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4535U - 一种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94535U CN211894535U CN202020085818.9U CN202020085818U CN211894535U CN 211894535 U CN211894535 U CN 211894535U CN 202020085818 U CN202020085818 U CN 202020085818U CN 211894535 U CN211894535 U CN 2118945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paration
- air suction
- expiration
- outer cylinder
- sk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包括:筒节,筒节的底部设置有法兰;吸气单元,吸气单元设置在筒节的一侧,并通过连接管与筒节相连通;呼气导流结构,呼气导流结构具有设置在筒节顶部的分离外筒,分离外筒的顶部设置有顶盖,分离外筒内部的顶盖底部设置有分离内筒,分离内筒与分离外筒之间形成分离腔,分离内筒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与分离外筒之间留有间隙;呼气单元,呼气单元设置在顶盖的顶部,呼气单元与分离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呼气过程中,气体经过分离腔内部螺旋叶片的螺旋导向作用,在分离腔的内部形成螺旋气流,螺旋气流中的液珠由于离心力作用会撞向分离外筒内壁,聚集成大液珠后沿分离外筒内壁直接流入储油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撬装加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便于对液体进行存储,且为了避免外来物体进入,通常会采用密封式的容器。在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可能随着液位的升高导致容器处于高压状态,或者随着液位的下降导致容器处于负压状态。为了避免高压状态或者负压状态对容器造成的损坏,需要在容器的顶部安装呼吸阀,以便于在容器内的压力大于或者小于外部环境压力时,呼吸阀处于开启状态,在容器内的压力等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呼吸阀处于关闭状态。
在通过压力阀的开口对容器内的压力进行泄压时,容器内存储的液体形成的蒸汽会同时沿压力阀的开口喷出,从而对容器的顶部造成污染。如果容器内存储的液体为油品时,喷出的油蒸汽在容器的顶部形成油滴,不仅增大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还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这一技术问题,申请号为CN201821620210.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呼吸阀,通过将第一阀体的下端与容器密封连通,当容器处于高压状态,且能够克服第一阀盖机构的自身重量时,第一阀盖机构处于向外开启状态,此时容器内的气体可以运移至第一阀体的内腔,并沿第一阀体的上开口外排,此时气体可以直接冲击在集液筒上,从而使气体中携带的蒸汽在集液筒的内壁聚集并形成液珠,之后气体向上运移并外排,以实现对容器的泄压,从而避免了因容器处于高压状态对容器造成的损坏,还避免气体中携带的蒸汽直接喷出对容器的顶部造成的污染;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集液筒对随气流喷出的液珠进行收集,由于集液筒的顶部敞口并直接与外部接触,空气中的粉尘容易混入集液筒内部的油液内部,造成污染,使得收集的油液无法直接使用。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避免外部粉尘污染油液的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免外部粉尘污染油液的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包括:筒节,所述筒节的底部设置有法兰;吸气单元,所述吸气单元设置在所述筒节的一侧,并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筒节相连通;呼气导流结构,所述呼气导流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筒节顶部的分离外筒,所述分离外筒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分离外筒内部的所述顶盖底部设置有分离内筒,所述分离内筒与所述分离外筒之间形成分离腔,分离内筒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分离外筒之间留有间隙;呼气单元,所述呼气单元设置在所述顶盖的顶部,所述呼气单元与所述分离腔相连通。
所述分离外筒与所述分离内筒具有相同的锥度,所述分离外筒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筒节相连接。
所述吸气单元具有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的吸气仓,所述吸气仓的底部开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仓的内部设置有弹性抵接于所述吸气孔的吸气挡板。
所述吸气仓的顶部设置有吸气盖板,所述吸气盖板的底部竖直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滑动套装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的底端与所述吸气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的外侧套装有作用于所述吸气盖板与所述吸气挡板之间的第二弹簧。
所述吸气盖板与所述吸气仓可拆卸连接。
所述顶盖的顶部开设有呼气孔,所述呼气孔的顶部设置有呼气边沿,所述呼气边沿的上方设置有弹性抵接于其顶部的呼气挡板。
所述呼气孔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为底部敞口的空腔结构。
所述防水罩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滑动套装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的底端与所述呼气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的外侧套装有作用与所述防水罩与所述呼气挡板之间的第一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呼气单元与吸气单元相配合,完成储油罐与外界的呼气、吸气,保证储油罐内部的恒压状态;
