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58488U - 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58488U
CN211858488U CN202020900887.0U CN202020900887U CN211858488U CN 211858488 U CN211858488 U CN 211858488U CN 202020900887 U CN202020900887 U CN 202020900887U CN 211858488 U CN211858488 U CN 211858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adjusting
knob assembly
wal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08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经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008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58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58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58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旋钮组件包括:旋钮(22)和装饰盖(21),所述旋钮(22)在安装至家用电器时,所述装饰盖(21)位于所述旋钮(22)远离所述壳体(10)的一端且与旋钮(22)固定,且所述装饰盖(21)上设有第一限位件(211),所述第一限位件(211)穿过所述旋钮(22)进入所述家用电器的壳体(10)内且与所述壳体(10)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简化了旋钮组件的安装工艺,提高了旋钮组件的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上设置的旋钮组件装配工艺多而造成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家用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加热的电磁家用电器,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单元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穿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
目前,电磁炉主要包括壳体和面板,壳体和面板围成容纳腔体,电路板、线圈盘等均设置在该容纳腔体内,通常在壳体的外壁设置有操作区,操作区上具有指示灯和/或数码管等显示组件,同时在操作区上设有旋钮组件,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设在旋钮上的旋钮装饰件,壳体的操作区上开设开孔,装配时,先将旋钮装配在壳体的开孔处,然后将旋钮装饰件装配在旋钮上。
然而,上述旋钮组件在壳体上装配时,装配工艺较多,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上设置的旋钮组件装配工艺多而造成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组件,用于家用电器,包括:旋钮和装饰盖,所述旋钮在安装至家用电器时,所述装饰盖位于所述旋钮远离家用电器壳体的一端且与旋钮固定,且所述装饰盖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穿过所述旋钮进入所述家用电器的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旋钮组件,通过在装饰盖上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穿过所述旋钮进入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相连,这样旋钮和装饰盖通过装饰盖上的第一限位件与壳体相连实现了旋钮和装饰盖一同安装在壳体上的目的,实现了一次装配完成旋钮和装饰盖两个零件的安装,与现有技术中分别安装旋钮和装饰盖相比,简化了旋钮组件的安装工艺,提高了旋钮组件的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上设置的旋钮组件装配工艺多而造成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而且,当装饰盖与壳体相连时,实现了旋钮单独与壳体的固定,而常规设计中旋钮与壳体内设置的操控板连接的编码器操作杆(即旋转轴)紧配合(例如卡接)固定在壳体上,即常规设置中旋钮通过编码器操作杆固定在壳体上,而旋钮与壳体之间没有单独进行相连,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旋钮通过装饰盖与壳体相连,实现了旋钮单独与壳体固定的作用,使得旋钮在壳体上固定更牢靠,不易从壳体上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盖和所述旋钮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装饰盖与所述旋钮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件配合的卡槽;所述旋钮和所述装饰盖通过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卡槽配合实现相连。
这样旋钮通过装饰盖与家用电器连接时,通过第二限位件与卡槽的配合同时实现了装饰盖与旋钮之间连接的目的,完成了一次装配实现装饰盖、旋钮和家用电器的壳体三者同时相连的目的。大大提升了装配效率,这样当旋钮转动时,旋钮内的卡槽对第二限位件施加外力,使得旋钮旋转时带动装饰盖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盖包括顶板和沿着所述顶板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延伸板;
