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5506U -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5506U
CN211875506U CN202020157762.3U CN202020157762U CN211875506U CN 211875506 U CN211875506 U CN 211875506U CN 202020157762 U CN202020157762 U CN 202020157762U CN 211875506 U CN211875506 U CN 211875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electronic product
piece
shell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577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m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m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m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mu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5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5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所述电子产品支撑架包括一壳体和底部支撑件,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后壳体内形成有一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内可活动的,至少部分容纳有用于左、右夹持件,还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滑动结构相连,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壳体发生相对滑动进而驱动所述左、右夹持件向下和/或向内夹紧所述电子产品,以及,适于将滑动件的向上位移转变成所述左、右夹持件向下和/或向内夹紧位移的换向机构,本实用新型设置滑动件替代底部支撑臂作为重力驱动件,配套换向机构实现对左右夹持件的联动夹持,夹持更稳,同时可使用多角度的有效夹持。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产品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尤其是在驾驶过程中,如何固定电子产品,减少驾驶分心,保持电子设备的稳定,已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电子产品支撑设备,多数还是机械式的,采用重力控制,虽然使用方便,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手机的型号大小各不相同,调节合适尺寸夹持时很难把控夹持力度,采用重力夹持原理的支撑架,底部支撑臂通常是在重力作用下可活动的,当车子颠簸时,电子设备容易失重从而从支撑架上滑落,同时,由于电子设备的常规形状均为矩形,长、宽尺寸相差较大,传统的夹持方向主要以从侧面夹紧为主,无法适应电子产品横向放置后的尺寸规格,并且当电子产品因产生上下颠簸运动时,从侧面和底部形成的牢固夹紧三角形无法继续保持,侧面夹紧也无法形成对上下运动的限制,无法形成有效的阻挡力,夹持不牢,无法满足横放手机、横屏使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传统的电子产品支撑架,通常是利用活动的底部支撑臂在受到电子产品的重力作用时,发生沿重力方向位移进而带动左右夹持件的同向位移进而向内夹紧电子产品。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之初,为了减少由于失重状态底部支撑件的松弛,采用将电子产品的重力转化为利用提供固定作用的滑动件来提供驱动力,当支撑架主体受重力下移时,由于滑动连接关系,滑动件产生的向上位移,难以提供向内夹紧的夹紧力,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换向机构,用于将滑动件向上活动的驱动力转换成左右夹持件的向内夹紧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能够适应电子产品的各向放置问题,以牢固夹紧电子产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所述电子产品支撑架包括一壳体和适于从底部支撑所述电子产品的底部支撑件,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后壳体内形成有一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内可活动的,至少部分容纳有用于从上部和/或侧部夹紧所述电子产品的左、右夹持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壳体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滑动结构相连,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壳体发生相对滑动进而驱动所述左、右夹持件向下和/或向内夹紧所述电子产品,以及,适于将滑动件的向上位移转变成所述左、右夹持件向下和/或向内夹紧位移的换向机构,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滑动件向上移动或者所述壳体向下移动,通过所述换向机构的转换、联动,所述左、右夹持件向下和/或向内夹紧所述电子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一滑轨,所述壳体后侧开设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形成有第一滑轨,所述滑动件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滑槽中并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后侧的第一滑轨,所述滑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后侧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动件插入所述第一滑槽后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适于防止所述滑动件从所述壳体上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轨分别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一滑块为滑动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轨之间的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轨分别