(2)呼气过程中,气体经过分离腔内部螺旋叶片的螺旋导向作用,在分离腔的内部形成螺旋气流,螺旋气流中的液珠由于离心力作用会撞向分离外筒内壁,聚集成大液珠后沿分离外筒内壁直接流入储油罐,减少油液损失,另外可避免与外部接触而污染油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和3所示,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包括:筒节1,筒节1的底部设置有法兰2,本装置通过法兰2安装在储油罐的顶部;吸气单元7,吸气单元7设置在筒节1的一侧,并通过连接管10与筒节1相连通,吸气单元7在储油罐内部的气压小于外部大气压时,向其内部补充空气,使储油罐内部气压相同;呼气导流结构,呼气导流结构具有设置在筒节1顶部的分离外筒3,分离外筒3的顶部设置有顶盖5,分离外筒3内部的顶盖5底部设置有分离内筒4,分离内筒4与分离外筒5之间形成分离腔11,分离内筒4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与分离外筒3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用于分离外筒3内壁聚集的液滴向下流动,具体的,该间隙宽为1-2cm;呼气单元8,呼气单元8设置在顶盖5的顶部,呼气单元8与分离腔11相连通,呼气单元8在储油罐内部的气压大于外部大气压时,向外部排出气体,是储油罐内部气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呼气单元8与吸气单元7相配合,完成储油罐与外界的呼气、吸气,保证储油罐内部的恒压状态;在呼气过程中,气体经过分离腔11内部螺旋叶片6的螺旋导向作用,在分离腔11的内部形成螺旋气流,螺旋气流中的液珠由于离心力作用会撞向分离外筒3内壁,并在分离外筒3的内壁聚集成大液珠后沿分离外筒3内壁直接向下流动,经筒节1流入储油罐,减少油液损失,另外可避免与外部接触而污染油液。
分离外筒3与分离内筒4具有相同的锥度,使得分离舱11的宽度均匀,分离外筒3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筒节1相连接,具体的,分离外筒3的底部直径与筒节1的顶部直径相同,分离外筒3焊接固定在筒节1的顶端,分离内筒4的顶部焊接固定在顶盖5的底面中部,顶盖5焊接密封在分离外筒3的顶部。
如图5所示,吸气单元7具有与连接管10相连通的吸气仓701,吸气仓701为圆柱体空腔结构,吸气仓701的底部开设有吸气孔703,吸气仓701的内部设置有弹性抵接于吸气孔703的吸气挡板704;当储油罐内部的气压低于外部气压时,在外部气压的作用下,吸气挡板704向上移动,开启吸气孔703,使外部空气进入储油罐的内部,恢复压力平衡;进一步的,可在吸气孔703的外侧设置初效过滤器(图中未示出),对进入储油罐的空气进行过滤。
作为吸气挡板704与吸气孔703弹性抵接的一种实施方式,吸气仓701的顶部设置有吸气盖板702,吸气盖板702的底部竖直设置有第二导管706,第二导管706的内部滑动套装有第二导杆705,第二导杆705的底端与吸气挡板704固定连接,第二导杆705的外侧套装有作用于吸气盖板702与吸气挡板704之间的第二弹簧707,当储油罐内部的气压低于外部气压时,在外部气压的作用下,吸气挡板704向上移动,吸气挡板704经第二导杆705与第二导管706的导向作用,竖直压缩第二弹簧707,开启吸气孔703,使外部空气进入储油罐的内部,当压力平衡时,第二弹簧707恢复形变,使吸气挡板704抵接于吸气孔703将吸气孔703封闭。
为了便于对吸气仓701内部进行维护,吸气盖板702与吸气仓70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吸气盖板702通过螺栓与吸气仓70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
如图4所示,顶盖5的顶部开设有呼气孔12,呼气孔12的顶部设置有呼气边沿801,呼气边沿801为圆筒状结构,呼气边沿801的底端焊接固定在顶盖5的顶部,呼气边沿801的上方设置有弹性抵接于其顶部的呼气挡板802,当储油罐的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时,在储油罐内部气压的作用下,呼气挡板802向上移动,使呼气孔12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储油罐内部的气体可排向外部,储油罐内外气压平衡后,呼气挡板802在弹力的作用下抵接于呼气边沿801,将呼气孔12封闭,进一步的,呼气孔1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水罩9,防水罩9为底部敞口的空腔结构,防水罩9的一侧向下延伸与顶盖5的顶部焊接固定。
作为呼气挡板802与呼气边沿801弹性抵接的一种实施方式,防水罩9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套管804,第一套管804的内部滑动套装有第一导杆803,第一导杆803的底端与呼气挡板802固定连接,第一导杆803的外侧套装有作用与防水罩9与呼气挡板802之间的第一弹簧805;当储油罐的内部气压大于外部气压时,在储油罐内部气压的作用下,呼气挡板802向上移动,经第一导杆803与第一套管804的导向作用,沿竖直压缩第一弹簧805,使呼气孔12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储油罐内部的气体可排向外部,储油罐内外气压平衡后,第一弹簧805恢复形变,呼气挡板802在弹力的作用下抵接于呼气边沿801,将呼气孔12封闭。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节,所述筒节的底部设置有法兰;
吸气单元,所述吸气单元设置在所述筒节的一侧,并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筒节相连通;
呼气导流结构,所述呼气导流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筒节顶部的分离外筒,所述分离外筒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分离外筒内部的所述顶盖底部设置有分离内筒,所述分离内筒与所述分离外筒之间形成分离腔,分离内筒的外壁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与所述分离外筒之间留有间隙;