所述第一限位件设在所述第一延伸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在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二限位件和所述顶板之间。这样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可以位于第一延伸板的不同位置,装配时,实现装饰盖与旋钮、装饰盖与壳体以及旋钮与壳体的同时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盖还包括:多个第二延伸板,多个所述第二延伸板沿着所述装饰盖的外边缘轴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延伸板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板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延伸板确保了装饰盖的强度,另一方面第二延伸板对装饰盖在旋钮内的径向上起到限位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壳体上设置的内沿卡合,以使所述旋钮组件可旋转地设在所述壳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盖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柱状结构内开设第一装配孔;
所述第一装配孔用于与所述壳体内的操控板上连接的旋转轴配合,且所述旋钮组件转动时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或者,
所述第一柱状结构上具有与所述旋转轴配合的装配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的内部具有第二柱状结构,所述第二柱状结构内开设第二装配孔;
所述第二装配孔用于与所述壳体内的操控板上连接的旋转轴配合,且所述旋钮组件转动时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或者,
所述第二柱状结构上具有与所述旋转轴配合的装配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的内部具有连接板,所述第二柱状结构通过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旋钮的内部;
所述连接板上开设可供所述第一限位件穿过的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
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在所述旋钮内与所述旋钮之间间隙配合,所述调节件上具有第三装配孔或装配凸起,所述第三装配孔或所述装配凸起用于与所述壳体内的操控板上连接的旋转轴配合;
且所述旋钮旋转时驱动所述调节件转动,以使所述调节件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
通过包括调节件,调节件与旋钮之间间隙配合,即调节件在旋钮内可以在垂直于调节件轴向的方向上发生位移,这样旋转轴与调节件配合后,即使生产工艺或安装工艺带来偏离,但是调节件与旋钮组件之间的间隙可以弥补偏离,使得装配后,旋转轴与旋钮组件之间不易出现卡紧或卡死的情况,确保了旋钮组件可以顺畅地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柱和多个调节筋,多个所述调节筋绕着所述调节柱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旋钮内设有可供所述调节柱的一端穿过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内壁与所述调节柱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第三装配孔沿着所述调节柱的轴向开设在所述调节柱的内部;
所述旋钮内设有可供所述调节筋插入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孔的内壁与所述调节柱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为0.5-1mm;
所述调节筋的外壁与所述凹槽的槽壁之间具有0.5-1mm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调节柱的外壁上;
所述挡板用于阻挡所述调节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中心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筋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柱的外壁相连,所述调节筋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挡板的外边缘延伸;
每个所述凹槽与所述中心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内具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将所述旋钮的内部分割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所述中心孔和所述凹槽,所述挡板和所述调节柱的一端位于所述上腔体内,且所述调节柱的一端抵在所述装饰盖的内壁上;
所述调节柱的另一端在所述下腔体内悬空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盖朝向所述调节柱的内壁上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用于抵接在所述调节柱位于所述上腔体内的一端端面上,以将所述调节柱在所述调节柱的轴向上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旋钮组件,用于家用电器,包括:旋钮和装饰盖,所述装饰盖位于所述旋钮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且与旋钮固定,且所述装饰盖和所述旋钮中的其中一个上具有多个卡合件,所述装饰盖和所述旋钮中的另一个上具有与所述卡合件卡合的卡槽;
所述装饰盖与所述旋钮通过所述卡合件与所述卡槽卡合相连。
通过在装饰盖和旋钮中的其中一个上具有多个卡合件,另一个上具有与所述卡合件卡合的卡槽;这样旋钮组件装配时,旋钮和装饰盖通过装饰盖上的卡合件与卡槽卡合完成了旋钮与装饰盖之间的装配,使得旋钮组件在家用电器上装配时装饰盖与旋钮形成整体结构,从而方便将旋钮组件整体结构安装在家用电器上,与现有技术中分别安装旋钮和装饰盖相比,简化了旋钮组件的安装工艺,提高了旋钮组件的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上设置的旋钮组件装配工艺多而造成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操控板,所述壳体外设置上述任一所述的旋钮组件,所述操控板转动连接的旋转轴与所述旋钮组件配合。