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一滑块为滑动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轨之间的凸起,所述壳体后侧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凸起的第一安装槽,仅当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与所述第一安装槽位置对应时,所述滑动件可自所述第一安装槽脱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块为所述滑动件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的复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向机构包括:通过至少一个齿轮传动相连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上均设有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部,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活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滑动件相连,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左、右夹持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适于限制或者导引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或所述第二传动件滑动方向限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传动件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凸棱,所述第一传动件或者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凸棱滑动,所述凸棱可起减少摩擦的导引作用也可起到限制传动件的活动方向的限位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自所述壳体内壁延伸的若干个第一凸齿,所述第一凸齿的最外边缘间断的形成适于限制所述第一传动件滑动的限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自所述壳体内壁延伸的若干个第二凸齿,所述第二凸齿的最外边缘间断的形成适于限制所述第二传动件滑动的限位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滑动件通过第一插接结构相连或者通过紧固件相连或者通过卡合结构契合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动件上设有第一插接柱,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柱穿过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插接孔插接相连,所述第一传动件可在第一插接结构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右夹持件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三滑动结构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滑动结构包括第三滑柱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柱在第三滑槽中滑动,所述左、右夹持件上分别具有拐点,所述第三滑柱大致设于所述拐点位置处,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呈八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右夹持件向内缩进的角度β大于与所述第三滑槽向内倾斜的角度α或者所述左、右夹持件向内缩进的角度β与第三滑槽向内倾斜的角度α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左、右夹持件、后壳体、滑动件依次叠设,所述滑动件的另一端还连接有适于将所述电子产品支撑架固定于汽车中控台或者出风口的夹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壳体和左右夹持件同向运动的方式,设置滑动件替代底部支撑件作为重力驱动件,夹持更稳,可实现从上部、侧部两种夹持方式横向或者竖向夹持电子产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性质和优点,应当参考以下描述和附图。但是,应当理解,每个附图的提供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意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的限定。而且作为一般规则,并且除非明显与说明书相反,在说明书中不同图中的元件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这些元件通常是相同的或者至少在功能或用途上是相似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前壳体和第二传动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配合状态下的示意图1;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滑动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配合状态下的示意图2;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夹持和松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者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过程、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的列出哪些过程、系统、产品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列出的或对于这些单元、过程、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单元或者过程等。