呼气单元,所述呼气单元设置在所述顶盖的顶部,所述呼气单元与所述分离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外筒与所述分离内筒具有相同的锥度,所述分离外筒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筒节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单元具有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的吸气仓,所述吸气仓的底部开设有吸气孔,所述吸气仓的内部设置有弹性抵接于所述吸气孔的吸气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仓的顶部设置有吸气盖板,所述吸气盖板的底部竖直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滑动套装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的底端与所述吸气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的外侧套装有作用于所述吸气盖板与所述吸气挡板之间的第二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盖板与所述吸气仓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顶部开设有呼气孔,所述呼气孔的顶部设置有呼气边沿,所述呼气边沿的上方设置有弹性抵接于其顶部的呼气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孔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为底部敞口的空腔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罩的内底部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滑动套装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的底端与所述呼气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杆的外侧套装有作用与所述防水罩与所述呼气挡板之间的第一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5818.9U CN211894535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一种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5818.9U CN211894535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一种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94535U true CN211894535U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302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85818.9U Active CN211894535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一种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9453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03660A (zh) * | 2021-09-22 | 2022-11-08 | 武汉润桦辉氧气气瓶检验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低温液体储罐的测满管结构 |
CN115303660B (zh) * | 2021-09-22 | 2024-10-22 | 武汉润桦辉氧气气瓶检验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低温液体储罐的测满管结构 |
-
2020
- 2020-01-15 CN CN202020085818.9U patent/CN2118945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03660A (zh) * | 2021-09-22 | 2022-11-08 | 武汉润桦辉氧气气瓶检验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低温液体储罐的测满管结构 |
CN115303660B (zh) * | 2021-09-22 | 2024-10-22 | 武汉润桦辉氧气气瓶检验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低温液体储罐的测满管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894535U (zh) | 一种橇装用恒压呼吸装置 | |
CN101780870A (zh) | 立式同轴防爆阻火呼吸阀 | |
CN214743588U (zh) | 一种集成快速检测和更换功能的一体式阻火呼吸阀 | |
CN101475079B (zh) | 呼吸阀 | |
CN211288848U (zh) | 一种具有双向呼吸结构的手动泵注油塞 | |
CN110285235A (zh) | 一种用于卡车驾驶室翻转系统手动泵的注油塞及工作方法 | |
CN201442728U (zh) | 立式同轴防爆阻火呼吸阀 | |
CN110201253A (zh) | 一种自动回弹负压式吸鼻器 | |
CN108597782A (zh) | 一种变压器呼吸器 | |
CN205995212U (zh) | 一种用于cng压缩机缸头入口处的过滤缓冲装置 | |
CN207149368U (zh) | 变压器呼吸器 | |
CN208637271U (zh) | 一种变压器呼吸器 | |
CN211894536U (zh) | 一种呼吸装置及储油罐 | |
CN220170653U (zh) | 用于微粒活性炭分析检测的取样器 | |
KR102071349B1 (ko) | 클린룸 내부설치용 분리형 집진장치 | |
CN209362043U (zh) | 油分罐结构 | |
CN208710857U (zh) | 一种联动开启式滤毒罐结构 | |
CN208771058U (zh) | 一种金属3d打印系统用除烟雾系统 | |
CN108709002B (zh) | 一种高速透气阀 | |
CN210631104U (zh) | 一种杯盖及破壁机 | |
CN106286430A (zh) | 一种活塞式蓄能器 | |
CN220199641U (zh) | 一种耐火材料用负压灌装头 | |
CN219273385U (zh) | 喷头和喷雾装置 | |
CN200973927Y (zh) | 一种防尘吸水口罩 | |
CN211659700U (zh) | 锅炉补给水系统除盐水箱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