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6495U - 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6495U
CN211876495U CN202020468481.XU CN202020468481U CN211876495U CN 211876495 U CN211876495 U CN 211876495U CN 202020468481 U CN202020468481 U CN 202020468481U CN 211876495 U CN211876495 U CN 211876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liquid
pressure
refrigera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84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文彬
刘德雄
王铁军
张敬超
刘人林
何鹏
胡远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luck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luck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luck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luck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684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6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6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6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包括低压压缩机组、高压压缩机组、油分离器、冷凝器、高压储液器、过冷器和油冷却器;其油冷却回路是利用高位能制冷剂液体与气体的重力差为动力,实现可靠且经济的油冷却循环;在油分离器出油管路与回油主路之间设置旁路并设置流量调节阀,精确控制压缩机的供油温度;设置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以解决由于多温冷库各库房负荷频繁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可能出现的制冷剂回气压力过高易造成高压压缩机组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与低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的是广泛应用于冷链物流业的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冷压缩机中,润滑油起着润滑、冷却、密封和清洗等作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润滑油温度升高,过高的润滑油温度会造成润滑油性能指标衰减,润滑作用减弱、密封性降低、冷却效果不良,严重时会造成压缩机过度磨损、工作寿命缩短或压缩机损坏,因此必须对压缩机排出的润滑油进行冷却,保持最佳的压缩机供油温度,这对提高制冷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十分重要。
现有的润滑油冷却方式包括风冷、水冷和使用制冷剂冷却。风冷方式的油冷换热器传热系数低、体积庞大、金属消耗大,成本较高。水冷方式在缺水地区不宜采用;在水质较差的地区,采用水冷方式还会造成换热管结垢而影响换热,水冷还存在防冻问题。以制冷剂作为油冷换热器的冷媒的方式具有传热效率高、体积小的优点,但通常需要辅助动力输送制冷剂完成冷却循环,这不仅要消耗辅助功,还要增加制冷剂泵等,成本高。
工程上屡屡出现各种润滑油冷却方面的故障,归根结蒂是油冷却过程组织不当,严重影响了制冷机组的工作效率和寿命。同时,目前制冷机组普遍不能精确控制润滑油的回油温度,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提高制冷机组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在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系统中,高、低压压缩机组吸气压差较大,同级多台压缩机运行状态不一致,随着制冷系统的持续运行,会出现压缩机润滑油分配不均匀现象。低压级压缩机富油,影响压缩机的工作效率;高压级压缩机缺油,可靠性差,甚至过度磨损而损毁。