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4169U - 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4169U
CN211874169U CN202020369720.6U CN202020369720U CN211874169U CN 211874169 U CN211874169 U CN 211874169U CN 202020369720 U CN202020369720 U CN 202020369720U CN 211874169 U CN211874169 U CN 211874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electric control
latch
control lock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697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磊
刘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nzhe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697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4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4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4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所述电控锁包括锁体和锁体配合件,所述锁体包括:锁舌部件,被配置为:所述锁舌部件与所述锁体配合件分离以完成开锁,所述锁舌部件与所述锁体配合件配合以完成关锁;驱动单元,包括电机,所述驱动单元被配置为驱使所述锁舌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第一限位开关,设置成当所述锁舌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锁舌部件接触;以及第二限位开关,设置成当所述锁舌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锁舌部件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一种耐振动和耐冲击性能好、可靠性高的电控锁及共享车辆。

Description

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电机进行关锁、开锁的电控锁。
背景技术
门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安定有着极深的关联,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多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门锁,如密码锁、指纹锁、遥控锁等等,这些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机械锁和电子锁。机械锁作为传统的锁具形式,已经发展成一个成熟的行业领域,但在操作便利性等方面始终存在一些空间。电子锁作为新兴技术产品,与机械锁相比,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都具有很大突破,代表了近年来锁具的发展趋势。
目前,已知有一种采用电磁阀的电子锁,虽然开锁、关锁都很方便,但是,在遇到剧烈振动或冲击的情况下,电磁阀的阀芯被晃动,可能会发生故障或者失效,进而引起门自动打开、或者门无法打开等情况,因此,这种利用电磁阀的门锁可靠性不高、安全性也较差。尤其是现有的自行车锁,使用安全性差,容易被损坏,而且使用不便,还存在锁体在不使用时无处存放的问题,更甚之还会遇到在锁体使用时难以按压锁住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电控锁,利用机电组合的方式控制开锁、关锁,以获得更优良的耐震动、耐冲击性能、以及使用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做出一种耐震动耐冲击性能好、可靠性高的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控锁,其包括锁体和锁体配合件,所述锁体包括:锁舌部件,被配置为:所述锁舌部件与所述锁体配合件分离以完成开锁,所述锁舌部件与所述锁体配合件配合以完成关锁;驱动单元,包括电机,所述驱动单元被配置为驱使所述锁舌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第一限位开关,设置成当所述锁舌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锁舌部件接触;以及第二限位开关,设置成当所述锁舌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锁舌部件接触。
可选地,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控锁中,所述锁体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锁舌部件、并设置成当所述锁舌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发生压缩。
可选地,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控锁中,所述锁体还包括:可动部件,所述可动部件设置于所述锁体,并设置成在开锁过程中当所述锁舌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驱使所述锁体配合件与所述锁舌部件分离以完成开锁。
可选地,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控锁中,所述锁体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件、并设置成当所述可动部件向所述锁体的内部移动时发生压缩。
可选地,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控锁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凸轮部件用于使所述锁舌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可选地,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控锁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限位开关、所述第二限位开关连接。
可选地,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控锁中,所述凸轮部件为椭圆形偏心凸轮。
