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5432U - 窗帘开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窗帘开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15432U
CN212415432U CN202021698337.1U CN202021698337U CN212415432U CN 212415432 U CN212415432 U CN 212415432U CN 202021698337 U CN202021698337 U CN 202021698337U CN 212415432 U CN212415432 U CN 212415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ing
guide
piece
curtain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983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伟
张浩波
马超
潘阳
李志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983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15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15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15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开合装置,安装于导向件,导向件上可移动地设有窗帘,窗帘开合装置用于带动窗帘沿导向件移动,窗帘开合装置包括:主机,包括壳体、驱动件及传动轮,传动轮安装于壳体,驱动件设于壳体内并用于驱使传动轮转动;挂接机构,包括支架及挂接件,支架的第一端插设于壳体内,且支架的第二端与挂接件活动连接,挂接件用于挂设于导向件,挂接件能够相对于支架在竖直方向移动,使得传动轮贴紧于导向件的外壁,以在驱动件驱使传动轮转动时,传动轮沿导向件滚动,主机带动挂接件沿导向件移动并抵推窗帘。上述窗帘开合装置,能调节驱动轮与导向件外壁的贴紧程度,提高挂接机构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窗帘开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窗帘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窗帘开合装置安装于窗帘导向件上,位置无法调节,其适配性差,无法较好地适配于多种不同尺寸的导向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窗帘开合装置适配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窗帘开合装置。
一种窗帘开合装置,窗帘挂设于导向件,所述窗帘开合装置安装于所述导向件并用于驱使所述窗帘自动开闭,所述窗帘开合装置包括:
主机,包括壳体、驱动件及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导向件的外壁贴紧,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驱使所述传动轮转动;
挂接机构,包括支架及挂接件,所述支架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挂接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且挂设于所述导向件,所述挂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在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所述传动轮贴紧于所述导向件的外壁;
其中,所述传动轮在所述驱动件的驱使下沿所述导向件滚动,带动所述挂接件沿所述导向件移动并抵推所述窗帘。
上述窗帘开合装置,挂接件能够相对于支架在竖直方向移动,通过调整挂接件相对于壳体的位置,能调节驱动轮与导向件外壁的贴紧程度,提高窗帘开合装置的适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接机构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挂接件内设容腔,所述锁定组件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挂接件相对于所述支架在竖直方向移动时,所述锁定组件能够锁定所述挂接件及所述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转轴及楔形件,所述楔形件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转轴活动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支架的第二端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穿设所述容腔且能够与所述楔形件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可活动地穿设所述挂接件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楔形件;
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态时,所述楔形件能够与所述齿条啮合;按压所述按压件能够驱使所述转轴转动,以驱使所述楔形件远离所述齿条,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杆部、转接部及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转接部的两端且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杆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齿条设于所述第二杆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接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挂接部及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二杆部穿设所述第一挂接部且与所述第一挂接部大致垂直,所述第二挂接部挂设于所述导向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挂接部包括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及所述第二悬臂呈夹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滚动件,所述第一悬臂及所述第二悬臂内至少设置一所述滚动件,当所述挂接件挂设于所述导向件时,所述滚动件与所述导向件滚动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基座及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连接座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杆部插设于所述插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接件包括第一表壳、第二表壳、第三表壳及第四表壳,所述第二表壳、所述第三表壳、所述第四表壳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壳的不同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窗帘开盒装置与窗帘、导向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窗帘开合装置的轴测图;