同级多台压缩机回油不均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同级压缩机油底壳的油位不一致,即某台压缩机富油或缺油,同样影响制冷机组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在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系统中,由于多温冷库负荷频繁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各冷库负荷分配不均匀,当冷库的某库房达到设定温度下限时这个库房的供液电磁阀就关闭,如出现低温库房大部分或全部停止供液,则返回制冷机组的回气压力就接近高温库房的蒸发压力 (该压力通常在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中间压力附近),如仍继续运行双级压缩则会造成高压级压缩机的负荷骤增,导致高压级压缩机过载、过度磨损和损坏;同时,低温库房全关的部分负荷工况,高、低压压缩机组都运行将过多消耗能量,于节能控制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以期实现可靠、经济地运行油冷却循环,精确控制压缩机的供油温度,使各压缩机回油均匀;并解决由于多温冷库负荷频繁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各库房负荷分配不均匀,可能出现制冷剂回气压力过高导致高压压缩机组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的特点是包括:低压压缩机组、高压压缩机组、油分离器、冷凝器、高压储液器、过冷器和油冷却器;
所述低压压缩机组为单只压缩机,或为多只压缩机并联连接;
所述高压压缩机组为单只压缩机,或为多只压缩机并联连接;
冷库用户制冷剂回气导入集气总管,所述集气总管与低压压缩机组的进气口直接连通;所述集气总管还经通道电磁阀与高压压缩机组的进气口相连;针对所述集气总管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所述低压压缩机组的排气经中压管道接入所述高压压缩机组的进气口;所述高压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接油分离器的进气口;所述油分离器的排气口连接冷凝器的进气口;
所述高压储液器为立式,在所述高压储液器中设置两个储液区,一是位于高压储液器底部的主液体区B,另一是设置在主液体区B上方的由高位贮液池构成的高位液体区A,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连通高压储液器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高位贮液池的上沿,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液体首先注入高位液体区A,并在注满高位液体区A后溢出到主液体区B,所述高位贮液池的高位出液口与油冷却器的制冷剂液体入口连接,且所述高位出液口的高度高于油冷却器的制冷剂液体入口,使高位出液口中的制冷剂液体利用重力导入油冷却器;所述油冷却器的制冷剂气体出口连接高压储液器的储液器回气口,所述储液器回气口位于高位贮液池的上方;在所述高压储液器顶部设置储液器排气口,高压储液器上部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储液器排气口进入冷凝器的入口端;所述高压储液器的低位供液口通过供液主路连接过冷器,在所述供液主路上设置分流的旁通支路,分流出的制冷剂液体经过旁通节流阀进入过冷器作为冷源,使经供液主路进入过冷器的制冷剂实现过冷,在所述过冷器中产生的制冷剂气体通过补气管道接入中压管道,与低压压缩机组的排气混合;
由所述油冷却器构成油冷回路,高压压缩机组排气经油分离器分离出高温润滑油,高温润滑油由出油管路导出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流量调节阀直接进入回油主路;另一路进入油冷却器的润滑油入口,在所述油冷却器中导出的低温润滑油进入回油主路,与所述流量调节阀流出的高温润滑油在回油主路中混合,在所述回油主路中设置感温元件,根据所述感温元件检测获得的回油主路中的润滑油温度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所述回油主路分别通过各回油支路连接各压缩机的润滑油入口。
本实用新型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的特点也在于:
设置高压储液器中高位液体区A的液面与油冷却器中制冷剂液体入口的落差值不小于H:
Figure BDA0002437348590000031
其中:
g为重力系数,ρ为制冷剂的液体密度;ω为安全系数,∑ΔP=ΔP1+ΔP2+ΔP3;
ΔP1为自高位出液口到油冷却器制冷剂液体入口的流动损失;
ΔP2为制冷剂在油冷却器内的压降;
ΔP3为制冷剂在回气管道内的压降。
本实用新型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的特点也在于:
所述低压压缩机组和高压压缩机组中的压缩机采用变频涡旋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变频离心式压缩机,或为多台并联连接的非变频压缩机的组合;
所述冷凝器为风冷管片式换热器或蒸发式冷凝器;