在前面的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已经参照大量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描述,这些细节可以从实现方式到实现方式有所变化。相应的,说明书和附图应当从说明而不是限制的意义上对待。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唯一且排他的指示,及本申请人要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内容,是从本申请发布的权利要求具体形式的字面及其等效范围,包括任何后续的修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特定实施例的具体细节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此外,空间上相对的术语,诸如底部、顶部等可被用来描述一个元件和/或特征与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和/或(一个或多个)特征的关系,例如在附图中所示出的。将理解的是,空间上相对的术语意在涵盖除附图中绘出的朝向之外设备在使用和/或操作中的不同朝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过来,则被描述为“前”面的元件可以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后面”。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定向(如,旋转90度或按照其他朝向)并且本文使用的空间上的相对的描述被相应地做出解释。
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分别是指,与电子产品贴合的一侧为前侧,相反的为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主要用来对电子产品进行夹持,包括:手机、充电宝、Kindle等移动电子设备。
参见图1,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包括一壳体1,壳体包括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前、后壳体(11、12)体内形成有一收容部13。收容部13内可活动的,至少部分容纳有用于从上部和/或侧部夹紧电子产品的左、右夹持件(2、3),收容部13外固设有用于支撑电子产品的底部支撑件4。
前、后壳体(11、12)通过设于壳体边缘的卡扣结构扣合,优选的,采用三个卡扣结构,分别设于前壳体11或者后壳体12的上、左、右侧边缘。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设置螺纹柱、采用螺纹紧固等常见的连接方式,或者采用其他数量、排布的卡扣结构,或者加设中间座结构,使得前、后壳体(11、12)分别与中间座扣合后形成密闭腔体。
前、后壳体(11、12)的交接面上分别形成有适于左、右夹持件伸出的孔槽,左、右夹持件(2、3)部分位于收容部13内,部分位于收容部13外,且可在孔槽内向内、向外、向上或者向下摆动、移动或者转动。一些实施例中,左、右夹持件(2、3)可相对于孔槽上下滑动、左右滑动或者斜向上斜向下滑动以夹紧或者松开电子产品,一些实施例中,左、右夹持件(2、3)可相对于孔槽向内向外转动以夹紧或者松开电子产品,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左、右夹持件(2、3)可相对于孔槽以特定路径活动以夹紧或者松开电子产品。
左、右夹持件(2、3)可向内向下活动从上部或者侧部夹紧电子产品,也可向外向下活动从上部或者侧部松开电子产品,松开时,电子产品的底部受底部支撑件4所承托,防止跌落。一些实施例中,左、右夹持件(2、3)的活动范围被孔槽的边缘所限,当左、右夹持件(2、3)活动到极限位置时与孔槽边缘相抵,一些实施例中,左、右夹持件(2、3)的滑动范围受收容部13内的限位结构所限,在限位结构的限位下具有可活动的极限位置,限位结构可以为限位销柱、限位凸点或者限位滑槽等,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左、右夹持件(2、3)的活动范围部分受孔槽的边缘所限,部分受限位结构所限,共同限定了左、右夹持件(2、3)的最大、最小活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前壳体11呈盖板状,外表面光滑与电子产品接触,其下部垂直固设有底部支撑件4,底部支撑件4为支撑柱状,用于抵接电子产品的底部,起承托作用。底部支撑件4上可以加设用于缓冲或者增大摩擦的软胶等产品,便于保持与电子产品的良好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底部支撑件4可以是固定于前壳体11表面的,且垂直前壳体向前延伸一定距离的可转动的支撑辊或者支撑台面。现有的一些产品中,底部支撑件4大体呈U字形,具有两跟向外延伸的支撑柱以及连接支撑柱的连接面,电子产品如手机,往往在屏幕下方中部设置主控按键,U字形的底部支撑件形状便于露出主控按键方便控制。现有的另一些产品中,底部支撑件4还可以采用平行的两根支承辊,支撑辊上设有软胶材料避免刮花,两根支撑辊之间的空隙适于露出主控按键。现有的还有一些产品中,底部支撑件采用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当电子产品放置于底部支撑件上时,由于重力作用,底部支撑件4可下移一定量的位移,这种结构中,需要在壳体内的收容部13中设置或者安装限位结构,限制底部支撑件4的最大下移行程。如,限位结构可以是与滑槽配合的限位柱销,或者与孔槽配合的限位凸起,底部支撑件4在限位结构的作用下,获得极限活动范围。
前壳体11和左、右夹持件(2、3)通过第三滑动结构滑动相连。第三滑动结构包括第三滑柱72和第三滑槽71。前壳体11内中部设有两条平行的凸棱112,在凸棱112两侧设有呈倒八字形分布的两个第三滑槽71,左、右夹持件(2、3)上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第三滑柱72,同时,左、右夹持件(2、3)适应性的设置成中部内缩的X形,左、右夹持件(2、3)分别由互成角度的两个支杆构成,两支杆之间的角度β为向内缩进的角度,两个支杆相连处形成拐点,左、右夹持件(2、3)的拐点位置处设置有第三滑柱72。左、右夹持件(2、3)向内缩进的角度大于与第三滑槽71向内倾斜的角度或者左、右夹持件(2、3)向内缩进的角度与第三滑槽71向内倾斜的角度适配,以保持当左、右夹持件(2、3)受到竖直作用力沿第三滑槽71活动时,与第二传动件6相连的端部活动不会超范围,保持在凸棱112和前壳体11外边缘所限定的范围内活动。
通过第三滑柱72在第三滑槽71中的滑动,实现左、右夹持件(2、3)向内向下收紧/向外向上张开以夹紧/松开电子产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滑槽71和第三滑柱72的位置也可以适应性的设置在左、右夹持件(2、3)上或者后壳体上,只需保证左、右夹持件(2、3)的滑动夹紧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滑柱72的具体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左、右夹持件(2、3)靠近内端位置处或者其他中间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左、右夹持件(2、3)的实际夹持需要,将第三滑槽71设置为竖直延伸的平行槽,或者将左、右夹持件(2、3)设置为不含拐点的直线臂,根据夹持效果、夹持距离可以适应性的选择。
