毕。
(4)当铁路车辆710到达时间与集装箱船舶10尚未到达或准备完毕,短时间能力不匹配,而铁路装卸线700线路已停满,将铁路车辆710停至铁路存车线500。待集装箱船舶10到达后,先卸完铁路装卸线710的重车,然后将铁路存车线500上的重车调至铁路装卸区700。
铁路装卸线700上的铁路车辆710,用门机600将铁路车辆710中的铁水联运集装箱100吊运至集装箱转接平台306,经过岸桥300转运至船舶10,进行装船作业。
(5)全车列集装箱卸车完毕后,牵引机车将车列空车牵引至邻近车站编组后发出或在装卸线直接发车。
(6)公路集卡车、铁路列车车辆在港口检查关口通过电子信息采集可以实现不停车完成进港集装箱货票和实物的交接。
(7)集装箱船舶10a、10b可以在码头前沿泊位21a、21b同时靠泊进行装船作业,岸桥300a、300b可以同时在不同的船舶分别进行装船作业,也可以多台岸桥300同时为其中一艘船舶装船作业。门式起重机600a、600b、600c、600d按需灵活划分作业区域,可以全部为一台岸桥传送集装箱装船,也可以为多台岸桥分别进行传送集装箱装船输送集装箱。船舶10、岸桥300、门式起重机600可以按照作业计划为铁路车辆710卸车船舶装船灵活排列组合。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基本铁路卸车船舶装船车船直取连续作业流程(以2股铁路装卸线为例,但不限于2股)如下:
本实施例的前面的船舶、铁路信息计划、调度以及后面船舶、岸桥、门式起重机组合排列匹配内容与前述实施例三的内容相同,不再描述。
(1)铁路集装箱重车列根据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通过铁路机车将铁路车辆711重车送至门式起重机600跨下的铁路装卸线701。
(2)门式起重机600将铁路装卸线701上的铁路车辆711将铁水联运集装箱100吊起,通过纵向走行和横向位移将集装箱转运至集装箱转接平台306,岸桥小车在交接箱位吊起集装箱运送至集装箱船舶10。以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卸完,铁路机车牵引空车车辆车列711驶出铁路装卸线701。
(3)根据作业计划岸桥小车将堆场800经由车道200的集卡车400送至岸桥300跨下的集装箱吊起,运至集装箱船舶10。集卡车400返回堆场继续装载集装箱。也可以由门式起重机600将堆场800经由车道200的集卡车400送至集装箱转接平台306,然后由岸桥小车,运至集装箱船舶10。以此循环,直至公路集装箱运输到位,装船完毕。
(4)在铁路装车线701上铁路车辆711卸车过程中,铁路机车向铁路装卸线702送入一列铁路车辆712重车。以此循环,直至铁路装卸线702上铁路车辆712全部卸完,铁路机车牵引车辆车列712空车驶出铁路装卸线702。
(5)在铁路装卸线702上铁路车辆712卸车过程中,铁路机车向铁路装车线701送入一列铁路车辆711重车。按照第(3)、(4)项流程循环,实现船舶与铁路车辆的卸车装船连续车船直取作业。
(6)全车列集装箱装卸完毕后,牵引机车将空车车列牵引至邻近车站编组后发出或在装卸线直接发车。
实施例五
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平行排列门式起重机的作业方法的步骤如下:
作业方式与流程同实施例四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可以更多的船舶和岸桥同时作业。
在图1、图2的作业流程中当有多艘船舶和多艘岸桥同时作业,门式起重机数量、铁路装卸线数量都不能满足作业要求时,门式起重机可能会发生集装箱运送目标路径的相互冲突。为了承担多艘船舶、多台岸桥同步装卸作业,除了控制系统的优化外,还需要配置足够的铁路装卸线及门式起重机。所以可以在在码头前沿沿平行于门式起重机轨道604a、604b增设一排门式起重机轨道904a、904b及多个门式起重机900,同时增加一条或多条铁路装卸线与既有铁路线平行,所有铁路线均位于门式起重机900跨下(图3)。
装卸作业中门式起重机600、铁路装卸线700、铁路车辆710、岸桥300的作业组合并不唯一,由港口管理系统调度按最优路径规划调动每台设备作业流程。
在码头前沿岸桥陆侧设铁路装卸线,铁路装卸线上方设置可以纵向移动的门式起重机,从集装箱转接平台接受岸桥横向送来的集装箱,通过纵向移动装入铁路车辆的方法,以提高集装箱车船直取倒装效率。
该系统方案通过增加铁路线路数量,既减少了集卡车水平运输,而且解决了车船短时间不匹配情况下的直取问题,另外有效解决了岸桥的走行距离和装卸效率,解决了集装箱直接换装的局限性,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铁水联运的高效无缝衔接。
该系统方案满足既有集卡车作业系统流程,同时可以实施铁公联运、水公联运、铁水联运的车船直取作业流程。铁公联运、水公联运、铁水联运的车船直取作业流程等可以根据需要同时进行。通过增加铁路存车线及装卸线,既减少了邻近车站的存车压力,也减少了集卡车水平转运工作量,解决了车船短时间不匹配情况下的车船直取问题;通过采用设置门式起重机及集装箱转接平台有效解决了车船直取装卸作业岸桥装卸效率低下问题及集装箱直接换装的局限性,大幅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在运输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真正意义上铁水公联运的高效无缝衔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港口码头以及用于在岸边对船舶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一起重机,码头前沿位于第一起重机的陆侧设有至少一条平行于岸线的铁路装卸线以及用于对铁路装卸线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二起重机,第一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之间设有用于临时放置集装箱的集装箱转接平台,集装箱转接平台同时位于第一起重机的装卸区域以及第二起重机的装卸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码头前沿位于第一起重机的后悬臂和第二起重机的前悬壁之间设有至少一条铁路存车线,用于暂时存放部分铁路车辆,或在空闲时用于作为集卡车的走行通道,或在车辆与船期不匹配时作为第一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临时转接堆场使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集装箱转接平台位于第一起重机的后悬臂的装卸范围以及第二起重机的前悬臂的装卸范围;集装箱转接平台设置在第