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69372U - 一种驮背车及侧墙翻转式的车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驮背车及侧墙翻转式的车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69372U CN211869372U CN202020227725.5U CN202020227725U CN211869372U CN 211869372 U CN211869372 U CN 211869372U CN 202020227725 U CN202020227725 U CN 202020227725U CN 211869372 U CN211869372 U CN 2118693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wall
- vehicle body
- support part
- type vehicle
- c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392 somatic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7 locomo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驮背车及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中,该车体包括本体部和托部,所述托部与所述本体部可分离;所述本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架和连接两所述端部架的两个侧墙,至少一个所述侧墙与相应所述端部架之间为可转动连接;还包括锁闭机构,锁闭状态下,所述锁闭机构能够限制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的翻转,解锁状态下,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能够相对其旋转中心线进行翻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至少一个侧墙可翻转,能够方便托部与本体部的分离及安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驮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墙翻转式的驮背车。
背景技术
驮背运输是指公路货车或半挂车等公路车辆装载货物后在始发地火车站自行开上驮背车,并通过铁路完成长距离运输,在到达目的地火车站后,公路车辆可自行开下驮背车并驶往最终目的地的一种便捷运输方式。
驮背车的车体一般可以包括本体部和可分离的托部,在装卸货时,可以先将托部自本体部分离出来,以方便公路车辆的开上、开下,在装卸货完成后,可以再将托部安装于本体部。也正是由于托部与本体部可分离,在安装状态下,本体部要对托部形成横向上的防护或止挡,以保证托部在本体部安装的可靠性,但是,该横向的防护或止挡又会妨碍托部与本体部的分离。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驮背车及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中,该车体的至少一个侧墙可翻转,能够方便托部与本体部的分离及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包括本体部和托部,所述托部与所述本体部可分离;所述本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架和连接两所述端部架的两个侧墙,至少一个所述侧墙与相应所述端部架之间为可转动连接;还包括锁闭机构,锁闭状态下,所述锁闭机构能够限制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的翻转,解锁状态下,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能够相对其旋转中心线进行翻转。
采用这种结构,在需要分离托部和本体部时,可以将锁闭机构解锁,进而由人力或者自动的方式驱使转动设置的侧墙进行翻转,这样,侧墙对于托部的横向限位或者防护可以解除或者降低,可方便托部与本体部的分离;而在锁闭状态下,锁闭机构又能够对侧墙进行锁定,以限制其翻转,从而可保证侧墙对于托部所形成的横向限位或者防护的功能实现。
可选地,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的纵向两端部一一对应地与两所述端部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中心线沿纵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端部架和/或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设有限位件,用于限制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的翻转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为驱动端部和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用于和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相连,所述转动连接件的铰轴位于所述驱动端部和所述连接端部之间,并与所述端部架相连;安装时,下落的所述托部能够与所述驱动端部相作用,以驱使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自行回转。
可选地,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的纵向一端部和与其同侧的所述端部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中心线沿垂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锁闭机构包括锁杆和锁孔,二者中的一者设于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另一者设于相应所述端部架。
可选地,两所述端部架均设有卡块,所述托部设有勾头,安装状态下,所述托部能够以所述勾头与所述卡块卡接。
可选地,所述托部还包括底板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梁,所述侧梁的纵向两端均设有所述勾头,且所述侧梁的纵向端部还具有与同侧的所述端部架相抵接的抵接部位。
可选地,自上而下,所述侧梁包括厚壁段和薄壁段,所述厚壁段、所述薄壁段在所述侧梁的外端面错位设置;安装状态下,所述侧墙与所述薄壁段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驮背车,包括车头和车体,所述车体为上述侧墙翻转式的车体。
由于上述的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车体的驮背车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作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托部和端部架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在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本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侧墙与端部架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本体部、11端部架、111卡块、111a耐磨层、12侧墙、121转动连接件、121a驱动端部、121a-1驱动杆、121b连接端部、121c铰轴;