参见图2,前壳体11内侧面与第二传动件6滑动相连。前壳体11内中部设有两条平行的凸棱112,第二传动件6可在凸棱112上滑动以减小滑动摩擦阻力。第二传动件6上与前壳体11滑动相连的表面上设有导向壁6A,凸棱112通过与第二传动件6导向壁6A配合,进一步限制第二传动件6的位移范围,防止第二传动件6脱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棱11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一条或者更多条,也可以不设置导向壁6A,或者采用其他导向、限位结构,只需保证前壳体11和第二传动件6的滑动配合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结构还有多种实现方式,如,限位结构为设于后壳体12内的第一滑槽51,第一传动件5在第一滑槽51中滑动,或者限位结构为自后壳体12或者前壳体11内壁延伸的若干个第一凸齿,第一凸齿的最外边缘间断的形成适于限制第一传动件5滑动的限位结构,或者限位结构为自后壳体12或者前壳体11内壁延伸的若干个第二凸齿,第二凸齿的最外边缘间断的形成适于限制第二传动件6滑动的限位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6和第一传动件5采用转动配合方式,限位结构可适应性的改为导向凸筋、导引面或者限位凸块等。
回到图1,后壳体12为内凹形腔体,后壳体12的上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壁121,限位壁121的高度大于后壳体12内腔的高度,与前壳体11内壁相接触或者间隙足够小以防止左、右夹持件(2、3)在收容部13内的过度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壁121的大小、位置还可以有多种设置,只需要在左、右夹持件(2、3)的活动路径边缘起限制左、右夹持件(2、3)的活动范围作用即可,如限位壁可为自后壳体12顶部向前延伸的凸壁等。
继续参见图3、4,还包括滑动件8,滑动件8和后壳体11通过第一滑动结构滑动相连。第一滑动结构包括第一滑槽51和第一滑轨52以及设于滑动件8上的第一滑块82。后壳体12中部沿后壳体12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条形通孔槽为第一滑槽51,第一滑槽51中部内凹设有第一滑轨52,第一滑轨52的两端分别连接后壳体12的上、下棱边。第一滑槽51和第一滑轨52沿长度方向在两侧形成滑动空隙,滑动件8可卡设在两侧空隙中滑动。优选的,滑动件8的两侧边形成有棱边81,棱边81被卡在第一滑轨52和第一滑槽51的边缘形成的空隙中滑动,不会脱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槽51和第一滑轨52的位置和形态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只需保证二者滑动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壳体后侧的第一滑轨52,滑动件8套设于第一滑轨52上滑动。滑动件8可与第一传动件5通过紧固件紧固后,套设于第一滑轨52上滑动,或者也可以通过卡合或者螺纹紧固方式套设于第一滑轨52上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结构还可以为滑动插接结构,壳体后侧形成第一滑槽,滑动件8上形成第一滑头,第一滑头在第一滑槽中滑动。
第一滑槽51的上部两侧边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槽511,滑动件8上对应设有四个第一滑块82,第一安装槽511与第一滑块82的大小适配,或者略大于第一滑块82的大小,方便第一滑块82通过第一安装槽511卡入第一滑轨52和第一滑槽51形成的滑动轨道中,以防止滑动件8与壳体1分离。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8大体呈矩形体,四个对角一侧分别设有大小不等的第一滑块82,其中位于上部对角的两个第一滑块82大小相同,位于下部对角的两个第一滑块82大小相同,方便对称插入;位于上部对角的两个第一滑块82略大于位于下部对角的两个第一滑块82,便于定位、安装以及防脱出。适应性的,第一安装槽511也采用同样大小设置,位于端部的左右两个第一安装槽511槽体大小略大,方便滑动件的卡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511、和第一滑块82的数量、位置、大小可以适应性的选择。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块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只需满足可防止滑动件82从壳体上脱出即可。如,第一滑槽51和第一滑轨52分别位于不同平面,第一滑块82为滑动卡设于第一滑槽和第一滑轨之间的凸起,或者,滑动件8采用套设的方式滑动安装于第一滑轨52上,第一滑块82为滑动件8的内侧。
为了保持电子产品支撑架整体后表面形状的一体性,优选的,第一滑轨52的外表面低于所述后壳体12的后表面,以使得滑动件8卡入后,滑动件8的后表面与后壳体52的后表面齐平。即,第一滑轨52相对于后壳体12表面的距离与滑动件8的厚度相等,保证产品后壳体12的平整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不追求后壳体12后表面平滑的前提下,滑动件8也可以采用突出于后壳体12表面设置,只需保证滑动件8与后壳体12的有效滑动连接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得滑动件8契合的凸出于后壳体12表面设置,保证产品整体的圆润,防止凸起钩挂。
为了方便电子产品支撑架的固定安装,滑动件8的另一端还连接有适于将电子产品支撑架固定于汽车中控台或者出风口的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一些夹持方式。如:为了方便电子产品支撑架的固定安装,在滑动件8上一体成型有连接端83,连接端83与固定座84通过卡扣或者螺纹紧固相连。优选的,连接端83采用适应固定座84的圆形设计,其上设有卡扣或者紧固螺纹或者螺纹孔。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座84还可以采用与滑动件8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固定座84上设有间隔设置的螺纹,方便与通用夹持件固定相连。通用夹持件一般包括一个球状端部和用于拧紧固定座84上间隔设置的螺纹的螺帽结构,通过螺纹紧固,将通用夹持件的球状端部可转动的与固定座84相连,进而将电子产品支撑架夹持于汽车出风口或者其他固定装置上固定。
参见图5,第一传动件5和滑动件8通过第一插接结构穿过后壳体12后插接相连。第一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孔53和第一插接柱85。在第一传动件5上设有第一插孔53,在后壳体12的中部区域中,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二滑槽61,在滑动件8的内表面中部,还设有两个平行的第一插接柱85,第一传动件5和滑动件8穿过第二滑槽61通过第一插接柱85和第一插孔53插接相连。为了保证插接的深度,第一插接柱85高于滑动件8内表面设置。为了保证插接柱的零件强度,在第一插接柱85的下部设有第一插接柱安装座851。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插接柱85和第一插孔53的位置互换以完成第一传动件5与滑动件8的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滑槽61的数量、位置还可以适应性的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5还可以与滑动件8一体成型,只需保证滑动件8在第一滑槽51中的滑动且具有齿部能够与齿轮啮合传动、换向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接结构的数量、位置还可以适应性的作出选择。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插接柱安装座851,采用其他常见固接方式连接第一插接柱85与滑动件8,只需保证第一插接结构的插接即可。