可选地,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控锁中,所述锁舌部件具有拉杆部,所述拉杆部伸出于所述锁体的外部,并设置成通过所述拉杆部能够将所述电控锁开锁。
可选地,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电控锁中,所述可动部件具有可动部件突起部,所述可动部件突起部设置成可与所述电控锁的锁壳内壁抵接,以防止所述可动部件从所述电控锁脱落。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共享车辆,其具有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中的任一电控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中,采用电机取代电磁阀,由于电机具有更高的耐振动、耐冲击性能,工作状态更加稳定,所以电控锁的可靠性也更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与锁舌部件的相互配合,能够简便地确认电控锁的开锁状态和关锁状态,更加准确地控制关锁、开锁。
3、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弹性部件,在关锁过程中促使锁舌部件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移动更为顺畅;采用第二弹性部件,实现了在开锁过程中当锁舌部件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门会自动弹开而无需手动操作;而且,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成本低,从而降低了常闭式门锁的制造成本。
4、本实用新型利用可动部件与第二弹性部件相配合,在开锁过程中当锁舌部件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弹性部件会回弹产生弹性力,可动部件借助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力移动从而打开门,实现了无需手动操作即可开门。
5、本实用新型中凸轮部件由电机驱动,工作状态稳定;特别是采用椭圆形偏心凸轮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锁舌部件在开锁过程中和关锁过程中的移动更为平稳顺畅,可以使电控锁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
6、本实用新型中电机依据开锁、关锁操作启动、依据第一限位开关、第二限位开关的状态停止转动,并相应地带动锁舌部件来实现开锁和关锁,有利于准确地控制关锁、开锁。
7、通过锁舌部件的拉杆部可以手动开锁,以应对例如电机无法开锁的情况,提高电控锁的可靠性。
8、通过设置可动部件突起部,开锁时可动部件突起部与锁体的内壁抵接,由此防止可动部件从锁体脱落,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电控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控锁的关锁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控锁的开锁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凸轮部件的主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0…电控锁;100A…锁口部;110…锁舌部件;112…第一突起部;114…第二突起部;116…拉杆部;122…凸轮部件;122A…顶端部;122B…安装部;124…电机;132…第一限位开关;134…第二限位开关;150…可动部件;172…第一弹性部件;174…第二弹性部件;190…锁壳;210…锁钩部件;212…基座部;214…挂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控锁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电控锁10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控锁100包括锁体和作为锁体配合件的锁钩部件210,所述锁体包括锁舌部件110、驱动单元、第一限位开关132、以及第二限位开关134。其中,锁舌部件110被配置为:锁舌部件110与锁钩部件210分离以完成开锁,锁舌部件110与锁钩部件210相互配合以完成关锁;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124,所述驱动单元被配置为驱使锁舌部件11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第一限位开关132设置成当锁舌部件1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锁舌部件110接触;以及第二限位开关134设置成当锁舌部件1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锁舌部件110接触。
所述第一位置是指锁舌部件110伸出到锁口部100A的长度最长时所处的位置。当锁舌部件1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电控锁100位于关锁状态。
所述第二位置是指锁舌部件110从锁口部100A退出并退到离锁口部100A最远的位置时所处的位置。当锁舌部件1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电控锁100位于开锁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控锁100的锁壳190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以通过例如螺丝等螺纹部件连接。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控锁100的关锁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控锁100的开锁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特别说明的是,为了可以清楚地示出电控锁100的内部结构,图2和图3中均省略了所述第一壳体,示出的是拆下所述第一壳体之后的电控锁100,换而言之,图2和图3所示意的是各组成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情况。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打开所述第一壳体、正视观察电控锁100时观察者的左侧称为电控锁100的左侧、观察者的右侧称为电控锁100的右侧、观察者的上侧称为电控锁100的上侧,观察者的下侧称为电控锁100的下侧。也就是说,锁舌部件110伸出到锁舌部100A的移动可以称为向上移动,锁舌部件110从锁口部100A退出的移动可以称为向下移动。因此,所述第一位置是锁舌部件110向上移动到最上侧时所处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锁舌部件110向下移动到最下侧时所处的位置。此外,将所述第二壳体所在的一侧称为后侧,将观察者所在的一侧称为前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由凸轮部件122和用于驱动凸轮部件122的电机124构成。电机124例如可以是减速电机,设置成依据开锁操作或关锁操作启动、在第一限位开关132、第二限位开关134被触发时停止转动。。凸轮部件122在电机124的驱动下转动,从而使锁舌部件11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即,凸轮部件122既可以使锁舌部件110从上侧移动到下侧,也可以使锁舌部件110从下侧移动到上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舌部件110的主体部为杆状,而且,锁舌部件110还具有第一突起部112和第二突起部114。