图3为图2示出的窗帘开合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2示出的窗帘开合装置中挂接件的局部剖开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圆圈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所示窗帘开合装置中挂接件的轴测图;
图7为图6示出的挂接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窗帘开合装置;20、窗帘;30、导向件;31、外壁;100、主机;110、壳体;111、内腔;112、基座;113、连接座;113a、卡扣;114、插槽;120、传动轮;200、挂接机构;210、挂接件;210a、容腔;210b、避让槽;211、第一挂接部;212、第二挂接部;213、第一悬臂;214、第二悬臂;215、第一表壳;216、第二表壳;217、第三表壳;218、第四表壳;220、支架;220a、第一端;220b、第二端;221、齿条;221a、倾斜面;221b、底面;222、第一杆部;223、转接部;224、第二杆部;230、锁定组件;231、转轴;232、楔形件;233、第一弹性件;234、按压件;232a、楔形面;232b、顶面;240、滚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一实施例中窗帘开合装置10的示意图。一实施例中的窗帘开合装置10安装于导向件30,导向件30上可移动地设有窗帘20,窗帘开合装置10用于带动窗帘20沿导向件30移动,以实现窗帘20的自动开闭。
该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窗帘开合装置10包括主机100及挂接机构200,挂接机构200连接于主机100且挂设于导向件30,主机100能够驱使挂接机构200沿导向件30移动并抵推导向件30上的窗帘20,从而使窗帘20沿导向件30移动。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窗帘20的一侧设有多个通孔或吊环(未在图中示出),导向件30穿设通孔或吊环,以使窗帘20挂设于导向件30。挂接机构200挂设于导向件30且位于两个通孔或两个吊环之间,当主机100驱使挂接机构200沿导向件30移动时,挂接机构200沿导向件30移动并抵推导向件30上的窗帘20,以推动窗帘20沿导向件30移动,从而实现窗帘20的自动开闭。
需要指出的是,导向件30可以为导轨、导杆或其他窗帘支撑结构,导向件3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拼接式结构。导向件30可以呈直线型、S型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在此,对导向件30的形状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2,主机100包括壳体110、驱动件(未在图中示出)及传动轮120,传动轮120及驱动件均安装于壳体110,传动轮120与导向件30的外壁31贴紧,以在驱动件驱使传动轮120转动时,传动轮120沿导向件30滚动。
需要指出的是,当导向件30呈圆柱状时,驱动件贴紧于导向件30的周向侧壁;当导向件30的横截面呈方形时,驱动件贴紧于导向件30的底壁。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壳体110内设有内腔111,传动轮120枢接于壳体110且至少部分露在内腔111外,请结合图1所示,传动轮120露在内腔111外的部分贴紧于导向件30的外壁31。
该实施例中,由于传动轮120及导向件30之间存在摩擦力,在驱动件的驱动下传动轮120能够沿导向件30移动,主机100带动挂接机构200沿导向件30移动,并抵推导向件30上的窗帘20,以实现窗帘20的电动开闭,无需人工开闭窗帘20,操作便捷且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为电机,驱动件与传动轮120同轴设置,以利于传动轮120平稳运动且充分利用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还可以为气缸。
请参考图3,挂接机构200包括挂接件210及支架220,支架220的第一端220a插设于壳体110内,挂接件210活动连接于支架220的第二端220b且挂设于导向件30。挂接件210能够相对于支架220在竖直方向移动,以使传动轮120贴紧于导向件30的外壁31。
可以理解的是,当导向件30尺寸不同时,通过调整挂接件210相对于壳体110的位置,能调节驱动轮与导向件30外壁31的贴紧程度,提高挂接机构200的适用性。
具体地,挂接机构200还包括锁定组件230,挂接件210内设容腔210a,锁定组件230设于容腔210a内,挂接件210相对于支架220在竖直方向移动时,锁定组件230能够锁定挂接件210及支架220的相对位置。
如图4及图6所示,挂接件210设有避让槽210b,避让槽210b沿竖直方向贯穿挂接件210且与容腔210a连通,支架220的第二端220b穿设避让槽210b且能够在避让槽210b内上下移动,锁定组件230设于容腔210a内且邻近避让槽210b。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220的第二端220b设有齿条221,锁定组件230包括转轴231、楔形件232及第一弹性件233,转轴231转动设于容腔210a内,楔形件232连接于转轴231且能够与齿条221啮合,第一弹性件233连接于楔形件232且与容腔210a的内壁抵接。
当第一弹性件233处于自然态时,楔形件232能够与齿条221啮合;当转动转轴231以驱使楔形件232远离齿条221时,第一弹性件233处于压缩态。
进一步地,锁定组件230还包括按压件234,按压件234固定连接于转轴231且可活动地穿设挂接件210。通过按压按压件234能够驱使转轴231转动,以使楔形件232远离齿条221。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齿条221的每个齿部包括倾斜面221a及底面221b,倾斜面221a朝向靠近支架220的第一端220a(即朝向下)倾斜,楔形件232具有楔形面232a及顶面232b,。当楔形件232与齿条221啮合时,楔形件232的顶面232b与齿部的底面221b抵接。
当第一弹性件233处于自然态时,挂接件210能够相对于支架220向上移动,且楔形件232卡持于齿条221的两个齿部之间,此时,楔形件232的顶面232b与齿部的底面221b抵接;