传统的电子产品支撑架,通常是利用活动的底部支撑件4在受到电子产品的重力作用时,发生沿重力方向位移进而带动左、右夹持件(2、3)的同向位移进而向内夹紧电子产品。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之初,为了减少由于失重状态底部支撑件4的松弛,采用将电子产品的重力转化为利用提供固定作用的滑动件8来提供驱动力。传统的采用活动的底部支撑件4的产品,当支撑架主体受重力下移时,由于滑动连接关系,滑动件8产生的向上位移,难以提供向内向下夹紧的夹紧力,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换向机构,用于将滑动件8向上活动的驱动力转换成左右夹持件的向内向下夹紧力。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8与后壳体12通过第一滑动结构滑动相连,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与后壳体12发生相对滑动进而驱动左、右夹持件(2、3)在第三滑槽71中的活动以夹紧电子产品。后壳体12受到向下作用力时,由于力的相互作用,滑动件8产生了向上的相对滑动。为了夹紧电子产品,左、右夹持件(2、3)需要产生向内、向下的滑动以形成夹紧电子产品的夹紧力。因此设置需要一个换向机构将滑动件8的向上位移转变成左、右夹持件(2、3)的向内、向下位移。
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齿轮与齿条联动的换向机构。此换向机构包括:一个传动齿轮9,该齿轮9通过转轴91固定设于壳体1内,在前、后壳体(11、12)中部分别设有用于安装转轴91的转轴安装柱92,转轴安装柱92伸入转轴孔内,齿轮9可转动的固定设于转轴安装柱92上。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上均设有与齿轮9相配合的齿部93,齿轮9分别传动连接了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第一传动件5上的齿部931与第二传动件6上的齿部932分别设于齿轮9的对应侧,通过齿轮9的转动,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在齿部93带动下发生相向或者相悖移动。
优选的,第一传动件5为长方形框体,框体内部设有中空活动槽94,框体内一侧设有齿部931,齿轮在活动槽94中与齿部931传动连接。在第一传动件5的框体边缘上,还设有用于与滑动件8插接的第一插孔53,优选的,采用左右对称分布的两对第一插孔53,便于联动稳定。滑动件8通过第一插接结构的连接与第一传动件5同步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孔53的数量、第一插接结构的分布或者设置可以适应性的作出选择。齿部93的设置位置、数量也可以适应性的作出选择。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5和滑动件8的安装方式还可以采用紧固件紧固、卡合相连、形状契合相连等其他常见的连接方式。
为了进一步保证滑动连接的精密,在后壳体12内可设置凸棱112,第一传动件5在后壳体12内的滑动可被限制在凸棱112内,防止脱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定位凸、定位槽等其他定位或者限位结构保证滑动方向的一致性、稳定性。
优选的,第二传动件6大体成长方形框体形,框体内部同样设有中空活动槽94,框体内一侧设有齿部932,齿轮在活动槽94中与齿部932传动连接。在框体下部两侧分别延伸有两个凸耳63,凸耳63上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柱631,在左、右夹持件(2、3)的端部设有第二定位孔632,第二定位孔632与第二定位柱631套接,以形成第二传动件6与左、右夹持件(2、3)的转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6与左、右夹持件(2、3)的连接方式也有很多种选择,螺纹紧固、焊接、粘结、一体成形等常见的连接方式均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凸耳63的同时使得各个滑动结构的滑动轨迹相互错开,稳定有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凸耳63,直接在框体下部两侧设置第二定位柱或者第二定位孔,左、右夹持件(2、3)的端部相应设置第二定位孔或者第二定位柱。
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采用叠设方式组装,分别联动齿轮9的与齿部931啮合的后部齿区和与齿部932啮合的前部齿区。优选的,在后壳体12的内表面中部同样设有两条平行的起导向、限位作用的凸棱112,第二传动件6可在凸棱112上滑动以减小摩擦阻力。第一传动件5的外边缘不超过凸棱112高度,在两平行凸棱112构成的区域内沿第二滑槽61竖向滑动。还可以在第二传动件6上与后壳体12滑动相连的表面上设有导向壁6B,凸棱112通过与第二传动件6导向壁6B配合,以及导向壁6A与前壳体11内表面的凸棱112配合,减小摩擦,实现滑动的流畅、方向稳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凸棱112高度或者位置、距离的不同,如设置较高,设于第一传动件5/第二传动件6活动路径外时,起到限制第一传动件5/第二传动件6的位置作用,或者设置较矮,设于第一传动件5/第二传动件6活动路径内时,起到导向第一传动件5/第二传动件6的滑动减小摩擦的作用。
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是相向/相悖滑动,因此,实际滑动范围仅有整条滑轨的部分区域。为了防止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滑动到边缘区域中卡死,或者防止与弟一传动件5同步滑动的滑动件8在滑动到第一安装槽511与第一滑块82适配处时,脱出后壳体11,可对第一传动件5/第二传动件6的滑动范围进一步作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设于后壳体12上的凸棱112包括较高的限位段1121和较矮的导向段1122,限位段1121和导向段1122成阶梯状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限位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换向结构的设置还可以采用转盘与连接柱的方式,在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滑动件8上分别设有连接柱,转盘上设有与中心对称的活动槽,活动槽与连接柱适配,通过转盘转动,带动连接柱在转盘内的活动实现换向机构的换向。或者,在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上分别设置活动槽,在滑动件8上设有连接柱,连接柱可在两个所述活动槽中同步滑动,进而带动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法相相向或者相背转动,以实现换向机构的换向。