所述油冷却器和过冷器为板式换热器或壳管式换热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在高压储液器中设置高位贮液池,以高位能制冷剂液体作为油冷却的冷源,利用制冷剂液体与气体的密度差(因热虹吸效应)、高压储液器内气体和冷凝器入口处气体的压差(因冷凝器入口高速气流的引动作用)、以及重力作用驱动制冷剂完成油冷却循环,并将油冷却的热负荷转移至风冷侧,其突出的技术效果包括:一是制冷剂在油冷却过程中沸腾换热,传热系数大,油冷却器体积小;二是油冷却的热负荷最终转移至冷凝器,不损耗机组的制冷量;三是不需要制冷剂泵等输送设备,无需水源,无防冻和换热管结垢问题。
2、本实用新型在油分离器的出油管路与回油主路之间设置旁通油路,在旁通油路设置流量调节阀,在回油主路设置感温元件,利用回油主路的润滑油温度信号控制流量调节阀的开度,调节直接进入回油主路的高温润滑油流量,进而精确控制回油温度,其突出的技术效果包括:一是精确控制回油温度,提高制冷机组的工作效率和压缩机的工作寿命;二是在制冷机组处于启动工况时,流量调节阀为全开,压缩机的回油温度提升快速,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3、本实用新型在供液主路上设置过冷器,高压储液器的低位供液口和过冷器之间设置旁通支路和旁通节流阀,用来实现供液主路的制冷剂达到设定的过冷度,防止制冷剂在输送至用户端之前气化;同时,过冷器产生的中压低温气体与低压压缩机组的排气混合,实现了二级压缩中间不完全冷却的效果,进一步防止高压压缩机组过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在各压缩机的回油支路上设置节流阀和电磁阀,当某台压缩机停机时,其对应的电磁阀关闭,避免润滑油分流;通过对高、低压压缩机组的回油支路节流阀降压比的合理选配,确保各压缩机的润滑油合理分配。
5、本实用新型中根据制冷机组满载时的油冷却热负荷,给定高压储液器中高位液体区A 的液面与油冷却器制冷剂液体入口的落差值H的设计公式,确保制冷剂油冷却循环过程稳定。
6、本实用新型在集气总管与高压压缩机组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通道电磁阀,在低温库和高温库都在工作时,通道电磁阀关闭,运行双级压缩制冷,即运行工作模式一;在低温库大部分或全部达到设定温度停止工作,而高温库尚未达到设定温度仍在供液蒸发制冷时,集气总管的回气压力处于中压附近,此时设定低压压缩机组停机,通道电磁阀开启,高压压缩机组独立运行,即运行工作模式二,有效避免采用双级压缩导致高压压缩机组过载故障,提高制冷机组的可靠性和能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高压储液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高压储液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集气总管,2低压压缩机组,3中压管道,4高压压缩机组,5油分离器,6冷凝器,7高压储液器,7a储液器排气口,7b进液口,7c低位供液口,7d高位出液口,7e 储液器回气口,72高位贮液池,8油冷却器,9供液主路,10旁通支路,11旁通节流阀,12 过冷器,13出油管路,14出液控制阀,15流量调节阀,16感温元件,17回油主路,18a低压压缩机组回油支路电磁阀,18b高压压缩机组回油支路电磁阀,19a低压压缩机组回油支路节流阀,19b高压压缩机组回油支路节流阀,20补气管道,21压力传感器,22温度传感器, 23通道电磁阀,A为高位液体区,B为主液体区。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包括:低压压缩机组2、高压压缩机组4、油分离器5、冷凝器6、高压储液器7、过冷器12和油冷却器8。
如图1所示,冷库用户制冷剂回气导入集气总管1,集气总管1与低压压缩机组2的进气口直接连通;集气总管1还经通道电磁阀23与高压压缩机组4的进气口相连;针对集气总管1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21和温度传感器22。
低压压缩机组2的排气经中压管道3接入高压压缩机组4的进气口;高压压缩机组4的排气口连接油分离器5的进气口,油分离器5的排气口连接冷凝器6的进气口。
高压储液器7为立式,在高压储液器7中设置两个储液区,一是位于高压储液器7底部的主液体区B,另一是设置在主液体区B上方的由高位贮液池72构成的高位液体区A,冷凝器6的出液口连通高压储液器7的进液口7b,进液口7b位于高位贮液池72的上沿,来自冷凝器6的制冷剂液体首先注入高位液体区A,并在注满高位液体区A后溢出到主液体区B;高位贮液池72的高位出液口7d与油冷却器8的制冷剂液体入口连接,且高位出液口7d的高度高于油冷却器8的制冷剂液体入口,使高位出液口7d中的制冷剂液体利用重力导入油冷却器8。油冷却器8的制冷剂气体出口连接高压储液器7的储液器回气口7e,储液器回气口7e 位于高位贮液池72的上方;在高压储液器7顶部设置储液器排气口7a,高压储液器7上部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储液器排气口7a进入冷凝器6的入口端。
从高位贮液池72通过高位出液口7d导入油冷却器8的制冷剂液体,在吸热汽化后经高压储液器7的储液器回气口7e回到高压储液器7,并在其上部积聚,在冷凝器入口处高速气流的引动作用下,高压储液器内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6完成冷凝;利用高位贮液池72中高位液体区A的高位能制冷剂液体作为冷源,利用制冷剂液体与气体的密度差产生的热虹吸效应,利用在冷凝器入口高速气流的引动作用,利用在高压储液器内气体和冷凝器入口处气体的压差、以及利用重力的作用,驱动制冷剂完成油冷却循环,并将油冷却的热负荷转移至冷凝器。