当挂接件210需要相对于支架220向下移动时,请参考图5,楔形件232的楔形面232a沿着齿条221的倾斜面221a滑动,第一弹性件232自然压缩使得楔形面232a脱离齿条221的尖端,并往下逐个跳过齿部向下移;当挂接件210需要相对于支架220向上移动时,需要先按压按压件234以驱使楔形件232远离齿条221,第一弹性件233处于压缩态,楔形面232a远离倾斜面221a,才能够使挂接件210相对于支架220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
通过上述设置,当挂接件210下移时,楔形件232能够定位且不易脱离于支架220;当挂接件210上移时,需要先按压按压件234,防止挂接件210由于承重而自由下滑,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233为弹簧或弹片。楔形件232为拨爪或齿轮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轴231、楔形件232及按压件234为一体成型结构,整体性好且机械强度高。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231、楔形件232及按压件234还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支架220包括第一杆部222、转接部223及第二杆部224,第一杆部222及第二杆部224分别垂直连接于转接部223的两端且沿不同方向延伸。第一杆部222可活动地连接于壳体110,齿条221设于第二杆部22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部222、转接部223及第二杆部224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快速安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杆部222、转接部223及第二杆部224还可以为可伸缩结构,以适应不同尺寸的主机100及挂接件210,扩大支架220的适用范围。
请继续参阅图3,壳体110包括基座112及连接座113,连接座113可拆卸地连接于基座112。
该实施例中,内腔111开设于基座112以容纳驱动件及传动轮120,连接座113设有插槽114,第一杆部222可活动地插设于插槽114。通过该设置,当挂接件210长期使用损坏后,只需更换挂接件210或连接座113,无需将壳体110整体进行更换,利于资源重复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113设有卡扣113a,基座112设有凹槽(图未示),卡扣113a能够卡设于凹槽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座113及基座112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螺钉等紧固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113连接于基座112的左右两侧,以使壳体110呈大致左右对称结构,利于主机100平稳运行,减小由于重心不稳而产生的晃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座113还可以连接于基座112的一侧。
请参考图6,在一实施例中,挂接件210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挂接部211及第二挂接部212,第二杆部224穿设第一挂接部211,第二挂接部212挂设于导向件30。
该实施例中,第一挂接部211呈水平设置,避让槽210b开设于第一挂接部211,第二杆部224穿设避让槽210b且与第一挂接部211大致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挂接部212包括第一悬臂213及第二悬臂214,第一悬臂213及第二悬臂214呈夹角连接,以使第二挂接部212呈V型,便于第二挂接部212挂设于导向件30。
进一步地,如图6及图7所示,挂接机构200还包括滚动件240,第一悬臂213及第二悬臂214至少设有一滚动件240。当挂接件210挂设于导向件30时,滚动件240与导向件30滚动抵接。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滚动件240为滚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滚动件240与导向件30抵接,避免第二挂接部212与导向件30硬摩擦而产生较大阻力,同时能够减少第二挂接部212与导向件30的磨损,延长使用周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悬臂213及第二悬臂214上分别转动连接至少两个滚动件240,两个滚动件240间隔排布,利于第二挂接部212平稳滑移,减小第二挂接部212由于不稳而产生的晃动。
如图7所示,挂接件210为可拆卸式结构,以便于安装挂接件210内的各组件。
例如,挂接件210包括第一表壳215、第二表壳216、第三表壳217及第四表壳218,第二表壳216、第三表壳217分别连接于第一表壳215的两侧,第四表壳218连接于第一表壳215的底侧,第一表壳215、第二表壳216、第三表壳217及第四表壳218之间卡接并围设成容腔210a,便于容腔210a内各组件的拆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窗帘开合装置,安装于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可移动地设有窗帘,所述窗帘开合装置用于带动窗帘沿所述导向件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开合装置包括:
主机,包括壳体、驱动件及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用于驱使所述传动轮转动;
挂接机构,包括支架及挂接件,所述支架的第一端插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挂接件活动连接,所述挂接件用于挂设于所述导向件,所述挂接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在竖直方向移动,使得所述传动轮贴紧于所述导向件的外壁,以在所述驱动件驱使所述传动轮转动时,所述传动轮沿所述导向件滚动,所述主机带动所述挂接件沿所述导向件移动并抵推所述窗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机构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挂接件内设容腔,所述锁定组件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挂接件相对于所述支架在竖直方向移动时,所述锁定组件能够锁定所述挂接件及所述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转轴及楔形件,所述楔形件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转轴活动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支架的第二端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穿设所述容腔且能够与所述楔形件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按压件,所述按压件可活动地穿设所述挂接件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楔形件;