通过家用电器上设置上述旋钮组件,实现了家用电器上旋钮组件快速安装的目的,提高了家用电器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操控板上设有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包括:控制本体以及与所述控制本体转动相连的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穿出所述壳体与所述旋钮组件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具有环形凹槽,所述旋钮组件中旋钮的一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凹槽的内槽壁顶端向远离所述环形凹槽槽口的方向延伸形成环状的内沿;
所述旋钮组件中装饰盖上设置的第一限位件卡合在所述内沿的底壁上。
这样一方面使得第一限位件与壳体卡合的位置离装饰盖更近,这样可以降低第一延伸板的高度,另一方面,旋钮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中时,旋钮与壳体之间重合区域增大,环形凹槽的槽壁可以对旋钮起到限位作用,旋钮旋转过程中沿着环形凹槽转动,同时装配时,旋钮的一端可以置于环形凹槽中,便于对旋钮进行预定位,装配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上旋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方向的家用电器上旋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上的旋钮组件拆分后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钮组件中装饰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上的旋钮组件装配后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虚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部分壳体与旋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钮组件中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的装配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虚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未装配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旋钮组件中装饰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钮组件中旋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中部分壳体与旋钮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旋钮组件中的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旋钮组件中的调节件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家用电器的壳体与拆分的旋钮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旋钮组件中装饰盖、旋钮和调节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虚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1-环形凹槽;111-内槽壁;112-内沿;20-旋钮组件;21-装饰盖;211-第一限位件;212-第二限位件;213-第一柱状结构;214-第一装配孔;21a-顶板;21b-第一延伸板;21c-第二延伸板;215-抵接部;22-旋钮;221-中心孔;222-凹槽;223-承载板;223a-连接板;224-卡槽;224a-内侧板;225-开口;226-第二柱状结构;227-第二装配孔;23-调节件;231-调节柱;2311-第三装配孔;232-挡板;233-调节筋;2331-斜面;201-曲面内壁;202-平面内壁;30-面板;40-操控板;41-旋转轴;42-控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单元分实施例,而不是全单元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旋钮组件和设有旋钮组件的家用电器,旋钮组件包括旋,22和装饰盖21,通过在装饰盖21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件211,第一限位件211穿过旋钮22进入壳体10内且与壳体10相连(例如可以为卡合连接),这样旋钮22和装饰盖21通过装饰盖21上的第一限位件211与壳体10相连实现了旋钮22和装饰盖21一同安装在壳体10上的目的,实现了一次装配完成旋钮22和装饰盖21两个零件的安装,与现有技术中分别安装旋钮22和装饰盖21相比,简化了旋钮组件20的安装工艺,提高了旋钮组件20的安装效率。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组件和设有该旋钮组件的家用电器,具体示例如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家用电器上旋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方向的家用电器上旋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上的旋钮组件拆分后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钮组件中装饰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上的旋钮组件装配后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虚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部分壳体与旋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钮组件中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钮组件和设有旋钮组件的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可以为电磁炉、电饭煲或电水壶或养生壶等厨房用具,本实施例中,以家用电器为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家用电器可以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设置操控板40(参见图3),壳体10外设置旋钮组件20,操控板40上转动连接的旋转轴41,旋转轴41与旋钮组件20配合,例如,壳体10上开设可供旋转轴41穿过的开孔,旋转轴41的一端与操控板40转动相连,旋转轴41的另一端与旋钮组件20配合,旋钮组件20旋转时可以带动旋转轴41转动,以使操控板40根据旋转轴41的旋转角度确定相应的功能。