在其他实施例中,换向结构的设置还可以采用杠杆的形式,在中部设置支点,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滑动件8以实现换向。在其他实施例中,换向结构的设置多种多样,只需能够实现滑动件8与左、右夹持件(2、3)之间的方向转换以夹紧电子产品。
为了实现左、右夹持件(2、3)在换向机构的作用下受滑动件8的移动而夹紧电子产品后的复位,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传动件6和后壳体12之间还设有弹簧作为复位件,以使得第二传动件6在失去外力作用时复位进而通过换向机构的作用带动滑动件8的复位,同时在第三滑动结构的作用下带动左、右夹持件(2、3)的复位。优选的,在第二传动件6两侧的凸耳6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根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后壳体12相连,后壳体12上形成有复位件安装腔,弹簧可活动的隐藏于复位件安装腔或者从复位件安装腔中透出,复位件安装腔内设有复位件安装柱,弹簧的一端与复位件安装柱相连,另一端与滑动件相连,复位件安装腔为形成于第一滑轨52上的圆柱形腔体,滑动件8上对应设有适于容纳复位件安装腔的腔体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在第一传动件5/滑动件8和第二传动件6之间设置弹簧,或者在第二传动件与前壳体11之间设置弹簧等。弹簧的安装方式也有多种选择,如设置固定柱固定,或者通过螺钉固定等。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扭簧,将扭簧设于齿轮9的转轴中部,通过控制齿轮9的转动复位,实现第一传动件5和第二传动件6的转动复位。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所述电子产品支撑架包括一壳体和适于从底部支撑所述电子产品的底部支撑件,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后壳体内形成有一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内可活动的,至少部分容纳有用于从上部和/或侧部夹紧所述电子产品的左、右夹持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固定所述壳体的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一滑动结构相连,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壳体发生相对滑动进而驱动所述左、右夹持件向下和/或向内夹紧所述电子产品,
以及,适于将滑动件的向上位移转变成所述左、右夹持件向下和/或向内夹紧位移的换向机构,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滑动件向上移动或者所述壳体向下移动,通过所述换向机构的转换、联动,所述左、右夹持件向下和/或向内夹紧所述电子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
第一滑槽和第一滑轨,所述壳体后侧开设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中形成有第一滑轨,所述滑动件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滑槽中并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
或者,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后侧的第一滑轨,所述滑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或者,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后侧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动件插入所述第一滑槽后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适于防止所述滑动件从所述壳体上脱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轨分别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一滑块为滑动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轨之间的凸起;
或者,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轨分别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一滑块为滑动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轨之间的凸起,所述壳体后侧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凸起的第一安装槽,仅当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与所述第一安装槽位置对应时,所述滑动件可自所述第一安装槽脱出,
或者,所述滑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块为所述滑动件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的复位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包括:
通过至少一个齿轮传动相连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上均设有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部,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活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滑动件相连,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左、右夹持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适于限制或者导引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或所述第二传动件滑动方向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传动件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
和/或,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凸棱,所述第一传动件或者所述第二传动件沿所述凸棱滑动;和/或,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自所述壳体内壁延伸的若干个第一凸齿,所述第一凸齿的最外边缘间断的形成适于限制所述第一传动件滑动的限位结构;