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态时,所述楔形件能够与所述齿条啮合;按压所述按压件能够驱使所述转轴转动,以驱使所述楔形件远离所述齿条,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杆部、转接部及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转接部的两端且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杆部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齿条设于所述第二杆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帘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挂接部及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二杆部穿设所述第一挂接部且与所述第一挂接部大致垂直,所述第二挂接部挂设于所述导向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帘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接部包括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及所述第二悬臂呈夹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动件,所述第一悬臂及所述第二悬臂内至少设置一所述滚动件,当所述挂接件挂设于所述导向件时,所述滚动件与所述导向件滚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帘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基座及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基座,所述连接座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杆部插设于所述插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件包括第一表壳、第二表壳、第三表壳及第四表壳,所述第二表壳、所述第三表壳、所述第四表壳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表壳的不同侧。
CN202021698337.1U 2020-08-14 2020-08-14 窗帘开合装置 Active CN212415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8337.1U CN212415432U (zh) 2020-08-14 2020-08-14 窗帘开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98337.1U CN212415432U (zh) 2020-08-14 2020-08-14 窗帘开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15432U true CN212415432U (zh) 2021-01-29

Family

ID=74275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98337.1U Active CN212415432U (zh) 2020-08-14 2020-08-14 窗帘开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154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299A1 (zh) * 2021-05-14 2022-11-17 卧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窗帘开合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299A1 (zh) * 2021-05-14 2022-11-17 卧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窗帘开合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8407A (zh) 窗帘开合装置
CN213371266U (zh) 窗帘开合装置
CN212415432U (zh) 窗帘开合装置
CN102681625B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CN112854937B (zh) 铰链及门窗
CN211875505U (zh) 一种电子产品支撑架
CN212377696U (zh) 电子设备悬臂支架
CN210831062U (zh) 一种火焰垂直蔓延试验用燃烧器前后移动锁定装置
CN116690262A (zh) 一种泵壳零件加工定位装置
CN216147779U (zh) 窗帘开合装置
CN212386418U (zh) 具有卡位功能的出风口夹持装置
CN217547733U (zh) 窗帘开合装置
CN216588206U (zh) 吊轮及具有吊轮的门
CN215190830U (zh) 挂接机构和窗帘开合器
CN209414925U (zh) 一种显示器的升降支架
CN113116112A (zh) 挂接机构和窗帘开合器
CN221103818U (zh) 面板快装结构
CN209805897U (zh) 一种手机支架装置
CN215190831U (zh) 挂接机构和窗帘开合器
CN216633973U (zh) 一种硬质合金棒打磨用夹具
CN211201403U (zh) 斜舌模块及门锁
CN215014477U (zh) 三节气动立柱及升降平台
CN209856220U (zh) 枢接结构及医疗设备
CN218889535U (zh) 帘幕机器人
CN220930708U (zh) 一种显示器支撑结构及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101, Qiancheng business center, No. 5, Haicheng Road, hemp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1 room 101-116, building B4, Yintian Industrial Zone, Yantian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OCAO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