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8582U -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8582U
CN211878582U CN202020758079.5U CN202020758079U CN211878582U CN 211878582 U CN211878582 U CN 211878582U CN 202020758079 U CN202020758079 U CN 202020758079U CN 211878582 U CN211878582 U CN 211878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ircuit
connector
conductive
flat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80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不同
谢冠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580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8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8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8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包括第一膜片、电路层、第一注塑层以及电连接件,电路层设于第一膜片与第一注塑层之间,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并通过电连接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该膜内电子结构体由覆膜注塑工艺制成,相比传统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更加轻薄,该膜内电子结构体为一不可拆分的部件,解决了“传统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采用分体组装式结构,需要多任务序组装”的问题,制作工艺简单、工序少、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能力强、不易氧化,且造型多变。

Description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结构体,特别涉及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消费电子设备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大多数采用分体组装式结构,其分别由注塑成型的面板、印制电路板以及印制电路板外壳等组成。印制电路板和印制电路板外壳通过卡扣或螺钉等方式安装于面板上。这种分体组装式面板的零部件较多,安装工序复杂,结构稳定性低,抗冲击能力差,防水防氧化能力弱,体积也比较大。
而对于现有的带有触摸输入功能的电子面板系统而言,其触摸感应电极的安装主要有两种技术方案:一种是采用弹簧焊接于印制电路板上,弹簧的另一端贴于面板的背面,此种方式具有容易造成弹簧的安装对位困难,面板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等缺点;另一种方案是将触摸感应电极印制于电路板上,同时将印制电路板用胶水、卡扣或螺钉等方式贴合于面板的背面,这种方案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小面板厚度,但是由于印制电路板与面板之间的气隙难以避免,且间隙的一致性难以保证,造成触摸性能不稳定。并且由于印制电路板暴露于空气和水汽中,容易造成印制电路板氧化和进水。
目前市场大多消费电子设备上的发光指示面板采用灯珠式“点发光”,这种灯珠发光采用灯珠式“点发光”的产品结构固定,包括有一个驱动电路板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LED灯珠,所以目前市场上消费电子设备的体积都得不到有效缩小。
因此,如何降低这些消费电子设备的触控显示组件的厚度,提供一种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不易氧化、外形美观、使用寿命长的结构体成为亟待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轻薄、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能力强、不易氧化且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包括第一膜片、电路层、第一注塑层以及电连接件,电路层设于第一膜片与第一注塑层之间,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并通过电连接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区以及导电线路的材料为导电银浆、导电炭浆或导电铜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指示区包括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第一绝缘层及背侧电极层,透明电极层设在第一膜片上,发光层设透明电极层上,第一绝缘层设在发光层上,背侧电极层设在第一绝缘层上,透明电极层、背侧电极层分别通过导电线路与电连接件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片和电路层之间设有图案层;图案层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区域,还包括非透明的图案区域,图案区域包括装饰图案和/或功能指示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第二绝缘层和/或第三绝缘层,第二绝缘层避开触控感应区设在第一膜片和电路层之间,第三绝缘层设于电路层与第一注塑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层与第一注塑层之间还设有第一保护层和/或第一粘合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为连接器,连接器贯穿第一注塑层,连接器的一端与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导电接触垫,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以及第二保护层,第二膜片由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导电接触垫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的末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保护层避开导电接触垫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连接器,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第二保护层以及第二注塑层,第二膜片由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第二注塑层设在连接器处,连接器贯穿第二注塑层,连接器的一端与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保护层避开连接器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件还包括第四绝缘层和/或第五绝缘层,第四绝缘层设在第二膜片和排线的导电线路之间,第五绝缘层设在排线的导电线路和第二保护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片为透明的可弯曲薄膜。