参见图2-3所示,旋钮组件20可以包括:旋钮22和装饰盖21,旋钮22在安装至家用电器上时,装饰盖21位于旋钮22远离家用电器壳体10的一端上,即,装饰盖21位于旋钮22向外的一端上。且如图4-5所示,装饰盖21上设有第一限位件211,第一限位件211穿过旋钮22进入壳体10内且与壳体10连接(例如,图7中第一限位件211卡合在壳体10上的内沿112的底壁处实现相连),这样使得装饰盖21和旋钮22通过第一限位件211与壳体10连接转动设在壳体10上。
所以,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11与壳体10连接实现了旋钮22和装饰盖21一同安装在壳体10上的目的,实现了一次装配完成旋钮22和装饰盖21两个零件的安装,与现有技术中分别安装旋钮22和装饰盖21相比,简化了旋钮组件20的安装工艺,提高了旋钮组件20的安装效率。
而且,装饰盖21与壳体10相连时,实现了旋钮22单独与壳体10的固定,而常规设计中旋钮与壳体内设置的操控板连接的编码器操作杆(即旋转轴)往往通过紧配合(例如卡接配合)固定在壳体10上,即常规设置中旋钮通过编码器操作杆固定在壳体上,旋钮22与壳体之间没有单独进行相连,而本申请实施例中,旋钮22通过装饰盖21与壳体10相连,实现了旋钮22单独与壳体10固定的作用,使得旋钮22在壳体10上固定更牢靠,不易从壳体10上掉落。
其中,第一限位件2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例如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限位件211可以在装饰盖21上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限位件211相连形成环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当家用电器为电磁炉,电磁炉还包括:面板30,面板30和壳体10围成腔体,腔体内设有线圈盘、风机和电路板(未示出)。旋钮组件20转动设在壳体10的外侧壁上。当然,在一些示例中,旋钮组件20也可以设在面板30上。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通过在装饰盖21上设置第一限位件211,第一限位件211穿过旋钮22进入壳体10内且与壳体10连接,这样旋钮22和装饰盖21通过装饰盖21上的第一限位件211与壳体10连接实现了旋钮22和装饰盖21一同安装在壳体10上的目的,实现了一次装配完成旋钮22和装饰盖21两个零件的安装,与现有技术中分别安装旋钮22和装饰盖21相比,简化了旋钮组件20的安装工艺,提高了旋钮组件20的安装效率,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上设置的旋钮组件20装配工艺多而造成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11可以为凸起,凸起用于与壳体10上设置的内沿112(参见图7)卡合,以使旋钮组件20可旋转地设在壳体10上。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211还可以为凹槽,壳体10上设有可卡入凹槽的卡合部。或者在一些其他示例中,第一限位件211与壳体10之间包括但不限于为卡合相连,例如,第一限位件211与壳体10相连时,还可以通过转轴将第一限位件211与壳体10转动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在装饰盖21和旋钮22安装在壳体10上同时实现装饰盖21和旋钮22的连接,本实施例中,装饰盖21和旋钮2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二限位件212,装饰盖21与旋钮2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第二限位件212配合的卡槽224,例如,如图5所示,装饰盖21上还具有多个第二限位件212,旋钮22的内壁上具有与第二限位件212卡合的卡槽224(参见下述图15所示),旋钮22和装饰盖21通过第二限位件212和卡槽224配合实现相连。
安装时,将装饰盖21的一端伸入旋钮22中,装饰盖21上的第一限位件211与壳体10相连,装饰盖21上的第二限位件212与旋钮22内的卡槽224卡合,这样在装饰盖21和旋钮22安装在壳体10时,同时实现了装饰盖21与旋钮22之间的相连,当旋钮22转动时,旋钮22内的卡槽224对第二限位件212施加外力,使得旋钮22旋转时带动装饰盖21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2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所以,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件211和第二限位件212的设置,使得装饰盖21、旋钮22和壳体10三者实现了同时装配的目的,完成了一次装配实现装饰盖21与旋钮22相连以及装饰盖21与壳体10的相连。
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也可以将第二限位件212设在旋钮22的内壁上,在装饰盖21上设有卡槽224。第二限位件212可以如图5所示为凸起,装配时,该凸起卡入旋钮22内壁上的凹槽224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件211和第二限位件212可以纵向排布,第一限位件211更靠近壳体10,第二限位件212位于第一限位件211和装饰盖21的远离壳体10的一端之间,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限位件211和第二限位件212可以确保在旋转轴41的轴向上对装饰盖21和旋钮22的限位,同时实现了装饰盖21将旋钮22同时安装在壳体10上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9所示,装饰盖21包括顶板21a和沿着顶板21a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延伸板21b,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件211设在第一延伸板21b远离顶板21a的一端上,第二限位件212设在第一延伸板21b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二