锁舌部件110的主体部例如可以是截面为四边形的细长杆状,但是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截面为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的杆状。
第一突起部112是从主体部的周表面向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突起形成的,即,第一突起部112的突起方向是与锁舌部件110的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第一突起部112与第一限位开关132对应设置,设置成当锁舌部件1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开关132被触发。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部112是从锁舌部件110主体部的左侧表面向左侧突起而形成的,为平板状,第一限位开关132安装在锁舌部件110的左侧且位于第一突起部112的上侧由此,当锁舌部件11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开关132被第一突起部112触发。
第二突起部114是从主体部的周表面向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突起形成的,即,第二突起部114的突起方向是与锁舌部件110的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第二突起部114与第二限位开关134对应设置,设置成当锁舌部件1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开关134被触发。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起部114是从锁舌部件110主体部的左侧表面向左侧突起而形成的,为平板状,第二突起部114安装在锁舌部件110的左侧且位于第二突起部114的下侧,由此,当锁舌部件11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开关134被第二突起部114触发。
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凸轮部件122的主视图,示出了凸轮部件122的正面轮廓。如图4所示,凸轮部件122是椭圆形偏心凸轮,其包括顶端部122A和安装部122B。
凸轮部件122与锁舌部件110的第一突起部112、第二突起部114对应设置成:凸轮部件122转动时,在凸轮部件122的顶端部122A逐渐下行的过程中,会向下侧按压第二突起部114,从而使锁舌部件110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在凸轮部件122的顶端部122A逐渐上行的过程中,会向上侧推动第一突起部112,从而使锁舌部件110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例如,凸轮部件122设置成:凸轮部件122的最长方向(即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突起部112与第二突起部114之间的距离小,而且,不论锁舌部件110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还是位于所述第二外置,凸轮部件122的安装部122B始终位于第一突起部112与第二突起部114之间。
此外,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凸轮部件122的旋转方向,设置成从右侧看电控锁100、即面向锁口部100A看电控锁100时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或顺时针方向旋转均可,没有特殊限制,只要能够实现在顶端部122A下行过程中,会向下侧按压锁舌部件110使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在顶端部122A上行过程中,会向上侧推动锁舌部件110使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即可。
因此,凸轮部件122更为优选的设置是:当凸轮部件122转动到顶端部122A位于最下侧时,凸轮部件122与锁舌部件110的第二突起部114抵接、且锁舌部件110到达所述第二位置;当凸轮部件122转动到顶端部122A位于最上侧时,凸轮部件122与锁舌部件110的第一突起部112抵接、且锁舌部件110到达所述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锁舌部件110还具有拉杆部116,拉杆部116沿着锁舌部件110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成,并设置成伸出到电控锁100的锁壳190外部。一旦遇到电机异常等不良问题,例如无法通过电机的工作来打开门时,可以通过人工手动地向锁壳190外部拉动锁舌部件110的露在锁壳190外部的拉杆部116,从而将锁舌部件110向下拉下来,锁舌部件110打开时,门也相应地被打开。
此外,电控锁100还包括可动部件150,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150为圆杆状,设置成长度方向与电控锁100的左右方向相同、并可沿着左右方向移动。而且,可动部件150设置成在电控锁100开锁时,形成一向电控锁100外部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用于推开锁钩部件210或者安装有锁钩部件210的门。关于开锁时的具体联动关系,会在后面详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150的一端经过电控锁100的锁壳190上开设的通孔伸出到锁壳190的外部。也就是说,可动部件150穿设于电控锁100的锁壳190,且可动部件150的一端由锁壳190支撑。另一方面,可动部件150的另一端由可动部件支撑部支撑,所述可动部件支撑部设置于电控锁100的锁壳190的内壁面,例如可以是形成有沿着左右方向贯通的通孔的突起,于是,可动部件150的另一端只需从所述左右方向贯通的通孔穿过即可受到支撑。由此,可动部件150设置于电控锁100内、并设置成可沿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即可伸出锁壳190或退入锁壳190中。