一起重机陆侧门架上;码头前沿的岸边设有平行于岸线的第一起重机走行轨道,第一起重机走行轨道上支撑有至少一台第一起重机;码头前沿位于第一起重机的陆侧设有平行于岸线的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上支撑有至少一台第二起重机,铁路装卸线位于第二起重机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码头堆场和集卡车,第一起重机下方位于第一起重机的装卸区域设有第一集卡车道,第一集卡车道与堆场车道或公路运输通道连接,用于实现船舶与码头堆场或公路运输通道之间的集卡车装卸作业;所述第二起重机下方位于第二起重机的装卸区域设有第二集卡车道,用于实现铁路装卸线的车辆与码头堆场或公路运输通道之间的集卡车装卸作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码头前沿位于第二起重机的陆侧设有平行于岸线的第三起重机走行轨道以及至少一条平行于岸线的新增铁路装卸线,所述第三起重机走行轨道上支撑有至少一台用于对新增铁路装卸线上的集装箱进行装卸的第三起重机;所述第三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之间设有交接堆场,所述第二起重机、第三起重机的横向起吊移动作业区域均覆盖交接堆场;所述第三起重机与第二起重机之间设置第二集卡车道,该第二集卡车道位于第三起重机或第二起重机的横向起吊移动作业区域,用于实现铁路装卸线的车辆与码头堆场或公路运输通道之间的集卡车装卸作业。
6.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卸船装车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铁路空车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装卸线上;
第一起重机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的作业计划,将集装箱从船舶上抓取后吊运至第一起重机后悬臂处,并将集装箱放在集装箱转接平台上;
第二起重机将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的集装箱抓取后输送至铁路装卸线上的铁路车辆装车,如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装满,控制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卸车装船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铁路集装箱重车车列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装卸线上;
第二起重机将铁路车辆装载的集装箱吊起,并转运至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第一起重机在集装箱转接平台处接续吊起集装箱,并向船舶运行,在船舶卸载集装箱,完成一钩装船作业,第一起重机返回后悬臂等待下一集装箱继续装船;如此循环,直至铁路车辆卸空,控制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第二起重机走行轨道上运行的多台第二起重机按作业区域范围分工或按同步作业第二起重机的数量分工;当集装箱所需纵向走行范围超出一台第二起重机设定的纵向作业区域范围时,通过至少一台第二起重机纵向接力运送至规划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第一起重机将船舶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第一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集卡车沿第一集卡车道驶出码头前沿至堆场卸下集装箱集结等待;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将码头堆场堆存的集装箱装载到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通过第二起重机将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的集装箱装入铁路装卸线上相应的铁路车辆;
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第二起重机将铁路车辆装载的集装箱吊起,移动后直接放置在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沿第二集卡车道运送至码头堆场集结等待;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将码头堆场堆存的集装箱通过集卡车运输到第一集卡车道上,通过第一起重机将第一集卡车道上的集卡车的集装箱装载到船舶,如此循环,直至集装箱装船完毕;
或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将码头堆场堆存的集装箱通过集卡车运输到第二集卡车道上,通过第二起重机将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的集装箱送至集装箱转接平台,然后由第一起重机将集装箱转接平台上的集装箱运至集装箱船舶,如此循环,直至集装箱装船完毕。
9.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铁路空车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存车线上,当铁路装卸线上的车辆装满并驶出铁路装卸线时,将铁路存车线上的空车取送至铁路装卸线上,进行装车作业,直至该铁路车辆装满,控制该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或铁路集装箱重车车列根据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下达的指令,由车站行驶至码头前沿的铁路存车线上,当铁路装卸线上的铁路车辆卸空,控制该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并将铁路存车线上的重车由铁路机车牵引至转铁路装卸线上,继续装船,直至该铁路车辆卸空,控制该铁路车辆驶出铁路装卸线。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第一起重机将船舶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第一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集卡车沿第一集卡车道进入公路联运运输通道,或公路联运运输通道的集卡车驶入第一集卡车道,通过第一起重机将集卡车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船舶上,实现水路公路联运;