和/或,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自所述壳体内壁延伸的若干个第二凸齿,所述第二凸齿的最外边缘间断的形成适于限制所述第二传动件滑动的限位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滑动件通过第一插接结构相连或者通过紧固件相连或者通过卡合结构契合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动件上设有第一插接柱,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柱穿过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插接孔插接相连,所述第一传动件可在第一插接结构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7至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夹持件与所述壳体通过第三滑动结构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第三滑动结构包括第三滑柱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柱在第三滑槽中滑动,所述左、右夹持件上分别具有拐点,所述第三滑柱大致设于所述拐点位置处,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呈八字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夹持件向内缩进的角度β大于与所述第三滑槽向内倾斜的角度α或者所述左、右夹持件向内缩进的角度β与第三滑槽向内倾斜的角度α适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左、右夹持件、后壳体、滑动件依次叠设,所述滑动件的另一端还连接有适于将所述电子产品支撑架固定于汽车中控台或者出风口的夹持结构。
CN202020157762.3U 2019-06-14 2020-02-10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Active CN2118755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8517 2019-06-14
CN2019208985175 2019-06-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5506U true CN211875506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57727.1U Active CN211875505U (zh) 2019-06-14 2020-02-10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CN202020157762.3U Active CN211875506U (zh) 2019-06-14 2020-02-10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57727.1U Active CN211875505U (zh) 2019-06-14 2020-02-10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187550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7982A (zh) * 2020-12-31 2021-05-28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部件夹持装置及方法
CN113203021A (zh) * 2021-05-11 2021-08-03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考勤管理用考勤机安装支架
CN114321601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1099A (zh) * 2022-07-11 2022-09-13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7982A (zh) * 2020-12-31 2021-05-28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部件夹持装置及方法
CN113203021A (zh) * 2021-05-11 2021-08-03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考勤管理用考勤机安装支架
CN114321601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5505U (zh) 2020-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75506U (zh)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US5419520A (en) Tripod head
CN211779938U (zh) 支撑座
CN109348027B (zh) 一种装夹机构及手机支架
CN213371266U (zh) 窗帘开合装置
CN209943846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自拍装置
CN208216623U (zh) 车用平板计算机连接置放座装置
CN204511919U (zh) 具收纳功能的电风扇
CN212415432U (zh) 窗帘开合装置
CN209218167U (zh) 手机固定架
KR101361293B1 (ko) 프레임 어셈블리
CN109371589B (zh) 一种刺绣机用下珠换色推珠装置
CN112606738A (zh) 一种环保用可散热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瓶箱
CN211893069U (zh) 一种可横竖置放的车载重力支架结构
CN217310649U (zh) 口腔数字印模仪的无线充电固位装置
CN209839519U (zh)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CN213849444U (zh) 一种品牌策划文案用存放柜
CN109878246A (zh) 一种弧形夹紧式笔芯安装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6362312U (zh) 重力支架
CN220141099U (zh) 置物架
CN210106914U (zh)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CN209938463U (zh)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CN110315881B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文件置放装置
CN217037433U (zh) 一种蓝牙耳机的收纳盒
CN217445399U (zh) 快速调整角度的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