本申请提供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由覆膜注塑工艺制成,电路层设于膜片和第一注塑层之间,相比传统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更加轻薄,该膜内电子结构体为一不可拆分的部件,解决了“传统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采用分体组装式结构,需要多任务序组装”的问题,制作工艺简单、工序少、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能力强、电路层不暴露于空气中不易进水不易氧化,且造型多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设于”、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包括第一膜片1、电路层2、第一注塑层3以及电连接件4。电路层2设于第一膜片1与第一注塑层3之间。电路层2包括触控感应区21、发光指示区22以及导电线路23。触控感应区21、发光指示区22分别通过导电线路23与电连接件4电性连接,并通过电连接件4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膜片1为透明的可弯曲薄膜,由PC、PET、PVC、PP、 PMMA或者PC+PMMA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感应区21以及导电线路23的材料为导电银浆、导电炭浆或导电铜浆,但不限于此。触控感应区21以及导电线路23印刷设于第一膜片1上。触控感应区21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但不限于此。当使用者的手指碰触触控感应区21时,由于人体电场,使用者和触控感应区21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触控感应区21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外部控制器感应到电流变化而将信号发送给电源控制电路和功能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电源控制电路发出电流信号给对应的发光指示区22,发光指示区22发光,从而显示当前电子设备工作状态。同时功能控制电路给电子设备发出对应的工作控制信号。
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指示区22包括透明电极层221、发光层222、第一绝缘层223及背侧电极层224。透明电极层221设在第一膜片1上,透明电极层221的材料为沉积的铟锡氧化物(ITO)或沉积有ITO晶体的粘合剂或沉积的锑锡氧化物(ATO)或沉积有ATO晶体的粘合剂。发光层222设在透明电极层221上,发光层222为发光油墨,发光油墨的材料为掺以Cu或Mg等莹光染色剂的硫化锌(ZnS)的发光体。第一绝缘层223设在发光层222上,可设2至3层,第一绝缘层223为绝缘油墨,绝缘油墨的材料为钛酸钡(BaTiO3)和树脂粘合剂的混合体。背侧电极层224设在第一绝缘层223上,为银粉油墨,银粉油墨的材料包含碳粉、银粉、铜粉,用聚酯作为粘合剂。发光指示区22印刷设于第一膜片1上。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传统发光指示面板采用灯珠式点发光,灯珠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且该发光指示区22使用交流电,在通电时产生的热量低,因此电子设备耗电量大的问题也得到改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注塑层3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或聚合物树脂(ABS)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膜片1和电路层2之间设有图案层5。图案层5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区域,该透光区域的位置与发光指示区22位置相对应。图案层5还包括非透明的图案区域,该图案区域包括装饰图案和/或功能指示图案。功能指示图案下方是触控感应区21,当电路通电后,触摸功能指示图案,对应的触控感应区21收到信号发送给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将信号发送给电源控制电路和功能控制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发出电流信号给对应的发光指示区22,发光指示区22发光,从而显示当前电子设备工作状态。本申请实施例相比现有传统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具有图案变化多样、耐摩擦、不易氧化变色、耐腐蚀、环保、美观时尚等优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绝缘层6,第二绝缘层6避开触控感应区21设在图案层5和电路层2之间,可防止使用者在接触该电路结构体时发生触电以及防止触控感应区21之间信号干扰,可起到防误触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绝缘层7,第三绝缘层7设于电路层2与第一注塑层3之间,可加强防误触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层2与第一注塑层3之间还设有第一保护层8和第一粘合层9,第一保护层8为包含有硅酸镁(MgSiO3)和树脂粘合剂的油墨,对电路层2起到保护作用。第一粘合层9涂在第一保护层8上,第一粘合层9热传导率较低,可确保第一膜片1和电路层2在成型和注塑时不被高温所破坏,当注塑时,也有助于提高注塑料与第一膜片1、电路层2的结合力。
本申请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由第一膜片1、电路层2、第一注塑层3组成,由于第一膜片1、电路层2占用空间都很小而且第一膜片1柔软可弯曲,使得该膜内电子结构体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且形状任意设计,可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相比传统的带有电子控制输入输出的面板更加轻薄,且因其不可拆分的特性,一体性好、密封性好、耐高温、抗冲击能力强、电路层2不暴露于空气中不易进水不易氧化。
参考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4为连接器41,连接器41的主体贯穿第一注塑层3,连接器41的一端(装贴端)与导电线路23的电性连接,连接器41的另一端(接触端)延伸出第一注塑层3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4包括排线42和导电接触垫43,排线42包括第二膜片421、导电线路23以及第二保护层422。第二膜片421由第一膜片1向一方向延伸出。电路层2的导电线路23和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电性连接。导电接触垫43设在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的末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保护层422避开导电接触垫43设在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上,用于保护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进一步的,第二保护层422由第一保护层8延伸出,两者位置在同一层,在同一道制造工序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接触垫43材料为石墨油墨。排线42呈长条状,但不限于于此,可根据设计需要设计成任何形状。
参考图5和图6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4包括排线42和连接器41,排线42包括第二膜片421、导电线路23、第二保护层422以及第二注塑层423。第二膜片421由第一膜片1向一方向延伸出。电路层2的导电线路23和排线的导电线路23电性连接。第二注塑层423设在连接器41处,连接器41贯穿第二注塑层423,连接器41的一端与排线的导电线路23电性连接,连接器41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注塑层423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保护层422避开连接器41设在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上。进一步的,第二保护层422由第一保护层8延伸出,两者位置在同一层,在同一道制造工序中。电连接件4还包括第二粘合层46,第二粘合层46涂在第二保护层422和第二注塑层423之间,提高第二膜片421、连接器41和第二注塑层423之间的结合力。