根据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作业计划,公路联运运输通道的集卡车驶入第二集卡车道,通过第二起重机将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的集装箱装入铁路车辆,或第二起重机将铁路车辆装载的集装箱卸载到第二集卡车道的集卡车上,集卡车沿第二集卡车道进入公路联运运输通道,实现港口的公路铁路联运。
CN202011595042.6A 2020-12-28 2020-12-28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27941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5042.6A CN112794110A (zh) 2020-12-28 2020-12-28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5042.6A CN112794110A (zh) 2020-12-28 2020-12-28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4110A true CN112794110A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05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5042.6A Pending CN112794110A (zh) 2020-12-28 2020-12-28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41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9858A (zh) * 2021-10-22 2022-01-04 武汉理工大学 立体轨道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装置及其运输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9858A (zh) * 2021-10-22 2022-01-04 武汉理工大学 立体轨道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装置及其运输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02825B (zh) 顺岸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其装卸工艺
EP3805136A1 (en) River and ocean combined transportation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rail container trucks
CN109132610B (zh) 一种单箱跨距堆场起重机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12794107A (zh) 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和方法
CN109143997B (zh) 铁水联运铁路港湾站集装箱货场自动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674948B (zh) 三类集疏运方式并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WO2022061509A1 (zh) 一种立体式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CN109160296B (zh) 基于轨道集卡车的江海联运集装箱中转运输系统及方法
CN112794109A (zh) 集装箱码头前沿铁水联运车船直取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CN109160295B (zh) 一种基于轨道集卡车的集装箱江海联运中转系统及方法
CN109160293B (zh) 一种基于轨道集卡车的江海联运集装箱中转系统及方法
CN112794108A (zh) 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CN112794110A (zh)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CN113135438A (zh) 一种基于深层地下通道的地下集装箱物流装卸系统
CN112794111A (zh) 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连续装卸系统及方法
CN110436222B (zh)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模式作业方法
CN112850229A (zh) 基于起重机及转接平台的集装箱车船直取作业系统及方法
CN215207452U (zh) 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
CN116477386A (zh) 一种作业高效的集装箱港口陆域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2850230A (zh) 集装箱车船直取的立体连续装卸作业系统及方法
CN215248287U (zh) 一种集装箱铁水联运车船直取连续装卸作业系统
CN215248289U (zh) 集装箱码头前沿铁水联运车船直取装卸作业系统
CN113788328A (zh) 顺岸式全自动化码头混合车流的隔离式车道布置方式及其运行方法
CN105314408A (zh) 一种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轨道运输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4030906A (zh) 一种自动化码头集装箱装卸系统及装卸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