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8996U - 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58996U CN211858996U CN202020930452.0U CN202020930452U CN211858996U CN 211858996 U CN211858996 U CN 211858996U CN 202020930452 U CN202020930452 U CN 202020930452U CN 211858996 U CN211858996 U CN 2118589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ring
- cable
- sealing washer
- highly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包括前外壳(1)、与所述前外壳(1)螺接的中外壳(2)和与中外壳(2)过盈配合的后外壳(3),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外壳(1)和中外壳(2)之间的第一密封圈(4)、设置在所述中外壳(2)和后外壳(3)之间的第二密封圈(40)以及设置在后外壳(3)和漏缆(8)之间的第三密封圈(41)。本实用新型在前外壳和中外壳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在中外壳和后外壳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在后外壳和漏缆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圈,使得本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且中外壳和后外壳之间通过压接装配,不会因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晃动等原因而松动,使用更为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缆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漏泄同轴电缆,简称漏缆,其既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外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在漏缆的布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漏缆连接器。
现有技术中的漏缆连接器存在如下缺陷:
1.由于在施工中会在漏缆连接器外部缠绕胶泥胶带,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因此现有的漏缆连接器外壳防水性能较差,或者根本未考虑其防水性能。在连接器无胶泥胶带保护的情况下起不到防水作用,而且在胶泥胶带老化开裂后,漏缆连接器内的进水问题会变得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使用性能;
2.现有的漏缆连接器包括相互螺接的前后外壳,可通过扳手安装或分离,长时间使用中容易发生窜动,转动,从而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在剧烈晃动、振动的使用环境中极易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包括前外壳、与所述前外壳螺接的中外壳和与所述中外壳过盈配合的后外壳,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外壳和所述中外壳之间的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中外壳和所述后外壳之间的第二密封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外壳和漏缆之间的第三密封圈。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中外壳设置有向着所述后外壳延伸的弹臂,所述弹臂上设置有倒刺,所述后外壳压迫所述弹臂向所述漏缆变形,使所述倒刺刺入所述漏缆的护套内。
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还包括配接在所述后外壳内的底环,所述底环开设有锥形槽,所述后外壳通过所述锥形槽挤压所述弹臂。
所述后外壳设置有向着所述漏缆凸出的凸环,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凸环和所述底环之间,所述凸环和所述底环配合夹紧所述第三密封圈,使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后外壳和所述漏缆抵紧密封。
所述中外壳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内,所述前外壳设置有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压圈部。
所述中外壳开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槽内,所述后外壳压紧所述第二密封圈。
所述前外壳和所述后外壳的端面相互抵接。
所述漏缆端部设置有无护套部,所述前外壳内设置有垫环,所述无护套部与所述垫环抵接。
所述前外壳开设有与所述垫环配接的配接槽,所述垫环设置有外径大于所述无护套部的挡环部。
所述配接槽的周壁与所述挡环部相抵。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包括前外壳、与前外壳螺接的中外壳和中外壳过盈配合的后外壳,在前外壳和中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在中外壳和后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在后外壳和漏缆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使得本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且中外壳和后外壳之间通过压接装配,不会因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晃动等原因而松动,使用更为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设置有弹臂,在弹臂上设置有倒刺,后外壳装配至中外壳上后,能够压迫弹臂变形,并使倒刺刺入漏缆的外壳内,形成对漏缆的持续抓力,进一步提高了防松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设置有底环,并且在后外壳上设置有凸环,可通过凸环和底环配合夹紧第三密封圈两端,使第三密封圈径向增厚,从而与后外壳和漏缆之间抵接密封,一方面能够对漏缆提供一定的固定力,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后外壳和中外壳尚未压装。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前外壳和垫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I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漏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后外壳和第三密封圈、底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包括前外壳1、与前外壳1螺接的中外壳2和与中外壳2相连的后外壳3。