可动部件150作为顶杆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关门时,门或者锁钩部件210抵接到可动部件150并推动可动部件150向左移动,设置于可动部件150的第二弹性部件174也会随之发生压缩。那么,开锁时,压缩着的第二弹性部件174发生回弹,其产生的作用力推动可动部件150向右移动,可动部件150的端部抵在锁钩部件210就会向右推开门。
进一步地,可动部件150的外周面还形成有可动部件突起部152,所述可动部件突起部152设置成当可动部件150向右移动时,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突起部152与电控锁100的锁壳190内壁面的抵接,可以防止可动部件150从电控锁100的锁壳190脱落。因此,所述可动部件突起部152与电控锁100的锁壳190的内壁面抵接时,可动部件150伸到电控锁100的锁壳190外部的伸出长度最长。
虽然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150是细长的圆杆状,但是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截面为四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的杆状,只要能够在电控锁100开锁时形成有效的向电控锁100外部的作用力、实现其顶杆的作用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动部件突起部152是圆环状,但是,关于所述可动部件突起部152的形状并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能够与电控锁100的锁壳190抵接以防止可动部件150从锁壳190完全脱出即可。
第一弹性部件172设置于锁舌部件110并设置成可以自由伸缩。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部件172采用的是弹簧部件,设置成第一弹性部件172套设于锁舌部件110的外周面。
第一弹性部件172由一对相对设置的弹簧座来保持。其中,第一弹性部件172的一弹簧座是锁舌部件110上形成的台阶部,例如在锁舌部件110形成拉杆部116时,只要将拉杆部116设置成比锁舌部件110的主体部细一些,就会在锁舌部件110的主体部与拉杆部116的相邻处构成一台阶部,将第一弹性部件172套设于拉杆部116的外周面并以所述台阶部作为弹簧座,即可对第一弹性部件172的一端予以保持。
第一弹性部件172的另一弹簧座是电控锁100的锁壳190的内壁,通过锁壳190内壁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172另一端的抵接,即可对第一弹性部件172的另一端予以保持。例如,在拉杆部116从电控锁110的锁壳190上开设的通孔伸出到锁壳190外部的情况下,只要所述通孔设置成比第一弹性部件172细一些,就可以实现第一弹性部件172与锁壳190内壁的抵接,就可以使该通孔附近的内壁作为弹簧座发挥作用。
由此,第一弹性部件172被限制在上述一对弹簧座之间且套设于锁舌部件110的拉杆部116,并设置成可以自由伸缩。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部件172还可以设置成锁舌部件11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即在闭锁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具体地说,设置成上述一对弹簧座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弹性部件172自然状态的长度小,这样一来,第一弹性部件172安装在上述一对弹簧基座之间时就会发生压缩。另一方面,发生压缩的第一弹性部件172施加给锁舌部件110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锁舌部件110稳定地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由此,可以通过第一弹性部件172的弹性力来改善竖直安装时锁舌部件110自身重力的影响。
第二弹性部件174设置于可动部件150并设置成可以自由伸缩。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部件174采用的是弹簧部件,设置成第二弹性部件174套设于可动部件150的外周面。
第二弹性部件174由一对相对设置的弹簧座来保持。其中,第二弹性部件174的一弹簧座是可动部件150上形成的台阶部,例如,形成于可动部件150的外周面的所述可动部件突起部152,其为沿着可动部件150的径方向突起的板状,因此与可动部件150的杆身构成一台阶部,将第二弹性部件174套设于可动部件150的杆身并以所述台阶部作为弹簧座,即可对第二弹性部件174的一端予以保持。
第二弹性部件174的另一弹簧座利用的是所述可动部件支撑部,其为设置于电控锁100的锁壳190的内壁面且垂直于可动部件150的轴方向的板状突起。由于所述可动部件支撑部开设有可供可动部件150穿过的通孔,因此,在第二弹性部件174套设于可动部件150的杆身时,只要所述通孔设置成比第二弹性部件174细一些,就可以使第二弹性部件174抵接到所述可动部件支撑部,由所述可动部件支撑部兼做第二弹性部件174的另一弹簧座。也就是说,所述可动部件支撑部既用作支撑可动部件150、又用作第二弹性部件174的另一弹簧座。
由此,第二弹性部件174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件突起部152的左侧,其被限制在上述一对弹簧座之间且套设于可动部件150的外周面,并设置成可以自由伸缩。
优选地,第二弹性部件174设置成当可动部件150伸到锁壳190外部的长度最长时、即在所述可动部件突起部152与锁壳190抵接的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具体地说,设置成上述一对弹簧座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弹性部件174自然状态的长度小,这样一来,第二弹性部件174安装在上述一对弹簧基座之间时就会发生压缩。另一方面,发生压缩的第二弹性部件174施加给可动部件150一个向右的作用力,从而使可动部件150更加可靠地抵接在锁壳190的内壁。由此,第二弹性部件174在门敞开着时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即伸出到锁壳190外部的长度最长,从而确保了电控锁190工作状态也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综前所述,电控锁100的锁壳190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组成,锁壳190右侧壁开设有供可动部件150伸出的通孔,锁壳190的下侧壁开设有供锁舌部件110的拉杆部116伸出的通孔。