2托部、21底板、22侧梁、22a厚壁段、22b薄壁段、221勾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以铁路车辆的运行方向为纵向,在铁路车辆的运行平面内,与该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与上述运行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为垂向。
请参考图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托部和端部架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在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本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侧墙与端部架的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包括本体部1和托部2,托部2与本体部1可分离,具体的分离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做限定;本体部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架11和连接两端部架11的两个侧墙12,其中,至少一个侧墙12与相应端部架11之间为可转动连接;还包括锁闭机构,锁闭状态下,锁闭机构能够限制转动设置的侧墙12的翻转,解锁状态下,转动设置的侧墙12能够相对其旋转中心线进行翻转。
采用这种结构,在需要分离托部2和本体部1时,可以将锁闭机构解锁,进而由人力或者自动的方式驱使转动设置的侧墙12进行翻转,这样,侧墙12对于托部2的横向限位或者防护可以解除或者降低,可方便托部2 与本体部1的分离;而在锁闭状态下,锁闭机构又能够对侧墙12进行锁定,以限制其翻转,从而可保证侧墙12对于托部2所形成的横向限位或者防护的功能实现。
可以知晓,托部2与本体部1的分离方式主要有旋转分离和平移分离两种,而不论采用何种分离方式,在侧墙12不可翻转的情形下,托部2 都需要举升足够的高度、并超过侧墙12的限制,才可以进行旋转或者平移,这无疑对于举升设备的举升行程以及举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后,在需要进行分离时,可以首先对转动设置的侧墙12进行翻转,以解除侧墙12的限制,或者,至少可以降低侧墙12的高度限制,这样,分离时对于托部2的举升要求可以降低,分离作业可以更为便捷。
在一种具体的方案中,也即附图中的方案,转动设置的侧墙12的纵向两端部可以一一对应地与两端部架11转动连接,且旋转中心线可以沿纵向延伸。此时,侧墙12的翻转实际上是在竖直面内的翻转,翻转后,侧墙 12仍可以位于托部2的横向两侧,但侧墙12所形成的高度限制可以大幅降低。
针对这种方案,还可以设置限位件(图中未示出),该限位件可以安装在端部架11上,和/或,也可以安装于转动设置的侧墙12上,用于限制转动设置的侧墙12翻转后的位置。
这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限位件的形状、数量以及安装位置,其可以为块状、板状、柱状等,其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只要能够实现限位的技术效果即可,而限位件的安装位置实际上决定着转动设置的侧墙12翻转后的位置,这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定。以附图中的方案为参照,侧墙12在翻转之前可以为竖直状态,翻转后可以为水平状态。
在锁闭机构解锁后,侧墙12的翻转以及回转均可以由人工进行操作,当然,也可以通过电机、气动、液压等形式的驱动设备来驱使转动,该驱动设备可以集成在车体上,也可以安装在地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结合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托部2下落时、侧墙12可自动回转的方案。
具体而言,还可以包括转动连接件121,该转动连接件121的两个端部分别可以为驱动端部121a和连接端部121b,连接端部121b用于和侧墙 12相连,转动连接件121的铰轴121c可以位于驱动端部121a和连接端部 121b之间,并固定于端部架11。采用这种结构,在对托部2进行安装时,下落的托部2能够与驱动端部121a相作用,并通过自身的重力来驱使转动设置的侧墙12自行回转,如此,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的驱动设备,整个驮背车系统的结构可以较为简单,同时,侧墙12又能够自动回转,自动化程度可以较高。
进一步地,还可以在驱动端部121a设置驱动杆121a-1,下落的托部2 可以直接与该驱动杆121a-1相作用,以通过该驱动杆121a-1来驱动转动连接件121绕铰轴121c进行转动。这样设计,托部2与驱动端部121a的接触面积可以较大,力的传递可以更为可靠。
在另一种具体的方案中,转动设置的侧墙12的纵向一端部和与其同侧的端部架11可以转动连接,且旋转中心线可以沿垂向延伸。此时,侧墙 12的翻转实际上是在水平面内的翻转,翻转后,侧墙12可以直接转动至端部架11的横向一侧,侧墙12对于托部2的限制可以完全解除,以不影响托部2的分离和安装。
比较而言,上述的两种方案均可以实现侧墙12的翻转、以降低托部2 分离时举升高度的目的,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作为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采用前一种方案,以减小侧墙12翻转后所占用的空间。
横向间隔的两个侧墙12可以均为可转动设置,也可以仅有一个为可转动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可以理解,当托部2采用旋转分离的方案时,两个侧墙12均要求为可转动设置,此时,托部2可以在铁路车辆的运行平面内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两个方向上的转动;当托部2 采用平移分离的方案时,两个侧墙12可以仅有一个为可转动设置,此时,转动设置的侧墙12的所在侧为托部2的移入和移出侧,当然,如果两个侧墙12均为可转动设置,则托部2的移入和移出方向可以包括横向上的两个方向。
锁闭机构可以包括锁杆和锁孔,二者中的一者可以设于转动设置的侧墙12,另一者可以设于相应端部架11,在锁定时,可以通过人工或者自动的方式驱使锁杆插入锁孔,以对转动设置的侧墙12进行锁定,而在解锁时,也可以由人工或者自动的方式驱使锁杆自锁孔拔出。
除锁杆和锁孔的配合结构外,锁闭机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只要能够实现上述锁定与解锁的技术需求即可。例如,可以包括锁环和铰接设置的锁片,锁片可以设有过孔,锁定时,锁环可以自锁片的过孔伸出,并配合挂锁、链锁等形式的锁件进行锁定。
请参考图2,并结合图3,两个端部架11均可以设有卡块111,托部2 可以设有勾头221,安装状态下,托部2能够以勾头221与卡块111相卡接,进而可将托部2固定于端部架11。
卡块111与勾头221可以采用斜面进行契合,这样,托部2与本体部 1的连接可靠性可以更高。而且,在卡块111和勾头221之间还可以设有耐磨层111a,以提高卡块111和勾头221接触面的耐磨性能,进而可提高托部2和本体部1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4,托部2可以包括底板2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梁22,侧梁 22的纵向两端均可以设有勾头221,也就是说,可以存在四个勾头221,相应地,纵向间隔设置的两端部底架11也可以均设有两个卡块111,以与上述的四个勾头221进行配合。
侧梁22的纵向端部还可以存在与同侧的端部架11相抵接的抵接部位,以与勾头221和卡块111的连接结构相配合,可更好地对托部2进行定位。在侧梁22与端部架11的抵接处,也可以设有前述的耐磨层111a,该耐磨层111a可以布置在侧梁22和/或端部架11上。