前外壳1上设置有内螺纹部10,中外壳2上设置有与内螺纹部10相配合的外螺纹部20,两者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实现连接,内螺纹部10和外螺纹部20之间涂覆有螺纹胶,在前外壳1安装至中外壳2上后,螺纹胶能够固定住前外壳1和中外壳2,防止两者之间的螺纹连接在振动等情形下松动,并能进一步提高前外壳1和中外壳2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参考图4,在中外壳2外表面设置有外凸的间隔环21,在间隔环2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环槽22和第二环槽23。其中,第一环槽22位于间隔环21和外螺纹部20之间,在第一环槽22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前外壳1一端设置有压圈部11,当其螺接至中外壳2上时,压圈部11覆盖在第一环槽22外部,并且压紧第一密封圈4,使得中外壳2和前外壳1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
在前外壳1和中外壳2之间还设置有限制前外壳1旋入深度的压环5,如图5所示,压环5整体呈圆环状,其包括第一台阶部50和第二台阶部51,第一台阶部50的直径大于第二台阶部51的直径。在前外壳1内设置有第一台阶槽12,用于与第一台阶部50配接;在中外壳2端部设置有第二台阶槽24,用于与第二台阶部51配接。当前外壳1连接至中外壳2上后,压环5两端分别与中外壳2和前外壳1相抵,从而限制中外壳2和前外壳1的相对位置。
如图6所示,漏缆8通常包括位于中心的内导体80、位于内导体80外的绝缘介质层81、位于绝缘介质层81外部且带槽孔的外导体82(通常为铜皮)以及位于最外层的护套83。
漏缆8一端连接在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内,该端部分护套83被去除,形成无护套部84,如图1所示,无护套部84穿设在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内,并延伸至前外壳1处,在前外壳1内设置有垫环6,垫环6与无护套部84的端部相抵,用于限制漏缆8在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内的位置。
如图3和图5所示,垫环6包括圆环状的本体部60和位于本体部60一端的挡环部61,挡环部61凸出于本体部60的外周面。本体部60配接于开设在前外壳1内的配接槽13内,挡环部61的端面610与无护套部84相抵,无护套部84的直径大于无护套部84的直径,能够完全阻挡住无护套部84的外导体82,更好的限位无护套部84的位置。优选的,本体部60与配接槽13紧配,且配接槽13的周壁130与挡环部61相抵,能够更好地支撑挡环部61。
后外壳3套设在中外壳2外部,两者之间是过盈配合,采用压接的装配方式,压接装配之后永久固定,因而不会受到环境影响而松动。如图1、图4和图7所示,中外壳2的第二环槽23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0,后外壳3装配至中外壳2上后能够压紧第二密封圈40,从而实现中外壳2和后外壳3之间的可靠密封。在后外壳3上还设置有能延伸至间隔环21外部的覆盖部30,优选的,覆盖部30与前外壳1的压圈部11相抵,从而使前外壳1和后外壳3之间也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密封,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后外壳3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41和底环7,第三密封圈41和底环7均套设在漏缆8外部。在后外壳3内设置有向着漏缆8凸出的凸环31,第三密封圈41位于凸环31和底环7之间,当后外壳3压接至中外壳2上后,凸环31和底环7配合夹紧第三密封圈41,使得第三密封圈41径向厚度增大,从而抵紧后外壳3内表面以及护套83的外表面,使得后外壳3和漏缆8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
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40和第三密封圈41,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具有很高的防水性能,经测试,可以达到防水等级IP68的要求。
如图4所示,在中外壳2上还设置有向着后外壳3延伸的若干弹臂25,弹臂25上设置有向着漏缆8凸出的倒刺26。如图7所示,底环7设置有朝向中外壳2的锥形槽70,锥形槽70的最大内径d1大于弹臂25的外径D,而其最小内径d2则小于弹臂25的外径D,当后外壳3压配至中外壳2上时,底环7的锥形槽70挤压弹臂25,使弹臂25外端向着漏缆8弯曲,并最终使倒刺26刺入漏缆8的护套83内。倒刺26固定于护套83上,形成对漏缆8的固定抓力,能够有效的防止松动,进一步提高了永久稳固的效果,保证了漏缆连接器防水的可靠性。
在底环7上还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内环部71,当后外壳3安装至中外壳2上时,弹臂25的端部与内环部71相抵。从而使弹臂25能够更可靠的向底环7施加挤压力,进而使底环7和凸环31能够更好的挤压第三密封圈41,起到可靠的密封效果。优选的,内环部71与锥形腔70交界处的侧面710是倾斜设置的,这样,在弹臂25受压倾斜后,其端面能够正好与该侧面710贴合,受力状况更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前外壳1、中外壳2、压环5材质为抗磁黄铜。黄铜的信号传输性能较好,抗磁黄铜的磁导率较小,可提高射频连接器的三阶互调性能。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前外壳1、中外壳2、压环5本体材质为抗磁黄铜,在本体材质上由里到外镀有紫铜、银和三元合金镀层,三元合金包括铜、锡和锌。对外壳1、中外壳2、压环5进行镀层,可增加本体的表面光洁度,从而提高射频连接器的三阶互调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后外壳3、底环7因仅起到收紧密封件、紧固护套的作用,材质可以选择金属材质或其他硬度较高的塑料材质,例如选择黄铜金属材质表面镀镍或三元,可增加表面光洁度,提高耐腐蚀性,抗磨性,增强硬度;选择发黑处理的铝制金属;选择塑料可降低制作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密封圈4和第二密封圈40采用O型密封圈,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40和第三密封圈41的材质为硅橡胶。采用硅橡胶制备的密封圈可增加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的密封性能,提高连接器的防水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由于垫环6材质可以是POM或者抗磁黄铜等介电常数计算合适的中孔圆圈结构,采用POM可以有效减少因连接器与漏缆之间形成多点接触而导致的互调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至少具备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包括前外壳、与前外壳螺接的中外壳和中外壳过盈配合的后外壳,在前外壳和中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在中外壳和后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在后外壳和漏缆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使得本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且中外壳和后外壳之间通过压接装配,不会因使用过程中的振动、晃动等原因而松动,使用更为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设置有弹臂,在弹臂上设置有倒刺,后外壳装配至中外壳上后,能够压迫弹臂变形,并使倒刺刺入漏缆的外壳内,形成对漏缆的持续抓力,进一步提高了防松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设置有底环,并且在后外壳上设置有凸环,可通过凸环和底环配合夹紧第三密封圈两端,使第三密封圈径向增厚,从而与后外壳和漏缆之间抵接密封,一方面能够对漏缆提供一定的固定力,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密封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外壳(1)、与所述前外壳(1)螺接的中外壳(2)和与所述中外壳(2)过盈配合的后外壳(3),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外壳(1)和所述中外壳(2)之间的第一密封圈(4)、设置在所述中外壳(2)和所述后外壳(3)之间的第二密封圈(40)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外壳(3)和漏缆(8)之间的第三密封圈(4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外壳(2)设置有向着所述后外壳(3)延伸的弹臂(25),所述弹臂(25)上设置有倒刺(26),所述后外壳(3)压迫所述弹臂(25)向所述漏缆(8)变形,使所述倒刺(26)刺入所述漏缆(8)的护套(83)内。