进一步地,锁壳190还具有供锁舌伸出的锁口部100A。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口部100A是从锁壳190的右侧壁向左侧凹陷而形成的。而且,锁口部100A的下表面设置有开口,该开口可供锁舌部件110进出锁口部100A。在图2的示例中,锁钩部件210位于电控锁100的右侧,由此,当锁钩部件210从右向左插入锁口部100A后,锁舌部件110伸出,锁钩部件210和锁舌部件110就会挂套在一起,达到关锁状态。
锁钩部件210是与电控锁100搭配使用的,其可以应用于例如储藏柜的柜门、储藏盒的盖子、以共享模式供公众利用的共享车辆及配套设施等。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锁钩部件210由平板状的基座部212和“门”字形的挂钩部214构成。基座部212开设有安装孔,锁钩部件210利用该安装孔即可安装到门上。挂钩部214垂直设置于基座部212,用于与锁舌部件110配合而进行关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控锁100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机124和第一限位开关132、第二限位开关134连接。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控锁100的开锁、关锁操作进行说明。这里,电控锁100在门关闭时保持关锁状态,即,在门关闭时锁舌部件11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是伸到锁口部100A并嵌入锁钩部件210的挂钩部214、与锁钩部件210挂套在一起的状态。另一方面,电控锁100在门敞开时保持着开锁状态,即,在门敞开时锁舌部件11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是完全退出锁口部100A的状态。
开锁操作时,例如将关闭的门打开时,依据开锁操作,控制器发出开锁指令,所述驱动单元依据该开锁指令驱动锁舌部件110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安装有锁钩部件210的门被弹开或者被手动打开。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由凸轮部件122和电机124构成,依据所述开锁指令,电机124开始转动,从而带动凸轮部件122以安装部122B为中心转动。于是,凸轮部件122的顶端部122A从最上侧逐渐向下移动,抵接到锁舌部件110的第二突起部114之后,凸轮部件122继续转动逐渐向下侧按压第二突起部114,锁舌部件110在凸轮部件122的作用下向下侧移动。由此,锁舌部件110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锁舌部件110退入电控锁100的锁壳190内部,锁舌部件110与挂钩部214的挂套被解除,锁舌部件110被打开。在这一过程中,随着锁舌部件110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套在锁舌部件110的第一弹性部件172也相应地发生压缩。
而且,当锁舌部件110到达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开关134被锁舌部件110的第二突起部114触发。于是,依据第二限位开关134的触发,电机124停止转动,凸轮部件122也相应停止转动,其顶端部122A仍然与第二突起部114抵接并使锁舌部件110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此时,电控锁100为开锁状态,在开锁状态下顶端部122A位于最下侧。可选地,例如还可以设置成:第二限位开关134被触发后,向控制器传递信号,告知控制器电控锁100已开锁。
另一方面,结合前述内容,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套在可动部件150的第二弹性部件174也相应地发生压缩,因此,压缩着的第二弹性部件150会产生一弹性力,该弹性力经过可动部件150最终对门产生向右(或者说向电控锁100的外部)的推力。故而,一旦锁舌部件110被凸轮部件122打开,挂钩部214与锁舌部件110的挂套被解除,第二弹性部件150就会发生回弹,回弹所产生的弹性力向右侧推动可动部件150,可动部件150向右移动进而向电控锁100的外部(或者说向右)推开门,门就此打开,挂钩部214退出锁口部100A,锁钩部件210与电控锁100彻底分开。
关于关锁操作,例如将敞开的门关闭时,首先使锁钩部件210从右向左移动最终插入锁口部100A,然后执行关锁操作,依据关锁操作,控制器发出关锁指令,所述驱动单元依据该关锁指令驱动锁舌部件110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锁舌部件110进入锁口部100A并嵌入锁钩部件210的挂钩部214,与锁钩部件210挂套在一起完成关锁。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可动部件150从锁壳190伸出的长度最长,套在可动部件150的第二弹性部件174也是回弹后的状态。因此,如果关闭门,门或者安装在门上的基座部212就会推动可动部件150向电控锁100的内部(或者说向左)移动,直至门完全闭合。此外,随着可动部件150的向左移动,套在可动部件150的第二弹性部件174也相应地发生压缩。
当门完全闭合时,挂钩部214已位于锁口部100A。至此时,操作者可以开始实施关锁操作,使控制器发出关锁指令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单元由凸轮部件122和电机124构成,依据所述关锁指令,电机124开始转动,从而带动凸轮部件122以安装部122B为中心转动。于是,凸轮部件122的顶端部122A从最下侧逐渐向上移动,抵接到锁舌部件110的第一突起部112之后,凸轮部件122继续转动逐渐向上侧推动第一突起部112,锁舌部件110在凸轮部件122的作用下向上侧移动。由此,锁舌部件110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即锁舌部件110向上移动进入锁口部100A,并且锁舌部件110嵌入到位于锁口部100A的挂钩部214从而与锁钩部件210挂套在一起。于是,锁舌部件110被上锁。在这一过程中,随着锁舌部件110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套在锁舌部件110的第一弹性部件172也相应地发生回弹。
而且,当锁舌部件110到达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开关132被锁舌部件110的第一突起部112触发。于是,依据第一限位开关132的触发,电机124停止转动,凸轮部件122也相应停止转动,其顶端部122A仍然与第一突起部112抵接并使锁舌部件110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此时,电控锁100为关锁状态,在关锁状态下顶端部122A位于最上侧。可选地,例如还可以设置成:第一限位开关132被触发后,向控制器传递信号,告知控制器电控锁100已关锁。