参考图3、图4、图5、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4还包括第四绝缘层44,第四绝缘层44设在第二膜片421和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之间,可防止使用者触电以及防止信号干扰。进一步的,第四绝缘层44由第二绝缘层6延伸出,两者位置在同一层,在同一道制造工序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件4还包括第五绝缘层45,第五绝缘层45设在排线42的导电线路23和第二保护层422之间。可加强防止使用者触电以及防止信号干扰的效果。进一步的,第五绝缘层45由第三绝缘层7延伸出,两者位置在同一层,在同一道制造工序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路层2还包括通过电连接件4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其他功能电路(图中未出示),其他功能电路的电子元器件装贴在第一膜片1上,其他功能电路的导电线路23设在第一膜片1上。电子元器件包括芯片、LED、电阻、电容等,但不限于此。避免了增加额外的PCB板来布其他功能电路,使整个膜内电子结构体的一体性和密封性更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膜片、电路层、第一注塑层以及电连接件,所述电路层设于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一注塑层之间,所述电路层包括触控感应区、发光指示区以及导电线路,所述触控感应区、所述发光指示区分别通过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电连接件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区以及所述导电线路的材料为导电银浆、导电炭浆或导电铜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指示区包括透明电极层、发光层、第一绝缘层及背侧电极层,所述透明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一膜片上,所述发光层设在所述透明电极层上,所述第一绝缘层设在所述发光层上,所述背侧电极层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透明电极层、所述背侧电极层分别通过所述导电线路与所述电连接件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电路层之间设有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透光区域,还包括非透明的图案区域,所述图案区域包括装饰图案和/或功能指示图案。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绝缘层和/或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避开所述触控感应区设在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电路层之间,所述第三绝缘层设于所述电路层与所述第一注塑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与所述第一注塑层之间还设有第一保护层和/或第一粘合层。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为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贯穿所述第一注塑层,所述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导电接触垫,所述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以及第二保护层,第二膜片由所述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导电接触垫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的末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层避开所述导电接触垫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排线和连接器,所述排线包括第二膜片、导电线路、第二保护层以及第二注塑层,第二膜片由所述第一膜片向一方向延伸出,所述电路层的导电线路和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注塑层设在连接器处,所述连接器贯穿所述第二注塑层,所述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注塑层用于与外部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保护层避开所述连接器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上。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还包括第四绝缘层和/或第五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设在所述第二膜片和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之间,所述第五绝缘层设在所述排线的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之间。
CN202020758079.5U 2020-05-10 2020-05-10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 Active CN211878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8079.5U CN211878582U (zh) 2020-05-10 2020-05-10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8079.5U CN211878582U (zh) 2020-05-10 2020-05-10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8582U true CN211878582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35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8079.5U Active CN211878582U (zh) 2020-05-10 2020-05-10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85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9702A (zh) * 2020-05-10 2020-07-10 深圳市恒翊科技有限公司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42187A (zh) * 2021-06-02 2021-09-03 深圳市合盛创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电子触控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9702A (zh) * 2020-05-10 2020-07-10 深圳市恒翊科技有限公司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3342187A (zh) * 2021-06-02 2021-09-03 深圳市合盛创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电子触控板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0256B1 (ko) 발광장치
CN203502935U (zh) 触控板以及触控板的装饰板
US9077345B2 (en) Capacitive sensing apparatus
CN211878582U (zh)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
CN212461477U (zh) 键盘
CN202563842U (zh) 柔性超薄led显示屏
CN202103944U (zh) 一种金属基线路板
CN111399702A (zh) 带发光指示及触控功能的膜内电子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134754A1 (zh) 车载显示装置、车辆方向盘总成及车辆
CN203673458U (zh)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CN110418460B (zh) 一种基于双面柔性电路板的发光玻璃
CN212749803U (zh) 非平面触控发光基板结构
CN209515516U (zh) 一种按键模组
CN207264363U (zh) 一种采用薄膜发光电路制成的自发光触摸控制面板
CN212313456U (zh) 一种带智能触控的内饰件
CN2529369Y (zh) 感应式触摸屏开关
CN202274407U (zh) Led灯条
CN212873974U (zh) 超薄灯板及灯箱
CN201903845U (zh) 一种键盘防尘罩
CN216565109U (zh) 一种触显控一体的电容式触摸开关
CN213937866U (zh) 一种电子触摸按键及电子设备
CN217386941U (zh) 一种fpc膜开关
CN216924305U (zh) 车内触摸面板及使用其的照明灯
CN202885032U (zh) 电磁炉的显示装置
CN114256016A (zh) 一种自发光触控膜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