限位件212和顶板21a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延伸板21b的一端与顶板21a固定,第一延伸板21b的另一端可以具有形变,例如,向第一延伸板21b施加外力,第一延伸板21b的另一端可以向内压缩,这样装配时,可以将第一延伸板21b向内压一下,使得第一延伸板21b可以伸入旋钮22内,在外力去除后,第一延伸板21b上的第一限位件211可以卡在壳体10的内壁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装饰盖21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延伸板21c,多个第二延伸板21c沿着装饰盖21的外边缘轴向设置,且第二延伸板21c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延伸板21b之间,通过设置第二延伸板21c可以一方面起到增强装饰盖21的强度,另一方面,该第二延伸板21c还可以起到对装饰盖21径向上的限位作用。
如图9所示,第二延伸板21c的高度可以小于第一延伸板21b的高度,当然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将第二延伸板21c的高度设置与第一延伸板21b的高度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装饰盖21朝向壳体10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柱状结构213,第一柱状结构213内开设第一装配孔214,这样装饰盖21上具有第一装配孔214。旋转轴41的一端伸入第一装配孔214中,且旋钮组件20转动时带动旋转轴41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214开设在第一柱状结构213内,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也可以在旋转轴41的一端开设第一装配孔214,旋钮22盖内设有第一柱状结构213,第一柱状结构213的一端具有装配凸起,这样第一柱状结构213也可以伸入旋转轴41上的开设的第一装配孔214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家用电器的壳体10上具有环形凹槽11,旋钮22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11中,这样旋钮22旋转时限定在环形凹槽11内,确保了旋钮22旋转时稳定性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环形凹槽11的内槽壁111的顶端向远离环形凹槽11槽口的方向延伸形成环状的内沿112(参见图8所示),第一限位件211卡合在内沿112的底壁上。其中环形凹槽11的内槽壁111的部分位于旋钮22内的,这样一方面使得第一限位件211与壳体10卡合的位置离装饰盖21更近,这样可以降低第一延伸板21b的高度,另一方面,旋钮22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11中时,旋钮22与壳体10之间重合区域增大,环形凹槽11的槽壁可以对旋钮22起到限位作用,旋钮22旋转过程中沿着环形凹槽11转动,同时装配时,旋钮22的一端可以置于环形凹槽11中,便于对旋钮22进行预定位,装配更方便。
实施例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的装配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虚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未装配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钮组件中装饰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旋钮组件中旋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家用电器中部分壳体与旋钮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如图10-15所示,在旋钮22的内部具有第二柱状结构226(参见图15所示),第二柱状结构226内开设第二装配孔227,即与旋转轴41配合的第二装配孔227位于旋钮22内的。旋转轴41的一端伸入第二装配孔227中,且旋钮组件20转动时带动旋转轴41转动。其中,第二柱状结构226朝向装饰盖21的一端可以抵接在装饰盖21的内顶壁上。
当然,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在旋转轴41的一端设置第二装配孔227,在第二柱状结构226的一端设置装配凸起,通过第二柱状结构226的装配凸起伸入旋转轴41一端的第二装配孔227实现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旋钮22转动时需带动旋转轴41转动,所以旋转轴41与第二装配孔227之间不能发生转动,例如可以通过即将旋转轴41设置为非圆柱结构,第二装配孔227设置为非圆形孔,从而达到两者之间无法转动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实现第二柱状结构226在旋钮22内的固定,本实施例中,旋钮22的内部具有连接板223a,第二柱状结构226通过连接板223a设置在旋钮22的内部。或者本实施例中,第二柱状结构226与连接板223a一体成型在旋钮22内。
为了方便第一延伸板21b以及第一延伸板21b上的第一限位件211穿过连接板223a,所以,连接板223a上开设可供第一限位件211穿过的开口22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限位件211位于第一延伸板21b上,所有第一限位件211穿过连接板223a上的开口225时,第一延伸板21b的一端也可穿过开口225。
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旋钮22内与连接板223a相连的内侧壁上开设与第二限位件212卡合的卡槽224,卡槽224与连接板223a上的开口225可以连通,这样第一延伸板21b伸入旋钮22时,第二限位件212卡合在卡槽224中,第一限位件211穿过开口225卡在壳体10的内沿112处。
参见图15所示,旋钮22内具有内侧板224a,内侧板224a的一端与连接板223a相连,内侧板224a的另一端与旋钮22靠近装饰盖21的一端相连,连接板223a通过内侧板224a设在旋钮22内,卡槽224开设在内侧板224a上,卡槽224可以为在内侧板224a上开设的方通孔。第二限位件212卡合在卡槽224的顶槽壁处(参见图12)