进一步地,自上而下,侧梁22可以包括厚壁段22a和薄壁段22b,且厚壁段22a、薄壁段22b在侧梁22的外端面可以错位设置,这样,侧梁22 外端面的下部可以形成缺口。在安装状态下,侧墙12可以插入该缺口处,并与薄壁段22b相贴合,以弥补薄壁段22b处的强度不足;而且,由于该薄壁段22b的设计,在保证托部2的两侧梁22间的横向空间不变的前提下,托部2的重量可以减轻,这对于降低铁路车辆的运行能耗、降低举升设备的性能要求等均有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驮背车,包括车头和车体,其中,该车体可以为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墙翻转式的车体。
由于上述的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车体的驮背车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包括本体部(1)和托部(2),所述托部(2)与所述本体部(1)可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架(11)和连接两所述端部架(11)的两个侧墙(12),至少一个所述侧墙(12)与相应所述端部架(11)之间为可转动连接;
还包括锁闭机构,锁闭状态下,所述锁闭机构能够限制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12)的翻转,解锁状态下,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12)能够相对其旋转中心线进行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12)的纵向两端部一一对应地与两所述端部架(1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中心线沿纵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架(11)和/或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12)设有限位件,用于限制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12)的翻转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件(121),所述转动连接件(121)的两个端部分别为驱动端部(121a)和连接端部(121b),所述连接端部(121b)用于和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12)相连,所述转动连接件(121)的铰轴(121c)位于所述驱动端部(121a)和所述连接端部(121b)之间,并与所述端部架(11)相连;
安装时,下落的所述托部(2)能够与所述驱动端部(121a)相作用,以驱使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12)自行回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12)的纵向一端部和与其同侧的所述端部架(1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中心线沿垂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机构包括锁杆和锁孔,二者中的一者设于转动设置的所述侧墙(12),另一者设于相应所述端部架(11)。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端部架(11)均设有卡块(111),所述托部(2)设有勾头(221),安装状态下,所述托部(2)能够以所述勾头(221)与所述卡块(111)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托部(2)还包括底板(21)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梁(22),所述侧梁(22)的纵向两端均设有所述勾头(221),且所述侧梁(22)的纵向端部还具有与同侧的所述端部架(11)相抵接的抵接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侧墙翻转式的车体,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所述侧梁(22)包括厚壁段(22a)和薄壁段(22b),所述厚壁段(22a)、所述薄壁段(22b)在所述侧梁(22)的外端面错位设置;
安装状态下,所述侧墙(12)与所述薄壁段(22b)相贴合。
10.一种驮背车,包括车头和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侧墙翻转式的车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27725.5U CN211869372U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一种驮背车及侧墙翻转式的车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27725.5U CN211869372U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一种驮背车及侧墙翻转式的车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69372U true CN211869372U (zh) | 2020-11-06 |
Family
ID=7325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27725.5U Active CN211869372U (zh) | 2020-02-28 | 2020-02-28 | 一种驮背车及侧墙翻转式的车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69372U (zh) |
-
2020
- 2020-02-28 CN CN202020227725.5U patent/CN2118693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190206B1 (ko) | 레일보기 | |
CN211869372U (zh) | 一种驮背车及侧墙翻转式的车体 | |
CN111792362B (zh) | 一种集装箱转运设备以及集装箱空中运输装置 | |
CN211335692U (zh) | 一种挂车用中顶侧翻式结构 | |
CN211001070U (zh) | 一种新型甩箱式货车 | |
JPH0769210A (ja) | 鉄道貨車 | |
CN201580458U (zh) | 一种客车备胎安装架 | |
CN201380883Y (zh) | 集装箱骨架车 | |
CN210062770U (zh) | 一种拉臂钩总成 | |
CN113787953B (zh) |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储运装置 | |
CN214874786U (zh) | 一种钢轨运输车组 | |
CN202170178U (zh) | 翻车机系统 | |
CN203844654U (zh) | 一种组合式气动锁启装置 | |
CN100564126C (zh) | 铁路集装箱平车装用的锁闭装置 | |
CN216734506U (zh) | 一种半挂车厢体侧墙结构 | |
CN217598559U (zh) | 一种多功能平车底架 | |
CN214564921U (zh) | 一种车辆及车辆的止挡装置 | |
CN217863869U (zh) | 一种冲锋舟装载系统 | |
CN216101739U (zh) | 一种自卸式半挂车 | |
CN112793600A (zh) | 一种钢轨运输车组 | |
CN212579722U (zh) | 冷藏车用折叠梯 | |
CN210970800U (zh) | 自流自卸车 | |
CN217396519U (zh) | 一种整机跨线转移装置 | |
US3677194A (en) | Unit load hold-down and mounting | |
CN217835457U (zh) | 骨架运输半挂车货箱自卸式顶起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