高压储液器7的低位供液口7c通过供液主路9连接过冷器12,在供液主路9上设置分流的旁通支路10,分流出的制冷剂液体经过旁通节流阀11进入过冷器12作为冷源,使经供液主路9进入过冷器12的制冷剂实现过冷,以免因输送管路长,过冷度小则会在进入用户末端前发生气化,在过冷器12中产生的制冷剂气体通过补气管道20接入中压管道3,与低压压缩机组的排气混合。在过冷器12的出液端口上设置出液控制阀14,制冷剂液体经出液控制阀14进入冷库用户末端,蒸发吸热,然后至集气总管1。
高压储液器7是为储存高压制冷剂液体并为油冷却器供液,基于减小制冷剂充注量的环保要求,配置高压储液器中主液体区B的容积相当于冷库满负荷运行十分钟的供液量,高位液体区A的容积相当于油冷却器满负荷运行五分钟的用液量。
由油冷却器8构成油冷回路,实现润滑油温度精确控制,高压压缩机组4排气经油分离器5分离出高温润滑油,高温润滑油由出油管路13导出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流量调节阀15直接进入回油主路17;另一路进入油冷却器8的润滑油入口,在油冷却器8中导出的低温润滑油进入回油主路17,与流量调节阀15流出的高温润滑油在回油主路17中混合,在回油主路17中设置感温元件16,根据感温元件16检测获得的回油主路17中的润滑油温度控制流量调节阀15的开度,回油主路17分别通过各回油支路连接各压缩机的润滑油入口。当回油主路17油温较高时,感温元件16控制流量调节阀15开度减小,进入回油主路17的高温润滑油流量减小,回油主路17油温降低;当回油主路17油温较低时,感温元件16控制流量调节阀15开度增大,进入回油主路17的高温润滑油流量增大,回油主路17油温升高。这一形式是为精确控制回油温度,提高制冷机组的工作效率和压缩机的工作寿命;在制冷机组处于启动工况时,流量调节阀15全开,压缩机的回油温度提升快速,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各回油支路中分别串联设置有节流阀和电磁阀,包括:在回油主路17与低压压缩机组2之间的回油支路中串联设置低压压缩机组回油支路电磁阀18a、低压压缩机组回油支路节流阀19a;在回油主路17与高压压缩机组4之间的回油支路中串联设置高压压缩机组回油支路电磁阀18b、低压压缩机组回油支路节流阀19b;当某台压缩机停机时,其对应的电磁阀关闭,避免润滑油分流。
本实施例中,低压压缩机组2和高压压缩机组4中压缩机可以采用变频涡旋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或采用变频离心式压缩机,也可以是多台并联连接的非变频压缩机的组合;冷凝器6为风冷管片式换热器或蒸发式冷凝器,油冷却器8和过冷器12为板式换热器或壳管式换热器。
具体实施中,设置高压储液器7中高位液体区A的液面与油冷却器8中制冷剂液体入口的落差值不小于H:
Figure BDA0002437348590000061
其中:
g为重力系数,ρ为制冷剂的液体密度;ω为安全系数,∑ΔP=ΔP1+ΔP2+ΔP3;
ΔP1为自高位出液口7d到油冷却器8制冷剂液体入口的流动损失;
ΔP2为制冷剂在油冷却器8内的压降;
ΔP3为制冷剂在回气管道内的压降。
对于落差值H的设计要求是:在所有压缩机满载运行时,在重力差的作用下,有足够的制冷剂进入油冷却器对高温润滑油进行冷却;另一方面,制冷剂液体在油冷却器内吸热气化,密度变小,在高压储液器7高位液体区A的高位能制冷剂液体的作用下,即以高位能制冷剂液体与气体的重力差作为推动力进行循环,以制冷剂作为冷源,其在油冷却过程中沸腾换热,传热系数大,油冷却器体积小,安装方便,成本低。
油冷却器的设计热负荷依据于制冷机组满载时的润滑油流量和最大冷却温差,本实施例中基于油冷却器中制冷剂循环的动力学原理给定落差值H,以确保制冷剂油冷却循环过程稳定;当油冷却热负荷减小时,热虹吸效应减弱,油冷却器8的制冷剂流量也相应减小。
安全系数ω的取值为1.05-1.3,考虑到制冷剂性质的差异、系统运行工况的突变以及系统在恶劣工况下的运行,选择合理的安全系数,以确保油冷却循环的稳定运行,提高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中,以集气总管1的回气压力为辨识信号,按如下方式执行制冷机组的工作模式的切换;
定义:
PC为由压力传感器21检测获得的集气总管1的压力检测值;
P1为多温冷库中低温库的蒸发压力设定值;
P2为多温冷库中高温库的蒸发压力设定值,且:其中P2>P1,ΔP为压力允差;
工作模式一:PC<P2-ΔP,通道电磁阀23关闭,低压压缩机组和高压压缩机组同时工作;冷库所需制冷量由低压压缩机组和高压压缩机组共同提供,控制低压压缩机组和高压压缩机组的加载或减载实现制冷量调节;其循环回路为:冷库回气通过集气总管1进入低压压缩机组2,低压压缩机组2排气口通过中压管道3进入高压压缩机组4,高压压缩机组4排气经油分离器5分离后的高温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6,在冷凝器6内放热冷凝为高压液态制冷剂,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流入高压储液器7的高位液体区A,制冷剂液体注满高位液体区A后溢出到主液体区B,主液体区B的制冷剂液体通过供液主路9进入过冷器12进一步降低温度,为冷库用户的末端供液。旁通支路10的制冷剂流经节流阀11进入过冷器,在过冷器内吸热蒸发后通过补气管道20进入中压管道3,在中压管道3内与低压压缩机组2的排气混合后进入高压压缩机组4。高位液体区A的制冷剂液体进入油冷却器8,在油冷却器内吸热后通过储液器回气口7e回到高压储液器7,然后通过储液器出气口7a回到冷凝器6的入口端。