实施例三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旋钮组件中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旋钮组件中的调节件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家用电器的壳体与拆分的旋钮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旋钮组件中装饰盖、旋钮和调节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家用电器的旋钮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2中虚线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为: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旋钮组件20与旋转轴41卡紧或卡死而导致旋钮组件20无法旋转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旋钮组件20还包括:如图17-图23所示,还包括:调节件23,调节件23位于旋钮22中,且调节件23在旋钮22内与旋钮22之间间隙配合,调节件23上具有与旋转轴41配合的第三装配孔2311(如图18所示和图21所示),或者调节件23上具有与旋转轴41配合的装配凸起,例如,旋转轴41的一端开槽,调节件23的装配凸起与旋转轴40的一端开槽进行配合。
本实施例中,旋钮组件20旋转时驱动调节件23转动,调节件23转动带动旋转轴41转动,即本实施例中,调节件23在调节件23在旋钮组件20内与旋钮组件20之间具有间隙,但是旋钮组件20旋转时可以带动调节件23转动,调节件23转动时再带动旋转轴41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调节件23在旋钮组件20的驱动下带动旋转轴41转动,旋钮轴与调节件23的第三装配孔2311之间不能发生转动,即旋转轴41的一端在调节件23中不能转动,这样调节件23旋转带动旋转轴41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包括调节件23,调节件23与旋钮22之间间隙配合,即调节件23在旋钮22内可以在垂直于调节件23轴向的方向上发生位移,这样旋转轴41与调节件23配合后,即使生产工艺或安装工艺带来偏离,但是调节件23与旋钮组件20之间的间隙可以弥补偏离,使得装配后,旋转轴41与旋钮组件20之间不易出现卡紧或卡死的情况,确保了旋钮组件20可以顺畅地旋转。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为了确保旋钮组件20带动调节件23转动,如图18-图19所示,调节件23包括:调节柱231和多个调节筋233,多个调节筋233绕着调节柱231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且多个调节筋233位于挡板232朝向中心孔221的一面,旋钮组件20内设有可供调节筋233插入的凹槽222,通过调节筋233插入凹槽222,这样旋钮组件20旋转时驱动调节筋233转动,使得调节件23转动,进而带动旋转轴41转动。
其中,为了实现调节件23在旋钮组件20内与旋钮组件20间隙配合,使得调节件23在旋钮组件20内可以发生位移,本实施例中,旋钮组件20内设有可供调节柱231的一端穿过的中心孔221,且中心孔221的内壁与调节柱231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这样调节件23在旋钮组件20内可发生位移(例如与旋钮组件2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发生位移),从而使得旋钮组件20装配后,旋钮组件20与旋转轴41之间不发生变化,通过调节件23与旋钮组件20的间隙便可以抵消掉生产工艺或装配工艺带来的偏离情况,确保旋钮组件20不易出现卡紧或卡死的情况。
在其他一些示例中,如图19所示,调节筋233朝向壳体10的一端上具有斜面2331,该斜面2331实现了调节筋233易插入凹槽222中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调节件23包括调节柱231和调节筋233时,为了实现调节件23在旋钮组件20的设置,调节件23可以与旋转轴41紧配合,使得调节件23支撑在旋钮组件20内,且与旋钮组件20之间间隙配合。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如图18-图19所示,调节件23还可以包括挡板232,挡板232设在调节柱231的外壁上,例如,挡板232可以靠近调节柱231向外的一端设置,第三装配孔2311沿着调节柱231的轴向开设在调节柱231的内部,例如,图21所示,第三装配孔2311贯穿调节柱231的两端,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第三装配孔2311也可以为盲孔。
本实施例中,挡板232用于阻挡调节柱231的另一端穿过中心孔221,这样调节件23插设在旋钮组件20中,确保了调节柱231在旋钮组件20内不易掉出。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如图21所示,中心孔221的内壁与调节柱23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为0.5-1mm,例如,中心孔221的内壁与调节柱23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8mm,或者,中心孔221的内壁与调节柱231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6mm。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如图19所示,调节筋233的一端与调节柱231的外壁相连,调节筋233的另一端朝向挡板232的外边缘延伸,每个凹槽222与中心孔221连通,例如中心孔221的部分内壁上开设凹槽222。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调节件23在旋钮22内可发生位移,调节筋233的外壁与凹槽222的槽壁之间具有0.5-1mm的间隙,例如,调节筋233的外壁与凹槽222的槽壁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7mm,或者调节筋233的外壁与凹槽222的槽壁之间的间隙可以为0.9mm。这样当调节筋233卡入凹槽222后,调节件23可以发生位移,避免调节件23在旋钮组件20内无法进行位移。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如图21所示,旋钮22内具有承载板223,承载板223将旋钮22的内部分割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承载板223上开设中心孔221和凹槽222(如图21所示),挡板232和调节柱231的一端位于上腔体内,且调节柱231的一端抵在上腔体的内顶壁上,调节柱231的另一端在下腔体内悬空设置,这样调节柱231在旋钮22内无法在调节柱231的轴向上移动,实现了对调节柱231轴向上的限位。