进一步地,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电控锁100中还可以设置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设置成与锁舌部件110的第一突起部112相对应,限制锁舌部件110向上移动的最大行程,当锁舌部件110到达所述第一位置时便抵住锁舌部件110使其不能继续向上侧移动。
进一步地,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电控锁100中还可以设置滑轨,所述滑轨设置成与锁舌部件110相配合,一方面可以减少摩擦阻力、另一方面可以对锁舌部件110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由此,能够确保锁舌部件110向上、向下的移动更加顺滑平稳流畅。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共享车辆,其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控锁。即,本实用新型的电控锁不仅可以用作储藏柜的柜门锁,还可以广泛地用于自行车、摩托车、以及电动车等共享车辆的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控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和锁体配合件,所述锁体包括:
锁舌部件,被配置为:所述锁舌部件与所述锁体配合件分离以完成开锁,所述锁舌部件与所述锁体配合件配合以完成关锁;
驱动单元,包括电机,所述驱动单元被配置为驱使所述锁舌部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第一限位开关,设置成当所述锁舌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锁舌部件接触;以及
第二限位开关,设置成当所述锁舌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锁舌部件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锁舌部件、并设置成当所述锁舌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发生压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动部件,所述可动部件设置于所述锁体,并设置成在开锁过程中当所述锁舌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驱使所述锁体配合件与所述锁舌部件分离以完成开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件、并设置成当所述可动部件向所述锁体的内部移动时发生压缩。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凸轮部件用于使所述锁舌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限位开关、所述第二限位开关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部件为椭圆形偏心凸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舌部件具有拉杆部,所述拉杆部伸出于所述锁体的外部,并设置成通过所述拉杆部能够将所述电控锁开锁。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具有可动部件突起部,所述可动部件突起部设置成可与所述电控锁的锁壳内壁抵接,以防止所述可动部件从所述电控锁脱落。
10.一种共享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控锁。
CN202020369720.6U 2020-03-20 2020-03-20 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 Active CN211874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9720.6U CN211874169U (zh) 2020-03-20 2020-03-20 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69720.6U CN211874169U (zh) 2020-03-20 2020-03-20 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4169U true CN211874169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5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69720.6U Active CN211874169U (zh) 2020-03-20 2020-03-20 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4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129753A (ko) 캠락
CN211874169U (zh) 电控锁及具有该电控锁的共享车辆
CN102619403B (zh) 迷你型的机械磁力锁
CN211874168U (zh) 常闭式门锁及具有该常闭式门锁的共享车辆
CN110107153A (zh) 防止暴力强压把手转动开门的电子锁机构
CN112606680B (zh) 一种油箱盖电动执行器
CN110242120A (zh) 一种智能锁
CN111287580A (zh) 常闭式门锁及具有该常闭式门锁的共享车辆
JP2017048636A (ja) 扉の施錠装置における非常解錠装置
CN110485813B (zh) 锁芯和解锁钥匙
JP4978967B2 (ja) ロック装置
KR100561816B1 (ko) 자동차용 글로브 박스 잠금기구
CN211422160U (zh) 锁芯及锁具
CN209620876U (zh) 一种电磁锁
JP2017048637A (ja) 電気錠付き操作ユニット
US20220136285A1 (en) Electronic lock
CN111173384A (zh) 搭扣式座舱锁
CN104878999B (zh) 多方位防盗锁及多方位锁止的防盗门
KR20160103268A (ko) 무전원 방식 양방향 구동 모티스
CN216197236U (zh) 一种门锁的解锁装置
CN211598068U (zh) 锁舌、锁具和单车
CN218029543U (zh) 一种按钮式的外装锁
CN218150302U (zh) 一种锁体驱动结构
CN209742522U (zh) 锁和具有该锁的车辆
US20230340804A1 (en) Compression la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