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配接在所述后外壳(3)内的底环(7),所述底环(7)开设有锥形槽(70),所述后外壳(3)通过所述锥形槽(70)挤压所述弹臂(25)。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外壳(3)设置有向着所述漏缆(8)凸出的凸环(31),所述第三密封圈(41)设置于所述凸环(31)和所述底环(7)之间,所述凸环(31)和所述底环(7)配合夹紧所述第三密封圈(41),使所述第三密封圈(41)与所述后外壳(3)和所述漏缆(8)抵紧密封。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外壳(2)开设有第一环槽(22),所述第一密封圈(4)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槽(22)内,所述前外壳(1)设置有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4)的压圈部(11)。
6.按照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外壳(2)开设有第二环槽(23),所述第二密封圈(40)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槽(23)内,所述后外壳(3)压紧所述第二密封圈(40)。
7.按照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壳(1)和所述后外壳(3)的端面相互抵接。
8.按照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缆(8)端部设置有无护套部(84),所述前外壳(1)内设置有垫环(6),所述无护套部(84)与所述垫环(6)抵接。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壳(1)开设有与所述垫环(6)配接的配接槽(13),所述垫环(6)设置有外径大于所述无护套部(84)的挡环部(61)。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槽(13)的周壁(130)与所述挡环部(61)相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30452.0U CN211858996U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30452.0U CN211858996U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58996U true CN211858996U (zh) | 2020-11-03 |
Family
ID=73236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30452.0U Active CN211858996U (zh) | 2020-05-28 | 2020-05-28 | 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58996U (zh) |
-
2020
- 2020-05-28 CN CN202020930452.0U patent/CN2118589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173385A (en) | Watertight cable connector | |
US7632143B1 (en) | Connector with positive stop and compressible ring for coaxial cabl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US7635283B1 (en) |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ring for coaxial cabl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US7393218B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overmolded shielded housing | |
US8591244B2 (en) | Cable connector | |
US7566831B2 (en) |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rnal pressure seal | |
US20030186583A1 (en) | Coaxial connector | |
US9190762B2 (en) | Integrated compression connector | |
CN201533088U (zh) | 一种三同轴水密连接器 | |
CN111478099A (zh) | 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 | |
KR102623340B1 (ko) |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플러그 커넥터 어셈블리 | |
TWI533541B (zh) | 對天線提供電功率之電氣連接器 | |
CA2631079A1 (en) | Hollow inner conductor contact for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 |
US9653852B2 (en) | RF-isolating sealing enclosure and interconnection junctions protected thereby | |
TWI533537B (zh) | 對天線提供電功率之電氣連接器 | |
CN109361106B (zh) | 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公头和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 | |
US20210281007A1 (en) | A coaxial connection system intented to be used in outdoor environments | |
CN211858996U (zh) | 一种高防水性漏缆连接器 | |
CN110380276B (zh) | 一种多功能复合型连接器 | |
CN201549699U (zh) | 用于汽车的防水型连接器 | |
CN109361107B (zh) | 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弯母头和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 | |
US11322882B2 (en) | Submersible connector seal | |
CN209786301U (zh) | 一种射频连接器 | |
CN209743357U (zh) | 螺丝及壳体组件 | |
JP3673130B2 (ja) | プレハブジョイン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