装配时,可以先将调节件23的调节柱231插设在中心孔221上,挡板232和中心孔221外边缘配合对调节柱231起到阻挡作用,使得调节柱231无法掉出,完成调节件23在旋钮22内的装配,然后将装饰盖21连接在旋钮22上即可实现旋钮组件20的装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21所示,装饰盖21朝向调节柱231的内壁上设有抵接部215,抵接部215用于抵接在调节柱231位于上腔体内的一端端面上,以将调节柱231在调节柱231的轴向上进行限位。实施了中,通过设置抵接部215,这样避免了调节柱231直接抵接在装饰盖21内壁而造成装饰盖21的变形或装饰盖21受力过大而发生损坏。当然,在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将调节柱231的一端直接抵接在装饰盖21的内壁上。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操控板40上设有控制器件,控制器件包括:控制本体42以及与控制本体42转动相连的旋转轴41(参见图4所示),旋转轴41的一端穿出壳体10与调节件23的第三装配孔2311配合。其中,控制本体42可以为编码器、电位器或开关中的任意一个,本实施例中,具体以控制本体42为编码器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如图19所示,第三装配孔2311的内壁可以包括曲面内壁201和平面内壁202,旋转轴41的外壁包括与曲面内壁201相对的曲面外壁(未示出)以及与平面内壁202相对的平面外壁(未示出)。这样确保了旋转轴41在第三装配孔2311中无法转动,调节件23转动时便可以带动旋转轴41转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钮组件,参照图2所示,旋钮组件20可以包括:旋钮22和装饰盖21,装饰盖21位于旋钮22远离壳体10的一端且与旋钮22固定,且装饰盖21和旋钮22中的其中一个上具有多个卡合件,装饰盖21和旋钮22中的另一个上具有与卡合件卡合的卡槽,例如,在装饰盖上具有多个卡合件,该卡合件可以参考图5中的第二限位件212,旋钮22的内壁上设有与卡合件卡合的卡槽224(参见图15所示),装饰盖21与旋钮22通过卡合件与卡槽224卡合相连。当然,在一些其他示例中,装饰盖21上也可以设置卡槽224,旋钮22的内壁上设有与卡槽224卡合的卡合件。
装饰盖21上设置的卡合件可以为凸起,或者卡合件可以卡扣。
通过在装饰盖21上设有多个卡合件,旋钮22的内壁上设有与卡合件卡合的卡槽;这样旋钮22组件装配时,旋钮22和装饰盖21通过装饰盖21上的卡合件与卡槽卡合完成了旋钮22与装饰盖21之间的装配,使得旋钮22组件在家用电器上装配时装饰盖21与旋钮22形成整体结构,从而方便将旋钮22组件整体结构安装在家用电器上,与现有技术中分别安装旋钮22和装饰盖21相比,简化了旋钮22组件的安装工艺,提高了旋钮22组件的安装效率,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上设置的旋钮22组件装配工艺多而造成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旋钮22和装饰盖21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记载的,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旋钮组件,应用于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钮(22)和装饰盖(21),所述旋钮(22)在安装至所述家用电器时,所述装饰盖(21)位于所述旋钮(22)远离所述家用电器壳体(10)的一端且与旋钮(22)固定,且所述装饰盖(21)上设有第一限位件(211),所述第一限位件(211)穿过所述旋钮(22)进入所述家用电器的壳体(10)内且与所述壳体(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21)和所述旋钮(2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二限位件(212),所述装饰盖(21)与所述旋钮(2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件(212)配合的卡槽(224);
所述旋钮(22)和所述装饰盖(21)通过所述第二限位件(212)和所述卡槽(224)配合实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21)包括顶板(21a)和沿着所述顶板(21a)外边缘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延伸板(21b);
所述第一限位件(211)设在所述第一延伸板(21b)远离所述顶板(21a)的一端上,所述第二限位件(212)设在所述第一延伸板(21b)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二限位件(212)和所述顶板(21a)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21)还包括:多个第二延伸板(21c),多个所述第二延伸板(21c)沿着所述装饰盖(21)的外边缘轴向设置,且所述第二延伸板(21c)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板(21b)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211)为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壳体(10)上设置的内沿卡合,以使所述旋钮组件可旋转地设在所述壳体(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盖(21)朝向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柱状结构(213),所述第一柱状结构(213)内开设第一装配孔(214);
所述第一装配孔(214)用于与所述壳体(10)内的操控板(40)上连接的旋转轴(41)配合,且所述旋钮组件(20)转动时带动所述旋转轴(41)转动,或者,
所述第一柱状结构(213)上具有与所述旋转轴(41)配合的装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22)的内部具有第二柱状结构(226),所述第二柱状结构(226)内开设第二装配孔(227),所述第二装配孔(227)用于与所述壳体(10)内的操控板(40)上连接的旋转轴(41)配合,且所述旋钮组件(20)转动时带动所述旋转轴(41)转动,或者,