工作模式二:P2+ΔP≥PC≥P2-ΔP,通道电磁阀23开启,高压压缩机组工作,低压压缩机组停机;冷库所需制冷量全部由高压压缩机组提供,控制高压压缩机组的加载或减载实现制冷量调节。其循环回路为:冷库回气通过中压管道3进入高压压缩机组4,高压压缩机组4 排气经过油分离器5分离后的高温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6,在冷凝器6内放热冷凝为高压液态制冷剂,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流入高压储液器7的高位液体区A,制冷剂液体注满高位液体区A后溢出到主液体区B,主液体区B的制冷剂液体通过供液主路9进入过冷器12进一步降低温度,为冷库用户的末端供液。旁通支路10的制冷剂流经节流阀11进入过冷器,在过冷器内吸热蒸发后通过补气管道20进入中压管道3,在中压管道3内与低压压缩机组排气混合后进入高压压缩机组4。高位液体区A的少量制冷剂液体进入油冷却器8,在油冷却器内吸热后通过储液器回气口7e回到高压储液器7,然后通过储液器出气口7a回到冷凝器6的入口端。工作模式二能够有效防止高压压缩机组过载故障;设置在集气总管1与高压压缩机组4之间的通道电磁阀23能够防止在低温冷库大部分或全部达到设定温度停止供液、集气总管1中回气压力过高时,仍然采用双级压缩导致高压压缩机组过载故障的问题,提高制冷机组可靠性和能效。
若PC>P2+ΔP,系统报警,系统故障巡检,持续时间超过设定时限Tmax则执行紧急停机, Tmax可设定为5分钟。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油冷器回路简洁、高效、工作稳定可靠,有精确控制润滑油温度,提高制冷机组可靠性和寿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多温冷库负荷频繁变化、多温冷库各库房负荷分配不均匀等引起的制冷系统能量调节不合理、运行不可靠和效率低等问题。

Claims (3)

1.一种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低压压缩机组(2)、高压压缩机组(4)、油分离器(5)、冷凝器(6)、高压储液器(7)、过冷器(12)和油冷却器(8);
所述低压压缩机组(2)为单只压缩机,或为多只压缩机并联连接;
所述高压压缩机组(4)为单只压缩机,或为多只压缩机并联连接;
冷库用户制冷剂回气导入集气总管(1),所述集气总管(1)与低压压缩机组(2)的进气口直接连通;所述集气总管(1)还经通道电磁阀(23)与高压压缩机组(4)的进气口相连;针对所述集气总管(1)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21)和温度传感器(22);
所述低压压缩机组(2)的排气经中压管道(3)接入所述高压压缩机组(4)的进气口;所述高压压缩机组(4)的排气口连接油分离器(5)的进气口;所述油分离器(5)的排气口连接冷凝器(6)的进气口;
所述高压储液器(7)为立式,在所述高压储液器(7)中设置两个储液区,一是位于高压储液器(7)底部的主液体区B,另一是设置在主液体区B上方的由高位贮液池(72)构成的高位液体区A,所述冷凝器(6)的出液口连通高压储液器(7)的进液口(7b),所述进液口(7b)位于高位贮液池(72)的上沿,来自冷凝器(6)的制冷剂液体首先注入高位液体区A,并在注满高位液体区A后溢出到主液体区B,所述高位贮液池(72)的高位出液口(7d)与油冷却器(8)的制冷剂液体入口连接,且所述高位出液口(7d)的高度高于油冷却器(8)的制冷剂液体入口,使高位出液口(7d)中的制冷剂液体利用重力导入油冷却器(8);所述油冷却器(8)的制冷剂气体出口连接高压储液器(7)的储液器回气口(7e),所述储液器回气口(7e)位于高位贮液池(72)的上方;在所述高压储液器(7)顶部设置储液器排气口(7a),高压储液器(7)上部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储液器排气口(7a)进入冷凝器(6)的入口端;所述高压储液器(7)的低位供液口(7c)通过供液主路(9)连接过冷器(12),在所述供液主路(9)上设置分流的旁通支路(10),分流出的制冷剂液体经过旁通节流阀(11)进入过冷器(12)作为冷源,使经供液主路(9)进入过冷器(12)的制冷剂实现过冷,在所述过冷器(12)中产生的制冷剂气体通过补气管道(20)接入中压管道(3),与低压压缩机组(2)的排气混合;
由所述油冷却器(8)构成油冷回路,高压压缩机组(4)排气经油分离器(5)分离出高温润滑油,高温润滑油由出油管路(13)导出后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流量调节阀(15)直接进入回油主路(17);另一路进入油冷却器(8)的润滑油入口,在所述油冷却器(8)中导出的低温润滑油进入回油主路(17),与所述流量调节阀(15)流出的高温润滑油在回油主路(17)中混合,在所述回油主路(17)中设置感温元件(16),根据所述感温元件(16)检测获得的回油主路(17)中的润滑油温度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15)的开度;所述回油主路(17)分别通过各回油支路连接各压缩机的润滑油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其特征是:
设置高压储液器(7)中高位液体区A的液面与油冷却器(8)中制冷剂液体入口的落差值不小于H:
Figure DEST_PATH_FDA0002704255600000021
其中:
g为重力系数,ρ为制冷剂的液体密度;ω为安全系数,∑ΔP=ΔP1+ΔP2+ΔP3;
ΔP1为自高位出液口(7d)到油冷却器(8)制冷剂液体入口的流动损失;
ΔP2为制冷剂在油冷却器(8)内的压降;
ΔP3为制冷剂在回气管道内的压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低压压缩机组(2)和高压压缩机组(4)中的压缩机采用变频涡旋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变频离心式压缩机,或为多台并联连接的非变频压缩机的组合;
所述冷凝器(6)为风冷管片式换热器或蒸发式冷凝器;
所述油冷却器(8)和过冷器(12)为板式换热器或壳管式换热器。
CN202020468481.XU 2020-04-02 2020-04-02 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 Active CN211876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8481.XU CN211876495U (zh) 2020-04-02 2020-04-02 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8481.XU CN211876495U (zh) 2020-04-02 2020-04-02 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6495U true CN211876495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8481.XU Active CN211876495U (zh) 2020-04-02 2020-04-02 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6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6279B (zh) 冷量回收式双运行模式复叠低温制冷机
CN106642778A (zh) 无油冷水机组及空调系统
CN109682106B (zh) 减缓压缩机喘振的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1336748A (zh) 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9386610U (zh) 一种热虹吸油冷却回路
CN201028858Y (zh) 双机双级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组
CN211876495U (zh) 多温冷库用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及其油冷却系统
CN201828076U (zh) 双工况制冰制冷水的制冷系统
CN212778060U (zh) 热虹吸螺杆制冷机组高效冷凝系统
CN111336749A (zh) 一种多温冷库温度控制系统及其能量调节方法
CN112484351A (zh) 试验箱用大跨度低温制冷系统
CN214039042U (zh) 一种带喷液冷却的油温控制系统
CN207600009U (zh) 一种冷库用带热气融霜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21812023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1739638U (zh) 一种多温冷库温度控制系统
CN210463660U (zh) 并联压缩机超低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44154C (zh) 整体式螺杆压缩冷冻制冰机组
CN202470524U (zh) 一体化冷源机组
CN101644503A (zh) 一种蔬菜预冷制冷装置
CN209541216U (zh) 三级复叠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系统
CN208817755U (zh) 一种新型双级压缩离心式水冷冷/热水机组
CN217483021U (zh) 采用直膨喷液油冷却的低温螺杆并联机组
CN105299942B (zh) 一种满液式螺杆机速冻冷库机组
CN211575605U (zh) 一种压缩机油虹吸油冷并联机组
CN112146300A (zh) 一种服务于极大温差变化环境的降温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