所述第二柱状结构(226)上具有与所述旋转轴(41)配合的装配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22)的内部具有连接板(223a),所述第二柱状结构(226)通过所述连接板(223a)设置在所述旋钮(22)的内部;
所述连接板(223a)上开设可供所述第一限位件(211)穿过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调节件(23),所述调节件(23)在所述旋钮(22)内与所述旋钮(22)之间间隙配合,所述调节件(23)上具有第三装配孔(2311)或装配凸起,所述第三装配孔(2311)或所述装配凸起用于与所述壳体(10)内的操控板(40)上连接的旋转轴(41)配合;
且所述旋钮(22)旋转时驱动所述调节件(23)转动,以使所述调节件(23)带动所述旋转轴(41)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3)包括调节柱(231)和多个调节筋(233),多个所述调节筋(233)绕着所述调节柱(231)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旋钮(22)内设有可供所述调节柱(231)的一端穿过的中心孔(221),所述中心孔(221)的内壁与所述调节柱(231)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第三装配孔(2311)沿着所述调节柱(231)的轴向开设在所述调节柱(231)的内部;
所述旋钮(22)内设有可供所述调节筋(233)插入的凹槽(222)。
11.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操控板(40),所述壳体(10)外设置上述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旋钮组件(20),所述操控板(40)转动连接的旋转轴(41)与所述旋钮组件(20)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板(40)上设有控制器件,所述控制器件包括:控制本体(42)以及与所述控制本体(42)转动相连的所述旋转轴(41),所述旋转轴(41)的一端穿出所述壳体(10)与所述旋钮组件(20)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具有环形凹槽(11),所述旋钮组件(20)中旋钮(22)的一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1)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11)的内槽壁(111)顶端向远离所述环形凹槽(11)槽口的方向延伸形成环状的内沿(112);
所述旋钮组件(20)中装饰盖(21)上设置的第一限位件(211)卡合在所述内沿(112)的底壁上。
CN202020900887.0U 2020-05-25 2020-05-25 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Active CN211858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0887.0U CN211858488U (zh) 2020-05-25 2020-05-25 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0887.0U CN211858488U (zh) 2020-05-25 2020-05-25 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58488U true CN211858488U (zh) 2020-11-03

Family

ID=73236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0887.0U Active CN211858488U (zh) 2020-05-25 2020-05-25 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58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58476A1 (en) Quick connect assembly for ceiling fan
CN211858488U (zh) 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CN211654654U (zh) 旋钮组件和家用电器
EP2650613B1 (en) Appliance, especially domestic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uch an appliance
CN206136359U (zh) 电磁炉的线盘安装结构
CN216281562U (zh) 把手和烹饪器具
AU2017312404A1 (en) Pressing element and induction hob comprising a pressing element
CN213371382U (zh) 一种烹饪器具
KR200349531Y1 (ko) 전기오븐의 컨트롤플레이트 체결구조
CN218484354U (zh) 烹饪器具
CN211408707U (zh) 保温罩及烹饪器具
CN215838349U (zh) 烹饪器具
CN212489606U (zh) 家用电器
CN213248366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3126692A (zh) 一种旋钮、电控组件及家用电器
CN211795843U (zh) 烹饪设备
CN213392874U (zh) 风扇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0183712U (zh) 具有旋钮的家用电器
CN210035613U (zh) 烹饪器具
CN213248413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408643U (zh) 烹饪器具
KR101715793B1 (ko) 전자레인지
EP3495739B1 (en) Cooking device comprising a bezel coupling system with better alignment of knob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uch a device
CN212912764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484316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